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传 史记范蠡列传

文言文:

范蠡传 史记范蠡列传

范蠡事越王勾践,既苦身戮力,与勾践深谋二十余年,竟灭吴,报会稽之耻。北渡兵于淮以临齐、晋,号令中国,以尊周室。勾践以霸,而范蠡称上将军。还反国,范蠡以为大名之下,难以久居,且勾践为人,可与同患,难与处安,为书辞勾践曰:“臣闻主忧臣劳,主辱臣死。昔者君王辱于会稽,所以不死,为此事也。今既以雪耻,臣请从会稽之诛。”勾践曰:“孤将与子分国而有之,不然,将加诛于子。”范蠡曰:“君行令,臣行意。”乃装其轻宝珠玉,自与其私徒属乘舟浮海以行,终不反。范蠡浮海出齐,变姓名,耕于海畔,父子治安。居无几何,置产数十万。齐人闻其贤,以为相。范蠡喟然叹曰;¨居家只致干金,居官则至卿相,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详。“乃归相印,尽散其财,以分与知友乡党‘间行以去,止于陶,自谓陶朱公。

译文:

范蠡侍奉越王勾践,与勾践运筹谋划二十多年,终于灭了吴国,洗雪了会稽的耻辱。越军向北进军淮河,兵临齐、晋边境,号令中原各国,来尊崇周室。勾践称霸,范蠡做了上将军。回国后,范蠡以为盛名之下,难以长久,况且勾践的为人,可与之同患难,难与之同安乐,就写奏章向句践告辞说:“我听说君主忧虑臣子就要操劳,君主受到屈辱臣子就最该万死。从前君王在会稽受辱,我之所以不死,就是为了报仇雪恨。如今既然已经报仇雪耻了,我请求把我处死(在会稽我就该死的)。”勾践说:“我打算和你把国家分开共同管理。你如果不答应,就把你处死。”范蠡说:“君主依靠命令行事,我依靠心愿行事。”于是他打点包装了细软珠宝,私自与他的部属乘船渡海而去,始终未再返回越国。范蠡乘船飘海到了齐国,更名改姓,在海边耕作,父子合力治理产业。住了不久,积累财产达几十万。齐国人听说他很有才能,让他做卿相。范蠡叹息道:“住在家里就积累千金————财产,做官就达到卿相高位,这是平民百姓能达到的最高地位了。长久享受尊贵的名号,不吉祥。”于是归还了相印,全部发散了自己的家产,送给知音好友同乡邻里,秘密离去,到陶地住下来,自称陶朱公。

(注: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5/261539.html

更多阅读

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第四十二(二) 史记.货殖列传

冯唐者,其大父赵人。(大父:祖父。)(冯唐,他的祖父是战国时赵国人。)父徙代。汉兴徙安陵。(他的父亲移居到了代地。汉朝建立后,又迁到安陵。)唐以孝著,(著:著称。)为中郎署长,集解应劭曰:“此云孝子郎也。”或曰以至孝闻。○索隐案:谓为郎署之长也。事

《淮阴侯列传》读后感 史记淮阴侯列传

韩信,驰骋沙场的一代天骄,忠义勇武的汉朝臣子,他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令多少人叹服却又唏嘘不已。他经历过寄人篱下的苦闷,威震四方的荣耀,遭人背叛的痛苦,最终含恨离去。抛开他所遭遇的人性险恶不谈,他的隐忍与坚毅,是最令我深深敬佩的。—

史记货殖列传第六十九-史记全文翻译 史记货殖列传全文

货殖列传第六十九范君石 译注【说明】这是专门记叙从事“货殖”活动的杰出人物的类传。也是反映司马迁经济思想和物质观的重要篇章。“货殖”是指谋求“滋生资货财利”以致富而言。即利用货物的生产与交换,进行商业活动,从中生财求利

《史记苏秦列传》作者:司马迁原文·译文

苏秦列传第九○索苏秦者,东周雒阳人也。○索隐苏秦字季子,盖苏忿生之後,己姓也。谯周云:“秦兄弟五人,秦最少。兄代,代弟厉及辟、鹄,并为游说之士。”此下云“秦弟代,代弟厉”也。□正义战国策云:“苏秦,雒阳乘轩里人也。”艺文志云苏子三十一

声明:《范蠡传 史记范蠡列传》为网友白话情书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