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节:全球化时代中的金融危机(9)



系列专题:《后金融危机时代必读书:下一轮全球金融》

  国内支出降低的时候,非贸易品的产出也会自动降低。服务行业和建筑业就会遭受特别严重的打击。为了抵销非贸易品在活动和就业层面上大幅萎缩所造成的影响,并且同时改善经常项目的状况,贸易品的产出,尤其是出口产品需要增加。这里需要的是给予生产贸易品一个更大的鼓励。只要相对地提高贸易品的价格就可以达到这一目的。贸易品和非贸易品价格之比就是真实的汇率。所以需要的是真实汇率的贬值。这些对整体经济产生的效果——相对价格的下降和变化是痛苦的。不幸的是,如同人们即将看到的,金融危机产生的恰恰就是痛苦。

  设在华盛顿的国际金融研究所提供的图3.2显示,新兴市场经济体收支总差额的情况清晰明了。在本世纪最初的十年中,经常项目差额已经历了两个巨大的周期,最后以大额盈余结束。新兴市场经济体已经集体成为了资本的提供者而非进口者。如同我们将看到的,它们有很好的理由这么做,但这对全球收支差额造成了重大的后果。

 第35节:全球化时代中的金融危机(9)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早期,新兴市场经济体出现巨额的经常项目赤字:他们能够维持支出大大其收入的情况。当时的石油盈余“环流”让这件事成为可能。赤字在拉丁美洲尤其巨大,在1982年它的新兴市场经济体维持着相当于GDP的5%的累积经常项目赤字。对于整个新兴市场经济体而言,当年的赤字相当于GDP的3.2%。然而对于亚洲的新兴经济体,赤字仅占GDP的约2%。

  图3.2 经常项目平衡

  接下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债务危机就到来了。危机开始于1982年,墨西哥宣布其即将违约。到1983年,拉丁美洲的赤字缩减为GDP的0.3%,占整个新兴市场经济体的1.2%。在1984年,拉丁美洲的新兴国家经常项目盈余为GDP的0.8%。把这个放在美国的背景下,在1982至1984年之间仅仅两年内美国的赤字缩减了7000亿美元。如果是在美国身上发生这样大的经常项目变化,一定会伴随着深度的衰退。拉丁美洲的情况也是如此。1982年,拉丁美洲新兴经济体的GDP萎缩了1.1%,随之而来的是1983年GDP又下降了2.5%。1981至1983年之间,总资源的消耗量——总支出的一个测量指标——降低了近8%,随着经常项目转向盈余刚刚超过GDP的4%,而GDP本身累计降低了3.5%。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258821.html

更多阅读

第41节:全球化时代中的金融危机(15)

系列专题:《后金融危机时代必读书:下一轮全球金融》  图3.15 重大新兴市场危机的财政成本  危机的遗留问题  在二十五年里不停地遭受打击之后,人们现在已经意识到资本流动存在着危险。当资本流动的浪潮释放的时候,不负责任的放贷

第40节:全球化时代中的金融危机(14)

系列专题:《后金融危机时代必读书:下一轮全球金融》  我们不难理解,当一种货币相对于另一种货币的价值损失了60%以上,而后一种货币正是该国外债的主要币种时,这种变化会对经济活动造成很大的衰退作用和巨大冲击。有趣的是,这个现象在俄

第39节:全球化时代中的金融危机(13)

系列专题:《后金融危机时代必读书:下一轮全球金融》  危机的动态变化  那么浩大的金融危机是如何展开的?答案是:资金流动的骤然停止迫使经常项目赤字降低、货币崩溃以及信贷收缩。深度衰退接踵而至。在遭受危机打击的新兴经济体中,

第38节:全球化时代中的金融危机(12)

系列专题:《后金融危机时代必读书:下一轮全球金融》  图3.4 流向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净资金流构成  图 3.5 新兴市场的经常项目、净私人资本流入和储备积累   图 3.6 流向新兴市场经济体的私人净资金流构成  在二十一

第37节:全球化时代中的金融危机(11)

系列专题:《后金融危机时代必读书:下一轮全球金融》  图3.3 私人净资金流  现在我们来看看整个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净资本流入构成(图3.4)。本图指出了这个状况中的三个核心元素:  1. 私人资本流入是占主导地位的资金来源,同时具有高

声明:《第35节:全球化时代中的金融危机(9)》为网友猛男打天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