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破解西方管理本源:蓝色管理》
第五章 能力人: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建立在能力人假设的基础上。能力人假设指在管理过程中要树立以能力为本位的理念,任人唯能。管理者的任务就是充分发掘人的潜能,不断提升人的能力。个人能力的高低最终体现在工作绩效上,因此我们把建立在能力人假设上的管理称之为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包括了系统综合、持续沟通、合作伙伴、持续改进、员工是绩效的主人等多种思想,它强调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更不是形式。 引 言

随着管理实践的发展,任人唯亲、任人唯权、任人唯钱等观念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日益受到抵制,任人唯能的观念日益受到欢迎,我们将管理过程中这种以能力为本位的理念称作能力人假设。以能力人假设为基础的管理认为管理者的任务就是要充分发掘人的潜能,不断提升人的能力。个人能力的高低最终体现在工作绩效上,我们称之为绩效管理。 提及绩效管理,许多人会说,绩效就是依靠成绩和效果来评定一个人工作的好坏程度,然后据此来提升或者降低他的工资、职位等。其实,这是目前绩效管理的一个认识误区,现代西方管理中的"绩效管理"远不止"考评"这一功能。绩效管理不同于企业一般的绩效评估,不是简单的任务管理,而是管理者和员工就工作目标与如何高效实现目标达成共识的过程。现代绩效管理包含了以下几个主要思想: 一是系统综合的思想。绩效管理首先是一个科学的管理系统,该系统有五个重要部件组成:①绩效计划--设定绩效目标;②绩效沟通与辅导;③建立员工业绩档案;④绩效考核与反馈;⑤绩效诊断与提高。 二是持续沟通的思想。美国绩效管理专家罗卜特o巴克沃说,如果用一句话概括"绩效"这个定义的话,就是,"绩效管理是一个持续的沟通过程。"在这里,"持续沟通"作为一种管理思想应贯穿于绩效管理过程的始终,从绩效计划--设定绩效目标开始一直到绩效诊断与提高,整个绩效管理系统的每一个部件都离不开沟通,都需要经由经理和员工之间的沟通来达成。 三是合作伙伴的思想。员工绩效目标的确定应是经理和员工协商一致的结果。这个结果既不是人力资源部下达的任务,也不是经理的命令,而应该是经理和员工双方针对员工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绩效目标进行讨论并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这就体现了一种平等和参与的思想,这种思想就是绩效合作伙伴的思想。在绩效管理中,绩效计划不是由人力资源部做的,也不是经理一个人做,而是经理和员工共同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经理所扮演的角色不再是威严不可接近的长官,而是员工的绩效合作伙伴,以帮助者和辅导员的姿态出现在员工的面前,以绩效合作伙伴的关系与员工共同制定目标,并达成一致。 四是员工是自己绩效的主人的思想。这个思想主要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员工的绩效不是考核出来的,而是在实践当中检验出来的;二是,员工的绩效不是经理赐予的,而是由员工在经理的辅导下独立创造的。 五是持续改进的思想。这一思想强调绩效诊断与绩效提高之间的关联性质。绩效管理是一个持续性的活动,那么,绩效诊断就是绩效管理各个循环之间的连接点,起着桥梁作用。我们通过对前一个循环的诊断,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然后制定改善计划,放入下一个循环,使之得到改进,如此循环往复,永不停息。 从绩效管理的这五个主要思想,我们可以看出,绩效管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而非一种静态的考查标准。我们的早期历史当中也有绩效思想。例如,《书·舜典》中有这样几句话"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意思是每三年对官员进行一次绩效考核,根据三次考核的结果决定对善者、智者进行晋升,对恶者、愚者进行降职,即"黜退其幽者,升进其明者"。可惜的是,我们的绩效管理仅仅存在于静态考核的层次之上,而没有发展成动态的绩效管理。目前,绩效管理在中国已经成为了一种潮流,许多中国本土企业,也纷纷意识到了绩效管理的重要性。虽然部分企业的管理者还在被"上(绩效),还是不上"所困惑,但是,我们看到海尔、联想等企业成功地引入绩效管理的理念和实践,建立了绩效管理系统,它们从中收获了丰硕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