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阅读模拟特供题十套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

中考语文阅读模拟特供题一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12分,每小题3分)

温州模式

1986年,费孝通教授在温州调查时提出了“温州模式”。他发现,温州在外流动的手艺工人已达22万,其中经商的约10万。这是构成“温州模式”的骨干。

“温州模式”说到底,是放手发展民营经济的模式。在温州地区,主要依靠农民家庭积累发展家庭工业,依靠农民个人头脑发展中介服务。通过劳动替代资本投入、人力资本收益积累的过程,实现农村工商业资本的原始积累,是“温州模式”的重要特征。

温州人经济是“温州模式”的另一个重要特征。他们在全世界各地利用资源,又向全国与世界各地输送资源和产品。在海外与省外,先出去的温州人在自己立足后,往往把自己的亲戚朋友带出去,用各种方式帮助新来的温州人创业。他们合作创业形成的“温州店”、“温州村”、“温州街”、“温州团”,遍布全国各地及世界各国。温州人敢冒风险、勇于创业,几乎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温州人。目前,侨居在世界上81个国家与地区的温州人有50多万,在法国巴黎的温州人已达10多万。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温州模式”也面临重大机遇与挑战。在产业方面,自主开发能力弱,以仿制为主的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低层次竞争,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缓慢;以小商品为主的产品结构,在世界强手面前显得软弱无力;投资主要集中在回收期较短、风险相对小的传统制造业,技术主要局限于低技术行业,造成了温州的产业结构水平总体较低;在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中,温州许多劳动密集型民营企业面临市场萎缩的风险。在经营方面,分散的民营企业难以通过重组、兼并、合并以及股份制改造等形式迅速扩张;以血缘、亲缘为基础的家庭管理模式随着企业规模的壮大,弊端日益凸显等。这些局限性阻碍了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温州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温州经济的发展是沿用原来的模式,还是推倒重来,又成为学界与媒体的争论焦点。其实,这两者都不可取。温州人传承重商勤奋的传统,敢想、敢闯、敢为天下先,在全国全球建立起广泛的地缘人脉网络,是中国市场化进程中的草根力量,拥有大量财富增长的故事。“温州模式”不是静止的,它正在发展中不断完善。

为了进一步增强民营经济的发展活力,温州提出了“以民引外,民外合璧”的发展战略。重点引进先进技术,提高民营企业的成本优势,增加产品技术含量和产品的附加值,避免反倾销的发生。同时,引入先进的财务管理理念,民营企业开始从事以扩大企业规模为目的的融资活动。加大制度创新力度,促使民营企业由家族式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实现经营权和管理权分离。从而,打造了温州经济“内源拉动”和“外源拉动”相结合的“双引擎”发展机制,把温州区域经济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选自2009年第7期《新华文摘》,有删减)

1.对文中“几乎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温州人”一句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温州人善于四处寻找创业机会。

B.温州人多,遍布世界各地。

C.温州人靠经商生存。

D.温州人流落世界各地,靠手工劳作生存。

2.不属于“温州模式”特征的一项是()

A.已立足的温州人帮助未立足的温州人创业

B.用劳动投入代替资本投入

C.温州人敢想敢闯敢为天下先

D.在全世界各地利用资源,又向全国与世界各地输送资源和产品。

3.不属于“温州模式”存在的问题的一项是()

A.自主研发能力弱,产品以仿制为主。

B.随着企业规模的壮大,血缘、亲缘为基础的家庭管理模式,弊端日益凸显。

C.分散的民营企业难以通过重组、兼并、合并以及股份制改造等形式迅速扩张。

D.温州许多劳动型民营企业面临市场萎缩的风险。

4.促进“温州模式”经济发展、完善的措施是()

A.实现家族企业和中外企业并存。

B.由产业地段转向产业中高端。

C.打造温州经济“内源拉动”和“外源拉动”相结合的“双引擎”发展机制。

D.实现经验权和管理权分离。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24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9分;翻译题10分,断句5分)

长洲库吏

长洲库吏叶景初,善趋承,得陆尹欣心。凡托买段匹,兑金饰,市珠宝,必倍价择精好者以献,而开账故减其值。尹益加爱幸。每家人返舍,必剽取库千金,叶即刻送进,更不稽迟。

将期年,支用几及万外。叶役期亦将满。计尹俸薪抵赎不能偿,虑后事发连坐,因萌异志。尽取库贮银两入私囊,令伊父挈妻儿先遁,至新昌村中,托名避粮役赁屋而居。己独与小童关保守舍。

会按君案临,将尹平昔所用库银,细造一册,逐项倍添至二万余两。适尹有亲赍公文一角,将册暗入封中。俟尹进院作揖,即与童逸去。尹照常呈递迄,毫不知也。

按君发封得册,细阅,开载多端,狼藉可笑。令巡捕官呼尹至,问:“库吏安在?”尹对:“在县。”按君令唤来。尹出,急命隶往拘,则逃去无踪影矣。

按君坐堂上久待,尹不得已,复入曰:“吏偶他出,至当进见。”按君遂举册授尹。观迄,骇汗,曰:“卑职并未曾擅用库银,不知此册何人开报?”按君曰:“此库吏所开,朝来尔亲自投递者。”尹知为叶所卖,愧悚出院。虽勉强设处,补完库银,竟坐不谨革职。

叶至新昌,潜踪不出,几一载余,人无知者,自喜得计。其父偶遇比邻陈老,留归聚话,两意颇投,遂互相往还。去舍三里,有山秀耸,且僧院幽雅。陈时携酒邀叶父子同游,叶亦治具相答。浃旬必往,率以为常。

一日,小童持壶榼,至半途颠仆,肴核倾覆。叶见之大怒,将童痛殴。童不胜忿怨,窃詈言:“我又不曾盗库,缘何将我凌虐?我若说出根由,看他何面目做人!”僧闻之生疑,还用甜言哄童,探得其实,喜为奇货。

明晨往谒,持修寺疏薄求助。叶许三两,僧请益,增五两至八两,意犹未满。且出,冷语刺叶,曰:“不义之财,不如喜舍。若复吝惜,必有非灾!”叶怒谇骂,僧亦复不让,两相喧闹。

地邻共来问故,僧云:“此苏郡盗库吏也,逃避于斯。”共执赴县,叶犹诋讳。僧称:“小童详知。”鞠之,悉吐露。

递归原籍,以监守自盗拟永戍。追赃不能完,死于狱中。

(选自巴蜀书社《明代文言短篇小说选译》)

5.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适尹有亲赍公文一角赍:呈递

B.叶即刻送进,更不稽迟稽:查考

C.托名避粮役,赁屋而居赁:买

D.不义之财,不如喜舍舍:施舍

6.不属于库吏对陆尹或巴结或陷害的卑劣行径的一项是()

A.每家人返舍,必剽取库千金,叶即刻送进,更不稽迟。

B.令伊父挈妻儿先遁,过钱塘江,至新昌村中,托名避粮役,赁屋而居。

C.(库吏)将尹平昔所用库银,细造一册,逐项倍添至二万余两。

D.适尹有亲赍公文一角,将册暗入封中。

7.下列对原文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陆知县并没有贪污受贿,却落得个被革职的下场,实属库吏作孽。

B.库吏自以为天衣无缝:卷走现银,嫁祸陆尹,暗递假帐,然后溜之大吉,可谁知最终还是漏了陷,真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C.童仆因不胜库吏的虐待而将库吏告发。

D.和尚为了主持正义而将库吏告发

8.用规范的现代汉语翻译上文中划线的句子,(10分)

⑴凡托买段匹,兑金饰,市珠宝,必倍价择精好者以献,而开账故减其值。(4分)

翻译:

⑵此库吏所开,朝来尔亲自投递者。(3分)

翻译:

⑶僧闻之生疑,还用甜言哄童,探得其实,喜为奇货。(3分)

翻译:

9.请用/线给下列加横线的文字断句。(5分)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闻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选自《世说新语》)

三.阅读下列古诗词,完成10—11题。(20分)

10.阅读下面南朝诗人的一首诗,然后答题。(10分)

与胡兴安夜别诗

何逊

居人行转轼,客子暂维舟。碾此一筵笑,分为两地愁。

露湿寒塘草,月映清淮流。方抱新离恨,独守故园秋。

(1)此诗暗含时间的转换,请结合全诗按照时间顺序具体分析诗句的内容。(5分)

答:

(2)后人备加推崇“露湿寒塘草,月映清淮流”两句,认为这两句“景观与主观情感已经完全融为一体”,请赏析这两句。(5分)

答:

11.阅读下面一首小令,然后答题。(10分)

(双调)蟾宫曲·怀古(元)査德卿

问从来谁是英雄?一个农夫,一个渔翁。晦迹南阳,栖身东海,一举成功。

八阵图名成卧龙,《六韬》书功在非熊。霸业成空,遗恨无穷。蜀道寒云,渭水秋风。

(1)本曲中的“农夫”和“渔翁”分别指谁?试作简要分析。(5分)

答:

(2)前人在评论这首元曲时,认为本曲流露出一定的消极无为的思想情绪。你同意这一说法吗?为什么?(5分)

答:

四、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2—16题.。(26分)

狼心人肺

①方圆百里之内,无论公狼母狼都尊称我大王,这是我应得的荣誉——迄今为止,没有哪个同类能干过我,不管打架还是交配。人却对此一无所知,包括他们的头儿责——责当着我的狼后,“那厮”、“那厮”地乱叫,显得极没教养。其实,除长相迥异体味不同外,本狼享受的待遇跟责真没啥区别:族群里最漂亮最温柔的母狼归我,最肥嫩最营养的猎物也归我……越想心里越不平衡,我忍不住长嚎起来,大王来了,大王来了……也不知责听见没?

②在秋日里辗转,在灌木丛中徘徊,别说,还真把责等来了——他是来狩猎的。以我行家的眼光看来,责真不适合干这活儿:马蹄声碎,号角声咽,随从吆五喝六地忙活,他跟身旁美女轻松调笑。怨不得我的狼后要发出扑哧怪声呢,同我主持的狼猎相比,眼前就像一场儿戏。待野鹿惶惶而至,责还向美女递上几个秋波,这才张弓搭箭——哈,箭射偏了,惊鹿没命狂逸!这家伙挺会玩儿,对吗?我还想对狼后说点什么,狼阵却骚乱起来,原来有只愣头青打斜刺里冲出,朝野鹿穷追而去!天啦,那是我刚满周岁的儿子!妈的,责此时反应倒挺快,把弓拉得满满的,一脸坏坏的笑。没别的选择,我狂啸一声冲向他,后面跟着群绿眼的狼兄狼弟,一副狼死人破的架势,才把局面扭转过来:责当即跳上马背开溜,把弓箭连同美女都都丢下了。

③我们狼是靠尖牙利齿咬天下的,瞧瞧人,除弄出些叫武器的破家什,还能干什么?一圈一圈绕着战利品转,我心充满鄙夷:连自家女人都不要了,责你真不是玩意儿!兄弟们巴巴地望我,纳闷我为何不一口咬断昏迷美女的喉咙?而狼王的考虑就不一样了,有深度有广度并具有逻辑性——按常理,责应该回来找女人,我得借机展示自己,一条永不会丢弃狼后的、富有责任感的公狼。主意一定,我便耐心蹲在旁边,等候她苏醒……

④呜呼,望穿狼眼,却不见责的人影儿!失算的我在荒原上彳亍,一点精神头都没有,显得比美女还落魄。这女人也真不含糊,喝溪水吃野果,对弟兄们闪闪的绿光视而不见。她是责落在狼手里的笑柄呢,其生命显得至关重要——得礼送美女出领地,当面羞辱责,让他再不敢妄言“那厮”,并发自内心视我为大王!为此,我咬伤了几条图谋美味儿的部下,打消掉怀孕狼后对肉类的向往。连儿子都嘀嘀咕咕起来,父亲,我有点儿不认识你了。

⑤如同雪地里率群狼一路纵队奋力前行,我的思维也是不拐弯儿的:狼之荣誉高于一切?

⑥为保障美女安全,我昼出夜伏一路相随——历尽艰辛到达领地边缘,气都没喘匀,她就跌跌撞撞往前跑,责我回来了,责我回来了……迎接她的却是一只额上长“王”的虎!见美女瘫软在地,我只愣了一秒钟,便率狼勇敢出击,打算虎口救美。恰在此时,有箭矢嗖嗖飞来,弟兄们纷纷倒下,连我也挂彩了——这趁火打劫的事,唯人才干得出来,心里刚闪过一丝悲哀,那虎已到美女近前,我来不及多想,扑上去咬住它的毛皮不放!一支、二支、三支……冰冷箭头扎进身体的感觉,唯我独知。

⑦待我从昏迷中醒来,责正给美女斟酒。没想到你还活着,受苦了宝贝儿,来,喝一杯……别哭别哭,那厮自投罗网,你想叫它怎么死它就怎么死……什么什么,你一定要它活?

⑧茫茫荒野中,一位美女抚摸一条重伤的狼,嘴里不停地絮叨,你是狼王,张口就能吞了我,可你还冒险救我……我要报答你,治好你,让你像责那样,继续风风光光地称王……喔对不起,我是不是弄疼你了?

⑨我全身痉挛是因为,她竟然将本王与责相提并论——被人严重误解的我,只求速死。

(选自《2006年中国微型小说精选》)

12.小说第二段在写法上有何特点?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4分)

答:

13.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8分)

(1)如同雪地里率群狼一路纵队奋力前行,我的思维也是不拐弯儿的:狼之荣誉高于一切?

答:

(2)我全身痉挛是因为,她竟然将本王与责相提并论——被人严重误解的我,只求速死。

答:

14.结合你对全文的理解,谈谈你对题目“狼心人肺”的解读。(6分)

答:

15.“狼王”有哪些人性?人王“责”有哪些兽性?请具体分析。(4分)

答:

16.如果请你为小说另换一个题目,你将换为什么?请解释你的理由。(4分)

答:

中考语文阅读模拟特供题二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2分,每小题3分)

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嫦娥一号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它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实施绕月探测工程迈出重要一步。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传来的数据表明,星箭成功分离,卫星进入近地点高度205公里,远地点高度50930公里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今后一段时间,嫦娥一号在地球轨道上将进行4次变轨,让卫星不断加速,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到达月球引力范围后,将通过3次近月制动,建立起距月球200公里的绕月球两极飞行的圆轨道,进行绕月探测飞行。

此次嫦娥一号绕月探测飞行将完成的科学探测任务:获取月球表面三维立体影像,从而划分月球表面的基本地貌和构造单元,初步编制月球地质与构造纲要图,为后续优选软着陆区提供参考依据;分析月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即对月面有用元素进行探测,初步编制各元素的月面分布图;开展月面的微波辐射探测,获取月壤厚度的全月分布特征,研究月表年龄及演化,估算月壤中氦3的分布和资源量;探测地月空间环境,记录原始太阳风数据,研究太阳活动对地月空间环境的影响。

绕月探测工程是我国中长期科技发展的重大工程之一,工程由卫星、火箭、发射场、测控和地面应用五大系统组成。嫦娥一号卫星由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为主研制,在成熟的“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基础上,突破了轨道设计、热控、测控以及制导等一批关键技术。“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由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采用了远距离测控以及控制系统的系统叛冗余等技术,进行了质量可靠性升级。此次发射是长征系列火箭的第103次飞行。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承担了发射场系统建设,对发射设施设备和技术系统进行了25项适应性改造;测控系统在我国原有航天测控网基础上,首次引入了天文测量手段,并进行了国际联网;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将调度多个地面测控站和远望号测量船,对卫星进行持续跟踪与测控。中国科学院有关单位承担建设的地面应用系统,研制了多种探测仪器,将开展卫星探测数据处理、管理应用等科学研究。

有关负责人称,卫星总重2350千克,本体尺寸2000毫米×1720毫米×2200毫米,采用三轴稳定姿态控制,对月定向工作。卫星在轨运行寿命大于1年。

具体飞行程序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调相轨道段。卫星与运载火箭分离后,通过3次近地点变轨脱离地球轨道,进入奔向月球的地——月转移轨道。二是地月转移轨道段。卫星要在该阶段飞行5~6天,其间会进行2~3欢中途修正,以确保正确进入预定月球轨道。三是环月轨道段。当卫星到达距月球200千米位置时,开始减速制动,通过3次近月点制动逐步降低轨道近月点,最终到达高200千米的极月圆轨道,进入正常工作状态。从发射到进入环月工作轨道,共需约8~9天。目前卫星设计飞行速度为每秒十几千米,这一速度还可进一步提高。

根据预想,未来第二期计划将用月球车对月面进行巡视勘察,并拟建立一个月基天文站,借助月球几乎没有大气的便利条件,对太空和地球进行观测。二期计划中采用的月球车,将采用全国招标的方武来选择。如果月球车计划能成功,那么这套方案稍作修改,就可以用到未来的火星探测中去。

针对西方国家的猜疑,我国发言人指出:中国发射绕月“嫦娥一号”卫星是坚持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宗旨,愿意本着“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共同发展”的原则,与世界各国开展航天合作交流。绕月探测工程的实施,对于推动我国航天事业在空间领域的发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选自《百科知识》)

1、下列对“嫦娥一号”卫星绕月飞行有关情况的介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嫦娥一号”绕月卫星总重2350千克,本体尺寸2000毫米×1720毫米×2200毫米,是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送入太空的。

B、“嫦娥一号”绕月卫星采用三轴稳定姿态控制,对月定向工作。从发射到进入环月工作轨道,大约需要1年多的时间。

C、“嫦娥一号”绕月卫星要经过调相轨道段、地月转移轨道段和环月轨道段三个程序的飞行,才能进入正常工作状态。

D、“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工程是由卫星、火箭、发射场、测控和地面应用五大系统组成。

2、下列不属于“嫦娥一号”绕月飞行的科学目标的一项是( )

A、获取月球表面三维立体影像,初步编制月球地质与构造纲要图,为后续优选软着陆区提供参考依据。

B、获取月壤厚度的全月分布特征,研究月表年龄及演化,估算月壤中氦3的分布和资源量。

c、分析月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即对月面有用元素进行探测,初步编制各元素的月面分布图。

D、本着“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共同发展”的原则,与世界各国开展航天合作交流。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嫦娥一号是我国自主研制的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它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实施绕月探测工程的进步。

B、嫦娥一号卫星由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平台基础上,突破了轨道设计、热控、测控以及制导等一批关键技术。

C、绕月探测工程的实施,将推动我国航天事业在空间领域的发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学技术进步。

D、中国科学院有关单位承担了建设地面应用系统。研制多种探测仪器,开展卫星探测数据处理、管理应用等科学研究。

4、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传来的数据表明,星箭成功分离,标志着“嫦娥一号”绕月飞行取得圆满成功。

B、如果绕月飞行工程二期计划能够成功,那么中国人就可以奔赴火星上去探测了。

C、目前卫星设计飞行速度为每秒十几千米。这一速度尚不能满足“嫦娥一号”变轨的需要,因此需要进一步提高。

D、嫦娥一号在地球轨道上进行4次变轨和3次近月制动,建立起距月球200公里的绕月球两极飞行的圆轨道,才能成功绕月探测飞行。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5~8题。(22分。选择题每小题4分,翻译题10分)

张溥,字天如,太呛人。伯父辅之,南京工部尚书。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己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己。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坎。后名读书乏斋日“七录”,以此也。与耐里张采共学齐名,号“娄东二张”。

崇祯元年以选贡生入都,采方成进士。两人名彻都下。巳而采官临川。溥归,集郡中名士相与复古学,名其文社日复社。四年成进士,改庶吉士①。以葬素乞假归,读者若经生②,无问寒暑。四方啖名者争走其门,尽名为复社。溥亦倾身结纳,变游日广,声气通朝右。诸奔走附丽者,辄自矜曰:“吾以嗣东林也。”执政大僚由此恶之。

里人陆文声者,输赀为监生,求入社不许,采又尝以事抶之。文声诣阙言:“风俗之弊,皆原于士子。溥、采为主盟,倡复社,乱天下。”温体仁③方枋国事,下所司。迁延久之,提学御史倪元珙、兵各参议冯元扬、太仓知州周仲连言复社无可罪。三人皆贬斥,严旨穷究不已。闽人周之夔者,尝为苏州推官,坐事罢去,疑溥为之,恨甚。闻文声讦溥,遂伏阙言溥等把持计典,己罢职实其所为,因及复社恣横状。章下,巡抚张国维等言之夔去官,无预溥事,亦被旨谯让。

明年,御史刘熙祚、给事中姜交章言溥砥行博闻,所纂述经史,有功圣学,宜取备乙夜④观。帝御经筵,问及二人,延儒对曰:“读书好秀才。”帝曰:“漳巳卒,采小臣,言官⑤何为荐之?”延儒曰:“二人好读书,能文章,言官为举子时读其文,又以其用未竟,故惜之耳。”帝曰:“亦未免偏。”延儒言:“诚如圣谕,溥与黄道周⑥皆偏,因善读书,以故惜之者众。”童颌之,遂有诏征溥遗书,而道周亦复官。有司先后录上三千余卷,帝悉留览。

薄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卒时,年止四十。

(选自《明史》第二百八十八卷,有删改)

[注]①庶吉士:在科举进士中,选择有潜质者担任的职位。让他们先在翰林院内学习,之后再授各种官职。相当于今天的见习生或研究生。②经生:唐代以端正工稳的小楷手抄佛经的人被称为“经生”。③温体仁:当时担任内蠲首辅。④乙夜:相当于今二十一点至二十三点。⑤言官:监官和谏官的统称。⑥黄道周(1585~1646),漳浦县铜山所(今东山县铜陵镇)人,字幼玄,号石斋,明末著名学者、书画家、爱国民族英雄。为人严冷方刚,不谐流俗。因上疏指斥大臣扬嗣昌等被谪戍广西。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遂伏阙言溥等把持计典计典:法规。

B、巡抚张国维等言之夔去官,无预溥事,亦被旨谯让预:预先安排。

c、温体仁方枋国事,下所司。 枋:权柄,这里是动词掌权。

D、对客挥毫,俄顷立就。 俄顷:一会儿

6、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张溥“嗜学”和“能文章”的一组是()

A、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集郡中名士相与复古学,名其文社日复社

B、所纂述经史,有功圣学有司先后录上三千余卷,帝悉留览

c、所读书必手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

D、以葬亲乞假归,读者若经生,无间寒署溥亦倾身结纳,交游日广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溥与张采同为“复社”盟主,所受的遭遇都是一样不幸,所以,当时人称他们为“娄关二张”。

B、张溥因遭到群小的诋毁,被查办下狱,死时仅四十岁;张采也遭受贬谪,终生只是官职低微的小官。

c、张溥回家奔丧的时候,联络本郡的学士名流,恢复古学,组建“复社”。

D、陆文声没有凭真才实学考取监生资格,所以复社人没有接纳他,加上张采又曾经惩罚过他,所以怀恨在心,上书诋毁“娄关二张”。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溥、采为主盟,倡复社,乱天下。(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坐事罢去,疑溥为之,恨甚。(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帝颔之,遂有诏征溥遗书,而道周亦复官。(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列古诗词,完成9~10题。(16分)

9、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第十出《游园》的一折戏,写杜丽娘在侍女春香的引逗下违背父母、塾师的训诫,走出深闺,来到家中的后花园,看到一个美丽的新天地的情景时,有下面的两段曲词。阅读这两段曲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游园(选段)

[步步娇]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①,没揣②菱花③,偷人半面,迤逗④的彩云⑤偏。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云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⑥忒⑦看的这韶光贱!

[注]①花钿,古代妇女两边的装饰物。②没揣,没料到。③菱花,镜子的代称。④连逗,勾引。⑤彩云,妇士发髻的美称。⑥锦屏人,深闺的女子。⑦忒,太。

(1)[步步娇]这支曲词用词准确,l生动形象,写物传情。请选择其中的动词。鉴赏它的表达效果。(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皂罗袍]这支曲词历来被誉为“惊才艳绝之作”,情景交融。请你指出其写出了怎样的景象?抒发了杜丽娘怎样的复杂心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浪淘沙·北戴河

毛泽东(一九五四年)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1)这首词上片描写景象变换角度,层次井然,请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描写抒情,请任选一种作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11~14题。(共20分)

我的精神家园

王小波

我十三岁时,常到我爸爸的书柜里偷书看。那时候政治气氛紧张,他把所有不宜摆在外面的书都锁了起来,在那个柜子里,有奥维德的《变形记》,朱生豪译的莎翁戏剧,甚至还有《十日谈》。柜子是锁着的,但我哥哥有捅开它的方法。他还有说服我去火中取粟的办法:你小,身体也单薄,我看爸爸不好意思揍你。但实际上,在揍我这个问题上,我爸爸显得不够绅士派,我的手脚也不太灵活,总给他这种机会。总而言之,偷出书来两人看,换接则是我一人挨,就这样看了一些书。虽然很吃亏,但我也不后悔。

过了《变形记》,我对古希腊着了迷。我哥哥还告诉我说:古希腊有一种哲人,穿着宽松的袍子走来走去。有一天,有一位哲人去看朋友,见他不在,就要过一块涂蜡的木板,在上面随意挥洒,画了一条曲线,交给朋友的家人,自己回家去了。那位朋友回家,看到那块木板,为曲线的优美所折服,连忙埋伏在哲人家左近,待他出门时闯进去,要过一块木板,精心画上一条曲线……当然,这故事下余的部分就很容易猜了:哲人回了家,看到朋友留下的术板,又取一块蜡板,把自己的全部心胸画在一条曲线里,送给朋友去看,使他真正折服。规在我想,这个故事是我哥哥编的。但当时我还认真地想了一阵,终于傻呵呵地说道:这多好啊。时隔三十年回想起来,我并不羞愧。井底之蛙也拥有一片天空,十三岁的孩子也可以有一片精神家园。此外,人有兄长是好的。虽然我对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也无异议。

大以后,我才知道科学和艺术是怎样的事业。我哥哥后采是巳被逻辑大师沈有鼎先生的弟子,我则学了理科;还在一起讲过真伪之分的心得、对热力学的体会,但这已是我二十多岁时的事。再大一些,我到国外去旅行,在剑桥看到过使牛顿体会到万有引力的苹果树,拜伦捞着腿跳下去游水的“拜伦塘”,但我总在回想幼时遥望人类智慧星空时的情景。千万丈的大厦总要有片奠基石,最初的爱好无可替代。所有的智者、诗人,也许都体验过儿童对着星光感悟的一瞬。我总觉得,这种爱好对一个人来说,就如性爱一样,是不可少的。

时常回到童年,用一片童心来思考问题,很多烦难的问题就迹得易解,人活着当然要做一番事业,而且是人文的事业;就如有一条路要走,假如是有住老学究式的人物,手执教鞭戒己打着你走,那就不是走一条路,而是背一本宗谱。我听说前苏联就是这么教小孩子的:要背全本的普希金、半本莱蒙托夫,还要记住俄罗斯是大象的故乡(萧斯塔科维奇在回忆录里说了很多)。我们这里是怎样教孩子的,我就不说了,以免得罪师长。我很怀疑会背宗谱就算有了精神家园,但我也不想说服谁。安徒生写过《光荣的荆棘路》,他说人文的事业就是一片着火的荆棘,智者仁人就在火里走着。当然,他是把尘世的嚣嚣都考虑在内了,我觉得用不着想那么多。用宁静的童心来看,这条路是这样的:它在两条竹篱笆之中。篱笆上开满了紫色的牵牛花,在每个花蕊上,都落了一只蓝蜻蜒。这样说固然有煽情之嫌,但想要说服安徒生,就要用这样的语言。维特根斯坦临终时说:告诉他们,我度过了美好的一生。这句话给人的感觉就是:他从牵牛花丛中走过来了。虽然我对他的事业一窍不通,但我觉得他和我是一头儿的。

我不大能领会下列说法的深奥之处:要重建精神家园,恢复人文精神,就要灭掉一切俗人——其中首先要灭的,就是风头正健的俗人。假如说,读者兜里的钱是有数的,买了别人的书,就没钱来买我的书,所以要灭掉别人,这个我倒能理解,但上述说法不见得有如此之深奥。假如真有这么深奥,我也不赞成——我们应该像商人一样,严守诚实原则,反对不正当的竞争。让我的想法和作品成为嚣嚣尘世上的正宗,这个念头我没有,也不敢有。既然如此,就必须解释我写文章(包括这篇文章)的动机。坦白地说,我也解释不大清楚,只能说:假如我今天死掉,恐怕就不能像维特根斯坦一样说道,我度过了美好的一生;也不能像司汤达一样说:活过,爱过,写过。我很怕落到什么都说不出的结果,所以正在努力工作。努力工作。

(选自《我的精神家园》)

11、结合全文的内容思考,作者所说的“精神家园”有什么特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假如是有位老学究式的人物,手执教鞭戒尺打着你走,那就不是走一条路,而是背一本宗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它在两条竹篱笆之中。篱笆上开满了紫色的牵牛花,在每个花蕊上,都落了一只蓝蜻蜓。(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这篇文章的语言有两个鲜明的特点:①形象而深刻,②幽默而冷峻。请在这两个特点中任选一个,结合文中具体的例子,简要赏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语文阅读模拟特供题三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16分,每小题4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特殊方式进入现代社会的,这决定了它的现存面貌。在中国长期的古代社会中,属于精神成果的非物质文化保持了质的千年延续不变与量的永恒积累叠加。然而进入近代以来的一百数十年间,这种状况彻底改变了。

长久保持了发展恒定性的农业中国,并未像欧洲那样从自身肌体中自发生长起工业革命的初始动力,而是在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掠夺之后才被动开始现代变革的。因而,中国是以完整而缜密的一整个古代文化体系与现代突然遭遇的,这个体系曾经焕发出历史文明的耀目光焰。然而现代文明的竞争遵循的却是另外一套法则,它迫使之前的传统文明全部萎缩甚至覆灭。人类众多的悠久文明面对着一个共同的艰难选择:要么被动保持传统质直至最后灭亡,要么主动吸收新质转变为现代文明。世界上一些自强的古老民族采纳了后者,其中包括中国。于是,现代化道路在脚下展开,传统文明则成为遗产。

当中西体用之辩和“以夷制夷”的幻景最终被现实阻断和粉碎时,国人认识到仅从器物层面无法挽救中华文明的颓势。面临民族危亡的中国不得不选择决绝的文化革新姿态,用彻底破除旧有制度体系、认知体系和价值体系的手段来引导自身跳出封建轮回、实现民族自强。而民主与科学成为中国新文化的旗帜。百余年来,中国文化经历了剧烈的动荡、风化、更新与再生,其中有成功也有挫折。五四新文化运动荡涤旧文化,新中国建立起人民共和的新型政体,解放后移风易俗破除封建迷信,新时期以来倡文明树新风,道道波涌的共同作用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得到了大幅度更新。然而西方强势文化的大举进入,政治上“左”的干扰破坏,也使优秀的传统文明质过多流失,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破四旧”致使许多传统断绝。

百年来的西方文化潮涌与现代工业文明的入主,使传统中国的自然经济状态受到极大冲击,前期还只是造成文化杂糅,未能阻断传统,随着20世纪后期工业化和城市化步伐的推进加剧,商业市场与消费经济的迅速崛起,传统的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科技文明与商业文明急速转型,社会生产与生活方式发生了急剧变革,属于非物质遗产蛰伏地的旧有文化就成了最后的融冰。针对现代都市文明来说,作为人类文化记忆的非物质遗产,是旧有生活方式的智慧结晶,是祖先留下的文化基因,我们需要保存住这些文化符号,以延续自己的民族血脉。然而,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却又是消灭这些符号的罪魁祸首——这是人类文明的一个发展悖论。好在现代人类从教训中逐渐懂得了尊重传统的意义和价值。先于我国开始工业化的一些东方国家也先于瞩目非物质文化遗产,日本早在50多年前已经提出“无形文化财”的概念,韩国也较早开始了对无形文化的保护行动。中国解放以来形成保护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概念并付诸行动,也成为联合国抢救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理念的前奏,然而,我们以往的理解和措施远不够全面和完善,加上“左”的干扰和扭曲,长期以来步履维艰。

传统文化加速消亡的结果,是它所由寄托的民族精神、民族情感、民族审美理想的淡化与稀释,必然带来民族个性的变异和扭曲、民族特征的弱化和消亡,最终引起民族文化基因的改变。为世界各民族所特有的不同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理想,如果被一致的现代工业文化符号所取代,七彩的世界就会统一为灰色,人类文明就会陷落于万劫不复的境地。在保持文化多样性方面,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大渊薮的中国,负有更大的历史责任。

(节选自《新华文摘》2009年第3期廖奔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性》)

1.从原文看,下列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现代社会的特殊方式”的阐述,正确的一项是()

A.彻底改变了质的千年延续不变与量的永恒积累叠加的状况,以新的方式出现。

B.在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掠夺之后被动的开始现代改革。

C.遵循现代文明的法则,颠覆所有的传统文明。

D.像世界上一些自强的古老民族一样采纳、主动吸收新质转换为现代文明的方式。

2.进入近代以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状况发生彻底改变的原因,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中西体用之辩和“以夷制夷”的幻景最终被现实阻断和粉碎时候,要从精神层面挽救中华文明的颓势。

B.要以决绝的文化革新姿态出现,跳出封建轮回、实现民族自强,挽救民族危亡。

C.百余年来,中国文化经历的剧烈动荡、风化、更新与再生,其中有成功与挫折的经验。

D.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新中国建立起人民共和的新型政体的共同作用,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得到大幅更新。

3.下面的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由于西方强势文化的大举进入,政治上“左”的干扰和破坏,造成中国优秀的传统文明质的流失和断绝。

B.只是造成中国文化杂糅、还未能阻断传统的时间是百年来西方文化潮涌与现代工业文明的入主时期。

C.人类文明发展出现的一种悖论是:社会现代化进程既加快了社会文明的发展步伐又在无形中消灭了传统文明的文化符号。

D.联合国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理念的前奏是中国解放后形成的保护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概念并付诸行动。

4.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社会生产与生活方式发生了急剧的变革,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蛰伏地的旧有文化就成了最后的融冰。

B.如果传统文化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而消亡,那么由它所寄托的民族精神、民族情感、民族审美理想将遭到淡化与稀释,因此抢救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就是保护与发展人类文明。

C.日本早在50多年前提出“无形文化财”的概念,韩国也较早开始了对无形文化的保护行动,才促使我国开始瞩目非物质文化遗产。

D.我们只有保存人类文化记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才能延续自己的民族血脉。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大渊薮的中国,保持了文化的多样性,也就担负起了更大的历史责任。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共36分,选择题每题4分)

答洪驹父书

(宋)黄庭坚

驹父外甥教授:别来三岁,未尝不思念。闲居绝不与人事相接,故不能作书,虽晋城亦未曾作书也。专人来,得手书。审在官不废讲学,眠食安胜,诸稚子长茂,慰喜无量。

寄诗语意老重,数过读,不能去手;继以叹息,少加意读书,古人不难到也。诸文亦皆好,但少古人绳墨耳,可更熟读司马子长、韩退之文章。凡作一文皆须有宗有趣,始终关键,有开有阖。如四渎虽纳百川,或汇而为广泽,汪洋千里,要自发源注海耳。老夫绍圣以前,不知作文章斧斤,取旧所作读之,皆可笑。绍圣以后,始知作文章。但以老病情懒,不能下笔也。外甥勉之,为我雪耻。

《骂犬文》虽雄奇,然不作可也。东坡文章妙天下,其短处在好骂,慎勿袭其轨也。甚恨不得相见,极论诗与文章之善病,临书不能万一。千万强学自爱,少饮酒为佳。

所寄《释权》一篇,词笔纵横,极见日新之效。更须治经。深其渊源,乃可到古人耳。《青琐》祭文,语意甚工,但用字时有未安处。自作语最难,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此语耳。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

文章最为儒者末事,然索学之,又不可不知其曲折,幸熟思之。至于推之使高,如泰山之崇崛,如垂天之云;作之使雄壮,如沧江八月之涛,海运吞舟之鱼。又不可守绳墨令俭陋也。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审在官不废讲学审:审查

B.然索学之索:探求

C.寄诗语意老重,数过读数:多次

D.慎勿袭其轨也袭:沿袭

6.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继以叹息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

B.闲居绝不与人事相接去时里正与裹头

C.乃可到古人耳质于齐,齐兵乃出

D.外甥勉之,为我雪耻吾属今为之虏也

7.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说明黄庭坚告知后辈写文章既要注重章法,又不能忽视内容的一组是()

①凡作一文皆须有宗有趣②始终关键,有开有阖

③更须治经,深其渊源④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

⑤又不可不知其曲折⑥又不可守绳墨令俭陋也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③④⑥

D.①②⑥

8.下列对原文的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主张写文章要有一个宗旨和一个主题思想,可见他并没有像人们一贯说他的那样,完全不顾内容而单纯地强调形式。

B.作者还不断地向后辈强调的主要是文章的技巧和方法问题,即写诗文要符合古人创作诗文的方法、技巧,其实就是让人们只能模仿古人,限制了写作的创作精神。

C.作者告诉外甥,不要学习东坡在文章中干预现实的做法。这正是他的局限性,因为用诗文批判社会的不合理现象,正是我们民族文学的优秀传统。

D.为了要符合古人做文章的章法,作者还特别强调要重视读古人之书,使之具有广博的文化修养,从中汲取营养为我所用。

9.翻译下面的句子。(20分)

①如四渎虽纳百川,或汇而为广泽,汪洋千里,要自发源注海耳。(6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人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8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作之使雄壮,如沧江八月之涛,海运吞舟之鱼。又不可守绳墨令俭陋也。(6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词鉴赏。(16分)

10.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念奴娇·金陵怀古

(元)萨都刺

六代繁华,春去也,更无消息。空怅望,山川形胜,已非畴昔。王谢堂前双燕子,乌衣巷口曾相识。听夜深寂寞打孤城,春潮急。

思往事,愁如织;怀故国,空陈迹。但荒烟衰草,乱鸦斜日。玉树歌残秋落冷,胭脂井坏寒螀泣。到如今只有蒋山青,秦淮碧。

桂枝香·金陵怀古

(宋)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1)分析两首词描写的景物有怎样的异同?(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两首词用典的艺术手法。(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后面的题目。(32分)

我的世界下雪了

迟子建

①我之所以喜欢回到故乡,就是因为在这里,我的眼睛、心灵与双足都有理想的漫步之处。从我的居室到达我所描述的风景点,只需三五分钟。我通常选择黄昏的时候去散步。去的时候是由北向南,或走堤坝,或沿着河岸行走。如果在堤坝上行走,就会遇见赶着羊群归家的老汉,那些羊在堤坝的慢坡上边走边啃噬青草,仍是不忍归栏的样子。我还常看见一个放鸭归来的老婆婆,她那一群黑鸭子,是由两只大白鹅领路的。大白鹅高昂着脖子,很骄傲地走在最前面,而那众多的黑鸭子,则低眉顺眼地跟在后面。比之堤坝,我更喜欢沿着河岸漫步,我喜欢河水中那漫卷的夕照。夕阳最美的落脚点,就是河面了。进了水中的夕阳比夕阳本身还要辉煌。当然,水中还有山峦和河柳的投影。让人觉得水面就是一幅画,点染着画面的,有夕阳、捌木、云朵和微风。微风是通过水波来渲染画面的,微风吹皱了河水,那些涌起的水波就顺势将河面的夕阳、云朵和树木的投影给揉碎了,使水面的色彩在瞬间剥离,有了立体感,看上去像是一幅现代派的名画。我爱看这样的画面,所以如果没有微风相助,水面波澜不兴的话,我会弯腰捡起几颗鹅卵石,投向河面,这时水中的画就会骤然发生改变,我会坐在河滩上,安安静静地看上一刻。当然,我不敢坐久,不是怕河滩阴森的凉气侵蚀我,而是那些蚊子会络绎不绝地飞来,围着我嗡嗡地叫,我可不想拿自己的血当它们的晚餐。

②在书房写作累了,只需抬眼一望,山峦就映入眼帘了。都说青山悦目,其实沉积了冬雪的白山也是悦目的。白山看上去有如一只只来自天庭的白象。当然,从窗口还可以尽情地观察飞来飞去的云。云不仅形态变幻快,它的色彩也是多变的。刚才看着还是铅灰的一团浓云,它飘着飘着,就分裂成几片船形的云了,而且色彩也变得莹白了。如果天空是一张白纸的话,云彩就是泼向这里的墨了。这墨有时浓重,有时浅淡,可见云彩在作画的时候是富有探索精神的。

③无论冬夏,如果月色撩人,我会关掉卧室的灯,将窗帘拉开,躺在床上赏月。月光透过窗棂漫进屋子,将床照得泛出暖融融的白光,沐浴着月光的我就有在云中漫步的曼妙的感觉。在刚刚过去的中秋节里,我就是躺在床上赏月的。那天浓云密布,白天的时候,先是落了一些冷冷的雨,午后开始,初冬的第一场小雪悄然降临了。看着雪花如蝴蝶一样在空中飞舞,我以为晚上的月亮一定是不得见了。然而、到了七时许,月亮忽然在东方的云层中露出几道亮光,似乎在为它午夜的隆重出场做着昭示。八点多,云层薄了,在云中滚来滚去的月亮会在刹那间一露真容。九点多,由西南而飞向东北方向的庞大云层就像百万大军一样越过银河,绝大部分消失了踪影,月亮完满地现身了。也许是经过了白天雨与雪的洗礼,它明净清澈极了。我躺在床上,看着它,沐浴着它那丝绸一样的光芒,感觉好时光在轻轻敲着我的额头,心里有一种极其温存和幸福的感觉。过了一会儿,又一批云彩出现了,不过那是一片极薄的云,它们似乎是专为月亮准备的彩衣,因为它们簇拥着月亮的时候,月亮用它的芳心,将白云照得泛出彩色的光晕,彩云一团连着一团的出现,此时的月亮看上去就像一个巨大的蜜橙,让人觉得它荡漾出的清辉,是洋溢着浓郁的甜香气的。午夜时分,云彩全然不见了,走到中天的明月就像掉入了一池湖水中,那天空竟比白日的晴空看上去还要碧蓝。这样一轮经历了风雨和霜雪的中秋月,实在是难得一遇。看过了这样一轮月亮,那个夜晚的梦中就都是光明了。

④我还记得2002年正月初二的那一天,我和爱人应邀到城西的弟弟家去吃饭,我们没有乘车从城里走,而是上了堤坝,绕着小城步行而去。那天下着雪,落雪的天气通常是比较温暖的,好像雪花用它柔弱的身体抵挡了寒流。堤坝上一个行人都没有,只有我们俩,手挽着手,踏着雪无言地走着。山峦在雪中看上去模模糊糊的,而堤坝下的河流,也已隐遁了踪迹,被厚厚的冰雪覆盖了。河岸的柳树和青杨,在飞雪中看上去影影绰绰的,天与地显得是如此的苍茫,又如此的亲切。走着走着,我忽然落下了眼泪,明明知道过年落泪是不吉祥的,可我不能自持,那种无与伦比的美好滋生了我的伤感情绪。三个月后,爱人别我而去,那年的冬天再回到故乡时,走在白雪茫茫的堤坝上的,就只是我一人了。那时我恍然明白,那天我为何会流泪,因为天与地都在暗示我,那美好的情感将别你而去,你将被这亘古的苍凉永远环绕着!

⑤所幸青山和流水仍在,河柳与青杨仍在,明月也仍在,我的目光和心灵都有可栖息的地方,我的笔也有最动情的触点。所以我仍然喜欢在黄昏时漫步,喜欢看水中的落日,喜欢看风中的落叶,喜欢看雪中的山峦。我不惧怕苍老,因为我愿意青丝变成白发的时候,月光会与我的发丝相融为一体。让月光分不清它是月光呢还是白发;让我分不清生长在我头上的,是白发呢还是月光。

⑥几天前的一个夜晚,我做了一个有关大雪的梦。我独自来到了一个白雪纷飞的地方,到处是房屋,但道路上一个行人也看不见。有的只是空中漫卷的雪花。雪花拍打我的脸,那么的凉爽,那么的滋润,那么的亲切。梦醒之时,窗外正是沉沉暗夜,我回忆起一年之中,不论什么季节,我都要做关于雪花的梦,哪怕窗外是一派鸟语花香。看来环绕着我的,注定是一个清凉而又忧伤、浪漫而又寒冷的世界。我心有所动,迫切地想在白纸上写下一行字。我伸手去开床头的灯,没有打亮它,想必夜晚时停电了;我便打开手机,借着它微弱的光亮,抓过一支笔,在一张打字纸上把那句最能表达我思想和情感的话写了出来,然后又回到床上,继续我的梦。

⑦那句话是:我的世界下雪了。

⑧是的,我的世界下雪了…

(摘自迟子建散文集《我的世界下雪了》)

11.李乐薇在《我的空中楼阁》中写到“小屋之小,是受了土地的限制”,“论‘领土’,只有有限的一点;和领土相对的是‘领空’,论‘领空’却又是无限的,足以举目千里,足以俯仰天地,左顾有山外青山,右盼有绿野阡陌。适于心灵散步,‘眼睛旅行,也就是古人说的游目骋怀……”李乐薇的感受与文中开篇的句子“我之所以喜欢回到故乡,就是因为在这里,我的眼睛、心灵与双足都有理想的漫步之处”有相通之处吗?(10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分别概括第①段和第③段景物描写的特点及作用。(10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作者说“把那句最能表达我思想和情感的话写了出来”,那句话为什么最能表达我的思想和情感?(1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语文阅读模拟特供题四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戏曲的演变

曾凡

戏曲,正在成为一种记忆。

戏曲的生存土壤在市井的构栏瓦舍、茶楼酒肆、宫殿堂会和乡村的节日庙会。它的观众是市民和农民。在当代的城市,过去意义上的构栏瓦舍、茶楼酒肆、宫殿堂会已基本不存在,寄身于这些地方度日的市民阶层,为数也已不多,所以,传统意义上的作为戏曲消费群体的市民的正在消失,使得作为市井艺术的戏曲失去了现实土壤。剩下的另一块戏曲土壤便是乡村。

那么,如今的乡村是什么样子呢?乡村的主体,那些青壮年劳动力们都外出打工,成为漂泊在城乡之间的一个流动群体。许多乡村都成了只有老人和孩子留守的村落。仅有老幼病弱在家的乡村人群,已经构不成娱乐主体和消费主体。在那些地方,以往那种乡村社会自发的作为节日自我娱乐活动的唱戏已很难重现,既没有那样的人才,也没有那种心情了。外来的,不管是县里的还是外省市的剧团,都很少有机会再到乡下演出,因为这里既没有足够的观众,也没有真正的消费者为他们的演出支付报酬。

从这种物质层面的客观现实来看,戏曲现在只能在重大节庆日或村民的庆典日才有可能作为点缀登场。以前,在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说,戏曲的根在乡村。可是现在,乡村生活自身已被部分消解了。所以戏曲已经不能作为乡村文化的主体,更脱离了乡村的日常生活过程和日常生活经验。戏曲原本是生活的一部分,现在已经悄然蜕变为生活之外的事物。

戏曲以往存在于乡村的物质背景是,在农闲时节,或赶集上庙会的日子,作为一种娱乐或庆典,为村民们提供娱乐。它存在于乡村的精神背景是,提供“说古”和“教化”,通过戏曲演出,使人们知道历史常识,懂得是非、善恶,明白人生的价值和努力方向。

现在,随着乡村物质生活的瓦解,乡村的精神生活也发生着实质性的改变。戏曲早已失去它的说古和教化功能,仅仅尚存一部分娱乐功能。比如说,以往人们是从岳母刺字、秋胡戏妻、王宝钏守寒窑、杨家将、霸王别姬等戏曲故事里学习历史和人生常识的;可是现在,绝大多数的乡村青少年都上过小学,甚至还上过初中、高中,他们已经通过学校教育粗略地了解了一些历史常识,完成了以往由戏曲承担的启蒙教育(即“说古”的使命)。而且,由于当代社会信息发达,特别是近些年来公路和电视在中国农村大面积的普及,使得乡村文化生活内容空前丰富。人们对社会信息和价值观的感受、理解和接受变得异常地迅速和简捷,甚至国际最新的时尚也有可能在乡村同步流行。在这种精神背景下,原来戏曲传播价值观、完成道德教化、充任精神导师的作用,瞬间瓦解。人们在精神上和心理上失去了对戏曲的依赖性,甚至失去信赖性。所以,戏曲存在的精神背景也在消失。

失去了生存背景的戏曲其实还存活着,可是这种存活的性质和形态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以往的戏曲,作品与观众之间有强烈的价值认同和心理共鸣,当戏曲向观众描绘一种生活,讲述一种价值判断的时候,观众也在用惊叫、叹息和眼泪表达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在这种对话过程中,观众在审美的愉悦之外很可能有更多的收获。

可是现在,戏曲正在从生活中的艺术变为一种博物馆艺术。为了取悦于不懂戏曲也不需要从戏曲中接受教化的城里人,戏曲被拆卸成一节一节的“折子戏”,甚至只是某个演员拿手的某个唱段。原本的内涵丰富的具有精神沟通功能的文化活动,现在成为单纯的娱乐活动,剧本的内容被抽空,看戏成为(戏曲)音乐欣赏或技巧表演——唱段、水袖、帽翅功、辫子功、矮子功、武打技巧的欣赏等等。这样的表演也是表演,这样的存活也是存活。只不过,经由这样的生存形态,我们已经可以看到,原来意义上的戏曲正在成为一种记忆。

(选自《文汇报》)

1、从全文看,不属于“戏曲正在成为一种记忆”原因的一项()

A、传统意义上的作为戏曲消费群体的市民正在消失,使得作为市井艺术的戏曲失去了现实土壤。

B、戏曲已经不能作为乡村文化的主体,更脱离了乡村的日常生活过程和日常生活经验,悄然蜕变为生活之外的事物。

C、戏曲不再承担启蒙教育(即“说古”)的使命,以及当代乡村文化生活内容空前丰富,使人们在精神上和

心理上失去了对戏曲的依赖性,甚至失去了信赖性。

D、现在,戏曲正在从生活中的艺术变为一种博物馆艺术。

2、对“戏曲正在从生活中的艺术变为一种博物馆艺术”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戏曲失去了生存背景,虽然还存活着,但其性质和形态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B、人们在精神上和心理上失去了对戏曲的依赖性,所以戏曲在人们心中已经消失。

C、演出中原本内涵丰富的精神沟通成为单纯的娱乐活动。

D、剧本的内容被抽空,看戏只是音乐和技艺的欣赏。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由于乡村的主体——青壮年劳动力们都外出打工,缺乏戏曲表演人才,以往那种作为节日娱乐的唱戏活动已很难在乡村社会重现。

B、戏曲不能像以往那样在农闲时节,或赶集上庙会的日子,作为一种娱乐或庆典,完全不能再为村民们提供娱乐,它在乡村的物质背景已经消失了。

C、在当代发达的社会信息的冲击下,随着戏曲传播价值观、完成道德教化、充任精神导师的作用的消失,戏曲存在的精神背景也在消失。

D、“戏曲的价值在于,作品与观众之间有强烈的价值认同和心理共鸣,在戏曲对话中,观众在审美的愉悦之外还有很多的思想收获。

4、依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意义上的作为戏曲消费群体的市民正在消失,使得作为市井艺术的戏曲失去了现实土壤,可见戏曲也必将在当代城市生活中消失。

B、戏曲难在农村生存下去,既是因为它没有足够的观众,又是因为没有真正的消费者为演出支付报酬。

C、在古代戏曲用“岳母刺字、秋胡戏妻、王宝钏守寒窑、杨家将、霸王别姬”等故事教人们学习历史和人生常识,戏曲替代了学校的说古和教化功能。

D、戏曲正在从生活中的艺术变成一种博物馆艺术,并发挥它的娱乐功能的时候,原来意义上的戏曲正在成为一种记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30分)

班公湖边的鹰

王族

几只鹰在山坡上慢慢爬动着。

第一次见到爬行的鹰,我有些好奇,于是便尾随其后,想探寻个仔细。他们爬过的地方,沙土被沾湿了。回头一看,湿湿的痕迹一直从班公湖边延伸过来的,在晨光里像一条明净的布条。我想,鹰可能在湖中游水或者洗澡了。高原七月飞雪,湖水一夜间便可结冰;这时若是有胆下湖,顷刻间肯定叫你爬不上岸。

班公湖是个奇迹。在海拔四、五千米的高原上,粗糙的山峰环绕起伏,幽蓝的湖泊在中间安然偃卧。与干燥苍凉的高原相对比,这个不大的湖显得很美。太阳已经升起来了,湖面便扩散和聚拢着片片刺目的光亮。远远地,人便被这片光亮裹住,有眩晕之感。

而这几只鹰已经离开了班公湖,正在往一座山的顶部爬着。平时所见的鹰都是高高在上,在蓝天中飞翔。它们的翅膀凝住不动,像尖利的刀剑,沉沉地刺入远天。人不可能接近鹰,所以鹰对于人来说,则是一种精神的依靠。据说,西藏的鹰来自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它们在江水激荡的涛声里长大,在内心听惯了大峡谷的音乐,因而形成了一种要永远飞翔的习性。它们长大以后,从故乡的音乐之中翩翩而起,向远处飞翔。大峡谷在它们身后渐渐疏远,随之出现的就是无比高阔遥远的高原。它们苦苦地飞翔,苦苦地寻觅故乡飘远的音乐……在狂风大雪和如血的夕阳中,它们获取了飞翔的自由和欢乐;它们在寻找中变得更加消瘦,思念与日俱增,爱变成了没有尽头的苦旅。而现在,几只爬行的鹰散瘫在地上,臃肿的躯体在缓慢地往前挪动,翅膀散开着,拖在身后,像一件多余的东西。细看,它们翅膀上的羽毛稀疏而又粗糙,上面淤积着厚厚的污垢。羽毛的根部,半褐半赤的粗皮在堆积。没有羽毛的地方,裸露着红红的皮肤,像是被刀剃开的一样。已经很长时间了,晨光也变得越来越明亮,但它们的眼睛全都闭着,头颅缩了回去,显得麻木而沉重。

几只鹰就这样缓缓地向上爬着。这应该是几只浑身落满了岁月尘灰的鹰,只有在低处,我们才能看见它们苦难与艰辛的一面。人不能上升到天空,只能在大地上安居,而以天空为家园的鹰一旦从天空降落,就必然要变得艰难困苦吗?

我跟在它们后面,一旦伸手就可以将它们捉住,但我没有那样做。几只陷入苦难中的鹰,是与不幸的人一样的。

一只鹰在努力往上爬的时候,显得吃力,以致爬了好几次,仍不能攀上那块不大的石头。我真想伸出手推它一把,而就在这一刻,我看到了它眼中的泪水。鹰的泪水,是多么屈辱而又坚忍啊,那分明是陷入千万次苦难也不会止息的坚强。

几十分钟后,几只鹰终于爬上了山顶。

它们慢慢靠拢,一起爬上一块平坦的石头,然后,它们停住了。过了一会儿,它们慢慢开始动了——敛翅、挺颈、抬头,站立起来。片刻之后,忽然一跃而起,直直地飞了出去。

它们飞走了。不,是射出去了。几只鹰在一瞬间,恍若身体内部的力量迸发了一般,把自己射出去了。

太伟大了,完全出乎我的意料。

几只鹰转瞬间已飞出很远。在天空中,仍旧是我们所见的那种样子,翅膀凝住不动,刺入云层,如若锋利的刀剑。

远处是更宽阔的天空,它们直直地飞掠而入,班公湖和众山峰皆在它们的翅下。

这就是神遇啊!

我脚边有几根它们掉落的羽毛,我捡起,紧紧抓在手中。

下山时,我泪流满面。

鹰是从高处起飞的。

(选自《意林》)

5、文中刻画了行走于地面的“鹰”和翱翔于蓝天的“鹰”的两个形象,这两个形象最大的不同之处是什么?作者描写这两个形象的用意是什么?(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谈谈对文中句子的理解和体会。(8分)

(1)作者为什么强调鹰是“射出去了”而不是“飞走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鹰是从高处起飞的”的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章前一部分写到了“地域风光”,这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本文的谋篇布局、形象刻画、语言风格等方面都很有特点,请选择其中一个方面,结合原文进行赏析。(10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9~13题。(9~12题每小题3分,13题16分,共28分)

杜环,字叔循。其先庐陵人,侍父一元游宦江东,遂家金陵。环尤好学,工书,重然诺,好周人急。

父友兵部主事常允恭,死于九江,家破。其母张氏年六十岁,哭九江城下,无所归。有识允恭者,怜其老,告之曰:“今安庆守潭敬先,非允恭友乎?盍往依之?”母如其言,附舟诣潭。潭谢不纳,母大困。从人至金陵,因访一元家所在,问:“一元今无恙否?”道上人对以:“一元死已久,惟子环存,其家直鹭洲坊。”

母服破衣,雨行至环家。环方对客坐,见母,大惊,因问曰:“母非常夫人乎,何为而至于此?”母泣告以故。环亦泣,扶就坐,拜之,复呼妻子出拜。妻马氏,解衣更母湿衣,奉糜食母,抱衾寝母。母问其平生所亲厚故人及幼子伯章。环知故人无在者,不足附,又不知伯章存亡,姑慰之曰:“天方雨,雨止为母访之。苟无人事母,环虽贫,独不能奉母乎?愿母无他思。”母见环家贫,雨止,坚欲出问他故人。环令媵女从其行,至暮,果无所遇而返,坐乃定。

环购布帛,令妻为制衣衾。自环以下,皆以母事之。越十年,异地逢其子伯章,泣谓之曰:“太夫人在环家,日夜念少子成疾,不可不早往见。”伯章若无所闻,第曰:“吾亦知之,但道远不能至耳。”环归半岁,伯章来。母见少子,相持大哭。既而伯章见母老,恐不能行,竟绐以他事辞去,不复顾。环奉母弥谨。然母愈念伯章,疾顿加,后三年遂卒。环具棺槨殓殡之礼,买地城南钟家山葬之。岁时常祭其墓云。

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人哉。

(节选自宋濂《杜环小传》)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重然诺,好周人急救济

B、母如其言,附舟诣潭往见

C、潭谢不纳,母大困道歉

D、奉糜食母,抱衾寝母给……吃

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竟绐以他事辞去以小易大,彼恶知之

B、因访一元家所在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至暮,果无所遇而返,坐乃定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D、环购布帛,令妻为制衣衾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11、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杜环“重然诺,好周人急”高尚道德的一组是()

①伯章若无所闻,第曰:“吾亦知之,但道远不能至耳。”

②环购布帛,令妻为制衣衾。

③母泣告以故,环亦泣,扶就坐,拜之,复呼妻子出拜。

④母见环家贫,雨止,坚欲出问他故人。

⑤环具棺槨殓殡之礼,买地城南钟家山葬之。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⑤D、①③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常允恭之母张氏因突然变故而无家可归,只好投奔故旧,但是未被谭敬先接纳,万般无奈之下,找到了故人之子杜环。

B、杜环见到张氏,深感惊讶,随即殷勤接待张氏。他和家人都像对待母亲一样服侍张氏,使张氏在杜家无忧无虑地度过了晚年。C、常伯章担心母亲年老不能走远路,竟然找了个借口来欺骗母亲,丢下她不管,离开了杜家。

D、作者被杜环关爱他人、善始善终的事迹所感动,因而撰文予以表彰,并在文中一再用对比手法表现杜环重情重义的高尚情操。

13、断句和翻译

(1)用“/”给第一部分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断句。(6分)

(2)翻译下面的句子。(10分)

①今安庆守潭敬先,非允恭友乎?盍往依之?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伯章若无所闻,第曰:“吾亦知之,但道远不能至耳。”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作品,然后回答问题。(30分)

(一)

墨梅/王冕寒菊/郑思肖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14、这两首诗在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方面有什么相似之处?(写出两点即可)(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两首诗在语言风格上有何不同?(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减字木兰花·竞渡/黄裳

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

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

16、词中“飞”“破”二字用得生动形象,试加以赏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这首词是怎样描绘和烘托龙舟竞渡的场面和气氛的?试作具体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蟾宫曲·九日①/张可久

对青山强整乌纱②,归雁横秋③,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错落④,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注:①九日:农历九月九日,中国人素有登高思乡习俗。②对青山强整乌纱:意为自己勉强登高。乌纱泛指帽子。③归雁横秋:应为“横秋归雁”的倒装句式。④金杯错落:酒桌上觥筹交错。

18、这是元曲作家张可久写的一首被后人称为“清而且丽”的散曲。张可久终生仕途失意,故终日沉湎诗酒世界,寄情山水之间。你认为这首曲中揭示主题的是哪一句?“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点染了一种怎样的气氛?“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的描写是否与主题有关?(10分)

中考语文阅读模拟特供题五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0分。每小题5分)

跨国食品公司早在多年前知道他们生产的很多食品会使大脑产生化学反应,导致进食者吃过量。

为雀巢公司和联合利华公司工作的科学家一直在暗中调查某些食品——像巧克力饼干、汉堡包和零食等——为什么会使人们暴饮暴食,进而导致肥胖。表面上,这些食品公司坚持说,没有证据表明它们生产的食品会引起生物化学反应,促使进食者暴饮暴食,因此它们并不打算向消费者发出警告或改变这些产品的特征。

但业内科学家说,食品制造商担心它们生产的食品会破坏人体控制食物摄入量的能力。因此正试图找出可行的解决办法。一家食品公司说:“我们创造了一个生化怪物。”

如今,全球被诊断为肥胖的人已经超过了3亿,每年大约有250万人因为超重而死亡。在英国,1/5以上的成年人属于肥胖人群——这一比率是20年前的三倍。

一位担任食品制造商顾问的科学家说:“食品公司清楚地意识到,它们在生产使人上瘾的食品方面简直成功得不能再成功了。这是一个大问题。”

科学家认为,暴饮暴食效应是由类鸦片物质引发的。这种化学物质会使人产生“再多吃一些”的愿望,同时还会削弱能让人抑制食欲的“吃饱了”的感觉。

食品工业的研究显示,虽然暴饮暴食只是一种暂时现象,但它会对人体的食物摄入产生很大影响。萨塞克斯大学的科学家最近对20年来的研究进行了一次回顾。他们发现,如果用药物阻止类鸦片物质的释放,人体食物摄入会减少21%,在肥胖人群中,这种效应会更大,使进食者的食物摄入量减少33%。

此外,进一步的研究表明,高脂肪、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品产生的类鸦片物质效应最大,而食品制造商往往在产品中添加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使其更美味可口。譬如说,它们常常在谷类食品和饼干中添加巧克力,在开胃零食中添加奶酪,在汉堡包和奶酪汉堡包的面包片中加入大量糖。

长期以来,食品工业挖空心思,一味追求产品美味可口。然而现在,人们开始渐渐意识到这种美味可口反映的是食品对大脑产生的影响。

(选自《参考消息》)

1、下列对“暴饮暴食效应”这一概念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指食品公司生产的食品使大脑产生化学反应,导致进食者吃过量。

B、指高脂肪、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品产生的类鸦片物质效应,它使人产生“再多吃一些”的愿望,从而导致人们暴饮暴食。

C、指某些食品产生的类鸦片物质使人的大脑产生化学反应,导致人们暴饮暴食,进而导致肥胖,并对人体食物摄入产生很大影响。

D、指食品中的某种化学物质会使人产生“再多吃一些”的愿望,同时又能削弱人们抑制食欲的“吃饱了”的感觉。

2、“食品制造商担心它们生产的食品会破坏人体控制食物摄入量的能力,因此正试图找出可行的解决办法。”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食品制造商担心人们控制食物摄入量的能力会被它们生产的食品破坏,正试图寻找一种可行的办法解决这一个问题。

B、食品制造商正试图找出可行的办法,解决它们所担心的人们的食物摄入量因它们生产的食品而被破坏的问题。

C、食品制造商正试图寻找可行的办法解决它们的担心,使人们控制食物摄入量的能力,不因为它们生产的食品而遭到破坏。

D、食品制造商试图找出可行的办法,既不破坏人们控制食物摄入量的能力。又不影响它们生产食品。

3、如何解决“暴饮暴食”和“肥胖”问题,下列根据文章内容作出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食品公司对它们生产的能够使人上瘾的食品,要向消费者发出警告,或者改变这些产品的特征。

B、要找出可行的解决办法,使人体控制食物摄入量的能力不受破坏。

C、用药物阻止类鸦片物质的释放,从而使进食者的食物摄入量减少。

D、要让人们意识到,高脂肪、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品会产生类鸦片物质。因此,不要进食美味可口的食品。

4、根据全文提供的信息,下面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揭露了这样一个事实:食品公司早就知道它们生产的很多食品能够使人上瘾,但是他们并不打算向消费者发出警告或改变这些产品的特征。

B、全球肥胖人群的比率越来越高,这与长期以来食品工业挖空心思生产出很多美味可口的食品有密切的关系。

C、为雀巢公司和联合利华公司工作的科学家一直暗中调查某些食品,但没有证据表明它们生产的食品会引起化学反应,进而促使进食者暴饮暴食。

D、本文意在告诫人们:要特别小心食品“陷阱”。事实上,现在的人们开始渐渐意识到美味可口反映的是食品对大脑产生的影响。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5-9题。(共28分,选择题每小题4分。翻译题12分)

丞相公孙弘者,齐淄川国薛县人也,字季。少时为薛狱吏,有罪,免。家贫,牧豕海上。年四十余,乃学《春秋》杂说。建元元年,天子初即位。招贤良文学之士。是时弘年六十,征以贤良为博士。使匈奴,还报,不合上意,上怒,以为不能,弘乃病免归。元光五年,有诏征文学,菑川国复推上公孙弘。弘让,谢国人曰:“臣已尝西应命,以不能罢归,愿更推选。”国人固推弘,弘至太常。太常令所征儒士各对策,百余人,弘第居下。策奏,天子擢弘对为第一。召入见,拜为博士。弘为布被,食不重肉。每朝会议,开陈其端,令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庭争。于是天子察其行敦厚,习文法吏事,上大说之。弘奏事,有不可,不庭辩之。尝与主爵都尉汲黯请间,汲黯先发之,弘推其后,天子常说,所言皆听,以此日益亲贵。尝与公卿约议,至上前,皆倍其约以顺上旨。汲黯庭诘弘曰:“齐人多诈而无情实,始与臣等建此议,今皆倍之,不忠。”上问弘。弘谢曰:“夫知臣者以臣为忠,不知臣者以臣为不忠。”上然弘言。元朔三年,张欧免,以弘为御史大夫。汲黯曰:“弘位在三公,奉禄甚多,然为布被,此诈也。”上问弘。弘谢曰:“有之。夫九卿与臣善者无过黯,然今日庭诘弘。诚中弘之病。夫以三公为布被,诚饰诈欲以钓名。今臣弘位为御史大夫,而为布被,自九卿以下至于小吏,无差。诚如汲黯言。且无汲黯忠,陛下安得闻此言。”天子以为谦让,愈益厚之。卒以弘为丞相,封平津侯。淮南、衡山谋反,治党与方急。弘病甚,自以为无功而封,位至丞相,宜佐明主填抚国家,使人由臣子之道。今诸侯有畔逆之计。此皆宰相奉职不称,恐窃病死,无以塞责。乃上书目:“今臣弘罢驽之质,无汗马之劳,陛下过意擢臣弘卒伍之中,封为列候。致位三公。臣弘行能不足以称,素有负薪之病,恐先狗马填沟壑。终无以报德塞责。愿归侯印,乞骸骨,避贤者路。”天子报曰:“君不幸罹霜露之病,何恙不已,乃上书归候,乞骸骨,是章朕之不德也。今事少闲,君其省思虑,一精神,辅以医药。”居数月,病有瘳,视事。元狩二年,弘病,竟以丞相终。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弘为布被,食不重肉重肉:相同的肉

B.自九卿以下至于小吏,无差差:差别,区别

C.治党与方急党与:同党的阴谋

D.天子报曰报:答复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词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年四十余,乃学《春秋》杂说②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B.①于是天子察其行敦厚②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C.①征以贤良为博士②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耶

D.①今皆倍之,不忠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7.把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公孙弘谦让的一组是()

①以为不能②弘奏事,有不可,不庭辩之③诚饰诈欲以钓名

④臣弘行能不足以称⑤今诸侯有畔逆之计,此皆宰相奉职不称⑥避贤者路

A、①②③B、③⑤⑥C、②④⑥D、①④⑤

8、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记叙了平津侯公孙弘从做汉朝监狱官到召为博士到御史大夫,以布衣而封侯,官至丞相,位列三公的经历,赞扬他官高戒奢,躬行节俭的高尚品质。

B、公孙弘与汲黯相处得很好。有一次,汲黯先向皇上提出问题,公孙弘则随后把问题阐述得清清楚楚,皇上非常高兴。

C、公孙弘曾经与公卿们事先约定好了要向皇帝谈论的问题,但到了皇上面前,他却违背约定。而顺从皇上的意旨,他的这种行为受到了汲黯的责备,也受到了汉武帝的批评。

D、淮南王和衡山王谋反,公孙弘认为身为御史大夫没有做好本职工作,应负一定的责任,希望交回侯印,辞官归家,给贤者让路。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以不能罢归,愿更推选。(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恐先狗马填沟壑,终无以报德塞责。(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今事少闲,君其省思虑,一精神,辅以医药。(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列古诗词,完成10-11题。(26分)

10、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14分)

月上瓜洲南徐多景楼作

[南宋]张辑

江头又见新愁,几多愁?塞草连天何处是神州?

英雄恨,古今泪,水东流。惟有鱼竿明月上瓜洲。

[注]南徐,古州名,治所在京口(今江苏镇江)。多景楼,在镇江北固山上。

(1)请结合词的上阕,简要分析“几多愁”中词人“愁”的具体内容。(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的下阕中“惟有鱼竿明月上瓜洲”一句,通过塑造“渔翁”这一形象,寄托了词人怎样的情怀?试作简要分析。(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2分)

宿甘露僧舍

曾公亮

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注]甘露:寺名,在今江苏镇江北固山上,下临长江。银山:江中巨浪。

(1)前两句用什么手法,写出了甘露寺的什么特点?(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怎样理解“开窗放入大江来”?(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共26分)

淡紫色的午后

王希希

这个午后,心情应该是淡紫色的。

一阵风过,紫藤的叶子纷坠如雨。这样的落叶不会使人感到惋惜难过。每一枚都完整、光洁,并且鲜亮是最艳的那一种鹅黄,像稻麦刚刚成熟的颜色。那是麦浪,那么这个,应该是“麦雨”吧?我伸手向头发。拈下一片,微微地笑。多么有缘,你到了我的发梢;也许在夏天,那一串串如繁密坠饰的紫藤花间,我曾仰望过你:你是淡紫中最嫩绿的一片。

书页间铺满了叶子,石凳和石几上也是。

隔着高低不平的矮墙,邻家的姑娘在横的竹竿上晾着新洗的衣服。洁净的衣襟衣袖自在地滴着水。她的浅棕条纹的小外套在棕红方格的被单间轻快地穿梭。

一个婴孩咿咿呀呀地叫着,摆着嫩藕似的手脚,跌跌撞撞地往前走。他睁大了清澈的眼睛,仿佛觉得这个世界十分稀奇,可是还不会说话。只好忍不住要用欢叫来表达喜悦。后面跟着护佑的大人,眼中都是宠溺。婴儿的眼眸上,让秋天也变得清纯了些。

白发白须的老爷爷在悠然地打着太极拳。那几位热爱象棋的退休老人此时还在投入地对弈,我疑心他们一直没有停下来过。棋子落在棋盘上,叩声清脆,伴着一声得意的低哼。

老奶奶们在晒得到太阳的长椅上织着毛衣,聊着天,那纤长的针尖跳着光点。她们的话声很细微,絮絮地,像这毛线一样冗长而连绵,仿佛可以持续一整个冬天。忽然听到她们热情地喊着谁了,于是正抱着被褥出来晒的那一个就一边往绳索上搭物件儿一边回话,执一根长长的竹片拍着被面,飞出来的细尘融入空气,和这样琐碎的话题十分和谐。

一个窈窕的白衣女子牵着白色长毛狗经过,神态倨傲冷清。狗在草丛间不断地嗅着,啃着,扒着,招来它的美貌主人轻轻的呵斥,不情愿地放弃了探索,继续往前走。

邮递员微哑厚重的车铃声,也惊飞了几只安详的鸟。它们鸣叫着,振翅从歇息的树叶间飞起,另择他处停落,灵活地转着小小的头颅,左右张望。

我打开阖拢了的书,又看几页。思绪像隔着一层薄膜,眼睛从书上看到的,并不能顺利地送入脑海中去,而是软软地弹了出来。用一只橙压着,免得被风翻乱了书页。橙的皮被剥下时,溅出小小的雾气,带着微微的辛辣;而送到唇齿之间,甜美中,带着沁凉的清香。

渐渐地有点凉意了。手背皮肤上的粉红,变做了淡淡的青色。落下的叶更多,小灌木丛在风中簌簌地交头接耳。老奶奶们收起毛线团上楼去了。光线缓缓慢慢地移动,移开,有人出来,收走了已经落入阴影的被褥。

本来安静下来,有点寂寞了,可是突然地,就冒出许多人声。女人们拎着大包小包从超市或菜场选购来的食物,男人们解下车头上系着的公文包,大家互相打着招呼,说着白天的辛苦。年轻的夫妻挽着臂,互视地笑。

最多的是孩子。小男孩背着书包,呤呤啷啷地往家跑,一路追踢着一只球,球的主人在后面着急地喊。小女孩走得徐徐,已经学会神态矜持地折一片微黄的柳树叶子,在指间玩弄。或者两三个,并着头,捂嘴说话,飞出一片娇脆的笑声。到转弯的地方,便拉一拉手,互道再见。他们的校服几乎一样。

不及等到人声再度静去,我也收起书,上了自己的那一层楼。楼阁里呼应着锅碗瓢盘的叮当,选出淡淡的米饭香气。

我这间小屋亮起的灯,淡黄的,是否也会安慰某一个迟归的人?那些树丛间的鸟,一定也回到了各自的小巢吧?

(选自《散文》,有删节)

12、第一段中说“这个午后,心情应该是淡紫色的”,综合全文分析,淡紫色的心情指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中“思绪像隔着一层薄膜”怎样理解?(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本文主要用第三人称来表达,可第二段划线部分却是第二人称的形式,这种人称的转换对感情的抒发起到了什么作用?(7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本文主要描写午后人们的生活,但文章却以“那树丛问的鸟,一定也回到了各自的小巢吧”作结,这样写对行文有什么好处?(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语文阅读模拟特供题六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12分,每小题3分)

月球表面岩石的奥秘

萧华

在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中,宇航员们先后从月球表面带回超过440千克的岩石样品,但这些样品的许多特性却让科学家们一直迷惑不解。美国的一个科研小组日前宣布:通过“起源号”探测器收集到的数据,他们已经解开了月球岩石的一些未知奥秘。

这项最新成果是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帕萨登纳研究所专家丹·布勒特和瑞士苏黎世天文研究所专家安萨噶·戈瑞姆伯格共同完成的。丹·布勒特称,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对宇航员们带回来的月球岩石样品感到迷惑不解,这些岩石具有一些非常特殊的特性。通过美国航空航天局“起源号”探测器收集到的数据和太阳粒子资料,科学家们对这些岩石的理解有所加深,并解开了许多未知的奥秘。不仅如此,科学家们对太阳的认识也进一步加深。

丹·布勒特在论文中称,科学家们以前均认为月球没有全球性的磁场,但利用最新数据对月球岩石样本进行研究后,发现月球极有可能曾经拥有过磁场。在36至39亿年前,即月球形成后大概5到10亿年的时间里,大量熔岩填充陨石坑形成的玄武岩,存在被磁化的现象。以往的一些研究认为,原始的月球内部不太可能产生剧烈对流。因为月球的内核太小,而且表面曾经呈炽热熔融的状态。从月幔的成分来看,在熔融状态下,较轻的元素会浮在上面,形成月壳。重元素富集的区域则由于密度比周围区域大而往下沉,一直到达月核的周围。这层隔热毯里富含一些放射性元素如铀和钍,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后,这些物质逐渐衰变并因此产生磁性。

丹·布勒特称,通过对月球岩石样品的分析,科学家们还发现了粒径约为0.6微米的纯钼微粒。钼在地球地壳中的含量极低且极难以游离态存在。在工业生产中,钼可提高合金钢的强度、韧性,参与催化剂、活化剂和化肥的制造。科学家认为,在月球表面之所以会出现纯钼微粒,这是因为太阳风中的高能粒子在真空状态下不断作用于月球表面,使含有钼的化合物发生了还原反应,生成了纯钼微粒。科学家们在试验中还发现,这种钼微粒属无定形体,具有极强的抗氧化能力。

科学家们估计,月球表面目前共散落有800万吨的地球岩石碎片,采集和研究这些岩石碎片,有望对争论已久的地球和生命起源之谜找到正确的答案。地球表面的岩石不超过39亿年历史,且经历了风雨侵蚀和大陆漂移后,原先的岩石结构发生了巨大的脱变,这是造成对地球生命起源争无定论的原因之一。然而,月球上的情况却大不一样。自月球诞生以来,唯有行星光顾过,至今仍保持一片静土,据估算在月球表面1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隐藏约20吨的地球遭到撞击并爆炸之后的岩石碎片,隐藏火星和金星的碎片约180公斤和80公斤。通过这些碎片提供的信息,科学家们可以对地球、火星和金星的原始状态做出比较判断。

美国航空航天局发射的“起源号”探测器,是一个由机械控制的捕捉太阳粒子的太空探测器。其任务是捕捉并带回在太阳风暴中被抛入太空的太阳物质。该任务历时3年,行程达到3200万公里。“起源号”探测器2004年9月进入绕地球飞行轨道后抛下一个太空舱。这个太空舱装有“起源号”在过去3年收集的太阳离子。这些太阳离子是自上世纪70年代美国的“阿波罗”号和前苏联的“月球”号飞船带回月球岩石样本以来,首批由太空飞船带回地球的外星物质。

(选自《科学大观园》)

1、布勒特认为“月球极有可能曾经拥有过磁场”,下列不属于这一判断依据的一项是()

A、月球形成后大概5到10亿年的时间里,大量熔岩填充陨石坑形成的玄武岩,存在被磁化的现象。

B、月球的内核太小,而且表面曾经呈炽热熔融的状态,所以熔岩产生磁性。

C、在熔融状态下,重元素富集的区域则由于密度比周围区域大而往下沉,一直到达月核的周围。

D、一些放射性元素如铀和钍等物质,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后,逐渐衰变并因此产生磁性。

2、根据文意,解答地球和生命之谜的关键之一在于()

A、在月球上有大量的地球原始状态的岩石碎片。

B、地球表面的岩石结构经历了风雨侵蚀和大陆漂移后,发生了巨大的脱变。

C、金星和火星的碎片隐藏量及其研究成果。

D、从太空飞船带回的地球之外的外星物质。

3、不属于科学家通过月球岩石分析获得最新研究成果的一项是()

A、发现月球表面有径粒约为0.6微米的纯钼微粒。

B、月球上的纯钼微粒属无定形体,具有极强的抗氧化能力。

C、原始的月球内部不太可能产生剧烈的对流。

D、科学家们可以对地球、火星和金星的原始状态做出比较判断。

4、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起源号”探测器收集到的数据和太阳粒子资料,科学家们对太阳的认识将进一步加深。

B、月球上存在具极强的抗氧化能力的钼微粒,对生命起源的研究带来了新的希望。

C、月球表面隐藏的地球岩石碎片对解答地球生命之谜将有积极的帮助。

D、在太阳风暴中被抛入太空的太阳物质有可能是月球有生命的原始证据。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30分)

夫立德之基有常,而建功之路不一。何则?循心以为量者存乎我,因物以成务者系乎彼。存夫我者,隆杀①止乎其域;系乎物者,丰约唯所遭遇。落叶俟微风以陨,而风之力盖寡;孟尝遭雍门而泣,而琴之感以末。何者?欲陨之叶,无所假烈风;将坠之泣,不足繁哀响也。是故苟时启于天,理尽于民,庸夫可以济圣贤之功,斗筲②可以定烈士之业,故曰“才不半古,而功已倍之”,盖得之于时势也。

夫我之自我,智士犹婴其累;物之相物,昆虫皆有此情。夫以自我之量,而挟非常之勋,神器晖其顾盼,万物随其俯仰,心玩居常之安,耳饱从谀③之说,岂识乎功在身外,任出才表者哉!且好荣恶辱,有生之所大期;忌盈害上,鬼神犹且不免。人主操其常柄,天下服其大节,故曰“天可仇乎”。

嗟乎!光于四表④,德莫富焉;王曰叔父⑤,亲莫昵焉;登帝大位,功莫厚焉;守节没齿,忠莫至焉。而倾侧颠沛,仅而自全。则伊生⑥抱明允以婴戮,文子⑦怀忠敬而齿剑,固其所也。因斯以言,夫以笃圣穆亲,如彼之懿,大德至忠,如此之盛,尚不能取信于人主之怀,止谤于众多之口,过此以往,恶睹其可!安危之理,断可识矣。又况乎饕⑧大名以冒道家之忌,运短才而易圣哲所难者哉!身危由于势过,而不知去势以求安;祸积起于宠盛,而不知辞宠以招福。……是以事穷运尽,必于颠仆;风起尘合,而祸至常酷也。圣人忌功名之过己,恶宠禄之逾量,盖为此也。

(选自《豪士赋序》)

[注]:①隆,丰厚;杀,减降。②斗筲(shāo),古代量器,这里比喻才识短浅的人。③从谀(sǒng?雪),奉承怂恿。④四表,四方极远之地。⑤王,指周成王;叔父,指周公,为武王之弟。⑥伊生,即伊尹。明允,明达守信。⑦文子,即文种,春秋末越国大夫。⑧饕(tāo),贪。

5、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将坠之泣,不足繁哀响也繁:烦劳

B、夫我之自我,智士犹婴其累婴:被……缠绕

C、守节没齿,忠莫至焉没齿:不值一提

D、过此以往,恶睹其可恶:哪能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因物以成务者系乎彼②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B、①伊生抱明允以婴戮②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C、①且好荣恶辱,有生之所大期②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

D、①夫以自我之量,而挟非常之勋②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孟尝君遇到雍门周而最终流出了眼泪,是因为有对话作前奏,雍门周的琴声感人在对话之后。

B、假如能得时遇势,那么平庸的人也可以成就圣贤的功勋,才识短浅的人也可以继承死难者的事业。

C、伊尹、文种那样明达、忠诚,大德至忠,最终还是被害,说明要取信于人主之心实在是难以预料。

D、选文的主要意思是说,人要有自知之明,要能审时度势。文章从一般事理出发,援引有关史实,反复论证,文势迭宕。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落叶俟微风以陨,而风之力盖寡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才不半古,而功已倍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又况乎饕大名以冒道家之忌,运短才而易圣哲所难者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翻译下面一段文言文。(15分)

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朝退而有忧色。申公巫臣进曰:“君朝而有忧色,何也?”楚王曰:“吾闻之,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己而群臣莫之若者亡。今以不谷之不肖而议于朝,且群臣莫能逮,吾国其几于亡矣,是以有忧色也。”

[注]不谷:古代君王自称的谦词。

(选自《新序·杂事第一》)

三、古诗词鉴赏。(20分)

10、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10分)

谒金门/唐五代·韦庄

春雨足,染就一溪新绿。柳外飞来双羽玉①,弄晴相对浴。

楼外翠帘高轴,倚遍阑干几曲。云淡水平烟树簇,寸心千里目。

[注]①双羽玉:指一对白鸥。

(1)明·杨慎对此词上阕的评价是:“丽语,景真如画。”你同意这一说法吗?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赏析“云淡水平烟树簇,寸心千里目。”一句的艺术特色。(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面二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10分)

送柴侍御/王昌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流水通波接武冈,故人西辞黄鹤楼,

送君不觉有离伤。烟花三月下扬州。

青山一道同云雨,孤帆远影碧空尽,

明月何曾是两乡。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送》诗大约是诗人被贬龙标尉时的作品。柴侍御要从龙标前往武冈,诗是王昌龄为他送行而写的。

(1)《送》诗中,诗人说“送君不觉有离伤”的理由有哪些?请分条陈述。(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两首诗都抒发了离别之情,但同中有异,请指出这种离情的不同之处。(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问题。(38分)

(一)又见炊烟/金翔

我是闻着炊烟的气息抵达村庄的。

站在村口,有风夹着青蓝色的炊烟轻柔地抚摸我,这如约而至的气息,朴素而淡雅;久违的沐浴,驱除了我的风尘,让我幸福如水。看见炊烟,首先使我想到儿时倚门唤我回家的母亲。炊烟总伴着母亲的呼唤。母亲是最好的守望者。所以,离家的时候,我不敢回首,我怕有关炊烟的往事锁住我欲飞的翅膀;所以,这些年行走在炊烟的牵扯里,除了母亲,谁又能把它拧成一股时时牵动我心帆的缆绳呢?

炊烟是母性的,它袅娜地上升,系着整个村庄,也图腾了村庄沉甸甸的希望和淌不干的汗水。我看见田埂上荷锄归来的男人们朝着各自所熟悉的那道炊烟走去,疲惫的脚步显得格外轻快,而那些贪玩的孩子们却仍没有回家的意思,他们是看见炊烟肚子就不饿了?还是在等待那一声长、一声短的响彻整个村庄的呼唤?

这幅温馨的画卷,是足以与陶渊明的“桃花源”媲美的!我真怕她在我生命的哪一个段落消失。

炊烟在我所居的那个城市已经灭绝了。为此,我曾担忧,或者说是杞人忧天——以后城里的孩子在课本上读到“炊烟”这个本来普通的名词,恐怕都需查阅词典了;我想他们即使得以诠释仍会疑惑:煮饭还会产生这等美景?——金钱带给我们物质丰富的同时,是否也给我们带来了人性的危机?也许是该我们扪心自问的时候了。

最容易被人遗忘的是炊烟,最不该被人遗忘的也是炊烟。

炊烟是宁静而淡泊的,它就那么准时地、安详地从村庄的每个茅草屋顶颤悠悠地升起。炊烟,只有炊烟,一生以这种姿态生长。因为它深深地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而在炊烟的结构里,更多的快乐和希望正在舞蹈。我是炊烟催大的孩子。我长大的速度很慢,与炊烟上升的速度相似,母亲曾告诉我这代表光阴本来的速度……

脉脉地仰望炊烟飞起来,上升,上升……直达过去的天空。那是我童年的高度。因为仰望,不期然地,我也飞了起来——于是我便年轻起来。此刻,我依偎在炊烟的柔软的臂弯里,对着它幸福地微笑。

抵达村庄,我又看见颤悠悠的炊烟被风不小的手扶着,仿佛年迈的母亲倚在门上看远方的儿子回来了没有。

12、全文写到“炊烟”的特点有哪些?请简要概括。(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作者在文中为何说“最容易被人遗忘的是炊烟,最不该被人遗忘的也是炊烟”?(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章在构思上有什么特点?请作分析说明。(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1)第四段“我真怕她在我生命的哪一个段落消失”一句包含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第五段说的“人性的危机”指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触摸阳光/胡青松

①我曾经读到过这样的一个句子:阳光走着猫步来。我当时在心里反复咀嚼这句话之后,仍延续着说不出来的感动。我以前一直以为阳光只是单纯平淡的理性意义上的一种东西,它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无数角落,它和空气、雨水、泥土一样廉价,它甚至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是太阳正常运行的附属物。

②后来,又读到代薇的诗句:阳光照射进来/像一杯刚刚挤出来的泛着泡沫的牛奶/还带着牛棚和干草的气味/睡衣的颜色。我第一次觉得阳光也如此的美丽和充满感性。

③我选择在一个闲暇的午后,坐在临窗的书桌边。阳光从窗棂斜射进来,它照在墙角水仙舒展的花瓣上,然后又落在我身后凌乱堆放的书籍上。我书房中许多寂寞的什物,正承受着它温柔的抚摩,这四周的阳光也一样地安静。

④我可以在时间的推移中,感受到阳光的优美步伐,它如同一个小女孩,揪起裙角,蹑着小脚,从我房间走过,尔后又静静地离开。她的到来,只相当于秋天里落叶的一次自然降落,而不会惊扰我凝神时的短暂安睡。

⑤一直生活在北方习惯了,到了南方总有些不适应。南方气候湿而多雨,阳光有时也不是很绚烂的那种,所以很多时候会特别怀念那些在北方的日子。尤其是在冬天,南昌的冬天并不太冷,只是风较大,因而阳光显得微弱,它完全比不上北方的那种明朗的照耀。

⑥我生活的这个地方,冬天里雾气会很重,所以我清晨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掀开寝室窗帘,去等待第一缕阳光穿透雾霭,照射进来。然后紧接着是到走廊晾晒被褥,在接近正午时分,阳光才会无限地笼罩整个阳台,让我们沐浴个彻底。在阳光下弹着木吉他的忧郁男孩,他比我更懂得,阳光的每一次照耀,都会是一次非比寻常的精心弹奏。

⑦我记得高中时代的我,喜欢在晴朗的周末黄昏,去后山坡上看日落。那时候总是独自坐在一块巨石上,看着太阳在河对岸缓缓地沉下去,云层变成灰蓝色,这是一天中阳光最温情的时刻。山坡上到处是陌生的坟墓,但我从不惧怕,我坦然自如地走在寂静的松树林中,因为内心的宽阔。阳光就是这样,它总能涤净你曾经骚动的心。

⑧在遭遇了好些天的雨水连绵之后的一个下午,阳光终于让我再次看到阳台上被子漫天铺开的景象,也让我再次听见廊檐下伴着吉他声的动听哼唱,一些爽朗的笑声也随着阳光的来临而重新复活。那个下午,我在漫长的等待之中,突然想出去看看太阳,这个想法让我的室友惊讶不已,但没人愿意接受。我打电话给一位要好的朋友,很诚挚地提出邀请。我原以为这是一个超乎寻常的奇妙想法,它甚至要比看月亮更具浪漫气息,但最终她没有同意。她还劝我放弃这个很荒诞的想法,在寝室里安静地看书。其实是她们无法体会一个人对于阳光的眷恋和挚爱。

⑨我还是去了。整个下午,我就一个人躺在草坪上,闭上眼睛,那和月光一样温和的光芒,拂过我的脸,我体味到了前所未有的亲切。很久没有如此近距离地触摸阳光了,我们被尘世所累而日渐发霉的心,其实需要更多的晾晒!

16、结合第一、第二两段内容,说说作者对阳光的认识前后的变化。(4分)

答:①以前认为阳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后来认为阳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第五段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我们被尘世所累而日渐发霉的心,其实需要更多的晾晒!”这句话的理解。(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综观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对阳光孜孜以求?(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语文阅读模拟特供题七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15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空前绝后的玛雅文明

玛雅文明——这一人类幼年时期的辉煌,这一人类少年时期的梦幻,保留到如今的传说只会让现在的人们浮想联翩,然而,这一文明为何如此先进呢?公元前1000年,玛雅人在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墨西哥等地过着定居的农业生活,从此,玛雅文化开始形成。

在前古典时期,已经出现了玛雅历法。南部玛雅人在制作陶器、石雕艺术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中部玛雅人建有房基,也制作陶器;建有拱顶和添加灰浆的毛石工程;还树有一系列石碑。北方玛雅人不仅可以制作简陋的原始陶器,而且还建有大型的宗教中心。

玛雅人独立地创造了象形文字,这些象形文字一般刻在祭台、石柱、金字塔、陶器上,或者写在用树皮做成的纸上。玛雅人以石碑为年鉴,每20年立一块石碑,以记载发生的重大事件。令人赞叹不已的玛雅人用象形文字撰写了浩如烟海的史书,当西班牙殖民者入侵美洲后,殖民者将这些典籍作为“异端邪说”而销毁了。得以幸存下来并公认的只有3本,即《玛雅三抄书》。

玛雅人也十分精通天文学,他们能准确地预测到日食、月食,并计算出金星公转的周期,数据十分精确,甚至比同时期中国、欧洲计算的都准。玛雅人在数学上也成就斐然。早在公元前3000年,玛雅人就发现和使用了数字0,这比世界上其他民族要早800年。他们用手指和脚趾计算,创造了20进位计数法。

在建筑、雕刻和绘画上,玛雅人更是堪称一绝。在他们建造的宏伟壮观的宫殿中,很多都规模宏大,与欧洲最大的宫殿不相上下。巧夺天工的石砌金字塔、太阳庙堪与埃及金字塔媲美,而且镶嵌在每一建筑物上的巨型石雕精美绝伦而又含意深邃。

玛雅人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为其赢得了“新世界的希腊人”的美誉。

(选自《奥秘世界》)

1、第一段关于玛雅文明形成时期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幼年时期。B、人类少年时期。

C、公元前1000年之后。D、玛雅人过着定居的农业生活之后。

2、下列不是说明玛雅文明先进的一项是()

A、玛雅文明遍及地域广阔。

B、制陶、雕刻、建筑、绘画等艺术成就辉煌。

C、独立创造了象形文字并能广泛使用。

D、使用玛雅自创的历法,精通天文学。

3、下列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玛雅人最早生活在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墨西哥等地。

B、被西班牙殖民者作为“异端邪说”的《玛雅三抄书》记载了玛雅人的历史。

C、玛雅人首先发现并使用了数字0。

D、本文阐述了玛雅人创造的众多辉煌成就,揭开了玛雅文明之所以先进之谜。

4、具休阐述玛雅人“赢得了‘新世界的希腊人’的美誉”的缘由。(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小说,完成题目。(25分)

聋哑夫妇的故事

于恒

每当我听到由小提琴拉出的优美乐曲时,总会想起数年前的一段往事——

那时候,我刚工作。一天我居住的租屋对面的房间新搬来了一对夫妻。两人看起来似乎是新婚不久,但家庭用品十分简陋,只有一套颇为高级的音响,特别显眼。这一对夫妻搬家时看见我,只是对我笑着点点头。

晚上,我洗完澡,便上床睡觉了。但随即,一阵震耳欲聋的音乐声,从对面的套房中传出,回响在空气中。

这么晚了,这一对夫妻还要欣赏音乐,而且还开这么大声?我试着在床上忍受一下,但音乐声实在过于嘈杂,根本难以入睡。我气愤地跳起身,冲到了对方的房门外,一边拍打着房门,一边喊道:“麻烦将声音开小一些!”

但里面没有丝毫的回应,声音继续在楼层间回响着。这时候,四周的邻居,也大都爬起身,一个个开始指责起来。

幸好,过了十几分钟,音乐带子终于放完了,这才安静了下来,我也才能安静地睡觉。

第二天我起床时,正好看见对面的那一对夫妻准备出门上班。我急忙赶上前去,希望能够与他们商量一下,以后在欣赏音乐的时候,能将音量调小一点。

哪知道,我在后面喊了几声,两人都没有任何反应,直到我轻拍那位丈夫的肩膀后,才发现这对夫妻竟然是一对聋哑人,难怪他们会听不到音量的大小和敲门声了。不过,两人既然听不到声音,为什么又要购买那样一台豪华的音响呢?由于我不懂手语,无法向他们提出疑问,只好笑一笑便走开了。

大概是知道了夜晚音响吵人的事情,这对夫妻似乎十分内疚,急忙请朋友在音量旋钮上面,划上了一条白线,从此之后,再也没有出现音量过大的情况了。

而我也松了一口气,但还是可以在黄昏与清晨,听到从他们小屋内,飘来的一段段轻柔的乐曲。

为此我更是纳闷,这对聋哑夫妻根本就听不见音乐,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几个月过去了,这个疑问似乎也露出了一点线索。

这对夫妻中的那个年轻妻子,走路的步履,越来越慢了,而腹部也渐渐隆起,后来,大家终于知道这个两人家庭,很快就要变成甜蜜的三人世界了。

几个月又很快地过去了,这对夫妻终于有了一个白胖胖的小男孩。直到这个时候,我才明白,那音响是给这个小宝贝听的。

小男孩一天天地长大,渐渐地可以在地面上慢慢行走了。

正当我准备搬出这个地方时,突然在一天的下午,看到那个年轻的丈夫,买来了一把漂亮的且价值不菲的小提琴,兴冲冲地走在回家的路上。这真是一对奇怪的夫妻!

几年的时间就像流水一般,迅速地流走了。

我也早已淡忘了那里的一切,不过有一个还有联系的旧邻居,一天突然送来了一张社区音乐会的门票,正好那一天的晚上没什么事,我就到那里的文化中心,观看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音乐会。

开头的节目,都具有一定的水平,再加上观众大多是邻居,所以,掌声不断,气氛还算热烈。

到了后来,人群突然静了下来,人们都在交头接耳地说些什么。然后一个小男孩举着一把漂亮的小提琴,走上前台。

当司仪说出了小男孩的名字时,我不禁一愣,他就是当年那对聋哑夫妻的儿子。

当优美的琴声在舞台上飘扬时,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难道这对聋哑夫妻真的培养出了一位能拉小提琴的儿子了吗?我不知道在这背后,究竟花费了多么大的精力,多么长的时间?

琴声继续在舞台上回响,而我的眼睛,却在观众席上四处搜寻着,终于,在不远处的座位上,我看到了那对脸上带着笑容的聋哑夫妻,正凝神静气地观看着舞台上的小男孩。

或许他们这一生,都无法听到自己的儿子所演奏的音乐是多么地美妙与动听,但只要看见周围人群的鼓掌与欢笑,他们也会跟着一起鼓掌与欢笑。

虽然他们听不见世间纷杂的声响,但却可以听到心灵发出的悠扬乐音。

(选自《小说族》有删改)

5、小说第二段对全文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具体回答。(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小说中的一套音响和一把小提琴与刻画聋哑夫妇的形象有密切关系,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具体阐述文中划线句子的含义。(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聋哑夫妇身上表现的哪些精神最值得你学习?请结合自己的实际具体阐述。(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28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王志传(节选)

王志,字次道,琅邪临沂人。志年九岁,居所生母忧,哀容毁瘠,为中表①所异。弱冠,选尚孝武女安固公主,拜驸马都尉、秘书郎。累迁至中书侍郎。寻除宣城内史,清谨有恩惠。郡民张倪、吴庆争田,经年不决。志到官,父老乃相谓曰:“王府君有德政,吾曹乡里乃有此争。”倪、庆因相携请罪,所讼地遂为闲田②。征拜黄门侍郎,累迁吏部侍郎。出为宁朔将军、东阳太守。郡狱有重囚十余人,冬至日悉遣还家,过节皆返,惟一人失期,狱司以为言。志曰:“此自太守事,主者勿忧。”明旦,果自诣狱,辞以妇孕,吏民益叹服之。视事三年,齐永明二年,入为侍中,未拜,转吏部尚书,在选以和理称。封临汝候,固让不受,改领右卫将军。

天监元年迁冠军将军、丹阳尹。为政清静,去烦苛。京师有寡妇无子,姑③亡,举债以殓葬,既葬而无以还之。志悯其义,以俸钱偿焉。时年饥,每旦为粥于郡门,以赋百姓,民称之不容口。志为中书令,及居京尹,便怀止足。常谓诸子侄曰:“谢庄在宋孝武世,位止中书令,吾自视岂可以过之。”因多谢病,简通宾客。卒,时年五十四。

志家世居建康禁中里马蕃巷,父僧虔以来,门风多宽恕,志尤惇厚。所历职,不以罪咎劾人。门下客尝盗志车卖之,志知而不问,待之如初。宾客游其门者,专覆其过而称其善。兄弟子侄皆笃实谦和,时人号马蕃诸王为长者。

(选自《梁书》)

[注]:①中表,这里指姑母、姨母、舅父的子女;②闲田,公家田;③姑,婆母。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征拜黄门侍郎拜:授予官职

B、视事三年。视事:关注事务

C、在选以和理称选:考核政绩

D、专覆其过而称其善覆:掩饰

10、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吾曹乡里乃有此争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B、所讼地遂为闲田君王为人不忍

C、封临汝候,固让不受蔺相如固止曰

D、既葬而无以还之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说明王志“清谨有恩惠”的一组是()

①郡狱有重囚十余人,冬至日悉遣还家②为政清静,去烦苛

③封临汝,固让不受④时年饥,每旦为粥于郡门

⑤因多谢病,简通宾客⑥所历职,不以罪咎劾人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④⑤D、③④⑥

12、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郡民张倪、吴庆争田而讼,终因王志德政的感化作用,双方同到郡府请罪,所争的土地也给官府作为了公地。

B、饥年王志每天早晨在郡府门外施粥给饥民,百姓们都感激得说不出话来。

C、王志担任中书令、京兆尹后在仕途上就想从官位上退下来了,因此常用疾病来推辞,同宾客交往也减少。

D、在王氏家族宽厚仁爱家风的熏陶和王志淳厚的禀性影响下,王志的兄弟子侄都为人纯朴忠实谦让平和,王志也被当时的人尊为马蕃巷王公贵族的长者。

13、翻译下面的句子。(16分)

①志年九岁,居所生母忧,哀容毁瘠,为中表所异。(6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悯其义,以俸钱偿焉。(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门下客尝盗志车卖之,志知而不问,待之如初。(6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12分)

修身齐家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①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敖惰②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

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③。”

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选自《大学》)

[注]:①辟,偏爱或偏见;②敖惰,敖,通“傲”,惰,懈怠;③硕,茁壮。

14、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6分)

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

15、用自己的话概括上面文段阐明的道理。(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列唐诗,完成题目。(12分)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6、写景贵在意深,明代学者胡应麟就评价此诗的颈联“形容景物,妙绝千古”,请具体说说这一联的“妙绝”。(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结合诗句具体说说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情感。(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题目。(8分)

相见欢/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相见欢/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8、有人认为“倚清秋”中“倚”字用得好,有人认为“锁清秋”中“锁”字用得好,比较两字,你认为哪个字用得更好?请简析。(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语文阅读模拟特供题八

一、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1—3题。(12分,每小题4分)

话说铜鼓

李筱文

关于铜鼓的记载,自汉以来常见。范晔《后汉书·马援传》中有云:“援好骑,善别名马,于交趾得骆越铜鼓。”这是对铜鼓的最早记载,骆越系秦汉以前百越民族中的一个部族,即今之壮族等壮侗语族群。一般的铜鼓鼓面直径约50厘米,高约30厘米。铜鼓平面曲腰,中空无底,两侧有铜环耳。铜鼓通身皆有华丽而精美的纹饰,鼓面主体为太阳纹,即中心有呈放射状的光芒,一般以12芒最为普遍,8、10芒次之。太阳纹周围,有许多层称“弦”的同心线条,弦数多少不等,弦与弦中间由宽窄不等的图案组成,称为晕圈。鼓身四周的表面,也有多数平行的晕圈,晕圈中铸出的纹饰图案绚丽多彩,有虫鱼、鸟兽、花卉、舟船和人物等。

古代铜鼓多为歌舞伴奏,而舞乐又与祈年赛神等宗教活动紧密相联。清代张澍《续黔书》的《黔中曲》有“迎神一曲鸣铜鼓”之句,生动地描写了古代江南楚地人民在江河上用铜鼓参加赛神的情景。在广西宁明县左江上游的花山,有一幅高50米,宽170米的沿江巨型崖画,真实而生动地记录了古代骆越人敲击铜鼓赛江神的活动。铜鼓在少数民族民间被当作乐器使用。至今广西的壮族、贵州的苗族、瑶族等都流传铜鼓舞。不仅用于民族传统节日,庆祝集会和婚嫁喜庆等场合,而且在民间音乐和歌舞中也作为节奏乐器使用。

古代少数民族首领曾以占有铜鼓数量的多少作为权力大小的象征。部族头人或酋长们把铜鼓用于祭祀、典礼,召集部众和指挥作战,以显示自己掌握和行使统治的权力。铜鼓还是地位和财富的标志。《隋书·地理志》:“有鼓者,号为都老,群情推服。”唐代刘恂的《岭表录异》中有:“南蛮酋首之家皆有此鼓。”如果失去铜鼓,意味着统治地位的丧失,而缴获铜鼓则作为胜利的象征。铜鼓又为豪富之家所有,用于宴饮伴奏,以示其耀。

汉魏以来铸造的大型铜鼓,在鼓身和鼓足内壁,常设有一或两对半环小耳,这是为悬挂助音器和制音器而用的。在云雷纹和线纹图饰的铜鼓中鼓面内壁中心常有四个呈扇形的两相对称的锤压角,其夹角和锤压弧面的大小,与铜鼓发音的高低有直接关系。研究表明,在各个锤压角内一弧一个音,最低音在鼓心脐部,越接近鼓边音越高。

中国是世界上发现铜鼓数量最多,铸造和使用铜鼓时代最早、历史最长的地区。铜鼓在越南、老挝、缅甸和泰国甚至印度尼西亚也有流传。

(选自《百科知识》,有改动)

1、对本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我国现存的有关我国铜鼓的记载,最早见于南北朝时的文献,而所记的内容表明,我国东汉时南部已有铜鼓存在。

B、大多铜鼓呈平面曲腰,中空无底状,鼓面和四周皆涂有华丽而精美的纹饰,图案主体为太阳纹,纹数多少不等,但均呈放射状。

C、铜鼓在古代我国南方少数民族地区,与民间宗教活动密切相关,也常被用于喜庆活动。

D、因时代、地区、民族等因素的影响,铜鼓大小不同,但常见的铜鼓鼓面直径约为50厘米,高约30厘米。

2、对“晕圈”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铜鼓鼓面主体花纹为太阳纹。太阳纹是中心呈放射状的光芒的图案,其芒数多少不等。

B、铜鼓鼓面主体花纹太阳纹周围有许多同心线条,不同的铜鼓线条数量不相同。

C、同一面铜鼓的太阳纹周围的同心线条之间有宽窄不同的图案。这些图案叫晕圈。

D、晕圈不仅分布于铜鼓鼓面,也分布于鼓身四周,其中铸有如虫鱼、鸟兽、花卉、舟船和人物等精美的图案。

3、根据文意,下列推断有误的一项是:()

A、我国有关铜鼓的记载最早见于《后汉书》,记载了马援在交趾获骆越铜鼓的事,可见,我国的铜鼓铸造、使用的历史开始于东汉。

B、据史载马援是东汉的伏波将军,在南征时缴获铜鼓,可见,这面鼓可能原为南方少数民族中某个被征灭的酋长或部族头人用来召集部众和指挥作战的工具,是权力的象征。

C、铜鼓内壁的结构直接关系铜鼓的发音高低,铜鼓利用夹角与锤压弧的差异,能发生复杂的音,表明我国古代人民已掌握的高超的铸铜技术和乐理知识。

D、我国的铜鼓文化在东南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二、读下面的文段,按要求作答。(36分)

南宫生传

高启

南宫生,吴人。伟躯干,博涉书传。少任侠,喜击剑走马,尤善弹,指飞鸟下之。家素厚藏,生用周养宾客,及与少年饮博游戏,尽丧其资。逮壮,见天下大乱,思自树功业,乃谢酒徒去,学兵,得风后《握奇》阵法。将北走中原,从豪杰计事,会道梗,周流无所合。遂溯大江,游金陵,入金华、会稽诸山,渡浙江,泛具区而归。

居以气节闻,衣冠慕之,争往迎候,门止车日数十两。生亦善交,无贵贱,皆倾身与相接。有二军将恃武横甚,数殴辱士类,号“虎冠”。其一尝召生饮,或曰:“彼酗,不可近也。”生笑曰:“使酒人乌能勇?吾将柔之矣。”即命驾往,坐上座,为语古贤将事。其人竦听,据樽下拜起为寿,至罢会,无失仪。其一尝遇生客饮,顾生不下己,目慑生而起。他日见生独骑出,从健儿,带刀策马踵生后,若将肆暴者。生故缓辔当中道路,不少避。知生非懦儒,遂引去,不敢突冒呵避。明旦介客诣生谢,请结欢。生能以气服人类如此。

抗直多辩,好箴切友过。有忤己,则面数之,无留怨。与人论议,祈必胜,然援事析理,众莫能折。时藩府数用师,生私策其隽蹶多中。有言生于府,欲致生幕下,不能得,将中生法,生以智免。家虽以贫,然喜事故在,或馈酒肉,立召客与饮啖相乐。四方游士至吴者,生察其贤,必与周旋款曲,延誉上下。所知有丧疾不能葬疗者,以告生,辄令削牍疏所乏,为请诸公间营具之,终饮其德不言。故人皆多生,谓似楼君卿、原巨先而贤过之。

久之,稍厌事,阖门寡将迎。辟一室,庋历代法书、周彝、汉砚、唐雷氏琴,日游其间以自娱。素工草隶,逼钟、王,患求者众,遂自秘,希复执笔。歆慕静退,时赋诗见志,怡然处约,若将终身。

(选自《高太史凫藻集》)

[注]:①南宫生,姓宋,名克,自号南宫生;②《握奇》是托名为黄帝时风后写的兵法书。

4、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4分)

A、思自树功业,乃谢酒徒。谢绝,不接纳

B、彼酗,不可近也凶狠

C、好箴切友过,有忤己,则面数之无留怨。指责

D、踵生后,若将肆暴尾随、跟随

5、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4分)

四方游士至吴者,生察其贤,必与周旋

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有丧疾不能葬疗者,以告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A、两个“与”字相同,两个“以”字相同

B、两个“与”字相同,两个“以”字不同

C、两个“与”字不同,两个“以”字不同

D、两个“与”字不同,两个“以”相同

6、下列各句,能表现南宫生胆量或智慧的一组是:()(4分)

①生笑曰:“使酒人乌能勇,吾将柔之矣。”

②尤善弹,指飞鸟下之。

③生故缓辔当中道行,不少避。

④至罢会,无失仪。

⑤生私策其隽蹶多中。

⑥将中生法,生以智免。

A、①③⑤⑥B、①②④⑤C、②③⑤⑥D、①②④⑥

7、对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5分)

A、南宫生是位奇男子。身材高大,饱读文章,豪爽侠义,性格直率,也通古玩书画。生于乱世,有心建功立业,却怀才不遇,晚年落得闭门以书法、古玩、诗文自娱。

B、南宫生豪侠仗义,胆识过人。当时有两个将军均蛮横,多次欺负读书人。南宫生听说后,气恨难平。在酒席上和路上教训了这两个恶人,为读书人出了口恶气。

C、南宫生在军事方面颇有造诣,因他多次准确料定藩府胜败情况。藩府知道这事后,想将南宫生招到手下,但南宫生却不答应。潘府想陷害他,南宫生想法免除了祸患。

D、南宫生家本来富有,因为养宾客和吃喝赌博弄得贫困不堪,但豪侠仗义的性情却没有多大改变。一有人送来酒肉,他就召人来吃喝。又喜好周济他人。自己拿不出钱,就请有爱心的人帮忙筹措。

8、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9分)

①生亦善交,无贵贱皆倾与相接。(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使酒人乌能勇,吾将柔之矣。(6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他日见生独骑出,从健儿,带刀策马踵生后,若将肆暴者。(8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20分)

金陵驿

文天祥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漂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灰。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伴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选自《文山先生全集》)

[注]:文天祥,字履善,号文山。南宋末期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本诗为他在南宋灭亡后抗元失败被俘路过金陵驿时所作。

9、本诗颔联描写了所见的什么景象?(10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另读李白《宣城见杜鹃花》“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一诗,试简述《金陵驿》尾联中“啼鹃”意象和李白诗人的“子规鸟”所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10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读下面的《海燕》,按要求作答。(32分)

海燕

郑振铎

乌黑的一身羽毛,光滑漂亮,积伶积俐,加上一双剪刀似的尾巴,一对劲俊轻快的翅膀,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一只小燕子。当春间二三月,轻风微微的吹拂着,如毛的细雨无因地由天上洒落着,千条万条的柔柳,齐舒了它们的黄绿的眼,红的白的黄的花,绿的草,绿的叶,皆如赶赴市集似的奔聚而来,形成了烂熳无比的春天时,那些小燕子,那么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便也由南方飞来。加入了这个隽妙无比的春景的图画中,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的生趣。

燕子带了它的双剪似的尾,在微风细雨中,或在阳光满地时,斜飞于旷亮无比的天空之上,唧的一声,已由这里稻田上,飞到了那边的高柳之下了。再几只却隽逸的在粼粼如皱纹的湖面横掠着,小燕子的剪尾或翼尖,偶沾了水面一下,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了开去。那边还有飞倦了的几对,闲散的憩息于纤细的电线上,——嫩蓝的春天,几支木杆,几痕细线连于杆与杆间,线上是停着几个粗而有致的小黑点,那便是燕子,是多么有趣的一幅图画呀!

还有一家家的快乐家庭,他们还特为我们的小燕子备了一个两个小巢,放在厅梁的最高处,假如这家有了一个匾额,那匾后便是小燕子最好的安巢之所。第一年,小燕子来住了,第二年,我们的小燕子,就是去年的一对,它们还要来住。

“燕子归来寻旧垒。”

还是去年的主,还是去年的宾,他们宾主间是如何的融融泄泄呀!偶然的有几家,小燕子却不来光顾,那便很使主人忧戚,他们邀召不到那么隽逸的嘉宾,每以为自己运命的蹇劣呢。

这便是我们故乡的小燕子,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曾使几多的孩子们欢呼着,注意着,沉醉着,曾使几多的农人们市民们忧戚着,或舒怀地指点着,且曾平添了几多的春色,几多的生趣于我们的春天的小燕子!

如今,离家是几千里!离国是几千里!托身于浮宅之上,奔驰于万顷海涛之间,不料却见着我们的小燕子。

这小燕子,便是我们故乡的那一对,两对么?便是我们今春在故乡所见的那一对,两对么?

见了它们,游子们能不引起了,至少是轻烟似的,一缕两缕的乡愁么?

海水是皎洁无比的蔚蓝色,海波是平稳得如春晨的西湖一样,偶有微风,只吹起了绝细绝细的千万个翻翻的小皱纹,这更使照晒于初夏之太阳光之下的、金光烂灿的水面显得温秀可喜。我没有见过那么美的海!天上也是皎洁无比的蔚蓝色,只有几片薄纱似的轻云,平贴于空中,就如一个女郎,穿了绝美的蓝色夏衣,而颈间却围绕了一段绝细绝轻的白纱巾。我没有见过那么美的天空!我们倚在青色的船栏上,默默的望着这绝美的海天;我们一点杂念也没有,我们是被沈醉了,我们是被带入晶天中了。

就在这时,我们的小燕子,二只,三只,四只,在海上出现了。它们仍是隽逸地从容地在海面上斜掠着,如在小湖面上一样;海水被它的似剪的尾与翼尖一打,也仍是连漾了好几圈圆晕。小小的燕子,浩莽的大海,飞着飞着,不会觉得倦么?不会遇着暴风疾雨么?我们真替它们担心呢!小燕子却从容地憩着了。它们展开了双翼,身子一落,落在海面上了,双翼如浮圈似的支持着体重,活是一只乌黑的小水禽,在随波上下浮着,又安闲,又舒适。海是它们那么安好的家,我们真是想不到。

在故乡,我们还会想象得到我们的小燕子是这样的一个海上英雄么?

海水仍是平贴无波,许多绝小绝小的海鱼,为我们的船所惊动,群向远处窜去;随了它们飞窜着,水面起了一条条的长痕,正如我们当孩子时之用瓦片打水漂在水面所划起的长痕。这小鱼是我们小燕子的粮食么?

小燕子在海面上斜掠着,浮憩着。它们果是我们故乡的小燕子么?

啊,乡愁呀,如轻烟似的乡愁呀!

(选自《世界上最优美的散文》)

11、本文的标题为“海燕”,为什么要写到家乡的燕子?(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中先说:“在万顷海涛之间,不料见着我们的小燕子”后又说:“它们果是我们故乡的小燕子么?”这样写,是否有矛盾?为什么?(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故乡的雨燕图与海上的海燕图中燕子在哪些方面最相像?乡亲对雨燕是什么态度?(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在写家乡燕子和海上燕子时都写了优美的景象,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9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语文阅读模拟特供题九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问题。(9分,每小题3分)

深海病毒:阻止全球变暖生力军

科学家们今天说,他们意外发现,深海病毒是碳循环强有力的推动者。碳循环支持着海洋生命,并有助于缓解全球变暖。

在碳循环中,海面上的微型海藻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

这些被称为“原核生物”的微型生物有很大一部分受到了自然产生的海洋病毒的感染。

在它们死后,它们富含碳的遗体会慢慢下沉到海洋较深处。在那里它们会被同为原核生物的其它生物吞噬掉。

然后这些原核生物成为一种更大生物的食物,并以此类推直到食物链的顶端。

研究人员很久以前就知道,海面上的病毒起到一种双重作用,它们既消除单位面积内的生物量,同时又维持着生物量。

现在有证据显示,这些微小的病原体还在海洋深处默默无闻地工作。海洋深处是一个黑暗、环境艰苦和营养稀少的地方,那里有地球上最后有待探索的生态系统。

由意大利学者罗伯托·达诺瓦罗领导的海洋科学家团队观察了采自世界各地的沉寂物标本,这些样本来自海下183米到能压碎骨骼的4603米的深处。

一位研究人员说,在海洋深处,病毒数量令人吃惊地高。

他说:“在深海,病毒和原核生物之间有着强大的相互作用。还有助于维持深海生态系统,使它可以不必依靠来自表面水域的营养投入。这是一种自给自足的机制,帮助深海克服严重的营养缺乏问题。”

他说,病毒的工作对理解海洋碳循环有着“巨大的意义”。

在1000米左右的深度以下,原核生物在所有生物量中占90%。

人类也是这个过程的间接受益者,因为深海的营养物质给我们制造了可食用的海产品。

另一个大问题是,病毒在全球变暖的复杂问题中扮演什么角色。

每年海洋要从大气吸收数十亿吨二氧化碳,因此缓解了人为的温室气体排放造成的影响。在海底被病毒杀死的原核生物留下的碳屑大部分发生氧化,并永远储存在那里。

该研究显示,病毒是海洋中最丰富的“生命形式”。从全球来说,每年有高达6.3亿吨的碳被“病毒分流器”吸收。在这个过程中,病毒杀死的微生物的遗体在晚些时候被另一微生物吞噬。

(2009年8月29日《参考消息》)

1、下面对“海洋病毒”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海洋病毒是海洋中的微小的病原体,它能感染海洋生物使其死掉。

B、海洋病毒不仅浅海有,深海也同样存在,并且数量高得惊人。

C、海洋病毒的产生与人类活动有密切关系。

D、海洋病毒有力地推动了碳循环。

2、下面对深海中的“碳循环”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被微型海藻吸收,微型海藻被海洋病毒感染后死掉,其遗体被其它生物吞噬,然后这些生物又成为更大的生物的食物,并以此类推到食物链的顶端。

B、原核生物被病毒感染死去,其遗体被其它生物吞噬掉,然后这些生物又成为更大的生物的食物,并以此类推到食物链的顶端。

C、深海中的碳循环就是深海中的病毒与原核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D、深海中的碳循环过程让人类间接受益。

3、下面对深海病毒成为“阻止全球变暖的生力军”的原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深海病毒是碳循环强有力的推动者。

B、深海病毒与原核生物之间有着强大的相互作用。

C、深海病毒每年处理掉大气中的数十亿吨二氧化碳。

D、深海病毒杀死的原核生物留下的碳屑大部分发生氧化,并永远储存在海底。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问题。(25分)

一山昙花张晓风

“你们来晚了!”

我老是听到这句话。

旅行世界各地,总是有热心的朋友跑来告诉你这句话。

于是,我知道,如果我去年就来,我可以赶上一场六十年来仅见的瑞雪。或者如一个月前来,丁香花开如一片香海。或者十天以前来,有一场热闹的庙会。一星期以前来,正逢热气球大赛。三天以前是啤酒节……

开头的时候,听到这样的话,忍不住跌足叹息,自伤命苦。久了,也就认了。知道有些好事情,是上天赏给当地居民的。旅客如果碰上了,是万幸,碰不上,是理所当然。凭什么你把“花枝春满”“天心月圆”的好景都碰上了?

因此,我到夏威夷,听朋友说:“满山昙花都开了——好像是上个礼拜某个夜里。”心里也只觉坦然,一面促他带我们仍去看看,毕竟花谢了山还在。

到得山边,不禁目瞪口呆,果真每株花都垂下一朵大大的枯萎的花苞。遥想上个礼拜千朵万朵深夜竞芳时,不知是如何热闹熙攘的盛况。而此刻,我仿佛面对三千位后宫美女——三千位垂垂老去的美女,努力揣想她们当年如何风华正茂……

如果不是事先听友人说明,此刻我也未必能发现那些残花。花朵开时,如敲锣如打鼓,腾腾烈烈,声震数里,你想不发现也难。但花朵一旦萎谢,则枝柯间忽然幽冥如墓地,你只能从模糊的字迹里去辨认昔日的王侯将相才子佳人。

此时此刻,说不憾恨是假的,我与这一山昙花,还未见面,就已诀别。

但对这种憾恨我却早已经“习惯”了,人本来就不是有权利看到每一道彩虹的。王羲之的兰亭雅集我没赶上,李白宴于春夜桃李园我也没赶上。就算我能逆时光隧道赶回一千多年去参加,他们也必然因为我的女性身份而将我峻拒门外。是啊,不是所有的好事都是我可以碰上的,哥伦布去新大陆没带我同行,莎士比亚《李尔王》的首演日我没接到招待券,而地球的启动典礼上帝也没让我剪彩……反正,是好事,而被我错过的,可多着哪!这一山白灿灿的昙花又算什么!

我呆站在山前,久久不忍离去,这一山残花虽成往事,但面对它却可以容我驰无穷之想象。想一周前的某个深夜,满山花开如素烛千盏,整座山燃烧如月下的烛台,那夜可有人是知花之人?可有心是惜香之心?

凡眼睛无福看见的,只好用想象去追踪揣摩;凡鼻子不及嗅闻的,只好用想象去填充臆测;凡手指无缘接触的,也只得用想象去弥补假设——想象使我们无远弗届。

我曾淡忘无数亲眼目睹的美景,反而牢牢记住了夏威夷岛上不曾见识过的一山昙花。这世间,究竟什么才叫拥有呢?

(选自《中外书摘》)

1、文章开头写作者错过了“瑞雪”“丁香花开”“庙会”“啤酒节”等,写这些有什么作用?(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线句“花朵开时,如敲锣打鼓,腾腾烈烈,声震数里”,作者把花开比作“敲锣打鼓”,这样比喻恰当吗?请具体分析。(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说“对这种憾恨我却早已经‘习惯’了”,“习惯”被加上了引号,请说明引号在这里的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末说“这世间,究竟什么才叫拥有呢?”结合全文回答什么才叫拥有。(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共20分,1-4题每题各5分,第5题8分)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月余,三军皆罢,乃拜亚夫为中尉。

孝文且崩时,诫太子曰:“即有缓急,周亚夫真可任将兵。”文帝崩,拜亚夫为车骑将军。

孝景三年,吴楚反。亚夫以中尉为太尉,东击吴楚。因自请上曰:“楚兵剽轻,难与争锋,愿以梁委之,绝其粮道,乃可制。”上许之。

归,复置太尉官。五岁,迁为丞相,景帝甚重之。景帝废栗太子,丞相固争之,不得。景帝由此疏之。而梁孝王每朝,常与太后言条侯之短。

窦太后曰:“皇后兄王信可侯也。”景帝让曰:“始南皮、章武侯先帝不侯,及臣即位乃侯之。信未得封也。”窦太后曰:“人主各以时行耳。自窦长君在时,竟不得侯,死后乃(封)其子彭祖顾得侯。吾甚恨之。帝趣侯信也!”景帝曰:“请得与丞相议之。”丞相议之,亚夫曰:“高皇帝约:‘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今信虽皇后兄,无功,侯之,非约也。”景帝默然而止。

居无何,条侯子为父买工官尚方甲盾五百被可以葬者。取庸苦之,不予钱。庸知其盗买县官器,怒而上变告子,事连污条侯。书既闻上,上下吏。吏薄责条侯,条侯不对。景帝骂之曰:“吾不用也。”召诣廷尉。廷尉责曰:“君侯欲反邪?”亚夫曰:“臣所买器,乃葬器也,何谓反邪?”吏曰:“君侯纵不反地上,即欲反地下耳。”吏侵之益急。初,吏捕条侯,条侯欲自杀,夫人止之,以故不得死,遂入廷尉。因不食五日,呕血而死。国除。

太史公曰:……亚夫之用兵,持威重,执坚刃,穰苴曷有加焉!足已而不学,守节不逊,终以穷困。悲夫!

(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1、选出对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曩者霸上、棘门军/曩:从前B、即有缓急/即:即使

C、丞相固争之/固:坚决D、召诣廷尉/诣:到……去

2、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①称善者久之/②天下共击之B、①愿以梁委之/②人主各以时行耳

C、①成礼而去/②呕血而死D、①天子为动/②亚夫以中尉为太尉

3、下列句子全都表现周亚夫军纪严明的一组是()

A、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即有缓急,周亚夫真可任将兵

B、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C、景帝废栗太子,丞相固争之/吏薄责条侯,条侯不对

D、不如约,天下共击之/亚夫之用兵,持威重,执坚刃

4、对原文内容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亚夫执法严明,皇上到军中也要遵守他的军规,但是皇上不仅没有怪他,反而很赞赏他。

B、景帝废了栗太子,丞相周亚夫极力争辩,也未能劝阻,但是景帝以后仍然十分器重他。

C、周亚夫敢于直言犯谏,窦太后想让景帝封自己的哥哥为侯,周亚夫用高祖的话阻止了景帝。

D、司马迁认为周亚夫自满自足而不虚心学习,能谨守节操但不知恭顺,所以最后以穷途困窘而告终。

5、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8分,每小题4分)

(1)因自请上曰:“楚兵剽轻,难与争锋,愿以梁委之,绝其粮道,乃可制。”上许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窦太后曰:“人主各以时行耳。自窦长君在时,竟不得侯,死后乃(封)其子彭祖顾得侯。吾甚恨之。帝趣侯信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古典诗歌鉴赏(38分)

1、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10分)

月夜/(唐)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1)这首诗的语言一直被后人所称道,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点。(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认为这首词胜在后两句,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10分)

金陵怀古/(唐)许浑

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

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

(1)与你学过的怀古诗相比,这首诗的前两联在内容的安排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怀古七律,在炼字上很见功力,请举例说明。(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的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8分)

戏答元珍/欧阳修黄溪夜泊/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楚人自古登临恨,暂到愁肠已九回。

残雪压枝犹有菊,冻雪惊笋欲抽芽。万树苍烟三峡暗,满川明月一猿哀。

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非乡况复惊残岁,慰客偏宜把酒杯。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需嗟。行见江山且吟咏,不因迁谪岂能来。

(1)请从两方面谈谈这两首诗共同的地方。(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试着找出这两首诗的诗眼。(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10分)

阮郎归/秦观

湘天风雨破寒初,深沉庭院虚。丽谯吹罢小单于,迢迢清夜徂。

乡梦断,旅魂孤,峥嵘岁又除。衡阳犹有雁传书,郴阳和雁无。

(1)这首词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风格上讲,这首词有怎样的特点?(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语文阅读模拟特供题十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共28分)

爱无灵犀

沧州老朱

国庆节,因要接待几个俄罗斯客户,他打电话回老家,跟母亲说自己6号才能回去。公司越做越大,回老家的次数却越来越少。

事实上,俄罗斯客人4号就走了。5号一大早,收拾停当,他开车带了妻儿上了回家的路。他撒了谎。因为他知道,只要说自己回家,母亲一定会到村口接。前些天下了雨,虽然这会儿已放晴,可山里气温低,加上雾气正浓,一早一晚很是阴冷,母亲已经78岁了,腿脚又不好,总在风口里站着,身体哪受得了?

然而车还没下公路,他便远远地看到了站在村口的母亲。母亲站在那棵大槐树下,不时地踮起脚,向公路方向张望。一头披散的白发在风中摇曳,整个身子像一株深秋被摘去了果实的玉米秸,看上去单薄而脆弱。

母亲的左眼去年查出了白内障,医生说老太太岁数大了,不适合开刀,再说也不敢开刀,怕老太太的身体吃不消。母亲自己也不肯再治疗了,说好歹还有一只眼,将就着得了,况且临死再挨一刀,不值得。可他知道母亲心疼钱。母亲总是说他们挣钱不容易,不要大手大脚。他想等再过段时间,母亲的眼睛适合手术了,就带她去市里做了。他告诉母亲,手术的几个钱对自己来说根本算不了什么。他说这话时,母亲笑了,笑得很灿烂。儿子出息了,做母亲的一辈子盼的,不就是这个吗?

村口离公路还有两三百米的距离。这么远,母亲昏花的老眼根本看不清,可母亲依旧固执地伸长了脖子,不时向这边张望着。

他的眼有些潮湿。远远地,他停了车,妻子和女儿下车,一溜小跑过去。女儿大声喊着奶奶。犹如天籁,喜得老太太合不拢嘴。

把母亲扶到车上,他问母亲:“不是打电话说6号才回来吗?今天才5号,怎么就知道我回来了呢?”

“我是你娘。你那点儿心思我还不知道?”母亲咧着缺了牙的嘴,笑着,有些得意,有些狡黠,“不就是怕我出来接你们会染了风寒,故意跟我撒谎吗?我这掐指一算,就知道你们今天回来……”

“奶奶,您真是比如来佛还神,不用猜就知道我们今天回来。”女儿撒娇似的挽着奶奶的胳膊。

“这还用说,要不,怎么叫母子连心呢?”

一家人都笑了。这一刻,他忽然就相信了妻的话。妻说,爱,是有灵犀的。以前每次往老家打电话,十回倒有九回是母亲接的。家里的电话没有来电显示,他一直纳闷儿,怎么每次不等他开口,母亲便知道打电话的人是他呢?莫非这爱的灵犀就真的这般灵?

不知不觉中,车进了胡同,嫂子迎了出来。哥哥比他大9岁,两个孩子大了。在外地工作。

女儿拉着奶奶去表姐家串门儿,妻和嫂子择菜做饭。他无所事事,一路闲逛去菜园找哥哥。哥哥正在园子里侍弄白菜,见到他,喜上眉梢。哥俩你一句我一句闲聊着,问及母校的近况,哥不觉叹了口气:“娘越来越糊涂了,天天守着电话,不管谁打进来,拿起电话就是一句小二儿啊,娘就知道是你,弄得俩孩子都不敢往家里打电话了。怕娘一听打电话的不是你,失望……”

他愕然了,怪不得每次打电话母亲一猜一个准呢。

“有些话,我都不知道该怎么说。”哥哥抬头看了一眼,顿了顿,接着说:“娘岁数大了,腿脚又不灵便,身边不能离人了,可你嫂子总不能啥活儿都不于光跟着娘啊。这不,自从去年你去省城办事顺便回了趟家,娘想起来就到村头站会儿。国庆节这7天假,你明明说6号才回来,可娘愣是从1号起便天天到村口等到……”

他的心一阵痉挛。他一直都以为母亲接电话和去村口等他,不过是一种巧合,或者如妻子所盲,是一种母子间的灵犀。原来,这爱里根本就不存在什么灵犀,那不过是一个母亲,日复一甘固执的牵挂与守候。

他眼前不由浮现出秋风中母亲翘首期盼的身影,那颤颤巍巍的身体,令他的心,刹那间,一片濡湿。

(选自《小小说选刊》)

1,阅读第4自然段,“母亲笑了,笑得很灿烂”,请分析母亲为什么会很灿烂地笑。(6分)

答:

2,“原来,这爱里根本就不存在什么灵犀,那不过是一个母亲,日复一日固执的牵挂与守候。”对文中的这句话应该怎样理解?

(6分)

答:

3,小说中的母亲年迈体衰,没有任何豪青壮举,非常平凡,然而我们读来却很受感动,阅读文本,简单分析产生这种效果的原因。

(8分)

答:

4,人们常说“心有灵犀一点通”,你同意这种观点吗?结合自己的感悟,谈谈你的认识。

(8分)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共20分,每小题4分)

自闻天下谈士相聚而盲曰:“生不用封万户候,但愿一识韩荆州。”何令人之景幕,一至于此耶!岂不以有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使海内豪俊奔走而归之,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所以龙盘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干君候。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则三千宾中有毛遂,自得颖脱而出,即其人焉。

白咙西布衣,流落楚汉。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王公大人,许与气义。此畴曩心迹,安敢不尽于君侯哉?

君侯制作侔神明,德行动天地,笔参造化,学究天人。幸愿开张心颜,不以长揖见拒。必若接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今天下以君侯为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权衡,一经品题,便作佳士。而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

昔王子师为豫州,未下车,即辟荀慈明,既下车,又辟孔文举;山涛作冀州,甄拨三十余人,或为侍中、尚书,先代所美。而君侯亦荐一严协律,入为秘书郎,中间崔宗之、房习祖、黎昕、许莹之徒,或以才名见知,或以清白见赏。白每观其衔恩抚躬,忠义奋发,以此感激,知君侯推赤心于诸贤腹中,所以不归他人,而愿委身国士。倘急难有用,敢效微躯。

且人非尧舜,谁能尽善?白谟猷筹画,安能自矜?至于制作,积成卷轴。则欲尘秽视听。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若赐观刍荛,请给纸墨,兼之书人,然后退扫困轩,缮写呈上。庶青萍、结绿,长价于薛、卞之门。幸惟下流,大开奖饰。惟君侯图之。

(选自《与韩荆州书》)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岂不以有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躬:亲身

B,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干:求谒

c,君侯制作侔神明侔:谋取

D,白谟猷筹画,安能自矜矜:自夸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所以龙盘凤逸之士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c,所以不归他人。而愿委身国士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D,至于制作。积成卷轴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7,下列句子中,全部能够表现李白“自信”的一项是()

①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

②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

③白每观其衔恩抚躬,忠义奋发,以此感激

④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

⑤或以才名见知,或以清白见赏

⑥王公大人,许与气义

A,①③⑤B,②④⑥

c,②③⑤D,③⑤⑥

8,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A,本文也是干谒之作。故极称韩朝宗善于识拔人才,希望获得接见和称誉。但并不露卑屈之态,而充满对自己

才能的自信。文句骈散并用,长短错落,读来颇有气盛言宜之感。

B,李白不欲经由进士、明经等常规考试进入仕途,而企图一朝蒙受帝王常识,获得重用。故广事干谒,投赠诗文,以表现才能,培养声名。

c,李自在书信开头引用“天下谈士”言论的目的在表明自己对韩荆州的仰慕的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他对韩荆州没有向朝廷推荐自己的埋怨。

D,作者在文章中引述王子师、山涛等人举荐贤才典故,在对古人追慕的同时,表达了李白愿意为韩荆州驱使的心愿。

9,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则三千宾中有毛遂,自得颖脱而出,即其人焉。

翻译:

(2)而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

翻译: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共15分,每小题5分)

处在世纪之交的今天,人和自然的生态矛盾引发的生态危机,已成为制约21世纪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问题。当人们从不同角度对生态危机进行思考,寻求解决办法时,哲学家和教育家们也发出了自己的呼唤,“生态道德”,这个呼唤在全球回响,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21世纪人类道德发展的重大变化与突破。

我们都知道,道德是关于人的社会行为的概念,用哲学家的话来说:“道德是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但是在现在的学校里,我们每个人受到的道德教育,仅仅是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要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等。一句话,迄今为止所讲的都是人际道德,强调只有人对人的行为才具有道德评判意义,而对自然则可以不受任何制约和谴责。在这种道德观念下教育出来的人,在建立人类家园的过程中,依靠科学技术去征服自然,而很少考虑这征服是否会破坏环境,这就完全忽视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道德关系。因此,一方面是工业文明的巨大发展,另一方面是严重的生态危机:人口激增,森林破坏,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

那么生态道德是一种怎样的道德观呢?

生态道德将道德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扩展到人与自然的关系。它强调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睦共处的关系,它要求人们自觉养成关心自然、善待自然的生态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在这种新的道德观念支配下,人类未来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科学与道德本来是推动和保护人类不断趋向发达与文明的两个方面,但在人际道德观中。人们却只钟情于科学而冷落了道德,或者说,用道德的盾牌庇护人类,而把科学的矛头指向自然。科学与道德的分离,使科学被广泛地用于征服自然的一切活动,却缺少相应的道德约束与引导,结果是日益严重地影响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和再生。生态道德则要求人们善待自然,有节制地使用有限的自然资源。生态道德以及由此提出的人类生产方式的改变,得到了人们的承认,生态能源、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纷纷涌现。

一位著名的环境经济学家曾描写了人类的“猎人行为”:一个猎人露宿在大平原,一堆小小的篝火给他带来了不定的光明和时断时续的温暖,一缕青烟融入夜空。第二天,猎人起身离去,身后留下了灰烬、残羹剩饭和他的粪便……他向着地平线继续前进,去寻找新的猎物,如果每个人都这样生活,结果会怎样呢?显然,最终人类留给自己的将是一片荒漠。因此,生态道德要求人们改变旧有的生活方式,树立勤俭节约、朴素、适度、科学的新消费观,形成再生型生活方式和多节制的新型社会,以求得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道德,一个世纪之交的呼唤,正回响在世界各地。即将承担起新世纪建设重任的我们,更应该树立起生态道德观,成为生态道德的捍卫者,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节选自《大自然孕育了人类》)

10,下列对“生态道德”这一概念的解说,最准确恰当的一项是()

A,生态道德是用来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行为规范的总和。

B,生态道德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用来规范和构建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的一种道德观念。

c,生态道德将道德的人际关系扩展到人与自然的关系,它强调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睦共处的关系。

D,生态道德要求人们摈弃“征服自然”的观念,养成关心自然、善待自然、顺从自然的生态道德意识。

11,下列叙述不属于生态道德观念造成生产方式方面的变化的一项是()

A,人们将善待自然、有节制地使用有限的自然资源。

B,人们将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以求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与地球的承受力相适应。

c,人们由此树立了勤俭、朴素、适度、科学的消费观念。

D,由此生态能源、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纷纷涌现。

1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们对生态危机进行思考,生态道德体系的建立,是21世纪人类道德发展的重大变化与突破。

B,在哲学家和教育家提出生态道德这一概念之前,道德只是强调人对人的行为才具有道德评判意义。

c,由于工业文明的巨大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无休止的掠夺,才导致了严重的生态危机。

D,未来的世界是我们的,作为中学生。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应该树立起生态道德观,成为生态道德的捍卫者。

四、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共10分。每小题5分)

踏莎行·庚戊中秋后二夕带湖篆冈小酌

辛弃疾

夜月楼台,秋香院宇,笑吟吟地人来去。是谁秋到便凄凉?当年宋玉悲如许。

随分杯盘,等闲歌舞,问他有甚堪悲处?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近多风雨。

13,结合全词,说说上阕主要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答:

14,如何理解词人的“悲秋”情结?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韪目。(共27分)

苏东坡:用文字谱曲

在中国文学史上,苏东坡是位大人物。要编写中国音乐大百科全书,也不能不为他列一个词条,因为他“酷好音乐,善鉴赏,能歌善舞,又能弹琴,终生与之为友,会作曲……”(见蔡仲穗《中国音乐美学史》446页)

可惜的是,历来谈论东坡的多是从文学的角度,即便对他所作诗词,也很少触及真正的音乐问题。其实像他那些妙绝千古的长短句如《念奴娇》《水调歌头》《洞仙歌》等,假如人们能带着一副听音乐的耳朵去读的话,就会得到更加丰富微妙的享受。有这种“音乐”可赏,原有的那支《念奴娇》曲牌亡佚与否就变得无所谓了。

数一下那篇《赤壁怀古》所用的字,一百个还不到。可是诵读(无论朗读还是默诵)起来,我们就像是听了一部“标题音乐”。好乐者想必有这样的体验:倾听一首言之有物而又声情并茂的交响音乐,会叫人忘了自己所处的时空。不知不觉便神游于乐中,听到曲终,恍然如历沧桑。东坡这首词同样有此效应。它以如此经济的笔墨在接受者的思维中展演出了一代兴亡的黄粱大梦,胜过一部长篇大论的交响诗。有谁曾谱写过这种高密度的交响音乐呢!

真不可思议,它是以汉字为“音符”,仅仅调动了九十九个“音符”,便将你带进了“故国”,去“神游”了一趟。汉语那神奇的“音乐语感功能”值得语言学家和音乐家深入研究。我辈凡人,汉语的使用者,能体验和享受,虽然不知其所以然,也是三生有幸了。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史诗、史剧味的如椽之笔。另一版本作“浪声沉……”念起来有更沉重、浓烈的乐感。到底优选哪一个?恐怕作者自己也沉吟难决。

自惭对词学无知。这里不过乱谈一些直感,只想求证:坡翁知乐,他会作曲。有人嫌他“不受词律束缚”,不合规范。我们倒宁愿他自铸伟辞,自度新曲。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大江东去》有了新声。那是革命的浪漫乐人黎青主借东坡的词谱写的一首艺术歌曲。他用的是对于当时的中国耳朵来说全新的音乐语言,还加了伴奏,用洋琴伴奏一千年前的宋词。想当年,在守旧的词人、乐人听起来,其逆耳的程度,也许要比“学术派”眼中的白话新诗还要难以容忍吧?

萧友梅盛赞青主此作大有李斯特的气派。钢琴大王也写过不少艺术歌曲。海涅有一首诗,题为《卿似一枝花》,一时有好几位作曲家为之谱曲,李斯特的一篇最受人们称赏。联想起来,假如黄自、赵元任、刘雪庵等作曲家也以不同的风格为《大江东去》各谱一曲,岂不美哉!

只用艺术歌曲来阐释,似乎还是辜负了这首“史诗”。但是即便有了以它为“标题”的宏大的交响诗,也不能取代这首用“文字音符”谱制的“乐曲”。

说坡翁“会作曲”,还有《秋江夜泊》为证。这是一首七弦琴曲。听这首小品,凡是往昔在水乡乘过小船的,会引发亲切的回忆。曲中有水声、船语,小船与风波的对话。夜半潮生,小舟随波俯仰,都凭舟中那个不眠之客的感觉来传递。不难联想坡翁的宦途浮沉,“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无奈中的自在。

对于所爱之乐,苏东坡并非只是闲情偶寄,自娱而已,他有自己的美学思维。蔡仲德对他的音乐美学观有评价:“与白居易相近,有儒、道、释杂糅的色彩,又有保守而陈腐的倾向。”

(选自《文汇报》

15,第一自然段“当时的中国耳朵”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方法?请简要分析之。

(7分)

答:

16,第二自然段“带着一副听音乐的耳朵去读”有何含义?“更加丰富微妙的享受”具体指什么?

(7分)

答:

17,为什么说“坡翁知乐,他会作曲”?

(6分)

答:

18,阅读第五自然段,你认为“浪淘尽”与“浪声沉”哪一个更好?请阐述你的理解。

(7分)

答:

参考答案1

1.A2.C3.D4.C5.D(A应为“抱着、带着”,B应为“延迟”,C应为“租赁”)6.B7.B8.①凡是陆知县托买绸缎,购置黄金饰品,采办珍珠宝物,一定高价挑选精美上好的献给知县,但开列的帐单上,则故意降低其价格。②这是库吏开列的,早上你亲自递呈上来的。③寺里和尚听到,生了疑心,就用甜软的话语哄骗童仆,探知了这件事情的始末,庆幸自己得到了一件奇宝。9.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闻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10.(1)诗的第三句写酒宴上的欢聚,是别前;一、二两句写将别未别,是别时;五.六两句写别后路上的情景,是别后;最后两句写归家后的孤独,更进一步写别后。(后面两点可并为一点。)(2)营造了一种宁静清幽、境界开阔却略显感伤的意境。寒塘岸边别离挚友,即将身单影只,自是内心凄楚悲凉不已,垂眼间露水湿碧草,碧草挂露珠,则触景伤情。作者借景物抒发了自己的悲情;放眼望去,明月相映,江水清清东逝不息,思念也将如此水滔滔不息吧。这两句作者借景显深情,做到情景完美交融。(景2分,情2分)11.(1)从曲中“南阳”“八阵图”“卧龙”“蜀道”等词语,可推断出“农夫”指诸葛亮;从“东海”“《六韬》”“非熊”“渭水”等词语,可推断出“渔翁”是姜子牙。(两个人物的分析各2分。)(2)同意。作者认为姜太公、诸葛亮勋业彪炳,都成就了一番事业。但时过境迁,他们所成就的大业如过眼烟云,如今只剩下蜀道上空的片片残云和渭水之滨的飒飒秋风,借衰飒的景物传达出消极无为的思想情绪。或者不同意。一般来说,怀古咏史之作常用来讽刺和针砭时弊,这首小令,就是通过对历史上英雄人物的缅怀,流露出对当时社会玉龙不辨、明主难遇的慨叹,曲折地表达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具有积极意义。(观点1分,分析言之成理3分。)12.对比。将“狼王”在危难时刻奋不顾身保护儿子的行为与“责”在危难时刻丢下美女,只顾自己狼狈逃命的丑行进行鲜明对比,肯定了狼王表现出的勇猛和父爱,鞭挞了责的自私和无能。(手法2分,作用2分)13.(1)该句用比喻将狼王的思想比作绝不拐弯奋力前行的狼群,表达了狼王坚持己见,不顾狼群的反对,决意将“美女”安全送出领地的念头。(手法2分,意思2分)(2)狼王宁愿死去,也不愿与责相提并论,表达了狼对责的极端蔑视。可见责是多么地卑鄙可耻。(狼的蔑视2分,责的可耻2分。意思对即可)14.“狼心”是指小说的主人公是“狼王”,“人肺”是指狼王虽然是人的异类,却有着人类应具有的高贵品质,如有尊严、勇敢,富有责任心,不落井下石等。题目用错位的手法产生强烈的讽刺效果:明明是野兽,却有人性;明明是人,却丧失了人性,人不如兽,从而鞭挞了某些失去人性的人。具体解读4分,题目的匠心2分)15.狼王的人性:有尊严,不能容忍责对他的蔑称“那厮”;有责任感,保护狼后、保护爱子;在危险时分,奋不顾身,勇救异类“美女”;坦荡,和“责”交锋,公开叫阵,不搞阴谋诡计。责的兽性:危险时只顾自己逃命,不顾他人的死活;既没有和敌人正面作战的勇气,又没有和敌人正面作战的本领,却狂妄自大,不自量力;当狼王为救美女,与虎奋力搏斗时,责不是助狼王一臂之力,反而乘人之危,射伤狼王,阴毒卑鄙,为兽类所不齿。(任答四点得4分。意思对即可)16.另换的题目为“人心狼肺”(或人心兽肺)。理由,影射小说中的人“责”,他虽然披着一张人皮,却没有人的勇敢、人的责任感、做人的坦荡等,有的是自私、狠毒,与野兽无异,所以是“人心狼肺”。题目2分,解释2分)

参考答案2

1、B(“大约需要1年多的时间”不合原文语意。原文明确指出:“从发射到进入环月工作轨道,共约8~9天,在轨运行寿命超过1年”。)2、D(该项为发射“嫦娥一号”绕月卫星的宗旨,不属于绕月飞行的科学目标。)3、B(嫦娥一号卫星的研制不仅仅是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还有其他部门参加,只不过该研究院是主体研究单位。)4、D(A项推理条件不充分。星箭分离后,卫星只是进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这只是绕月飞箭成功的第一步,还谈不上圆满。B项曲解原文语意。原文说“二期计划中采用的月球车,将采用全国招标的方式来选择。如果月球车计划能成功,那么这套方案稍作修改,就可以用到未来的火星探测中去”,显然,原文是指“月球车计划”修改后应用到火星探测领域中。C项强加因果,无中生有。原文并未提到目前的每秒十几千米的飞行速度影响“嫦娥一号”卫星变轨。)5、B(预,牵连,关涉)6、C(A嗜学/组织社团;B治学成就/能文章;D嗜学/对入社者的态度)7、A(“所受的遭遇都是一样不幸”不能拘成“当时人称他们为‘娄关二张’”的原因)8、(1)张溥、张采是盟主。倡导组建‘复社’,扰乱天下。(2)因为犯事被罢免官职,怀疑是张溥捣的鬼,恨极了。(3)皇帝点头同意,于是下诏征集张溥生前写的书,而且黄道周也恢复了官职。9、(1)曲词中“偷”“迤逗”等词,用拟人化的手法,微妙地传达出杜丽娘含情脉脉的娇羞神态。(2)[皂罗袍]描绘了花园明媚诱人的春光,更传神地表现了杜丽娘由惊异、欢悦到无限惆怅的复杂心情。10、(1)前两句,一为仰观,一为前瞻,随着视角的变化,空间画面也由陆而海,从上而下。(2分)后三句则显示视线由近而远的渐次推穆,极富层次感。(2分)(2)①衬托渲染。以小衬大(以古衬夸/以景衬情),将较小的意象置于广阔巨大的空间之中,进一步烘托渲染“白浪滔天”的威猛澎湃,突出风雨中的海天浩茫、旷荡无涯的景象,从而扩大作品的空间容量,显示出一种寥廓深邃的宇宙感。(4分)②情景交融。上片描写大海雄浑壮阔、惊心动魄的自然景观,景中含情;而下片发思古之幽情,展现无产阶级革命家前无古人的雄伟气魄和汪洋浩瀚的博大胸怀,情中有景。(4分)③联想。秦皇岛外,白浪滔天,一片汪洋。此时此地此景,自然会使词人联想起千多年前曹操登临碣石山观海的历史往事和那首《观沧海》诗,勾勒出曹孟德当年策马扬鞭、登山临海的雄姿。(4分)11、①远离尘世喧嚣,纯洁美好;②神奇的,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诱惑力;③能启迪人的智慧/能让人获得启迪;④能使人的心灵得到慰藉和享受。12、(1)受人威逼、强迫地从事人文事业无异于死记硬背索然寡味的精神教条,毫无情趣。(2)这是作者心目中“精神家园”的形象写照。它富有强烈的吸引力和诱惑力,充满着神奇而美好、宁静而纯洁的人文世界。13.(1)写少年时偷书的情节,①说明当时“政治气候紧张”,人文思想被政治钳制而得不到弘扬。②点明作者在构建“精神家园”初期对人文经典作品的追慕和渴求。(2)叙写《变形记》的故事,①说明人文经典作品中充满哲理,使作者幼小的心灵得到启迪、慰藉和满足;②呼应第一段不惜被父亲揍而偷书看的情节。14、(略)选例要准确,赏析应指明运用表现其特点的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3

一、1.D2.D3.C4.B二.文言文参考答案:5.答案:A正确意思是:明白,清楚;6.答案:C才(A承接连词,因为B同、跟,替;D替,被动词);7答案:D;8答案:B不只是模仿古人,他还说不能由于遵守古人的文章章法标准而让文章显得浅陋。9.翻译略。三、古诗词鉴赏参考答案:10(1)王安石的词写景主要采用的手法是有实有虚,色彩有浓有淡,远近交错,虚实结合,浓淡相宜,构成一幅巧夺天工的金陵风景图。写景奇伟壮丽,气象开阔绵邈,充分显示出作者立足之高、胸襟之广。其旷远、清新的境界,雄健、壮阔的风格。(4分)萨都刺的词写景主要采用白描的手法,字炼意精。景物特点是荒凉、冷落、晦暗、萧瑟。(4分)(两首词都要举出具体的意象来分析意境的特点,略)(2)两首词用典贴切自然。萨都刺的词用典重在融化诗句人词,化用刘禹锡的《乌衣巷》、《石头城》,不仅将前人的诗句熔铸在自己的词作中,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天衣无缝,而且突出了主题,抒发了“黍离之悲”。王安石全词用典重点在结句:“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结句化用杜牧《泊秦淮》诗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但赋予了它更为深刻、精辟的思想内容。所谓“后庭遗曲”,是陈后主所制艳曲《玉树后庭花》。此意唐人杜牧也写过。然而,作者不似杜牧那样去责怪商女无知,而是指桑骂槐,主要用意是借古讽今,寓意深刻。歌妓们至今还唱着亡国之音,正是因为当权者沉湎酒色,醉生梦死。然而,“玉树后庭花,花开不复久”,如再不改弦易辙,采取富国强兵的措施,必然如六朝一样悲恨相续。此结句无异于对北宋当局的警告。注:还有几处用典:“千里澄江似练”乃化用谢口《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句:“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星河鹭起”用的是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诗意。“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用的是隋灭陈的典故:当隋朝大将韩擒虎兵临城下时,全无心肝的陈后主还正在和宠妃张丽华歌舞作乐。杜牧《台城曲》曾咏此事:“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而王安石巧妙地只借用“门外楼头”四个字,“门外”言大军压境,“楼头”说荒淫无耻,就极其精炼而又形象地表现了六朝的覆灭。“悲恨相续”四个字则给南朝的历史作了总结。短短的一首词而四用典,在王安石之前实不多见,四、现代文阅读答案:11.李乐薇的感受是:小屋活动空间有限,但心灵空间无限。(2分)迟子建在开头的这句话,抒发了对的故土的怀念情怀,是作者内心的一种显现与开敞,即对“清凉而又忧伤”的个人生活的努力穿越。作者无意回避生命中的不幸,在大痛之后的反璞归真,让情感放擢于自然,把回到故乡看成生命意义上的回归,看成生命本体的又一次浪漫旅行。(3分)两位作者抒发的回归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怀是一致的相通的。(5分)12.(1)第①段写黄昏村庄的景物,其特点:宁静温馨,是一幅由夕阳、树林、云朵倒映在河水中的现代名画。作用是为了表现故乡村庄的风景是自己眼睛、心灵与双足的理想漫步之地。(5分)(2)第③段写中秋节自己在卧室看月光的景象,其特点:暖融融、飘忽轻柔、明净清澈、清辉、碧蓝。作用是为了表达一种极其温存和幸福的感觉,也为第④段伤感的回顾做铺垫,并在情感上形成一种对比。(5分)13(1)作者在结尾用反复的手法写到那句话“我的世界下雪了”,旨在表达作者在经历了爱人突然离去的苦痛之后,认识到“环绕我的,注定是一个清凉而又忧伤、浪漫而又寒冷的世界”,生活永远不会圆满的。这是对生活的轻叹,也是一个作家对生命的自省。(6分)(2)雪是安静的,包裹着苍凉,在无声无息里触摸着大地的律动。雪又是圣洁的,是纯粹的精灵,抚慰着孤独者的灵魂,不难发现在作者的世界里,雪成了生命的全部隐喻。(6分)

参考答案4

1、D(D项说的是原来意义上的戏曲正在成为一种记忆的结果)2、B(B项说戏曲在人们心中已经消失不对)3、C(A“唱戏活动已很难在乡村社会”的原因主要是缺乏“娱乐主体和消费主体”。B、“完全不能"错,戏曲仍然可以为村民们提供娱乐。D原文是说在戏曲生活中“观众在审美的愉悦之外很可能有更多的收获”,本项却将“或然”表述为”必然”,所以不恰当。且“收获”可以是多方面的,不能只限于“思想”一面。)4、D(依据末段作判断。A、戏曲还将作为一种娱乐活动在当代城市中存在。B、所讲的两个方面原因都只是陈述外来的戏曲演出的,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戏曲难以存活的存因;C、太绝对化,戏曲不能完全替代学校的教育功能。)5、最大的不同是,爬行于地面的“鹰”,显得臃肿、麻木而又丑陋;翱翔于蓝天的“鹰”,则矫健而又刚强。两者前后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运用反衬手法,突出鹰的顽强、坚韧精神。6、(1)“射”字有冲击力,更注重急速的表现,突出鹰“身体内部力量的迸发”;而“飞”字普通,还有些闲缓的意味。(2)有作为就先要付出艰辛的努力,鹰之所以能够矫健地翱翔于蓝天,是基于它之前漫长艰难的爬行。(意思对即可)7、文章前半部分地域风光的描写,显示出西部鲜明的地域特色,其壮阔的背景与搏击长空的雄鹰相互映衬、相得益彰,更加有力地突出了鹰面对困难不屈服的精神。8、赏析短文要点提示:①《班公湖边的鹰》一文谋篇布局最突出的技巧是层层铺垫,巧设悬念,使文章具有强烈震撼力。②本文作者采用多种描写方式,多角度刻画了鹰平凡而伟大的形象。一是动作描写,二是神态描写,此外还通过前后巨大的反差,突出了班公湖边的鹰平凡而伟大的形象,令人怦然心动。③本文的语言特色是生动形象,精炼传神,它体现在所选动词对鹰的动作的传神描写上。同时前后描写鹰的动词又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全方位地表现了班公湖边的鹰苦难而艰辛,坚忍而勇敢的特点。9、B(“谢”是谢绝、拒绝的意思)10、B(连词,于是;介词,由)11、C(①、④项分别是说伯章和张氏的有关情况)12、B(“张氏在杜家无忧无虑地度过了晚年”与原文不合)13、(1)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子哉(2)①杜环特别好学,精通书法;很守信用,喜欢去救助别人的急难。②可是到了事态变化、形势窘迫的时候,根本无法实践他们的诺言、背弃离开对方的人,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啊!更何况是在朋友已经死亡了之后,而能够奉养他的亲人呢?14、①都是托物言志的诗,借写花来表现自己的精神追求。②都不直书其物,文中对写作对象的称谓,前者写梅不用“梅”字,后者写菊不用“菊”字。③都化用了典故。前者化用王羲之练书法洗笔,洗黑了池水的典故;后者化用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典故。15、《墨梅》一诗直说“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以冰清玉洁的梅花表达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寒菊》一诗曲言“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以凌寒傲霜的菊花象征自己坚毅不屈的爱国情怀。16、古时的龙舟,船头上雕有象征性的龙头装饰,优胜者夺得锦标以后,就将它悬挂在船头的“龙头”上,活像一条真龙将锦标上端含在嘴里似的。用这个“衔”字,是传神之笔。既点明龙舟竞渡,又写出得意神态。拟物双关写法更具形象性。(围绕大意要作适当的分析)17、此词主要通过描绘色彩、声音来刻画竞渡夺标的热烈紧张气氛。红的旗帜,绿的杨柳,白茫茫的烟波,金碧的楼台,是色彩的热烈;击鼓声如雷炸响,欢呼声震动天地,是声音的热烈;欢声震地,是写群众情绪的热烈;衔标而归,是写胜利健儿充满喜悦的形象与心情。所有这些都真实地再现了当日龙舟竞渡、观者如云的情景。18、从标题“九日”及全文内容看,本文主题应为重阳佳节,倦客思家,所以“倦客思家”应为表达主题的句子。“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点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这种气氛的渲染,有助于思乡主题的表达。“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是作者回忆从前歌舞升平的欢乐景象。用从前歌舞升平的稍纵即逝衬托现实中人老白发的凄凉,告诫游子不再留念他乡,而是“倦思”故乡。这恰是主题的最好表达。

参考答案5

一、1、(3分)C(注意:“暴饮暴食”和“效应”两方面的内容讲完整。A、不是所有食品,同时只解释了“暴饮暴食”;B、只涉及“产生的类鸦片物质效应最大”的食品;D、只说明“类鸦片物质”引起的效果,不完整。)2、(3分)B(应该是“控制食物摄入量的能力”,而不是“食物摄入量”。)3、(3分)D(一方面,产生类鸦片物质的食品并不仅仅是高脂肪、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品;另一方面,“不要进食美味可口的食品”的表述绝对化,偏执。)4、(3分)C(“没有证据表明……”是食品公司坚持的说法,并不是科学家调查的结果。)二、5、A(重肉:两种肉菜。言其生活简朴,与前面的“布被”相承。C中的“与”是参与的意思,所以“党与”解释为“同党同谋”是正确的。)6、A(A都是副词,才。B①代词,他。②副词,表祈使语气,一定。C①介词,凭借。②介词,因为。D①代词,代建议。②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7、C(解题的方式应当是,先将六个例句逐句进行分析,筛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例句,然后再看编组情况。①的主语是皇上,即皇上认为他没有才能,不能表现公孙弘的谦让,据此可将A、D排除,⑤是表现他勇于自责,可将B排除)8、B(A中公孙弘做的是齐淄川国薛县的监狱官,而不是汉朝的监狱官;C中他的这种行为得到了汉武帝的肯定;D中淮南王和衡山王谋反时,公孙弘官位升到丞相)9、(1)译:因为无能而罢官归来,希望更换推举的人选。(3分)(2)泽:我恐怕先要如犬马般死去。最终无法报答陛下的恩德并完成(或尽到)自己的职责。(3分)(3)译:现在的事情稍微少了些,希望你少用心思,集中精力,再以医药辅助治疗。(4分)三、10、(1)答:登楼北望,塞外秋草连天。一片荒败,山河破碎,而时光流逝,中原恢复无望。(4分)(2)答:奇托了词人有心报国而壮志难酬,只能赋闲逍遥的忧愤、孤独、无可奈何之情。(5分)11、(1)答: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甘露寺临江而建,雄奇峭拔的特点。(4分)(2)答:是开窗所见的感受,表现江水惊人的气势:风水相激,波涛翻涌,有拍天之势,仿佛要扑进窗来。(5分)四、12、(4分)紫色的心情指的是人们午后恬淡、闲适、惬意的心境,表现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与满足。13、(3分)意思是我被眼前的美好生活所陶醉,全部心思都在解读生活,无法真正深入到书中去。14、(5分)这一部分用第二人称,以拟人的手法,拉近了我与紫藤叶的距离,使感情表达得更亲切,更能表现出我在这个紫色的午后对紫藤叶的无限喜爱之情。1s、(6分)①以鸟的归巢暗示人们对家的依恋,表达人们对宁静、安适生活的向往。②让文章在一种温馨的氛围中收束,使人回味无穷,更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参考答案6

一、1、B(熔岩产生磁性无根据)2、A3、C4、D(原文未谈到月球生命)二、5、C(终生)6、D(A依靠,动词于是,连词B却,转折连词用,介词C“的”,助词无义,取独助词D都是表轻微的转折连词)7、B(烈士:有志建功立业的人)8、①将要落下的叶子等着微风吹来便掉下,那么微风的力量大概是很小的。(“俟”1分,“盖”1分,句子通顺1分)②才能不及古人的一半,而功效却几倍于古人。(“不”1分,“倍”1分。)③又何况那些为贪得大名而冒犯道家的忌讳,凭借短浅的才智却以圣贤所感到为难的事情为容易的人呢!(“冒”1分,“运”1分,“易”1分,“难”1分,句子通顺1分。)9、楚庄王谋画事情十分妥当,大臣们没有谁比得上他,退朝后面露忧虑之色。申公巫进言说:“您退朝后面露忧虑之色,这是为什么呢?”楚庄王说:“我听说,诸候能自己选择老师的,就能称王;能自己选择朋友的,就能称霸;自满自足而群臣比不上他的,就会亡国。如今以我这样不才之人议政于朝堂,并且大臣们比不上我,我们的国家恐怕要灭亡了吧,我因此而忧虑啊!”三、10、⑴同意。(1分)上阕写景,景真如画,生机盎然。一溪新绿,几行柳黄,双飞鸥白。大笔一抹,颜色斑谰,水之绿,柳之黄,鸥之白,形象鲜明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2分)尤其是巧妙地用了“染就”“飞来”“弄晴”等动词,使画面显得更加活泼,富于动态美,收到了丹青难绘的效果。(2分)⑵这两句诗写倚楼人眼中景象:远处几片淡淡的云,一江静静的水,半山笼罩着烟雾的树,那寸心所系的,却依然没有出现。(2分)以景显情,内涵丰富,意境苍茫渺远。(1分)“寸心”二字显离情之深远,“目”活脱脱地表现了画面上的女子失意的神态。(2分)(意思相近即可)11、(1)行程畅快、平稳,不必担忧(由“流水通波”分析);诗人与柴侍御相距不远,共一道青山(第三句);明月相照,相互思念,心理距离很短(第四句)。(2)《送》诗表达了洒脱乐观豪爽的感情;《黄》诗表达了惆怅难舍牵挂的感情。四、12、①炊烟是轻柔、朴素而淡雅的②炊烟是母性的③炊烟是宁静而淡泊的④炊烟是颤悠悠袅娜上升的13、因为忙于生活的人们常常淡忘了童年的美好记忆,现代文明的发展使人们淡忘了母爱;因为炊烟包含了伟大的母爱和温馨的生活气氛,所以不该被遗忘。14、①首尾呼应,开头写的是闻着炊烟抵达村庄,结尾是望着村庄的炊烟怀念母亲。②村庄与城市对比,村庄的炊烟令人怀恋,城市无炊烟令人担忧。③“炊烟”象征母爱。(说清了其中的两点可得6分)15、(1)通过拟人手法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赞美)和对温馨生活的向往(留恋)(2)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丰富),亲情(母爱)却逐渐淡化和被忽视。16、(4分)答:①以前认为阳光单纯、平淡、廉价、简单(2分,答出其中的两点即得分)②后来认为阳光美丽、充满感性。(2分)17、(6分)答:对比。(1分)将南方的“阳光微弱”与北方的“阳光绚烂”作对比,(2分)暗示自己已经久违了灿烂的阳光,表达了对阳光无限的向往之情。(3分)18、(4分)答: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浮躁骚动,身心疲惫,慢慢失去了享受生活的意识和情怀,正一步步沦为生活的奴仆。(2分)因此,人们需要晾晒自己“被尘世所累而日渐发霉的心”,需要寻觅纯真,救赎灵魂,追寻生活的诗意,提升人生的质量。(2分)(意思相近即可)19、(6分)答:①阳光不仅单纯、平淡,也美丽、充满感性,可以让我们沐浴个彻底。②琐碎的生活渐渐窒息单纯美好的心灵,内心的失落渴望阳光的照耀。③阳光可以涤净自己骚动的心灵。④阳光象征着纯真、诗意的生活,追寻阳光就是追求理想的生活,提升人生的质量。(每点2分,答出其中的三点即可)

参考答案7

一、1、B2、A3、C4、玛雅人创造的文明涉及的领域多、水平高、成就大,遍及的地域也广,玛雅文明同古希腊人创造的欧洲文明一样,都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二、5、有三处伏笔“新婚不久”、“高级的音响特别显眼”、“只是对我笑着点点头”为下文哑妻怀孕、胎教以及这对夫妇听不到各种声音原来是聋哑人的情节作铺垫。6、以音响进行胎教对未来充满信心与希望,用小提琴培养儿子做生活强者。7、“心灵发出的悠扬乐音”是成功的喜悦感,获得人们称赞的幸福感,生活美满的快乐感。8、只要抓住聋哑夫妇身上表现出的是乐观、进取、坚强、慈爱的性格答,言之成理即可得分。三、9、B(视事:施政务)10、A(A竟然/于是,B动词做,C坚决,D没有用来)11、A(③不肯受官职,⑤有意疏远宾客想退官,②⑥表现了为官清谨,①④表现了予民恩惠)12、B(“百姓们都感激得说不出话来”错,“民称之不容口”是说“百姓对王志赞不绝口”)13、①王志九岁时,住在家乡的亲生母亲去世了,他满脸愁容,因哀伤过度而消瘦,他的内外亲戚对此感到惊异。②王志怜悯那个寡妇的情义,用自己的俸禄替她还债。③王志的门客曾经偷了他的车卖掉了,王志知道这件事却不追问,像当初那样对待那个盗车人。四、14、焉/焉/焉/焉/焉/知其恶/者/15、要想治理好家族,关键就在于须先修养好自身的品德。五、16、“日生残夜”、“春入旧年”表示时序匆忙交替,促引了“客路之人”的思乡之情;“日”与“春”象征了新生的美好事物,并用“生”“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描写的景物、时令蕴含一种旧去新来的自然理趣,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答出一点即可得分)。17、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漂泊、思乡之情。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表现出了飘泊羁旅之情,尾联的“乡书”、“归雁”传达的是思乡念亲之意,中间两联描写的景物也都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孤独乡思愁绪。18、此题的答案可以有三种:第一种:“倚”字更好。“倚”,倚靠,背依之义,“倚清秋”是说词人登上“西楼”清冷秋景相伴随。从整首词的词意看,“秋”一句双关,既实指自然的秋天,也暗示祖国山河破碎的萧条气象。“倚”字既展示了广阔的进令背景,也抒写了词人对国家生死存亡命运的感叹,而“锁”字局限在“深院”之中,较多表现的是词人失去帝位后的惆怅,意境没“倚”高远。第二种:“锁”字更好。“锁”,关住,郁结之义。这首词是李煜亡国后被宋幽禁在汴京一座深院中而写的。“锁”字语义丰富而含蓄,一方面写出实景,在词人眼中,似乎所有的萧瑟的秋意都集中浓缩在寂寞的深院之中;另一方面表现了词人的心境,万千愁绪凝聚在心,无法排遣,而“倚”字仅表现词人在清秋时节独倚西楼的情状,重在景象的描写,没“锁”字的意味深厚。第三种:若答两个字各有其妙,只要言之有理亦可。

参考答案8

1、B鼓的四周图案是晕圈。2、A太阳纹不属于晕圈的图案。3、A应为铜鼓的历史最迟不迟于东汉。二、4、酗,无节制地喝酒。5、C与:同,介词;亲近,亲附,动词。以:把,介词;又,连词。6、A②表武功技能高。④表其中一个将军被折服。7、B南宫生非主动去,且没教训这两个人。8、①南宫生也善于交际,无论对方地位高低贵贱都全力同他交往。②喜欢借酒使性子的人怎能谈得上勇敢呢?我将使他变得柔顺。③有一天,那将军看见南官生独自骑马出去,就带着一帮兵士,带着刀,骑着马,紧跟在他后面,好象要行凶的样子。三、9、到处开满芦花,芦花飘飞,和我一样衰老,过去住在主人家的燕子失去了伴侣,形单影只飞过。10、《金》诗中“啼鹃”化用了杜宇死后变为杜鹃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即使死了,也要魂归江南的爱国情怀。《宣》诗中写看到眼前的杜鹃花,联想到故乡的子规鸟叫,表达了强烈的思乡之情。四、11、①有助于寄托感情,表达主旨。作者身处在大海航行的船上,看见了眼前的海燕,联想起家乡的燕子,寄托了游子淡淡的乡愁。②两处燕子相互映衬,使文章更充实。12、不矛盾。先说“见着我们的小燕子”,是表达作者见到燕子的模样引发的感觉,同时表达似曾相识的亲切感。后面发出的疑问,是对眼前的燕子是不是我们在故乡见到的那一对,两对燕子的疑问,侧重点不同。13、①隽逸从容的在水面掠过,尾与翼尖点水。②喜爱,欢迎,爱护,企盼。14、①为燕子出场作铺垫;②衬托燕子可爱的形象。(命题者提供)

参考答案9

一、1.C(海洋病毒是自然产生的。)2.B(A题干中说的是“深海中的碳循环”,故A错。C和D都没有解释“碳循环”。)3.D(从倒数第二段可以看出。)二、1.用具体事例说明上文“你们来晚了”的含义,引出下文作者错过满山昙花的经历。2.贴切。花开本无声响,作者却用“敲锣打鼓”来形容,这是为了突出昙花开得繁盛热烈。这个比喻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新意。3.此处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这种“习惯”带有无奈的情感,是由于无法改变现状而不得不接受现实,与一般的习惯有着不同的含义。4.拥有并不一定非要占有或亲眼目睹,只要曾经有过心灵的共鸣带来很深的感触,也算是一种拥有。作者无缘看到盛开的昙花,却从枯萎的花苞中联想到昙花盛开的场景,面对残花产生无限的想像。作者虽未亲眼目睹昙花,但却记住了昙花,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可以说,昙花带给作者的感触,不亚于那些亲眼目睹的美景,所以说,作者也拥有了这一山昙花,这也是一种意义上的拥有。三、1.B(如果)2.C(连词,表承接)3.B4.B(景帝此后就疏远他了。)5.(1)于是周亚夫亲自请示皇帝说:“楚兵勇猛轻捷,很难与他们交战取胜。我希望先把梁国放弃,让他们进攻,我们去断绝他们的粮道,这样才能把他们制服。”景帝同意了他的建议。(2)窦太后说:“君主们都是各自按照当时的情况行事。我哥哥窦长君在世的时候,竟不能被封侯,死后他的儿子彭祖反倒封侯了,这件事我非常悔恨,皇上赶快封王信为侯吧!”四、1.《月夜》(1)语言清丽、细腻、新颖、隽永,独具一格。(2)诗的前两句在描绘月夜的静谧方面是成功的,但它所显示的只是月夜的一般特点。诗的高妙之处,就在于作者另辟蹊径,在三、四句展示出了一个独特的、很少为人写过的境界。在静谧的月夜的虫声标志着生命的萌动,万物的复苏。后两句使得全诗构思新颖别致,不落俗套。2.《金陵怀古》(1)前两联在内容安排上采用了逆挽的手法:首先追述对前朝历史的遥想,然后补写引起这种遥想的眼前景物。这就突出了陈朝灭亡这一金陵盛衰的转捩点及其蕴含的历史教训。(2)首联中,“残”和“空”,从文化生活和军事设施两方面反映陈朝的腐败,一文一武,点染出陈亡之前金陵城一片没落不堪的景象;“合”字又以泰山压顶之势,表现隋朝大军兵临城下的威力;颔联中,“远近”和“高低”包容一切空间,写尽了金陵的衰败景象,南朝的繁荣盛况,已成为历史的陈迹;颈联中,“拂”字、“吹”字写得传神,“拂云”描写石燕掠雨穿云的形象,“吹浪”表现江豚兴风鼓浪的气势,这两句通过江上风云晴雨的变化,表现人类社会的干戈起伏和历代王朝的兴亡交替;尾联中,“豪华尽”照应首联中的“王气终”抒写金陵繁华一去不返、人间权势终归于尽的慨叹,读来令人不禁怅然。3.《戏答元珍》《黄溪夜泊》(1)这两首诗都是近体诗,都是感怀之作,都是在贬官居外的情况下的自作宽解之言,以平衡内心的苦闷,都反映了其开朗的胸襟。(答出两点即可)(2)《戏答元珍》的诗眼:野芳虽晚不需嗟。(或“虽”)。《黄溪夜泊》的诗眼:不因迁谪岂能来。(或“岂”)。4.《阮郎归》(1)这首词运用了融情于景的艺术手法,表达诗人浓重的怀乡之感,隐藏于中的是比乡愁更使诗人压抑的东西——政治失意,遭受打击的悲愤与痛苦。(2)这首词的用寄哀情于哀景之中,用了“风雨”、“梦断”、“旅魂、“雁”等标志哀伤的意象表达哀伤情感,情调悲苦感伤,风格阴柔凄婉。

参考答案10

中考语文阅读模拟特供题一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12分,每小题3分)

温州模式

1986年,费孝通教授在温州调查时提出了“温州模式”。他发现,温州在外流动的手艺工人已达22万,其中经商的约10万。这是构成“温州模式”的骨干。

“温州模式”说到底,是放手发展民营经济的模式。在温州地区,主要依靠农民家庭积累发展家庭工业,依靠农民个人头脑发展中介服务。通过劳动替代资本投入、人力资本收益积累的过程,实现农村工商业资本的原始积累,是“温州模式”的重要特征。

温州人经济是“温州模式”的另一个重要特征。他们在全世界各地利用资源,又向全国与世界各地输送资源和产品。在海外与省外,先出去的温州人在自己立足后,往往把自己的亲戚朋友带出去,用各种方式帮助新来的温州人创业。他们合作创业形成的“温州店”、“温州村”、“温州街”、“温州团”,遍布全国各地及世界各国。温州人敢冒风险、勇于创业,几乎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温州人。目前,侨居在世界上81个国家与地区的温州人有50多万,在法国巴黎的温州人已达10多万。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温州模式”也面临重大机遇与挑战。在产业方面,自主开发能力弱,以仿制为主的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低层次竞争,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缓慢;以小商品为主的产品结构,在世界强手面前显得软弱无力;投资主要集中在回收期较短、风险相对小的传统制造业,技术主要局限于低技术行业,造成了温州的产业结构水平总体较低;在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中,温州许多劳动密集型民营企业面临市场萎缩的风险。在经营方面,分散的民营企业难以通过重组、兼并、合并以及股份制改造等形式迅速扩张;以血缘、亲缘为基础的家庭管理模式随着企业规模的壮大,弊端日益凸显等。这些局限性阻碍了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温州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温州经济的发展是沿用原来的模式,还是推倒重来,又成为学界与媒体的争论焦点。其实,这两者都不可取。温州人传承重商勤奋的传统,敢想、敢闯、敢为天下先,在全国全球建立起广泛的地缘人脉网络,是中国市场化进程中的草根力量,拥有大量财富增长的故事。“温州模式”不是静止的,它正在发展中不断完善。

为了进一步增强民营经济的发展活力,温州提出了“以民引外,民外合璧”的发展战略。重点引进先进技术,提高民营企业的成本优势,增加产品技术含量和产品的附加值,避免反倾销的发生。同时,引入先进的财务管理理念,民营企业开始从事以扩大企业规模为目的的融资活动。加大制度创新力度,促使民营企业由家族式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实现经营权和管理权分离。从而,打造了温州经济“内源拉动”和“外源拉动”相结合的“双引擎”发展机制,把温州区域经济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选自2009年第7期《新华文摘》,有删减)

1.对文中“几乎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温州人”一句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温州人善于四处寻找创业机会。

B.温州人多,遍布世界各地。

C.温州人靠经商生存。

D.温州人流落世界各地,靠手工劳作生存。

2.不属于“温州模式”特征的一项是()

A.已立足的温州人帮助未立足的温州人创业

B.用劳动投入代替资本投入

C.温州人敢想敢闯敢为天下先

D.在全世界各地利用资源,又向全国与世界各地输送资源和产品。

3.不属于“温州模式”存在的问题的一项是()

A.自主研发能力弱,产品以仿制为主。

B.随着企业规模的壮大,血缘、亲缘为基础的家庭管理模式,弊端日益凸显。

C.分散的民营企业难以通过重组、兼并、合并以及股份制改造等形式迅速扩张。

D.温州许多劳动型民营企业面临市场萎缩的风险。

4.促进“温州模式”经济发展、完善的措施是()

A.实现家族企业和中外企业并存。

B.由产业地段转向产业中高端。

C.打造温州经济“内源拉动”和“外源拉动”相结合的“双引擎”发展机制。

D.实现经验权和管理权分离。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24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9分;翻译题10分,断句5分)

长洲库吏

长洲库吏叶景初,善趋承,得陆尹欣心。凡托买段匹,兑金饰,市珠宝,必倍价择精好者以献,而开账故减其值。尹益加爱幸。每家人返舍,必剽取库千金,叶即刻送进,更不稽迟。

将期年,支用几及万外。叶役期亦将满。计尹俸薪抵赎不能偿,虑后事发连坐,因萌异志。尽取库贮银两入私囊,令伊父挈妻儿先遁,至新昌村中,托名避粮役赁屋而居。己独与小童关保守舍。

会按君案临,将尹平昔所用库银,细造一册,逐项倍添至二万余两。适尹有亲赍公文一角,将册暗入封中。俟尹进院作揖,即与童逸去。尹照常呈递迄,毫不知也。

按君发封得册,细阅,开载多端,狼藉可笑。令巡捕官呼尹至,问:“库吏安在?”尹对:“在县。”按君令唤来。尹出,急命隶往拘,则逃去无踪影矣。

按君坐堂上久待,尹不得已,复入曰:“吏偶他出,至当进见。”按君遂举册授尹。观迄,骇汗,曰:“卑职并未曾擅用库银,不知此册何人开报?”按君曰:“此库吏所开,朝来尔亲自投递者。”尹知为叶所卖,愧悚出院。虽勉强设处,补完库银,竟坐不谨革职。

叶至新昌,潜踪不出,几一载余,人无知者,自喜得计。其父偶遇比邻陈老,留归聚话,两意颇投,遂互相往还。去舍三里,有山秀耸,且僧院幽雅。陈时携酒邀叶父子同游,叶亦治具相答。浃旬必往,率以为常。

一日,小童持壶榼,至半途颠仆,肴核倾覆。叶见之大怒,将童痛殴。童不胜忿怨,窃詈言:“我又不曾盗库,缘何将我凌虐?我若说出根由,看他何面目做人!”僧闻之生疑,还用甜言哄童,探得其实,喜为奇货。

明晨往谒,持修寺疏薄求助。叶许三两,僧请益,增五两至八两,意犹未满。且出,冷语刺叶,曰:“不义之财,不如喜舍。若复吝惜,必有非灾!”叶怒谇骂,僧亦复不让,两相喧闹。

地邻共来问故,僧云:“此苏郡盗库吏也,逃避于斯。”共执赴县,叶犹诋讳。僧称:“小童详知。”鞠之,悉吐露。

递归原籍,以监守自盗拟永戍。追赃不能完,死于狱中。

(选自巴蜀书社《明代文言短篇小说选译》)

5.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适尹有亲赍公文一角赍:呈递

B.叶即刻送进,更不稽迟稽:查考

C.托名避粮役,赁屋而居赁:买

D.不义之财,不如喜舍舍:施舍

6.不属于库吏对陆尹或巴结或陷害的卑劣行径的一项是()

A.每家人返舍,必剽取库千金,叶即刻送进,更不稽迟。

B.令伊父挈妻儿先遁,过钱塘江,至新昌村中,托名避粮役,赁屋而居。

C.(库吏)将尹平昔所用库银,细造一册,逐项倍添至二万余两。

D.适尹有亲赍公文一角,将册暗入封中。

7.下列对原文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陆知县并没有贪污受贿,却落得个被革职的下场,实属库吏作孽。

B.库吏自以为天衣无缝:卷走现银,嫁祸陆尹,暗递假帐,然后溜之大吉,可谁知最终还是漏了陷,真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C.童仆因不胜库吏的虐待而将库吏告发。

D.和尚为了主持正义而将库吏告发

8.用规范的现代汉语翻译上文中划线的句子,(10分)

⑴凡托买段匹,兑金饰,市珠宝,必倍价择精好者以献,而开账故减其值。(4分)

翻译:

⑵此库吏所开,朝来尔亲自投递者。(3分)

翻译:

⑶僧闻之生疑,还用甜言哄童,探得其实,喜为奇货。(3分)

翻译:

9.请用/线给下列加横线的文字断句。(5分)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闻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选自《世说新语》)

三.阅读下列古诗词,完成10—11题。(20分)

10.阅读下面南朝诗人的一首诗,然后答题。(10分)

与胡兴安夜别诗

何逊

居人行转轼,客子暂维舟。碾此一筵笑,分为两地愁。

露湿寒塘草,月映清淮流。方抱新离恨,独守故园秋。

(1)此诗暗含时间的转换,请结合全诗按照时间顺序具体分析诗句的内容。(5分)

答:

(2)后人备加推崇“露湿寒塘草,月映清淮流”两句,认为这两句“景观与主观情感已经完全融为一体”,请赏析这两句。(5分)

答:

11.阅读下面一首小令,然后答题。(10分)

(双调)蟾宫曲·怀古(元)査德卿

问从来谁是英雄?一个农夫,一个渔翁。晦迹南阳,栖身东海,一举成功。

八阵图名成卧龙,《六韬》书功在非熊。霸业成空,遗恨无穷。蜀道寒云,渭水秋风。

(1)本曲中的“农夫”和“渔翁”分别指谁?试作简要分析。(5分)

答:

(2)前人在评论这首元曲时,认为本曲流露出一定的消极无为的思想情绪。你同意这一说法吗?为什么?(5分)

答:

四、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2—16题.。(26分)

狼心人肺

①方圆百里之内,无论公狼母狼都尊称我大王,这是我应得的荣誉——迄今为止,没有哪个同类能干过我,不管打架还是交配。人却对此一无所知,包括他们的头儿责——责当着我的狼后,“那厮”、“那厮”地乱叫,显得极没教养。其实,除长相迥异体味不同外,本狼享受的待遇跟责真没啥区别:族群里最漂亮最温柔的母狼归我,最肥嫩最营养的猎物也归我……越想心里越不平衡,我忍不住长嚎起来,大王来了,大王来了……也不知责听见没?

②在秋日里辗转,在灌木丛中徘徊,别说,还真把责等来了——他是来狩猎的。以我行家的眼光看来,责真不适合干这活儿:马蹄声碎,号角声咽,随从吆五喝六地忙活,他跟身旁美女轻松调笑。怨不得我的狼后要发出扑哧怪声呢,同我主持的狼猎相比,眼前就像一场儿戏。待野鹿惶惶而至,责还向美女递上几个秋波,这才张弓搭箭——哈,箭射偏了,惊鹿没命狂逸!这家伙挺会玩儿,对吗?我还想对狼后说点什么,狼阵却骚乱起来,原来有只愣头青打斜刺里冲出,朝野鹿穷追而去!天啦,那是我刚满周岁的儿子!妈的,责此时反应倒挺快,把弓拉得满满的,一脸坏坏的笑。没别的选择,我狂啸一声冲向他,后面跟着群绿眼的狼兄狼弟,一副狼死人破的架势,才把局面扭转过来:责当即跳上马背开溜,把弓箭连同美女都都丢下了。

③我们狼是靠尖牙利齿咬天下的,瞧瞧人,除弄出些叫武器的破家什,还能干什么?一圈一圈绕着战利品转,我心充满鄙夷:连自家女人都不要了,责你真不是玩意儿!兄弟们巴巴地望我,纳闷我为何不一口咬断昏迷美女的喉咙?而狼王的考虑就不一样了,有深度有广度并具有逻辑性——按常理,责应该回来找女人,我得借机展示自己,一条永不会丢弃狼后的、富有责任感的公狼。主意一定,我便耐心蹲在旁边,等候她苏醒……

④呜呼,望穿狼眼,却不见责的人影儿!失算的我在荒原上彳亍,一点精神头都没有,显得比美女还落魄。这女人也真不含糊,喝溪水吃野果,对弟兄们闪闪的绿光视而不见。她是责落在狼手里的笑柄呢,其生命显得至关重要——得礼送美女出领地,当面羞辱责,让他再不敢妄言“那厮”,并发自内心视我为大王!为此,我咬伤了几条图谋美味儿的部下,打消掉怀孕狼后对肉类的向往。连儿子都嘀嘀咕咕起来,父亲,我有点儿不认识你了。

⑤如同雪地里率群狼一路纵队奋力前行,我的思维也是不拐弯儿的:狼之荣誉高于一切?

⑥为保障美女安全,我昼出夜伏一路相随——历尽艰辛到达领地边缘,气都没喘匀,她就跌跌撞撞往前跑,责我回来了,责我回来了……迎接她的却是一只额上长“王”的虎!见美女瘫软在地,我只愣了一秒钟,便率狼勇敢出击,打算虎口救美。恰在此时,有箭矢嗖嗖飞来,弟兄们纷纷倒下,连我也挂彩了——这趁火打劫的事,唯人才干得出来,心里刚闪过一丝悲哀,那虎已到美女近前,我来不及多想,扑上去咬住它的毛皮不放!一支、二支、三支……冰冷箭头扎进身体的感觉,唯我独知。

⑦待我从昏迷中醒来,责正给美女斟酒。没想到你还活着,受苦了宝贝儿,来,喝一杯……别哭别哭,那厮自投罗网,你想叫它怎么死它就怎么死……什么什么,你一定要它活?

⑧茫茫荒野中,一位美女抚摸一条重伤的狼,嘴里不停地絮叨,你是狼王,张口就能吞了我,可你还冒险救我……我要报答你,治好你,让你像责那样,继续风风光光地称王……喔对不起,我是不是弄疼你了?

⑨我全身痉挛是因为,她竟然将本王与责相提并论——被人严重误解的我,只求速死。

(选自《2006年中国微型小说精选》)

12.小说第二段在写法上有何特点?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4分)

答:

13.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8分)

(1)如同雪地里率群狼一路纵队奋力前行,我的思维也是不拐弯儿的:狼之荣誉高于一切?

答:

(2)我全身痉挛是因为,她竟然将本王与责相提并论——被人严重误解的我,只求速死。

答:

14.结合你对全文的理解,谈谈你对题目“狼心人肺”的解读。(6分)

答:

15.“狼王”有哪些人性?人王“责”有哪些兽性?请具体分析。(4分)

答:

16.如果请你为小说另换一个题目,你将换为什么?请解释你的理由。(4分)

答:

中考语文阅读模拟特供题二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2分,每小题3分)

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嫦娥一号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它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实施绕月探测工程迈出重要一步。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传来的数据表明,星箭成功分离,卫星进入近地点高度205公里,远地点高度50930公里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今后一段时间,嫦娥一号在地球轨道上将进行4次变轨,让卫星不断加速,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到达月球引力范围后,将通过3次近月制动,建立起距月球200公里的绕月球两极飞行的圆轨道,进行绕月探测飞行。

此次嫦娥一号绕月探测飞行将完成的科学探测任务:获取月球表面三维立体影像,从而划分月球表面的基本地貌和构造单元,初步编制月球地质与构造纲要图,为后续优选软着陆区提供参考依据;分析月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即对月面有用元素进行探测,初步编制各元素的月面分布图;开展月面的微波辐射探测,获取月壤厚度的全月分布特征,研究月表年龄及演化,估算月壤中氦3的分布和资源量;探测地月空间环境,记录原始太阳风数据,研究太阳活动对地月空间环境的影响。

绕月探测工程是我国中长期科技发展的重大工程之一,工程由卫星、火箭、发射场、测控和地面应用五大系统组成。嫦娥一号卫星由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为主研制,在成熟的“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基础上,突破了轨道设计、热控、测控以及制导等一批关键技术。“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由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采用了远距离测控以及控制系统的系统叛冗余等技术,进行了质量可靠性升级。此次发射是长征系列火箭的第103次飞行。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承担了发射场系统建设,对发射设施设备和技术系统进行了25项适应性改造;测控系统在我国原有航天测控网基础上,首次引入了天文测量手段,并进行了国际联网;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将调度多个地面测控站和远望号测量船,对卫星进行持续跟踪与测控。中国科学院有关单位承担建设的地面应用系统,研制了多种探测仪器,将开展卫星探测数据处理、管理应用等科学研究。

有关负责人称,卫星总重2350千克,本体尺寸2000毫米×1720毫米×2200毫米,采用三轴稳定姿态控制,对月定向工作。卫星在轨运行寿命大于1年。

具体飞行程序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调相轨道段。卫星与运载火箭分离后,通过3次近地点变轨脱离地球轨道,进入奔向月球的地——月转移轨道。二是地月转移轨道段。卫星要在该阶段飞行5~6天,其间会进行2~3欢中途修正,以确保正确进入预定月球轨道。三是环月轨道段。当卫星到达距月球200千米位置时,开始减速制动,通过3次近月点制动逐步降低轨道近月点,最终到达高200千米的极月圆轨道,进入正常工作状态。从发射到进入环月工作轨道,共需约8~9天。目前卫星设计飞行速度为每秒十几千米,这一速度还可进一步提高。

根据预想,未来第二期计划将用月球车对月面进行巡视勘察,并拟建立一个月基天文站,借助月球几乎没有大气的便利条件,对太空和地球进行观测。二期计划中采用的月球车,将采用全国招标的方武来选择。如果月球车计划能成功,那么这套方案稍作修改,就可以用到未来的火星探测中去。

针对西方国家的猜疑,我国发言人指出:中国发射绕月“嫦娥一号”卫星是坚持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宗旨,愿意本着“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共同发展”的原则,与世界各国开展航天合作交流。绕月探测工程的实施,对于推动我国航天事业在空间领域的发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选自《百科知识》)

1、下列对“嫦娥一号”卫星绕月飞行有关情况的介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嫦娥一号”绕月卫星总重2350千克,本体尺寸2000毫米×1720毫米×2200毫米,是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送入太空的。

B、“嫦娥一号”绕月卫星采用三轴稳定姿态控制,对月定向工作。从发射到进入环月工作轨道,大约需要1年多的时间。

C、“嫦娥一号”绕月卫星要经过调相轨道段、地月转移轨道段和环月轨道段三个程序的飞行,才能进入正常工作状态。

D、“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工程是由卫星、火箭、发射场、测控和地面应用五大系统组成。

2、下列不属于“嫦娥一号”绕月飞行的科学目标的一项是( )

A、获取月球表面三维立体影像,初步编制月球地质与构造纲要图,为后续优选软着陆区提供参考依据。

B、获取月壤厚度的全月分布特征,研究月表年龄及演化,估算月壤中氦3的分布和资源量。

c、分析月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即对月面有用元素进行探测,初步编制各元素的月面分布图。

D、本着“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共同发展”的原则,与世界各国开展航天合作交流。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嫦娥一号是我国自主研制的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它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实施绕月探测工程的进步。

B、嫦娥一号卫星由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平台基础上,突破了轨道设计、热控、测控以及制导等一批关键技术。

C、绕月探测工程的实施,将推动我国航天事业在空间领域的发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学技术进步。

D、中国科学院有关单位承担了建设地面应用系统。研制多种探测仪器,开展卫星探测数据处理、管理应用等科学研究。

4、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传来的数据表明,星箭成功分离,标志着“嫦娥一号”绕月飞行取得圆满成功。

B、如果绕月飞行工程二期计划能够成功,那么中国人就可以奔赴火星上去探测了。

C、目前卫星设计飞行速度为每秒十几千米。这一速度尚不能满足“嫦娥一号”变轨的需要,因此需要进一步提高。

D、嫦娥一号在地球轨道上进行4次变轨和3次近月制动,建立起距月球200公里的绕月球两极飞行的圆轨道,才能成功绕月探测飞行。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5~8题。(22分。选择题每小题4分,翻译题10分)

张溥,字天如,太呛人。伯父辅之,南京工部尚书。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己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己。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坎。后名读书乏斋日“七录”,以此也。与耐里张采共学齐名,号“娄东二张”。

崇祯元年以选贡生入都,采方成进士。两人名彻都下。巳而采官临川。溥归,集郡中名士相与复古学,名其文社日复社。四年成进士,改庶吉士①。以葬素乞假归,读者若经生②,无问寒暑。四方啖名者争走其门,尽名为复社。溥亦倾身结纳,变游日广,声气通朝右。诸奔走附丽者,辄自矜曰:“吾以嗣东林也。”执政大僚由此恶之。

里人陆文声者,输赀为监生,求入社不许,采又尝以事抶之。文声诣阙言:“风俗之弊,皆原于士子。溥、采为主盟,倡复社,乱天下。”温体仁③方枋国事,下所司。迁延久之,提学御史倪元珙、兵各参议冯元扬、太仓知州周仲连言复社无可罪。三人皆贬斥,严旨穷究不已。闽人周之夔者,尝为苏州推官,坐事罢去,疑溥为之,恨甚。闻文声讦溥,遂伏阙言溥等把持计典,己罢职实其所为,因及复社恣横状。章下,巡抚张国维等言之夔去官,无预溥事,亦被旨谯让。

明年,御史刘熙祚、给事中姜交章言溥砥行博闻,所纂述经史,有功圣学,宜取备乙夜④观。帝御经筵,问及二人,延儒对曰:“读书好秀才。”帝曰:“漳巳卒,采小臣,言官⑤何为荐之?”延儒曰:“二人好读书,能文章,言官为举子时读其文,又以其用未竟,故惜之耳。”帝曰:“亦未免偏。”延儒言:“诚如圣谕,溥与黄道周⑥皆偏,因善读书,以故惜之者众。”童颌之,遂有诏征溥遗书,而道周亦复官。有司先后录上三千余卷,帝悉留览。

薄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卒时,年止四十。

(选自《明史》第二百八十八卷,有删改)

[注]①庶吉士:在科举进士中,选择有潜质者担任的职位。让他们先在翰林院内学习,之后再授各种官职。相当于今天的见习生或研究生。②经生:唐代以端正工稳的小楷手抄佛经的人被称为“经生”。③温体仁:当时担任内蠲首辅。④乙夜:相当于今二十一点至二十三点。⑤言官:监官和谏官的统称。⑥黄道周(1585~1646),漳浦县铜山所(今东山县铜陵镇)人,字幼玄,号石斋,明末著名学者、书画家、爱国民族英雄。为人严冷方刚,不谐流俗。因上疏指斥大臣扬嗣昌等被谪戍广西。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遂伏阙言溥等把持计典计典:法规。

B、巡抚张国维等言之夔去官,无预溥事,亦被旨谯让预:预先安排。

c、温体仁方枋国事,下所司。 枋:权柄,这里是动词掌权。

D、对客挥毫,俄顷立就。 俄顷:一会儿

6、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张溥“嗜学”和“能文章”的一组是()

A、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集郡中名士相与复古学,名其文社日复社

B、所纂述经史,有功圣学有司先后录上三千余卷,帝悉留览

c、所读书必手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

D、以葬亲乞假归,读者若经生,无间寒署溥亦倾身结纳,交游日广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溥与张采同为“复社”盟主,所受的遭遇都是一样不幸,所以,当时人称他们为“娄关二张”。

B、张溥因遭到群小的诋毁,被查办下狱,死时仅四十岁;张采也遭受贬谪,终生只是官职低微的小官。

c、张溥回家奔丧的时候,联络本郡的学士名流,恢复古学,组建“复社”。

D、陆文声没有凭真才实学考取监生资格,所以复社人没有接纳他,加上张采又曾经惩罚过他,所以怀恨在心,上书诋毁“娄关二张”。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溥、采为主盟,倡复社,乱天下。(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坐事罢去,疑溥为之,恨甚。(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帝颔之,遂有诏征溥遗书,而道周亦复官。(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列古诗词,完成9~10题。(16分)

9、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第十出《游园》的一折戏,写杜丽娘在侍女春香的引逗下违背父母、塾师的训诫,走出深闺,来到家中的后花园,看到一个美丽的新天地的情景时,有下面的两段曲词。阅读这两段曲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游园(选段)

[步步娇]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①,没揣②菱花③,偷人半面,迤逗④的彩云⑤偏。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云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⑥忒⑦看的这韶光贱!

[注]①花钿,古代妇女两边的装饰物。②没揣,没料到。③菱花,镜子的代称。④连逗,勾引。⑤彩云,妇士发髻的美称。⑥锦屏人,深闺的女子。⑦忒,太。

(1)[步步娇]这支曲词用词准确,l生动形象,写物传情。请选择其中的动词。鉴赏它的表达效果。(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皂罗袍]这支曲词历来被誉为“惊才艳绝之作”,情景交融。请你指出其写出了怎样的景象?抒发了杜丽娘怎样的复杂心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浪淘沙·北戴河

毛泽东(一九五四年)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1)这首词上片描写景象变换角度,层次井然,请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描写抒情,请任选一种作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11~14题。(共20分)

我的精神家园

王小波

我十三岁时,常到我爸爸的书柜里偷书看。那时候政治气氛紧张,他把所有不宜摆在外面的书都锁了起来,在那个柜子里,有奥维德的《变形记》,朱生豪译的莎翁戏剧,甚至还有《十日谈》。柜子是锁着的,但我哥哥有捅开它的方法。他还有说服我去火中取粟的办法:你小,身体也单薄,我看爸爸不好意思揍你。但实际上,在揍我这个问题上,我爸爸显得不够绅士派,我的手脚也不太灵活,总给他这种机会。总而言之,偷出书来两人看,换接则是我一人挨,就这样看了一些书。虽然很吃亏,但我也不后悔。

过了《变形记》,我对古希腊着了迷。我哥哥还告诉我说:古希腊有一种哲人,穿着宽松的袍子走来走去。有一天,有一位哲人去看朋友,见他不在,就要过一块涂蜡的木板,在上面随意挥洒,画了一条曲线,交给朋友的家人,自己回家去了。那位朋友回家,看到那块木板,为曲线的优美所折服,连忙埋伏在哲人家左近,待他出门时闯进去,要过一块木板,精心画上一条曲线……当然,这故事下余的部分就很容易猜了:哲人回了家,看到朋友留下的术板,又取一块蜡板,把自己的全部心胸画在一条曲线里,送给朋友去看,使他真正折服。规在我想,这个故事是我哥哥编的。但当时我还认真地想了一阵,终于傻呵呵地说道:这多好啊。时隔三十年回想起来,我并不羞愧。井底之蛙也拥有一片天空,十三岁的孩子也可以有一片精神家园。此外,人有兄长是好的。虽然我对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也无异议。

大以后,我才知道科学和艺术是怎样的事业。我哥哥后采是巳被逻辑大师沈有鼎先生的弟子,我则学了理科;还在一起讲过真伪之分的心得、对热力学的体会,但这已是我二十多岁时的事。再大一些,我到国外去旅行,在剑桥看到过使牛顿体会到万有引力的苹果树,拜伦捞着腿跳下去游水的“拜伦塘”,但我总在回想幼时遥望人类智慧星空时的情景。千万丈的大厦总要有片奠基石,最初的爱好无可替代。所有的智者、诗人,也许都体验过儿童对着星光感悟的一瞬。我总觉得,这种爱好对一个人来说,就如性爱一样,是不可少的。

时常回到童年,用一片童心来思考问题,很多烦难的问题就迹得易解,人活着当然要做一番事业,而且是人文的事业;就如有一条路要走,假如是有住老学究式的人物,手执教鞭戒己打着你走,那就不是走一条路,而是背一本宗谱。我听说前苏联就是这么教小孩子的:要背全本的普希金、半本莱蒙托夫,还要记住俄罗斯是大象的故乡(萧斯塔科维奇在回忆录里说了很多)。我们这里是怎样教孩子的,我就不说了,以免得罪师长。我很怀疑会背宗谱就算有了精神家园,但我也不想说服谁。安徒生写过《光荣的荆棘路》,他说人文的事业就是一片着火的荆棘,智者仁人就在火里走着。当然,他是把尘世的嚣嚣都考虑在内了,我觉得用不着想那么多。用宁静的童心来看,这条路是这样的:它在两条竹篱笆之中。篱笆上开满了紫色的牵牛花,在每个花蕊上,都落了一只蓝蜻蜒。这样说固然有煽情之嫌,但想要说服安徒生,就要用这样的语言。维特根斯坦临终时说:告诉他们,我度过了美好的一生。这句话给人的感觉就是:他从牵牛花丛中走过来了。虽然我对他的事业一窍不通,但我觉得他和我是一头儿的。

我不大能领会下列说法的深奥之处:要重建精神家园,恢复人文精神,就要灭掉一切俗人——其中首先要灭的,就是风头正健的俗人。假如说,读者兜里的钱是有数的,买了别人的书,就没钱来买我的书,所以要灭掉别人,这个我倒能理解,但上述说法不见得有如此之深奥。假如真有这么深奥,我也不赞成——我们应该像商人一样,严守诚实原则,反对不正当的竞争。让我的想法和作品成为嚣嚣尘世上的正宗,这个念头我没有,也不敢有。既然如此,就必须解释我写文章(包括这篇文章)的动机。坦白地说,我也解释不大清楚,只能说:假如我今天死掉,恐怕就不能像维特根斯坦一样说道,我度过了美好的一生;也不能像司汤达一样说:活过,爱过,写过。我很怕落到什么都说不出的结果,所以正在努力工作。努力工作。

(选自《我的精神家园》)

11、结合全文的内容思考,作者所说的“精神家园”有什么特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假如是有位老学究式的人物,手执教鞭戒尺打着你走,那就不是走一条路,而是背一本宗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它在两条竹篱笆之中。篱笆上开满了紫色的牵牛花,在每个花蕊上,都落了一只蓝蜻蜓。(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这篇文章的语言有两个鲜明的特点:①形象而深刻,②幽默而冷峻。请在这两个特点中任选一个,结合文中具体的例子,简要赏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语文阅读模拟特供题三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16分,每小题4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特殊方式进入现代社会的,这决定了它的现存面貌。在中国长期的古代社会中,属于精神成果的非物质文化保持了质的千年延续不变与量的永恒积累叠加。然而进入近代以来的一百数十年间,这种状况彻底改变了。

长久保持了发展恒定性的农业中国,并未像欧洲那样从自身肌体中自发生长起工业革命的初始动力,而是在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掠夺之后才被动开始现代变革的。因而,中国是以完整而缜密的一整个古代文化体系与现代突然遭遇的,这个体系曾经焕发出历史文明的耀目光焰。然而现代文明的竞争遵循的却是另外一套法则,它迫使之前的传统文明全部萎缩甚至覆灭。人类众多的悠久文明面对着一个共同的艰难选择:要么被动保持传统质直至最后灭亡,要么主动吸收新质转变为现代文明。世界上一些自强的古老民族采纳了后者,其中包括中国。于是,现代化道路在脚下展开,传统文明则成为遗产。

当中西体用之辩和“以夷制夷”的幻景最终被现实阻断和粉碎时,国人认识到仅从器物层面无法挽救中华文明的颓势。面临民族危亡的中国不得不选择决绝的文化革新姿态,用彻底破除旧有制度体系、认知体系和价值体系的手段来引导自身跳出封建轮回、实现民族自强。而民主与科学成为中国新文化的旗帜。百余年来,中国文化经历了剧烈的动荡、风化、更新与再生,其中有成功也有挫折。五四新文化运动荡涤旧文化,新中国建立起人民共和的新型政体,解放后移风易俗破除封建迷信,新时期以来倡文明树新风,道道波涌的共同作用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得到了大幅度更新。然而西方强势文化的大举进入,政治上“左”的干扰破坏,也使优秀的传统文明质过多流失,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破四旧”致使许多传统断绝。

百年来的西方文化潮涌与现代工业文明的入主,使传统中国的自然经济状态受到极大冲击,前期还只是造成文化杂糅,未能阻断传统,随着20世纪后期工业化和城市化步伐的推进加剧,商业市场与消费经济的迅速崛起,传统的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科技文明与商业文明急速转型,社会生产与生活方式发生了急剧变革,属于非物质遗产蛰伏地的旧有文化就成了最后的融冰。针对现代都市文明来说,作为人类文化记忆的非物质遗产,是旧有生活方式的智慧结晶,是祖先留下的文化基因,我们需要保存住这些文化符号,以延续自己的民族血脉。然而,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却又是消灭这些符号的罪魁祸首——这是人类文明的一个发展悖论。好在现代人类从教训中逐渐懂得了尊重传统的意义和价值。先于我国开始工业化的一些东方国家也先于瞩目非物质文化遗产,日本早在50多年前已经提出“无形文化财”的概念,韩国也较早开始了对无形文化的保护行动。中国解放以来形成保护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概念并付诸行动,也成为联合国抢救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理念的前奏,然而,我们以往的理解和措施远不够全面和完善,加上“左”的干扰和扭曲,长期以来步履维艰。

传统文化加速消亡的结果,是它所由寄托的民族精神、民族情感、民族审美理想的淡化与稀释,必然带来民族个性的变异和扭曲、民族特征的弱化和消亡,最终引起民族文化基因的改变。为世界各民族所特有的不同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理想,如果被一致的现代工业文化符号所取代,七彩的世界就会统一为灰色,人类文明就会陷落于万劫不复的境地。在保持文化多样性方面,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大渊薮的中国,负有更大的历史责任。

(节选自《新华文摘》2009年第3期廖奔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性》)

1.从原文看,下列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现代社会的特殊方式”的阐述,正确的一项是()

A.彻底改变了质的千年延续不变与量的永恒积累叠加的状况,以新的方式出现。

B.在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掠夺之后被动的开始现代改革。

C.遵循现代文明的法则,颠覆所有的传统文明。

D.像世界上一些自强的古老民族一样采纳、主动吸收新质转换为现代文明的方式。

2.进入近代以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状况发生彻底改变的原因,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中西体用之辩和“以夷制夷”的幻景最终被现实阻断和粉碎时候,要从精神层面挽救中华文明的颓势。

B.要以决绝的文化革新姿态出现,跳出封建轮回、实现民族自强,挽救民族危亡。

C.百余年来,中国文化经历的剧烈动荡、风化、更新与再生,其中有成功与挫折的经验。

D.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新中国建立起人民共和的新型政体的共同作用,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得到大幅更新。

3.下面的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由于西方强势文化的大举进入,政治上“左”的干扰和破坏,造成中国优秀的传统文明质的流失和断绝。

B.只是造成中国文化杂糅、还未能阻断传统的时间是百年来西方文化潮涌与现代工业文明的入主时期。

C.人类文明发展出现的一种悖论是:社会现代化进程既加快了社会文明的发展步伐又在无形中消灭了传统文明的文化符号。

D.联合国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理念的前奏是中国解放后形成的保护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概念并付诸行动。

4.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社会生产与生活方式发生了急剧的变革,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蛰伏地的旧有文化就成了最后的融冰。

B.如果传统文化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而消亡,那么由它所寄托的民族精神、民族情感、民族审美理想将遭到淡化与稀释,因此抢救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就是保护与发展人类文明。

C.日本早在50多年前提出“无形文化财”的概念,韩国也较早开始了对无形文化的保护行动,才促使我国开始瞩目非物质文化遗产。

D.我们只有保存人类文化记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才能延续自己的民族血脉。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大渊薮的中国,保持了文化的多样性,也就担负起了更大的历史责任。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共36分,选择题每题4分)

答洪驹父书

(宋)黄庭坚

驹父外甥教授:别来三岁,未尝不思念。闲居绝不与人事相接,故不能作书,虽晋城亦未曾作书也。专人来,得手书。审在官不废讲学,眠食安胜,诸稚子长茂,慰喜无量。

寄诗语意老重,数过读,不能去手;继以叹息,少加意读书,古人不难到也。诸文亦皆好,但少古人绳墨耳,可更熟读司马子长、韩退之文章。凡作一文皆须有宗有趣,始终关键,有开有阖。如四渎虽纳百川,或汇而为广泽,汪洋千里,要自发源注海耳。老夫绍圣以前,不知作文章斧斤,取旧所作读之,皆可笑。绍圣以后,始知作文章。但以老病情懒,不能下笔也。外甥勉之,为我雪耻。

《骂犬文》虽雄奇,然不作可也。东坡文章妙天下,其短处在好骂,慎勿袭其轨也。甚恨不得相见,极论诗与文章之善病,临书不能万一。千万强学自爱,少饮酒为佳。

所寄《释权》一篇,词笔纵横,极见日新之效。更须治经。深其渊源,乃可到古人耳。《青琐》祭文,语意甚工,但用字时有未安处。自作语最难,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此语耳。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

文章最为儒者末事,然索学之,又不可不知其曲折,幸熟思之。至于推之使高,如泰山之崇崛,如垂天之云;作之使雄壮,如沧江八月之涛,海运吞舟之鱼。又不可守绳墨令俭陋也。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审在官不废讲学审:审查

B.然索学之索:探求

C.寄诗语意老重,数过读数:多次

D.慎勿袭其轨也袭:沿袭

6.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继以叹息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

B.闲居绝不与人事相接去时里正与裹头

C.乃可到古人耳质于齐,齐兵乃出

D.外甥勉之,为我雪耻吾属今为之虏也

7.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说明黄庭坚告知后辈写文章既要注重章法,又不能忽视内容的一组是()

①凡作一文皆须有宗有趣②始终关键,有开有阖

③更须治经,深其渊源④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

⑤又不可不知其曲折⑥又不可守绳墨令俭陋也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③④⑥

D.①②⑥

8.下列对原文的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主张写文章要有一个宗旨和一个主题思想,可见他并没有像人们一贯说他的那样,完全不顾内容而单纯地强调形式。

B.作者还不断地向后辈强调的主要是文章的技巧和方法问题,即写诗文要符合古人创作诗文的方法、技巧,其实就是让人们只能模仿古人,限制了写作的创作精神。

C.作者告诉外甥,不要学习东坡在文章中干预现实的做法。这正是他的局限性,因为用诗文批判社会的不合理现象,正是我们民族文学的优秀传统。

D.为了要符合古人做文章的章法,作者还特别强调要重视读古人之书,使之具有广博的文化修养,从中汲取营养为我所用。

9.翻译下面的句子。(20分)

①如四渎虽纳百川,或汇而为广泽,汪洋千里,要自发源注海耳。(6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人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8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作之使雄壮,如沧江八月之涛,海运吞舟之鱼。又不可守绳墨令俭陋也。(6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词鉴赏。(16分)

10.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念奴娇·金陵怀古

(元)萨都刺

六代繁华,春去也,更无消息。空怅望,山川形胜,已非畴昔。王谢堂前双燕子,乌衣巷口曾相识。听夜深寂寞打孤城,春潮急。

思往事,愁如织;怀故国,空陈迹。但荒烟衰草,乱鸦斜日。玉树歌残秋落冷,胭脂井坏寒螀泣。到如今只有蒋山青,秦淮碧。

桂枝香·金陵怀古

(宋)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1)分析两首词描写的景物有怎样的异同?(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两首词用典的艺术手法。(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后面的题目。(32分)

我的世界下雪了

迟子建

①我之所以喜欢回到故乡,就是因为在这里,我的眼睛、心灵与双足都有理想的漫步之处。从我的居室到达我所描述的风景点,只需三五分钟。我通常选择黄昏的时候去散步。去的时候是由北向南,或走堤坝,或沿着河岸行走。如果在堤坝上行走,就会遇见赶着羊群归家的老汉,那些羊在堤坝的慢坡上边走边啃噬青草,仍是不忍归栏的样子。我还常看见一个放鸭归来的老婆婆,她那一群黑鸭子,是由两只大白鹅领路的。大白鹅高昂着脖子,很骄傲地走在最前面,而那众多的黑鸭子,则低眉顺眼地跟在后面。比之堤坝,我更喜欢沿着河岸漫步,我喜欢河水中那漫卷的夕照。夕阳最美的落脚点,就是河面了。进了水中的夕阳比夕阳本身还要辉煌。当然,水中还有山峦和河柳的投影。让人觉得水面就是一幅画,点染着画面的,有夕阳、捌木、云朵和微风。微风是通过水波来渲染画面的,微风吹皱了河水,那些涌起的水波就顺势将河面的夕阳、云朵和树木的投影给揉碎了,使水面的色彩在瞬间剥离,有了立体感,看上去像是一幅现代派的名画。我爱看这样的画面,所以如果没有微风相助,水面波澜不兴的话,我会弯腰捡起几颗鹅卵石,投向河面,这时水中的画就会骤然发生改变,我会坐在河滩上,安安静静地看上一刻。当然,我不敢坐久,不是怕河滩阴森的凉气侵蚀我,而是那些蚊子会络绎不绝地飞来,围着我嗡嗡地叫,我可不想拿自己的血当它们的晚餐。

②在书房写作累了,只需抬眼一望,山峦就映入眼帘了。都说青山悦目,其实沉积了冬雪的白山也是悦目的。白山看上去有如一只只来自天庭的白象。当然,从窗口还可以尽情地观察飞来飞去的云。云不仅形态变幻快,它的色彩也是多变的。刚才看着还是铅灰的一团浓云,它飘着飘着,就分裂成几片船形的云了,而且色彩也变得莹白了。如果天空是一张白纸的话,云彩就是泼向这里的墨了。这墨有时浓重,有时浅淡,可见云彩在作画的时候是富有探索精神的。

③无论冬夏,如果月色撩人,我会关掉卧室的灯,将窗帘拉开,躺在床上赏月。月光透过窗棂漫进屋子,将床照得泛出暖融融的白光,沐浴着月光的我就有在云中漫步的曼妙的感觉。在刚刚过去的中秋节里,我就是躺在床上赏月的。那天浓云密布,白天的时候,先是落了一些冷冷的雨,午后开始,初冬的第一场小雪悄然降临了。看着雪花如蝴蝶一样在空中飞舞,我以为晚上的月亮一定是不得见了。然而、到了七时许,月亮忽然在东方的云层中露出几道亮光,似乎在为它午夜的隆重出场做着昭示。八点多,云层薄了,在云中滚来滚去的月亮会在刹那间一露真容。九点多,由西南而飞向东北方向的庞大云层就像百万大军一样越过银河,绝大部分消失了踪影,月亮完满地现身了。也许是经过了白天雨与雪的洗礼,它明净清澈极了。我躺在床上,看着它,沐浴着它那丝绸一样的光芒,感觉好时光在轻轻敲着我的额头,心里有一种极其温存和幸福的感觉。过了一会儿,又一批云彩出现了,不过那是一片极薄的云,它们似乎是专为月亮准备的彩衣,因为它们簇拥着月亮的时候,月亮用它的芳心,将白云照得泛出彩色的光晕,彩云一团连着一团的出现,此时的月亮看上去就像一个巨大的蜜橙,让人觉得它荡漾出的清辉,是洋溢着浓郁的甜香气的。午夜时分,云彩全然不见了,走到中天的明月就像掉入了一池湖水中,那天空竟比白日的晴空看上去还要碧蓝。这样一轮经历了风雨和霜雪的中秋月,实在是难得一遇。看过了这样一轮月亮,那个夜晚的梦中就都是光明了。

④我还记得2002年正月初二的那一天,我和爱人应邀到城西的弟弟家去吃饭,我们没有乘车从城里走,而是上了堤坝,绕着小城步行而去。那天下着雪,落雪的天气通常是比较温暖的,好像雪花用它柔弱的身体抵挡了寒流。堤坝上一个行人都没有,只有我们俩,手挽着手,踏着雪无言地走着。山峦在雪中看上去模模糊糊的,而堤坝下的河流,也已隐遁了踪迹,被厚厚的冰雪覆盖了。河岸的柳树和青杨,在飞雪中看上去影影绰绰的,天与地显得是如此的苍茫,又如此的亲切。走着走着,我忽然落下了眼泪,明明知道过年落泪是不吉祥的,可我不能自持,那种无与伦比的美好滋生了我的伤感情绪。三个月后,爱人别我而去,那年的冬天再回到故乡时,走在白雪茫茫的堤坝上的,就只是我一人了。那时我恍然明白,那天我为何会流泪,因为天与地都在暗示我,那美好的情感将别你而去,你将被这亘古的苍凉永远环绕着!

⑤所幸青山和流水仍在,河柳与青杨仍在,明月也仍在,我的目光和心灵都有可栖息的地方,我的笔也有最动情的触点。所以我仍然喜欢在黄昏时漫步,喜欢看水中的落日,喜欢看风中的落叶,喜欢看雪中的山峦。我不惧怕苍老,因为我愿意青丝变成白发的时候,月光会与我的发丝相融为一体。让月光分不清它是月光呢还是白发;让我分不清生长在我头上的,是白发呢还是月光。

⑥几天前的一个夜晚,我做了一个有关大雪的梦。我独自来到了一个白雪纷飞的地方,到处是房屋,但道路上一个行人也看不见。有的只是空中漫卷的雪花。雪花拍打我的脸,那么的凉爽,那么的滋润,那么的亲切。梦醒之时,窗外正是沉沉暗夜,我回忆起一年之中,不论什么季节,我都要做关于雪花的梦,哪怕窗外是一派鸟语花香。看来环绕着我的,注定是一个清凉而又忧伤、浪漫而又寒冷的世界。我心有所动,迫切地想在白纸上写下一行字。我伸手去开床头的灯,没有打亮它,想必夜晚时停电了;我便打开手机,借着它微弱的光亮,抓过一支笔,在一张打字纸上把那句最能表达我思想和情感的话写了出来,然后又回到床上,继续我的梦。

⑦那句话是:我的世界下雪了。

⑧是的,我的世界下雪了…

(摘自迟子建散文集《我的世界下雪了》)

11.李乐薇在《我的空中楼阁》中写到“小屋之小,是受了土地的限制”,“论‘领土’,只有有限的一点;和领土相对的是‘领空’,论‘领空’却又是无限的,足以举目千里,足以俯仰天地,左顾有山外青山,右盼有绿野阡陌。适于心灵散步,‘眼睛旅行,也就是古人说的游目骋怀……”李乐薇的感受与文中开篇的句子“我之所以喜欢回到故乡,就是因为在这里,我的眼睛、心灵与双足都有理想的漫步之处”有相通之处吗?(10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分别概括第①段和第③段景物描写的特点及作用。(10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作者说“把那句最能表达我思想和情感的话写了出来”,那句话为什么最能表达我的思想和情感?(1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语文阅读模拟特供题四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戏曲的演变

曾凡

戏曲,正在成为一种记忆。

戏曲的生存土壤在市井的构栏瓦舍、茶楼酒肆、宫殿堂会和乡村的节日庙会。它的观众是市民和农民。在当代的城市,过去意义上的构栏瓦舍、茶楼酒肆、宫殿堂会已基本不存在,寄身于这些地方度日的市民阶层,为数也已不多,所以,传统意义上的作为戏曲消费群体的市民的正在消失,使得作为市井艺术的戏曲失去了现实土壤。剩下的另一块戏曲土壤便是乡村。

那么,如今的乡村是什么样子呢?乡村的主体,那些青壮年劳动力们都外出打工,成为漂泊在城乡之间的一个流动群体。许多乡村都成了只有老人和孩子留守的村落。仅有老幼病弱在家的乡村人群,已经构不成娱乐主体和消费主体。在那些地方,以往那种乡村社会自发的作为节日自我娱乐活动的唱戏已很难重现,既没有那样的人才,也没有那种心情了。外来的,不管是县里的还是外省市的剧团,都很少有机会再到乡下演出,因为这里既没有足够的观众,也没有真正的消费者为他们的演出支付报酬。

从这种物质层面的客观现实来看,戏曲现在只能在重大节庆日或村民的庆典日才有可能作为点缀登场。以前,在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说,戏曲的根在乡村。可是现在,乡村生活自身已被部分消解了。所以戏曲已经不能作为乡村文化的主体,更脱离了乡村的日常生活过程和日常生活经验。戏曲原本是生活的一部分,现在已经悄然蜕变为生活之外的事物。

戏曲以往存在于乡村的物质背景是,在农闲时节,或赶集上庙会的日子,作为一种娱乐或庆典,为村民们提供娱乐。它存在于乡村的精神背景是,提供“说古”和“教化”,通过戏曲演出,使人们知道历史常识,懂得是非、善恶,明白人生的价值和努力方向。

现在,随着乡村物质生活的瓦解,乡村的精神生活也发生着实质性的改变。戏曲早已失去它的说古和教化功能,仅仅尚存一部分娱乐功能。比如说,以往人们是从岳母刺字、秋胡戏妻、王宝钏守寒窑、杨家将、霸王别姬等戏曲故事里学习历史和人生常识的;可是现在,绝大多数的乡村青少年都上过小学,甚至还上过初中、高中,他们已经通过学校教育粗略地了解了一些历史常识,完成了以往由戏曲承担的启蒙教育(即“说古”的使命)。而且,由于当代社会信息发达,特别是近些年来公路和电视在中国农村大面积的普及,使得乡村文化生活内容空前丰富。人们对社会信息和价值观的感受、理解和接受变得异常地迅速和简捷,甚至国际最新的时尚也有可能在乡村同步流行。在这种精神背景下,原来戏曲传播价值观、完成道德教化、充任精神导师的作用,瞬间瓦解。人们在精神上和心理上失去了对戏曲的依赖性,甚至失去信赖性。所以,戏曲存在的精神背景也在消失。

失去了生存背景的戏曲其实还存活着,可是这种存活的性质和形态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以往的戏曲,作品与观众之间有强烈的价值认同和心理共鸣,当戏曲向观众描绘一种生活,讲述一种价值判断的时候,观众也在用惊叫、叹息和眼泪表达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在这种对话过程中,观众在审美的愉悦之外很可能有更多的收获。

可是现在,戏曲正在从生活中的艺术变为一种博物馆艺术。为了取悦于不懂戏曲也不需要从戏曲中接受教化的城里人,戏曲被拆卸成一节一节的“折子戏”,甚至只是某个演员拿手的某个唱段。原本的内涵丰富的具有精神沟通功能的文化活动,现在成为单纯的娱乐活动,剧本的内容被抽空,看戏成为(戏曲)音乐欣赏或技巧表演——唱段、水袖、帽翅功、辫子功、矮子功、武打技巧的欣赏等等。这样的表演也是表演,这样的存活也是存活。只不过,经由这样的生存形态,我们已经可以看到,原来意义上的戏曲正在成为一种记忆。

(选自《文汇报》)

1、从全文看,不属于“戏曲正在成为一种记忆”原因的一项()

A、传统意义上的作为戏曲消费群体的市民正在消失,使得作为市井艺术的戏曲失去了现实土壤。

B、戏曲已经不能作为乡村文化的主体,更脱离了乡村的日常生活过程和日常生活经验,悄然蜕变为生活之外的事物。

C、戏曲不再承担启蒙教育(即“说古”)的使命,以及当代乡村文化生活内容空前丰富,使人们在精神上和

心理上失去了对戏曲的依赖性,甚至失去了信赖性。

D、现在,戏曲正在从生活中的艺术变为一种博物馆艺术。

2、对“戏曲正在从生活中的艺术变为一种博物馆艺术”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戏曲失去了生存背景,虽然还存活着,但其性质和形态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B、人们在精神上和心理上失去了对戏曲的依赖性,所以戏曲在人们心中已经消失。

C、演出中原本内涵丰富的精神沟通成为单纯的娱乐活动。

D、剧本的内容被抽空,看戏只是音乐和技艺的欣赏。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由于乡村的主体——青壮年劳动力们都外出打工,缺乏戏曲表演人才,以往那种作为节日娱乐的唱戏活动已很难在乡村社会重现。

B、戏曲不能像以往那样在农闲时节,或赶集上庙会的日子,作为一种娱乐或庆典,完全不能再为村民们提供娱乐,它在乡村的物质背景已经消失了。

C、在当代发达的社会信息的冲击下,随着戏曲传播价值观、完成道德教化、充任精神导师的作用的消失,戏曲存在的精神背景也在消失。

D、“戏曲的价值在于,作品与观众之间有强烈的价值认同和心理共鸣,在戏曲对话中,观众在审美的愉悦之外还有很多的思想收获。

4、依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意义上的作为戏曲消费群体的市民正在消失,使得作为市井艺术的戏曲失去了现实土壤,可见戏曲也必将在当代城市生活中消失。

B、戏曲难在农村生存下去,既是因为它没有足够的观众,又是因为没有真正的消费者为演出支付报酬。

C、在古代戏曲用“岳母刺字、秋胡戏妻、王宝钏守寒窑、杨家将、霸王别姬”等故事教人们学习历史和人生常识,戏曲替代了学校的说古和教化功能。

D、戏曲正在从生活中的艺术变成一种博物馆艺术,并发挥它的娱乐功能的时候,原来意义上的戏曲正在成为一种记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30分)

班公湖边的鹰

王族

几只鹰在山坡上慢慢爬动着。

第一次见到爬行的鹰,我有些好奇,于是便尾随其后,想探寻个仔细。他们爬过的地方,沙土被沾湿了。回头一看,湿湿的痕迹一直从班公湖边延伸过来的,在晨光里像一条明净的布条。我想,鹰可能在湖中游水或者洗澡了。高原七月飞雪,湖水一夜间便可结冰;这时若是有胆下湖,顷刻间肯定叫你爬不上岸。

班公湖是个奇迹。在海拔四、五千米的高原上,粗糙的山峰环绕起伏,幽蓝的湖泊在中间安然偃卧。与干燥苍凉的高原相对比,这个不大的湖显得很美。太阳已经升起来了,湖面便扩散和聚拢着片片刺目的光亮。远远地,人便被这片光亮裹住,有眩晕之感。

而这几只鹰已经离开了班公湖,正在往一座山的顶部爬着。平时所见的鹰都是高高在上,在蓝天中飞翔。它们的翅膀凝住不动,像尖利的刀剑,沉沉地刺入远天。人不可能接近鹰,所以鹰对于人来说,则是一种精神的依靠。据说,西藏的鹰来自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它们在江水激荡的涛声里长大,在内心听惯了大峡谷的音乐,因而形成了一种要永远飞翔的习性。它们长大以后,从故乡的音乐之中翩翩而起,向远处飞翔。大峡谷在它们身后渐渐疏远,随之出现的就是无比高阔遥远的高原。它们苦苦地飞翔,苦苦地寻觅故乡飘远的音乐……在狂风大雪和如血的夕阳中,它们获取了飞翔的自由和欢乐;它们在寻找中变得更加消瘦,思念与日俱增,爱变成了没有尽头的苦旅。而现在,几只爬行的鹰散瘫在地上,臃肿的躯体在缓慢地往前挪动,翅膀散开着,拖在身后,像一件多余的东西。细看,它们翅膀上的羽毛稀疏而又粗糙,上面淤积着厚厚的污垢。羽毛的根部,半褐半赤的粗皮在堆积。没有羽毛的地方,裸露着红红的皮肤,像是被刀剃开的一样。已经很长时间了,晨光也变得越来越明亮,但它们的眼睛全都闭着,头颅缩了回去,显得麻木而沉重。

几只鹰就这样缓缓地向上爬着。这应该是几只浑身落满了岁月尘灰的鹰,只有在低处,我们才能看见它们苦难与艰辛的一面。人不能上升到天空,只能在大地上安居,而以天空为家园的鹰一旦从天空降落,就必然要变得艰难困苦吗?

我跟在它们后面,一旦伸手就可以将它们捉住,但我没有那样做。几只陷入苦难中的鹰,是与不幸的人一样的。

一只鹰在努力往上爬的时候,显得吃力,以致爬了好几次,仍不能攀上那块不大的石头。我真想伸出手推它一把,而就在这一刻,我看到了它眼中的泪水。鹰的泪水,是多么屈辱而又坚忍啊,那分明是陷入千万次苦难也不会止息的坚强。

几十分钟后,几只鹰终于爬上了山顶。

它们慢慢靠拢,一起爬上一块平坦的石头,然后,它们停住了。过了一会儿,它们慢慢开始动了——敛翅、挺颈、抬头,站立起来。片刻之后,忽然一跃而起,直直地飞了出去。

它们飞走了。不,是射出去了。几只鹰在一瞬间,恍若身体内部的力量迸发了一般,把自己射出去了。

太伟大了,完全出乎我的意料。

几只鹰转瞬间已飞出很远。在天空中,仍旧是我们所见的那种样子,翅膀凝住不动,刺入云层,如若锋利的刀剑。

远处是更宽阔的天空,它们直直地飞掠而入,班公湖和众山峰皆在它们的翅下。

这就是神遇啊!

我脚边有几根它们掉落的羽毛,我捡起,紧紧抓在手中。

下山时,我泪流满面。

鹰是从高处起飞的。

(选自《意林》)

5、文中刻画了行走于地面的“鹰”和翱翔于蓝天的“鹰”的两个形象,这两个形象最大的不同之处是什么?作者描写这两个形象的用意是什么?(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谈谈对文中句子的理解和体会。(8分)

(1)作者为什么强调鹰是“射出去了”而不是“飞走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鹰是从高处起飞的”的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章前一部分写到了“地域风光”,这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本文的谋篇布局、形象刻画、语言风格等方面都很有特点,请选择其中一个方面,结合原文进行赏析。(10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9~13题。(9~12题每小题3分,13题16分,共28分)

杜环,字叔循。其先庐陵人,侍父一元游宦江东,遂家金陵。环尤好学,工书,重然诺,好周人急。

父友兵部主事常允恭,死于九江,家破。其母张氏年六十岁,哭九江城下,无所归。有识允恭者,怜其老,告之曰:“今安庆守潭敬先,非允恭友乎?盍往依之?”母如其言,附舟诣潭。潭谢不纳,母大困。从人至金陵,因访一元家所在,问:“一元今无恙否?”道上人对以:“一元死已久,惟子环存,其家直鹭洲坊。”

母服破衣,雨行至环家。环方对客坐,见母,大惊,因问曰:“母非常夫人乎,何为而至于此?”母泣告以故。环亦泣,扶就坐,拜之,复呼妻子出拜。妻马氏,解衣更母湿衣,奉糜食母,抱衾寝母。母问其平生所亲厚故人及幼子伯章。环知故人无在者,不足附,又不知伯章存亡,姑慰之曰:“天方雨,雨止为母访之。苟无人事母,环虽贫,独不能奉母乎?愿母无他思。”母见环家贫,雨止,坚欲出问他故人。环令媵女从其行,至暮,果无所遇而返,坐乃定。

环购布帛,令妻为制衣衾。自环以下,皆以母事之。越十年,异地逢其子伯章,泣谓之曰:“太夫人在环家,日夜念少子成疾,不可不早往见。”伯章若无所闻,第曰:“吾亦知之,但道远不能至耳。”环归半岁,伯章来。母见少子,相持大哭。既而伯章见母老,恐不能行,竟绐以他事辞去,不复顾。环奉母弥谨。然母愈念伯章,疾顿加,后三年遂卒。环具棺槨殓殡之礼,买地城南钟家山葬之。岁时常祭其墓云。

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人哉。

(节选自宋濂《杜环小传》)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重然诺,好周人急救济

B、母如其言,附舟诣潭往见

C、潭谢不纳,母大困道歉

D、奉糜食母,抱衾寝母给……吃

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竟绐以他事辞去以小易大,彼恶知之

B、因访一元家所在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至暮,果无所遇而返,坐乃定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D、环购布帛,令妻为制衣衾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11、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杜环“重然诺,好周人急”高尚道德的一组是()

①伯章若无所闻,第曰:“吾亦知之,但道远不能至耳。”

②环购布帛,令妻为制衣衾。

③母泣告以故,环亦泣,扶就坐,拜之,复呼妻子出拜。

④母见环家贫,雨止,坚欲出问他故人。

⑤环具棺槨殓殡之礼,买地城南钟家山葬之。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⑤D、①③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常允恭之母张氏因突然变故而无家可归,只好投奔故旧,但是未被谭敬先接纳,万般无奈之下,找到了故人之子杜环。

B、杜环见到张氏,深感惊讶,随即殷勤接待张氏。他和家人都像对待母亲一样服侍张氏,使张氏在杜家无忧无虑地度过了晚年。C、常伯章担心母亲年老不能走远路,竟然找了个借口来欺骗母亲,丢下她不管,离开了杜家。

D、作者被杜环关爱他人、善始善终的事迹所感动,因而撰文予以表彰,并在文中一再用对比手法表现杜环重情重义的高尚情操。

13、断句和翻译

(1)用“/”给第一部分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断句。(6分)

(2)翻译下面的句子。(10分)

①今安庆守潭敬先,非允恭友乎?盍往依之?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伯章若无所闻,第曰:“吾亦知之,但道远不能至耳。”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作品,然后回答问题。(30分)

(一)

墨梅/王冕寒菊/郑思肖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14、这两首诗在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方面有什么相似之处?(写出两点即可)(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两首诗在语言风格上有何不同?(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减字木兰花·竞渡/黄裳

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

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

16、词中“飞”“破”二字用得生动形象,试加以赏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这首词是怎样描绘和烘托龙舟竞渡的场面和气氛的?试作具体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蟾宫曲·九日①/张可久

对青山强整乌纱②,归雁横秋③,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错落④,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注:①九日:农历九月九日,中国人素有登高思乡习俗。②对青山强整乌纱:意为自己勉强登高。乌纱泛指帽子。③归雁横秋:应为“横秋归雁”的倒装句式。④金杯错落:酒桌上觥筹交错。

18、这是元曲作家张可久写的一首被后人称为“清而且丽”的散曲。张可久终生仕途失意,故终日沉湎诗酒世界,寄情山水之间。你认为这首曲中揭示主题的是哪一句?“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点染了一种怎样的气氛?“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的描写是否与主题有关?(10分)

中考语文阅读模拟特供题五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0分。每小题5分)

跨国食品公司早在多年前知道他们生产的很多食品会使大脑产生化学反应,导致进食者吃过量。

为雀巢公司和联合利华公司工作的科学家一直在暗中调查某些食品——像巧克力饼干、汉堡包和零食等——为什么会使人们暴饮暴食,进而导致肥胖。表面上,这些食品公司坚持说,没有证据表明它们生产的食品会引起生物化学反应,促使进食者暴饮暴食,因此它们并不打算向消费者发出警告或改变这些产品的特征。

但业内科学家说,食品制造商担心它们生产的食品会破坏人体控制食物摄入量的能力。因此正试图找出可行的解决办法。一家食品公司说:“我们创造了一个生化怪物。”

如今,全球被诊断为肥胖的人已经超过了3亿,每年大约有250万人因为超重而死亡。在英国,1/5以上的成年人属于肥胖人群——这一比率是20年前的三倍。

一位担任食品制造商顾问的科学家说:“食品公司清楚地意识到,它们在生产使人上瘾的食品方面简直成功得不能再成功了。这是一个大问题。”

科学家认为,暴饮暴食效应是由类鸦片物质引发的。这种化学物质会使人产生“再多吃一些”的愿望,同时还会削弱能让人抑制食欲的“吃饱了”的感觉。

食品工业的研究显示,虽然暴饮暴食只是一种暂时现象,但它会对人体的食物摄入产生很大影响。萨塞克斯大学的科学家最近对20年来的研究进行了一次回顾。他们发现,如果用药物阻止类鸦片物质的释放,人体食物摄入会减少21%,在肥胖人群中,这种效应会更大,使进食者的食物摄入量减少33%。

此外,进一步的研究表明,高脂肪、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品产生的类鸦片物质效应最大,而食品制造商往往在产品中添加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使其更美味可口。譬如说,它们常常在谷类食品和饼干中添加巧克力,在开胃零食中添加奶酪,在汉堡包和奶酪汉堡包的面包片中加入大量糖。

长期以来,食品工业挖空心思,一味追求产品美味可口。然而现在,人们开始渐渐意识到这种美味可口反映的是食品对大脑产生的影响。

(选自《参考消息》)

1、下列对“暴饮暴食效应”这一概念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指食品公司生产的食品使大脑产生化学反应,导致进食者吃过量。

B、指高脂肪、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品产生的类鸦片物质效应,它使人产生“再多吃一些”的愿望,从而导致人们暴饮暴食。

C、指某些食品产生的类鸦片物质使人的大脑产生化学反应,导致人们暴饮暴食,进而导致肥胖,并对人体食物摄入产生很大影响。

D、指食品中的某种化学物质会使人产生“再多吃一些”的愿望,同时又能削弱人们抑制食欲的“吃饱了”的感觉。

2、“食品制造商担心它们生产的食品会破坏人体控制食物摄入量的能力,因此正试图找出可行的解决办法。”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食品制造商担心人们控制食物摄入量的能力会被它们生产的食品破坏,正试图寻找一种可行的办法解决这一个问题。

B、食品制造商正试图找出可行的办法,解决它们所担心的人们的食物摄入量因它们生产的食品而被破坏的问题。

C、食品制造商正试图寻找可行的办法解决它们的担心,使人们控制食物摄入量的能力,不因为它们生产的食品而遭到破坏。

D、食品制造商试图找出可行的办法,既不破坏人们控制食物摄入量的能力。又不影响它们生产食品。

3、如何解决“暴饮暴食”和“肥胖”问题,下列根据文章内容作出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食品公司对它们生产的能够使人上瘾的食品,要向消费者发出警告,或者改变这些产品的特征。

B、要找出可行的解决办法,使人体控制食物摄入量的能力不受破坏。

C、用药物阻止类鸦片物质的释放,从而使进食者的食物摄入量减少。

D、要让人们意识到,高脂肪、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品会产生类鸦片物质。因此,不要进食美味可口的食品。

4、根据全文提供的信息,下面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揭露了这样一个事实:食品公司早就知道它们生产的很多食品能够使人上瘾,但是他们并不打算向消费者发出警告或改变这些产品的特征。

B、全球肥胖人群的比率越来越高,这与长期以来食品工业挖空心思生产出很多美味可口的食品有密切的关系。

C、为雀巢公司和联合利华公司工作的科学家一直暗中调查某些食品,但没有证据表明它们生产的食品会引起化学反应,进而促使进食者暴饮暴食。

D、本文意在告诫人们:要特别小心食品“陷阱”。事实上,现在的人们开始渐渐意识到美味可口反映的是食品对大脑产生的影响。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5-9题。(共28分,选择题每小题4分。翻译题12分)

丞相公孙弘者,齐淄川国薛县人也,字季。少时为薛狱吏,有罪,免。家贫,牧豕海上。年四十余,乃学《春秋》杂说。建元元年,天子初即位。招贤良文学之士。是时弘年六十,征以贤良为博士。使匈奴,还报,不合上意,上怒,以为不能,弘乃病免归。元光五年,有诏征文学,菑川国复推上公孙弘。弘让,谢国人曰:“臣已尝西应命,以不能罢归,愿更推选。”国人固推弘,弘至太常。太常令所征儒士各对策,百余人,弘第居下。策奏,天子擢弘对为第一。召入见,拜为博士。弘为布被,食不重肉。每朝会议,开陈其端,令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庭争。于是天子察其行敦厚,习文法吏事,上大说之。弘奏事,有不可,不庭辩之。尝与主爵都尉汲黯请间,汲黯先发之,弘推其后,天子常说,所言皆听,以此日益亲贵。尝与公卿约议,至上前,皆倍其约以顺上旨。汲黯庭诘弘曰:“齐人多诈而无情实,始与臣等建此议,今皆倍之,不忠。”上问弘。弘谢曰:“夫知臣者以臣为忠,不知臣者以臣为不忠。”上然弘言。元朔三年,张欧免,以弘为御史大夫。汲黯曰:“弘位在三公,奉禄甚多,然为布被,此诈也。”上问弘。弘谢曰:“有之。夫九卿与臣善者无过黯,然今日庭诘弘。诚中弘之病。夫以三公为布被,诚饰诈欲以钓名。今臣弘位为御史大夫,而为布被,自九卿以下至于小吏,无差。诚如汲黯言。且无汲黯忠,陛下安得闻此言。”天子以为谦让,愈益厚之。卒以弘为丞相,封平津侯。淮南、衡山谋反,治党与方急。弘病甚,自以为无功而封,位至丞相,宜佐明主填抚国家,使人由臣子之道。今诸侯有畔逆之计。此皆宰相奉职不称,恐窃病死,无以塞责。乃上书目:“今臣弘罢驽之质,无汗马之劳,陛下过意擢臣弘卒伍之中,封为列候。致位三公。臣弘行能不足以称,素有负薪之病,恐先狗马填沟壑。终无以报德塞责。愿归侯印,乞骸骨,避贤者路。”天子报曰:“君不幸罹霜露之病,何恙不已,乃上书归候,乞骸骨,是章朕之不德也。今事少闲,君其省思虑,一精神,辅以医药。”居数月,病有瘳,视事。元狩二年,弘病,竟以丞相终。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弘为布被,食不重肉重肉:相同的肉

B.自九卿以下至于小吏,无差差:差别,区别

C.治党与方急党与:同党的阴谋

D.天子报曰报:答复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词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年四十余,乃学《春秋》杂说②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B.①于是天子察其行敦厚②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C.①征以贤良为博士②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耶

D.①今皆倍之,不忠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7.把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公孙弘谦让的一组是()

①以为不能②弘奏事,有不可,不庭辩之③诚饰诈欲以钓名

④臣弘行能不足以称⑤今诸侯有畔逆之计,此皆宰相奉职不称⑥避贤者路

A、①②③B、③⑤⑥C、②④⑥D、①④⑤

8、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记叙了平津侯公孙弘从做汉朝监狱官到召为博士到御史大夫,以布衣而封侯,官至丞相,位列三公的经历,赞扬他官高戒奢,躬行节俭的高尚品质。

B、公孙弘与汲黯相处得很好。有一次,汲黯先向皇上提出问题,公孙弘则随后把问题阐述得清清楚楚,皇上非常高兴。

C、公孙弘曾经与公卿们事先约定好了要向皇帝谈论的问题,但到了皇上面前,他却违背约定。而顺从皇上的意旨,他的这种行为受到了汲黯的责备,也受到了汉武帝的批评。

D、淮南王和衡山王谋反,公孙弘认为身为御史大夫没有做好本职工作,应负一定的责任,希望交回侯印,辞官归家,给贤者让路。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以不能罢归,愿更推选。(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恐先狗马填沟壑,终无以报德塞责。(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今事少闲,君其省思虑,一精神,辅以医药。(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列古诗词,完成10-11题。(26分)

10、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14分)

月上瓜洲南徐多景楼作

[南宋]张辑

江头又见新愁,几多愁?塞草连天何处是神州?

英雄恨,古今泪,水东流。惟有鱼竿明月上瓜洲。

[注]南徐,古州名,治所在京口(今江苏镇江)。多景楼,在镇江北固山上。

(1)请结合词的上阕,简要分析“几多愁”中词人“愁”的具体内容。(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的下阕中“惟有鱼竿明月上瓜洲”一句,通过塑造“渔翁”这一形象,寄托了词人怎样的情怀?试作简要分析。(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2分)

宿甘露僧舍

曾公亮

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注]甘露:寺名,在今江苏镇江北固山上,下临长江。银山:江中巨浪。

(1)前两句用什么手法,写出了甘露寺的什么特点?(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怎样理解“开窗放入大江来”?(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共26分)

淡紫色的午后

王希希

这个午后,心情应该是淡紫色的。

一阵风过,紫藤的叶子纷坠如雨。这样的落叶不会使人感到惋惜难过。每一枚都完整、光洁,并且鲜亮是最艳的那一种鹅黄,像稻麦刚刚成熟的颜色。那是麦浪,那么这个,应该是“麦雨”吧?我伸手向头发。拈下一片,微微地笑。多么有缘,你到了我的发梢;也许在夏天,那一串串如繁密坠饰的紫藤花间,我曾仰望过你:你是淡紫中最嫩绿的一片。

书页间铺满了叶子,石凳和石几上也是。

隔着高低不平的矮墙,邻家的姑娘在横的竹竿上晾着新洗的衣服。洁净的衣襟衣袖自在地滴着水。她的浅棕条纹的小外套在棕红方格的被单间轻快地穿梭。

一个婴孩咿咿呀呀地叫着,摆着嫩藕似的手脚,跌跌撞撞地往前走。他睁大了清澈的眼睛,仿佛觉得这个世界十分稀奇,可是还不会说话。只好忍不住要用欢叫来表达喜悦。后面跟着护佑的大人,眼中都是宠溺。婴儿的眼眸上,让秋天也变得清纯了些。

白发白须的老爷爷在悠然地打着太极拳。那几位热爱象棋的退休老人此时还在投入地对弈,我疑心他们一直没有停下来过。棋子落在棋盘上,叩声清脆,伴着一声得意的低哼。

老奶奶们在晒得到太阳的长椅上织着毛衣,聊着天,那纤长的针尖跳着光点。她们的话声很细微,絮絮地,像这毛线一样冗长而连绵,仿佛可以持续一整个冬天。忽然听到她们热情地喊着谁了,于是正抱着被褥出来晒的那一个就一边往绳索上搭物件儿一边回话,执一根长长的竹片拍着被面,飞出来的细尘融入空气,和这样琐碎的话题十分和谐。

一个窈窕的白衣女子牵着白色长毛狗经过,神态倨傲冷清。狗在草丛间不断地嗅着,啃着,扒着,招来它的美貌主人轻轻的呵斥,不情愿地放弃了探索,继续往前走。

邮递员微哑厚重的车铃声,也惊飞了几只安详的鸟。它们鸣叫着,振翅从歇息的树叶间飞起,另择他处停落,灵活地转着小小的头颅,左右张望。

我打开阖拢了的书,又看几页。思绪像隔着一层薄膜,眼睛从书上看到的,并不能顺利地送入脑海中去,而是软软地弹了出来。用一只橙压着,免得被风翻乱了书页。橙的皮被剥下时,溅出小小的雾气,带着微微的辛辣;而送到唇齿之间,甜美中,带着沁凉的清香。

渐渐地有点凉意了。手背皮肤上的粉红,变做了淡淡的青色。落下的叶更多,小灌木丛在风中簌簌地交头接耳。老奶奶们收起毛线团上楼去了。光线缓缓慢慢地移动,移开,有人出来,收走了已经落入阴影的被褥。

本来安静下来,有点寂寞了,可是突然地,就冒出许多人声。女人们拎着大包小包从超市或菜场选购来的食物,男人们解下车头上系着的公文包,大家互相打着招呼,说着白天的辛苦。年轻的夫妻挽着臂,互视地笑。

最多的是孩子。小男孩背着书包,呤呤啷啷地往家跑,一路追踢着一只球,球的主人在后面着急地喊。小女孩走得徐徐,已经学会神态矜持地折一片微黄的柳树叶子,在指间玩弄。或者两三个,并着头,捂嘴说话,飞出一片娇脆的笑声。到转弯的地方,便拉一拉手,互道再见。他们的校服几乎一样。

不及等到人声再度静去,我也收起书,上了自己的那一层楼。楼阁里呼应着锅碗瓢盘的叮当,选出淡淡的米饭香气。

我这间小屋亮起的灯,淡黄的,是否也会安慰某一个迟归的人?那些树丛间的鸟,一定也回到了各自的小巢吧?

(选自《散文》,有删节)

12、第一段中说“这个午后,心情应该是淡紫色的”,综合全文分析,淡紫色的心情指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中“思绪像隔着一层薄膜”怎样理解?(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本文主要用第三人称来表达,可第二段划线部分却是第二人称的形式,这种人称的转换对感情的抒发起到了什么作用?(7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本文主要描写午后人们的生活,但文章却以“那树丛问的鸟,一定也回到了各自的小巢吧”作结,这样写对行文有什么好处?(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语文阅读模拟特供题六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12分,每小题3分)

月球表面岩石的奥秘

萧华

在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中,宇航员们先后从月球表面带回超过440千克的岩石样品,但这些样品的许多特性却让科学家们一直迷惑不解。美国的一个科研小组日前宣布:通过“起源号”探测器收集到的数据,他们已经解开了月球岩石的一些未知奥秘。

这项最新成果是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帕萨登纳研究所专家丹·布勒特和瑞士苏黎世天文研究所专家安萨噶·戈瑞姆伯格共同完成的。丹·布勒特称,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对宇航员们带回来的月球岩石样品感到迷惑不解,这些岩石具有一些非常特殊的特性。通过美国航空航天局“起源号”探测器收集到的数据和太阳粒子资料,科学家们对这些岩石的理解有所加深,并解开了许多未知的奥秘。不仅如此,科学家们对太阳的认识也进一步加深。

丹·布勒特在论文中称,科学家们以前均认为月球没有全球性的磁场,但利用最新数据对月球岩石样本进行研究后,发现月球极有可能曾经拥有过磁场。在36至39亿年前,即月球形成后大概5到10亿年的时间里,大量熔岩填充陨石坑形成的玄武岩,存在被磁化的现象。以往的一些研究认为,原始的月球内部不太可能产生剧烈对流。因为月球的内核太小,而且表面曾经呈炽热熔融的状态。从月幔的成分来看,在熔融状态下,较轻的元素会浮在上面,形成月壳。重元素富集的区域则由于密度比周围区域大而往下沉,一直到达月核的周围。这层隔热毯里富含一些放射性元素如铀和钍,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后,这些物质逐渐衰变并因此产生磁性。

丹·布勒特称,通过对月球岩石样品的分析,科学家们还发现了粒径约为0.6微米的纯钼微粒。钼在地球地壳中的含量极低且极难以游离态存在。在工业生产中,钼可提高合金钢的强度、韧性,参与催化剂、活化剂和化肥的制造。科学家认为,在月球表面之所以会出现纯钼微粒,这是因为太阳风中的高能粒子在真空状态下不断作用于月球表面,使含有钼的化合物发生了还原反应,生成了纯钼微粒。科学家们在试验中还发现,这种钼微粒属无定形体,具有极强的抗氧化能力。

科学家们估计,月球表面目前共散落有800万吨的地球岩石碎片,采集和研究这些岩石碎片,有望对争论已久的地球和生命起源之谜找到正确的答案。地球表面的岩石不超过39亿年历史,且经历了风雨侵蚀和大陆漂移后,原先的岩石结构发生了巨大的脱变,这是造成对地球生命起源争无定论的原因之一。然而,月球上的情况却大不一样。自月球诞生以来,唯有行星光顾过,至今仍保持一片静土,据估算在月球表面1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隐藏约20吨的地球遭到撞击并爆炸之后的岩石碎片,隐藏火星和金星的碎片约180公斤和80公斤。通过这些碎片提供的信息,科学家们可以对地球、火星和金星的原始状态做出比较判断。

美国航空航天局发射的“起源号”探测器,是一个由机械控制的捕捉太阳粒子的太空探测器。其任务是捕捉并带回在太阳风暴中被抛入太空的太阳物质。该任务历时3年,行程达到3200万公里。“起源号”探测器2004年9月进入绕地球飞行轨道后抛下一个太空舱。这个太空舱装有“起源号”在过去3年收集的太阳离子。这些太阳离子是自上世纪70年代美国的“阿波罗”号和前苏联的“月球”号飞船带回月球岩石样本以来,首批由太空飞船带回地球的外星物质。

(选自《科学大观园》)

1、布勒特认为“月球极有可能曾经拥有过磁场”,下列不属于这一判断依据的一项是()

A、月球形成后大概5到10亿年的时间里,大量熔岩填充陨石坑形成的玄武岩,存在被磁化的现象。

B、月球的内核太小,而且表面曾经呈炽热熔融的状态,所以熔岩产生磁性。

C、在熔融状态下,重元素富集的区域则由于密度比周围区域大而往下沉,一直到达月核的周围。

D、一些放射性元素如铀和钍等物质,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后,逐渐衰变并因此产生磁性。

2、根据文意,解答地球和生命之谜的关键之一在于()

A、在月球上有大量的地球原始状态的岩石碎片。

B、地球表面的岩石结构经历了风雨侵蚀和大陆漂移后,发生了巨大的脱变。

C、金星和火星的碎片隐藏量及其研究成果。

D、从太空飞船带回的地球之外的外星物质。

3、不属于科学家通过月球岩石分析获得最新研究成果的一项是()

A、发现月球表面有径粒约为0.6微米的纯钼微粒。

B、月球上的纯钼微粒属无定形体,具有极强的抗氧化能力。

C、原始的月球内部不太可能产生剧烈的对流。

D、科学家们可以对地球、火星和金星的原始状态做出比较判断。

4、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起源号”探测器收集到的数据和太阳粒子资料,科学家们对太阳的认识将进一步加深。

B、月球上存在具极强的抗氧化能力的钼微粒,对生命起源的研究带来了新的希望。

C、月球表面隐藏的地球岩石碎片对解答地球生命之谜将有积极的帮助。

D、在太阳风暴中被抛入太空的太阳物质有可能是月球有生命的原始证据。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30分)

夫立德之基有常,而建功之路不一。何则?循心以为量者存乎我,因物以成务者系乎彼。存夫我者,隆杀①止乎其域;系乎物者,丰约唯所遭遇。落叶俟微风以陨,而风之力盖寡;孟尝遭雍门而泣,而琴之感以末。何者?欲陨之叶,无所假烈风;将坠之泣,不足繁哀响也。是故苟时启于天,理尽于民,庸夫可以济圣贤之功,斗筲②可以定烈士之业,故曰“才不半古,而功已倍之”,盖得之于时势也。

夫我之自我,智士犹婴其累;物之相物,昆虫皆有此情。夫以自我之量,而挟非常之勋,神器晖其顾盼,万物随其俯仰,心玩居常之安,耳饱从谀③之说,岂识乎功在身外,任出才表者哉!且好荣恶辱,有生之所大期;忌盈害上,鬼神犹且不免。人主操其常柄,天下服其大节,故曰“天可仇乎”。

嗟乎!光于四表④,德莫富焉;王曰叔父⑤,亲莫昵焉;登帝大位,功莫厚焉;守节没齿,忠莫至焉。而倾侧颠沛,仅而自全。则伊生⑥抱明允以婴戮,文子⑦怀忠敬而齿剑,固其所也。因斯以言,夫以笃圣穆亲,如彼之懿,大德至忠,如此之盛,尚不能取信于人主之怀,止谤于众多之口,过此以往,恶睹其可!安危之理,断可识矣。又况乎饕⑧大名以冒道家之忌,运短才而易圣哲所难者哉!身危由于势过,而不知去势以求安;祸积起于宠盛,而不知辞宠以招福。……是以事穷运尽,必于颠仆;风起尘合,而祸至常酷也。圣人忌功名之过己,恶宠禄之逾量,盖为此也。

(选自《豪士赋序》)

[注]:①隆,丰厚;杀,减降。②斗筲(shāo),古代量器,这里比喻才识短浅的人。③从谀(sǒng?雪),奉承怂恿。④四表,四方极远之地。⑤王,指周成王;叔父,指周公,为武王之弟。⑥伊生,即伊尹。明允,明达守信。⑦文子,即文种,春秋末越国大夫。⑧饕(tāo),贪。

5、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将坠之泣,不足繁哀响也繁:烦劳

B、夫我之自我,智士犹婴其累婴:被……缠绕

C、守节没齿,忠莫至焉没齿:不值一提

D、过此以往,恶睹其可恶:哪能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因物以成务者系乎彼②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B、①伊生抱明允以婴戮②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C、①且好荣恶辱,有生之所大期②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

D、①夫以自我之量,而挟非常之勋②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孟尝君遇到雍门周而最终流出了眼泪,是因为有对话作前奏,雍门周的琴声感人在对话之后。

B、假如能得时遇势,那么平庸的人也可以成就圣贤的功勋,才识短浅的人也可以继承死难者的事业。

C、伊尹、文种那样明达、忠诚,大德至忠,最终还是被害,说明要取信于人主之心实在是难以预料。

D、选文的主要意思是说,人要有自知之明,要能审时度势。文章从一般事理出发,援引有关史实,反复论证,文势迭宕。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落叶俟微风以陨,而风之力盖寡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才不半古,而功已倍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又况乎饕大名以冒道家之忌,运短才而易圣哲所难者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翻译下面一段文言文。(15分)

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朝退而有忧色。申公巫臣进曰:“君朝而有忧色,何也?”楚王曰:“吾闻之,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己而群臣莫之若者亡。今以不谷之不肖而议于朝,且群臣莫能逮,吾国其几于亡矣,是以有忧色也。”

[注]不谷:古代君王自称的谦词。

(选自《新序·杂事第一》)

三、古诗词鉴赏。(20分)

10、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10分)

谒金门/唐五代·韦庄

春雨足,染就一溪新绿。柳外飞来双羽玉①,弄晴相对浴。

楼外翠帘高轴,倚遍阑干几曲。云淡水平烟树簇,寸心千里目。

[注]①双羽玉:指一对白鸥。

(1)明·杨慎对此词上阕的评价是:“丽语,景真如画。”你同意这一说法吗?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赏析“云淡水平烟树簇,寸心千里目。”一句的艺术特色。(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面二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10分)

送柴侍御/王昌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流水通波接武冈,故人西辞黄鹤楼,

送君不觉有离伤。烟花三月下扬州。

青山一道同云雨,孤帆远影碧空尽,

明月何曾是两乡。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送》诗大约是诗人被贬龙标尉时的作品。柴侍御要从龙标前往武冈,诗是王昌龄为他送行而写的。

(1)《送》诗中,诗人说“送君不觉有离伤”的理由有哪些?请分条陈述。(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两首诗都抒发了离别之情,但同中有异,请指出这种离情的不同之处。(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问题。(38分)

(一)又见炊烟/金翔

我是闻着炊烟的气息抵达村庄的。

站在村口,有风夹着青蓝色的炊烟轻柔地抚摸我,这如约而至的气息,朴素而淡雅;久违的沐浴,驱除了我的风尘,让我幸福如水。看见炊烟,首先使我想到儿时倚门唤我回家的母亲。炊烟总伴着母亲的呼唤。母亲是最好的守望者。所以,离家的时候,我不敢回首,我怕有关炊烟的往事锁住我欲飞的翅膀;所以,这些年行走在炊烟的牵扯里,除了母亲,谁又能把它拧成一股时时牵动我心帆的缆绳呢?

炊烟是母性的,它袅娜地上升,系着整个村庄,也图腾了村庄沉甸甸的希望和淌不干的汗水。我看见田埂上荷锄归来的男人们朝着各自所熟悉的那道炊烟走去,疲惫的脚步显得格外轻快,而那些贪玩的孩子们却仍没有回家的意思,他们是看见炊烟肚子就不饿了?还是在等待那一声长、一声短的响彻整个村庄的呼唤?

这幅温馨的画卷,是足以与陶渊明的“桃花源”媲美的!我真怕她在我生命的哪一个段落消失。

炊烟在我所居的那个城市已经灭绝了。为此,我曾担忧,或者说是杞人忧天——以后城里的孩子在课本上读到“炊烟”这个本来普通的名词,恐怕都需查阅词典了;我想他们即使得以诠释仍会疑惑:煮饭还会产生这等美景?——金钱带给我们物质丰富的同时,是否也给我们带来了人性的危机?也许是该我们扪心自问的时候了。

最容易被人遗忘的是炊烟,最不该被人遗忘的也是炊烟。

炊烟是宁静而淡泊的,它就那么准时地、安详地从村庄的每个茅草屋顶颤悠悠地升起。炊烟,只有炊烟,一生以这种姿态生长。因为它深深地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而在炊烟的结构里,更多的快乐和希望正在舞蹈。我是炊烟催大的孩子。我长大的速度很慢,与炊烟上升的速度相似,母亲曾告诉我这代表光阴本来的速度……

脉脉地仰望炊烟飞起来,上升,上升……直达过去的天空。那是我童年的高度。因为仰望,不期然地,我也飞了起来——于是我便年轻起来。此刻,我依偎在炊烟的柔软的臂弯里,对着它幸福地微笑。

抵达村庄,我又看见颤悠悠的炊烟被风不小的手扶着,仿佛年迈的母亲倚在门上看远方的儿子回来了没有。

12、全文写到“炊烟”的特点有哪些?请简要概括。(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作者在文中为何说“最容易被人遗忘的是炊烟,最不该被人遗忘的也是炊烟”?(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章在构思上有什么特点?请作分析说明。(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1)第四段“我真怕她在我生命的哪一个段落消失”一句包含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第五段说的“人性的危机”指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触摸阳光/胡青松

①我曾经读到过这样的一个句子:阳光走着猫步来。我当时在心里反复咀嚼这句话之后,仍延续着说不出来的感动。我以前一直以为阳光只是单纯平淡的理性意义上的一种东西,它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无数角落,它和空气、雨水、泥土一样廉价,它甚至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是太阳正常运行的附属物。

②后来,又读到代薇的诗句:阳光照射进来/像一杯刚刚挤出来的泛着泡沫的牛奶/还带着牛棚和干草的气味/睡衣的颜色。我第一次觉得阳光也如此的美丽和充满感性。

③我选择在一个闲暇的午后,坐在临窗的书桌边。阳光从窗棂斜射进来,它照在墙角水仙舒展的花瓣上,然后又落在我身后凌乱堆放的书籍上。我书房中许多寂寞的什物,正承受着它温柔的抚摩,这四周的阳光也一样地安静。

④我可以在时间的推移中,感受到阳光的优美步伐,它如同一个小女孩,揪起裙角,蹑着小脚,从我房间走过,尔后又静静地离开。她的到来,只相当于秋天里落叶的一次自然降落,而不会惊扰我凝神时的短暂安睡。

⑤一直生活在北方习惯了,到了南方总有些不适应。南方气候湿而多雨,阳光有时也不是很绚烂的那种,所以很多时候会特别怀念那些在北方的日子。尤其是在冬天,南昌的冬天并不太冷,只是风较大,因而阳光显得微弱,它完全比不上北方的那种明朗的照耀。

⑥我生活的这个地方,冬天里雾气会很重,所以我清晨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掀开寝室窗帘,去等待第一缕阳光穿透雾霭,照射进来。然后紧接着是到走廊晾晒被褥,在接近正午时分,阳光才会无限地笼罩整个阳台,让我们沐浴个彻底。在阳光下弹着木吉他的忧郁男孩,他比我更懂得,阳光的每一次照耀,都会是一次非比寻常的精心弹奏。

⑦我记得高中时代的我,喜欢在晴朗的周末黄昏,去后山坡上看日落。那时候总是独自坐在一块巨石上,看着太阳在河对岸缓缓地沉下去,云层变成灰蓝色,这是一天中阳光最温情的时刻。山坡上到处是陌生的坟墓,但我从不惧怕,我坦然自如地走在寂静的松树林中,因为内心的宽阔。阳光就是这样,它总能涤净你曾经骚动的心。

⑧在遭遇了好些天的雨水连绵之后的一个下午,阳光终于让我再次看到阳台上被子漫天铺开的景象,也让我再次听见廊檐下伴着吉他声的动听哼唱,一些爽朗的笑声也随着阳光的来临而重新复活。那个下午,我在漫长的等待之中,突然想出去看看太阳,这个想法让我的室友惊讶不已,但没人愿意接受。我打电话给一位要好的朋友,很诚挚地提出邀请。我原以为这是一个超乎寻常的奇妙想法,它甚至要比看月亮更具浪漫气息,但最终她没有同意。她还劝我放弃这个很荒诞的想法,在寝室里安静地看书。其实是她们无法体会一个人对于阳光的眷恋和挚爱。

⑨我还是去了。整个下午,我就一个人躺在草坪上,闭上眼睛,那和月光一样温和的光芒,拂过我的脸,我体味到了前所未有的亲切。很久没有如此近距离地触摸阳光了,我们被尘世所累而日渐发霉的心,其实需要更多的晾晒!

16、结合第一、第二两段内容,说说作者对阳光的认识前后的变化。(4分)

答:①以前认为阳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后来认为阳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第五段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我们被尘世所累而日渐发霉的心,其实需要更多的晾晒!”这句话的理解。(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综观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对阳光孜孜以求?(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语文阅读模拟特供题七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15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空前绝后的玛雅文明

玛雅文明——这一人类幼年时期的辉煌,这一人类少年时期的梦幻,保留到如今的传说只会让现在的人们浮想联翩,然而,这一文明为何如此先进呢?公元前1000年,玛雅人在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墨西哥等地过着定居的农业生活,从此,玛雅文化开始形成。

在前古典时期,已经出现了玛雅历法。南部玛雅人在制作陶器、石雕艺术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中部玛雅人建有房基,也制作陶器;建有拱顶和添加灰浆的毛石工程;还树有一系列石碑。北方玛雅人不仅可以制作简陋的原始陶器,而且还建有大型的宗教中心。

玛雅人独立地创造了象形文字,这些象形文字一般刻在祭台、石柱、金字塔、陶器上,或者写在用树皮做成的纸上。玛雅人以石碑为年鉴,每20年立一块石碑,以记载发生的重大事件。令人赞叹不已的玛雅人用象形文字撰写了浩如烟海的史书,当西班牙殖民者入侵美洲后,殖民者将这些典籍作为“异端邪说”而销毁了。得以幸存下来并公认的只有3本,即《玛雅三抄书》。

玛雅人也十分精通天文学,他们能准确地预测到日食、月食,并计算出金星公转的周期,数据十分精确,甚至比同时期中国、欧洲计算的都准。玛雅人在数学上也成就斐然。早在公元前3000年,玛雅人就发现和使用了数字0,这比世界上其他民族要早800年。他们用手指和脚趾计算,创造了20进位计数法。

在建筑、雕刻和绘画上,玛雅人更是堪称一绝。在他们建造的宏伟壮观的宫殿中,很多都规模宏大,与欧洲最大的宫殿不相上下。巧夺天工的石砌金字塔、太阳庙堪与埃及金字塔媲美,而且镶嵌在每一建筑物上的巨型石雕精美绝伦而又含意深邃。

玛雅人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为其赢得了“新世界的希腊人”的美誉。

(选自《奥秘世界》)

1、第一段关于玛雅文明形成时期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幼年时期。B、人类少年时期。

C、公元前1000年之后。D、玛雅人过着定居的农业生活之后。

2、下列不是说明玛雅文明先进的一项是()

A、玛雅文明遍及地域广阔。

B、制陶、雕刻、建筑、绘画等艺术成就辉煌。

C、独立创造了象形文字并能广泛使用。

D、使用玛雅自创的历法,精通天文学。

3、下列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玛雅人最早生活在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墨西哥等地。

B、被西班牙殖民者作为“异端邪说”的《玛雅三抄书》记载了玛雅人的历史。

C、玛雅人首先发现并使用了数字0。

D、本文阐述了玛雅人创造的众多辉煌成就,揭开了玛雅文明之所以先进之谜。

4、具休阐述玛雅人“赢得了‘新世界的希腊人’的美誉”的缘由。(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小说,完成题目。(25分)

聋哑夫妇的故事

于恒

每当我听到由小提琴拉出的优美乐曲时,总会想起数年前的一段往事——

那时候,我刚工作。一天我居住的租屋对面的房间新搬来了一对夫妻。两人看起来似乎是新婚不久,但家庭用品十分简陋,只有一套颇为高级的音响,特别显眼。这一对夫妻搬家时看见我,只是对我笑着点点头。

晚上,我洗完澡,便上床睡觉了。但随即,一阵震耳欲聋的音乐声,从对面的套房中传出,回响在空气中。

这么晚了,这一对夫妻还要欣赏音乐,而且还开这么大声?我试着在床上忍受一下,但音乐声实在过于嘈杂,根本难以入睡。我气愤地跳起身,冲到了对方的房门外,一边拍打着房门,一边喊道:“麻烦将声音开小一些!”

但里面没有丝毫的回应,声音继续在楼层间回响着。这时候,四周的邻居,也大都爬起身,一个个开始指责起来。

幸好,过了十几分钟,音乐带子终于放完了,这才安静了下来,我也才能安静地睡觉。

第二天我起床时,正好看见对面的那一对夫妻准备出门上班。我急忙赶上前去,希望能够与他们商量一下,以后在欣赏音乐的时候,能将音量调小一点。

哪知道,我在后面喊了几声,两人都没有任何反应,直到我轻拍那位丈夫的肩膀后,才发现这对夫妻竟然是一对聋哑人,难怪他们会听不到音量的大小和敲门声了。不过,两人既然听不到声音,为什么又要购买那样一台豪华的音响呢?由于我不懂手语,无法向他们提出疑问,只好笑一笑便走开了。

大概是知道了夜晚音响吵人的事情,这对夫妻似乎十分内疚,急忙请朋友在音量旋钮上面,划上了一条白线,从此之后,再也没有出现音量过大的情况了。

而我也松了一口气,但还是可以在黄昏与清晨,听到从他们小屋内,飘来的一段段轻柔的乐曲。

为此我更是纳闷,这对聋哑夫妻根本就听不见音乐,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几个月过去了,这个疑问似乎也露出了一点线索。

这对夫妻中的那个年轻妻子,走路的步履,越来越慢了,而腹部也渐渐隆起,后来,大家终于知道这个两人家庭,很快就要变成甜蜜的三人世界了。

几个月又很快地过去了,这对夫妻终于有了一个白胖胖的小男孩。直到这个时候,我才明白,那音响是给这个小宝贝听的。

小男孩一天天地长大,渐渐地可以在地面上慢慢行走了。

正当我准备搬出这个地方时,突然在一天的下午,看到那个年轻的丈夫,买来了一把漂亮的且价值不菲的小提琴,兴冲冲地走在回家的路上。这真是一对奇怪的夫妻!

几年的时间就像流水一般,迅速地流走了。

我也早已淡忘了那里的一切,不过有一个还有联系的旧邻居,一天突然送来了一张社区音乐会的门票,正好那一天的晚上没什么事,我就到那里的文化中心,观看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音乐会。

开头的节目,都具有一定的水平,再加上观众大多是邻居,所以,掌声不断,气氛还算热烈。

到了后来,人群突然静了下来,人们都在交头接耳地说些什么。然后一个小男孩举着一把漂亮的小提琴,走上前台。

当司仪说出了小男孩的名字时,我不禁一愣,他就是当年那对聋哑夫妻的儿子。

当优美的琴声在舞台上飘扬时,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难道这对聋哑夫妻真的培养出了一位能拉小提琴的儿子了吗?我不知道在这背后,究竟花费了多么大的精力,多么长的时间?

琴声继续在舞台上回响,而我的眼睛,却在观众席上四处搜寻着,终于,在不远处的座位上,我看到了那对脸上带着笑容的聋哑夫妻,正凝神静气地观看着舞台上的小男孩。

或许他们这一生,都无法听到自己的儿子所演奏的音乐是多么地美妙与动听,但只要看见周围人群的鼓掌与欢笑,他们也会跟着一起鼓掌与欢笑。

虽然他们听不见世间纷杂的声响,但却可以听到心灵发出的悠扬乐音。

(选自《小说族》有删改)

5、小说第二段对全文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具体回答。(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小说中的一套音响和一把小提琴与刻画聋哑夫妇的形象有密切关系,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具体阐述文中划线句子的含义。(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聋哑夫妇身上表现的哪些精神最值得你学习?请结合自己的实际具体阐述。(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28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王志传(节选)

王志,字次道,琅邪临沂人。志年九岁,居所生母忧,哀容毁瘠,为中表①所异。弱冠,选尚孝武女安固公主,拜驸马都尉、秘书郎。累迁至中书侍郎。寻除宣城内史,清谨有恩惠。郡民张倪、吴庆争田,经年不决。志到官,父老乃相谓曰:“王府君有德政,吾曹乡里乃有此争。”倪、庆因相携请罪,所讼地遂为闲田②。征拜黄门侍郎,累迁吏部侍郎。出为宁朔将军、东阳太守。郡狱有重囚十余人,冬至日悉遣还家,过节皆返,惟一人失期,狱司以为言。志曰:“此自太守事,主者勿忧。”明旦,果自诣狱,辞以妇孕,吏民益叹服之。视事三年,齐永明二年,入为侍中,未拜,转吏部尚书,在选以和理称。封临汝候,固让不受,改领右卫将军。

天监元年迁冠军将军、丹阳尹。为政清静,去烦苛。京师有寡妇无子,姑③亡,举债以殓葬,既葬而无以还之。志悯其义,以俸钱偿焉。时年饥,每旦为粥于郡门,以赋百姓,民称之不容口。志为中书令,及居京尹,便怀止足。常谓诸子侄曰:“谢庄在宋孝武世,位止中书令,吾自视岂可以过之。”因多谢病,简通宾客。卒,时年五十四。

志家世居建康禁中里马蕃巷,父僧虔以来,门风多宽恕,志尤惇厚。所历职,不以罪咎劾人。门下客尝盗志车卖之,志知而不问,待之如初。宾客游其门者,专覆其过而称其善。兄弟子侄皆笃实谦和,时人号马蕃诸王为长者。

(选自《梁书》)

[注]:①中表,这里指姑母、姨母、舅父的子女;②闲田,公家田;③姑,婆母。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征拜黄门侍郎拜:授予官职

B、视事三年。视事:关注事务

C、在选以和理称选:考核政绩

D、专覆其过而称其善覆:掩饰

10、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吾曹乡里乃有此争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B、所讼地遂为闲田君王为人不忍

C、封临汝候,固让不受蔺相如固止曰

D、既葬而无以还之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说明王志“清谨有恩惠”的一组是()

①郡狱有重囚十余人,冬至日悉遣还家②为政清静,去烦苛

③封临汝,固让不受④时年饥,每旦为粥于郡门

⑤因多谢病,简通宾客⑥所历职,不以罪咎劾人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④⑤D、③④⑥

12、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郡民张倪、吴庆争田而讼,终因王志德政的感化作用,双方同到郡府请罪,所争的土地也给官府作为了公地。

B、饥年王志每天早晨在郡府门外施粥给饥民,百姓们都感激得说不出话来。

C、王志担任中书令、京兆尹后在仕途上就想从官位上退下来了,因此常用疾病来推辞,同宾客交往也减少。

D、在王氏家族宽厚仁爱家风的熏陶和王志淳厚的禀性影响下,王志的兄弟子侄都为人纯朴忠实谦让平和,王志也被当时的人尊为马蕃巷王公贵族的长者。

13、翻译下面的句子。(16分)

①志年九岁,居所生母忧,哀容毁瘠,为中表所异。(6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悯其义,以俸钱偿焉。(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门下客尝盗志车卖之,志知而不问,待之如初。(6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12分)

修身齐家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①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敖惰②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

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③。”

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选自《大学》)

[注]:①辟,偏爱或偏见;②敖惰,敖,通“傲”,惰,懈怠;③硕,茁壮。

14、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6分)

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

15、用自己的话概括上面文段阐明的道理。(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列唐诗,完成题目。(12分)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6、写景贵在意深,明代学者胡应麟就评价此诗的颈联“形容景物,妙绝千古”,请具体说说这一联的“妙绝”。(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结合诗句具体说说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情感。(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题目。(8分)

相见欢/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相见欢/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8、有人认为“倚清秋”中“倚”字用得好,有人认为“锁清秋”中“锁”字用得好,比较两字,你认为哪个字用得更好?请简析。(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语文阅读模拟特供题八

一、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1—3题。(12分,每小题4分)

话说铜鼓

李筱文

关于铜鼓的记载,自汉以来常见。范晔《后汉书·马援传》中有云:“援好骑,善别名马,于交趾得骆越铜鼓。”这是对铜鼓的最早记载,骆越系秦汉以前百越民族中的一个部族,即今之壮族等壮侗语族群。一般的铜鼓鼓面直径约50厘米,高约30厘米。铜鼓平面曲腰,中空无底,两侧有铜环耳。铜鼓通身皆有华丽而精美的纹饰,鼓面主体为太阳纹,即中心有呈放射状的光芒,一般以12芒最为普遍,8、10芒次之。太阳纹周围,有许多层称“弦”的同心线条,弦数多少不等,弦与弦中间由宽窄不等的图案组成,称为晕圈。鼓身四周的表面,也有多数平行的晕圈,晕圈中铸出的纹饰图案绚丽多彩,有虫鱼、鸟兽、花卉、舟船和人物等。

古代铜鼓多为歌舞伴奏,而舞乐又与祈年赛神等宗教活动紧密相联。清代张澍《续黔书》的《黔中曲》有“迎神一曲鸣铜鼓”之句,生动地描写了古代江南楚地人民在江河上用铜鼓参加赛神的情景。在广西宁明县左江上游的花山,有一幅高50米,宽170米的沿江巨型崖画,真实而生动地记录了古代骆越人敲击铜鼓赛江神的活动。铜鼓在少数民族民间被当作乐器使用。至今广西的壮族、贵州的苗族、瑶族等都流传铜鼓舞。不仅用于民族传统节日,庆祝集会和婚嫁喜庆等场合,而且在民间音乐和歌舞中也作为节奏乐器使用。

古代少数民族首领曾以占有铜鼓数量的多少作为权力大小的象征。部族头人或酋长们把铜鼓用于祭祀、典礼,召集部众和指挥作战,以显示自己掌握和行使统治的权力。铜鼓还是地位和财富的标志。《隋书·地理志》:“有鼓者,号为都老,群情推服。”唐代刘恂的《岭表录异》中有:“南蛮酋首之家皆有此鼓。”如果失去铜鼓,意味着统治地位的丧失,而缴获铜鼓则作为胜利的象征。铜鼓又为豪富之家所有,用于宴饮伴奏,以示其耀。

汉魏以来铸造的大型铜鼓,在鼓身和鼓足内壁,常设有一或两对半环小耳,这是为悬挂助音器和制音器而用的。在云雷纹和线纹图饰的铜鼓中鼓面内壁中心常有四个呈扇形的两相对称的锤压角,其夹角和锤压弧面的大小,与铜鼓发音的高低有直接关系。研究表明,在各个锤压角内一弧一个音,最低音在鼓心脐部,越接近鼓边音越高。

中国是世界上发现铜鼓数量最多,铸造和使用铜鼓时代最早、历史最长的地区。铜鼓在越南、老挝、缅甸和泰国甚至印度尼西亚也有流传。

(选自《百科知识》,有改动)

1、对本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我国现存的有关我国铜鼓的记载,最早见于南北朝时的文献,而所记的内容表明,我国东汉时南部已有铜鼓存在。

B、大多铜鼓呈平面曲腰,中空无底状,鼓面和四周皆涂有华丽而精美的纹饰,图案主体为太阳纹,纹数多少不等,但均呈放射状。

C、铜鼓在古代我国南方少数民族地区,与民间宗教活动密切相关,也常被用于喜庆活动。

D、因时代、地区、民族等因素的影响,铜鼓大小不同,但常见的铜鼓鼓面直径约为50厘米,高约30厘米。

2、对“晕圈”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铜鼓鼓面主体花纹为太阳纹。太阳纹是中心呈放射状的光芒的图案,其芒数多少不等。

B、铜鼓鼓面主体花纹太阳纹周围有许多同心线条,不同的铜鼓线条数量不相同。

C、同一面铜鼓的太阳纹周围的同心线条之间有宽窄不同的图案。这些图案叫晕圈。

D、晕圈不仅分布于铜鼓鼓面,也分布于鼓身四周,其中铸有如虫鱼、鸟兽、花卉、舟船和人物等精美的图案。

3、根据文意,下列推断有误的一项是:()

A、我国有关铜鼓的记载最早见于《后汉书》,记载了马援在交趾获骆越铜鼓的事,可见,我国的铜鼓铸造、使用的历史开始于东汉。

B、据史载马援是东汉的伏波将军,在南征时缴获铜鼓,可见,这面鼓可能原为南方少数民族中某个被征灭的酋长或部族头人用来召集部众和指挥作战的工具,是权力的象征。

C、铜鼓内壁的结构直接关系铜鼓的发音高低,铜鼓利用夹角与锤压弧的差异,能发生复杂的音,表明我国古代人民已掌握的高超的铸铜技术和乐理知识。

D、我国的铜鼓文化在东南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二、读下面的文段,按要求作答。(36分)

南宫生传

高启

南宫生,吴人。伟躯干,博涉书传。少任侠,喜击剑走马,尤善弹,指飞鸟下之。家素厚藏,生用周养宾客,及与少年饮博游戏,尽丧其资。逮壮,见天下大乱,思自树功业,乃谢酒徒去,学兵,得风后《握奇》阵法。将北走中原,从豪杰计事,会道梗,周流无所合。遂溯大江,游金陵,入金华、会稽诸山,渡浙江,泛具区而归。

居以气节闻,衣冠慕之,争往迎候,门止车日数十两。生亦善交,无贵贱,皆倾身与相接。有二军将恃武横甚,数殴辱士类,号“虎冠”。其一尝召生饮,或曰:“彼酗,不可近也。”生笑曰:“使酒人乌能勇?吾将柔之矣。”即命驾往,坐上座,为语古贤将事。其人竦听,据樽下拜起为寿,至罢会,无失仪。其一尝遇生客饮,顾生不下己,目慑生而起。他日见生独骑出,从健儿,带刀策马踵生后,若将肆暴者。生故缓辔当中道路,不少避。知生非懦儒,遂引去,不敢突冒呵避。明旦介客诣生谢,请结欢。生能以气服人类如此。

抗直多辩,好箴切友过。有忤己,则面数之,无留怨。与人论议,祈必胜,然援事析理,众莫能折。时藩府数用师,生私策其隽蹶多中。有言生于府,欲致生幕下,不能得,将中生法,生以智免。家虽以贫,然喜事故在,或馈酒肉,立召客与饮啖相乐。四方游士至吴者,生察其贤,必与周旋款曲,延誉上下。所知有丧疾不能葬疗者,以告生,辄令削牍疏所乏,为请诸公间营具之,终饮其德不言。故人皆多生,谓似楼君卿、原巨先而贤过之。

久之,稍厌事,阖门寡将迎。辟一室,庋历代法书、周彝、汉砚、唐雷氏琴,日游其间以自娱。素工草隶,逼钟、王,患求者众,遂自秘,希复执笔。歆慕静退,时赋诗见志,怡然处约,若将终身。

(选自《高太史凫藻集》)

[注]:①南宫生,姓宋,名克,自号南宫生;②《握奇》是托名为黄帝时风后写的兵法书。

4、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4分)

A、思自树功业,乃谢酒徒。谢绝,不接纳

B、彼酗,不可近也凶狠

C、好箴切友过,有忤己,则面数之无留怨。指责

D、踵生后,若将肆暴尾随、跟随

5、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4分)

四方游士至吴者,生察其贤,必与周旋

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有丧疾不能葬疗者,以告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A、两个“与”字相同,两个“以”字相同

B、两个“与”字相同,两个“以”字不同

C、两个“与”字不同,两个“以”字不同

D、两个“与”字不同,两个“以”相同

6、下列各句,能表现南宫生胆量或智慧的一组是:()(4分)

①生笑曰:“使酒人乌能勇,吾将柔之矣。”

②尤善弹,指飞鸟下之。

③生故缓辔当中道行,不少避。

④至罢会,无失仪。

⑤生私策其隽蹶多中。

⑥将中生法,生以智免。

A、①③⑤⑥B、①②④⑤C、②③⑤⑥D、①②④⑥

7、对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5分)

A、南宫生是位奇男子。身材高大,饱读文章,豪爽侠义,性格直率,也通古玩书画。生于乱世,有心建功立业,却怀才不遇,晚年落得闭门以书法、古玩、诗文自娱。

B、南宫生豪侠仗义,胆识过人。当时有两个将军均蛮横,多次欺负读书人。南宫生听说后,气恨难平。在酒席上和路上教训了这两个恶人,为读书人出了口恶气。

C、南宫生在军事方面颇有造诣,因他多次准确料定藩府胜败情况。藩府知道这事后,想将南宫生招到手下,但南宫生却不答应。潘府想陷害他,南宫生想法免除了祸患。

D、南宫生家本来富有,因为养宾客和吃喝赌博弄得贫困不堪,但豪侠仗义的性情却没有多大改变。一有人送来酒肉,他就召人来吃喝。又喜好周济他人。自己拿不出钱,就请有爱心的人帮忙筹措。

8、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9分)

①生亦善交,无贵贱皆倾与相接。(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使酒人乌能勇,吾将柔之矣。(6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他日见生独骑出,从健儿,带刀策马踵生后,若将肆暴者。(8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20分)

金陵驿

文天祥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漂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灰。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伴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选自《文山先生全集》)

[注]:文天祥,字履善,号文山。南宋末期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本诗为他在南宋灭亡后抗元失败被俘路过金陵驿时所作。

9、本诗颔联描写了所见的什么景象?(10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另读李白《宣城见杜鹃花》“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一诗,试简述《金陵驿》尾联中“啼鹃”意象和李白诗人的“子规鸟”所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10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读下面的《海燕》,按要求作答。(32分)

海燕

郑振铎

乌黑的一身羽毛,光滑漂亮,积伶积俐,加上一双剪刀似的尾巴,一对劲俊轻快的翅膀,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一只小燕子。当春间二三月,轻风微微的吹拂着,如毛的细雨无因地由天上洒落着,千条万条的柔柳,齐舒了它们的黄绿的眼,红的白的黄的花,绿的草,绿的叶,皆如赶赴市集似的奔聚而来,形成了烂熳无比的春天时,那些小燕子,那么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便也由南方飞来。加入了这个隽妙无比的春景的图画中,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的生趣。

燕子带了它的双剪似的尾,在微风细雨中,或在阳光满地时,斜飞于旷亮无比的天空之上,唧的一声,已由这里稻田上,飞到了那边的高柳之下了。再几只却隽逸的在粼粼如皱纹的湖面横掠着,小燕子的剪尾或翼尖,偶沾了水面一下,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了开去。那边还有飞倦了的几对,闲散的憩息于纤细的电线上,——嫩蓝的春天,几支木杆,几痕细线连于杆与杆间,线上是停着几个粗而有致的小黑点,那便是燕子,是多么有趣的一幅图画呀!

还有一家家的快乐家庭,他们还特为我们的小燕子备了一个两个小巢,放在厅梁的最高处,假如这家有了一个匾额,那匾后便是小燕子最好的安巢之所。第一年,小燕子来住了,第二年,我们的小燕子,就是去年的一对,它们还要来住。

“燕子归来寻旧垒。”

还是去年的主,还是去年的宾,他们宾主间是如何的融融泄泄呀!偶然的有几家,小燕子却不来光顾,那便很使主人忧戚,他们邀召不到那么隽逸的嘉宾,每以为自己运命的蹇劣呢。

这便是我们故乡的小燕子,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曾使几多的孩子们欢呼着,注意着,沉醉着,曾使几多的农人们市民们忧戚着,或舒怀地指点着,且曾平添了几多的春色,几多的生趣于我们的春天的小燕子!

如今,离家是几千里!离国是几千里!托身于浮宅之上,奔驰于万顷海涛之间,不料却见着我们的小燕子。

这小燕子,便是我们故乡的那一对,两对么?便是我们今春在故乡所见的那一对,两对么?

见了它们,游子们能不引起了,至少是轻烟似的,一缕两缕的乡愁么?

海水是皎洁无比的蔚蓝色,海波是平稳得如春晨的西湖一样,偶有微风,只吹起了绝细绝细的千万个翻翻的小皱纹,这更使照晒于初夏之太阳光之下的、金光烂灿的水面显得温秀可喜。我没有见过那么美的海!天上也是皎洁无比的蔚蓝色,只有几片薄纱似的轻云,平贴于空中,就如一个女郎,穿了绝美的蓝色夏衣,而颈间却围绕了一段绝细绝轻的白纱巾。我没有见过那么美的天空!我们倚在青色的船栏上,默默的望着这绝美的海天;我们一点杂念也没有,我们是被沈醉了,我们是被带入晶天中了。

就在这时,我们的小燕子,二只,三只,四只,在海上出现了。它们仍是隽逸地从容地在海面上斜掠着,如在小湖面上一样;海水被它的似剪的尾与翼尖一打,也仍是连漾了好几圈圆晕。小小的燕子,浩莽的大海,飞着飞着,不会觉得倦么?不会遇着暴风疾雨么?我们真替它们担心呢!小燕子却从容地憩着了。它们展开了双翼,身子一落,落在海面上了,双翼如浮圈似的支持着体重,活是一只乌黑的小水禽,在随波上下浮着,又安闲,又舒适。海是它们那么安好的家,我们真是想不到。

在故乡,我们还会想象得到我们的小燕子是这样的一个海上英雄么?

海水仍是平贴无波,许多绝小绝小的海鱼,为我们的船所惊动,群向远处窜去;随了它们飞窜着,水面起了一条条的长痕,正如我们当孩子时之用瓦片打水漂在水面所划起的长痕。这小鱼是我们小燕子的粮食么?

小燕子在海面上斜掠着,浮憩着。它们果是我们故乡的小燕子么?

啊,乡愁呀,如轻烟似的乡愁呀!

(选自《世界上最优美的散文》)

11、本文的标题为“海燕”,为什么要写到家乡的燕子?(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中先说:“在万顷海涛之间,不料见着我们的小燕子”后又说:“它们果是我们故乡的小燕子么?”这样写,是否有矛盾?为什么?(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故乡的雨燕图与海上的海燕图中燕子在哪些方面最相像?乡亲对雨燕是什么态度?(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在写家乡燕子和海上燕子时都写了优美的景象,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9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语文阅读模拟特供题九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问题。(9分,每小题3分)

深海病毒:阻止全球变暖生力军

科学家们今天说,他们意外发现,深海病毒是碳循环强有力的推动者。碳循环支持着海洋生命,并有助于缓解全球变暖。

在碳循环中,海面上的微型海藻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

这些被称为“原核生物”的微型生物有很大一部分受到了自然产生的海洋病毒的感染。

在它们死后,它们富含碳的遗体会慢慢下沉到海洋较深处。在那里它们会被同为原核生物的其它生物吞噬掉。

然后这些原核生物成为一种更大生物的食物,并以此类推直到食物链的顶端。

研究人员很久以前就知道,海面上的病毒起到一种双重作用,它们既消除单位面积内的生物量,同时又维持着生物量。

现在有证据显示,这些微小的病原体还在海洋深处默默无闻地工作。海洋深处是一个黑暗、环境艰苦和营养稀少的地方,那里有地球上最后有待探索的生态系统。

由意大利学者罗伯托·达诺瓦罗领导的海洋科学家团队观察了采自世界各地的沉寂物标本,这些样本来自海下183米到能压碎骨骼的4603米的深处。

一位研究人员说,在海洋深处,病毒数量令人吃惊地高。

他说:“在深海,病毒和原核生物之间有着强大的相互作用。还有助于维持深海生态系统,使它可以不必依靠来自表面水域的营养投入。这是一种自给自足的机制,帮助深海克服严重的营养缺乏问题。”

他说,病毒的工作对理解海洋碳循环有着“巨大的意义”。

在1000米左右的深度以下,原核生物在所有生物量中占90%。

人类也是这个过程的间接受益者,因为深海的营养物质给我们制造了可食用的海产品。

另一个大问题是,病毒在全球变暖的复杂问题中扮演什么角色。

每年海洋要从大气吸收数十亿吨二氧化碳,因此缓解了人为的温室气体排放造成的影响。在海底被病毒杀死的原核生物留下的碳屑大部分发生氧化,并永远储存在那里。

该研究显示,病毒是海洋中最丰富的“生命形式”。从全球来说,每年有高达6.3亿吨的碳被“病毒分流器”吸收。在这个过程中,病毒杀死的微生物的遗体在晚些时候被另一微生物吞噬。

(2009年8月29日《参考消息》)

1、下面对“海洋病毒”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海洋病毒是海洋中的微小的病原体,它能感染海洋生物使其死掉。

B、海洋病毒不仅浅海有,深海也同样存在,并且数量高得惊人。

C、海洋病毒的产生与人类活动有密切关系。

D、海洋病毒有力地推动了碳循环。

2、下面对深海中的“碳循环”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被微型海藻吸收,微型海藻被海洋病毒感染后死掉,其遗体被其它生物吞噬,然后这些生物又成为更大的生物的食物,并以此类推到食物链的顶端。

B、原核生物被病毒感染死去,其遗体被其它生物吞噬掉,然后这些生物又成为更大的生物的食物,并以此类推到食物链的顶端。

C、深海中的碳循环就是深海中的病毒与原核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D、深海中的碳循环过程让人类间接受益。

3、下面对深海病毒成为“阻止全球变暖的生力军”的原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深海病毒是碳循环强有力的推动者。

B、深海病毒与原核生物之间有着强大的相互作用。

C、深海病毒每年处理掉大气中的数十亿吨二氧化碳。

D、深海病毒杀死的原核生物留下的碳屑大部分发生氧化,并永远储存在海底。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问题。(25分)

一山昙花张晓风

“你们来晚了!”

我老是听到这句话。

旅行世界各地,总是有热心的朋友跑来告诉你这句话。

于是,我知道,如果我去年就来,我可以赶上一场六十年来仅见的瑞雪。或者如一个月前来,丁香花开如一片香海。或者十天以前来,有一场热闹的庙会。一星期以前来,正逢热气球大赛。三天以前是啤酒节……

开头的时候,听到这样的话,忍不住跌足叹息,自伤命苦。久了,也就认了。知道有些好事情,是上天赏给当地居民的。旅客如果碰上了,是万幸,碰不上,是理所当然。凭什么你把“花枝春满”“天心月圆”的好景都碰上了?

因此,我到夏威夷,听朋友说:“满山昙花都开了——好像是上个礼拜某个夜里。”心里也只觉坦然,一面促他带我们仍去看看,毕竟花谢了山还在。

到得山边,不禁目瞪口呆,果真每株花都垂下一朵大大的枯萎的花苞。遥想上个礼拜千朵万朵深夜竞芳时,不知是如何热闹熙攘的盛况。而此刻,我仿佛面对三千位后宫美女——三千位垂垂老去的美女,努力揣想她们当年如何风华正茂……

如果不是事先听友人说明,此刻我也未必能发现那些残花。花朵开时,如敲锣如打鼓,腾腾烈烈,声震数里,你想不发现也难。但花朵一旦萎谢,则枝柯间忽然幽冥如墓地,你只能从模糊的字迹里去辨认昔日的王侯将相才子佳人。

此时此刻,说不憾恨是假的,我与这一山昙花,还未见面,就已诀别。

但对这种憾恨我却早已经“习惯”了,人本来就不是有权利看到每一道彩虹的。王羲之的兰亭雅集我没赶上,李白宴于春夜桃李园我也没赶上。就算我能逆时光隧道赶回一千多年去参加,他们也必然因为我的女性身份而将我峻拒门外。是啊,不是所有的好事都是我可以碰上的,哥伦布去新大陆没带我同行,莎士比亚《李尔王》的首演日我没接到招待券,而地球的启动典礼上帝也没让我剪彩……反正,是好事,而被我错过的,可多着哪!这一山白灿灿的昙花又算什么!

我呆站在山前,久久不忍离去,这一山残花虽成往事,但面对它却可以容我驰无穷之想象。想一周前的某个深夜,满山花开如素烛千盏,整座山燃烧如月下的烛台,那夜可有人是知花之人?可有心是惜香之心?

凡眼睛无福看见的,只好用想象去追踪揣摩;凡鼻子不及嗅闻的,只好用想象去填充臆测;凡手指无缘接触的,也只得用想象去弥补假设——想象使我们无远弗届。

我曾淡忘无数亲眼目睹的美景,反而牢牢记住了夏威夷岛上不曾见识过的一山昙花。这世间,究竟什么才叫拥有呢?

(选自《中外书摘》)

1、文章开头写作者错过了“瑞雪”“丁香花开”“庙会”“啤酒节”等,写这些有什么作用?(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线句“花朵开时,如敲锣打鼓,腾腾烈烈,声震数里”,作者把花开比作“敲锣打鼓”,这样比喻恰当吗?请具体分析。(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说“对这种憾恨我却早已经‘习惯’了”,“习惯”被加上了引号,请说明引号在这里的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末说“这世间,究竟什么才叫拥有呢?”结合全文回答什么才叫拥有。(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共20分,1-4题每题各5分,第5题8分)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月余,三军皆罢,乃拜亚夫为中尉。

孝文且崩时,诫太子曰:“即有缓急,周亚夫真可任将兵。”文帝崩,拜亚夫为车骑将军。

孝景三年,吴楚反。亚夫以中尉为太尉,东击吴楚。因自请上曰:“楚兵剽轻,难与争锋,愿以梁委之,绝其粮道,乃可制。”上许之。

归,复置太尉官。五岁,迁为丞相,景帝甚重之。景帝废栗太子,丞相固争之,不得。景帝由此疏之。而梁孝王每朝,常与太后言条侯之短。

窦太后曰:“皇后兄王信可侯也。”景帝让曰:“始南皮、章武侯先帝不侯,及臣即位乃侯之。信未得封也。”窦太后曰:“人主各以时行耳。自窦长君在时,竟不得侯,死后乃(封)其子彭祖顾得侯。吾甚恨之。帝趣侯信也!”景帝曰:“请得与丞相议之。”丞相议之,亚夫曰:“高皇帝约:‘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今信虽皇后兄,无功,侯之,非约也。”景帝默然而止。

居无何,条侯子为父买工官尚方甲盾五百被可以葬者。取庸苦之,不予钱。庸知其盗买县官器,怒而上变告子,事连污条侯。书既闻上,上下吏。吏薄责条侯,条侯不对。景帝骂之曰:“吾不用也。”召诣廷尉。廷尉责曰:“君侯欲反邪?”亚夫曰:“臣所买器,乃葬器也,何谓反邪?”吏曰:“君侯纵不反地上,即欲反地下耳。”吏侵之益急。初,吏捕条侯,条侯欲自杀,夫人止之,以故不得死,遂入廷尉。因不食五日,呕血而死。国除。

太史公曰:……亚夫之用兵,持威重,执坚刃,穰苴曷有加焉!足已而不学,守节不逊,终以穷困。悲夫!

(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1、选出对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曩者霸上、棘门军/曩:从前B、即有缓急/即:即使

C、丞相固争之/固:坚决D、召诣廷尉/诣:到……去

2、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①称善者久之/②天下共击之B、①愿以梁委之/②人主各以时行耳

C、①成礼而去/②呕血而死D、①天子为动/②亚夫以中尉为太尉

3、下列句子全都表现周亚夫军纪严明的一组是()

A、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即有缓急,周亚夫真可任将兵

B、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C、景帝废栗太子,丞相固争之/吏薄责条侯,条侯不对

D、不如约,天下共击之/亚夫之用兵,持威重,执坚刃

4、对原文内容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亚夫执法严明,皇上到军中也要遵守他的军规,但是皇上不仅没有怪他,反而很赞赏他。

B、景帝废了栗太子,丞相周亚夫极力争辩,也未能劝阻,但是景帝以后仍然十分器重他。

C、周亚夫敢于直言犯谏,窦太后想让景帝封自己的哥哥为侯,周亚夫用高祖的话阻止了景帝。

D、司马迁认为周亚夫自满自足而不虚心学习,能谨守节操但不知恭顺,所以最后以穷途困窘而告终。

5、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8分,每小题4分)

(1)因自请上曰:“楚兵剽轻,难与争锋,愿以梁委之,绝其粮道,乃可制。”上许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窦太后曰:“人主各以时行耳。自窦长君在时,竟不得侯,死后乃(封)其子彭祖顾得侯。吾甚恨之。帝趣侯信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古典诗歌鉴赏(38分)

1、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10分)

月夜/(唐)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1)这首诗的语言一直被后人所称道,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点。(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认为这首词胜在后两句,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10分)

金陵怀古/(唐)许浑

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

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

(1)与你学过的怀古诗相比,这首诗的前两联在内容的安排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怀古七律,在炼字上很见功力,请举例说明。(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的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8分)

戏答元珍/欧阳修黄溪夜泊/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楚人自古登临恨,暂到愁肠已九回。

残雪压枝犹有菊,冻雪惊笋欲抽芽。万树苍烟三峡暗,满川明月一猿哀。

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非乡况复惊残岁,慰客偏宜把酒杯。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需嗟。行见江山且吟咏,不因迁谪岂能来。

(1)请从两方面谈谈这两首诗共同的地方。(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试着找出这两首诗的诗眼。(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10分)

阮郎归/秦观

湘天风雨破寒初,深沉庭院虚。丽谯吹罢小单于,迢迢清夜徂。

乡梦断,旅魂孤,峥嵘岁又除。衡阳犹有雁传书,郴阳和雁无。

(1)这首词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风格上讲,这首词有怎样的特点?(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语文阅读模拟特供题十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共28分)

爱无灵犀

沧州老朱

国庆节,因要接待几个俄罗斯客户,他打电话回老家,跟母亲说自己6号才能回去。公司越做越大,回老家的次数却越来越少。

事实上,俄罗斯客人4号就走了。5号一大早,收拾停当,他开车带了妻儿上了回家的路。他撒了谎。因为他知道,只要说自己回家,母亲一定会到村口接。前些天下了雨,虽然这会儿已放晴,可山里气温低,加上雾气正浓,一早一晚很是阴冷,母亲已经78岁了,腿脚又不好,总在风口里站着,身体哪受得了?

然而车还没下公路,他便远远地看到了站在村口的母亲。母亲站在那棵大槐树下,不时地踮起脚,向公路方向张望。一头披散的白发在风中摇曳,整个身子像一株深秋被摘去了果实的玉米秸,看上去单薄而脆弱。

母亲的左眼去年查出了白内障,医生说老太太岁数大了,不适合开刀,再说也不敢开刀,怕老太太的身体吃不消。母亲自己也不肯再治疗了,说好歹还有一只眼,将就着得了,况且临死再挨一刀,不值得。可他知道母亲心疼钱。母亲总是说他们挣钱不容易,不要大手大脚。他想等再过段时间,母亲的眼睛适合手术了,就带她去市里做了。他告诉母亲,手术的几个钱对自己来说根本算不了什么。他说这话时,母亲笑了,笑得很灿烂。儿子出息了,做母亲的一辈子盼的,不就是这个吗?

村口离公路还有两三百米的距离。这么远,母亲昏花的老眼根本看不清,可母亲依旧固执地伸长了脖子,不时向这边张望着。

他的眼有些潮湿。远远地,他停了车,妻子和女儿下车,一溜小跑过去。女儿大声喊着奶奶。犹如天籁,喜得老太太合不拢嘴。

把母亲扶到车上,他问母亲:“不是打电话说6号才回来吗?今天才5号,怎么就知道我回来了呢?”

“我是你娘。你那点儿心思我还不知道?”母亲咧着缺了牙的嘴,笑着,有些得意,有些狡黠,“不就是怕我出来接你们会染了风寒,故意跟我撒谎吗?我这掐指一算,就知道你们今天回来……”

“奶奶,您真是比如来佛还神,不用猜就知道我们今天回来。”女儿撒娇似的挽着奶奶的胳膊。

“这还用说,要不,怎么叫母子连心呢?”

一家人都笑了。这一刻,他忽然就相信了妻的话。妻说,爱,是有灵犀的。以前每次往老家打电话,十回倒有九回是母亲接的。家里的电话没有来电显示,他一直纳闷儿,怎么每次不等他开口,母亲便知道打电话的人是他呢?莫非这爱的灵犀就真的这般灵?

不知不觉中,车进了胡同,嫂子迎了出来。哥哥比他大9岁,两个孩子大了。在外地工作。

女儿拉着奶奶去表姐家串门儿,妻和嫂子择菜做饭。他无所事事,一路闲逛去菜园找哥哥。哥哥正在园子里侍弄白菜,见到他,喜上眉梢。哥俩你一句我一句闲聊着,问及母校的近况,哥不觉叹了口气:“娘越来越糊涂了,天天守着电话,不管谁打进来,拿起电话就是一句小二儿啊,娘就知道是你,弄得俩孩子都不敢往家里打电话了。怕娘一听打电话的不是你,失望……”

他愕然了,怪不得每次打电话母亲一猜一个准呢。

“有些话,我都不知道该怎么说。”哥哥抬头看了一眼,顿了顿,接着说:“娘岁数大了,腿脚又不灵便,身边不能离人了,可你嫂子总不能啥活儿都不于光跟着娘啊。这不,自从去年你去省城办事顺便回了趟家,娘想起来就到村头站会儿。国庆节这7天假,你明明说6号才回来,可娘愣是从1号起便天天到村口等到……”

他的心一阵痉挛。他一直都以为母亲接电话和去村口等他,不过是一种巧合,或者如妻子所盲,是一种母子间的灵犀。原来,这爱里根本就不存在什么灵犀,那不过是一个母亲,日复一甘固执的牵挂与守候。

他眼前不由浮现出秋风中母亲翘首期盼的身影,那颤颤巍巍的身体,令他的心,刹那间,一片濡湿。

(选自《小小说选刊》)

1,阅读第4自然段,“母亲笑了,笑得很灿烂”,请分析母亲为什么会很灿烂地笑。(6分)

答:

2,“原来,这爱里根本就不存在什么灵犀,那不过是一个母亲,日复一日固执的牵挂与守候。”对文中的这句话应该怎样理解?

(6分)

答:

3,小说中的母亲年迈体衰,没有任何豪青壮举,非常平凡,然而我们读来却很受感动,阅读文本,简单分析产生这种效果的原因。

(8分)

答:

4,人们常说“心有灵犀一点通”,你同意这种观点吗?结合自己的感悟,谈谈你的认识。

(8分)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共20分,每小题4分)

自闻天下谈士相聚而盲曰:“生不用封万户候,但愿一识韩荆州。”何令人之景幕,一至于此耶!岂不以有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使海内豪俊奔走而归之,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所以龙盘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干君候。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则三千宾中有毛遂,自得颖脱而出,即其人焉。

白咙西布衣,流落楚汉。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王公大人,许与气义。此畴曩心迹,安敢不尽于君侯哉?

君侯制作侔神明,德行动天地,笔参造化,学究天人。幸愿开张心颜,不以长揖见拒。必若接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今天下以君侯为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权衡,一经品题,便作佳士。而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

昔王子师为豫州,未下车,即辟荀慈明,既下车,又辟孔文举;山涛作冀州,甄拨三十余人,或为侍中、尚书,先代所美。而君侯亦荐一严协律,入为秘书郎,中间崔宗之、房习祖、黎昕、许莹之徒,或以才名见知,或以清白见赏。白每观其衔恩抚躬,忠义奋发,以此感激,知君侯推赤心于诸贤腹中,所以不归他人,而愿委身国士。倘急难有用,敢效微躯。

且人非尧舜,谁能尽善?白谟猷筹画,安能自矜?至于制作,积成卷轴。则欲尘秽视听。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若赐观刍荛,请给纸墨,兼之书人,然后退扫困轩,缮写呈上。庶青萍、结绿,长价于薛、卞之门。幸惟下流,大开奖饰。惟君侯图之。

(选自《与韩荆州书》)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岂不以有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躬:亲身

B,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干:求谒

c,君侯制作侔神明侔:谋取

D,白谟猷筹画,安能自矜矜:自夸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所以龙盘凤逸之士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c,所以不归他人。而愿委身国士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D,至于制作。积成卷轴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7,下列句子中,全部能够表现李白“自信”的一项是()

①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

②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

③白每观其衔恩抚躬,忠义奋发,以此感激

④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

⑤或以才名见知,或以清白见赏

⑥王公大人,许与气义

A,①③⑤B,②④⑥

c,②③⑤D,③⑤⑥

8,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A,本文也是干谒之作。故极称韩朝宗善于识拔人才,希望获得接见和称誉。但并不露卑屈之态,而充满对自己

才能的自信。文句骈散并用,长短错落,读来颇有气盛言宜之感。

B,李白不欲经由进士、明经等常规考试进入仕途,而企图一朝蒙受帝王常识,获得重用。故广事干谒,投赠诗文,以表现才能,培养声名。

c,李自在书信开头引用“天下谈士”言论的目的在表明自己对韩荆州的仰慕的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他对韩荆州没有向朝廷推荐自己的埋怨。

D,作者在文章中引述王子师、山涛等人举荐贤才典故,在对古人追慕的同时,表达了李白愿意为韩荆州驱使的心愿。

9,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则三千宾中有毛遂,自得颖脱而出,即其人焉。

翻译:

(2)而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

翻译: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共15分,每小题5分)

处在世纪之交的今天,人和自然的生态矛盾引发的生态危机,已成为制约21世纪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问题。当人们从不同角度对生态危机进行思考,寻求解决办法时,哲学家和教育家们也发出了自己的呼唤,“生态道德”,这个呼唤在全球回响,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21世纪人类道德发展的重大变化与突破。

我们都知道,道德是关于人的社会行为的概念,用哲学家的话来说:“道德是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但是在现在的学校里,我们每个人受到的道德教育,仅仅是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要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等。一句话,迄今为止所讲的都是人际道德,强调只有人对人的行为才具有道德评判意义,而对自然则可以不受任何制约和谴责。在这种道德观念下教育出来的人,在建立人类家园的过程中,依靠科学技术去征服自然,而很少考虑这征服是否会破坏环境,这就完全忽视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道德关系。因此,一方面是工业文明的巨大发展,另一方面是严重的生态危机:人口激增,森林破坏,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

那么生态道德是一种怎样的道德观呢?

生态道德将道德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扩展到人与自然的关系。它强调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睦共处的关系,它要求人们自觉养成关心自然、善待自然的生态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在这种新的道德观念支配下,人类未来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科学与道德本来是推动和保护人类不断趋向发达与文明的两个方面,但在人际道德观中。人们却只钟情于科学而冷落了道德,或者说,用道德的盾牌庇护人类,而把科学的矛头指向自然。科学与道德的分离,使科学被广泛地用于征服自然的一切活动,却缺少相应的道德约束与引导,结果是日益严重地影响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和再生。生态道德则要求人们善待自然,有节制地使用有限的自然资源。生态道德以及由此提出的人类生产方式的改变,得到了人们的承认,生态能源、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纷纷涌现。

一位著名的环境经济学家曾描写了人类的“猎人行为”:一个猎人露宿在大平原,一堆小小的篝火给他带来了不定的光明和时断时续的温暖,一缕青烟融入夜空。第二天,猎人起身离去,身后留下了灰烬、残羹剩饭和他的粪便……他向着地平线继续前进,去寻找新的猎物,如果每个人都这样生活,结果会怎样呢?显然,最终人类留给自己的将是一片荒漠。因此,生态道德要求人们改变旧有的生活方式,树立勤俭节约、朴素、适度、科学的新消费观,形成再生型生活方式和多节制的新型社会,以求得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道德,一个世纪之交的呼唤,正回响在世界各地。即将承担起新世纪建设重任的我们,更应该树立起生态道德观,成为生态道德的捍卫者,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节选自《大自然孕育了人类》)

10,下列对“生态道德”这一概念的解说,最准确恰当的一项是()

A,生态道德是用来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行为规范的总和。

B,生态道德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用来规范和构建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的一种道德观念。

c,生态道德将道德的人际关系扩展到人与自然的关系,它强调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睦共处的关系。

D,生态道德要求人们摈弃“征服自然”的观念,养成关心自然、善待自然、顺从自然的生态道德意识。

11,下列叙述不属于生态道德观念造成生产方式方面的变化的一项是()

A,人们将善待自然、有节制地使用有限的自然资源。

B,人们将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以求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与地球的承受力相适应。

c,人们由此树立了勤俭、朴素、适度、科学的消费观念。

D,由此生态能源、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纷纷涌现。

1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们对生态危机进行思考,生态道德体系的建立,是21世纪人类道德发展的重大变化与突破。

B,在哲学家和教育家提出生态道德这一概念之前,道德只是强调人对人的行为才具有道德评判意义。

c,由于工业文明的巨大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无休止的掠夺,才导致了严重的生态危机。

D,未来的世界是我们的,作为中学生。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应该树立起生态道德观,成为生态道德的捍卫者。

四、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共10分。每小题5分)

踏莎行·庚戊中秋后二夕带湖篆冈小酌

辛弃疾

夜月楼台,秋香院宇,笑吟吟地人来去。是谁秋到便凄凉?当年宋玉悲如许。

随分杯盘,等闲歌舞,问他有甚堪悲处?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近多风雨。

13,结合全词,说说上阕主要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答:

14,如何理解词人的“悲秋”情结?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韪目。(共27分)

苏东坡:用文字谱曲

在中国文学史上,苏东坡是位大人物。要编写中国音乐大百科全书,也不能不为他列一个词条,因为他“酷好音乐,善鉴赏,能歌善舞,又能弹琴,终生与之为友,会作曲……”(见蔡仲穗《中国音乐美学史》446页)

可惜的是,历来谈论东坡的多是从文学的角度,即便对他所作诗词,也很少触及真正的音乐问题。其实像他那些妙绝千古的长短句如《念奴娇》《水调歌头》《洞仙歌》等,假如人们能带着一副听音乐的耳朵去读的话,就会得到更加丰富微妙的享受。有这种“音乐”可赏,原有的那支《念奴娇》曲牌亡佚与否就变得无所谓了。

数一下那篇《赤壁怀古》所用的字,一百个还不到。可是诵读(无论朗读还是默诵)起来,我们就像是听了一部“标题音乐”。好乐者想必有这样的体验:倾听一首言之有物而又声情并茂的交响音乐,会叫人忘了自己所处的时空。不知不觉便神游于乐中,听到曲终,恍然如历沧桑。东坡这首词同样有此效应。它以如此经济的笔墨在接受者的思维中展演出了一代兴亡的黄粱大梦,胜过一部长篇大论的交响诗。有谁曾谱写过这种高密度的交响音乐呢!

真不可思议,它是以汉字为“音符”,仅仅调动了九十九个“音符”,便将你带进了“故国”,去“神游”了一趟。汉语那神奇的“音乐语感功能”值得语言学家和音乐家深入研究。我辈凡人,汉语的使用者,能体验和享受,虽然不知其所以然,也是三生有幸了。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史诗、史剧味的如椽之笔。另一版本作“浪声沉……”念起来有更沉重、浓烈的乐感。到底优选哪一个?恐怕作者自己也沉吟难决。

自惭对词学无知。这里不过乱谈一些直感,只想求证:坡翁知乐,他会作曲。有人嫌他“不受词律束缚”,不合规范。我们倒宁愿他自铸伟辞,自度新曲。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大江东去》有了新声。那是革命的浪漫乐人黎青主借东坡的词谱写的一首艺术歌曲。他用的是对于当时的中国耳朵来说全新的音乐语言,还加了伴奏,用洋琴伴奏一千年前的宋词。想当年,在守旧的词人、乐人听起来,其逆耳的程度,也许要比“学术派”眼中的白话新诗还要难以容忍吧?

萧友梅盛赞青主此作大有李斯特的气派。钢琴大王也写过不少艺术歌曲。海涅有一首诗,题为《卿似一枝花》,一时有好几位作曲家为之谱曲,李斯特的一篇最受人们称赏。联想起来,假如黄自、赵元任、刘雪庵等作曲家也以不同的风格为《大江东去》各谱一曲,岂不美哉!

只用艺术歌曲来阐释,似乎还是辜负了这首“史诗”。但是即便有了以它为“标题”的宏大的交响诗,也不能取代这首用“文字音符”谱制的“乐曲”。

说坡翁“会作曲”,还有《秋江夜泊》为证。这是一首七弦琴曲。听这首小品,凡是往昔在水乡乘过小船的,会引发亲切的回忆。曲中有水声、船语,小船与风波的对话。夜半潮生,小舟随波俯仰,都凭舟中那个不眠之客的感觉来传递。不难联想坡翁的宦途浮沉,“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无奈中的自在。

对于所爱之乐,苏东坡并非只是闲情偶寄,自娱而已,他有自己的美学思维。蔡仲德对他的音乐美学观有评价:“与白居易相近,有儒、道、释杂糅的色彩,又有保守而陈腐的倾向。”

(选自《文汇报》

15,第一自然段“当时的中国耳朵”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方法?请简要分析之。

(7分)

答:

16,第二自然段“带着一副听音乐的耳朵去读”有何含义?“更加丰富微妙的享受”具体指什么?

(7分)

答:

17,为什么说“坡翁知乐,他会作曲”?

(6分)

答:

18,阅读第五自然段,你认为“浪淘尽”与“浪声沉”哪一个更好?请阐述你的理解。

(7分)

答:

参考答案1

1.A2.C3.D4.C5.D(A应为“抱着、带着”,B应为“延迟”,C应为“租赁”)6.B7.B8.①凡是陆知县托买绸缎,购置黄金饰品,采办珍珠宝物,一定高价挑选精美上好的献给知县,但开列的帐单上,则故意降低其价格。②这是库吏开列的,早上你亲自递呈上来的。③寺里和尚听到,生了疑心,就用甜软的话语哄骗童仆,探知了这件事情的始末,庆幸自己得到了一件奇宝。9.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闻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10.(1)诗的第三句写酒宴上的欢聚,是别前;一、二两句写将别未别,是别时;五.六两句写别后路上的情景,是别后;最后两句写归家后的孤独,更进一步写别后。(后面两点可并为一点。)(2)营造了一种宁静清幽、境界开阔却略显感伤的意境。寒塘岸边别离挚友,即将身单影只,自是内心凄楚悲凉不已,垂眼间露水湿碧草,碧草挂露珠,则触景伤情。作者借景物抒发了自己的悲情;放眼望去,明月相映,江水清清东逝不息,思念也将如此水滔滔不息吧。这两句作者借景显深情,做到情景完美交融。(景2分,情2分)11.(1)从曲中“南阳”“八阵图”“卧龙”“蜀道”等词语,可推断出“农夫”指诸葛亮;从“东海”“《六韬》”“非熊”“渭水”等词语,可推断出“渔翁”是姜子牙。(两个人物的分析各2分。)(2)同意。作者认为姜太公、诸葛亮勋业彪炳,都成就了一番事业。但时过境迁,他们所成就的大业如过眼烟云,如今只剩下蜀道上空的片片残云和渭水之滨的飒飒秋风,借衰飒的景物传达出消极无为的思想情绪。或者不同意。一般来说,怀古咏史之作常用来讽刺和针砭时弊,这首小令,就是通过对历史上英雄人物的缅怀,流露出对当时社会玉龙不辨、明主难遇的慨叹,曲折地表达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具有积极意义。(观点1分,分析言之成理3分。)12.对比。将“狼王”在危难时刻奋不顾身保护儿子的行为与“责”在危难时刻丢下美女,只顾自己狼狈逃命的丑行进行鲜明对比,肯定了狼王表现出的勇猛和父爱,鞭挞了责的自私和无能。(手法2分,作用2分)13.(1)该句用比喻将狼王的思想比作绝不拐弯奋力前行的狼群,表达了狼王坚持己见,不顾狼群的反对,决意将“美女”安全送出领地的念头。(手法2分,意思2分)(2)狼王宁愿死去,也不愿与责相提并论,表达了狼对责的极端蔑视。可见责是多么地卑鄙可耻。(狼的蔑视2分,责的可耻2分。意思对即可)14.“狼心”是指小说的主人公是“狼王”,“人肺”是指狼王虽然是人的异类,却有着人类应具有的高贵品质,如有尊严、勇敢,富有责任心,不落井下石等。题目用错位的手法产生强烈的讽刺效果:明明是野兽,却有人性;明明是人,却丧失了人性,人不如兽,从而鞭挞了某些失去人性的人。具体解读4分,题目的匠心2分)15.狼王的人性:有尊严,不能容忍责对他的蔑称“那厮”;有责任感,保护狼后、保护爱子;在危险时分,奋不顾身,勇救异类“美女”;坦荡,和“责”交锋,公开叫阵,不搞阴谋诡计。责的兽性:危险时只顾自己逃命,不顾他人的死活;既没有和敌人正面作战的勇气,又没有和敌人正面作战的本领,却狂妄自大,不自量力;当狼王为救美女,与虎奋力搏斗时,责不是助狼王一臂之力,反而乘人之危,射伤狼王,阴毒卑鄙,为兽类所不齿。(任答四点得4分。意思对即可)16.另换的题目为“人心狼肺”(或人心兽肺)。理由,影射小说中的人“责”,他虽然披着一张人皮,却没有人的勇敢、人的责任感、做人的坦荡等,有的是自私、狠毒,与野兽无异,所以是“人心狼肺”。题目2分,解释2分)

参考答案2

1、B(“大约需要1年多的时间”不合原文语意。原文明确指出:“从发射到进入环月工作轨道,共约8~9天,在轨运行寿命超过1年”。)2、D(该项为发射“嫦娥一号”绕月卫星的宗旨,不属于绕月飞行的科学目标。)3、B(嫦娥一号卫星的研制不仅仅是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还有其他部门参加,只不过该研究院是主体研究单位。)4、D(A项推理条件不充分。星箭分离后,卫星只是进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这只是绕月飞箭成功的第一步,还谈不上圆满。B项曲解原文语意。原文说“二期计划中采用的月球车,将采用全国招标的方式来选择。如果月球车计划能成功,那么这套方案稍作修改,就可以用到未来的火星探测中去”,显然,原文是指“月球车计划”修改后应用到火星探测领域中。C项强加因果,无中生有。原文并未提到目前的每秒十几千米的飞行速度影响“嫦娥一号”卫星变轨。)5、B(预,牵连,关涉)6、C(A嗜学/组织社团;B治学成就/能文章;D嗜学/对入社者的态度)7、A(“所受的遭遇都是一样不幸”不能拘成“当时人称他们为‘娄关二张’”的原因)8、(1)张溥、张采是盟主。倡导组建‘复社’,扰乱天下。(2)因为犯事被罢免官职,怀疑是张溥捣的鬼,恨极了。(3)皇帝点头同意,于是下诏征集张溥生前写的书,而且黄道周也恢复了官职。9、(1)曲词中“偷”“迤逗”等词,用拟人化的手法,微妙地传达出杜丽娘含情脉脉的娇羞神态。(2)[皂罗袍]描绘了花园明媚诱人的春光,更传神地表现了杜丽娘由惊异、欢悦到无限惆怅的复杂心情。10、(1)前两句,一为仰观,一为前瞻,随着视角的变化,空间画面也由陆而海,从上而下。(2分)后三句则显示视线由近而远的渐次推穆,极富层次感。(2分)(2)①衬托渲染。以小衬大(以古衬夸/以景衬情),将较小的意象置于广阔巨大的空间之中,进一步烘托渲染“白浪滔天”的威猛澎湃,突出风雨中的海天浩茫、旷荡无涯的景象,从而扩大作品的空间容量,显示出一种寥廓深邃的宇宙感。(4分)②情景交融。上片描写大海雄浑壮阔、惊心动魄的自然景观,景中含情;而下片发思古之幽情,展现无产阶级革命家前无古人的雄伟气魄和汪洋浩瀚的博大胸怀,情中有景。(4分)③联想。秦皇岛外,白浪滔天,一片汪洋。此时此地此景,自然会使词人联想起千多年前曹操登临碣石山观海的历史往事和那首《观沧海》诗,勾勒出曹孟德当年策马扬鞭、登山临海的雄姿。(4分)11、①远离尘世喧嚣,纯洁美好;②神奇的,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诱惑力;③能启迪人的智慧/能让人获得启迪;④能使人的心灵得到慰藉和享受。12、(1)受人威逼、强迫地从事人文事业无异于死记硬背索然寡味的精神教条,毫无情趣。(2)这是作者心目中“精神家园”的形象写照。它富有强烈的吸引力和诱惑力,充满着神奇而美好、宁静而纯洁的人文世界。13.(1)写少年时偷书的情节,①说明当时“政治气候紧张”,人文思想被政治钳制而得不到弘扬。②点明作者在构建“精神家园”初期对人文经典作品的追慕和渴求。(2)叙写《变形记》的故事,①说明人文经典作品中充满哲理,使作者幼小的心灵得到启迪、慰藉和满足;②呼应第一段不惜被父亲揍而偷书看的情节。14、(略)选例要准确,赏析应指明运用表现其特点的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3

一、1.D2.D3.C4.B二.文言文参考答案:5.答案:A正确意思是:明白,清楚;6.答案:C才(A承接连词,因为B同、跟,替;D替,被动词);7答案:D;8答案:B不只是模仿古人,他还说不能由于遵守古人的文章章法标准而让文章显得浅陋。9.翻译略。三、古诗词鉴赏参考答案:10(1)王安石的词写景主要采用的手法是有实有虚,色彩有浓有淡,远近交错,虚实结合,浓淡相宜,构成一幅巧夺天工的金陵风景图。写景奇伟壮丽,气象开阔绵邈,充分显示出作者立足之高、胸襟之广。其旷远、清新的境界,雄健、壮阔的风格。(4分)萨都刺的词写景主要采用白描的手法,字炼意精。景物特点是荒凉、冷落、晦暗、萧瑟。(4分)(两首词都要举出具体的意象来分析意境的特点,略)(2)两首词用典贴切自然。萨都刺的词用典重在融化诗句人词,化用刘禹锡的《乌衣巷》、《石头城》,不仅将前人的诗句熔铸在自己的词作中,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天衣无缝,而且突出了主题,抒发了“黍离之悲”。王安石全词用典重点在结句:“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结句化用杜牧《泊秦淮》诗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但赋予了它更为深刻、精辟的思想内容。所谓“后庭遗曲”,是陈后主所制艳曲《玉树后庭花》。此意唐人杜牧也写过。然而,作者不似杜牧那样去责怪商女无知,而是指桑骂槐,主要用意是借古讽今,寓意深刻。歌妓们至今还唱着亡国之音,正是因为当权者沉湎酒色,醉生梦死。然而,“玉树后庭花,花开不复久”,如再不改弦易辙,采取富国强兵的措施,必然如六朝一样悲恨相续。此结句无异于对北宋当局的警告。注:还有几处用典:“千里澄江似练”乃化用谢口《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句:“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星河鹭起”用的是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诗意。“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用的是隋灭陈的典故:当隋朝大将韩擒虎兵临城下时,全无心肝的陈后主还正在和宠妃张丽华歌舞作乐。杜牧《台城曲》曾咏此事:“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而王安石巧妙地只借用“门外楼头”四个字,“门外”言大军压境,“楼头”说荒淫无耻,就极其精炼而又形象地表现了六朝的覆灭。“悲恨相续”四个字则给南朝的历史作了总结。短短的一首词而四用典,在王安石之前实不多见,四、现代文阅读答案:11.李乐薇的感受是:小屋活动空间有限,但心灵空间无限。(2分)迟子建在开头的这句话,抒发了对的故土的怀念情怀,是作者内心的一种显现与开敞,即对“清凉而又忧伤”的个人生活的努力穿越。作者无意回避生命中的不幸,在大痛之后的反璞归真,让情感放擢于自然,把回到故乡看成生命意义上的回归,看成生命本体的又一次浪漫旅行。(3分)两位作者抒发的回归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怀是一致的相通的。(5分)12.(1)第①段写黄昏村庄的景物,其特点:宁静温馨,是一幅由夕阳、树林、云朵倒映在河水中的现代名画。作用是为了表现故乡村庄的风景是自己眼睛、心灵与双足的理想漫步之地。(5分)(2)第③段写中秋节自己在卧室看月光的景象,其特点:暖融融、飘忽轻柔、明净清澈、清辉、碧蓝。作用是为了表达一种极其温存和幸福的感觉,也为第④段伤感的回顾做铺垫,并在情感上形成一种对比。(5分)13(1)作者在结尾用反复的手法写到那句话“我的世界下雪了”,旨在表达作者在经历了爱人突然离去的苦痛之后,认识到“环绕我的,注定是一个清凉而又忧伤、浪漫而又寒冷的世界”,生活永远不会圆满的。这是对生活的轻叹,也是一个作家对生命的自省。(6分)(2)雪是安静的,包裹着苍凉,在无声无息里触摸着大地的律动。雪又是圣洁的,是纯粹的精灵,抚慰着孤独者的灵魂,不难发现在作者的世界里,雪成了生命的全部隐喻。(6分)

参考答案4

1、D(D项说的是原来意义上的戏曲正在成为一种记忆的结果)2、B(B项说戏曲在人们心中已经消失不对)3、C(A“唱戏活动已很难在乡村社会”的原因主要是缺乏“娱乐主体和消费主体”。B、“完全不能"错,戏曲仍然可以为村民们提供娱乐。D原文是说在戏曲生活中“观众在审美的愉悦之外很可能有更多的收获”,本项却将“或然”表述为”必然”,所以不恰当。且“收获”可以是多方面的,不能只限于“思想”一面。)4、D(依据末段作判断。A、戏曲还将作为一种娱乐活动在当代城市中存在。B、所讲的两个方面原因都只是陈述外来的戏曲演出的,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戏曲难以存活的存因;C、太绝对化,戏曲不能完全替代学校的教育功能。)5、最大的不同是,爬行于地面的“鹰”,显得臃肿、麻木而又丑陋;翱翔于蓝天的“鹰”,则矫健而又刚强。两者前后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运用反衬手法,突出鹰的顽强、坚韧精神。6、(1)“射”字有冲击力,更注重急速的表现,突出鹰“身体内部力量的迸发”;而“飞”字普通,还有些闲缓的意味。(2)有作为就先要付出艰辛的努力,鹰之所以能够矫健地翱翔于蓝天,是基于它之前漫长艰难的爬行。(意思对即可)7、文章前半部分地域风光的描写,显示出西部鲜明的地域特色,其壮阔的背景与搏击长空的雄鹰相互映衬、相得益彰,更加有力地突出了鹰面对困难不屈服的精神。8、赏析短文要点提示:①《班公湖边的鹰》一文谋篇布局最突出的技巧是层层铺垫,巧设悬念,使文章具有强烈震撼力。②本文作者采用多种描写方式,多角度刻画了鹰平凡而伟大的形象。一是动作描写,二是神态描写,此外还通过前后巨大的反差,突出了班公湖边的鹰平凡而伟大的形象,令人怦然心动。③本文的语言特色是生动形象,精炼传神,它体现在所选动词对鹰的动作的传神描写上。同时前后描写鹰的动词又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全方位地表现了班公湖边的鹰苦难而艰辛,坚忍而勇敢的特点。9、B(“谢”是谢绝、拒绝的意思)10、B(连词,于是;介词,由)11、C(①、④项分别是说伯章和张氏的有关情况)12、B(“张氏在杜家无忧无虑地度过了晚年”与原文不合)13、(1)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子哉(2)①杜环特别好学,精通书法;很守信用,喜欢去救助别人的急难。②可是到了事态变化、形势窘迫的时候,根本无法实践他们的诺言、背弃离开对方的人,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啊!更何况是在朋友已经死亡了之后,而能够奉养他的亲人呢?14、①都是托物言志的诗,借写花来表现自己的精神追求。②都不直书其物,文中对写作对象的称谓,前者写梅不用“梅”字,后者写菊不用“菊”字。③都化用了典故。前者化用王羲之练书法洗笔,洗黑了池水的典故;后者化用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典故。15、《墨梅》一诗直说“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以冰清玉洁的梅花表达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寒菊》一诗曲言“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以凌寒傲霜的菊花象征自己坚毅不屈的爱国情怀。16、古时的龙舟,船头上雕有象征性的龙头装饰,优胜者夺得锦标以后,就将它悬挂在船头的“龙头”上,活像一条真龙将锦标上端含在嘴里似的。用这个“衔”字,是传神之笔。既点明龙舟竞渡,又写出得意神态。拟物双关写法更具形象性。(围绕大意要作适当的分析)17、此词主要通过描绘色彩、声音来刻画竞渡夺标的热烈紧张气氛。红的旗帜,绿的杨柳,白茫茫的烟波,金碧的楼台,是色彩的热烈;击鼓声如雷炸响,欢呼声震动天地,是声音的热烈;欢声震地,是写群众情绪的热烈;衔标而归,是写胜利健儿充满喜悦的形象与心情。所有这些都真实地再现了当日龙舟竞渡、观者如云的情景。18、从标题“九日”及全文内容看,本文主题应为重阳佳节,倦客思家,所以“倦客思家”应为表达主题的句子。“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点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这种气氛的渲染,有助于思乡主题的表达。“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是作者回忆从前歌舞升平的欢乐景象。用从前歌舞升平的稍纵即逝衬托现实中人老白发的凄凉,告诫游子不再留念他乡,而是“倦思”故乡。这恰是主题的最好表达。

参考答案5

一、1、(3分)C(注意:“暴饮暴食”和“效应”两方面的内容讲完整。A、不是所有食品,同时只解释了“暴饮暴食”;B、只涉及“产生的类鸦片物质效应最大”的食品;D、只说明“类鸦片物质”引起的效果,不完整。)2、(3分)B(应该是“控制食物摄入量的能力”,而不是“食物摄入量”。)3、(3分)D(一方面,产生类鸦片物质的食品并不仅仅是高脂肪、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品;另一方面,“不要进食美味可口的食品”的表述绝对化,偏执。)4、(3分)C(“没有证据表明……”是食品公司坚持的说法,并不是科学家调查的结果。)二、5、A(重肉:两种肉菜。言其生活简朴,与前面的“布被”相承。C中的“与”是参与的意思,所以“党与”解释为“同党同谋”是正确的。)6、A(A都是副词,才。B①代词,他。②副词,表祈使语气,一定。C①介词,凭借。②介词,因为。D①代词,代建议。②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7、C(解题的方式应当是,先将六个例句逐句进行分析,筛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例句,然后再看编组情况。①的主语是皇上,即皇上认为他没有才能,不能表现公孙弘的谦让,据此可将A、D排除,⑤是表现他勇于自责,可将B排除)8、B(A中公孙弘做的是齐淄川国薛县的监狱官,而不是汉朝的监狱官;C中他的这种行为得到了汉武帝的肯定;D中淮南王和衡山王谋反时,公孙弘官位升到丞相)9、(1)译:因为无能而罢官归来,希望更换推举的人选。(3分)(2)泽:我恐怕先要如犬马般死去。最终无法报答陛下的恩德并完成(或尽到)自己的职责。(3分)(3)译:现在的事情稍微少了些,希望你少用心思,集中精力,再以医药辅助治疗。(4分)三、10、(1)答:登楼北望,塞外秋草连天。一片荒败,山河破碎,而时光流逝,中原恢复无望。(4分)(2)答:奇托了词人有心报国而壮志难酬,只能赋闲逍遥的忧愤、孤独、无可奈何之情。(5分)11、(1)答: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甘露寺临江而建,雄奇峭拔的特点。(4分)(2)答:是开窗所见的感受,表现江水惊人的气势:风水相激,波涛翻涌,有拍天之势,仿佛要扑进窗来。(5分)四、12、(4分)紫色的心情指的是人们午后恬淡、闲适、惬意的心境,表现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与满足。13、(3分)意思是我被眼前的美好生活所陶醉,全部心思都在解读生活,无法真正深入到书中去。14、(5分)这一部分用第二人称,以拟人的手法,拉近了我与紫藤叶的距离,使感情表达得更亲切,更能表现出我在这个紫色的午后对紫藤叶的无限喜爱之情。1s、(6分)①以鸟的归巢暗示人们对家的依恋,表达人们对宁静、安适生活的向往。②让文章在一种温馨的氛围中收束,使人回味无穷,更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参考答案6

一、1、B(熔岩产生磁性无根据)2、A3、C4、D(原文未谈到月球生命)二、5、C(终生)6、D(A依靠,动词于是,连词B却,转折连词用,介词C“的”,助词无义,取独助词D都是表轻微的转折连词)7、B(烈士:有志建功立业的人)8、①将要落下的叶子等着微风吹来便掉下,那么微风的力量大概是很小的。(“俟”1分,“盖”1分,句子通顺1分)②才能不及古人的一半,而功效却几倍于古人。(“不”1分,“倍”1分。)③又何况那些为贪得大名而冒犯道家的忌讳,凭借短浅的才智却以圣贤所感到为难的事情为容易的人呢!(“冒”1分,“运”1分,“易”1分,“难”1分,句子通顺1分。)9、楚庄王谋画事情十分妥当,大臣们没有谁比得上他,退朝后面露忧虑之色。申公巫进言说:“您退朝后面露忧虑之色,这是为什么呢?”楚庄王说:“我听说,诸候能自己选择老师的,就能称王;能自己选择朋友的,就能称霸;自满自足而群臣比不上他的,就会亡国。如今以我这样不才之人议政于朝堂,并且大臣们比不上我,我们的国家恐怕要灭亡了吧,我因此而忧虑啊!”三、10、⑴同意。(1分)上阕写景,景真如画,生机盎然。一溪新绿,几行柳黄,双飞鸥白。大笔一抹,颜色斑谰,水之绿,柳之黄,鸥之白,形象鲜明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2分)尤其是巧妙地用了“染就”“飞来”“弄晴”等动词,使画面显得更加活泼,富于动态美,收到了丹青难绘的效果。(2分)⑵这两句诗写倚楼人眼中景象:远处几片淡淡的云,一江静静的水,半山笼罩着烟雾的树,那寸心所系的,却依然没有出现。(2分)以景显情,内涵丰富,意境苍茫渺远。(1分)“寸心”二字显离情之深远,“目”活脱脱地表现了画面上的女子失意的神态。(2分)(意思相近即可)11、(1)行程畅快、平稳,不必担忧(由“流水通波”分析);诗人与柴侍御相距不远,共一道青山(第三句);明月相照,相互思念,心理距离很短(第四句)。(2)《送》诗表达了洒脱乐观豪爽的感情;《黄》诗表达了惆怅难舍牵挂的感情。四、12、①炊烟是轻柔、朴素而淡雅的②炊烟是母性的③炊烟是宁静而淡泊的④炊烟是颤悠悠袅娜上升的13、因为忙于生活的人们常常淡忘了童年的美好记忆,现代文明的发展使人们淡忘了母爱;因为炊烟包含了伟大的母爱和温馨的生活气氛,所以不该被遗忘。14、①首尾呼应,开头写的是闻着炊烟抵达村庄,结尾是望着村庄的炊烟怀念母亲。②村庄与城市对比,村庄的炊烟令人怀恋,城市无炊烟令人担忧。③“炊烟”象征母爱。(说清了其中的两点可得6分)15、(1)通过拟人手法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赞美)和对温馨生活的向往(留恋)(2)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丰富),亲情(母爱)却逐渐淡化和被忽视。16、(4分)答:①以前认为阳光单纯、平淡、廉价、简单(2分,答出其中的两点即得分)②后来认为阳光美丽、充满感性。(2分)17、(6分)答:对比。(1分)将南方的“阳光微弱”与北方的“阳光绚烂”作对比,(2分)暗示自己已经久违了灿烂的阳光,表达了对阳光无限的向往之情。(3分)18、(4分)答: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浮躁骚动,身心疲惫,慢慢失去了享受生活的意识和情怀,正一步步沦为生活的奴仆。(2分)因此,人们需要晾晒自己“被尘世所累而日渐发霉的心”,需要寻觅纯真,救赎灵魂,追寻生活的诗意,提升人生的质量。(2分)(意思相近即可)19、(6分)答:①阳光不仅单纯、平淡,也美丽、充满感性,可以让我们沐浴个彻底。②琐碎的生活渐渐窒息单纯美好的心灵,内心的失落渴望阳光的照耀。③阳光可以涤净自己骚动的心灵。④阳光象征着纯真、诗意的生活,追寻阳光就是追求理想的生活,提升人生的质量。(每点2分,答出其中的三点即可)

参考答案7

一、1、B2、A3、C4、玛雅人创造的文明涉及的领域多、水平高、成就大,遍及的地域也广,玛雅文明同古希腊人创造的欧洲文明一样,都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二、5、有三处伏笔“新婚不久”、“高级的音响特别显眼”、“只是对我笑着点点头”为下文哑妻怀孕、胎教以及这对夫妇听不到各种声音原来是聋哑人的情节作铺垫。6、以音响进行胎教对未来充满信心与希望,用小提琴培养儿子做生活强者。7、“心灵发出的悠扬乐音”是成功的喜悦感,获得人们称赞的幸福感,生活美满的快乐感。8、只要抓住聋哑夫妇身上表现出的是乐观、进取、坚强、慈爱的性格答,言之成理即可得分。三、9、B(视事:施政务)10、A(A竟然/于是,B动词做,C坚决,D没有用来)11、A(③不肯受官职,⑤有意疏远宾客想退官,②⑥表现了为官清谨,①④表现了予民恩惠)12、B(“百姓们都感激得说不出话来”错,“民称之不容口”是说“百姓对王志赞不绝口”)13、①王志九岁时,住在家乡的亲生母亲去世了,他满脸愁容,因哀伤过度而消瘦,他的内外亲戚对此感到惊异。②王志怜悯那个寡妇的情义,用自己的俸禄替她还债。③王志的门客曾经偷了他的车卖掉了,王志知道这件事却不追问,像当初那样对待那个盗车人。四、14、焉/焉/焉/焉/焉/知其恶/者/15、要想治理好家族,关键就在于须先修养好自身的品德。五、16、“日生残夜”、“春入旧年”表示时序匆忙交替,促引了“客路之人”的思乡之情;“日”与“春”象征了新生的美好事物,并用“生”“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描写的景物、时令蕴含一种旧去新来的自然理趣,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答出一点即可得分)。17、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漂泊、思乡之情。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表现出了飘泊羁旅之情,尾联的“乡书”、“归雁”传达的是思乡念亲之意,中间两联描写的景物也都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孤独乡思愁绪。18、此题的答案可以有三种:第一种:“倚”字更好。“倚”,倚靠,背依之义,“倚清秋”是说词人登上“西楼”清冷秋景相伴随。从整首词的词意看,“秋”一句双关,既实指自然的秋天,也暗示祖国山河破碎的萧条气象。“倚”字既展示了广阔的进令背景,也抒写了词人对国家生死存亡命运的感叹,而“锁”字局限在“深院”之中,较多表现的是词人失去帝位后的惆怅,意境没“倚”高远。第二种:“锁”字更好。“锁”,关住,郁结之义。这首词是李煜亡国后被宋幽禁在汴京一座深院中而写的。“锁”字语义丰富而含蓄,一方面写出实景,在词人眼中,似乎所有的萧瑟的秋意都集中浓缩在寂寞的深院之中;另一方面表现了词人的心境,万千愁绪凝聚在心,无法排遣,而“倚”字仅表现词人在清秋时节独倚西楼的情状,重在景象的描写,没“锁”字的意味深厚。第三种:若答两个字各有其妙,只要言之有理亦可。

参考答案8

1、B鼓的四周图案是晕圈。2、A太阳纹不属于晕圈的图案。3、A应为铜鼓的历史最迟不迟于东汉。二、4、酗,无节制地喝酒。5、C与:同,介词;亲近,亲附,动词。以:把,介词;又,连词。6、A②表武功技能高。④表其中一个将军被折服。7、B南宫生非主动去,且没教训这两个人。8、①南宫生也善于交际,无论对方地位高低贵贱都全力同他交往。②喜欢借酒使性子的人怎能谈得上勇敢呢?我将使他变得柔顺。③有一天,那将军看见南官生独自骑马出去,就带着一帮兵士,带着刀,骑着马,紧跟在他后面,好象要行凶的样子。三、9、到处开满芦花,芦花飘飞,和我一样衰老,过去住在主人家的燕子失去了伴侣,形单影只飞过。10、《金》诗中“啼鹃”化用了杜宇死后变为杜鹃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即使死了,也要魂归江南的爱国情怀。《宣》诗中写看到眼前的杜鹃花,联想到故乡的子规鸟叫,表达了强烈的思乡之情。四、11、①有助于寄托感情,表达主旨。作者身处在大海航行的船上,看见了眼前的海燕,联想起家乡的燕子,寄托了游子淡淡的乡愁。②两处燕子相互映衬,使文章更充实。12、不矛盾。先说“见着我们的小燕子”,是表达作者见到燕子的模样引发的感觉,同时表达似曾相识的亲切感。后面发出的疑问,是对眼前的燕子是不是我们在故乡见到的那一对,两对燕子的疑问,侧重点不同。13、①隽逸从容的在水面掠过,尾与翼尖点水。②喜爱,欢迎,爱护,企盼。14、①为燕子出场作铺垫;②衬托燕子可爱的形象。(命题者提供)

参考答案9

一、1.C(海洋病毒是自然产生的。)2.B(A题干中说的是“深海中的碳循环”,故A错。C和D都没有解释“碳循环”。)3.D(从倒数第二段可以看出。)二、1.用具体事例说明上文“你们来晚了”的含义,引出下文作者错过满山昙花的经历。2.贴切。花开本无声响,作者却用“敲锣打鼓”来形容,这是为了突出昙花开得繁盛热烈。这个比喻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新意。3.此处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这种“习惯”带有无奈的情感,是由于无法改变现状而不得不接受现实,与一般的习惯有着不同的含义。4.拥有并不一定非要占有或亲眼目睹,只要曾经有过心灵的共鸣带来很深的感触,也算是一种拥有。作者无缘看到盛开的昙花,却从枯萎的花苞中联想到昙花盛开的场景,面对残花产生无限的想像。作者虽未亲眼目睹昙花,但却记住了昙花,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可以说,昙花带给作者的感触,不亚于那些亲眼目睹的美景,所以说,作者也拥有了这一山昙花,这也是一种意义上的拥有。三、1.B(如果)2.C(连词,表承接)3.B4.B(景帝此后就疏远他了。)5.(1)于是周亚夫亲自请示皇帝说:“楚兵勇猛轻捷,很难与他们交战取胜。我希望先把梁国放弃,让他们进攻,我们去断绝他们的粮道,这样才能把他们制服。”景帝同意了他的建议。(2)窦太后说:“君主们都是各自按照当时的情况行事。我哥哥窦长君在世的时候,竟不能被封侯,死后他的儿子彭祖反倒封侯了,这件事我非常悔恨,皇上赶快封王信为侯吧!”四、1.《月夜》(1)语言清丽、细腻、新颖、隽永,独具一格。(2)诗的前两句在描绘月夜的静谧方面是成功的,但它所显示的只是月夜的一般特点。诗的高妙之处,就在于作者另辟蹊径,在三、四句展示出了一个独特的、很少为人写过的境界。在静谧的月夜的虫声标志着生命的萌动,万物的复苏。后两句使得全诗构思新颖别致,不落俗套。2.《金陵怀古》(1)前两联在内容安排上采用了逆挽的手法:首先追述对前朝历史的遥想,然后补写引起这种遥想的眼前景物。这就突出了陈朝灭亡这一金陵盛衰的转捩点及其蕴含的历史教训。(2)首联中,“残”和“空”,从文化生活和军事设施两方面反映陈朝的腐败,一文一武,点染出陈亡之前金陵城一片没落不堪的景象;“合”字又以泰山压顶之势,表现隋朝大军兵临城下的威力;颔联中,“远近”和“高低”包容一切空间,写尽了金陵的衰败景象,南朝的繁荣盛况,已成为历史的陈迹;颈联中,“拂”字、“吹”字写得传神,“拂云”描写石燕掠雨穿云的形象,“吹浪”表现江豚兴风鼓浪的气势,这两句通过江上风云晴雨的变化,表现人类社会的干戈起伏和历代王朝的兴亡交替;尾联中,“豪华尽”照应首联中的“王气终”抒写金陵繁华一去不返、人间权势终归于尽的慨叹,读来令人不禁怅然。3.《戏答元珍》《黄溪夜泊》(1)这两首诗都是近体诗,都是感怀之作,都是在贬官居外的情况下的自作宽解之言,以平衡内心的苦闷,都反映了其开朗的胸襟。(答出两点即可)(2)《戏答元珍》的诗眼:野芳虽晚不需嗟。(或“虽”)。《黄溪夜泊》的诗眼:不因迁谪岂能来。(或“岂”)。4.《阮郎归》(1)这首词运用了融情于景的艺术手法,表达诗人浓重的怀乡之感,隐藏于中的是比乡愁更使诗人压抑的东西——政治失意,遭受打击的悲愤与痛苦。(2)这首词的用寄哀情于哀景之中,用了“风雨”、“梦断”、“旅魂、“雁”等标志哀伤的意象表达哀伤情感,情调悲苦感伤,风格阴柔凄婉。

参考答案10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3/170848.html

更多阅读

中考现代文阅读基本知识概要答题技巧 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中考现代文阅读基本知识概要一、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二、描写方法:外貌(肖像)描写、动作(行动)描写、语言(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三、描写的角度:(1)听觉、视觉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语文】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转走背拿满分) 2013-3-2 13:38阅读(6.72万)赞(618)评论(90)转载(6833)分享(1062)复制地址举报更多上一篇|下一篇:【语文】2013高考...  【语文】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转走背拿满分)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总结 中考现代文答题技巧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总结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总结。中考语文现代文课外阅读答题技巧,抓住文章的题目,每篇文章起码读三遍,筛选文中的重点词语和中心观点,认真审题,完善简洁地回答问题等是现代文课外阅读答题技巧。抓住文

声明:《中考语文阅读模拟特供题十套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为网友我是发光体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