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枪拍案惊奇 豆瓣 牛年基金拍案惊奇三年业绩差距30倍



    “好基金”VS“坏基金”

牛年基金拍案惊奇三年业绩差距30倍

    本报记者  卢远香  广州报道

    2009年基金年终排名争夺赛,早已进入收官之战。但116.19%和9.37%这样一组突兀的数据,却引起了基金市场的高度关注。116.19%,是2009年的冠军华夏大盘精选的战绩;而9.37%是同年最差的股基宝盈鸿利的成绩单,前者是后者的12.37倍。

    在基金行业研究员看来,宝盈鸿利收益9.37%的收益,注定要成为2009年的一个“传奇”。因为这是基金业有史以来出现的最大一次差距,它将历史上的最大差距4倍,迅速放大到12倍,刷新了基金业绩分化幅度的纪录。

    三年:差距30倍

    “搞不懂,实在太离谱了。”面对华夏大盘精选和宝盈鸿利高达12倍的差距,北京一位从事基金行业11年的资深研究员向《中国经营报》记者感叹,“宝盈鸿利的收益,连华夏大盘116.19%的零头都还不到”。

  2009年基本是个单边上涨的市场,上证综合指数上涨了79.87%,上涨50指数上涨84.40%,沪深300指数上涨96.71%,深证成份指数上涨了111.24%。无论是配置哪个指数抑或是采取“傻瓜式”地随机买入10只个股,其收益也不应该只有9.37%。为此,号称专家投资理财的基金,其收益如此大幅落后于市场,让基金研究员也不得不“拍案称奇”。

  抛开2009年的市场因素不说,这份业绩单与历史相比,也创造了一份新的纪录。据银河证券的基金研究数据显示。在过往的11年基金业绩榜单中,同类型基金业绩最好与最差品种的差距,一般只有一倍,最多时也只有4倍左右。那还是在2007年的大牛市中,最牛股票型基金收益为226%,最差的只有54%,两者相差4.185倍。

  而将宝盈鸿利收益的业绩拉长为三年周期来看,其业绩榜单依然让人“惊奇”。在72只偏股型基金中,2009年,宝盈鸿利以9.37%的业绩排在第72名。若考虑2008年-47%的业绩,宝盈鸿利在最近两年业绩中依然排第72名。即便将周期拉长为三年,其排名为55,依然非常靠后。

  排名也许只能看出基金的相对管理水平,而长期的业绩则更足以说明其获利能力。以三年的绝对收益来看,宝盈鸿利收益只有11.34%;而最好的偏股型基金华夏aihuau.com大盘精选收益却高达358.03%,两者相差31.57倍。

  同样为偏股型基金,为何三年运作下来,两者差距高达30倍。更让基金行业分析员吃惊的是,宝盈基金居然能连续三年长期垫底。“正如要持续拿第一名很难,始终坐在最后一名也很难。”前述不愿透露姓名的基金研究员戏谑地称宝盈鸿利的管理人“很天才”。那么,是什么让这样一只基金连续三年持续垫底呢?

表象:踩错节奏

  关于宝盈鸿利业绩持续不佳的原因,宝盈基金公司表示不愿意接受采访。但从宝盈鸿利过往的报表中,我们还是能看出一些端倪。

  2008年和2009年几乎都是仓位决定胜负的年份,但《中国经营报》记者仔细分析了宝盈鸿利2009年各季度报告,发现其仓位一度与市场表现相背离,在几个大的方向性判断中,出现了明显的失误。

  2009年上半年指数单边向上攀升,大盘拉长长阳的几个交易日,宝盈鸿利的净值几乎“原地踏步不动”,显然是仓位较轻。事实上,宝盈鸿利踩错市场节奏,并非仅仅是2009年上半年,而是始于2008年四季度。

  数据显示,2008年四季度末,宝盈鸿利的股票仓位只有冠农股份这一只股票,当时的市值为1783万元,仓位低至2.5%。而就在前一个季度,其股票仓位依然有50%左右。由此可见,宝盈鸿利在三季度进行了大幅减仓的操作。

  轻仓的策略在一季度依然延续。截至一季度末,宝盈鸿利仓位只有3.99%,而同期上证指数涨幅高达30%,已经从四季度的1667点反弹至2400点。

  不过,宝盈鸿利的仓位在二季度末有了明显地变化,从最初的3.99%加到了73.67%,已经非常接近其契约规定的75%的股票持仓上限。但令人困惑的是,二季度沪深300单边上涨26.27%,加仓后的宝盈鸿利二季度净值涨幅只有4.45%。与此同时,其加仓的筹码为33%的金融和15%的房地产板块,正是二季度的热门上涨品种,为何宝盈鸿利没能分享到上涨的收益?

  “宝盈鸿利2009年上半年对市场方向判断错误,但眼看着市场持续上涨,最后被逼在二季度末加仓,刚好踩在高点上。”宝盈基金一位行业研究员向《中国经营报》记者透露,2009年上半年市场大幅上涨,但宝盈鸿利几乎没有收益,错失了大好的机会,“基金经理心态发生波动,采取追涨策略,反而再次犯错”。

  虽然上证指数在去年8月第一周才开始掉头向下调整,但金融、地产等二季度的热门股却在7月上旬就率先开始了调整。由此以来,宝盈鸿利在二季度末追涨吃进的金融、地产,在三季度市场暴跌时,恰恰成为暴跌的“重灾区”,净值损失惨重。

  而等到2009年下半年,市场大幅波动,基金的净值也随之震荡,宝盈鸿利的收益很微薄。因此,在上半年的单边上涨中踩错市场节奏,错失牛市收益,被业内认为是宝盈鸿利业绩大幅落后的主要原因。

根源:投研实力弱

  但在基金行业研究员来看,踩错市场节奏只是基金业绩落后的表象,内在的原因还是投研实力弱。

  “整体的投研团队水平比较弱,对基金经理的支持比较弱,投资更多是依赖于基金经理的研究和判断。一旦决策失误,就会造成业绩大幅波动。”德赛基金首席分析师江赛春表示,投研实力弱是中小基金公司普遍存在的因素,而“宝盈鸿利的跟头栽得这么大”,还有其自身的因素。

  “弱势的股东和弱势的管理层,投研团队频繁更换,是宝盈基金存在的一个大问题。”江赛春分析,过去几年,公司的股东和管理层多次更换,团队的稳定性比较差,团队的投研经验得不到好的积累,而在这样的环境中,也吸引不了好的基金经理加入。

  而事实确实也是如此。宝盈基金是2001年就成立的老公司。但自成立以来多次股权变更,每次都伴随着高层的变动,随之是其投研团队也出现一波“地震”,旗下基金的基金经理亦频繁更换。

  例如,宝盈核心优势曾经由欧阳东华管理了70天后选择离开,由杨宏亮管理,随后在短期内又增聘了王琼共同管理这只基金。而宝盈策略增长亦出现类似情况,2009年6月,原基金经理赵龙离开后,由陆万山代为管理,20天后再转手由宇述胜和盛军峰共同管理。

  人员频繁更换的结果是投研团队工作的工作很难配合。“我们公司人员经常变动,团队之间很难形成信任度,特别是研究方面,很难形成团队配合的凝聚力。”前述宝盈基金行业研究员直言,公司人员动荡,投研人员之间对其他人员的分析和建议等并“不太信任”。

  而在江赛春看来,宝盈鸿利的另外一个问题是“理念和决策与市场完全不适应”。他透露,“宝盈鸿利从年初就开始看错趋势,仓位很低,非常极端地偏离市场,偏离基金行业。后来沟通了解到是他们想做绝对收益,这是公司领导的想法,但在实际投资中却做不到。”

 三枪拍案惊奇 豆瓣 牛年基金拍案惊奇三年业绩差距30倍

  江赛春说,在去年第一和第二季度,宝盈鸿利基金出现明显的做绝对收益的思维,“股票涨一点就赶紧卖掉”。

  2009年半年报数据也颇能反映这一点,测算显示,宝盈鸿利上半年换手率高达730%,大幅超过同期平衡型基金334%的平均换手率。而上半年,宝盈鸿利是在二季度末才将仓位由3.99%加至73.67%,换手率应该低于同类基金的平均水平。“原因就是基金经理频繁买卖股票。”江赛春介绍说,宝盈鸿利基金在上半年买入和卖出金额超资产净值2%以上的个股达到62只和57只,买入成交总额为28.39亿元,卖出成交总额为24.53亿元,而基金期末总资产为7.5亿元,股票资产更是只有5.52亿元。

  “基金经理如此频繁买卖股票,是去年年初他们希望做绝对收益。但公募行业,做绝对收益是不合时宜的。”为此,江赛春总结说,宝盈鸿利连续垫底的又一原因,是公司的理念、决策和市场完全不适应,没有形成合理的决策机制。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239449.html

更多阅读

三年自然灾害时,上海人吃些什么? 三年自然灾害真相

(本文参加新浪 国庆60周年大型征文:我们家的60年)三年自然灾害时,上海人吃些什么?松龄在共和国的历史上曾经有过一段被称作为“三年自然灾害”的时期,那时,我正在上海读小学,记忆当中,农村中遭受了特大的自然灾害,有的地方还饿死了人。城市

中国报业集团“入世”三年观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

罗建华2001年12月,我国获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报业产生深刻影响。内在动力的唤醒和催发,往往来自外在压力。以报业集团为代表,中国报业潜藏的生长点得以激活,趁势破土而出,一时新花绽放、绿叶满枝。从观念到机制,从办报到经营,无不在

未来三年财务规划 财务部未来三年规划

公司未来三年财务规划(2011-2013年)一、三年规划主要财务指标根据公司三年发展目标的要求,到2013年实现:总收入xx元,利润总额xx元;主营业务利润率xx%(或销售毛利率xx%),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保持在xx%及以上。2011-2013年期间主要财务年度

声明:《三枪拍案惊奇 豆瓣 牛年基金拍案惊奇三年业绩差距30倍》为网友一个人的荒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