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经济转型发展 山西筹谋再转型



  绿色能源、文化旅游强省以及打装备制造和新型材料工业基地——这是山西最新起草的转型之路。能源大省究竟如何蜕变?并非只是山西一省需要思考的问题。

  文|本刊记者 张娜

  

  在山西,一份近似完美而又迅速出手的转型报告已上交四个月,依旧没有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批复。

  “能怎么办呢?只能一遍遍沟通、修改方案。”山西省方案起草部门已经从最初的乐观变得很敏感,继而索性避而不谈。

  这份报告全称是“山西省获批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下称“转型方案”)。据相关起草人士透露,这份报告起始于2009年夏天,历时半年起草完毕,起因是当时一位中央高层人士到山西调研,提出“山西问题必须解决,因为这不仅仅是一省的问题,是全局性的问题”。

  “说起来会令我们这些山西人心痛。能源大省GDP负增长,全省亏损,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以后,内蒙古、宁夏、河南、陕西该怎么办?”作为山西省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的院长,李霆对于山西转型有足够的发言权,因为这是他一直在做的事情。半年出一份报告,如果没有充足的准备和调研是无法完成的。

  王继军,山西省政协委员,山西大学法学院院长,每年两会都会提交一份与山西能源相关的提案。他一直关注山西转型方案的消息,这一次他显然很兴奋,“这对山西来说是一件大事,2006年是煤炭资源有偿使用的改革,2008、2009年是企业间的兼并重组,2010年提出全省资源转型,实际上这些都是相互关联的。”

  然而,山西怀着美好的心愿等了四个月,国家相关部门还在做着平衡,因为毕竟有些政策不是说给就能给的,比如煤层气的气权是否要下放到山西本省,比如中央财政要每年转移支付给山西多少钱,时间是三五年还是二十年,再比如土地的优惠可以到什么程度,能否实现法国洛林转型时被称为铁腕保障的降价50%,等等,这些都需要山西有足够的耐心。

  三大转型路径

  “转型方案中一共是九大项,其中含金量较高的是五项。”某参与起草的人士透露。

  其实,就在提交转型报告的当口,时任山西省委书记的张宝顺就高调提出,山西省转型发展的目标是低碳、绿色能源基地、文化旅游强省以及先进的装备制造和新型材料工业基地。

 山西经济转型发展 山西筹谋再转型
  低碳、绿色对于每天上空漂浮数吨煤灰的山西来说谈何容易。山西一直都用其低廉的能源支撑着众多发达地区粗放式的经济发展。

  2009年开始,地质公园、环保焦化园区等一些新名词出现于李霆的课题中。“德国的鲁尔矿区把煤矸石山建成了一个滑雪场,红色的废料煤矸石变成了白茫茫一片,别提多漂亮了;矿区化工厂的存储罐很高,于是,德国人把它做成了潜水俱乐部;而化工厂的厂房则被改造成一个漂亮的歌剧院。”李霆说他被德国专家的照片和描述深深迷住了,原本以为在矸石山上种树就已经是低碳的想法彻底被推翻了。

  准确地说,绿色是个整体概念,而非某个项目本身。“山西有很多废弃的矿井和焦化厂,矿井是要填埋的,旧工厂无疑是要作为官员政绩当着电视观众的面被炸掉的。”山西汉邦咨询公司总经理张维平是个地地道道的太原人,也一直与山西能源企业打交道,尤其是被称为污染大户的焦炭行业。山西的焦煤占到了全世界50%,带来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污染难题。

  山西一共有十个大型焦化园区,李霆说他要选取两家做园区改造,“人家能做成潜水俱乐部和歌剧院,为什么我们就非要炸掉?”

  上个月,德国大使馆的参赞和商务部专员一起来到了山西,他们来看一个名为“山西能源资源及副产品高效利用”的课题进展,因为他们为中国的四个项目提供了近2000万元人民币的无偿援助。其实,山西转型一直有个难题,就是资金,但山西人似乎并不担心,有人算了这样一笔账,国家财政转移支付将达到100亿元,山西煤炭持续发展基金中的30%也将继续用于转型,这笔钱估计有50亿元,再加上各国有和民营资本纷纷注资,国内外相关机构无偿援助,总资金是很惊人的。

  按照规划,2020年文化旅游产业将成为山西的战略支柱产业。关于文化旅游强省的转型思路,政协委员王继军说:“五千年文明看山西,山西有很多挖掘潜力,只是一直开发能源,忽略了文化旅游,而且文化和旅游没有很好结合,省里正在研究这个问题。”

  的确,在《能源》杂志记者的采访中,众多采访对象对山西的文化都如数家珍。中国有240个剧种,山西就有40多个;现在赤壁很有名,“赤壁不就打了一仗吗,我们的雁门关打了1400多个战役”;佛教方面,山西有五台山,并且还有佛宫寺和释迦塔等佛祖宫院;另外,山西还有杨家将,是“和”文化和“忠义”文化的集大成。

  今年“五一”期间,李霆做了一份山西吕梁的战略规划,主题是杏花村的酒文化,奠基时投资50亿元全部到位。据介绍,这里曾经在上世纪80年代出土了双耳尖底瓶的酿酒器,据说是仰韶时期的珍品,距今5000年,这也是第一个出土的酿酒器,给山西的酒打上了历史、文化的烙印。

  不过,去过山西旅游的人可能会发现一个问题,旅游公司的安排都是平遥古城和乔家大院一日游,并原路返回。试想,如果有一条新的路径,谁又愿意原路返回?

  “旅游公司各扫门前雪,没有人去想整个山西的旅游线路规划蓝图。就以平遥线路为例,如果把杏花村加进来将别有一番风景,杏花村离太原市90公里,离平遥古城25公里,还不用走弯路,品尝美酒的同时还欣赏了国宝。”李霆说。

  “我们还想建一个诗文化博物馆,山西的名家太多了,需要传承。”说到文化旅游,李霆有点收不住。而谈到作为第三大转型路径的装备制造和新型材料工业基地,才把他的思路拉了回来。“1995年我就做过这方面的研究,当时我就提出打造铁路运输业制造基地。”

  据他介绍,现在高速火车的提速电机,50%以上都是山西生产;火车的道岔是由山西的一个民营企业做的,第一年打败中国最大的企业,第二年打败西门子,西门子宣布退出中国市场。轮毂也是山西企业的标志性产品,机车修理也是强项;大型的内燃机和齿轮箱等都是直供二汽的;山西还盛产一种叫钕铁硼的强磁材料,用于制造手机话筒、光驱硬盘、磁悬浮列车等,中国是世界钕铁硼的三大产地,而山西又是中国的三大产地。

  可惜山西的装备制造业一直以来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没有向下游深加工转移。其实,早在国家“一五”时期被称为“156项”的工程项目中,山西就有16家,占了十分之一。

  一条优惠政策足矣?

  “转型方案迟迟没能批复,也是对一些自由裁量权的衡量。”按照方案,山西将拥有更多的自由裁量权,国家只对山西省转型试验区进行整体规划,具体项目则由山西省负责审批。

  张维平笑称这个方案一旦定下来,就是如同“经济特区”一样的待遇了,“山西一直在为经济特区做能源支撑,也该支撑下自己了”。

  然而,不管有多少优惠政策,李霆一再重申,“一条足矣。”而这条政策就是土地价格。

  得出这个大胆的结论,是李霆基于对国外案例的研究。

  法国洛林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煤炭开采业、钢铁冶炼业、纺织业等传统产业部门相继丧失优势,步入衰退。因此60年代末、70年代初,法国对洛林老工业基地进行了一系列改造和重塑。

  资料显示,为了保证洛林等老工业区改造的顺利进行,防止地方恶性竞争,法国成立了专门机构对改造进行总领和协调。比如,专门成立了工业转型与国土整治部,并在法、比、卢接壤地区成立了欧洲资源转型与调整中心,为老工业基地的调整与改造提供组织保证。

  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土地政策,在洛林地区建厂地皮的价格原本就便宜,只相当于德国的1/5到1/6,改革后,在此基础上地方政府还资助50%,也就是说价格再降一半。除此之外,厂房建设可得到20%的资助,对在以前的矿区建厂国家还以更多的资助作为鼓励。在原有矿区办厂,国家给予5年免税待遇;投资额4000万法郎,新创40个就业岗位为特大项目,可得到25%的资助;政府帮助新建企业按岗位要求进行劳动力培训,规定每雇用一个本地劳动力可得到3万法郎资助。

  有了优惠政策,周边国家的汽车制造和IT制造企业纷纷到洛林建厂,最终的数据是,到法国投资的外商50%都集中在洛林地区。

  “洛林用了20多年的时间转型,如果这条土地政策给了山西,我们最多15年就能打造一个新山西。”李霆说。

  6月29日,由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黄丹华带队,20家央企组成的考察团直奔山西。据山西省有关人士介绍,此次到山西寻求投资项目的央企中,有14家在山西设有分支机构,17家央企在山西已投资67个项目,另有56个在谈项目,涉及煤炭、电力、冶金、食品、新能源等。比如,仅华能一家就签署了煤电一体化、热电联产、风电、煤矸石发电等几个清洁低碳发电项目。

  以前山西是排外的,尤其针对央企,如今借转型机会大批央企的进入显得理所当然。“大家都想这么好的机会,正是洗牌阶段,再者山西的能源比较全,又离主要消费地京津唐比较近,跑到新疆等西北地区成本太高了。”张维平说。

  审批缘何卡壳

  或许,等待审批的时间将被继续延长。

  “实际上,煤层气的问题一度成为卡壳的重点之一。山西就是要把所有的煤层气都利用起来,据说加起来相当于一个大庆油田的量。山西的气都浪费了,借这个转型方案完全可以解决这个难题,但是需要两点,一是国家投资,二是气权下放到山西省。”张维平说,这可以称得上是山西省工业的小革命。

  山西的煤层气和煤矿之争一直是焦点,更有甚者闹上了法院,比如储量最大、纠纷也最多的沁水地区,煤层气企业和煤炭企业的争执10年来从未停止。

  12年前,国家专门成立了中联煤层气公司,全权负责全国的煤层气开发,并且,最近几年提出了“先采气后采煤”的指导方针,必须先由煤层气公司把气采完再由煤炭公司采煤。而我国的煤层气公司起初只有中联煤层气一家,是由中煤集团和中石油集团各占50%的股份组建的,2009年,中石油撤股,晋煤挺进,才出现了中联公司、中石油、晋煤三足鼎立的局面。

  但是,采矿权之争并未随着煤层气公司的数量增加而停止,因为采气权的审批在国土资源部,而采煤的审批权却在山西省。两者间的矛盾只能愈演愈烈。

  “采气权和采煤权必须两权合一,同时下放到山西。”张维平说。

  王继军和李霆也与张维平持相同的观点,他们认为现在的模式催生了这样两种不利的现象:一是煤层气公司薄弱,已经占有的区块迟迟探不出来,无法开采,煤层气无法开采就引发了煤炭的无法开采;二是现在煤层气的开采技术多是石油钻进技术,打压完后,很多采煤的工作面压裂了,一个完整的地质结构被破坏,甚至无法再进行煤矿作业,因为存在安全隐患。

  “是人命重要还是气重要?”据悉,这是某位铁腕局长视察山西煤矿时的诘责。

  但是,毕竟政策已定,也已经有大量资本注入到煤层气行业,山西又是高产地,山西的政策获批后其他各省势必步其后尘。有人获利就会有人失利,所以,一碗水如何端平的事情必须由国家相关部门来抉择。

  山西的意见是,煤、气应该两权统一,先做煤矿的设计,比如多大井口,哪边是主行道,哪边是工作面。煤层气公司必须和煤矿商量好,完成煤矿储量和设计后才能采气。或许,这也是在间接推崇晋煤的模式,一家煤炭公司附带采气,但这又势必会对中联煤层气等一批专业公司形成打压。

  转型需要企业支撑

  半年就出台一个省级转型方案,并如此详细,这说明山西考虑这个问题并非一朝一夕。业内专家认为,山西省提出的三条转型路径很正确,首先是装备制造业,以山西煤炭进出口公司为代表的高铁轮轨一直为业界所称赞,低碳、绿色的思路也是可行的,因为挖煤毕竟是不可持续的。

  “报告只是想法,推进起来很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研究室主任钱平凡认为,“一个省的转型,需要的是一批企业的支撑,而山西像煤炭进出口公司这样的企业毕竟只是凤毛麟角,高素质的企业家毕竟没有煤老板多,要想改革必须有强势的引导,并引进高素质的人才。”

  而对于财政支持的问题,钱平凡则表示,山西转型并不会缺钱,财政部的支付也没有实质性的作用,重要的还是“政策和好项目,国家给了足够的政策和优惠,项目得到了批复,各路资金就主动望风而来了”。

  而针对文化旅游强省的转型思路,有人提出质疑:“仅靠几个大院,山西就能实现转型?”钱平凡认为,文化旅游产业可增加就业,但要做支柱产业似乎不太可行。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98601.html

更多阅读

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谈中国企业如何跟进国家经济转型的步伐

     中国经济转型的问题真的相当复杂,原因主要还是大家的步调不一致,有的向左转,有的向右转,有的向后转,有的仍原地不动。这样看来,中国经济转型的问题就由复杂变得简单了,只要统一步骤,或许中国经济尚可以成功实现软着陆。然而,事实上

中国打破垄断 经济转型首当其冲,即打破垄断

   自由谈  “转型经济”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最常见的词汇之一,我们几乎每天都放在嘴边,但要真说起转型经济的内容,恐怕就不像使用这个词汇时的频率那样高度统一了。  最早的“转型”指的是从计划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型,此后

中国经济双重转型之路 郭广昌:民企 中国经济转型的生力军

“我相信,中国的民营企业一定是中国经济转型的生力军、主力军。”全国人大代表、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说。 全国“两会”期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已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话题。而中小企业,主要是民营企业,一直被视作是中国经济中充满生机和

郭广昌:民企中国经济转型的生力军

 “我相信,中国的民营企业一定是中国经济转型的生力军、主力军。”全国人大代表、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说。    全国“两会”期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已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话题。而中小企业,主要是民营企业,一直被视作是中国经济中充

声明:《山西经济转型发展 山西筹谋再转型》为网友我只为你疯狂过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