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被国家坑的一代 90后,□□的一代?



系列专题:搞定90后!

90 后, □□的一代?

——首批90后大学生新鲜闯职场

策划/本刊编辑部        执行/徐淑妮  姜朝霞

每年六月,毕业离歌总是会忧伤的响起,大家都满怀着憧憬与希望奔向新生活。眼看着,第一批90后的大学毕业生将陆续走出象牙塔,登上社会大舞台。不管你喜欢还是不喜欢,他们都浩浩荡荡带着青春的气息、叛逆的眼神、骄傲的姿态,叩响了职场的大门。

他们也许会让你头疼,因为他们对你制定的规则不屑一顾,在原本一团和气的游戏里横冲直撞、我行我素,虽然他们并没有扫荡一切的野心。

他们也许会让你又羞又羡,因为他们对金钱的渴求与傲视都远在你之上:你还未曾把玩过的各种名牌服饰、电子产品,他们早已拥有多时;你视为千金的筹码,在他们眼里恍如锱铢;你认为职场上的所谓“潜规则”,在他们看来不过是一场“浮云”。

当你心情复杂的感叹:“这些小朋友!”的时候,他们又可能给你带来惊喜:他们脑袋里的新奇想法、对世事的领悟远超你当年。实际上他们仍然拥有每一代职场“菜鸟”的单纯和进取之心,他们只需要你给予足够的空间和尊严。

 90后被国家坑的一代 90后,□□的一代?
他们就是“90”后,与每一代的职场新鲜人一样,都要经过前辈们的审视、争议。但也将像每代人一样,在质疑声中走到舞台中央,终有一日,他们才是主角。

曾经,人们还在为80后走上社会而忧心忡忡,担心他们是“垮掉的一代”;转眼之间,90后也开始冲上前台了,他们是众人眼中“小康一代”,是“网络一代”,也是从未亲身经历风雨的“玻璃一代”。又或者,“□□的一代”实际上是一个有待填写的空白,如何定义,那该是需要90后们用实际行动来填写的精彩吧!

初生牛犊首闯招聘会

文/姜朝霞

早上6点半,陈浩匆忙起床,喊醒宿舍的其他几位,一起去吃早餐。今天是学校里的第一场招聘会,食堂被征用作为招聘会场地,他们今天得去学校旁边的小吃街吃早餐。作为今天的主角——应届毕业生,吃完饭他们还有很多东西要准备,不得不临时改掉睡懒觉的习惯。

一出宿舍门,他们就感觉到气氛的不寻常。校园里多了很多西装革履的人,定睛一看都是同级的应届毕业生。陈浩心里暗笑:平时多叛逆个性的人,这会都老实了!寝室的富家公子杨淼撇撇嘴,一如既往的以极富“社会经验”的不屑表情嘀咕道:“有这必要吗?!”陈浩本来觉得没有什么必要,但出门一看同学们这如临大敌的阵势,心里也开始犹豫是不是真有这必要,又盘算着跟谁去借套行头穿。

各怀心事的早上

吃完早饭,陈浩与舍友一起返回宿舍,开始为即将开始的招聘会做准备。宿舍一共6个人,除了杨淼此刻还气定神闲,其他人都有些手忙脚乱。杨淼家里条件优越是大家都知道的,家在本地,平时开车上学,据说爸爸开着一家房地产公司,他自然是不用找工作的。看着室友们忙碌,他在旁边指点起来:“李松你那自荐信写得又臭又长,你以为面试官会看啊?!”李松正在装订简历,一不小心被杨淼看到自己的“自夸之词”,很不好意思。不过还是辩驳道:“说不定有像我一样的性情中人被我感动了呢!”

陈浩一边整理简历,一边琢磨着去哪里弄套西装穿。他知道杨淼有一套,而且自己跟他身材差不多。可是僧多粥少,不知道其他几个同学是不是也想借这套西装呢?陈浩决定先下手为强。杨淼向来大方,陈浩一开口,他就应允。不过仍旧不改“毒舌”本色,揶揄道:“你能不能有点个性啊?穿西装,老气横秋的,好像个小业务员!”陈浩嘿嘿笑一下,心里却不服气:业务员怎么了,我就是要当业务员!

陈浩老家在农村,经济条件不算宽裕。临近毕业这一年,他一直留心打听,做什么工作比较“赚钱快”。从各位师兄师姐的回复中,他选择了“做业务”。他详细了解过了,前一年打基础,后两年发展人脉,过个四五年就可以自己开公司了。他坚信只要有毅力有恒心就一定可以成功。

简历收拾的差不多了,陈浩约上几位室友一起去招聘会。室友之一李之臣支支吾吾的让他们先走,自己还有点事。陈浩心里有点疑惑,感觉李之臣是故意避开他们。李之臣是寝室里的积极分子,对各种活动很积极,跟辅导员关系也很好。有时候陈浩他们觉得李之臣不像个学生,他的成熟远在他们之上。在他们见到辅导员还有些紧张羞涩的时候,李之臣已经可以随辅导员参加各种饭局,并积极买单了。

“肯定有猫腻!”几个人嘀咕着,便又转身加快脚步朝会场走去。

乱哄哄的午后

陈浩结束面试回到寝室的时候,只有杨淼一个人在,其他人都还没有回来。陈浩有些懊恼,拍着桌子嚷道:“太气人啦,都没给我时间好好介绍自己,面试就结束了?!”杨淼从电脑屏幕前抬起头,笑嘻嘻的说:“这点委屈就受不了,还想自己创业?”让他这样一说,陈浩还真有些灰心了。刚在招聘会上,他面试了几家企业的业务员。可是面试官都没等他自我介绍完,就收下简历让他回去等消息,这让他自尊心很受挫。最后一次他实在忍不住了,对面试官说:“把简历还我吧,我还有用呢!”面试官摇摇头,把简历还给他了。

正跟杨淼抱怨着呢,孙斌回来了,这家伙最是潇洒,招聘会穿着休闲装就去了,发型也很新潮。他一回来就是一阵咆哮:“我发型咋了?!我帅还耽误工作啦?!”原来,他求职的那家企业的面试官问他:“你头发遮住一只眼,工作方便吗?”他的回答也很犀利:“方便啊,我看书、上课都不耽误,我能看清楚!”结局当然是“回去等消息”。孙斌抱怨道:“好歹那么大一公司,竟然管这么多小细节,去那里工作得憋屈死,这种破公司肯定没前途!”

“大哥,你面试的是工程师,不是发型师,人家当然会对你这发型有意见了,这发型太没档次!”杨淼又在发表评论了。“切,工资给那么低,还管那么多,谁会去啊?”孙斌甩甩头发道,“一个月工资3000还不够我吃饭呢!还要求那么多。大不了我回家自己做生意去,有啥了不起!”

正说着呢,李之臣回来了。大家都知道他没去招聘会。杨淼故意问他:“之臣,去哪啦?在招聘会怎么没见你?”李之臣开始还支支吾吾,后来承认:辅导员推荐他去了学院内的小型面试,招聘企业是本地一家大型国企。对这家企业,大家都很熟悉,每年都会到学校招人,但只有非常优秀,或者与辅导员关系特好的人才能有面试的机会。

对于李之臣“开小灶”,陈浩倒并不嫉妒,他一直觉得“国企”不是自己的“菜”。都说国企待遇好,但陈浩自认为不是那种可以长期待在一个地方,过等级森严的生活的人。况且自己自尊心太强,在那种体制内的企业很难生存下去,去了也是一辈子生活在底层。他倒是真觉得李之臣去国企能有一番作为,八面玲珑,说话滴水不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吧!”他心里想。

人生的第一场招聘会就在新奇与失落中过去。陈浩感觉有些疲乏,人生第一次感到紧迫、恐慌。他的种种计划,原来并不是一厢情愿肯吃苦就可以达到。机会、机会,他需要一个耐心给他时间和空间的机会,可是他不知道谁能给予。马上就要毕业,虽然校内还有数场招聘会,可谁知道会不会像今天一样草草结束,空手而归?一旦离开校园,他选择的机会就很少,因为他必须先找份工作来“生存”。

晚上,宿舍几个人约了去聚餐,最近常常聚餐,是传统的“散伙饭”,看着觥筹交错、称兄道弟的舍友,想到未来也许两年、也许三年五年就会有高下立见的差距,陈浩心里又点燃了一把火,“一定要找一份有前途的工作”,他暗暗鼓励自己。

|!---page split---|

要Hold住“90后”

文/徐淑妮

许昭远是一家知名企业的招聘经理。每逢年底就必定要四处出差忙于校园招聘,做了七八年的面试官,从面对“80后”求职者到现在迎来“90后”新生军,许昭远有说不完的新鲜事儿。纠结与困顿,快乐与烦恼,压力与挑战……招聘过程中的五味杂陈真像是打翻了的酱油铺子,一言难尽,恰似许昭远在校园招聘过程中担当面试官的一天。

年复一年的招聘难与求职难

终于结束了一天“车轮战”式的面试,回到酒店后仍需要整理简历,制作表格整理数据传送给公司总部进行对比分析,初步筛选第二轮的复试名额。今天跑了两所高校,现场很热烈,来者众多但多是观望状态,投简历的少,符合公司招聘需求的简历更少之又少。这让许昭远有些担心:面对蓄势待发的“90后”求职大军,又是一道全新的考验!

许昭远所在的公司类似IT硬件设备厂商,每年都会从全国各大高校的应届毕业生当中,甄选一批新鲜血液加入公司的销售团队。一般而言,销售人员往往需要具备很强的销售能力、丰富的社会资源和社会经验,这对于一个刚从大学校园走出的学生来说很难企及。但是许昭远所在的公司更看重的是这些毕业生的优良素质。素质往往是天生的和潜意识里的,而能力和技巧则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快速地提升。所以即使是一个刚出校门的毕业生,只要具备了一个优秀大客户销售人员的必备素质,再加上后期的培训和实践,好的种子就能快速地成长为参天大树。

而许昭远负责主导公司每年销售岗位的校园招聘流程设计,并亲自参与面试选拔人才。2011年十一过后,他就连续去了武汉、西安、北京、成都等几个地方的数所高校参与了多场面试,一路走来,看到汹涌而至的“90后”求职新生军,感触良多。

打好第一仗

不等闹钟响起,满怀心事的许昭远早早的就起床了,在猛灌了几口咖啡之后,他又精神抖擞的出发了。早早的来到招聘现场,安排工作人员布置展位,包括海报的张贴,企业宣传片的播放,甚至是企业宣传单的位置,都一一过问落实。

想着公司的招人需求和用人标准,想着各类媒体在渲染的招工难,想着要面对“90后”求职者五花八门的提问,许昭远打开笔记本重温了一遍近期开展校园招聘写的总结,思考着如何去吸引、接近这帮追求独立自由,却又古灵精怪的孩子。是的,在“80后”的许昭远眼中,“90后”的求职者还是涉世未深的孩子。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上午10点开始,招聘会现场的人已经越来越多了,许昭远面对一拨一拨的求职者,耐心解答他们的咨询:

“公司待遇如何啊?加薪频率大概是怎样的?”

“每周工作几天,每天工作几小时?能正常上下班吗?”

“干的不是机械重复性的工作吧?有创新性吗?”

“是否提供发展空间?会有培训啊、旅游等机会吗?”

“公司有篮球场和健身房吗?有网线、空调、洗衣机吗?”

没错,这就是“90后”求职者们最关注的事情:“工作要轻松,待遇要好,要正常上下班,不能加班,要有充足的假期,工作环境要好,还要有健身的机会。”许昭远笑称,这些“90后”的求职特点非常明显:自信满满、大胆直率、择我所爱。

通过简历审核和现场问答后,许昭远终于确定了几个复试人选。在求职者的提问时间,许昭远被雷到了。“他们都非常真实,会直接问我‘你怎么在这里熬了这么多年?’‘你介意我们将贵公司作为跳板吗?’‘你们公司上班时间可以上网的吗?’……”许昭远表示,面对这批职场新生军,HR确实要做好更多的准备。

纠结与困顿的午餐时光

通常,校园招聘过程中的午餐都是靠主办方提供的盒饭来打发的,而这时候也是各面试官们坐下来聊一聊的时光。许昭远面对眼前寥寥数张简历,有些发愁。

而对面一家工厂的HR更是“颗粒无收”,“没办法,制造型行业需要新员工在车间实习一段时间,对于这些年轻人而言,吃苦是个难题。之前也招过一批‘90后’的中职生,却往往是三分钟热度过后就不打招呼的走人了。”

相反的是,隔壁一家网络游戏公司则是赚了个“盆满钵满”,年轻的HR岑小姐笑言,“工作时间弹性,上班时间可上网但要跟工作相关联,待遇则根据个人业绩考核来区分……大概是这样的工作让习惯了网络时代的90后更易接受吧!”

许昭远不由的苦笑:“90后”在职场上真是个性十足!如今看来,确实是要好好想想下一场宣讲会该如何调整才能抓住这些年轻人的心啦!

要hold住场面

终于,华中五所高校的宣讲会暂告段落了。许昭远在散场的时候,才发现原来自己浑身是汗。倒不是紧张,而是内心的热情被这些朝气蓬勃的年轻人点燃了。

“只要你问,我就来答。”许昭远的开场白让现场变得火热起来,除了常规的PPT解说,他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现场互动。于是,五花八门的小纸条不断地传送到讲台上,包括薪资待遇、晋升空间、出差补贴、上班时间、工作环境等等。

许昭远则以“过来人”的身份分享了自己在公司成长的点点滴滴,包括工作初期的不适应、做项目方案的碰壁、第一次领薪水的心情、团队合作的酸甜苦辣、加薪升职时的考核、出差途中的趣事……在热烈的掌声中,许昭远走入这群“90后”孩子们中间,在问与答的过程中拉近距离。在离场的瞬间,看到他们明亮的眼眸闪烁着对未来的期许与憧憬,许昭远仿佛看到曾经的自己,他瞬间明白,其实每个年龄段的求职者都会有自己的故事。

只是,“90后”即将上演着属于他们的独一无二的精彩!

90后宣言

整理/姜朝霞

从90后大学生零星进入职场,关于他们的种种“微词”就给这个群体贴上了一些特殊的标签。之前,他们是“少数群体”,对他们的评价还可以作为不经意的笑谈,似乎茫茫人海中,有他们一小群“奇人异士”算不上什么。可从今年开始,他们即将作为求职大军,浩浩荡荡开进职场了。作为一股不容小觑,必须面对的力量,我们只有真正了解他们,才能真正接纳他们,激励他们,为他们飞扬的青春提供绽放的舞台。

从他们对于人生、求职以及对工作、上司、同事的种种期许中,我们或许可以把握他们律动的心跳。

童其斌

现在已经参加过几场招聘会了。很不喜欢面试官高高在上的样子,他们提出的问题我都有很大的抵触感,心里好像憋着一股火。几场面试下来,感觉自己一直在生气。就业指导老师说这是面试官的面试手段,不要太在意,可是我就是忍不住。他们也是从应届毕生过来的,动不动就说:“你连这个都不知道啊?!”难道他刚毕业的时候就什么都知道吗?!

我大三的时候在一家公司实习过,虽然很少很少的薪水,但我过得很快乐。有师傅专门带我,很耐心也很和蔼,教人也很有一套,我的工作也经常受到表扬。可惜这家公司不招人,如果以后能进入一家类似的公司就好了。

小言

父母都希望我回家工作,可是我宁愿自己闯荡。家里亲戚多,几个叔叔、舅舅都开有自己的公司,给我安排一份工作肯定不是问题。可是我不喜欢在父母的眼皮子底下生活,虽然他们都是比较开明的父母,但是我渴望离开他们,在自己的世界里自由自在生活。我知道靠自己要吃很多苦,但我不怕。初级阶段我没有什么要求,只要能养活自己就行了。

我打算去广东,那里机会多,而且都是外地人居多,同是异乡人,我想应该会找到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宋成波

我不想找工作,不想给别人打工。我一个同学高中毕业之后就自己开了一个饲养场,专门养宠物猪,现在都买车了。我比人家多读了4年书又怎么样?那些师兄师姐们工作一年了,工资也不过就三、四千,按这样的速度,我得多少年才能买得起车啊?

我现在还没想到要做点什么。父母在县城开了一家汽修店,生意不错,他们都没什么文化,不过是靠勤劳、诚信而已。我这个“文化人”总该比他们强一点吧。不过我和父亲对生意上的问题总是有分歧,我认为他那一套已经行不通了,他却认为我异想天开。我想以后我只能自立门户了。

高风

报纸上说应届本科生的起薪都在3600-4000了,为什么我们面试的几家企业都只能给2000多的工资呢?我感觉连吃饭都不够吧?这样的薪水5年后会涨到1万吗?我觉得1万才刚刚能满足我对生活的要求。可是,五年好久啊!五年后我在哪里呢?

我想进外企,像百度、宝洁那样的公司,工资高,又相对自由。而且有去面试过的师兄师姐说,这些公司不注重成绩,而看你的反应能力。我想这应该是我需要的。我成绩不是很好,也没当过学生会干部,但感觉自己反应比较快,对新东西接受很快。我已经投了几家类似的公司,有面试机会我一定会牢牢把握。

玉荣

我家里条件虽算不上殷实之家,但从小也没吃过什么苦,所以想做一份轻松点的工作。在大学期间,我从没有想过自己以后要做什么,我的性格比较内向,比较适合做安静的工作,不要跟太多人接触。可是我又明白,这样的工作肯定没钱的。有些矛盾。到现在我还一场招聘会都没去过,太多人了,鼓不起勇气进去。可能我还没有习惯真正进入需要公开竞争的场合。

家里都很为我的工作着急,父母说女孩子找个轻松体面的工作就行了,不要太挑挑拣拣。可形势哪有他们想象的那样容易?我知道得为自己大学四年的学习一个交代,只是我还没有心理准备去拼尽全力。

陈建文

我对工作没有同学们要求的那么高,我只想有份稳定的工作,可以好好学习,踏踏实实工作。我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我现在刚毕业什么都不懂,我相信无论在什么样的公司、什么样的岗位,都有值得我学习的东西。

前段时间妈妈说等我工作了,就去看病。我很心酸,为了我读书,家里经济条件很拮据。我想早点工作,解决这个难题。就算开始赚得不多,毕竟都不再花家里的钱,可以大大减轻家里的负担。家里条件一直不怎么好,但我相信我以后一定不会是穷人。也许有些自负,但我就是这么坚信,没有理由。

于国伟

我到现在还没有下定决心到底要做什么。父母希望我能从基层做起,做专业的工程师。我跟老师了解过,在我们这行,最好的工程师年薪也可以拿到20几万。可是得经过10几年的磨练。我想做业务,这样赚钱多又快。可是师兄师姐说,做业务第一二年都要吃很多苦,自己倒贴钱才行。我没有钱可以倒贴,不知道做业务行不行?

如果我先做两年业务试一下,如果坚持不下来,我就再做工程师,是不是就晚了,没有企业愿意接收我了呢?可是如果我开始就做工程师,到10几年后才有所成绩,我都要40岁了,那么老了,再有钱有用吗?能享受的时间已经过去了。一想到这个问题我就好纠结啊!谁能给我指一条路?

饶燕

在学校里我一直是属于默默无闻的一类学生。上课不怎么回答问题,跟老师关系也很疏远,更没有参加过什么活动。本来我以为我这样的学生应该很没有竞争力吧。没想到去参加过几次招聘会,面试官都对我的评价很好。原来我还有一些我自己都没有发现的优点啊!这让我很振奋。

我现在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信心。我对工作没有太高要求,只希望工作环境能比较轻松、自由,领导不要太厉害,我做错事能给我空间改正。其实我挺怕碰到对职员破口大骂的上司的,如果不幸遇到,我只能立马走人了。|!---page split---|

标签化的“90后”

作者/刘进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人们开始习惯用一个时代来定义一群人。数年前,当我还在惝恍迷失、恣意妄为时,便被归为“80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总是背负着“垮掉的一代”这个莫名的责难。

如今,时过境迁。又一群人走进了被时代定义的公众视野,他们就是出生于1990年代的“90后”。

相比于我们“80后”,“90后”一出生便面对着一个制造概念和高度符号化的时代,他们在各种社会标签下学习、生活。而标签抑或被标签,不仅是时代给予他们的既有宿命,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其表达存在的工具。

经典社会学的标签理论认为,一个人被贴上某种标签,是与其所处环境中的社会成员对他和他的行为的定义过程密切相关。当代青年社会学者沈杰则认为,塑造一个“代”有多重因素,其中最核心的是个体内在的思想观念,而外在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变迁也会通过个体观念、趣味和习惯的变迁来促进一个“代”的形成。

从一个个分散独立的个体,到被整体标签为一个时代的主体,“90后”的代群形塑,毫无疑问会深深地烙刻着时代的印记。

那是一个荣耀辈出的时代。从他们出生的那一年起,国家意识和民族自尊在越来越多的国际场合,一次又一次被激活。从北京亚运到北京奥运,从港澳回归到加入世贸,从上海世博到载人航天……

那是一个消费觉醒的时代。20世纪90年代,中国全面开启市场经济体制。自此,经济法则、竞争机制以及全球化浪潮在神州大地风卷云涌,实用主义、消费至上的物质观,伴随着平均主义的分崩离析声甚嚣尘上;

那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互联网开始渗透并根植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信息技术扩大了人们的观察视野,带来了更多的选择权,但芜杂的信息源也从此裹挟着每一个个体自主意识的自由成长;

那更是一个多元价值盛行的时代。在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建构与解构的双重博弈中,人们生活的社会情境从同质全面转向异质,僵化、单一的传统价值体系已经被灵活、多元的现代价值体系所替代。

……

就是在这样纷纭复杂的社会情境中,“90后”们出生、启蒙并成长。他们追求体面的消费,却常常沉溺于物质的享受;他们热衷技术的应用,却希望在虚拟世界中感受真实;他们有更开放的心态,却也有着更世俗化的行为取向。

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对社会、人生以及自我有着超于年龄的认知。然而,心灵早熟的他们,虽然有着超越年龄的自我意识,但往往很难实现自我价值的社会认同。因此,他们敏感而躁动、叛逆又矛盾、自信却脆弱。

不仅于此,在他们的记忆中,除了一种向前的力量,这个时代,从民族到个人几乎没有大的挫折与磨难。在某种程度上,只要他们愿意,便可以在父辈的安排下,顺理成章的达致各种需求。可是,在种种可满足的需求中,唯独缺少了一份自我参与感。各种被裹挟感,使他们在被满足的同时,又深深的陷入了一种不真实、不确定、不自主的状态。

吊诡的是,当“自私、冷漠、好逸恶劳、自以为是……”等社会标签落于其身时,他们反而能从中找到自我——一种期盼已久的来自外部世界的存在认同,尽管它们通常带有负面性。

于是,除时代给予的标签外,他们还主动的自我标签化。他们习惯于在工作和生活中,把自我有意识的标识化,通过特定的符号表达自我、彰显个性。有时为了表达自我的萌动,他们不惜打破常规,从外在的服饰、形象,到内在的心态、意识再到言谈、举止,都勇于标新立异。他们叛逆的表达,甚至不吝给人一种意想不到的“惊吓”。

这一切的一切,只是因为他们渴望,在滚滚向前的社会洪流中,找到一种不被忽视的价值存在。

显然,在各种标签化的生活实践中,“90后”一直坚持着对找回自我的主动思考,标签和符号也已经转化为他们表达自我的一种主要方式。从中,我们甚至能看到他们更真实的态度和责任。

长久以来,在先天得利的条件下,“90后”们其实早已轻松地达到了与其年龄不仿的人生高度。然而,也是因为这种“轻而易得”,让他们产生了一种自我价值虚无的存在感。

因此,他们不惮接受时代和社会所给予他们的各种负面的标签化责难。相反,为打破虚无、找回自我,他们尝试主动标签化,并自行选择了更多的考验和磨难。

台湾作家三毛在散文集《雨季不再来》的序言中,曾有过这样一段表述:人的过程,是要一格一格的爬著梯子,才能到某种高度。在那个高度上,满江风月,青山绿水,尽入眼前。

对于“90后”们来说,他们就是要在被标签的责难和自我标签的激励中,从曾经不相符的高度上先下来,找回自我,再以自身努力重回那个高度。

2012年,他们中的很多人,就将在结束四年大学学习后,正式步入社会舞台的中心,“90后”正式迎来了属于他们的责任元年。

在向责任前行的道路上,在实现自我价值重回高度的漫漫征途中,尽管依旧会有迷茫和困顿。但无论如何,他们已经起步了。

(作者系《南方日报》记者)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67759.html

更多阅读

儿童特应性皮炎治疗后,如何护理? 特应性皮炎如何治疗

荣升母亲已有四年,乖乖宝贝带给我的快乐和痛苦丰富了我的生活,也让我的生命更加有意义。立春的时候,孩子因为宠物毛过敏得了儿童特应性皮炎,耗时半个多月才彻底治好。治好后,我带他去医院做检查,问医生儿童特应性皮炎治好了,日常生活中还不

转载 中国四个死后被联合国降半旗的人 周恩来联合国降半旗

原文地址:中国四个死后被联合国降半旗的人作者:坐着赚钱原文地址:中国四个死后被联合国降半旗的人作者:独语斜阑关于毛和周死后联合国降半旗的问题文/突然莲花关于毛死后联合国是不是降半旗哀悼的问题,毛左一口咬定是千真万确的,但事实真

中国历史上死后被制成腊肉的皇帝是谁? 曹丕死后谁当皇帝

中国历史上死后被制成腊肉的皇帝是谁?公元947年,辽太宗耶律德光入主中原,改元“大同”,他自信地向文武百官表白:“自今以后,不修甲兵,不买战马,减免赋税和徭役,天下太平矣!”雄心壮志溢于言表,似乎从他开始,就要实现儒家学说中最为美好的理想

声明:《90后被国家坑的一代 90后,□□的一代?》为网友獨自舞步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