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华尔街pdf下载 《漫步华尔街(原书第10版)》 第一部分 股票及其价值 第3章



     20世纪70年代,华尔街专业人士立誓要回归“明智合理的投资原则”。于是,概念股不时兴了,蓝筹股成了时尚。蓝筹公司绝不会像60年代最受青睐的投机性公司一样轰然倒台。最谨慎的做法莫过于买入蓝筹公司的股票,然后在高尔夫球场休闲放松。

当时,这种优质增长股只有50只左右。它们的名字都耳熟能详──有IBM、施乐、雅芳、柯达、麦当劳、宝丽莱、迪士尼,等等,它们被统称为“漂亮50”(Nifty Fifty)。这些股票都是“大盘股”(big capitalization),这意味着一家机构投资者可以重仓买入股票,同时又不会使股价产生大幅波动。再者,因为多数专业人士认识到即便选择恰当时机建仓并非不可能,但也很难做到,所以这些股票在他们看来就很有意义。因此买入时的价格暂时过高,又有什么关系?事实已证明这些股票都是成长股,现在支付的过高价格迟早会证明是合理的。此外,这些股票好比祖传珍宝,永远不会卖掉,因而也被称为“一次性抉择股”。你只需做一次买入的抉择,从此,你的投资组合管理问题就一劳永逸地解决了。

另一方面,这些股票还像儿童抱着抚摸的安乐毯一样会使机构投资者感到舒适安逸。它们都是非常可敬的优质股。你的同事绝不可能质疑你投资了IBM,说你不够谨慎。当然,如果IBM倒闭了,你肯定会血本无归,但这样赔了钱是不会被看做不慎重的(而投资于业绩系统或全美学生营销公司赔钱了,可要被视为有欠慎重)。就像赛狗在比赛中追赶机器兔一样,大型养老基金、保险公司和银行信托基金都拼命地买入“漂亮50”一次性抉择成长股。尽管让人难以置信,但机构投资者确实开始投机蓝筹股了。我们从表3-6中可以看出这一点。机构投资经理全然漠视了一个事实:任何规模可观的公司都不可能保持足够的增长速度来支撑80倍或90倍的市盈率。这些经理的作为再次验证了一句格言:包装精美的愚蠢听起来可以像智慧。

表3-6 “漂亮50”不再漂亮

“漂亮50”热潮像其他一切投机狂潮一样终结了。正是那些对“漂亮50”顶礼膜拜的机构投资经理认清了这些股票已定价过高,又一次做出了抉择──卖出股票。在接下来的股市崩盘中,这些极品成长股完全失去了往日的宠幸。

3.4 80年代喧嚣扰攘

3.4.1新股发行热再度甚嚣尘上

 漫步华尔街pdf下载 《漫步华尔街(原书第10版)》 第一部分 股票及其价值 第3章
1983年上半年的高科技新股发行热几乎是20世纪60年代新股发行热的完美翻版,只是新股名称稍稍有些改变,体现了生物技术和微电子这两个新领域。另一方面,1983年新股发行热又使60年代的公司发起人自愧弗如,1983年全年新股发行融资额超过了此前十年间所有新股发行的累计总额。对于投资者来说,IPO是城里玩得最热门的游戏。

举例子来说吧。有一家公司“计划”批量生产名叫安德鲁机器人(Androbot)的私人用机器人,新泽西州一家叫做让你吃饱喝足的公司(Stuff Your Face,Inc.)只有三处连锁餐馆,诸如此类的公司都在积极准备发行新股,可见当时新股发行热何其高涨。的确,新股发行热延伸到了“优质公司”的股票发行,如艺术品收购公司(Fine Art Acquisitions)。这不是什么俗气的沿街叫卖折扣服装的小商贩,或生产电脑硬件的企业,而是一家真正具有审美能力的艺术型公司。该公司的招股书告诉我们,公司业务是收购和出售精美印刷品,以及呈现装饰派艺术风格的雕塑复制品。公司的一项重要资产是波姬·小丝(Brooke Shields)的一组裸体照片,这组照片大约拍摄于她坐在婴儿车里与进入普林斯顿大学读书之间的中间阶段。这些照片最初为一名男子所有,他叫盖瑞·格罗斯(Garry Gross)──这绝对是实情。虽然艺术品收购公司不觉得使用波姬·小丝11岁还未进入青春期的照片有什么不妥,但她的母亲可不这么认为。这事争执到最后,结局对波姬·小丝来说是很愉快的:照片返还给了格罗斯,永远不给艺术品收购公司拿出去销售。这种结局对于艺术品收购公司却没那么让人开心,对于新股发行热期间其他多数新股来说,也不是什么好消息。艺术品收购公司变形为Dyansen Corporation公司,在富丽堂皇的特伦普大厦(Trump Tower)里设有画廊,最后于1993年在克莱斯勒信贷公司所做的一宗贷款上违了约,未能偿还债务。

很可能是穆罕默德·阿里国际游乐中心公司(Muhammad Ali Arcades International)的首次公开募股弄爆了这场新股发行泡沫。该公司股票与同一时期其他垃圾新股相比,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不过,这次发行之所以别具一格,是因为这次发行说明了一分钱仍能买到很多东西。公司提交的发行方案是以区区一分钱的价格发行数单位复合股权凭证,每单位由一股股票与两股认购权证构成。当然,这还是内部人最近认购价的333倍价钱,不过这还谈不上有什么不正常,而当人们发现连拳王本人都抵制住诱惑,一股也不认购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公司的股票时,投资者便开始审视自己所处的股市环境了。审视一番之后,多数投资者都厌恶自己所看清的一切。结果,小盘股板块整体出现大幅下跌,其中首次公开发行的小盘股价格跌得尤其惨重。在一年的时间里,许多投资者损失了多达90%的资金。

在穆罕默德·阿里国际游乐中心公司招股说明书的封面上,呈现的画面是前拳王挺立在被击倒的对手身旁。阿里刚出道时常常声称他可以“像蝴蝶飞舞一样飘然滑步,如蜜蜂蜇人一般迅即出拳”。后来的结局是阿里游乐中心的股票根本就没得到“飘然滑步”(在本段的英文原文中,作者一语双关,用到了float一词的两个语义:飘然、优雅地移动;使证券首次公开发行。──译者注)的机会(安德鲁机器人公司也一样,本来它的股票发行时间定在1983年7月)。不过,其他许多公司都得以发行上市,特别是那些处于技术前沿的公司。正如过去一次又一次发生过的那样,这次被蛰伤的又是投资者。

3.4.2 概念股再次征服市场:生物技术股泡沫

生物技术之于20世纪80年代,正如电子之于20世纪60年代。人们将生物技术革命与电脑革命相提并论。对基因嫁接技术前景所抱有的乐观态度也反映在生物技术公司的股价上。

1980年,生物技术行业的旗舰企业基因技术公司(Genentech)隆重上市。在首个交易日的最初20分钟内,基因技术公司的股价几乎涨了2倍。其他生物技术公司发行的新股也都被饥饿的投资者狼吞虎咽般一扫而光,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看到了一个机会,一开始便可以介入一个价值数百亿美元的新兴产业。推动第一波生物技术浪潮的关键产品是一种抗癌类药物──干扰素。证券分析师预测干扰素的销售额到1982年将超过10亿美元(实际上,这种产品的销售额在1989年勉强够2亿美元,但这无法阻止人们去建造空中楼阁)。分析师不断地预测说,两年之后生物技术公司的盈利将会出现爆炸式增长。然而,分析师也不断地失望了。不过,生物技术革命是实实在在的,即便实力很弱的公司也在生物技术潜力的荫庇之下获得了益处。

生物技术股票的估值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20世纪60年代,投机性成长股可能卖到了盈利的50倍,而在20世纪80年代,一些生物技术股却卖到了销售额的50倍。我对估值方法非常感兴趣,着迷于阅读有关资料,看证券分析师对这些股价如何做出合理的解释。因为一般而言,生物技术公司当前都没有盈利(说实在的,预计未来几年也不会有盈利),销售额很低,所以不得不对它们设计新的估值方法。我最想讲的估值方法是由华尔街一家顶级券商推荐的“产品资产估值法”。大致说来,这种估值方法就是对每家生物技术公司“尚在输送管道中”(“尚在输送管道中”,即尚在计划、设计、研制等前期准备过程中。──译者注)的所有产品的价值进行估计。即便计划中的产品还不过是某个基因工程师画的草图,也对八字没一撇的产品估计其潜在的销售额和利润率。如此一来,“尚在输送管道中”的产品的总价值便能使分析师有个相当清晰的认识,知道该公司的股票应该定价多少。

或许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会推迟颁发生产许可证(干扰素的获准生产就曾被推迟数年)。市场承受得了预计会高得吓人的药品价格吗?实际上每种产品都有好几家公司在同时开发,那么有可能得到专利保护吗?专利冲突是否不可避免呢?药品获得成功之后产生的很大一部分潜在利润会不会被虹吸到生物技术公司的市场营销合作伙伴(通常是大型制药公司)的手中呢?20世纪80年代中期,所有这些潜在问题似乎都不会真正发生。的确,有位分析师认为生物技术公司的股票比一般制药公司的股票风险还要小,因为“生物技术公司没有因销售收入下降而需要抵消的老产品”。按照他的说法,我们兜了一圈又回到了原位──销售额和盈利为正反而是个缺点,因为利润在将来可能会下降。但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多数生物技术股跌去了3/4的市值。即便是实实在在发生的技术革命,也并不能保证投资者能从中获得收益。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62099.html

更多阅读

声明:《漫步华尔街pdf下载 《漫步华尔街(原书第10版)》 第一部分 股票及其价值 第3章》为网友秒速五厘米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