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入》制度出台:进口葡萄酒是否“风光”不再



     综观近几年来的中国葡萄酒市场,毋庸置疑的是,进口葡萄酒增幅一直以高于30%的速度疯狂增长着。尽管进口葡萄酒严格意义上属于“舶来品”,但以白酒消费为传统的中国消费者,还是同样接纳和喜欢上了进口葡萄酒。在进口葡萄酒的消费市场上,中国消费者在对其艳丽的色泽和曼妙的异域文化沉醉之时,尤以对拉菲和法国列级名庄酒的推崇为甚。

  然而,自去年秋季开始,以拉菲为代表的进口葡萄酒,在中国市场上却出现了超过45%的降价。拉菲“神话”的破灭,标志着进口葡萄酒市场开始遭遇“寒冬”。更有甚者,今年7月1日国家工信部《葡萄酒行业准入条件》的颁布并实施,更让一路狂奔但尚不成熟的进口葡萄酒市场“雪上加霜”。

  回首曾经势不可挡的进口葡萄酒市场,人们不禁要问:进口葡萄酒是否“风光”不再?

  进口葡萄酒“泡沫”破灭

  作为国内知名度最高的进口葡萄酒之一,拉菲是一个不能不提的名字。

  每当提及拉菲时,许多媒体都习惯使用“世界葡萄酒的顶级品牌”之类的前缀,直接将之誉为葡萄酒中的“LV”。从2000年前后起,拉菲葡萄酒由香港传入内地,并由最早富起来且受到港风影响的广东商人带进了精英消费阶层,此后随着国人对进口葡萄酒尤其是对名庄酒近乎狂热的追捧,“拉菲神话”终于得以登场。

  广东不仅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同样也是中国消费市场的“风向标”。自此,以拉菲为代表的进口葡萄酒消费风潮,先是从东南沿海发达城市开始,后在中国内陆市场迅速蔓延,在国民不理智的消费观念下,掀起了进口葡萄酒消费的疯狂浪潮。

  在很多中国人眼中,国产葡萄酒不如进口葡萄酒,而进口葡萄酒又以法国的为最好,法国葡萄酒中则是波尔多的酒占了头筹,波尔多葡萄酒中又数拉菲为最好。拉菲在中国的发展,可谓是创造了一个进口葡萄酒的“神话”,不仅价格飞天,连续八年一路飙升,而且还成为面子的象征、品位的体现、请客送礼最好的选择。然而,自去年中秋开始,拉菲降价了,并且有统计称,拉菲最高跌幅已经高达45%。

  作为进口葡萄酒市场上最典型的“晴雨表”,在过去八年时间里,拉菲的身价一路狂奔,每年都以30%的涨幅“傲视群雄”。如今,拉菲价格出现了首次下调与持续性的狂跌,无疑给进口葡萄酒市场传递出了某种危险的信号,其在拍卖场上不尽如人意的意外表现,更大程度上动摇着人们对进口葡萄酒投资的信心。

  据伦敦国际葡萄酒交易所数据显示,拉菲价格自2011年3月以来开始下跌,是波尔多一级酒庄中表现最差的产品,拉菲的副牌小拉菲,在2011年初涨到每瓶6500多元的高位后掉头向下,至今已跌价20%。而短短数月间,拉菲便从2010年3月的历史最高价每瓶11500元,跌到如今的7000余元,下跌幅度为45%。

  价格透明促使消费日益理性

  随着市场信息获取渠道的日益广泛,以及人们对进口葡萄酒认识的日趋成熟,国人对进口葡萄酒的盲目追捧明显收敛。因此,也对进口葡萄酒的价格高昂产生了深深的质疑。市场消费渐趋理性,很多消费者已经不想再做“冤大头”,去为进口葡萄酒的价格“泡沫”无辜买单了。

  据统计资料显示,一瓶进口葡萄酒,平均口岸价不到15元,但几易其手后,零售价飙升到500多元。进口葡萄酒批发均价是国产葡萄酒的5.8倍,零售均价是国产葡萄酒的6.2倍,如果比较最高价,进口葡萄酒的最高批发价则是国产葡萄酒的6.8倍,最高零售价是国产葡萄酒的11.3倍。这些数据表明,就算除去各种所需的关税等税费,进口葡萄酒的暴利现象依然严重。

  人们已经逐渐了解到,生产世界顶级葡萄酒的法国,却很少有人消费高档葡萄酒。法国公众对政治人物有“节俭”的要求,因此,公共宴请一般都不会过于奢华。即使总统府宴请、部长级人物聚餐,也从未见法国公务宴会上用过拉菲或同级别的酒,消费的都是普通的中档酒。在法国,喝什么酒跟身份没有关系。富有的人、高级官员,也不会冲着昂贵的酒喝,他们有自己的喜好。法国百姓日常家庭用酒或餐饮选酒,也多数都是普通酒,因为他们喝酒有两大特点,一是自己买单,二是长期受葡萄酒教育,具备鉴别葡萄酒的基本技能。所以他们更愿意选择适合自己口感与消费习惯的酒品,而不是总盯着价格。他们一般会成为某个产区、某个酒庄、甚至某个酿酒师的忠实客户。

  但在中国国内呢?高档的进口酒市场却越来越大,以高价的大拉菲为例,去年一年全国消费了200万瓶,在这个数量下,究竟有多少大拉菲是假酒则另当别论。现在越来越多的华人和中国游客喜欢购买名贵酒,所以现在巴黎很多葡萄酒的店里都会存放拉菲、玛歌等中国客人喜爱购买的名贵葡萄酒。

  造成这种消费畸形的原因是,中国人对进口葡萄酒的了解还不够,从而造就了拉菲价格一飞冲天,其他进口葡萄酒价格也跟着水涨船高。其实,波尔多当地其他酒庄的酒并不比拉菲差,只是拉菲的名气在中国市场先被炒了起来而已。现在,随着拉菲“神话”的破灭,国人对进口葡萄酒价格的迷信也随之黯然失色了。

  准入条件“剑指”市场乱象

  进口葡萄酒市场更让人纠结不已的现象,就是伴随着高速增长,打擦边球、以次充好、“傍大款”等种种行为在葡萄酒行业司空见惯。至于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则只能用“复杂”二字来形容,其中国内葡萄酒市场质量等级评定标准的缺失、消费者对葡萄酒品鉴能力的缺乏、市场进口葡萄酒销售体系的单一等,均是导致这一现象泛滥的重要因素。

  拉菲被“山寨”只是整个葡萄酒行业乱象的一个典型代表。拉菲的中文标识因为种种原因在中国境内一直未注册,因此诸如拉菲世族、拉菲帝国、拉菲领域等几十个“品牌”蜂拥而至,乱象丛生。事实上,从市场上看,国外知名品牌在国内被“山寨”的现象极为普遍。全世界大约150多个国家产葡萄酒,其中有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德国、葡萄牙、澳大利亚、美国、南非、智利等50到60个国家的葡萄酒已经卖到了中国,竞争十分激烈。而从品牌上看,尽管国内市场上的葡萄酒多通过“傍名牌”、打擦边球等方式向市场上销售,但有的酒是好酒,只是贴了别人的标签;有的就是进口的垃圾洋酒,以次充好,让消费者深受其害。

  面对进口葡萄酒市场的乱象,业人人士用“你想它能有多乱就有多乱”来诠释。以去年一年国人消费掉的200万瓶大拉菲为例进行分析,就已经足见其混乱的程度。大拉菲一年产量为2万箱共计24万瓶,其中1.2万瓶被皇家收藏,剩余的三分之一供应欧洲市场,另有三分之一供应北美市场,还有三分之一供应亚洲市场,供应亚洲市场的这三分之一里,不仅包括中国,而且还包括日本等众多其他亚洲国家,这样算下来,能够分配到中国市场的拉菲,其配额大约有4万到5万瓶,而仅浙江地区一年的拉菲销量就在30万瓶以上,究竟多出来的拉菲葡萄酒从哪里而来?相信大家不言自明。

  从品牌上来讲,现在许多葡萄酒都声称来自法国波尔多,但实际上波尔多地区有9000多家酒庄,本身也是良莠不齐。而最近几年国内存在一种浮躁的氛围,葡萄酒经营的门槛也很低,有资源没资源都可以进来。同时,中国的市场容量也很大,在产品促销上拼价格、拼关系、拼资源,导致竞争的模式也很低端。业内人士指出,行业乱象主要体现在经销商层面上的道德缺失,用国内灌装酒冒充原瓶进口产品,他们误认为仅凭几枚洋标签,就可以忽悠对进口葡萄酒知识知之甚少的中国消费者。

 《准入》制度出台:进口葡萄酒是否“风光”不再
  今年7月1日国家工信部颁布并实施的《葡萄酒行业准入条件》,在限制葡萄酒生产企业布局与规模的同时,在原料保障方面直接对小、散、乱的灌装葡萄酒进行了限制。根据《准入条件》规定,葡萄酒企业的原料保障能力不低于生产能力的50%。其中,葡萄酒原酒及特种葡萄酒生产企业原料保障能力不低于其生产能力的70%,酒庄酒生产企业自有的酿酒葡萄原料保障能力不低于其生产能力的70%。

  《准入条件》的出台,必然会加强葡萄酒生产加工行业管理,规范行业投资行为,防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合理布局,保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葡萄酒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59112.html

更多阅读

《中国礼乐制度四阶段论纲》1 礼乐制度的作用

内容提要本文对研究中国礼乐制度既有之理念进行梳理辨析,认定中国礼乐制度并非在战国时期因“礼崩乐坏”而终结,并非秦汉以下两千年礼乐发展无制度保障者,中华礼乐文明在确立之后延续了三千余载。中国礼乐制度实际上是以《周礼》为本、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晏殊《寓意》 晏殊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译文] 溶溶的月光洒落在庭院的梨花上,洒落在柳絮上;淡淡的微风吹拂着梨花,吹落了柳絮在池塘里。[出典] 北宋 晏殊 《寓意》(一作《无题》)注:1、 《寓意》 晏殊油壁香车不再逢,峡云无迹任西东。梨花院落溶

转帖:评电影《英雄》

一、《英雄》只是一部娱乐片吗?张艺谋执导的影片《英雄》上演,引发海内外一片责难。许多人发表文章,批评《英雄》歌颂暴政,取悦当局。为《英雄》辩护的人自然也有,耐人寻味的是,为《英雄》辩护者很少正面反驳批评者的论点论据。他们只是

转载 转载王君一字吐蕊,长文妙教《社戏》 腊梅吐蕊 它在说

原文地址:转载王君一字吐蕊,长文妙教《社戏》作者:不倒翁一字吐蕊,长文妙教作者:王 君  用一节课来处理《社戏》这样的经典名篇是否会有太匆忙之嫌?不会,抓住一字,便可撑起长文短教长文妙教的天空。  哪一个词?就是最后一句中“好戏”

声明:《《准入》制度出台:进口葡萄酒是否“风光”不再》为网友巴黎夜雨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