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粮的活法:抗衡外资战术与全产业链战略结合



危机中,向政府伸手成为一些国企渡过难关的重要手段,而作为中国最大的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和实力雄厚的食品生产商,中粮集团在遭遇市场萎缩、运营风险增加以及外资竞争加剧等问题后,选择了另外一种活法,通过自力更生,积极开拓事业的新局面。

两原则控制投资风险

金融危机的爆发似乎为一些企业倒闭提供了最佳借口,由于融资难上加难,市场萎缩严重,利润空间大幅收窄,最终导致企业经营困难或倒闭,这是一般人的逻辑。然而,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却表示,“在金融危机下,并不是每个企业都受到致命打击,成熟的企业可以把握自己的命运。”

整个融资环境发生了逆转,中粮同样感受到了融资难度在加大,一方面,一些上市计划被推迟,直接融资困难,另一方面,银行尤其是一些国际银团放贷更加谨慎。中粮采取了发债、贷款、信托等多种融资工具有机组合,完成融资计划。截至2009年6月20日,公司存续的发行债券共7期,累计发行额度为161亿元,基于公司相关业务品牌知名度高、产品结构丰富、销售渠道广阔等优势,中粮较好地抵御了外部经济周期变动,并保持相对稳定的经营及信用基本面,在最新的中粮集团有限公司跟踪评级分析报告中,联合资信维持了公司长期主体信用等级AAA,对公司评级展望为稳定。

 中粮的活法:抗衡外资战术与全产业链战略结合

在宁高宁看来,金融危机真正致命的影响在于资本市场市值缩水,如果企业整体投资出了问题,运营问题必然随之而来,因此,企业应对危机的关键问题是杜绝投资失误,控制风险。据宁高宁介绍,中粮严格遵守着控制风险的两大原则,即负债率控制在60%以下原则和不投资比每年自有经营性现金流贵的项目原则。2007年中粮的资产负债率为55.61%,2008年也很好地控制在了58.67%的水平。

在各种企业大搞资本运作的时候,中粮就已经认识到了风险的存在,谨慎投资,尽管拥有自己的期货公司,中粮的期货交易也都按照贸易加工量做了套期保值,严控投资风险。

去年年底,抄底海外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中粮也趁机收购了一些品牌和企业,旗下的中粮酒业通过资本并购,引入了多种国际品牌,加快了公司国际化的步伐。宁高宁曾非常肯定地说:“中粮一直坚持基本的管理原则,没有进行盲目的跨国并购。”

可持续的全产业链战略

近日,中粮入股蒙牛,外界议论纷纷,但是在中粮看来,这只是产业链的一个自然延伸。虽然粮食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全球有过万亿美元的市场规模,中粮的生存空间很大,但是过去几十年整个行业并没有产生让人激动的价值创造。风险与机遇并存,中粮开始在危机中反思探索自己的增长方式。通过全面分析整个行业发展的大趋势和借鉴国际粮商的商业模式,中粮提出了自己的全产业链战略,以期打造全价值链,扩大利润空间,占据市场竞争的制高点。

中粮集团提出的“全产业链”战略涵盖“从田间到餐桌”。它是以消费者为导向,从产业链源头做起,经过种植与采购、贸易及物流、食品原料和饲料原料的加工、养殖屠宰、食品加工、分销及物流、品牌推广、食品销售等每一个环节,实现食品安全可追溯,形成安全、营养、健康的食品全产业链。宁高宁表示,这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中粮商业模式的设计。

全产业链模式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下游在销售、信息方面为上游提供支持,上游在供应的成本、效率、品质等方面为下游提供保障,形成上下贯通的优势。同时,相关产业链的采购、物流、销售等环节也可以发挥协同优势。打通全产业链,中粮的优势在于,它只需要在既有的产业链基础上进行捋顺和补全,而不需要“万丈高楼平地起”。

打造全产业链最大的收益来自协同,最大的困难也同样是协同,尽管“悦活”果汁在市场上还未全面铺开,但中粮集团的动作已经蔓延到上游。6月24日,中粮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今后5年,将累计投资20亿元开发新疆丰富的林果资源。

全面积极的自卫战

今年年初的“大豆沦陷”事件再次引起人们对中国粮食安全的担忧,早在2008年11月,海关总署就发出了预警,指出外资企业在中国粮食领域的控制力正在加强。作为中国最大的粮商,中粮集团承担着抗衡外资,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重任。

数据显示,世界四大国际粮油巨头ADM、邦基、嘉吉、路易达孚占据中国食用油脂70%的生产能力。新加坡益海嘉里集团更是居国内食用油市场首位,其旗下品牌占据小包装食用油60%~70%的市场份额,并且四大国际粮油巨头还垄断了中国80%的进口大豆资源,控制着大豆的价格。

针对这种现实,在油脂加工领域,中粮将抗衡外资的重点放在了粮油基地的扩建,提升加工生产能力方面。4月份,总投资40亿元的中粮集团天津粮油综合基地正式动工。目前,中粮集团油脂业务共有12家工厂,主要分布于江苏、山东、广东等地区,油脂油料加工能力超过800万吨,加上新建成的天津粮油综合基地,中粮在全国的油脂油料加工能力将超过1500万吨,其整体压榨能力将超过丰益国际,这对中粮抗击外资巨头将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而中粮近期发布的业绩报告也显示,随着小包装食用油市场容量的扩大,中粮集团在食用油领域的市场份额也越来越大。

尚未形成龙头老大的小包装大米市场是中粮战斗的另一个重要领域,与油脂加工不同,大米市场原料的供给主要依靠国内市场,中粮与外资企业起跑线比较一致,所以两者之间的竞争更加全面而激烈,从生产加工,到流通销售,火药味十足。

在种植方面,竞争双方都采用订单农业的形式,展开了激烈的稻田争夺战。益海嘉里三年时间水稻订单达28万亩,中粮也与东北、江西的种粮大户签订巨额水稻种植协议。水稻加工方面,双方都在快速扩张加工能力,据估计益海佳木斯的二、三期工程完成后,其年稻谷处理能力将达到100万吨,而根据2008年报,中粮控股在江西、江苏、辽宁有3座大米加工厂,每年大米产能为34万吨,天津粮油基地建成后将新增60万吨的大米、面粉和饲料产能。另外,由于大米行业的利润几乎全部来自物流和销售环节,四大国际粮商和国内粮油巨头中粮集团都将注意力集中到了这些环节,都在建港口、修铁路,打通物流。

中粮抗衡外资的战术与其全产业链战略紧密结合在一起,保持战略的可持续性和战术的灵活性,有望在危机和竞争中取胜,但是国际粮商渗透的步伐仍在加快,中粮任重而道远。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95830.html

更多阅读

天津话中“打扮”的同义词:捯饬、扎古

天津话中“打扮”的同义词:捯饬、扎古天津话“打扮”(“打”读作dá)的同义词有“捯饬”和“扎古”。“捯饬”(“捯”读dáo;“饬”读chī的轻声);“扎古”(“扎”读zā,“古”读gū的轻声)。据考证,“扎古”一词还是从满语传入北京,再传到天津

荣格心理学的核心:体验自性与自性化过程

北大中国荣格周主题演讲——走进荣格与走进自己,走进中国文化心理学的意义(2):荣格心理学的核心:体验自性与自性化过程我曾经问我的同学,当我在瑞士苏黎世荣格学院学习的时候,我们大概有200左右的同学,来自47个不同的国家,平均年龄也在47岁

中粮集团全产业链战略分析 中粮集团战略部

摘 要:2009年初,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中粮集团公司提出打造“全产业链的食品企业、全服务链的城市综合体”的战略定位,集团正在不断地加快迈入新领域的脚步。全产业链的战略究竟是基于怎样的形势下形成的呢?中粮集团的这一战略执行体

声明:《中粮的活法:抗衡外资战术与全产业链战略结合》为网友花残满地殇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