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鑫科金 ipo撤单 珠江桥IPO撤单 或受困募投战略



      同属调味品行业的两家拟上市公司迎来了不同的两种命运。
 海鑫科金 ipo撤单 珠江桥IPO撤单 或受困募投战略

  2月11日,有调味品行业霸主之称的海天味业登陆资本市场,成为继加加食品之后的又一酱油上市公司,其51.25元/股的发行价创下了本轮IPO重启以来沪市新股最高价,募集资金总额为38.36亿元。

  然而,证监会公布的IPO在审企业名单显示,同样属于调味品行业的深市拟上市企业广东珠江桥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珠江桥”)突然撤单终止审查。作为广东省最大的外贸集团企业广新集团力推的上市对象,珠江桥的撤单让市场颇为惊讶。

  为了上市,珠江桥此前曾与其第二大股东—上市公司星湖科技(600866)辗转进行了一系列业务调整和股权运作,在历经等待过会、IPO重启之后,却突然退出上市确实让人不解。

  “珠江桥此次终止IPO是出于公司的战略调整,公司决定引入战略投资者,所以暂时不上市。”时代周报记者2月11日致电珠江桥证券部,其陈姓工作人员表示。

  而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认为,珠江桥此次终止审查或是因为其在目前主导产品及市场区域相对集中下的募投战略窘境。珠江桥拟募投项目为4.4万吨高盐稀态酱油及复合调味料项目以及国内营销网络建设项目。尽管其募投项目体量小于海天味业,但是其产能消化仍存在不确定性。

  上市公司星湖科技持股11%

  珠江桥位于广东省中山市,为国有控股企业。

  从股权结构上看,其控股股东为食出集团,持股67.92%。上市公司星湖科技以11%的持股比例位列其第二大股东。而广新集团作为广东省人民政府授权经营的国有大型企业集团,持有食出集团 100%股权及星湖科技 17.52%的股权,因此,珠江桥与星湖科技的控股股东均为广新控股集团。

  为了能够上市,珠江桥此前与其第二大股东——上市公司星湖科技辗转进行了一系列业务调整和股权运作。

  2008年,广东省广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将旗下子公司广东省食品进出口公司与中山福金香调味品食品厂进行业务整合,设立珠江桥。

  2009年4月,珠江桥实际控制人广新集团通过收购股权形式,成为星湖科技的控股股东。星湖科技当时主营也是调味品业务,与前者明显构成同业竞争。2009年以来,珠江桥生物通过与星湖科技的一系列业务换股权行为,逐步解决了同业竞争问题,后者也成为前者的第二大股东。

  此后星湖科技停止酱油、复合调味料等调味品的生产与销售,又将主营业务由调味品调整为食品添加剂,并将其所属“星湖”调味品商标转让给珠江桥。此外,实际控制人广新集团放弃酒类业务、调味品贸易业务解决同业竞争;同时,珠江桥主动暂停经营泡打粉、面条等非核心业务解决同业竞争。

  目前珠江桥主营调味品、米酒业务。2009年~2011年珠江桥实现营收40119.12万元、31797.53万元、25427.03万元,实现净利润4125.53万元、3178.06万元、2505.22万元。

  在历经申报上市、等待过会、IPO重启之后,珠江桥却突然退出上市确实让人不解。市场人士认为,珠江桥的退出让星湖科技的股权投资通过上市增值的愿望落空。

  时代周报记者2月11日致电珠江桥证券部,其陈姓工作人员表示:“珠江桥此次终止IPO是出于公司的战略调整,公司决定引入战略投资者,所以暂时不上市。”

  主导产品收入集中

  根据招股书,高盐稀态酱油、复合调味料等调味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为珠江桥的主营业务,该项业务为公司贡献了6成左右的营业收入。

  数据显示2009年、2010年、2011年三年,公司高盐稀态酱油类产品营业收入占公司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69.19%、60.55%、55.39%。

  虽然珠江桥声称正加大力度培育复合调味料等新增长点以分散经营风险,但是其高盐稀态酱油类产品营业收入占公司营业收入的比例依然较高,珠江桥存在主导产品相对集中的风险。

  一直以来,珠江桥致力于开拓海外调味市场。这家号称酱油出口第一的公司,在2009-2011年的出口营收达到1.81亿元、1.91亿元、2.03亿元,公司2011年外销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超过一半,香港、美国、英国、加拿大以及境内的广州、深圳这六大市场占公司销售收入的一半左右。据统计,目前珠江桥已稳占中国调味品出口30%以上的份额。

  然而,同期内珠江桥广东省内营业收入分别为6900万元、1.08亿元、1.28亿元;广东省外的营收仅有366万元、1780万元和6847万元,远远低于出口营收数额。

  可见,珠江桥现阶段仍然存在重点市场相对集中的风险。市场人士分析道,珠江桥对外依存度高企,业绩容易受到国际政治、经济和国内出口政策的影响,以后发展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

  珠江桥品牌在国内市场是后进入者,我国消费者对其认知度还不高,国内总体销售规模偏小。分析人士指出,珠江桥近3年销售收入远不及同业海天酱油、李锦记和加加食品,且利润占比中出口退税比重较大。

  从招股书看,2009年1月1日-5月31日期间,珠江桥酱油的出口退税率为13%,2009年6月1日起提高至15%,2011年出口业务收入仍占公司营业收入的50.83%。珠江桥业绩如此依赖国家出口退税,若国家相关产品退税政策发生调整,必然会导致珠江桥经营业绩不稳定。

  募投战略之困

  根据招股书披露,珠江桥拟募投项目为4.4万吨高盐稀态酱油及复合调味料项目以及国内营销网络建设项目。而作为同行业的上市公司海天味业在上交所发行7480万股,拟使用募集资金18.57亿元来建设位于佛山市高明区的150万吨酱油调味品扩建工程。加加食品IPO募资时称拟投20万吨的酱油扩产项目,达产后其产能将达40万吨。

  相比之下,珠江桥的原计划略显“小家子气”。尽管如此,此次珠江桥在面对海天酱油、李锦记等强劲对手,珠江桥4.4万吨的酱油产能会否被市场消化,仍是未知数。

  珠江桥处于全国酱油市场竞争最激烈的广东市场,其近年来的销售收入远不及同业海天酱油、李锦记和加加食品。

  海天味业在调味品行业中长期处于领头羊的地位,在行业内树立鲜明、高品质的“中华老字号”品牌形象,使公司成为调味品领域的标杆企业。2009年至2011年,珠江桥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2500万元、3179万元、4121.76万元;而海天味业则高达7.067亿元、6.6亿元、9.556亿元。同为调味品企业,在广东省内知名度远远落后的珠江桥却与海天味业有着不小的差距。

  2月11日,有调味品行业霸主之称的海天味业登陆资本市场,成为继加加食品之后的又一酱油上市公司,其51.25元/股的发行价创下了本轮IPO重启以来沪市新股最高价,募集资金总额为38.36亿元。

  而珠江桥却在此时悄悄离场。不少市场人士认为这是珠江桥IPO撤单背后真正的原因或是主导产品及市场区域相对集中,募投项目却难以缓解这一困境。

  招股书显示,珠江桥未来将重点加强广州、深圳、上海、北京四个一线城市的营销网络建设。上述人士认为珠江桥此举并不科学,在一线城市竞争剧烈的情况下,从二、三线城市打开市场或许能使珠江桥在国内市场扩张的道路上走得更顺一些。

  此外,据珠江桥招股书介绍,我国目前广东等南方地区主要生产高盐稀态酱油,北方地区则以低盐固态发酵酱油为主。从我国目前酱油供给情况看,以低盐固态发酵为主或以此工艺为基础改进的其他工艺生产的酱油仍占据市场主要份额,而高盐稀态发酵工艺生产的酱油和以日本高盐稀态发酵工艺或相近的酿造工艺生产的酱油占整个酱油市场份额相对较低,不足10%。

  但珠江桥募投计划中的主要产品线仍是以高盐稀态酱油为主,这对于意欲扩大全国市场份额的珠江桥来说或许有些自相矛盾。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19487.html

更多阅读

userfield谈海思科二 :产品批文

海思科一直以研发和产品著称,无论是招股书还是年报中都力争给投资者一个研发型药企的形象,那么对海思科的研发能力以及产品竞争力是需要仔细研究的一个课题,对于研发能力外部人很难有深刻理解,那么我们从产品的市场容量、竞争环境等方面

案例分析之:海信科龙

科龙事件始末:一、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1、公司基本情况简介海信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白电产品制造企业之一,创立于1984年。2006年底,海信成功收购科龙电器后,由此诞生了中国白色家电的新航母——海信科龙。2010年12

000921海信科龙 海信科龙准MBO式激励术

     自2006年海信空调有限公司以6.8亿元完成收购格林柯尔持有的科龙股份至2010年海信集团将白电资产注入,海信集团陆续将大批元老人物派驻海信科龙(000921)。海信科龙的董事长汤业国、董事肖建林、副总裁贾少谦、任立人等高管在海

声明:《海鑫科金 ipo撤单 珠江桥IPO撤单 或受困募投战略》为网友猛杯揂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