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格律诗的形成 格律诗的第一句的规定

现在我们所说的旧体诗词,主要是指格律诗,包括绝句(五绝、七绝)、律诗(五律、七律)、排律(五排、七排),当然,词和曲,甚至对联,都是格律诗的衍生物,应该也在格律诗的范畴。 那么,格律诗词究竟是怎么形成的?本文想就这个问题作以简单的梳理。 在漫长的诗歌历史长河中,格律诗的形成(词曲不论)大致有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沈约—-格律诗的发轫者。

从原始歌谣到《诗经》到《楚辞》再到《汉乐府》,中国汉语言诗歌完成了句式以五言、七言为主的外形。从汉武帝(前156—前87)到南朝齐武帝永明年间(483—493),五七言诗已流行了五六百年,有人研究它改进它,也是历史的必然,于是沈约等人应运而生。
沈约(441—513年),字休文,吴兴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史学家、文学家。出身于门阀士族家庭,历史上有所谓“江东之豪,莫强周、沈”的说法,家族社会地位显赫。祖父沈林子,宋征虏将军。父亲沈璞,宋淮南太守,于元嘉末年被诛。沈约孤贫流离,笃志好学,博通群籍,擅长诗文。历仕宋、齐、梁三朝。著有《晋书》、《宋书》、《齐纪》、《高祖纪》、《迩言》、《谥例》、《宋文章志》,并撰《四声谱》。作品除《宋书》外,多已亡佚。
  南北朝时期的南朝,经济比较繁荣,统治阶级比较礼敬文学之士,并形成一个个的文学集团,这些文学集团,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一个个的“文学研究会”。单是竟陵王萧子良门下,就有八位文学家,合称“竟陵八友”,谢朓、沈约、王融是其代表。因为他们的文学创作和研究活动主要在永明年间,所以,他们的作品就被称为“永明体”。《南齐书•陆厥传》载:“永明末,盛为文章,吴兴沈约、陈郡谢朓、琅琊王融以气类相推毂;汝南周顒,善识声韵。约等文皆用宫商,以平上去入为四声,以此制韵,不可增减,世呼为永明体”。
“永明体”的主要特征是讲究“四声”“八病”。 1•四声:
从上面这段文字记载来看,第一个发现汉字四声的是汝南人周顒,四声就是平上去入。沈约则由音乐受到启发,将汉字“平上去入”四声运用于诗歌。音乐中按宫商角徵羽的组合变化,可以演奏出各种优美动听的乐曲;而诗歌则可以根据字声调的组合变化,使声调按照一定的规则排列起来,以达到铿锵、和谐,富有音乐美的效果。
  沈约的理论是:“夫五色相宜,八音协畅,由乎玄黄律吕,各适物宜。欲使宫羽相变,低昂互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妙达此旨,始可言文。”这段话的大意是:五色搭配适宜,八音协和畅达,决定于颜色染料与律吕器乐,能使其各得其所。要想使诗歌声韵高低富于变化,抑扬顿挫,那么,前面的字读来声音比较轻浮,后面的就必须用比较重的音来调协。要做到一句之内,每个字的读音都不相同,上下两句,读音轻重也不能一样。能悟出这个道理,才可以有资格谈论作诗之道。
  这就是沈约把周颙发现的汉字的四声,按照宫商角徵羽之于音乐的道理,来将平上去入套入诗歌的句子。本句中,平上去入要交错出现,一联中上下两句上句若是轻音,下句必须用重音来加以调适。后来诗词格律的平仄、粘对原则,就是从这一规定中发展演化而来的。
2•八病:  平上去入四声用之于诗句,说来容易,做起来难免出现种种问题,沈约又针对汉字的声、韵、调的搭配出现的问题,提出“八病”说。所谓“八病”,就是: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正纽、旁纽。这“八病”规定的有些繁琐,解释起来不那么容易明白,姑且从略,但是,后来格律诗定型以后,人们仍然对其做了许多限定:譬如:忌三平脚、三仄脚,忌孤平,忌复韵,忌合掌,等等。这些禁忌,应该能从沈约的“八病”说里找到源头。
  沈约既是史学家又是文学家。在文学方面,他的骈体词赋和诗歌都取得很高的成就。辞赋且不论,我们且看他的诗歌,如:《登玄畅楼》诗:
危峰带北阜,高顶出南岑。
中有陵风榭,回望川之阴。
岸险每增减,湍平互浅深。
水流本三派,台高乃四临。
上有离群客,客有慕归心。
落晖映长浦,焕景烛中浔。
云生岭乍黑,日下溪半阴。
信美非吾土,何事不抽簪?这首诗已经颇像后来的五言排律,句中刻意用对偶的痕迹已经很明显,这和《古诗十九首》中的“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这样无意为之的对偶,有着明显的不同。这在当时应该是一个巨大的进步,是当时“永明体”诗人从事文学研究,用他们的理论指导其创作实践的巨大成果,它把诗歌由汉魏的粗犷率性向刻意精细的方向引导和推进,是初唐诗人为格律诗定型的前奏。
  经过沈约等人的努力,“永明体”在当时和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永明体”诗歌逐渐形成以下特点:第一,讲求声律,用韵很严,押平声韵者居多,很多已接近唐人;第二,讲究骈偶对仗;第三,讲求诗章的首尾完整、语句流畅,意境圆融。总之,永明体为后来唐律的形成做了很好的铺垫。

第二个阶段:庾信——格律诗的实践者

公元513年,不知是巧合还是上天有意安排,“永明体”的重要作家,格律诗的发轫者沈约,据说是因为和梁武帝发生隔阂而郁郁而亡,享年72岁。而另一个更有影响的大文学家庾信,恰在这一年呱呱坠地。
  庾信(513—581)字子山,小字兰成。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他自幼随父亲庾肩吾出入于萧纲的宫廷,后来又与徐陵一起任萧纲的东宫学士,成为宫体文学的代表作家;他们的文学风格,也被称为“徐庾体”。侯景叛乱时,庾信逃往江陵,辅佐梁元帝。后奉命出使西魏,在此期间,梁为西魏所灭。北朝君臣一向倾慕南方文学,庾信又久负盛名,因而他既是被强迫,又是很受器重地留在了北方,官至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北周代魏后,更迁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侯。时陈朝与北周通好,流寓人士,并许归还故国,唯有庾信与王褒不得回南方。所以,庾信一方面身居显贵,被尊为文坛宗师,受皇帝礼遇,与诸王结布衣之交,一方面又深切思念故国乡土,为自己身仕敌国而羞愧,因不得自由而怨愤。如此至老,死于隋文帝开皇元年。有《庾子山集》。
  庾信的文学创作生涯,以42岁为界,分为前后两个不同时期,在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上有很大的不同。他的前期创作多为咏物抒情小赋,艺术成就较高,影响也颇大,显露出年青诗人的才华和文学修养,但风格流于纤细、绮艳。庾信仕魏后,屈节于敌国,有国不能投,有家不能归,心中充满了对故国乡关的怀念。身世之感与故国之悲成为了他文学作品中的常见题材,他写出了众口称赞的《哀江南赋》,摆脱了前期的“绮艳”,而代之以清新、流丽、悲慨苍凉的艺术风格,抒写“乡关之思”成了贯穿其许多作品的重要主题。
  庾信传世之作甚多,尤以《哀江南赋》和《拟咏怀》二十七首,是他整个创作的双壁。这些作品是骈赋的划时代的杰作,在赋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具有史诗的规模和气魄。他在声律方面宫商抑扬;文采方面绣错绮交;用典方面灵活自然;语言方面对偶匀称妥贴,骈散结合,不呆板,有错综变化之美。除赋外,庾信的诗在风格上也是悲慨苍凉,清新隽永的。曲折的经历更使他的诗歌从宫体诗的窠臼中摆脱出来,后期诗歌内容更多的是故国之思和对身世的感伤。
庾信是词赋大家,代表骈体文的最高成就。有人说他“用集六朝之大成,而导四杰之先路。”这个评价非常高,说他是一个继往开来的人物。由于他善长骈体,在诗歌中也工于对仗。正如李调元《雨村诗话》说的那样:“庾子山诗对仗精工,乃六朝而后转为五古、五律之始”。其实不止五古、五律,五绝、七绝、七律的雏形,在他的诗中都可以见到。兹举几例以说明之:
寄徐陵
故人倘思我,及此平生时。
莫待山阳路,空闻吹笛悲。这首诗,除第二句三平脚之外,其它已完全合符唐代的近体五言绝句的格律。鸟夜啼
促柱繁弦非子夜,歌声舞态异前溪。
御史府中何处宿,洛阳城头那得栖?
弹琴蜀郡卓家女,织锦秦川窦氏妻。
讵不自惊长泪落,到头啼乌恆夜啼。这首诗,除第四句、第八句不合平仄,其余都非常严整,粗看,已经纯然乎一首七言律诗了。
  清人刘熙载的《艺概•诗概》上说:“庾子山《燕歌行》开初唐七古,《乌夜啼》开唐七律,其古体为唐五绝、五律、五排所本亦不可胜举。”总之,庾信在齐梁以来永明体诗歌及永明诗论的影响下,有意识地精研篇式,他在诗歌形式上上承六朝、下启隋唐的作用是应予肯定的。庾信对我国诗歌格律形式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第三个阶段:初唐诸子——格律诗的定型者

公元618年,大唐帝国建立。唐朝是我国诗歌的黄金时代。唐代诗歌,百花齐放,各体皆备,自由开放,兼容并包。就体裁来说,有乐府诗,有五言古诗,七言古诗,有古绝、律绝、五律、七律、排律,中晚唐时期还诞生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词。这众多的诗歌体裁中,最引人注目,最能代表大唐诗歌成就的,当推初唐定型的格律诗。
格律诗从南朝沈约为代表的一批作家开始研讨,到庾信等作家的进一步探索,到初唐时期,又一批文学家闪亮登场。他们是:杜审言、苏味道、李峤、崔融、沈佺期、宋之问,等。他们通过自己的创作实践,使格律诗彻底定型,他们制定或形成的格律,成为一定之规,大家共同遵守,遂成千古定律,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奉为圭臬。
  杜审言(约645-708),字必简,襄州襄阳人,是大诗人杜甫的祖父。唐高宗咸亨进士,唐中宗时,因与张易之兄弟交往,被流放峰州(今越南越池东南)。曾任隰城尉、洛阳丞等小官,累官修文馆直学士,少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称“文章四友”,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其五言律诗,格律谨严。王夫子评说杜诗时指出:“近体梁陈已有,至于杜审言者而始叶于度。”
下面我们且欣赏他的一首五言律诗: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这是一首仄起平收的五言律诗,第三句“出”借入为平,第八句“思”在这里读仄声。整首诗平仄格律应经定型。

春日京中有怀
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
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
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这首诗因为是七律的初始阶段,在格律上还有一些瑕疵,譬如首联和颔联,颈联和尾联,还存在失粘的现象,但除此之外,它已经比较规整了。首尾两联用散句,中间两联用对仗,已为后世律诗的公式。

  苏味道(648-706),赵州栾城(今栾城县)人,唐代大臣,文学家,是宋代大文豪苏轼的远祖。少年时便和李峤以文辞著名,时称“苏李”。
请看苏味道一首著名的五律:

正月十五夜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这首诗仄起仄收式,前三联皆对仗,非常工稳。

  李峤(644-713),字巨山,赵州赞皇人,20岁擢进士第,官至监察御史。
  我们先看李峤的一首五绝: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这首五绝,两联皆对。平仄粘对已无可挑剔。
石淙
羽盖龙旗下绝冥,兰除薜幄坐云扃。
鸟和百籁疑调管,花发千岩似画屏。
金灶浮烟朝漠漠,石床寒水夜泠泠。
自然碧洞窥仙境,何必丹丘是福庭。
这首诗四联皆对偶,是初唐格律初成尚在探索中出现的情况。而平仄粘对和押韵,都已十分成熟。

  崔融(653~706),字安成。唐代齐州全节(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市)人。初应八科制举,皆及第,累补宫门丞、崇文馆学士。中宗李显为太子时,崔融为侍读,兼侍属文,东宫表疏多出其手。
下面看崔融的一首五律:
留别杜审言并呈洛中旧游
斑鬓今为别,红颜昨共游。
年年春不待,处处酒相留。
驻马西桥上,回车南陌头。
故人从此隔,风月坐悠悠。仍是前三联皆对偶的初唐气象。仄起仄收,格律严整。
沈佺期(约656-714),字云卿,相州内黄人。上元二年(675年)进士及第。与宋之问齐名,并称“沈宋”。他们是律诗定型的代表诗人。
且看沈佺期的《杂诗三首》其三:
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这是历来唐诗选本一般要入选的典型的五律。

宋之问,字延清,汾州人。伟貌雄辩。甫冠,武后召,与杨烱分直习艺馆,累转尚方监丞、左奉宸丙供奉。景龙中迁考功员外郎,时,韦皐任户部郎中,善裁决,而之问工诗,称“一台二妙”。歴修文馆学士,谪汴州长史,改越州死。诗自魏建安後,迄江左,格律屡变,至沈约、庾信,以音韵相婉附,属对精密,及之问、沈佺期,又加靡丽,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学者宗之,号为“沈宋”。
沈佺期和宋之问声名不佳,但是他们在格律诗方面的成就,无人小视。
  我们先看一首宋之问的《渡汉江》: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近乡情怯”,说尽无数游子心中各有而口不能言的话语,遂成经典。
  再看一首宋之问《三阳宫侍宴应制得幽字》:
离宫秘苑胜瀛洲,别有仙人洞壑幽。
岩边树色含风冷,石上泉声带雨秋。
鸟向歌筵来度曲,云依帐殿结为楼。
微臣昔忝方明御,今日还陪八骏游。此诗既然是应制诗,难免有谀谄之语,谁当此境也难免,不必苛责。就诗论诗,全诗首尾照应,语意浑融,中二联有声有色,有大有小,有近有远,层次分明,是写景诗的典范。
经过初唐诸子的努力,格律诗至此定型。稍后的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及再后来的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纷纷登场,格律诗终于走向辉煌。
从格律诗形成的这三个主要阶段来看,从沈约等人开始发轫到初唐定型,中间有200多年的时间跨度,且不说自汉武帝五七言出现到沈约这中间600余年的孕育,由此可见,一种新的诗歌体裁的诞生,是多么的不易。
  格律诗在当时叫做近体诗,叫做“新声”。在当时,是一种创新。中国源远流长的诗歌,就是在不断创新中演进,升华,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我们在欣赏这些瑰宝的时候,不应该忘记那些为这些瑰宝诞生而不断创新不懈努力的先贤,我们每一个热爱中华诗词的同道,都应该举起先贤们留下的火炬,筚路山林,披荆斩棘,为创造更多的艺术瑰宝而不断创新。
(注:本文部分资料引用于网络)
浅谈格律诗的形成 格律诗的第一句的规定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0/38446.html

更多阅读

浅谈小学生读后感的写作指导策略 浅谈朗读教学指导策略

浅谈小学生读后感的写作指导策略摘要:本文旨在通过各方面有效的指导,注重读写结合,感想集中,联系实际,思路创新以及读后沟通和写后交流,指导学生从读到写,从写到说,从说到写,从写到读,形成一个读后感的写作循环,将读书和写作有效结合,逐步提高

浅谈数学作业的作用 浅谈数学作业的有效性

浅谈数学作业的作用作业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作业既是教师了解学生一种方式,也是训练学生思维和培养学生能力的一种方式。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作业的功能定位于“知识的巩固”与“技能的强化”上,导致作

浅谈小学阶段的竖笛教学 浅谈小学英语阅读教学

浅谈小学阶段的竖笛教学竖笛又称牧童笛。因其竖笛价格便宜、携带方便、音色优美、简易实用,因此,深受少年儿童的喜爱。器乐教学是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艺术实践,是小学音乐教学的内容之一。竖笛作为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一种学具,它不仅能陶

浅谈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分析 城市园林绿地的效益

浅谈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分析河北邯郸市园林局任寒英摘要: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以及人为因素等影响,大片树木被坎伐,人们开始越来越重视生存环境等问题。而城市绿地不仅能够营造优美的城市景观,为广大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空间,而且可以改善

声明:《浅谈格律诗的形成 格律诗的第一句的规定》为网友亻被判孤身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