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平:《骑驴找马——职业发展路线图》一

序言:在人生旅程的中途,徐小平出现了 (俞敏洪)

  每个人都有在十字路口徘徊而无法抉择的时候。如果自己在黑暗中摸索,很多人
就会在原地打转,永远走不出生命的恶性循环,浪费时间和生命。如同夜空中有指明
方向的北斗星,这个世界也需要驱散心里迷雾的指路人……
  

第一部分
美男也怕选错行
践约三年后
种瓜得瓜,牙医拔牙
假如结婚,和谁结
俯首甘为企业牛
大西部的人才曙光
数学家成功方程
推销员之生

第二部分
学历的普洛克路斯忒斯之床
徐氏人生咨询公式:S=E+E
为考博士强说愁
为了你的两个女神,做一个男人
职高的未来是高职
大宝天天见,梳妆要经验
何为“可控人生核聚变”
律师心中蓝蓝的天

第三部分
而重复,则创造了成功的人
经典错误:大学生就业神经紊乱症
健美大腿的商业肌肉
官场与市场,负芨独彷徨
咬定青山不放松
天生身材必有用
数风流人物,没有户口!
从日本寿司,到日本公司

第四部分
量体裁衣--论人生设计的个性化原则
"好学生"的"傻问题"
职场的七年之痒
100万元与20万元之比
改行未必要转系
留学两把刀,经验加外语
是留学,还是流血
给我四个绝望的理由先

第五部分
思想敌杀死
选择不选择,人生没选择
一万年太久,不争朝夕
宁做总统,不学会计
不盲从则孝
留学的文化香蕉水效应
是珠宝,镶嵌在哪里

后记
大雪覆盖下的文章 (徐小平)
  新东方已经用培训事业,筑成了中国留学运动的钢铁洪流;而我,则梦想用心血
和文字,浇铸一座青年人生发展的精神堡垒。霞光、烈火、洪流、堡垒……大雪遮不
住,是我心里的那片国土,以及那片国土上,激情献演、竞比折腰的一代风流。





在人生旅程的中途,徐小平出现了
作者:俞敏洪
( 2003-11-18 )
  二十多年前的中国,我们感到深渊一般的痛苦和绝望。生活是那么平淡,平淡得
如一潭发绿发臭的死水,甚至生命再也发不出一声痛苦的呐喊。我们没有权利去选择
或放弃,没有资格去追随心灵的呼唤,更不能奢望去走自己的路。绝望已经到了心灵
的最深处,麻木,心如死灰。在一切以组织和集体为中心的社会里,在消灭了个性和
人格尊严的社会里,选择,显得奢侈而陌生。二十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开始拥有工作、
财富和地位,更重要的是,我们开始拥有了做人的尊严和选择的自由。如果说在历史
的任何阶段、在生命的任何时刻,人都会面临迷茫、痛苦和绝望的话,那么,不同时
代的痛苦和绝望所具有的内涵是完全不一样的。二十多年前的中国青年,是找不到希
望的绝望一代;二十多年后的中国青年,是能够在绝望中找到希望的一代。因此,从
这个意义上说,现在的年轻人是幸运的,甚至可以说是幸福的。
  看起来,现在的年轻人似乎应该天天快乐,载歌载舞才对,既然有路可走,就不
徐小平:《骑驴找马——职业发展路线图》一
要再犹豫,选择一条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就是了。但事实上很多看上去很光明的大道,
实际却是令人窒息的死胡同和沼泽地。一些人进了死胡同再也转不出来,一些人陷入
沼泽地成了牺牲品。太多的选择,太多的诱惑,怎么办?自由给很多人带来的是更加
深刻的痛苦和绝望。两代人的绝望不同在于,前者是所有人的处境相同,大家能从集
体的绝望中找到某种心理上的安慰和平衡;后者是一人一本难念的经,个体的绝望,
使人很难找到同病相怜的人,在现实中和心理上缺乏"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
相识"的慰寄。从心理伤害的角度讲,后者的绝望比前者更加深刻和真实,更加惨痛
和酷烈。更致命的是,在不同选择造就不同命运的年代里,周围充满了比自己更加成
功、优秀和富有的朋友、同学和同事。这些晃来晃去的成功者,把人心晃得破碎了,
把人的精神晃得快要崩溃了。为了证明自己不是人生失败者的人,在十字路口彷徨的
人,没有看清方向就急匆匆地上路了。结果是一次又一次走错,一次比一次绝望。
  人非先知。每个人都有迷茫和绝望的时候,每个人都有在十字路口徘徊而无法抉
择的时候。如果自己在黑暗中摸索,很多人就会在原地打转,永远走不出生命的恶性
循环,浪费时间和生命。如同夜空中有指明方向的北斗星,这个世界也需要驱散心里
迷雾的指路人。他们之所以能够成为领路人,是因为他们经历了人生的迷茫和痛苦、
阅读了无数人的生命历程、对人类的痛苦和绝望有着深刻的感受与理解之后,仍然能
怀着一颗悲悯而博大的心,用自己哪怕一点点微薄的力量,为解除人类的痛苦和绝望
做出贡献。这些领路人不一定是释伽牟尼或耶稣(他们本来都是人,后来被人们尊奉
为神),他们也许就在你的身边。可能是你的邻居、朋友和老师,可能是你未曾谋面
的陌生人。他们的一句话、一篇文章会使你的心灵豁然开朗,使你解脱烦恼,找到自
身的价值和在生活中的位置,投入真正愉快和成功的生活之中。
  毫无疑问,现在你正在读的这本书《骑驴找马》的作者徐小平,就是这样一位普
通而平凡的领路人。
  第一个对青年成长的烦恼做个案分析的人
  见到过徐小平的人,都会被他那充满激情的讲话和略带沙哑的爽朗笑声所感染,
从他写的任何一本书的字里行间,都可以读出他的激情和智慧。中国的年轻人,尤其
是大学生们,几乎已经没有人不知道徐小平。不是因为自我吹嘘,尽管在书中,他经
常调侃地称自己为"老人家"或"大师"。实际上他十分平易近人,是个亲切而谦和的人;
也不是出于别人对他的吹捧,尽管有很多电台、电视台和报刊都讲述了他的故事和他
对人生设计的见解。徐小平之所以成名,是因为他对无数青年所面临的实实在在的问
题有着切身的体会,对中国青年的前途有着真切的忧患和焦虑。他用自己的全部生命
和智慧,为中国青年探索着一条切实可行的、走向光明的人生道路。
  可以说,徐小平是对求学、留学、就业中所面临的选择、痛苦与绝望进行透彻的
案例分析和哲理总结的第一人。从八十年代开始,有很多人号称是人生咨询专家、能
给青年们带来希望和前途的演讲家。事实上,除了用虚假的崇高给自己捞取一点世俗
的名声外,他们从来也没有真正改变过青年们的命运。其中有些人自己就是迷途的羔
羊,却以领头羊的角色出现,结果使青年们更加迷茫。更多的人为了迎合青年的需要,
写作所谓人生指导专著。于是,一夜之间,不管是在新华书店的书架上,还是在飞机
场火车站的书亭中,这类书籍比比皆是。有些书确实给受伤的心灵带来了安慰,给痛
苦的命运带来了希望,但其中有大量的内容都是把国外的东西直接翻译过来,远离中
国青年的现实生活;即使是中国人自己写的书,大部分内容也是东摘西抄,既不成体
系也不切实际;更多的则是除了挖掘别人的隐私赚取版税外,毫无价值。青年们的书
桌上堆满了各种人生咨询的书籍,而人生的路却愈走愈窄。
  于是,徐小平出现了。他的演讲和他的著作,改变了无数青年的思考方式和行为
方式,改变了无数青年的人生方向和生命历程,同时也改变了如此苍白无力、虚假做
作的思想工作方式和空洞无用的道德说教。
  成熟与单纯、老练与天真集于一身的人
  徐小平一九九六年从加拿大回国时,是"两个皮箱一个梦,雄心壮志离家园"--这
是他当年为出国留学所写的歌词。此一时,彼一时。彼时离家园是离开祖国闯荡世界,
此时离家园是离开已经在加拿大定居的妻子和孩子回国创业。回国到底干什么?两个
皮箱是事实,但一个梦想却朦胧,雄心壮志也许有,但如何实施却茫然。
  一九九五年底我第一次出国,第一站就是走进他的家。几杯酒下肚后,我发现在
国外洗碗打工,养妻生子,攻读学位已近十年的他,一如既往地保留着生活的热情和
思想的敏锐,尤其是对中国的任何进步和发展,他都大加赞美,并被我独自创立新东
方的艰辛所感动。从大学时代起,我就被他对生活的热情和思想的敏锐所感染,把他
当作是我在大学时代所碰到的最好的老师之一,以至于他出国十年后我依然不能把他
忘怀。所以,激动过后,我邀请他回国创业,希望把当时小小的新东方做大做好。
  小平就这样回来了,没有犹豫,没有后悔。当时的新东方还十分破旧和狭小,在
两间违章建筑的旧平房里办公。在拥挤的办公室里,勉强挤进一张小小的办公桌,算
是小平的办公地点。工作嘛,先打杂,无非是帮我处理一些公关事务和学生问题。没
有谈好报酬,没有谈好工作时间,凭着多年的友谊和相互信任,我们开始了一生中最
美好的合作。
  小平在新东方处理的第一件事就十分棘手。有个学员和北大校卫队发生了冲突,
北大校卫队坚决要求这个学员道歉,否则就不让上千名新东方学员走进北大的教室上
课,而这个学员也不屈不饶,坚决不道歉。事情就这样僵在了那里,新东方几乎所有
的人都出面了,但是解决不了问题。最后徐小平出面了,他请那个学生喝咖啡,和他
谈心到深夜十二点,终于把那个学生说动了,最后去给北大校卫队道了歉。
  当时的新东方,几乎全部是渴望出国的学员。很多学员对出国的痴迷,几乎达到
了不可理喻的地步。我们发现学员面临着如下几个严重的问题:首先是学员对国外大
学的了解几乎等于零,因此在择校时无从下手;其次是学员盲目出国,只要能走,到
美国到南非都行,就是不想在中国呆下去,这就是小平后来归纳的出国集体无意识;
紧接着就是学员拿到了国外大学通知书和奖学金后的签证问题,很多学生由于不知道
如何面对签证官,经常被无理拒签;最后是学员的心理问题,很多学员出国不成,就
钻了牛角尖,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不知道在中国干什么,人生失去了方向、目标和
动力。作为一个外语培训学校,新东方似乎只要把英语教学水平搞好就算完成了使命,
解决这些问题并不是新东方的本份。我也曾零零星星地为学员做过一些咨询,但并不
是有意识地要把它做成一个系统,做成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案例分析,尤其是从哲学
的高度对这些问题进行总结。而小平以对年轻人的前途的使命感和对祖国未来的忧患
意识,在没有任何回报的情况下,迅速成立了学员免费咨询处。几年来,他面对面咨
询了成千上万的学员,做了难以计数的咨询讲座。讲到嗓子嘶哑,讲到汗流浃背,讲
到学员感动得热泪盈眶。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北大工作时,他那狭小的家里就总是聚集着认识或不认识的
年轻学子,听他用充满激情的语言谈音乐、谈人生、谈前途、谈哲学。学音乐出身的
他,字里行间充满了让人为之心动的旋律。当时的我,就是坐在他家里的忠实听众之
一。十年后的徐小平,已经年近四十岁,经历了无数磨练和沧桑,但和学员们一接触,
那颗年轻的心就开始跳动起来。凡是和他有过亲密接触的人,立刻能发现,除了充满
人生智慧的头脑,他有着一颗欣赏和包容年轻人的赤子之心。但是,光有一颗年轻的
心,绝对不可能在今天成为对年轻人具有巨大影响力的人。能把成熟与单纯、老练与
天真如此矛盾的优点集于一身,迄今为止小平是我知道的第一人。
  善于命题并写作的人
  一个人要完成自己的使命,必须同时具备思想的高度和前瞻性。一九九六年回国
后不久,小平就提出了"中国机会论",认为中国作为世界上发展最迅速的国家,尽管
有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却为年轻一代提供了无穷无尽的机会,只是因为中国教育体
制,使学生一头扎到了书本中,再也看不见外面的世界有多么灿烂。小平认为,任何
人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必须首先改变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所以在对学员进行案
例分析的时,他一直站在现实的、理性的高度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小平的第一本书
《美国签证哲学》在一九九九年出版时,我们俩曾经就书名进行过一场讨论。我认为
最好用"技巧",但他坚持要用"哲学",理由很简单,一个人如果在技巧的层面解决问
题,只能解决有限的具体问题,但如果站在哲学的高度,就会纲举目张,所有的问题
都会迎刃而解。所以,小平在书中提出了四大原则:自信原则、真实原则、合理原则
和具体原则,到今天依然对无数人的签证起到了重大的指导作用,可以说是永远不过
时的原则。
  随着在新东方对学员咨询的深入,小平愈来愈准确地把握了学员跳动的脉膊。他
发现,靠面对面的咨询和一场场的讲座,永远也解决不了大多数学员的问题,因为新
东方学员的问题是如此带有普遍性,是中国几乎所有年轻人所面临的问题的缩影。很
多人年青人就像从小被关在笼子里的狮子,从来不需要自己去寻找食物,一旦被放归
原野,连追赶和捕食羚羊的本领都不再具备。面对暴风骤雨般扑面而来的各种就业问
题、学历问题、留学问题、爱情问题、婚姻问题、代沟问题,以及这些问题背后所蕴
藏的无穷的机会,他们四顾茫然,措手不及,心理和精神上遭受着重大的打击和折磨。
小平敏锐地捕捉着这些问题,从《美国签证哲学》到《美国留学天问》,从《图穷对
话录》到《黄金是怎样炼成的》,直到今天的《骑驴找马》,案例一个比一个实在,
对学员的指导愈来愈具有操作性,而具有高度总结性的术语则让人过目难忘,振聋发
聩。从"留学集体无意识"到"考研集体无意识",从"就业神经紊乱症"到"思想病毒",
从"中国机会论"到"职业生涯设计",每一个命题都包含着令人心酸的故事,每一个新
观念又像是迷雾中的航标,使他们迅速回到人生正确的道路上来。
  小平的思想到底影响了多少人,从每本书几十万的销售量,从油箱里收到的成千
上万的感谢信,可以略见一斑。
  今天的小平,依然天天在为迷茫的学员做着免费咨询,用沙哑的嗓子传播着不变
的真理。同时,作为新东方董事会的重要成员,每天都在为学校的发展战略殚精竭虑,
不断提出各种问题的解决方案和预防措施。岁月在变老,但小平的心依旧年轻。这颗
心永远和中国的年轻人一起跳动,和中国发展的脉膊一起跳动。
  二零零三年八月六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7/356143.html

更多阅读

为什么男人都喜欢骑驴找马? 骑驴找马的爱情

骑驴找马得只猪,何必?你身边是不是有很多人,他们明明不够相爱,却还在一起,问起来,他们会说,先处着吧,等找到了好的再换。文艺作品中也有不少这样的案例,一个女的,或男的,先跟一个异性在一起,然后,忽然有一天,碰到一个更好的,拍拍屁股就走了。只是,你

徐小平谈中国合伙人:俞敏洪崇拜徐小平?

稿源:南方人物周刊|作者:本刊记者李超 发自北京日期:2013-05-31在《中国合伙人》的戏里戏外,徐小平是始作俑者,而俞敏洪最终捧场,合伙人的故事还在继续。15年前,俞敏洪牵头指导别人出国,15年后,徐小平牵头帮助别人回国徐小平在家中(图/梁辰)《

王强:我一生最重要的事会托付给徐小平,而非俞敏洪

王强:我一生最重要的事会托付给徐小平,而非俞敏洪/附:徐小平:忆俞敏洪与新东方上市记2013-06-12靈宇:都不是偶然的!一物克一物!看完后,更欽佩俞洪敏的度量!(徐小平)电影《中国合伙人》热映之际,《人物》采访到了电影的真实原型、新东方“三驾马

周小平:《少年,你真的了解这个国家吗?》

周小平:《少年,你真的了解这个国家吗?》——甲午年论中华何以不灭亡。——借五四和中国年轻的互联网人谈谈文:周小平同志今天的中国互联网上有太多拐弯抹角或阴阳怪气地丑化和矮化中国人的段子在日夜不停地流传,似乎“中国人有劣根

徐小平:创业贵在坚持

     很难想像一所补习学校,不但拥有自己的校歌与校训,2006年还成为第一家在纽约证交所上市的中国民营企业,市值曾高达50亿美元,甚至蝉联美国《财富》“100家成长最快的公司”排行榜。这就是新东方教育机构。  这个“补习王国”

声明:《徐小平:《骑驴找马——职业发展路线图》一》为网友因为太帅被罚块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