系列专题:《玩转华尔街:财富公式》
1916年4月30日,克劳德 申农出生在美国密歇根州彼得斯基市,不久随父母搬到了附近的盖罗德市并在那里长大。当时盖罗德市只是密歇根州北部的一个小镇,只有3000多户居民,散步时只要走几个街区就到了市郊乡村的田地。申农的父亲叫克劳德 艾尔伍德 申农,先后做过旅行推销员、家具商、殡仪馆老板,后来当了法官,有时也做些房地产生意,当时盖罗德主干路上的几幢办公楼都是由申农的父亲负责销售。1909年,申农的父亲与镇上高中校长的女儿梅布尔 伍尔芙结了婚,申农出生那年,他父亲已经54岁了。申农的父亲虽然很注意自己作为父亲的责任并经常给儿子买来各种模型玩具和无线电元件,但和儿子却不很亲近。申农的家族有发明家的基因,发明电灯的爱迪生就是他家的远亲,申农的祖父以务农为生,但也经常搞些发明创造,曾经设计过一款全自动洗衣机。而申农自己从小到老一直喜欢亲手制造各种器物。 克劳德 申农小时候曾经制作过一台电报机和好朋友通过信号联络,由于朋友家在半英里以外,克劳德 申农买不起那么长的电线,所以一直无法使用。直到有一天,克劳德 申农忽然想到各家院子周围的栅栏都是用铁丝做的,而金属可以传导电流信号,于是他就把电报机接在栅栏的铁丝上面,成功地把信号传送到朋友家里。这种干净利落地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是克劳德 申农后来能够出人头地的重要原因。 克劳德 申农曾经在西部联合公司做过一段时间的传信员。1936年,他在密歇根大学完成了学士学位的学习,对于自己下一步想做什么还没有明确的想法,有一天碰巧看到一张贴在墙上的布告,得知麻省理工学院需要雇人维护一台名为"微分差动分析仪"的新型计算机,于是决定应聘。在麻省理工学院工作期间,申农结识了这台新型计算机的设计人,万尼瓦尔 布什教授,万尼瓦尔 布什教授当时是麻省理工学院工程系的系主任,在学术上很有见地,鼻梁上总是架着一副眼镜,嘴里叼着烟斗。万尼瓦尔 布什曾多次向美国总统提出计算机技术的广大前景,他经常说:"计算机时代很快就会到来,快得会出乎我们的意料之外。" 万尼瓦尔 布什设计发明的微分差动分析仪是当时最负盛誉的计算机设备,体积大约有两个汽车库大小,使用工业电,看起来完全像一架大型机器设备,从上到下到处都是齿轮、发动机、驱动带以及传动杆。微分差动分析仪通过齿轮和传动杆的不同排列组合来表示数字,所以,在运算解决完一个问题之后,就要全凭手工把各种机构部件重新安装组合,还要重新润滑齿轮并按照相应的比例把参数调整设置到准确的数值,而这些繁重的体力劳动就是克劳德 申农的工作。这项工作经常需要辛辛苦苦地干上好几天才能输入一个方程式,然后计算机再花上几天来解这个方程。解完方程后,计算机就用笔在固定在画图板上的纸张上写下运算结果。

申农发现,微分差动分析仪实际上是由两台机器组成的,一部分是机械设备,一部分是电力设备。在经过一番思考之后,申农认定用电子线路代替机械构件将能够大大提高计算机的运算效率。在申农设想的计算机中,将完全由电流的状态来代表不同的数字,这样一来,就既不用给计算机上润滑油,也不用担心摔坏东西了。 在大学上学期间,申农学习过布尔代数,当时的工程系学生很少选修这门课。布尔代数所应用的概念很简单,具体来说就是"正确"和"错误"两种状态;布尔代数主要研究这两种状态的各种逻辑关系,如"与","或","非"及"如果",学习者需要把相关的状态要素以不同的逻辑关系加以运算组合。在克劳德 申农的设想中,计算机将通过电流的状态来实现布尔代数的各种逻辑关系。令他欣喜的是,这种设想竟然成功了。事实上,根据申农的设想,电子数字计算机将能够就任何性质的问题进行运算。 很快申农就发表了自己的想法,这年是1937年(在此之后,克劳德 申农从未再这样迅速地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申农的论文在当时被称作是有史以来最重要的硕士论文。万尼瓦尔 布什教授对克劳德 申农的论文赞叹不已,要求麻省理工学院的数学系录取克劳德 申农继续研读博士学位。克劳德 申农的论文的巨大影响远远超出了电子工程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