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审美赏析 咸阳城西楼晚眺

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审美赏析


许浑,字用晦,润州丹阳(今属江苏)人,唐代诗人。太和六年进士,为当涂、太平二县令,累官至睦、郢二州刺史。因喜爱林泉,所以其诗以精密俊丽见称,意象天然秀出。诗人韦庄十分推崇许浑,因而称许浑为“江南才子许浑诗,字字清新句句奇”。许浑的这首《咸阳城西楼晚眺》就是其代表作之一。“咸阳”旧城在西安市西北,汉时称长安,秦汉两朝时在此建都。由于咸阳旧城隔渭水与长安相望,诗人登上咸阳城楼,思乡和吊古两种感受交织在一起,感触深厚,于是就写下这首意蕴别致、格调俊丽的七律诗。全诗如下:

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首联“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首先诗人写登楼怀乡之感。“蒹葭”即指芦荻。“蒹”即荻。“葭”即芦。这里暗用《诗经•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诗意,以此表现了诗人的思念情绪。这里是说,诗人一登上咸阳高楼,向南望去,只见远处烟笼蒹葭,雾罩杨柳,很像长江中的汀洲。此时的诗人,正游宦长安,远离家乡,一旦登监,思乡之情涌上心头。其中一个“愁”字,不但与“蒹葭杨柳”的环境形成和谐的审美境界,也为全诗奠定了忧伤的基调。

颔联“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这一联承上而开,具体写了登楼的时间和环境氛围。诗人远眺时所处的是“南近磻溪,西对慈福寺阁”,所以,诗人说,在夕阳西下时登上城楼,只见浓云从蟠溪上空涌来,一阵凉风吹来,雨势迫在眉睫,好似“山雨欲来风满楼”。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一联的前一句是实景,后一句是在写实的基础上传达出的一种特殊的感受。而这种感受所表现出的“山雨欲来风满楼”,不但是描写了云起日沉,雨来风满的自然界的规律,而且也是诗人形象地对当时特殊社会的环境比喻,喻示着一种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气氛。

颔联“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这一联是再现了秦汉旧都现景。而今的两朝故都,已成草树茂盛的田野,而原来的禁苑深宫,而今绿芜遍地,黄叶满林,唯有虫鸣,不识兴亡,真有“物非人非”之感。诗人在此对历史进行了推演,表现了王朝更替,世事沧桑之叹。其中一个“夕”字和一个“秋”字,不但暗示了昔日都城的衰败景象,也表现出如今旧都遗迹的凄凉氛围,这里,诗人通过对咸阳城傍晚景致的描绘,抒发登高远望所产生的苍凉伤感的情怀。

尾联“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行人”即过客。这里泛指古往今来征人游子,当然也包括诗人在内。这是诗歌的“合”,是诗人的情感集中的表现。其意思是说,羁旅于此的行人不要问秦汉旧朝的事了,我这次来故国咸阳,连遗址都寻不着,只有渭水还像昔日一样长流不止。诗人对此感叹,不仅仅是“物是人非”之感,还有“人非物非”沧桑之怀。诗人将思乡和吊古融合起来,两种情感互相渗透,互相激发,不但所表现的感情浓烈,而且怀古思乡之情更为深厚,诗歌的审美境界更为高远。

总之,诗人用低沉的笔触,在登高望远中,触景伤情,形象而深沉地表现出怀古思乡的情感。同时,在诗歌中,诗人运用了典故,不但时诗歌更具形象感,而且诗人之情感得到深化,从而提高了诗歌的审美效果。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3/157052.html

更多阅读

杜牧《题乌江亭》审美赏析 杜牧秋夕赏析

杜牧《题乌江亭》审美赏析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

声明:《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审美赏析 咸阳城西楼晚眺》为网友菩提老祖的哥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