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阔天地 《随记光阴》 第一章 广阔天地 代营逸事



     代营,河南省南阳地区赊店的一个村庄。这样的村庄,在南阳地面有成百上千。田野上一溜儿排开,远远望去,一样大小,一样颜色,一样树荫团团青烟袅袅,一样有鸡叫狗叫牛叫驴叫老婆叫孩子叫,分不清哪座是哪座。

  1968年9月,我从郑州市第八中学“毕业”,下乡到代营插队,在这里过了三年知青生活。

  毛主席思想宣传队

  代营有个毛主席思想宣传队,远近闻名。

  宣传队十几个人,一个队长,一把二胡,一支笛子,一盏汽灯,队员每人一身草绿色斜纹布“军装”。当时流行的五个京剧样板戏,宣传队能演四个半——《奇袭白虎团》只能演半场——如果对身材、脚尖等要求不是那么苛刻,芭蕾舞《白毛女》也能跳几场。《红色娘子军》不是不能跳,而是大队革委会不让跳。因为舞台上的娘子军战士穿裤衩,还要面对着观众跷大腿,贫下中农当然很爱看,大部分宣传队员似乎也都愿意尝试着露一露大腿,毕竟新鲜、刺激。但不知怎么走漏了风声,有几个宣传队员的对象是解放军,他们从部队给大队革委会写信,严正指出,叫自己的对象穿裤衩而且还叫别人看大腿是“破坏军婚”。大队革委会不愿担这等干系,于是作罢。

  一次,宣传队演出《红灯记》,在“智斗鸠山”一场中,日本宪兵队长鸠山请中国铁路工人李玉和吃日本料理,喝日本清酒。李玉和因在家喝了满满一碗“地瓜烧”,所以不敢多喝,舌头还算顺溜。吃完饭,鸠山要李玉和帮忙,把掩藏的共产党密电码拿出来了事,免得麻烦。这时候,鸠山有句台词“这密电码——”谁知扮演鸠山这小子紧张,把台词念成“这联络图——”串到座山雕那儿去啦!李玉和一见串词儿了,马上眨眼暗示鸠山,又给他留出时间改口。谁知鸠山又重复一遍“对!这联络图——”,李玉和一看,到底是日本鬼子,脑子就是不开窍,便很诚恳地对鸠山说,鸠山先生,咱们先找密电码,再说联络图,你看如何?这句话一出口,鸠山就知道自己说错了,当着李玉和的面脸红,连连点头说,好吧好吧,先找密电码吧。共产党员李玉和帮助日本宪兵队长鸠山寻找党的机密文件“密电码”,大家看得不亦乐乎,一时传为笑谈。

  宣传队的乐队只有一把二胡和一支笛子。操二胡者叫廷建,还兼演员、编剧、剧务和厨师。有戏时,便跨一步站在台上,戏完了,便后退一步,操起二胡拉起来。等到最后一场开始,他就蹲在幕后,开始熬包谷糁红薯,凉拌萝卜丝儿。这是宣传队的夜场饭。

  廷建在《智取威虎山》里扮演常猎户,这是他的固定角色。就是这个戏,使宣传队名扬本县大江南北。

  演小常宝的女孩,是廷建的热恋女友。每当她在戏里控诉土匪罪恶,悲愤地喊“爹——”时,台下看戏的贫下中农便齐声答应“唉——”谁都为自己能当别人的爹而高兴,况且还是一个那么漂亮姑娘的爹。紧接着,戏进入高潮。所有的观众都睁大了眼睛——有人抬起身来半蹲着,有人则完全站起来——看着小常宝——廷建的热恋女友——扑到她爹常猎户——廷建——怀里。这时,全场爆发出一片欢呼和笑声,完全达到了“为人民所喜闻乐见”的要求。场后面的观众纷纷问,抱住没有?抱得紧不紧?原来,在小常宝扑进常猎户怀里时,廷建设计了个动作,把双手扶小常宝肩膀,改为一条胳膊搂着她的肩膀,做紧紧搂抱状。这个动作颇为大胆、新奇,博得满堂喝彩,很受观众欢迎。但是,廷建和热恋女友并非每场都表演这个动作,主要看观众中是否有嘉宾到场,另外还要看热恋女友是否心情愉快。如果有公社或县里的驻队干部看戏,或者大队因重要“外事”活动、公关项目演出,廷建就会伸胳膊搂抱热恋女友。此时如果热恋女友心情愉快,便会将头歪靠在廷建肩膀上,与廷建对眼神儿。台下嘉宾观众哪里见过这等情景,顿时眼瞪大、嘴半张,“哦……哦……”称奇,全场就会爆发出热烈掌声。一场忆苦思甜的戏,被一对情人搞得其乐融融。台上,廷建与热恋女友笑眯眯地相视,含情脉脉,把英雄杨子荣完全晾在一边,不理不睬,搞得子荣同志满脸尴尬;台下,喜八卦、了解内幕者便将廷建的恋爱史娓娓道来,有荤有素,绘声绘色。可见,爱情来了苦变甜。

  春风杨柳多少条

  有一天,大队革委会主任对我说,你去学校当老师吧,学校缺老师。于是,我就去学校了。

  代营有所小学校,设在一座庙里,群众也尊称小学为“庙上”。

  小学校长姓陆,也是宣传队的队长。他见我来,很是热情,说,现在学生们正在上课,我带你去转转。我们就去教室了。

  转了几个班,学生们都在玩耍。有老师站在讲台下讲课,学生则围在讲台上叫喊,在一块破黑板上比比画画。有老师抱着孩子在炉火上热饭,炉子四圈围着些布片,空气中弥漫着“童子溲”的味道。我们走到一间教室门口,一个姑娘模样的女生冲出来,抱着陆校长的大腿连连呼喊,四叔,他们撕拽俺!在三年级教室,我见本队一名叫盼盼的姑娘竟然混在学生中端坐,盼盼绝对年已及笄,应待字闺中,于女工和厨艺上多下工夫。见我和陆校长在教室门口探望,盼盼还略做羞涩状,以为我来选美。

  又走到一班,教室里正上课,老师讲毛主席诗词,七律二首,《送瘟神》。

  只听老师高声问,春风杨柳多少条?

  全班学生齐声回答,万千条!

  老师又问,六亿神州怎么“摇”?

  学生又答,尽舜尧!

  我听了为之绝倒。陆校长说,这个老师很有创造性。

  人 才

  有一年夏收期间,代营第十生产队爆出新闻,社员德玉造出一台电动石磙。他将一台小型电动机与石磙捆绑,又修好一台报废的行车操纵装置,用一条飞线引来电源,装成了一台电动石磙。投入“三夏”以来,成效显著。牛们有了喘歇的空闲,那时电量供应充沛,几乎不要钱,白天黑夜都可以干活。

  过了几天,又传德玉改进电动石磙,越发现代化,传说可进可退,可快可慢,最后一个版本颇为传奇,石磙居然还可以拐弯。我们队的老顾说,再安把椅子,可以当汽车开着去南阳了。老顾是我们生产队的技术全才,他平日于技术上的言论一般都被本队奉为金科玉律。于是,“代营十队的德玉发明了电磙子,安着皮沙发,可以当汽车开着去南阳”的传言不胫而走,传遍全县。

  电石磙发明者德玉,三十多岁了,还是单身。听说他曾经念过大学,但是没有毕业,不知道什么原因。

  不管怎么说,代营这个电动石磙轰动十里八乡,各大队的领导纷纷放下手头的“三夏”大事,带着人来参观、学习。终于,县里也知道了这件事,一位“革委会”副主任准备在代营开现场会,向全县推广电动石磙。

  副主任是个大学生,清华毕业。他到了代营,现场一看那物件,便知根由。又得知发明者名德玉,就传令召见。命令一层层传下去,却久久不见德玉踪影。跟随的公社、大队干部心焦,又不好当着副主任面发威,只好做热锅蚂蚁状,团团转。

  副主任主持现场会,全县各公社来了不少人,热闹非凡。他因机电专科出身,虽发明者未到场,他亦能深入浅出地讲解。现场会反应强烈,大家纷纷要求发明者到场,有不少技术细节需要求教,另外,人们也想瞻仰其风采。

  副主任见命令下了半天,发明者不来见,心中顿生疑惑:是躲我吗,还是有甚隐情?到底是清华毕业,非一般昏昏者可比。副主任叫来一个跟班,如此这般吩咐一通。

  德玉终于被副主任的跟班寻到,悄悄带到现场,先晋见副主任。

  副主任心中有数,并未即刻张扬,而是先私见。赞扬几句后,副主任便问,在哪里学的这等本事?我可是清华的,一看就知道你是门里出身。

  德玉沉默不语,副主任再三追问,他实在无奈,只好说,我也是清华的,机电系……

  副主任笑了,哈哈,原来是校友,我一看就知道,一个师傅教出来的嘛。

  随即又问,怎么回到家乡来,却藏身山野,有什么难言之隐?

  又接连问,你是咱县的人才啊!愿出山吗?跟我走吧!吃商品粮去,我给你批指标。

  德玉又沉默。

  副书记也沉默,看着德玉,等他回答。

  德玉见躲不过去,只好承认,1957年被打成右派,没有毕业就被送回来了……

  副主任一听“右派”二字,顿时矮了半截,叹了口气,走了。

  现场会草草收场……

  搁这儿吧

  “搁这儿吧”是代营的口头语,属客气话,常用在饭时。

  饭时,你若从村里经过,那些蹲在家门口吃饭的人,就会站起来和你打招呼,很热情地说,搁这儿吧,搁这儿吧……字面的意思就是不要走了,请你在他家吃饭。

  听到这招呼,你可千万不能停下,人家说“搁这儿吧”是客气话,你要是真不走了,到人家屋里坐下等着吃饭,就会非常尴尬,麻烦就大啦!

  吃饭的事,是真刀真枪地干,你吃一碗,人家就少吃一碗。所以,听到有谁招呼你到他家吃饭,千万不能当真,因为这近乎天方夜谭。

  当听到“搁这儿吧”的招呼时,正确的回答是面带笑容——一定要有笑容,表示你非常感谢——脚下不能停——连缓半步都不行——连连说——一定要连连,要非常清楚地表明你的观点,即,不在这里吃饭——“不啦!不啦!”一路走过去。这样,那个招呼你的人也心满意足,客气到了就行,千万不能落实。

  在代营,同样的招呼还有“吃了吗”。

  我刚进代营时,一天上午,与本村青年明合从村里经过。我们一路走,遇见的人都和我们打招呼,问,吃了吗?明合一律回答,吃了!我却不知道说什么,只点头便过。明合教我,人家问你吃了吗,那是问你吃饭没有,你就说吃了!

  噢——我忙点头,看看太阳,才爬过屋顶,心里纳闷儿,才半晌午,见面问吃饭没有,是什么意思?因问明合,我要没吃呢,怎么办?

  没吃你也说吃了!千万不能说没吃,你一说没吃,谁都不好看。明合教导我。

  他向我解释,只要你说吃了,贫下中农对你就放心,大家就是一家人了。

  看电影

  “文革”期间,从1966年到1971年,县电影站在代营放映的电影故事片,只有两部。一部是《英雄儿女》,打美国鬼子的;一部是《平原游击队》,打日本鬼子的。贫下中农都爱看。逢电影队进村,周围十里八里的百姓,结伴而至,露天看电影。

  因为这两部电影都是长影拍摄的,就有一个演员在两部片子里扮演不同角色。在《英雄儿女》中扮演英雄王成的父亲王复标者,在《平原游击队》里则扮演一个汉奸地痞。那地痞穿纺绸褂,脖子上挂着盒子枪,进门就拿手叉着比画八路,要吃要喝还不给钱,凶神恶煞的,看着谁不顺眼,吊起三角眼就骂。贫下中农很喜欢这个角色,认为鲜亮、生动。那时候,观众普遍喜欢电影、戏剧中的反派配角儿,刁小三、王德彪,这是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我们同学在一起议论电影,说到这个角儿,因为不知道演员姓名,就用“王成他爹”称之,王成他爹这样,王成他爹那样。这时候,在一旁听我们议论的贫下中农,也记住了“王成他爹”这个词儿。看《平原游击队》时,都迫不及待地等着那个地痞出场。等到他出镜,掀帘子进了小饭铺,看电影的贫下中农纷纷说,王成他爹!王成他爹来啦!自己说不算,还转身对周围人说,对家里人说,显得很知道的样子,还大声解释,学生们都说王成他爹。惹得外村的人好奇,纷纷打听。

  电影《打击侵略者》,朝军女特工从韩军白虎团潜逃回自家阵地,当首长询问,与她一起执行任务的游击队长哪里去了,女特工急切站起来说,队长被捕了,敌人要处死他。看电影的贫下中农便以为女特工与游击队长讲恋爱,否则不会心急救人。大家就说,这个女的是那个队长的媳妇嘛。

  女特工说完,朝军首长似乎面无表情,又双手扶着女特工肩膀,做亲切状,一面安慰她别急,先休息。

  这时,贫下中农就说,原来队长媳妇被这个首长挖走了。又愤愤不平,认为这媳妇的男人出生入死,还被囚禁在牢中,随时都可能被枪毙,这个首长仗着官大,就抢人家老婆,实在可气。对朝军印象不好。

  这样的现场影评,电影场场一样,评论各个不同,周而复始地进行……

  代营小学的陆校长说,自从你们学生来,代营人看电影会评论了。

  酱油是什么

 广阔天地 《随记光阴》 第一章 广阔天地 代营逸事
  一天,生产队长老砖头准备抓阶级斗争,开忆苦思甜大会。

  当晚,天上布满星,月牙亮晶晶,正是诉苦申冤的好时光。生产队忆苦思甜大会开始。老砖头先讲话,国内外形势一片大好,越来越好,咋着说都好。又说到咱队革命生产形势一片大好,形势大好的重要标志就是毛主席叫学生们到咱队来接受再教育,学生们家里都是大干部,拿工资,住楼房,点电灯,早上起来喝牛奶,晌午吃面包,星期天休息还吃饺子,所以毛主席叫学生们到咱这儿来,是来吃苦的,所以要吃忆苦饭。

  然后开始吃忆苦饭,红薯叶熬的大锅汤,每人一碗。我伸着一只大碗过去,那意思是坚决要吃一大碗旧社会的苦。老砖头白我一眼,说,忆苦饭还想吃饱,拿恁大个碗!说着,给我舀了两勺汤水,上面可怜兮兮的两片红薯叶,一会儿漂到这边,一会儿漂到那边。

  你比地主还狠,我想。就着碗抿了一口,没放盐,舌根儿酸唧唧的,嘴里却是一股苦涩味儿。

  好吃吗?老砖头问。

  好吃,好吃……我虚伪地打着哈哈,连连点头,引得旁边的人哄笑起来。

  好吃!好吃!一帮子小年轻跟着起哄。

  好吃个毬!要是好吃,毛主席会叫你乔海燕下到俺这儿来?老砖头怒气冲冲。

  我赶紧端着碗走开。惹不起我还躲不起?走到黑地,连着扒了几口,真难吃,又不敢倒掉。这时,我看见会计长禄和保管广有端着碗,骂骂咧咧,说,这个老砖头,好歹也搁点盐啊!我灵机一动,趁黑溜回家,推门钻进厨房,摸着酱油瓶子,往忆苦饭里倒了不少,又放了些味精,这才端着碗,优哉游哉回到饭场,一面走,一面还大口喝汤。

  长禄见我似乎很享受的样子,奇怪地看着我,广有也凑过来,说,你还真能吃这东西?

  我悄声对他两个说,我回去搁了点酱油,好吃多了。

  长禄听说,筷子头伸到我碗里,蘸了点儿汤水,放嘴里嗍嗍,咦——还真好吃。他说着,就要我倒给他点。广有见状,伸嘴凑到我碗边吸溜一口,连连咂吧嘴儿,问,放的啥?放的啥?

  我说,放了点酱油。

  他问,酱油是什么?

  长禄是会计,知识面广,听广有问,便不屑一顾,说,酱油都不知道,咱供销社有多半缸,放几年了,这是城里人吃的,咱这儿没有人吃,黢黑。

  这时候,又有几个平时要好的年轻人过来分享我调制的“佳肴”,知道放了酱油。人人都稀罕“酱油”这个新名词。我很慷慨地把碗伸到每个人面前,任人舔、嗍、吮、吸,得意扬扬地听着称赞。长禄就在一边忙不迭地介绍,搁了酱油了,这是城里人吃的东西,颜色不好看,黢黑。

  第二天,知青组的女生莉同学问我,昨晚吃忆苦饭,你往碗里搁啥了?今天下地,好几个妇女问。我就把酱油的事告诉她。几个女生听了大笑,代同学还开玩笑说,还再教育呢,你可好,用资产阶级生活方式腐蚀贫下中农。大家听了又笑。

  一连几天,不断有妇女、年轻人问我,酱油是啥?咋吃?

  又过了几天,这事就淡了。再往后,连我都想不起来还有这件事。

  过了几个月,已经是冬天了。一天下工,我在村口看见给供销社拉货的大财,撅着屁股正使劲拉车。我见车上立着一只汽油桶,咣当响,就问大财。

  大财说,酱油。

  啊!我听了暗暗吃惊。

  大财说,供销社前几年进了半缸酱油,咱这儿没人吃,一直放着,这几个月,不知道听谁说,妇女们都来买酱油,说是好吃,半缸酱油卖光了,供销员叫赶快再进半缸。

  我才知道酱油的故事还没有完……

  偏开衩

  “文革”前,男女裤之别在于开衩。男裤前开衩,女裤偏开衩。那时候,拉链是稀缺商品,裤子的开衩处均由几粒扣子密闭,严防走光。

  上小学时,曾雨天滑倒,沾了满身泥水,老师叫我回家换衣。回家后,家里恰好没有我能换的裤子,奶奶拿出一条我姑姑的制服短裤,说,先对付穿半天。无奈之下,我只好穿上这条偏开衩裤子到了学校。由于不知此事深浅,又不会保护隐私,上课时被好事者从旁边看到,霎时传遍全校。各年级同学纷纷来参观,还有人拉开我的衣角,看男生穿女式偏开衩裤。搞得我几欲轻生。从那以后,我就知道男人穿女人的裤子,奇耻大辱啊!

  谁知到了代营,见男人穿偏开衩裤极为平常,女人却穿前开衩。开始以为男人早起抓错了裤子,穿了老婆的。有一次,见本队狗儿穿一条新蓝布裤,偏开衩,很是精神。那狗儿矮小、干瘦,娶过来的媳妇却是人高马大,甚是丰满。狗儿若穿错媳妇的裤子,直可将他装进去,起码看起来也要臃肿不堪,邋邋遢遢。我就奇怪,悄悄问本队青年章成,为何男人穿女人裤子?

  章成大笑,露出腰段叫我看,原来他也是偏开衩。他告诉我代营男人穿偏开衩裤的缘由。

  乡间男人干活,铁锨是主要劳动工具。用锨时,左腿弓,右腿蹬,双手握把朝前送,左腿股肌顶着铁锨把使劲,完成一个动作。时间不长,左腿顶锨把的部位,裤子就被磨出一道明显的痕迹,再没有多久,痕迹处就会磨破。

  代营的贫下中农在三大革命运动实践中尤其在生产实践中得出了经验,如果一条裤子能正反面穿,先磨一条裤腿,再换着磨另一条裤腿,不仅可以延缓磨痕出现的时间,还可以减少裤子磨损的强度和频率,从而使一条裤子变成两条,甚至三条四条裤子。

  于是,男人穿偏开衩裤子了。因为要正反面穿,一会儿开衩在左面,一会儿开衩在右面。男人穿的偏开衩裤与女式裤不一样,只有裤腰和裤腿,没有裤裆。

  至于女人穿前开衩裤,章成说,那是学时髦,都是县一中的学生,宣传队的角儿,穿男人的裤子表明新潮、大胆,裤裆前面几个扣子,就是叫人盯着看。

  20世纪90年代,我在新华社工作时,一次参加纺织部组织的服装历史研讨会,我就讲了代营男人穿偏开衩裤子的故事。一位研究服装史的老者听后感慨,这种裤子有史料价值啊,应该放在博物馆里。

  我相信,现在代营再不会有男人穿偏开衩裤子了。

  裙子的故事

  “文革”前,赊店剧团在代营演出豫剧《社长的女儿》,是出阶级斗争教育戏。戏中,公社社长有两个女儿,一个是农村女儿,一个是城市女儿。城市女儿上台时穿裙子,露着两条笔直的小腿。贫下中农争着把头伸过去看,看完便评价女演员的腿,恁白,又细嫩,晃眼睛,不是干活的。后来剧团知道了,演员出场便穿一双白色的长筒线袜,不叫观众看小腿了。贫下中农便愤愤,又不好说出来,看戏的人数锐减。

  我们队的老砖头似乎不受女演员不露小腿的影响,看戏的兴趣依然。专等演出开始,他便贴着戏台仰卧。有人见他如此,甚奇怪,就问。老砖头“嘿嘿”一笑,直言,想看看社长女儿的裙子里有没有裤衩。

  下乡第二年,逢三夏大忙时,天实在太热,女生们开始穿裙子了。下地时,花枝招展,甚可爱。

  老砖头看见姑娘们露着腿,光光的,大惊失色,悄悄问我,那里面有裤衩吗?我笑了,说,有吧。他连连摇头,说,男不露脐,女不露皮,这可好,腿都露出来了。

  过了几天,队里有几个闺女也比着女生的裙子,做了穿起来。又过了几天,连几个经常和女生混在一起的嫂子也自己裁了条裙子,腰上一围,穿出门了。老砖头才不说什么了。

  我拿到招工通知书,离开村子的那天,老砖头对我说,妮儿们(指女生)穿裙子那天,我就看出来了,咱队这天算是变了。他又说,再也变不回来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56708.html

更多阅读

黄元吉《道德经注释》连载(第一章) 道德经注释 mobi

【提示】黄裳,字元吉,为清代高道,其所著《道德经注释》数百年来被道门广为推崇。今籍此平台进行连载,与诸爱好道学之同仁共享。第一章:众妙之门【原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有欲以

马晓霖 《随记光阴》 推荐序二 无巧不成书·马晓霖

      当年千万知青,今天都已经到了“夕阳红”的时候了。我们都是最后的知青!更可以断言:咱们中国不会再有知青,也不能再有知青了! 今天上午,刚在微博发了一条致作家梁晓声的寄语,盼望他十年后即使中国不如他愿,也不要选择两个极端,

广阔天地 《随记光阴》 第一章 广阔天地 代营逸事

     代营,河南省南阳地区赊店的一个村庄。这样的村庄,在南阳地面有成百上千。田野上一溜儿排开,远远望去,一样大小,一样颜色,一样树荫团团青烟袅袅,一样有鸡叫狗叫牛叫驴叫老婆叫孩子叫,分不清哪座是哪座。  1968年9月,我从郑州市第

声明:《广阔天地 《随记光阴》 第一章 广阔天地 代营逸事》为网友时间有泪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