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心理调适 2011年上海农民工与大学生就业心理若干问题研究



系列专题:大学生就业

管理心理学研究系列(四):2011年上海农民工与大学生就业心理若干问题研究

  2011年上海农民工总数预计维持在400万人,白领人数维持在280万人,大学毕业生供应量预计达到700万,企业提供适合大学生工作的岗位预计在15万个,其中相当一部分面向技校和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本文主要讨论上海地区农民工与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以抛砖引玉。

  一、2011年上海地区农民工面临的现实问题和心理问题

  2011年上海地区物价上涨,农民工工资幅度继续维持在1500-2500之间,这个工资区间占农民工总数的80%。大约10%的农民工成为企业中的主管级和骨干员工后,收入水平维持在2600-4000之间。这里的农民工群体的定义,主要是到上海打工的、没有上海户口、不具备大专以上的正规学历的外地农村、城镇人员。其中,月收入在1500-2500之间的农民工,其租房成本一般集中在300-800元每月之间,其中500元以下的比例占了总数的80%。预计整个2011年,农民工群体收入中,40%以上的收入将用在租房、吃饭、交通等方面。用恩格尔系数计算的话,联合国根据恩格尔系数的大小,对世界各国的生活水平有一个划分标准,即一个国家平均家庭恩格尔系数大于60%为贫穷;50%-60%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属于富裕;20%-30%为相对富裕;20%以下为极其富裕。按此划分标准,20世纪90年代,恩格尔系数在20%以下的只有美国,达到16%;欧洲、日本、加拿大,一般在20-30%之间,是富裕状态。东欧国家,一般在30-40%之间,相对富裕,剩下的发展中国家,基本上分布在小康。1978年中国农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约68%,城镇家庭约59%,平均计算超过60%,中国是贫困国家,温饱还没有解决。当时中国没有解决温饱的人口两亿四千八百万人。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整体收入水平的提高,中国农村家庭、城镇家庭的恩格尔系数都不断下降。到2003年,中国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已经下降到46%,城镇居民家庭约37%,加权平均约40%,就是说已经达到小康状态。目前,上海农民工的生活状态,基本能达到过去说的小康状态,只是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加剧的贫富差异使得这种差异的心理落差感受掩盖了物质生活的进步情况。

  笔者长期在企业管理一线实践,直接面对面地和一线农民工、大学生、企业白领、普通职员等接触,有切身感受。总体说来,2011年农民工心理问题主要如下:

  1. 对收入水平自我评估认为偏低的心理。

  2. 工作稳定性差,缺乏职业稳定感和安全感的心理。

  3. 对企业人文关怀进一步诉求的心理。

  4. 对劳动合同执行规范化要求的心理。

  5. 对规范企业作息制度、管理制度的诉求心理。

  绝大部分农民工自认收入水平低。内心心理定位认同自己的城市边缘人状态。对所在企业的认同度、安全感低,缺乏归属感心理。部分新生代农民工有仇富心理。 |!---page split---|

  二、2011年上海地区大学生就业面临的现实问题和心理问题

  如果说农民工工作地点主要在一线工地、仓库、物流等脏累重的岗位的话,大学生的工作岗位主要是在办公室,从事文职或销售类工作。毕业在1-3年的大学生收入水平维持在1500-2500之间,这个收入占总体比例的80%。许多企业在实际工作中招聘人员和组建团队的时候,逐渐倾向于选择技校生和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这些人学历不高,中专水平,内心期望也不高,在企业里能踏踏实实定下心来,成为众多企业青睐的对象。但大学生往往不同,这里大学生,主要是指正规院校大专以上全日制的毕业生,这些群体有才华,有追求,但普遍存在的现实问题是眼高手低、自我评估过高、在企业中心浮气躁,难以沉下心来踏实工作,跳槽频繁。其主要心理问题表现在:

  1. 自我感觉优良的心理。这种心理优势主要来自学历优势,尽管这种学历优势并没有转化成工资待遇,甚至其月收入和普通农民工相同,但内心这种优势心理一直存在,这种心理直接培养了浮躁。许多企业写给员工的员工手册都在前言中,增加了浮躁导致失败的警告。

  2. 片面理解劳动法律,对企业存在过高要求的心理。许多大学生,因为感觉自己有文化,了解国家劳动法律,在企业中,动辄法律长法律短,聪明才智不能集中在工作岗位上,甚至不负责任,单方要求企业过多。举例说明,笔者实践中碰到有的大学生非常聪明,工作也上手快,但难以克服内在的浮躁心理,在一个企业中干不了几个月或一两年,就急于跳槽,最终蹉跎岁月。还有的大学生,连基本的工作常识和劳动者的基本法定义务都不遵守,盲目要求企业履行过高义务。甚至有的大学生离职时候手续不办,不打招呼,工作不交接,任何迹象都没有,突然说不来了,也不履行交接的法定义务、不履行提前告知企业的口头和书面手续,反而要求企业一定要无条件支付等,案例不少。

  3. 严格要求企业、松懈要求自己的心理。许多大学生到一个公司,首先的任务不是踏实下来定位自己,而是给企业“挑刺”,以显示自己聪明,却从来不反思自己为什么在企业中没有被各级领导认同、没有反思自己的浮躁和毫无实力的轻狂。

  根据预计,只有大约15%的大学生能踏踏实实沉下心来,谦虚谨慎地定位,最终成为企业中的有用之才,在企业发展中取得了双赢。

  三、解决措施和方法

  要根本解决农民工就业心理和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深层原因在体制。以上海为例子,主要是对农民工的权益排除的歧视和对大学生特别是外地大学生的政策方面的区处。比如上海的公务员队伍招聘,许多是限制为上海户籍,关闭了外来大学生的希望之门。但这些深层体制层面问题的解决是一个系统长期的过程。

  从当前的当务之急看,有几个从不同角度解决的切实可行方法:

 大学生就业心理调适 2011年上海农民工与大学生就业心理若干问题研究

  (1) 强化农民工和大学生就业方面的心理辅导工作,建立相应的辅导和宣传组织,引导、辅导农民工和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论、从实际出发,调整心态,以和谐心态、积极心态加入到国家建设中去;这个工作应当由相关职业辅导中心、劳动人事部门等去履行;

  (2) 强化企业的人文关怀和培训辅导工作,引导入职员工建立正确的心态、培训产品知识、工作方法和企业制度,为员工建立职业规划系统,使员工有长期服务于企业的意识,这个工作应当由用人单位去做;

  上述两项是非常具体、可以随时去做的,在体制改革之前或过程中能做的,成本低效果大,能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引导社会心理,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各自的光和热,取得企业、员工、社会的多方面共赢。

  上述是笔者观点,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78222.html

更多阅读

你在大雾里得意忘形 2011年上海春考语文

雾,自然而然地使人联想起白茫茫的,虚无缥缈的仙境。我们走在雾中,看不清远方的树和房子,看不清前方的路,前方的人。刚开始,我们小心翼翼地行走,害怕绊到石头,但走着走着,浑身被轻飘飘的雾笼着,不觉加快了脚步,大胆地走着自己的路,自在随意。在雾

2011年高考福建卷语文试题详细解答 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 语文福鼎太姥山中学(茂华学校) 叶如盛古代诗文阅读(27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1)匪来贸丝,。(《诗经 氓》)(2),风雨兴焉。(《荀子劝学》)(3)山气日夕佳,。(陶渊明《饮酒 结庐在人境》)(4)云销雨霁,。

2011年上海秋季高考语文试卷评析 2011年高考数学试卷

2011年上海秋季高考语文试卷评析(2011-06-16 10:30:25)上海考试院公布2011年秋季高考试卷评析语文稳中有变,平中见深语文卷的总体特征可以概括为:“稳中有变,平中见深”。“稳中有变”,是指积极汲取历年高考命题的成功经验,在选文和题型

声明:《大学生就业心理调适 2011年上海农民工与大学生就业心理若干问题研究》为网友一心居一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