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油神皮肯斯的枭雄智慧:2500美元白手起家



我的出生就是生死抉择

  我的一生始终伴随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回首过去的80年,每个阶段都有一个挑战,每次我都战胜了挑战。

 美国油神皮肯斯的枭雄智慧:2500美元白手起家

  [枭雄智慧1]

  耐心一点,游戏才会更精彩。

  我的出生是个奇迹

  我的一生始终伴随着各种各样的风险。我也搞不清究竟是风险碰到了我,还是我碰到了风险。回首过去的80年,每个阶段都有一个挑战,每次我都战胜了挑战。我出生的过程甚至都是一个生与死的抉择。

  1928年5月22日,我的母亲被推进产房。生产过程非常不顺利。乔治·华莱士医生把我父亲汤姆带到一间小屋,关上门。他脸色铁青,父亲一眼就看见旁边的桌子上有一本很厚的书,他想可能是《圣经》。

  华莱士医生说:“你的妻子已经阵痛很久了,但孩子还是生不下来,我很担心她。你是保大人还是保孩子,只能选一个。”

  我父亲不是个优柔寡断的人。他是牧师的儿子,并且生来就具有冒险精神。华莱士医生也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开始做医生的。鉴于父亲这样的个性,所以当华莱士医生要他在我母亲和我之间选择一个的时候,他断然拒绝了。他恳求医生对母亲实施剖腹产手术,可是这家医院从未进行过这种手术。

  “汤姆,我只是听说过剖腹产手术,可我从来没做过。”华莱士医生指着桌上的那本书说:“我能参考的只有那本书上一页半的介绍和一幅插图。”

  父亲回答说:“我们祈祷,你来做手术。”

  过了不久,华莱士医生从手术室里出来了,脸上挂着微笑。他做了生平第一个剖腹产手术。此后的25年,这家医院再也没有做过这种手术。华莱士医生是外科医生——从来没有一个普通的外科医生做过剖腹产手术,而且他在俄克拉何马州这个小镇上仅仅生活了两年多,能让我顺利降生的机会微乎其微。所以我一直认为自己是最幸运的人,从一开始我就证明了这一点。

  “是个儿子。”华莱士医生说,“你的妻子真了不起。”

  我最大的感谢:成长于石油之家

  路标上写着“欢迎来到荷登维。街道尽头就是美国西部,岩岛和旧金山的交界处。”荷登维的人们崇尚运动。这个铁路边的小镇位于俄克拉何马州东部,在大平原区广袤的土地上,荷登维只是一个小点而已。

  父亲从事石油行业。他个性开朗,对人慷慨大方,很会讲故事、打扑克,25岁的时候来到荷登维镇。他原来是一位律师,但是很快发现石油比法律更有意思,于是开始转行做独立土地承租人,首先游说土地所有者将采矿权出租给他,他再转手卖给石油公司。我们家只有我一个孩子,住在隔壁的亲戚们经常过来陪我,有外祖母奈丽·莫伦森,寡居的姑姑艾瑟尔·里德,还有像我大哥哥一样的堂弟比利·鲍勃。我的父母都是努力工作的本分人,生活过得很简朴,但是仍能自给自足。在他们生活的那个年代,工作是特权而不是权利。虽然我成长的年代正值大萧条时期,但是好在餐桌上还有饭吃。外祖母有一个很大的菜园,每天晚饭我们都能吃到新鲜的蔬菜,有的时候还会有点肉,有的时候就没有,但我们一家从来没挨过饿。

  母亲格雷斯是一家之主,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教育我,她的教诲让我长大以后能从容地应对各种困难。美国南北战争期间,她负责物质管理办公室——一个向居民发放汽油和其他物品的单位。母亲是一个刚直不阿的人,如果她说她会去做,你就可以肯定她已经做了。外祖母奈丽是个生活非常规律的人,每天晚上只喝一杯茶,吃一片干吐司。我从她那里学到了很多一辈子也忘不了的东西。

  我还记得,当我告诉她我要花50美分理个头发、看场电影再买一袋爆米花的时候,她说:“你要记住,傻瓜的钱花得快。”

  每当我频频要求别人帮助的时候,她就会说:“谁早晚都得学会依靠自己。”

  大一点之后我开始帮人家剪草坪,一直干到12岁,然后去送报纸。我送报纸的那条街名字很响亮,叫百老汇,其实是镇上订报纸的数量最少的一条街。我每天给28户人家送报纸,每送一份报纸就能赚一美分。等到附近有新订户的时候我就去找管理员要求让我给他们送报纸。不到5年的时间,我的订户就从28家增加到了156家,我也已经攒了将近200美元。我把这些钱藏在衣柜底层的一个小窟窿里。这是我生平第一次的收购经历:通过并购扩张自己的实力。

  有一天,我在送报纸路上捡到一个钱包,里面有钱包主人的名字和地址。我把钱包交还给那个人,他给了我一美元。这对我来说真是意外的收获。回到家的时候母亲、外祖母和姑姑都在门廊等我。他们谁也不看谁,也没必要看。三个人步调一致,连头摇晃的姿势都是一样的,就像系在一根绳上似的。我把捡钱包、得到奖励的事说了,但是他们的反应却出乎我的意料,或者说没有像我希望的那样。我一遍一遍地为自己辩解,但他们却一致要求我回去把钱还给人家。

  外祖母说:“诚实是不应该得到奖励的。”

  所以,我不得不回去还钱。

  “不不不,这是给你的!”

  “我知道!”

  “这是你应得的。”

  “我知道!”

  但是我更清楚违抗母亲、外祖母和姑姑意味着什么。我还了钱,冒着大雨骑着自行车回到家,全身都淋透了。到家的时候真希望有人同情我这只“落汤鸡”。干这个我很拿手,但姑姑根本不买账。她说:“你要是不回来跟我们狡辩就不会被雨淋了。”

  1927年,有人在荷登维附近的赛米诺发现了一个大油田,这个寂静的小镇迅速发展起来。到了1938年,我们这的人都在寻找大型油田。父亲渐渐没了好运气,他丢下稳当的土地生意,转而投资野油田,就是给那些在野地里采油的独立采油人进行投资。一旦成功就能获得暴利,但是也有极大的风险。所以很快我们家就变得一贫如洗。当年父亲走运时给母亲买的那辆黄色的轿车被卖掉了,现在开的雪佛兰也是又破又旧。后来父亲在菲利普斯石油公司谋了个差事,总算有了固定收入。1943年,公司派他去潘汉德尔办事处工作。我和母亲在第二年与他团聚。那个时候我16岁。我喜欢荷登维这个地方,不想离开。但是最后我们还是搬家了,而我也告别了荷登维。还记得高中篮球教练T·G·赫尔的话,他说在赛场上要全力以赴,不去想结果是输是赢。比赛结束的那一刻,一切都结束了。

  我们的球队表现出色,我拿到了篮球奖学金,上了得克萨斯州农机大学。大学的篮球生活短暂而漫长,仅仅一年之后我就丢掉了奖学金,并转学到位于斯蒂尔沃特的俄克拉何马州农工大学(也就是现在的俄克拉何马州立大学),开始我大学二年级的生活,并且在父亲的鼓励下我转了专业,学习地质学。22岁毕业后,菲利普斯石油公司雇用了我,我成为了一名地质勘探员。那时正值石油行业不景气的时候,勘探员供不应求。那个时候的我已经剪过草坪、送过报纸,当过钻井工人、公路消防员,还在炼油厂干过。辛苦对于我来说已经不算什么了。所以如果有人问我“你年轻时有什么抱负?”这样的问题的话,对于已经结婚并且有了一个孩子的我来说,答案很简单,那就是让老婆孩子吃饱饭。

  接下来说说我在菲利普斯的工作。我们在一个合资的油井干活,这里除了我以外,还有另外三名地质勘探员和几位工程师。我一年的工资是5 000美元。有个勘探员曾经问过我们这样一个问题:“如果现在让你们作个决定,一直到65岁挣的工资数,你们会要多少钱?”大家都沉默不语,只有我开口回答。因为我有老婆,还有两个孩子,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全家人过得舒服。

  一直工作到65岁,我要多少钱呢?

  “两万五美元。”我给出了答案。那个时候,有保障对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养家的担子越来越重。谢天谢地那只是个玩笑话。

  以2 500美元白手起家

  在菲利普斯石油公司,我见识到了大型石油公司的派头。那时菲利普斯是全美20大公司之一,有两万员工,下设化学塑料部、炼油厂、一间驻外机构、数百个菲利普斯加油站以及32个开发生产办事处。这里的管理队伍规模庞大,但是官僚作风盛行,效率低下。我工作的地方是俄克拉何马巴特尔斯维尔的办事处。每天早晨8点差5分听铃响准备上班,跟上学一样。到了中午大家在门前排队,等着午饭铃。一点铃响,午饭结束。最后一个铃5点响,公司不想员工过了下班时间还不走。(有一次我待到6点,结果被说了一顿。)这里的人特别偏执,但最让人难以忍受的是资源太过浪费。领导根本听不进或根本不考虑别人的意见,哪怕这些想法能为公司省钱,能帮助公司找到更多油田。

  “不高兴干吗不辞职?”妻子听我在家抱怨了好几天,终于忍不住问我。我知道她这样说并不是出于本意,或者说并没有想让我辞职的意思,但是我真的辞职了。在菲利普斯干了3年5个月21天4小时之后,我照着她的话做了,“越狱”成功。

  “交出车钥匙和工作证。”部门经理说。

  我抱着一个纸箱子的家当从办公室出来,朝着公车站走去。那时心里还是很担忧的,不过真的轻松了不少。那个时候我和妻子已经有两个年幼的女儿了,还有一个小家伙即将诞生,而圣诞节就在眼前了。

  我进家门的时候妻子很惊讶。

  “你3点钟就回来做什么?”她问道。

  “我刚刚辞职了。”我说。

  “你疯了?”

  “没有,我照着你昨晚说的话做了。”我说,“你不是说干得不开心就辞职嘛,我就辞了。”

  “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根本没想到你真的会辞职。”

  她沉默了一会儿。

  “布恩,那你现在要去做什么?”

  总有一天我会跟大型石油公司一较高低,但是眼前我有更紧迫的事要做,我得活下去。1954年26岁的我开始独自闯荡,那时我是得克萨斯州潘汉德尔地区最年轻的地质勘探员。我从菲利普斯石油公司节俭储蓄计划里拿出1 300美元付了首付,买了一辆福特1955年款的旅行车,开始了做油田咨询师的工作,收入是一天75美元。那是段相当漫长的日子,我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常常睡在汽车里,在服务站刮胡子。等到年底的时候,我促成了7笔钻探交易,同时咨询的工作也没有停下。我很清楚依靠每天75美元的收入我是成不了富人的。但是如果促成一定数量的生意,我起码能过得比较体面,而且还能有些积蓄,或许到那时我就能变成有钱人了。

  就这样过了两年以后,我成立了自己第一个石油公司。我有两个投资人,每个人出1 250美元,拥有公司一半的股份。此外,我还从银行申请了10万美元的贷款。作为公司另一半股份的持有人,我给两位投资人打了2 500美元的欠条。我的公司叫做石油勘探公司(PEI),而我自己也开始重操旧业,为油井钻探寻找投资人。除了家人,没有人认为我能成功。我很执著,这是我的一大优势。我一直认为自己是有优势的,但是我更愿意当个弱者。这次成败在此一举。

  一天,一个做地质勘探员的朋友对我说:“你在镇里的同行中人缘不太好。下班以后你从来不去余烬酒吧跟大家喝酒。”余烬酒吧和我的办公室大概隔三四个街区的样子。我对他说:“是吗,你们这帮人都是在下午3点去,可那时还没下班呢。”

  他不觉得我是在开玩笑。那时石油行业很萧条,我们每个人过得都不容易。他回答说:“大家都很难。”

  “是啊,整个行业都很难,但是我觉得酒吧不是解决问题的地方。”我说。

  “听着布恩,你为什么就不能过来呢?”

  “好吧,”我答应了,那天下班之后我也去了。我到的时候他们已经喝了三四杯啤酒,全都放开了。酒吧里几个女服务员很惹眼,边笑边闹着。我喝了杯啤酒,转悠了一会儿。

  “我回家了。”我说,“你们在这享乐的时候,有人却要陷入困境了。”

  我并不是要显得自己很高尚,但是几年以后,他们5个中的3个告诉我,我当时说的这句话震动了他们。远离诱惑,我害怕诱惑,告诉自己不去可能被诱惑的地方,因为我会像其他人一样迅速沉沦,不过我没有——还没有——给自己这样的机会。原因很简单,我要工作,我有家庭,两者之间没有空隙。你或许会问:“天哪,布恩,你现在还像以前那样严格要求自己吗?”不,我打高尔夫,周末还出去打猎。我也喝醉过,不过没有连着两晚都喝醉。我是一个精力充沛的普通的美国人。不同的地方是,我很早就已经下定决心将重点放在事业和家庭上,没有精力去想那些毁了无数人的诱惑。

  人生第一次大胃口:并购对手雨果顿

  1962年,我从好友惠顿伯格斯家族那里得知在潘汉德尔的梅沙钻探油井风险较小。于是我们去了那里,事情进行得很顺利,我们在哈金森县连续钻探了98个油井。这个时候我们的小公司已经有了23名员工和200个投资人。尽管我没有管理经验,也没有参加过管理之类的培训,但是经营公司的能力却越来越强,这也让我更有信心。1964年公司上市,更名为“梅沙石油公司”,名字取自得克萨斯州潘汉德尔地区平原上的平顶山。到了4月30日,239名投资人成为公司股东,发行股票420 052股。作为一家没有负债的上市公司,我们上市第一年的收入就达到150万美元,利润达435 310美元。

  到了1968年,公司收入增长到620万美元,利润达到了140万美元。在油价停滞不前,整个行业陷入低迷的时候,我们还有620亿立方英尺的天然气储量。虽然公司运转良好,但是我认为发展速度有些慢,应该再加快一些。实现这个目标的路有两条:发现大型油田和收购。前者的几率很小,所以我开始留意适合收购的公司。1968年初,我有了重大发现,简直是天上掉馅饼:位于堪萨斯加登城的雨果顿石油公司。公司最大的股东是克拉克房地产,一间纽约的金融管理公司,持股比例占11%。虽然不是很大,但却控制着雨果顿公司。雨果顿拥有美国最大的天然气田雨果顿气田相当一部分资源。单就天然气储备来说,雨果顿就是我们的27倍。长期储备达到1.7万亿立方英尺,而梅沙公司的天然气储备只有620亿立方英尺。但是雨果顿的经营结构有问题,不利于发展,所以天然气一直没有卖个好价钱,然而我们具备这些优势,双方简直是绝配。

  于是我与公司一位董事威尔士·麦登一同前往纽约拜会雨果顿总裁麦克·尼克莱斯。席间,尼克莱斯说他已经回绝了三次并购,但是会适时考虑我们。我邀请他去得克萨斯州,他答应了。我带他去看了梅沙公司的设备,向他讲述我们是如何在如此之短的时间实现飞跃发展的。虽然他嘴上说让40岁的我管理这么大的公司太年轻了,但是我知道此行在他心里留下了深刻印象。我们的干劲十足,业绩也不错,而雨果顿有巨大的资源储备、良好的基础设施,但是缺乏远见。

  去机场送尼克莱斯的时候,我对他说:“希望我们已经让你相信梅沙与雨果顿将会是很好的组合。”他向我作了一些承诺,但是也提醒我任何并购都要过董事会这一关。过了一周,他打来电话婉言谢绝了我,说没有兴趣和梅沙合作。我回到办公室瘫坐在椅子上,想着有什么办法。双方简直太合适了,只要……

  傍晚的时候下起了雷阵雨,那是改变命运的一刻,我终于想到了,我决定尝试收购——一个能让我们迅速强大起来的办法。我不会就这么善罢干休,我认定了雨果顿。

  接下来我领教了何谓大生意。阿科公司执行副总道·汉姆说的话让我永生难忘。

  他说:“布恩,不管是大生意还是小生意花的时间其实是一样的。做大生意你总会有新发现,而且还有很多附带的小赠品。”①他说:“大生意中包含的东西没有人能够衡量。”“等你真的做了大生意,你就会明白我说的话了。生意越大越好。”我想阿科的鲍博·安德森收购辛克莱尔的时候应该就是这样的。

  雨果顿公司是我第一个尝试收购的公司,即便是过了20年,收购它带来的赠品依然源源不断。当然,完成这次收购,我们花费的工夫也不小。20世纪60年代末,公司间的收购现象已经司空见惯,但多数是在友好的气氛下进行的。那段日子,我和合伙人罗顿·克拉克、威尔士·麦登朝夕相处、形影不离。我觉得我们几个就像是莱特兄弟做第一次试飞:这玩意儿到底能不能飞?

  我们用30万美元收购了雨果顿公司一小部分股票。因为没有钱再接着买了,所以下一步行动开始:主动用梅沙公司的股票换购雨果顿公司的股票:一股梅沙公司的优先股换一股雨果顿公司的普通股。这个过程有些复杂,但一切都是为了让雨果顿公司知道我们是来真的。几周之后,效果显现出来。雨果顿公司的市值从7 700万美元急升至1.37亿美元,创历史最高水平。

  最终,我们的持股比例达到了17%,成了雨果顿公司最大的股东,这引起了雨果顿公司领导层的注意。10月23日,雨果顿公司开始绝地反击,宣布与洛杉矶的储备石油天然气公司合并。(还真是顽固。)储备石油天然气公司经营得并不好,这是我们的机会。他们每股收入只有区区34美分,而我们每股收入是1.83美元,况且我们还发现了新的油气田。雨果顿公司要想实现合并必须得到董事会2/3的股东支持,而我们如果想阻止这项合并还要再增加17%的控股比例。我们实在没钱再买股票了,所以开始转移策略游说股东对合并案投反对票,至少不投支持票。这个方法果然奏效。虽然无法收购雨果顿公司,但是至少能阻止它与别的公司合并。为了打破僵局,麦克·尼克莱斯同意让我到纽约与雨果顿公司的董事会见面。

  这一招等于引狼入室。所有人都反对我,问得都是尖酸刻薄的问题,但是我都冷静作答。威尔士·麦登会前曾对我说:“皮克,保持风度。”雨果顿公司董事之一,美国国家酿酒公司负责人约翰·E·比尔沃斯中途从座位上站起来说:“我走了,我不会再让这个人浪费我的时间。”

  我抓住机会问他:“比尔沃斯先生,你拥有雨果顿公司多少股份?”

  “美国国家酿酒公司员工退休金计划拥有1万股。”他反唇相讥。

  我接着说:“我没有问你员工退休金计划,我问你自己拥有多少?”

  这句话激怒了他,他满脸通红,说不出话来。

  “我替你说吧。雨果顿公司的资料显示,你有100股。”

  他气得不得了,面孔像是要咬人的样子,直眼瞪着我。

  “我自己拥有雨果顿7 000股,而梅沙公司有17%的股份。”我说,“这样看来,我在雨果顿公司要比你腰杆更硬啊。”

  一切尽在掌握之中,太完美了。比尔沃斯整个人都僵了,他这样的人怎么能忍受一个无名小卒在他面前耀武扬威呢。我不仅向他证明了我们,而且向雨果顿公司整个董事会证明了我们。比尔沃斯站起来,“哐”地把椅子推开,气势汹汹地出去了。我和威尔士·麦登随即也走出了会议室。得罪了人,但是我也得了分。

  会议室门口的一个接待员对我说:“你知道吗,皮肯斯先生,这里并不是每个人都讨厌你。”

  她笑了笑,接着说:“你可能不知道,有好几位董事都站在你这一边呢。”这正是我最想听的话。

  我们的持股比例增加到了28%,34%的目标就在眼前了。尽管有些难,但是很快我们就找到可以借钱的地方了,不过已经没那个必要了。雨果顿公司知道我们一直虎视眈眈地盯着他们。1969年1月初,麦克·尼克莱斯打来电话,语气终于缓和了,他说:“到纽约来,我们谈谈条件。”

  1969年4月7日,股东投票支持与梅沙公司合并,梅沙公司胜利了。这是我达成的最重要的交易之一。如今,梅沙公司资源储备充足,资金实力雄厚,完全能够与石油巨头相较高下,能够在任何地方扩展势力,其中当然也包括美国联邦政府在墨西哥湾的石油租赁业务。

  与雨果顿公司合并不久后的1970年,我们收购了帕博科石油公司,从而将触角延伸到洛基山脉和帕米亚盆地。1968~1972年,梅沙公司进入高速发展期。一个生意兴隆的小公司成长为石油行业的大公司,公司年收入猛增至9 200万美元,其中利润达到1 500万美元,资产累积共计1.89亿美元。所有这一切都是在上市8年后实现的。

  我们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奔驰在发展的高速公路上。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188734.html

更多阅读

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的预言! 美国国务卿杜勒斯

大概现在五六十岁的中国人对五六十年代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曾经断言将"和平演变"的希望放在中国第三代第四代身上的预言还是比较熟悉的。当时年幼听了这话后很不以为然,觉得你这鬼佬管的也太多了,我们生在新中国优越的政治制度下面,哪来的"和

刘邦的创业智慧:刘邦最会当老板

<刘邦的创业智慧:刘邦最会当老板>第一部分 第1节:他不需要会,能管就行了(1)第一章他不需要会,能管就行了刘邦拖家带口一路逃难,后有项羽追兵。在此危急时刻,刘邦将

皮克斯动画工作室的动画作品 皮克斯动画短片

皮克斯动画工作室(Pixar Animation Studios),1986年成立,至今已出品十部动画长片。皮克斯教父约翰·拉塞特1984年,约翰·拉塞特离开工作多年的迪斯尼,加入了卢卡斯影业旗下的工业光魔公司。1986年,工业光魔的电脑动画部被史蒂夫·乔布

声明:《美国油神皮肯斯的枭雄智慧:2500美元白手起家》为网友哥长一张欠吻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