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巢“克扣门”:超常扩张埋隐患



      雀巢所遇麻烦不小。

  近日,雀巢被接连爆出一系列问题—克扣奶农、垄断奶源以及手工挤奶,卫生堪忧。

  作为最早进入中国的跨国企业之一,雀巢近年来扩张迅速,经过多次收购,现已覆盖了奶粉、液体奶、速溶咖啡等数十个食品细分市场。9月,其收购银鹭刚获得商务部批准,一脚踏进蛋白饮料领域。

  然而,“克扣门”等一系列问题正是发生在雀巢走进中国的起始站—黑龙江双城。面对媒体的质疑,雀巢(中国)公关部总监何彤回应称,双城雀巢不存在垄断的做法,奶农可以自主选择,向当地其他乳业公司出售鲜奶,双城雀巢与双城市政府并未干预。“对克扣事件也在进行调查。”

  克扣奶农 人工挤奶

  1990年,雀巢入驻黑龙江双城,建立了在中国大陆的第一家合资厂。而不少奶农抱怨,雀巢垄断奶源、常年压价、短秤收购、计数器暗藏猫腻。

  据记者了解,雀巢在双城市共有74个收奶站,日收奶1200吨左右。收奶时,雀巢采取“三舍四入、八舍九入”的计量方式,即小数点后是3或以下被舍为0,是4就进为5;小数点后是8或以下被舍为5,是9就进为10。

 雀巢“克扣门”:超常扩张埋隐患
  “这种秤在行业里是比较先进的,不用手工称量,避免了人为干扰。”何彤表示。不过,奶农对这种说法表示气愤,认为舍掉的多,进位的少。

  为了消除奶农对称重的疑虑,雀巢已经对计量方式作了调整—该是多少就多少,不舍也不入,并将在每个收奶站增设一台“公平秤”,奶农可随时复核交奶量。

  除了“八舍九入”,“奶质检测雀巢说了算”也让奶农甚为不满。

  根据当地明文规定,鲜奶达到国家标准,企业就应按政府指导价付费,但雀巢公司却将鲜奶分为四个等级。广东省奶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说:“价格可以是指导价,但是当中可能做手脚。将一级乳品检测为二级,价格就有所不同。”

  比如第三季度,雀巢对外称收购价是2.97元/公斤,其实只有奶农的产品被鉴定为一等品才有这个价格。如果被鉴定为四等品,连2.7元/公斤都达不到。

  “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缺乏第三方检测。”王丁棉表示。“在当前‘企业+奶农’的模式下,政府要提高奶农在交易中的地位,增强奶农的议价能力。若收奶价低于成本价,政府还应适当加大饲料、奶牛补贴力度,制定最低保价,强制企业遵循。”中投顾问食品研究院周思然如是说。

  奶农遭受克扣,当地政府也倍感压力。据当地一名官员向时代周报记者介绍:“当时,双城为了将雀巢引入双城花费了大量心血,做了很多工作。1990年建厂后,它承接了双城市环球乳制品公司的大部分奶源。”

  公开资料显示,双城市政府以奶业公司的名义持有15%的股份。之后双城雀巢陆续投资累计达7.61亿元,双城市政府没有追加,占有股份下降为2.99%。双城市前任市领导担任着双城雀巢公司的董事长。

  双城市宣传部一名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将这一现象解释为“传统”—大企业到双城,历任市长担任双城雀巢董事长是为了便于沟通,保护奶农利益。

  对于消费者来说,更为关心的问题可能是“手工挤奶”。在农业部政策要求下,各地都已大力推进机械化挤奶,雀巢在双城依然部分沿用“手工挤奶”。王丁棉分析说:“手工挤奶时间长,细菌较易繁殖,不能保障奶源质量,而且容易造假。”

  迅速扩张 问题频出

  近来,雀巢在华的收购步伐愈发迅速。

  今年3月,狄可为刚接任雀巢大中华区CEO。一个月后,雀巢便对外宣布收购厦门银鹭食品集团有限公司60%股权,8月26日正式通过商务部反垄断审查,并于9月8日双方达成了4亿美元的增资协议;7月,雀巢又再次计划出资21亿新加坡元(约17亿美元)收购糖果制造商徐福记60%的股权。8月,市场不断传闻—雀巢或将以百亿美元的代价入主惠氏奶粉。

  “面对13亿人口的中国市场,雀巢也知道大有可为。从最近的几起并购交易中,便可知道它在抓紧时间布局。”周思然说。

  “大企业走快速发展的道路,都要考虑低成本的问题。”王丁棉认为,“克扣奶农”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与雀巢近年来迅速扩张密不可分。

  雀巢去年在华销售额为28亿瑞士法郎(约合204亿元人民币),仅占其全球销售的2.55%。这一数字与伊利销售额296亿元、蒙牛突破300亿元相比,也差距明显。“下游需求市场的扩大,迫切要求雀巢产能短期内获得快速扩张,而自建牧场周期较长,资金投入大,远远赶不上这一发展速度,只能依靠散户养殖。而企业对奶站的管理不到位,监管力度不足,导致一些奶站肆意妄为。”周思然直言不讳地说道。

  雀巢在扩张的同时,却时有问题发生。

  7月,香港食物安全中心发布的《6月份食物安全报告》显示,雀巢一款牛奶产品被检测出蜡样芽孢杆菌超标近130倍,饮用后可能导致呕吐、腹泻等中毒症状;

  今年8月,“绿色和平”组织将雀巢“牛肉蔬菜米粉”进行检测,发现潜在的致过敏源—抗虫转基因成分Bt基因;

  一位业内人士分析指出,这些负面新闻的曝光影响了雀巢的形象,对其品牌价值造成了一定损害,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消费者的忠诚度。

  上述人士表示,雀巢应致力于各环节建设,保障产品质量加大监管力度;在完善“企业+奶农”模式的基础上,加快规模化牧场的建设,保障产品质量安全,切忌奶源模式陈旧不变;随着企业规模的变化,管理观念、意识和模式也应随之转变。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68349.html

更多阅读

我的爱机之一,懒人机:雀巢胶囊咖啡机NespressoC290

早上起床在睡眼惺忪之际想立即喝杯咖啡,我可能需要一个仆人,或一台好机器。来自雀巢的Nespresso,可以在三个动作内拥有一杯纯正的意大利浓缩咖啡:打开盖子,放进咖啡胶囊,按下按钮。一颗小小的咖啡胶囊,包含的是工业设计师为了让人可以方便

雀巢:安全质量是我们的DNA

     “这是我们新推出的丝滑摩卡,尝尝味道怎么样,提点意见吧。”还未坐稳,雀巢大中华区食品及饮料部总裁Daniel LUTZ就热情地递过一瓶咖啡。Daniel LUTZ在雀巢工作已经20多年,熟悉雀巢推出的每一款牛奶、咖啡,来中国后,他给自己起了

跨国雀巢:“地球村”式治理

     没有美英德法日意等国公司那样拥有强大的母国市场支持,发轫于瑞士小镇上、仅从一种婴儿麦乳粉起家的雀巢,最终成长为在五大洲建有400多家工厂、销售额98%来自国外的食品巨头。2011年,公司营收902亿美元,位居世界500强第42位,净

雀巢利益链:被拷问的收奶模式

  在中国并购凶猛的雀巢,突然爆出黑龙江双城垄断奶源、压低奶价等一系列问题。   10月25日,当地熟悉雀巢的乳业人士告诉记者,“雀巢收奶克扣奶农早已是一个公开秘密,每十公斤会克扣1-2公斤,不给钱。”由于奶站工作人员都是雀巢员工

乳制品许可证办理 收购散户牛奶早已有之 雀巢乳品质量存漏洞

  知情人士吐露:雀巢一直鼓励收购散户,而收购散户本身就保证不了牛奶的质量,对于雀巢乳制品的质量问题持保留意见   现在的雀巢,丑闻不断。   日前有媒体称,雀巢涉嫌克扣黑龙江省双城市奶农,通过与当地政府合作垄断奶源,降低收购牛

声明:《雀巢“克扣门”:超常扩张埋隐患》为网友深山夕照深秋雨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