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区幸福家园 《幸福在心》第二章之第六节 和谐自我的幸福



美国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罗杰斯,对心理健康及幸福感具有其独特的理念。他曾经潜心于大学的心理咨询工作,其来访者中包括大学生、高考落第者、陷入婚姻困境者、为子女的教育而困扰的父母等。罗杰斯发现,几乎每个人都在问“我是谁?”、“我怎样才能成为自己?”、“我能否按照真实的自我行事?”等。罗杰斯逐步清晰地认识到,自我观念是来访者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人是要通过了解真实的自我、表现自我、恢复自我而获得幸福。概括而言,罗杰斯的幸福观就是追求和谐自我的幸福。

一、自我协调是幸福的基础

罗杰斯认为每个人心中都有两个自我,即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现实自我是个体知晓的自我经验,包括积极和消极的自我;理想自我是个人认为“应该是”或“未来必须是”的自我。罗杰斯认为,多数人的理想自我就是个人的行为动机,其中与追求未来的幸福密切相关。但是,如果有一个人的理想自我脱离现实自我太多,往往会陷入痛苦之中,甚至出现心理疾患,其结果反而与幸福背道而驰。因此,必须调整理想自我,以使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关系协调,维持健康自我和心理平衡。

罗杰斯认为,一个具有积极自我观念的人,首先会注意到新出现的信息,然后将其纳入自我观念。例如,一个人原以为自己很随和,可是有一天听见某人说自己不是很容易相处,他会认为自己是个好人,但每个人并不是完美的,不可能与所有的人都相处得很和谐。如果是一个具有消极自我观念的人,他可能为这一信息而焦虑,认为并非人人都喜欢自己。当新的信息对自我观念构成威胁时,焦虑可能很难被克服,心理困扰便因此而生。而培育积极而客观的自我观念则可能成为个体幸福的内在条件。

显然,要做到自我协调,首先要了解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为此,罗杰斯提出了Q测验方法,以帮助人们了解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

幸福理论

 和谐社区幸福家园 《幸福在心》第二章之第六节 和谐自我的幸福
|www.aihuau.com|4

Q测验方法

Q测验方法包括100张卡片,每张卡片上印着一句自我描述的话,如“我是一个健谈的人”、“我从他人那里寻求支持”、“我对自己有很高的期望”等。从罗杰斯式的治疗师那里得到帮助的患者,先要阅读这些卡片,然后分类。

第一次分类。根据卡片内容与自己的符合程度把它们分为9类。这9类代表正常区分的点,在两个极端的类就代表那些最符合(第9类)和最不符合(第1类)的特征。例如,假设第一张卡片上的话是“一个健谈的人”。如果这个描述非常符合你的情况,就把这张卡片放在第9类或者第8类;如果这张卡片有点符合,就将其放在第6类;如果你认为自己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就把这张卡片放在第1类或第2类。

第二次分类。要把卡片全部弄混,重新做一遍。这一次,要求按照理想自我来对卡片分类。例如,如果“是一个健谈的人”和现在的情况并不完全符合,但是你希望变得健谈一点,那么在评价理想自我的时候,就要把这种卡片放在高一些的类中。

在完成了对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的分类描述之后,你和治疗师就可以比较它们之间的差距。根据卡片在每一类中的位置,给他们赋予1~9的值,就可以计算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之间的相关系数。

二、无条件关注培育幸福感

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主要表现在他是否有积极的自我观念。而积极自我观念的形成,主要取决于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对待他们的态度,尤其是能否给予他们无条件的积极关注。

什么是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呢?在罗杰斯看来,人都是善的,都有积极向上的发展愿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父母给予孩子的爱应该是无条件的,父母爱孩子,不是因为他表现好才喜欢他,而是因为他是一个人就尊重他、喜欢他。根据罗杰斯的观点,每个人都需要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在无条件的积极关注中,我们知道无论自己做什么,都会被接受、被爱、被引以为荣。孩子会发现自己不需要隐藏可能引起爱被撤消的那部分自我,能够接受自己的所有方面,把弱点和错误也可以纳入自我观念,自由地体验全部生活。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父母(或其他重要的人)给予孩子的爱常常是有条件的。也就是说,大多数父母只是在孩子的表现符合自己的期望时,才会爱孩子;当父母对孩子的行为不满意时,就会收回给予孩子的爱。孩子逐渐懂得只有做了让父母满意的事情才能得到父母的爱,自己获得积极关注是需要以自己的行为作为条件的。这种有条件的积极关注的结果,使孩子学会了抛弃自己的真实情感和愿望,拒绝自己的弱点和错误,只接受父母赞许的那一部分自我,只将那些最可能被父母赞许、获得父母爱和支持的内容纳入自我观念。最终,他们变得越来越不了解自己,他们的幸福也就渐行渐远了。

三、心理和谐者就是幸福者

罗杰斯认为,好的人生是达到心理和谐的过程,而不是一种状态,调整不和谐状态就是朝着幸福的方向前进的过程。

当人们意识到心理不和谐时,就会产生紧张、焦虑、适应不良、脆弱、处处设防等心理状态,并采用“扭曲”方式维持心理平衡。例如,当出现人际矛盾时,就自认为对方情绪不好或者言行粗鲁。但“扭曲”并不能使人达到心理和谐,通常人们需要渐进恢复身体的真实感受,使自我观念与身体感受相一致。

当自我经验能够真实地反映身体感受时,就能够使身体与自我形成和谐关系,进而避免自我扭曲,向心理和谐发展,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并产生幸福感。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240887.html

更多阅读

档案数字化 《流动的世界》第二章之唐僧的数字化旅行

手机搜索,打开了一扇通向内心的门,接下来要做的事就是旅行。实际上,旅游是最能体现手机搜索独特价值的行为。背起行囊走天下,但实践起来并没有这么潇洒。你必须在原本沉甸甸的大包里再加上电脑、MP3、专业数码相机、GPS定位仪以及各种

《<货币战争>批判》第二章之1863年:国民银行时代的开始

29 1863年:国民银行时代的开始1863年《国民银行法》的推出使得美国出现了统一的货币,联邦许可的银行也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起初,国民银行的发展十分迅速。不过,这种迅速发展是以州银行体系的削弱为代价的,这种削弱主要源自于州银行发

理论力学第二章答案 《贸易战争》第二章之诸子理论实践

前面介绍了春秋时期管仲发动一系列贸易战争的故事。管仲不仅是发动贸易战争的行家,也是国际贸易理论的奠基人物。这里我们将对此略加介绍。《管子》一书共24卷,85篇,今存76篇,内容包含后世道、名、法等家的思想以及天文、舆地、经济和

声明:《和谐社区幸福家园 《幸福在心》第二章之第六节 和谐自我的幸福》为网友兌換愛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