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MBA:“国际视野”和“布衣情怀”(



  对于四川大学苏州研究院2008级MBA班的30位新生而言,8月15下午举办的这个开学典礼,某种角度上更像是他们MBA课程的第一课———一堂没有老师授课的“实践课”。

  为了这堂课,四川大学苏州研究院邀请了一支“分量够重”的观礼队伍———苏州工业园区的官员、外企总裁、台商以及媒体。学校营造了一个适合沟通与交流的良好氛围,学员们获得了展示和自我推介的机会。

  教育本身就是职业发展的助推器。苏州,对于这个极具发展潜力、有着太多机会的城市,四川大学苏州研究院希望自己的MBA学员们,从一开始就能留下好的印象。

  “国际的视野,布衣的情怀”,四川大学苏州研究院执行院长聂圣哲说,这两条是四川大学确立的MBA学生的培养目标和标准,“我相信,这也代表了中国MBA的发展方向。”所谓“国际的视野”,就是要求中国的MBA学生,一定要有国际观瞻力,不仅要看得广,还要看得远;不仅要看现在,还要看未来;不仅要用民族的观点,更要有全球的立场。

  所谓“布衣的情怀”,就是要有“眼高手不低”的决心与能力,又要有“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的朴素情怀;既要有国际商业规则的风范,又要有“士为知己者死”的职业忠贞。以为受托企业不断创造效益为己任,决不辜负受托人的希望,树职业经理人的道德、能力及职业操守的新风,使MBA真正成为“品德高尚,能力超群,尽职尽力”的代名词。

  未来中国:挺进MBA时代

  在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人才的培养只注重专,而不注重通。中国有太多的专业学院,而没有工商管理学院。只是近些年来,中国的工商管理教育才开始起步,但也远比不上国际上的先进水平。据统计,美国有1300多所工商管理学院,而中国不到100所;在美国MBA毕业生占全美硕士研究生毕业生总数的23%,而中国还不到5%。中国现在商务大潮风起云涌,加入WTO之后又需要千千万万现代的国际化商务管理通才。中国的商务人才教育已不可避免地面临一场新的改革和革命。需要摒弃旧的人才培养方式,引进通才教育,加强通才教育,培养更多的商务管理通才。狭窄的专才时代已经结束了,随之而来的是MBA时代、通才时代,MBA的引入对中国教育观念的转变起了重要作用。

  作为职业发展助推器的MBA教育,为中国带来了全新的教育理念。中国以前传统大学一般侧重学术训练,MBA引入职业性训练;传统的教育面向政府,MBA教育则面向市场;在收费体制上,MBA教育能上能下,引入了个人投资的观念,过去曾认为教育一定要由国家包下来,而MBA需要学院自己去投资,学校提供产品,教授提供产品,MBA更强调把学生当成客户,所以在教学中,必须了解学员的需求,知道他想从MBA学中得到什么。中国MBA教育对原有教育体制的冲击也无处不在。比如MBA毕业一般要求案例教学,一般的研究生要回答的是理论居多。但由于现行的体制套用了研究生教育的体制,所以国内的MBA学员有很多是从理论到理论。在考试录取制度上,中国过去的传统教育一直都是书面考试,而未来管理人才所需要的素质单靠书本是考不出来的,国外对考生的实际工作能力非常重视,所以面试很重要。而中国直到现在还实行统一的联考制度。中国的MBA教育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摸索,已经迈入大踏步前进的时代。虽然MBA教育最早的兴起是在美国,而且有近百年的历史,但其他国家只要重视,仍然可以迎头赶上,就像现在欧洲和亚洲其他地区在不长时间中也出现了一流商学院一样。正如互联网的发明和使用在美国经历了几十年,在中国互联网的使用还不到10年,却也普及到了相当的程度。

  中国在加入WTO以后,正在进入一个全方位的工商管理时代。中国企业领导人的“英雄时代”已近尾声,接下来的是职业经理人时代、新华商时代、MBA时代。中国企业将不可避免地由新一代的企业领导接棒。知识性、专业性、国际化、通才化将会是中国成功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有力保障。而中国的MBA教育将不可避免地承担起培养一大批21世纪中国工商企业领军力量的重任。中国MBA在目前情况下还没有充分显示出优越性,但随着中国企业不断的更新换代,中国大环境不断市场化、正规化,MBA大有用武之地的那一天将不可避免地提前到来。有人认为非经济、非市场和行政因素太多可能会对MBA施展拳脚带来很多束缚。但毕竟我们已进入WTO,最贴近市场规律培训出来的MBA一定可以施展抱负。我认为中国的MBA教育目前已步入一个黄金时代。中国目前的市场经济正在不断扩大,是全世界最大的发展中的商业市场。中国的GDP已占全球第5位,中国的外贸出口已占中国国民总产值的1/3,市场化、国际化正在中国各个领域不断深入。可以预见,中国对MBA人才的所需,在不远的将来将很快上升到世界第一位。这一方面是对中国过去太片面、太狭窄地培养人才的否定之否定,另一方面新兴的中国商业市场和大量的中国大中小企业,将逐渐地从以前计划经济时期的需要干部转换到需要职业经理人、需要企业家、需要创业者、需要MBA的时代。这是一个全新的理念,这是一个中国经营管理型人才培养的世纪之战。毋庸讳言,中国MBA的教育刚起步,和世界先进水平还有一些差距,但我认为,中国MBA教育的发展前景巨大,后发力量强。中国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将成为全世界最大的MBA通才市场。

  外国企业:我们如此挑选MBA

  1921年,从事国际投资银行和证券公司的美国企业高盛集团的合伙人瓦蒂尔·卡钦斯给时任哈佛大学福格艺术博物馆馆长的保罗·萨克斯打了个电话,询问美国大学的商学院情况。萨克斯先生建议他亲自过来看看,并教授一堂课。

  这次访问后来导致了高盛公司当时的一项独特政策,即每年从顶尖商学院招聘4名毕业生同时提供一个公司实习项目。

  80多年里,高盛招收了数千名MBA,自那时以来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如今有大量的商学院本科毕业生、在职的分析师以及经验丰富的老练求职人员竞争同一个职位,我们不由得问这样一个问题:是否仍然是进入华尔街的敲门砖?

  在高盛,我们的招聘数字就是很好的答案。去年,我们大约招聘了165名商学院毕业生,加入到我们在美国、欧洲以及亚洲的第一年项目团队里。

  我们认识到MBA是我们服务客户的重要团队成员,他们从各自的研究生学习中带来技术、分析以及其它职业技能。同时他们能迅速地融入到我们的业务交易和团队导向的文化中来。

  我们相信,MBA毕业生拥有广阔的思维视角,对利用学位做什么样的事有着明确的决断。他们在入学前所积累的独特的工作经验,可能比他们自己所意识到的还要更有价值。

  在高盛,刚一加入到公司,他们就会被要求贡献这些经验,对人员和项目进行管理,同或许比他们多出很多年资历的商业领导人一起工作。另外,他们或许还能利用上他们以前在医疗保健、零售或娱乐等行业的工作经验。

  但是,他们在两年商学院生涯中训练出来的、不易衡量的技能、特性和和品质也同样重要。在高盛,他们的社交、关系塑造和沟通能力至关重要。MBA们认识到决策、战略思维和谈判的重要性。他们的成熟度和处事老练也是吸引我们的因素。

  在其它与投资银行一道雇用MBA的行业,如私人财富管理业,商学院的培训对初级职业人来说有多项助益。他们不仅接受到严密的分析技能培训,而且还得以加入商学院里的未来商界精英网络,这将帮助他们为公司吸引到新的高净值个人客户。

  然而,MBA们不一定能获得实际的金融市场经验。事实上,近来一些mba可能会发现,他们的实践金融知识受到来自已有多年行业经验的本科生的挑战,对那些选择转行的MBA来说尤其如此。

  很多投资银行在招聘MBA时,喜欢到那些拥有很强金融和商业本科专业的商学院去,如纽约大学,宾西法尼亚大学和伦敦经济学院等。通过在职培训和内部培训项目例如,我们有自己的高盛大学,分析师们能够获得任何行业所需要的专业和金融技能。

  这导致了最近的一个招聘趋势:包括高盛在内的很多银行重新考虑招聘MBA的数量,转而直接从分析师队伍中大量提拔咨询顾问。在销售和交易等部门,这一现象尤其明显。

 中国的MBA:“国际视野”和“布衣情怀”(

  如今,MBA们面临着来自内部的竞争,例如那些已经在组织里赢得声名甚至建立起赢利业务的分析师,以及金融硕士等其它学位的持有者。与一般大学毕业生比起来,他们是相对昂贵的雇员,容易被打上自大的烙印,一些刚毕业的MBA常常就有这种名声。

  MBA仍然有他们的优势,例如他们在商业伦理和领导力领域有较的训练,在日益国际化的顶尖商学院里获得了国际化的特质。在对全球经济的理解和与不同文化的互动方面,MBA也比其他大学毕业生更具有竞争优势。

  尽管我们在雇用本科毕业生方面的质量和数量都在大幅上升,内部培训项目也日益强化,但是我们仍然认为MBA招聘是我们总体招聘战略的一个关键部分。我们已经看到了MBA课程安排方面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带来的影响,并有一种强烈的感受,那就是商学院将会继续为金融服务业及其它行业培养出最聪明的人才。

  正在求职的MBA们应当充满自信,他们的学位以及所花的时间、所做的承诺、所付出的努力,会给他们带来对世界的深刻认识,带来深具广度和深度的经验,这对雇主来说是无价的东西。

  如果说我能给MBA学生提供什么建议的话,我会说请记住,在一个像高盛这样拥有很强精英文化的公司里,你的贡献远远重要于你所获得的任何一个学位。

  我们在乎你的MBA学位,但我们更在乎你如何融入到公司,你承担什么样的职责,以及你能给公司带来什么样的价值。商学院给了你进入公司的敲门砖,但是你进公司后的所作所为才是更重要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280260.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有关硕士论文查重的总结:使用paperpass和知网的心得!

原文地址:有关硕士论文查重的总结:使用paperpass和知网的心得!作者:蚂蚁酷9月30日上交了论文查重,今天晚些时候年级通知我们,结果出来了,没有公布相似的比例,但通过了。这算是过了论文的第一关了,略微松了一口气,回想之前改论文的痛苦过程,觉得

声明:《中国的MBA:“国际视野”和“布衣情怀”(》为网友挣脱那枷锁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