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病害防治/玉米病害诊断-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 玉米的病虫害防治

玉米大斑病

症状主要发生在比较冷凉的深丘区和山区,可危害所有玉米类型。病菌主要危害叶片,也可侵染叶鞘和苞叶。植株感病后,常使叶片干枯,重者全株枯死,产量失收,轻者生长不良,造成减产。株高70~100厘米时,先由基部叶片发病,渐及上部,严重时能遍及全株。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水渍状青灰色或灰绿色斑点,然后沿叶脉向两端扩展,形成棱形或长纺锤形大斑。斑中央淡褐色,边缘暗褐色。病斑宽可达1~2厘米,长15~20厘米。天气潮湿时,病斑上可产生黑灰色霉状物(分生孢子)。发病严重时,病斑增多,连成大片,整株枯死。

流行规律大斑病菌,属半知菌类,丛梗孢目,暗梗孢科,长蠕孢属,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在田间病株残体上越冬,成为次年侵染发病的主要来源。在湿度较高的条件下,菌丝体迅速繁殖,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常借风力、气流和昆虫等传播而造成危害。其发病轻重,与品种抗病力、生育期中的气候条件和栽培水平有密切的关系。一般品种抗病力弱,生长期中雾露天气和雨日多,田间湿度大,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密度过大,以及土壤肥力差,施肥不足等,均会造成严重发病。此外,在四川省条件下,还表现出播种愈晚发病愈重的趋势。

防治措施

①选用抗病品种,从根本上消除危害。

②清除病株残体,实行合理轮作,减少初次侵染源。

③适时早播,合理密植,增施有机肥,提高栽培管理水平,增强抗病能力。④药剂防治。掌握发病初期,用50%的退菌特800倍液,或用65%的可湿性代森锌400~500倍液,或用50%的可湿性敌菌灵感500倍液,喷雾2~3次,可收到一定防治效果。

  

玉米小斑病

症状常和大斑病同时出现或混合侵染,因主要发生在叶部,故统称叶斑病。发生地区,以温度较高、湿度较大的丘陵区为主。此病除危害叶片、苞叶和叶鞘外,对雌穗和茎秆的致病力也比大斑病强,可造成果穗腐烂和茎秆断折。其发病时间,比大斑病稍早。发病初期,在叶片上出现半透明水渍状褐色小

斑点,后扩大为5-16*2-4毫米大小的椭圆形褐色病斑,边缘赤褐色,轮廓清楚,上有二、三层同心轮纹。病斑进一步发展时,内部略褪色,后渐变为暗褐色。天气潮湿时,病斑上生出暗黑色霉状物(分生孢子盘)。叶片被害后,使叶绿组织常受损,影响光合机能,导致减产。

流行规律小斑病菌,属半知菌类,丛梗孢目,暗梗孢科,长蠕孢属。现已知有两个生理小种。"O"小种分布最广,主要侵害叶片;"T"小种,对具有T型细胞质的玉米有专一的侵害能力,可以侵入花丝、籽粒、穗轴等,使果穗变成灰黑色,

造成严重减产。病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在病株残体上越冬,第二年产生分生孢子,成为初次侵染源。分生孢子靠风力和雨水的飞溅传播,在田间形成再次侵染。其发病轻重,和品种、气候、菌源量、栽培条件等密切相关。一般,抗病力弱的品种,生长期中露日多、露期长、露温高、田间闷热潮湿以及地势低洼、施肥不足等情况下,发病较重。四川省条件下,播期愈晚,发病愈重。

防治措施

①选用抗病品种,杜绝感染。

②清除病株残体,减少初期侵染病源。

③合理密植,实行间作套种,改善田间小气候,降低发病。

④适期早播,错开危害关键期,减少损失。

⑤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注意排水,加强管理,增强抗病力。

⑥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50%的退菌特800~1000倍液,或65%的可湿性代森锌      400~500倍液,或50%的敌菌灵500倍液喷雾,有一定效果。

  

玉米纹枯病

症状纹枯病(俗称"花脚秆","烂秆瘟")是近年来发生危害日益严重的一种新病害。四川省各地均有发生,以高温、高湿条件下和夏播玉米发病较严重。其寄主甚广,除危害玉米外,还可侵染水稻、小麦、大麦、高粱、棉花、大豆等多种作物。该病主要危害叶鞘,也可侵染叶片、苞叶和果穗,玉米拔节至成熟期均可发病。开始从茎基部的叶鞘感病,后侵染叶片并向植株上部蔓延。发病初期,光出现水渍状灰绿色圆形或椭圆形病斑,后转为白色至淡黄色,发病后期,变为红褐色云纹状斑块。当湿度较大时,病斑上常长出许多白霉(菌丝和担孢子);当温度
玉米病害防治/玉米病害诊断-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 玉米的病虫害防治

较高或植株已老健不适合病菌扩大危害时,即产生菌核,多藏于叶鞘内。菌核初为白色,老熟时呈褐色。叶鞘受害后,叶片萎蔫,严重时整株枯死,果穗受害后,可使苞叶干枯,果穗腐烂。

流行规律纹枯病菌,属担子菌类,丝核菌属。以遗留在土壤中和病株残体上的菌核和菌丝越冬,次年产生菌丝和担孢子,成为初次侵染原。菌丝、担孢子和孢子,借风力和气流传播,也可通过与病部接触而造成再次侵染、扩大危害。发病轻重,主要受菌源量、菌源致病力和田间温湿度的制约。菌源量大、致病力强,田间温度高、湿度大,发病较重,温度低于20℃,相对湿度小于75%时,不利于菌丝生长,致病力弱,发病较轻。不同玉米品种,感染纹枯病的程度虽有一定差异,但目前尚未发现抗病品种。对此,尚待深入研究。

防治措施

①清除病株残体,深翻整地,减少初次侵染菌源。

②发病初期,及时剥去感病叶鞘和病叶,切断蔓延"桥梁",防止扩大危害。

③开沟排水,合理密植,降低田间湿度,减轻发病程度。

④药剂防治,可于发病初期,用5%的井岗霉素1000~1500倍液,或25%的菌核净1000倍液,或50%的托布津、多菌灵、退菌特800~1000倍液,或65%的可湿性代森锌500倍液喷于发病部位,可获较好效果。喷药前先剥去感病叶鞘和病叶,效果更佳。

    

玉米矮花叶病

症状矮花叶病(本病也叫花叶条纹病)是四川省70年代后期以来,广为流行的一种新病害,以川中的平坝、浅丘区发病较重。玉米整个生长期中,均可受害。发病初期,首先在最幼嫩的叶片上表现不规则、浅绿或暗绿色的条点或斑块,形成斑驳花叶,并可发展成沿叶脉的狭窄条纹。生长后期,病叶变成黄绿色或紫红色而干枯。病株的矮化程度不一,早期感病矮化较重,后期感病矮化轻或不矮化。早期侵染能使玉米幼苗根茎腐烂而死苗。受害植株,雄穗不发达,分枝减少,甚至退化,果穗变小,秃顶严重,有的还不结实。

流行规律矮花叶病源为病毒。毒源来源,一是种子带毒,二是越冬杂草上寄生。毒源主要借助于蚜虫吸食叶片汁液而传播,汁液磨擦和种子也有传毒作用。蚜虫介体,主要是麦二叉蚜、高梁缢管蚜、玉米蚜、桃蚜和菜蚜等,其中以麦二叉蚜最为重要。病害的流行及程度,取决于品种抗性、毒源及介体发生量,以及气候和栽培条件等。品种抗病力差、毒源和传毒蚜虫量大、苗期"冷干少露"、幼苗生长较差等都有会加重发病程度。

防治措施:

①选用抗病品种;

②清除田间杂草,拔除感病弱苗,选用壮苗移栽,减少毒源;

③加强肥水管理,提高抗病能力;

④药剂治蚜防病,可用乐果乳剂1000倍液,或氧化乐果1200~1500倍液于麦蚜迁移盛期喷雾一、二次,可杀死蚜虫介体,减轻危害。若与麦田防治蚜虫结合,效果更佳。

    

    

玉米茎基腐病(青枯病)

症状70年代以来,四川省各地皆有发生,以盆地内发病较重。病株率一般为10~20%,重者40~50%,个别地块可达80%以上,对玉米产量影响甚大。该病多在玉米雌穗蔫须后表现症状。植株感病后,叶片突然出现青灰色青枯,似霜冻危害,根系和茎基部呈水浸状腐烂,并逐渐变为褐色;茎基部三、四节间,明显失水,变软变空,乃至干缩,后期植株易倒伏;根部空心变软,呈褐色或紫色,须根减少,易拔起;果穗下垂,穗柄柔韧,不易掰离,穗心干缩,脱粒困难,千粒重显著下降。

流行规律青枯病病源菌,山东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认为,本病是以瓜果腐霉菌侵染为主,并与禾谷镰刀菌复合侵染。四川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分离结果,腐霉菌占75.5%,镰刀菌占12.5%,病源主要通过土壤带菌传播。一般,在乳熟期间,如遇天气炎热,突降大雨,温度聚变的条件,病害即迅速而严重发生。品种不同,其发病轻重也有明显差异。

防治措施本病属土传病害,在目前尚无有效的土壤处理药剂的情况下,应以农业预防为主。

①选用抗病品种;

②增施钾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③适时播种,避开病害对关键生育期的危害,减轻损失;

④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防止透气不良而影响根系活力,预防病害发生。



玉米丝黑穗病

症状四川省各地均有发生,以春播玉米和冷凉山区发病较重。病菌存在于玉米播种至出苗期的土壤中,即发生危害。病菌侵入幼苗后,菌丝进入生长点,蔓延至雌雄穗。幼苗感病后,有时矮化,分蘖增多而簇生,叶鞘破裂,呈畸形。多数病株在营养器官上很少表现症状,直到顶叶抽出以后,才见其中肋破裂,雄穗花器变形,颖片增多,呈叶片状,不能形成雄蕊,雄花基部膨大,内为黑粉;雌穗除苞叶外,整个果穗变成一团灰黑色干粉,内有许多丝状物,此为寄生维管束的残留物。植株感病后,不能形成果穗,颗粒无收。

流行规律丝黑穗病菌,属轴黑粉菌属,有两个生理小种,一个侵染玉米,另一个侵染高梁。以厚垣孢子在土壤中越冬,次年萌发形成菌丝和小孢子,是主要侵染源,故以土壤传病为主。种子带菌也可引起发病。发病轻重,决定于品种的抗病力和出苗期土壤温湿度的高低。抗病力弱的品种,出苗期土壤温度低,水分不足,出苗缓慢,最易发病而且较重。

防治措施

①不同品种的抗病表现,从高抗至高感,差异很大,选用抗病品种最为经济有效。

②精选种子,播前晒种,提高发芽势和发芽率,促进快出苗、出壮苗,减轻危害。

③彻底拔除病株,轮作倒茬,减少病源。

④剂拌种。可用50%的萎锈灵可湿性粉剂,或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苯来特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0.5%的用量拌种;或用20%的萎锈灵乳剂1:5加水稀释后,按种子量的十分之一加药液拌匀后,闷种4小时,晾后播种;或用粉锈灵有效成分100克,拌种100公斤,效果均佳。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2/121451.html

更多阅读

玉米多吃不会增肥,反而有减肥的功效 玉米的减肥功效

  减肥食品玉米,又名苞谷、棒子、蜀黎等。每100克玉米中含热量820.06千焦耳(196千卡),粗纤维1.2克,蛋白质3.8克,脂肪2.3克,碳水化合物40.2克。  玉米中含有较多的粗纤维,比精米、精面高4~10倍。玉米中还含有大量镁,镁可加强肠壁蠕动,促进

水果玉米的人生意义--非诚勿扰20120415 非诚勿扰玉米哥

杨天龙,毕业于中国农大,在家乡开创了自己的事业,种植水果玉米。他在自我介绍中,隆重推介了他的发小,一位失明多年的朋友,并把他带到现场,让人动容。被称为台柱位置之一的12号的女嘉宾谢羽亿已经表达出有意于他的意思,在权利反转时,他面对站在

松仁玉米 甜松仁玉米的家常做法

松仁玉米(补脑养眼润肤美容营养丰富的快手好菜)松仁玉米的配料及做法详解:原料:玉米棒2个、豌豆、胡萝卜、熟松子仁调料:盐、白糖、白胡椒粉做法:1、胡萝卜切丁、豌豆剥皮备用;2、玉米煮熟剥粒待用;3、松子仁准备好;4、准备一

松仁玉米的做法 上汤娃娃菜的做法

松仁玉米2013-07-23 发自 iPhone客户端493152 浏览 |26889 收藏分享到 收藏用手机看香甜美味的玉米粒,加上酥香的松仁,你怎能拒绝?主料玉米粒200克松子仁10克辅料盐1茶匙糖1汤匙黄瓜半根红椒少量松仁玉米的做法步骤1. 玉米粒洗净,用沸

声明:《玉米病害防治/玉米病害诊断-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 玉米的病虫害防治》为网友撅嘴暖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