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认识论原理》读书报告 人学原理读书报告

《发生认识论原理》读书报告 人学原理读书报告

公信091班力成才2009154407

一.书名:发生认识论原理

二.作者:(瑞士)皮亚杰著

三.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四.页 数:113页

 所属分类:图书>>哲学>>哲学理论

五.读后心得:

《发生认识论原理》是一本理论性较强的书籍。这本书是皮亚杰先生在晚年完成的,是他一生的心血。他是一个追求真理的人,他的丰富阅历使他能穿过人生重叠的层面,看得深,看得远,有智慧。他终其一生都致力于发展“发生认知论”-将哲学基础的认知论建立在科学之上,用心写一本小书,一本形体小而价值大的书。他费尽苦心,辛苦写成,成果是甜美的。在这个科技时代,他这本书从深处发掘知识,在这个用偏激表示造诣的时代,他这本书完备而中和,更显得难能可贵。他在走完了人生最艰难的一段长途之后,伫足回头,看看后面的人走得怎么样,鼓励能好好的走。这一份奉献,令我敬佩也使我感动。《发生认识论原理》是一本薄书,却也是难读懂的一本书。专业性非常强,而且有大量的数理逻辑词汇。在阅读的过程中,给我了许多的体验。本篇文章中有三章两序虽各自独立,但脉络相通,浑然如一。

六.作者简介:

皮亚杰,(Piaget,1896-1980)

(1)家庭背景

皮亚杰,1896年8月9日出生于瑞士的纳沙特尔。皮亚杰的父亲是一位大学教授,主要是研究中世纪的历史与文学.由于皮亚杰的父亲所学的是人文领域,所以他十分重视皮亚杰的科学观念,更着重于培养皮亚杰对于事实的讲求与爱好;皮亚杰的母亲则是一位虔诚的宗教徒,她坚持让皮亚杰接受严格的宗教训练,并且为皮亚杰选择了一位对哲学颇有研究的教父-科努特。这样的家庭背景,使得皮亚杰有机会去接触与思考有关哲学和科学的知识,进而发展出一套属于皮亚杰他自己独到的思想与见解。由于父亲的教导,使得皮亚杰重视以科学的系统性来求知。

(2)个人简介

让·皮亚杰(JeanPiaget,1896—1980),瑞士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创始人。他先是一位生物学家,之后成为发生认知论的哲学家,更是一位以儿童心理学之研究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身份的顺序代表了皮亚杰一生从事智慧活动的历程。他兼通哲学、数学、逻辑学、物理学、生物学、社会学、语言学和科学史。生于瑞士的纳沙特尔。皮亚杰1918年获得瑞士纳沙特尔大学博士学位;1921年任日内瓦大学卢梭学院实验室主任;1924-1954年,任日内瓦大学教授。先后当选为瑞士心理学会、法语国家心理科学联合会主席,1940年起任日内瓦大学卢梭学院院长,兼实验心理学讲师和心理实验室主任。1954年,当选为第十四届国际心理学会主席。1955―1972年,任日内瓦“发生认识论国际研究中心”主任,创立并领导了日内瓦学派。此外,皮亚杰还长期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领导下的国际教育局局长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助理干事之职。皮亚杰还是多国著名大学的名誉博士或名誉教授。

西方学者把皮亚杰、巴甫洛夫、弗洛伊德一起奉为当代心理学的三大巨人。

(3)一生的著述很多,主要著作有:

《儿童的语言和思想》《儿童的判断和推理》

《儿童关于世界的概念》《儿童的物理因果概念》

《儿童的道德判断》《儿童智慧的起源》

《儿童现实概念的构成》《儿童符号的形成》

《智慧心理学》《从儿童到青年逻辑思维的发展》

《儿童逻辑思维的早期形成》《发生认识论导论》

《发生认识论原理》

(4)人生贡献:

“结构主义”“发生认识论”“创立日内瓦学派”

(5)皮亚杰对教育贡献的神话

1969年皮亚杰73岁时,美国心理学会授予他“卓著科学贡献奖”,他成为第一个享饮此誉的欧洲人。美国心理学会认为皮亚杰的心理学理论在心理学领域中是独树一帜而又经住了考验的里程碑。1977年国际心理学会授予皮亚杰爱德华•李•桑代克奖,这是心理学界的最高荣誉。皮亚杰曾到过许多国家讲学,获得几十个名誉博士、名誉教授和名誉科学院士的称号。

1980年,皮亚杰在瑞士去世。享年84岁。皮亚杰一生探索不止,创作不息,著作等身,留给后人60多本专著、500多篇论文。

七.内容大意:

(1)《发生认识论原理》一书是皮亚杰在1970年出版的一本理论性著作,较集中、系统地阐述了他对于认识论的观点。他指出:“发生认识论的特有问题是认识的成长问题”,而研究认识的发生发展是认识论不可缺少的一个部份;并指出发生认识论的第一个特点是研究各种认识的起源;第二个特点是:“它的跨专业性质”。

(2)什么写《发生认识论原理》这本书?
皮亚杰终其一生都致力于发展“发生认知论”-将哲学基础的认知论建立在科学之上。“发生认知论”的内容是关于人类知识问题的研究;皮亚杰着重于探讨人的知识是如何形成的?以及人类的知识是如何增长的?“发生知识论的特点便是从各种知识最基本形式,开始去发觉它们的根源,是追溯它们从最初水平直到科学思想的发展过程。”

(3)本书的理论核心及根本观点:

皮亚杰心理学的理论核心是“发生认识论”。主要研究人类的认识(认知、智力、思维、心理的发生和结构)。

他认为,人类的知识不管多么高深、复杂;都可以追溯到人的童年时期。甚至可以追溯到胚胎时期。儿童出生以后,认识是怎样形成的,智力思维是怎样发展的,它是受哪些因素所制约的,它的内在结构是什么,各种不同水平的智力、思维结构是如何先后出现的,等等。根本观点是要把结构主义与建构主义紧密地结合起来。皮亚杰是一位结构主义者,他认为人的认识是一种功能性结构。这种结构是由人自身建构起来的,它不是客体的简单复写,也不是主体预先构成的或天赋的。他认为任何结构都具有3种特性:整体性、转换性和自我调节性。

(4)本书特点:

用发生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人类的认识,强调认识的个体心理起源和历史发展。

发生认识论不是或不只是传统的认识论,而是要对各门科学中的认识论问题进行研究。这就需要各门学科的专家进行合作。

学术性较强,用逻辑和数学的概念来分析说明思惟的发展过程,并引进了一些逻辑、数学的术语。他用符号逻辑作为工具,对实验材料作了结构性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结构模式。

(5)书籍结构

第一章根据对心理的发生发展的分析,讨论认识的发展和形成。皮亚杰认为:“传统的认识论只顾到高级水平的认识,换言之,只顾到认识的某些最后结果”,看不到认识本身的建构过程;他自己则是从其心理的发生发展来分析认识。

第二章,分析了获得认识的生物学前提,也就是认识在机体方面的起源和机制问题。

第三章则对一些古典认识论问题作了考查,他认为各门科学都应有自己的认识论,但认识总是一种继续不断的建构。

(6)目录

第一章认识的形成(认识的心理发生)

  一、感知运动水平

  二、前运演思维阶段的第一水平

  三、前运演阶段的第二水平

  四、具体运演阶段的第一水平

  五、具体运演阶段的第二水平

  六、形式运演

  第二章原初的有机体条件(认识的生物发生)

  一、拉马克的经验主义

  二、天赋论

  三、从本能到智力

  四、自我调节系统一

  第三章古典认识论问题的重新考虑

  一、逻辑的认识论

  二、数学的认识论

  三、物理学的认识论

四、建构主义与新特点的创造

(7)几个基本概念:

格局,同化,调节和平衡

(8)从皮亚杰对认知发展阶段的详细描述中可以得出一些发生认识论的结论:

①人的认识起源于活动及活动内化成为可逆的运算活动(内心活动)。运算是皮亚杰从逻辑和数学中借来的概念,它表明儿童的思维不是杂乱无章而是有组织的。

②在活动和具体运算之间有一个表象思维和直观思维的过渡阶段,其中符号化活动起了重要作用,它使儿童种种的感知运动图式内化为表象,并且学会了语言。

③儿童在没有掌握语言以前,通过同化和顺应以及同化过程的逐步复杂化,掌握了类和关系。语言和思维并非同时发生,但两者的发展是平行的。语言有助于动作的内化和认识的符号化及形式化。当儿童的思维达到运算阶段时,思维和语言就相互联系、相互同化和协调起来。思维结构越精细就越需要更多的语言参加,高级形式的运算结构是用语言来表达的。

④思维并非起源于语言,但智力越发展,语言的重要性也越大。语言是交际工具,能起强化作用,有助于解除儿童的自我中心主义,有利于认识的社会传递。

⑤儿童最初概念是前概念(不能用“所有”和“某些”作定量规定的概念)和前关系(不存在概念的相对性),以后发展到能稳定地区别个体和类。

⑥运算的特征是归类和关系具有传递性和可逆性。最明显的例子是守恒概念的发展。具体运算与形式运算的区别在于前者离不开具体事物,也只能运用于具体事物。儿童对同一问题如用语言叙述很难解决时,便属于初级逻辑思维阶段。这些运算还不能组合成为统一整体。形式运算则能“使形式从内容中解放出来”,此时儿童能提出假设并进行推论,这是高级的抽象思维阶段。

⑦成人思维中的逻辑结构和数学结构起源于儿童行动的一般协调,起源于儿童的归类、系列化和对应的行动。布尔巴基学派所谓的数学母结构(代数结构、序列结构和拓扑结构)在儿童思维的发展中有其自然根源。

八.原文赏析:

(1)让·皮亚杰(JeanPiaget1896-1980)是瑞士心理学家和哲学家,对生物学、哲学、心理学和逻辑学都有精湛的研究。他自1921年开始,就从事儿童心理学的研究,目的在于由此探讨认识论问题。1955年后,任日内瓦“发生认识论国际研究中心”主任。以他为代表的日内瓦学派数十年来积累了大量有关儿童心理学的实验研究资料,先后出版了不少专著和论文,对西方现代儿童心理学有相当广泛的影响;重复验证和著文介绍、讨论他的工作的心理学工作者颇多,看法却不尽相同。近年来,苏联心理学界对他的工作也十分注意,也有一些评论。

  本书共包括三章。第一章根据对心理的发生发展的分析,讨论认识的发展和形成。皮亚杰认为:“传统的认识论只顾到高级水平的认识,换言之,只顾到认识的某些最后结果”(见本书引言),看不到认识本身的建构过程;他自己则是从其心理的发生发展来分析认识。在第二章,分析了获得认识的生物学前提,也就是认识在机体方面的起源和机制问题。最后,在第三章则对一些古典认识论问题作了考查,他认为各门科学都应有自己的认识论,但认识总是一种继续不断的建构。

 (2)皮亚杰研究了儿童智力在各个年龄阶段上的个体发生发展,从认识的起源一直追踪到科学思维的发展。由于皮亚杰曾学习精神分析学说、病理心理学,做过西蒙(T.Simon)的助手,也在比奈(A.Binet)实验室进行过测验研究,又受到格式塔心理学的影响,他综合了观察法、询问法、测验法和实验法而创造出临床法,或称之为临床描述技术。这个方法有它的独到之处。它的出发点是皮亚杰的结构整体理论,即从整体来观察儿童,强调实验的自然性质。他认为用单纯观察、单纯测验等单一方法不能全面地了解儿童。在他的研究中,主试细致地观察儿童活动,引导儿童活动,让儿童自由谈话,自由叙述,同时因势利导,进行分析。对于年龄较大儿童则采用作业法与谈话法相结合的方式,并在实验过程中适当穿插提问。总的说来,这个方法的特点是:从整体的观点研究儿童,比较全面和细致;比较灵活,不拘一格;不仅观察儿童认识什么,也探讨他如何认识,从而了解儿童的智力发展过程。皮亚杰的儿童心理研究的方法和结果,在本书第一章中作了表述。

  (3)皮亚杰认为从发生认识论来看,有必要从生物学方面来考虑认识论问题,他说:“心理发生只有在它的机体根源被揭露以后才能为人所理解。”(见本书第二章)按照皮亚杰的观点,生物的发展是个体组织环境和适应环境这两种活动的相互作用过程,也就是生物的内部活动和外部活动的相互作用过程;拉马克学说“主要缺乏的是关于变异和重新组合的一个内在能力的概念,以及关于自我调节的主动能力的概念”(见本书第二章),而行为主义者所提出的S->R公式则是坚持了拉马克学说的精神的。他认为:“一个刺激要引起某一特定反应,主体及其机体就必需有反应刺激的能力”(见本书第二章),因而提出S<==>R这一公式,并说:“更确切一些,应写作S(A)R,凡其中A是刺激向某个反应格局的同化,而同化才是引起反应的根源”(见本书第二章)。在第二章里,皮亚杰也对天赋论、从本能到智力的过渡、自我调节系统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4)为了弄清楚皮亚杰在本书中所阐述的这个理论体系,先要看一看皮亚杰关于认识结构的几个基本概念。

  首先是格局(Schema)。个体如何能对刺激作出反应呢?这是由于个体原来具有格局来同化这个刺激。个体把刺激纳入原有的格局之内,就好像消化系统将营养物吸收一样,这就是所谓同化。由于同化作用,个体于是能对刺激作出反应。同化有三种水平:在物质上,把环境的成分作为养料,同化于体内的形式;感知运动智力,即把自己的行为加以组织;逻辑智力,把经验的内容同化为自己的思想形式。

  同化不能使格局改变或创新,只有自我调节才能起这种作用。调节是指个体受到刺激或环境的作用而引起和促进原有格局的变化和创新以适应外界环境的过程。调节因素是内在的。

  适应包括同化和调节两种作用和机能。通过同化和调节,认识结构就不断发展,以适应新环境。皮亚杰把适应看作智力的本质。通过适应,同化和调节这两种活动达到相对平衡。平衡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种过程。平衡状态不是绝对静止的,一个较低水平的平衡状态,通过机体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就过渡到一个较高水平的平衡状态。平衡的这种继续不断的发展,就是整个心理智力的发展过程。因此,可以说,平衡是认识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格局可以说是认识结构的起点和核心。通过婴儿开始的各种活动,格局就逐渐分化为多数格局的协同活动,并能建立新的格局和调整原有的格局,对外界刺激再进行新的各种水平的同化。格局的这种不断扩展,使得结构愈来愈复杂,最后达成逻辑结构。皮亚杰说:“认识的获得必须用一个将结构主义(Structurism)和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紧密地连结起来的理论来说明,也就是说,每一个结构都是心理发生的结果,而心理发生就是从一个较初级的结构转化为一个不那么初级的(或较复杂的)结构”(见英译本序言)。

  (5)皮亚杰理论的另一个特点是用逻辑和数学的概念来分析说明思惟的发展过程,并引进了一些逻辑、数学的术语。他用符号逻辑作为工具,对实验材料作了结构性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结构模式。他用运演(operatiOn)这一术语来说明儿童的活动类型。各个运演的协调就组成结构的整体,包括群(group)、格(lattice)和群集(grouping)等,群集又是在群和格的基础上形成的。群和格是数学上的排列、组合结构;群集是一个分类系统。皮亚杰用它们来说明儿童行为的心理协调的初级逻辑形式和运演。当儿童的思惟达到了高级形式,就具有了形式运演,用逻辑符号表示就是有了INRC群。它表示思惟结构达到了综合性水平,这时儿童就能够通过假设进行命题的演绎推理,在各种可能变换形式之中建立各种组合系统,并从而解决有关命题。皮亚杰认为活动既是感知的源泉,又是思惟发展的基础。运演是一种认识活动,它能协调各种活动成为一个整个运演系统,又渗透在整个思惟活动中。运演具有如下特征(1)它是内化了的动作;(2)它是可逆的,可以朝着一个方向进行,也可以朝着相反方向进行,如减法是加法的可逆性运演。可逆性又可分为逆向性和互反性,如+A是-A的逆向,AA的互反;(3)它是守恒的,一个运演的变换经常使整个体系中的某些因素保持不变。这种不变性称为守恒,如狭X高=宽X矮,其容量不变;(4)它不是孤立的,能协调成为整个运演系统。

  皮亚杰就是以运演作为儿童思惟发展的标志来划分四个大的年龄阶段的。这四个阶段是:(1)感知运动阶段(从出生到两岁左右),这时儿童能运用某种原初的格局来对待外部客体,能开始协调感知和动作间的活动。但其感知运动的智力还没有运演性质,因为儿童的活动还没有内化。(2)前运演阶段(两岁左右到六、七岁左右),这时儿童开始以符号作为中介来描述外部世界。儿童认识的发展仍有对感知运动经验的依赖性,但大部份是依赖表象的心理活动。当他在实际活动中遇到挫折需要加以校正时,他是靠直觉的调整而不是依靠运演。(3)具体运演阶段(约从六、七岁到十一、二岁左右)。在这个阶段,儿童能进行具体运演,也就是能在同具体事物相联系的情况下,进行逻辑运演。这时儿童的思惟已具有了可逆性和守恒,而守恒是这个阶段的一个主要标志。儿童已有了一般的逻辑结构,如群、格和群集等。这时的群集运演有五个特点,即:组合性或直接性,如A类和它的补余类A'组成总类B,因而A+A'=B;逆向性,如A+A'=B,则B-A'=A;同一性,如+A-A=0;重复性,如A+A=A;结合性,(A+A')+B=A+(A'+B)。(4)形式运演阶段(十一、二岁左右到十四、五岁左右)。在这个阶段,思惟能力已超出事物的具体内容或感知的事物。思惟的特点是“有能力处理假设而不只是单纯地处理客体”,“认识超越于现实本身”,而“无需具体事物作为中介了”(见本书第一章);在结构上则是合并成为命题联合(或一般的一切“子集的集”之内的反演和互反性的一个单一的四变数群(即INRC群),它标志着一个新的运演系统,即所谓命题运演。这就是说,儿童能依据四种可能性把逆向性和互反性进行各种变换。这个阶段的形式运演是使个别结构达到综合性水平。这是逻辑思惟的高级阶段。

  (6)皮亚杰从心理的发生发展来解释认识的获得,特别是科学认识。他一再强调认识的建构是通过主客体的相互作用的。他说:“认识既不是起因于一个有自我意识的主体,也不是起因于业已形成的(从主体的角度来看)、会把自己烙印在主体之上的客体;认识起因于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作用发生在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中途,因而同时既包含着主体又包含着客体……”(见本书第一章)。“认识既不能看作是在主体内部结构中预先决定了的,——它们起因于有效地和不断地建构;也不能看作是在客体的预先存在着的特性中预先决定了的,因为客体只是通过这些内部结构的中介作用才被认识的”(见本书引言)。

  在第三章中,皮亚杰就这样来考查逻辑、数学和物理学的认识。他认为这些认识都同样是不断建构的产物。建构构成结构,结构对认识起着中介作用;结构不断地建构,从比较简单的结构到更为复杂的结构,其建构过程则依赖于主体的不断活动。他说:“一切认识在初级水平都是从经验开始,但是从一开始我们就能区别出从客体作出抽象的物理经验,和从主体活动间的协调作出反身抽象的逻辑数学经验(例如,为了验证2+3=3+2,而把客体排成顺序或者改变顺序)”(见本书第三章)。他认为“我们可以越过那些可观察到的东西来尝试着建构结构,并不是从主体有意识地说的或想的什么来形成结构,而是以当他解决对他来说是新问题时,他依靠他的运演所‘做’的什么来建构结构”(见本书第三章)。因之,“我们就可以把逻辑看作是这些结构的形式化,以及随后的超越这些结构”(见本书第三章)。

  至于数学认识,皮亚杰把自己的见解说得更加清楚,他认为“全部数学都可以按照结构的建构来考虑”(见本书第三章)。至于物理学,他认为“物理学总是这样那样地与一些起结构作用的运演有关,而不仅与最后将要在预先给定的结构中去发现出来的有用的步骤有关。可以肯定,在被发现之前,客体就存在着,客观的结构本身也存在着”(见本书第三章)。皮亚杰就是这样论述主客体的关系的。

本书是皮亚杰的一本理论性著作,他在这本书里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他关于认识的发生发展的观点。

九.评语:

皮亚杰先生是一位热爱学问而有学问,热爱真理而认识真理,热爱儿童而了解儿童,热爱人生而能奉献自己,不但是一个卓越的生物家、哲学家和心理学家,更是一个无私奉献的人。中国多一本这样的书,就可以多一个有用的人才。我们相信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够建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社会。

十.名言警句:

(1)学习是一种能动建构的过程

(2)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

(3)儿童的数概念不是成人能直接教会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1/44473.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甘地自传》读书笔记 莫 甘地自传

原文地址:《甘地自传》读书笔记 莫作者:hui_ting1979一个人如果想要改造别人,就不应该同时和被改造者保持过于亲密的关系。朋友是相互影响的,在友谊中是不会有轻易改造任何一方的机会的。我以为一切排他性的亲密友情都应当避免,因为人容

《让孩子心悦诚服》读书笔记 让孩子心悦诚服 微盘

原来孩子真的可以帮助我们成长——《让孩子心悦诚服》读书笔记真的感谢一位朋友推荐这本书给我。这本书带给我的收获甚至超过当初《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带给我的体验,因为它恰好命中了我最近一直在困惑的两个问题:个人的焦虑和育儿过

《女生贾梅》读书笔记 女生贾梅全传读书笔记

《女生贾梅》读书笔记摘抄(1):两个女孩走出老远老远,才发觉,永远不会有顾客会为那个护创膏找上门去,因为他正好好的粘在简亚平的鞋底下,难怪刚才遍寻不着它呢!简叶平耿耿于怀,非要让她姑妈装成受害顾客上门取讨回那八元钱。贾梅阻止了他,说这

《汉书刑法志》读书笔记 明史 刑法志

《汉书刑法志》读书笔记一作者:班固(汉)阅读时间:2012年10月最近阅读了《汉书刑法志》的前半部分,本文针对已阅读部分谈谈自己的想法。《汉书刑法志》是中国封建社会第一部叙述刑法制度发展史的专著。作者班固以“德主刑辅”的观点,评

《历史的天空》读书笔记 水浒传读书笔记

充满理想激情的军旅华章——《历史的天空》读书笔记文/徐义平 - 生命如歌的日志 - 网易博客军旅作品,严格意义上说应该叫军事文学作品,必须与战斗密切相关,具体说来,应以战争过程为载体,反映战争中的人物命运、道德、行为、意志等。传统

声明:《《发生认识论原理》读书报告 人学原理读书报告》为网友风中雨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