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读书笔记—陈寿与《三国志》 陈寿三国志武将排名

历史读书笔记—陈寿与《三国志》

中国文化能够在世界上引以自豪之一就是拥有五千多年没有间断的历史记录,中华民族也许是世界上最有历史感的民族。清朝章学诚说“六经兼史。”诗经是历史,尚书是历史,连周易也是历史。《春秋》作为历史编年体名著,据说是经孔子改删定稿。中国文化人对于独夫民贼贪官污吏没有现行处置权,唯有记入历史,所谓春秋笔法,让这些人贻羞万年。孔老夫子因此被称为素王,封为至圣文宣王。我看他开创的这种“一字定褒贬”的春秋笔法,对于权势人物的制裁和约束,比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要见效些。董仲舒方法只能在天文学不发达时代恐吓一下最高统治者,对于皇帝属下胡作非为的贪官污吏没有威慑力。孔老夫子的办法实质有一种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价值观导向选择,教育后人在历史关节处,是要眼前利(苟延残喘),还是要身后名(千秋美名)。中华民族赋予历史学家如此重担,因此历史学家这个角色最不好当。

煌煌二十五部正史,唐朝以后都是官修,看起来没滋没味。只有“前四史,最精致。”这个前四史,指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范晔的《后汉书》、陈寿的《三国志》。司马迁的《史记》是几千年历史学家难以企及的高峰,没法说了。写历史,要达到司马迁那个高度,文史双璧,确实很难。大文豪鲁迅都说《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班固的《汉书》开创了断代史体例,后世班马并称。我觉得班固要感谢司马迁已经写出了西汉早期百余年历史文字,《汉书》的故事精华和文字精妙处可以说都是抄袭史记而得。班固的《汉书》讥评司马迁,说什么“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贱贫”,实则反映出班固没有司马迁那种历史巨眼,那种思想深度。他割裂改动《史记》写人叙事的地方有时显得十足败笔。班固文笔固然精细,但比较呆板。《汉书》历史味浓,文学味弱。范晔的《后汉书》,成书时间晚于陈寿的《三国志》,记载史事人物与《三国志》时空交错不少。这是现代人的幸运。前四史彼此存在历史时空和人物交叉。同样历史人物,同样历史故事,不同的历史学家用不同文笔叙述出来,自然让后人分出了高下。后世能够追步马、班的个体历史学家,我看只有陈寿一人。

陈寿(233-297)是四川省南充市人,现在南充市西山公园还有他的读书遗迹“万卷楼”。可惜《三国志》没有《史记》、《汉书》最后一卷那样的自叙传,以至于后世对于陈寿家世和个人了解很少。陈寿的老师谯周又不幸是263年蜀国灭亡时鼓动后主刘禅开城投降的主要人物。刘禅在历史上是出了名的让赵云差点战死的阿斗,诸葛亮扶不起的阿斗,灭国后乐不思蜀的阿斗。我觉得在某种程度上刘禅算是一个明君仁主。蜀汉(221-263)立国共43年,刘禅当了40年皇帝。可以说没有刘禅,就没有诸葛亮。刘禅看到大军压境成都,抵抗只是徒然增加蜀国百姓负担和牺牲的时候,选择开城投降,避免生灵涂炭,为后世四川盆地割据政权开了一个好头。中原逐鹿,乱世争雄,巴蜀正好避居养息。尘埃落定,中原底定,巴蜀择机归顺中央。五代十国吴越钱氏主动纳土归降大宋,获得万世美名。三国刘禅主动选择开城投降,则背上历史黑锅,这都是《三国演义》渲染的结果,就像曹操、周瑜是为了衬托刘备英明和诸葛亮伟大而被文人有意扭曲塑造一样。《三国志.蜀书》中后主传,对于刘禅这个前主,陈寿没有恶言。对于诸葛亮这个前宰相,陈寿在诸葛亮传后评曰“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惹得后世非议纷纷,说陈寿评价低了,有公报私仇之嫌。我觉得陈寿对诸葛亮的评价是很到位、很精准的。刘备死后,诸葛亮是有点穷兵黩武,六出祁山让蜀汉开国后难得休养生息。诸葛亮死后,接班人姜维继续搞九伐中原,让蜀汉几乎民穷财尽。如果没有刘禅后期无为而治,蜀汉灭国也许还要早些。历史上从来没有巴蜀割据小王朝能够统一中原的先例。历史全面来看,陈寿实际是诸葛亮的功臣,他归顺晋朝后,编撰整理出《诸葛亮集》,共24篇,10万余字,让诸葛亮的文字和思想才能留存现在。

陈寿作为蜀汉降臣,在晋朝当官写史。我感觉他写《三国志》的时代环境实在太恶太险了,比司马迁写《史记》,班固写《汉书》都难。《史记》、《汉书》都是歌颂大汉功德,当朝执政刘姓皇帝肯定支持。陈寿要写三国历史,魏、蜀、吴都是被晋朝灭亡之国,尤其如何灵活处理晋朝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父子篡夺魏国权柄,如何叙述评价蜀汉故国人物等敏感问题,陈寿写书时肯定饱受心灵煎熬。《三国志》最后写得内容简练,文字俭省,还能做到不虚美,不隐恶,后世评价陈寿“善叙事,有良史之才”。陈寿写史真不容易,可以说得到了孔夫子春秋笔法真传,有的历史事实,不写胜于写;得到了司马迁讥刺笔法真谛,有的历史人物,这样写胜于那样写。《三国志》以曹魏为正统,立有曹操“武帝纪”等。对于蜀汉则立刘备“先主传”、刘禅“后主传”等,对于孙吴立有孙权“吴主传”等,表面上是写传;实际上魏、蜀、吴三书分立,都是纪的写法。陈寿这样处理是很聪明很得体的。南宋朱熹修《通鉴纲目》硬要贬低曹魏,拔高蜀汉为正统,历史见解不如司马光《资治通鉴》不说,离陈寿的史识都差,史才更不用比了。

三国归晋后,各色人物说三分,说来说去,说了千年,最后在元末明初说出一部《三国演义》来。追根溯源,我看要感谢陈寿。没有陈寿的《三国志》,就没有裴松之的《三国志注》。没有《三国志》和《三国志注》,就没有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没有熟读《三国演义》,满清努尔哈赤、皇太极、多尔衮也许就不能征服东北、蒙古和中原,奠定今日中华大一统地理规模格局。

增补:

陈寿《魏书.武帝纪》摘录
评曰: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眎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陈寿《蜀书.关张马黄赵传》摘录
评曰“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羽报效曹公,飞义释严颜,并有国士之风。然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
 

陈寿《蜀书.诸葛亮传》摘录

臣寿等言:臣前在著作郎,侍中领中书监及北侯臣荀勖、中书令关内侯臣和峤奏:
使臣定故蜀丞相诸葛亮故事。亮毗佐危国,负阻不宾,然犹存录其言,耻善有遗,诚是
大晋光明至德,泽被无疆,自古以来,未有之伦也。辄删除复重,随类相从,凡为二十
四篇。篇名如右。亮少有群逸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造汉
末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
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解带写诚,厚相结纳。及魏武帝南征荆州,刘琮举
州委质,而备失势众寡,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
权既宿服备,又观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
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后备又西取益州。益州既定,以亮为军师将军。备称尊号,
拜亮为丞相,录尚书事。及备殂没,嗣子幼弱,事无巨细,亮皆专之。于是外连东吴,
内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
显,至于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疆不侵弱,风化肃然也。
当此之时,亮之素志,进欲龙骧虎视,包括四海,退欲跨陵边疆,震荡宇内。又自
以为无身之日,则未有能蹈涉中原、抗衡上国者,是以用兵不戢,屡耀其武。然亮才,
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
攻守异体,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昔萧何荐韩信,管仲举王子城父,皆忖己之长,
未能兼有故也。亮之器能政理,抑亦管、萧之亚匹也,而时之名将无城父、韩信,故使
功业陵迟,大义不及邪?盖天命有归,不可以智力争也。
。。。

评曰: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
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
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
历史读书笔记—陈寿与《三国志》 陈寿三国志武将排名
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
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参考文献

【1】陈寿撰,裴松之注,三国志,中华书局,2006年。

【2】诸葛亮著,段熙仲、闻旭初编校,诸葛亮集,中华书局,2012年。

【3】曹操著,中华书局编辑部编,曹操集,中华书局,2012年。

【4】罗贯中著,三国演义,长春出版社,2006年。

【5】柴德赓著,史籍举要,北京出版社,2002年。

【6】班固撰,汉书,中华书局,2006年。

【7】范晔撰,后汉书,中华书局,2006年。

【8】房玄龄撰,晋书,中华书局,2006年。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4/204077.html

更多阅读

《灯下酒纸上醉》之李百药与《北齐书》 李百药

灯下酒纸上醉——汾酒文化漫谈23、李百药与《北齐书》“汾清”一名出自《北齐书》,《北齐书》的修撰者为李百药。李百药生来体弱多病,是个药罐子,否则,他的祖母赵氏也不会给他起这样一个名字。人生百味,“百药”之

陈海鹰:我与《黑海潮》

纪念品介绍:牛田洋——历史的丰碑(DVD)两位广西同乡大学生当年在劳动锻炼之余写的词陈海鹰:我与《黑海潮》七二八反思 2009-07-10 23:53 阅读25评论2字号: 大大 中中 小〖按〗 30年前一篇有关牛田洋七·二八台风的文学作品轰动了潮汕乃至

道德经全文及翻译 《老子》与《道德经》

老子及其思想研究与《道德经》现代文翻译(学术理论版)《道德经》无疑是一本奇书,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源头,笔者作为一个爱好学哲学的人对她简直是爱不释手。其作者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始祖。在本文将谈一谈笔者对老子思想的认识、小小的

李仕澂:玻尔“并协原理”与《八卦太极图》

玻尔“并协原理”与《八卦太极图》2015年09月29日 11:25来源:《周易研究》1994年第04期 作者:李仕澂(东南大学物理系) R.L.韦伯著《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1901~1984)》1)中介绍玻尔时说:“玻尔的名字是与下面两个原理分不开的。一个是

声明:《历史读书笔记—陈寿与《三国志》 陈寿三国志武将排名》为网友芯底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