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拟人 “狗电影”中的拟人化



     所谓“狗电影”,即是在电影中以“狗”为主角,充分体现狗的行为举止、所作所为为特征的电影。狗是最容易驯服和最能领悟人的意思的动物之一,所以“狗”在影片中可谓是在动物演员中占绝对优势地位,尚无其他竞争对手可以将其撼动。据了解,自1895年以后,好莱坞电影出现以“狗”为题材的电影,因为题材大受欢迎,总票房高达 17.34亿美元,《101斑点狗》收获了1.36亿美元的票房[《斑点狗卷土重来——102斑点狗》,《音乐世界》2001年第三期。];中影发行放映分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南极大冒险》在票房都超过百万。《南极大冒险》在台湾地区也势头强劲,连续两周票房夺魁;在香港已经收获1783万港元的票房,其中连续三周占据周末票房冠军。[《美国电影票房排行榜》,《视听技术》2006年第三期。]

  究竟此类型的电影为何如此受大众欢迎?笔者试图从动作、语言、情感、品质等方面去解读“狗电影”。

  1.解读“狗电影”

  “狗电影”中“狗”的某些行为方式与人的某些行为举止惊人的相似,大量的关于狗的电影集中体现了“狗”相似于“人”这一特点。首先在动作上,它可以像人一样举着鲜花,像人示好;语言上,它可以用自己独有的声音像人类表达它的内心世界;情感上,它可以像人一样爱憎分明;以及具体的故事情节中生动的体现出它的忠诚、机智、勇敢、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等优良品质。这些所有特点都是我们人类所具有的,而在“狗电影”当中我们却随处可见。

  动作。通过解读“狗电影”我们看到,“狗”可以用嘴叼报纸;可以举鲜花;可以驾帆板冲浪;可以拉窗帘、开电脑等,这些都体现出了动作上的拟人化。这些动作在人看来都是见惯不怪的行为,电影当中被放置与“狗”身上既强调了动作拟人化这一特点,又吸引了观众的眼球。

  电影《人狗奇缘》中,小主人灿伊生病,小狗“甜心”看见别人用报纸盖在身上取暖,学着叼来报纸盖在灿伊的身上,将自己的爪子搭在灿伊身上;《长毛狗》中“狗”举着鲜花在酒店门口等待女主人,小狗“普奇亚”能驾着帆沙滩冲浪;《101斑点狗》中的狗“彭哥”,当闹钟响起时,甩动身子去打开洗浴头放水,用嘴巴拉帘子,舔舐主人的脸叫主人起床,用爪子打开咖啡机,又打开电脑,又打开门栓把牛奶取进屋子;影片《冰狗任务》中“迪蒙”为了驱赶新主人泰德,在一次训练过程中“迪蒙”对其它狗友眨眼睛、点头、嘴角上扬、露出舌头、用爪子挠头示意其它狗友在雪地中躲起来,避开主人,不顾及主人安全,其目的就是想要对新主人施加压力,不想和新主人共处;影片《长毛狗》中普奇亚在庙中蹲坐在地上,闭着眼睛,拱手作揖诚心拜佛;影片《南极大冒险》中,玛雅为救博士,做出咬着绳子,匍匐前进,把绳子套在博士头上的动作;在与主人打牌时,“老杰克”用爪子扣牌,示意主人出牌。

  通过对这一系列动作的描述,拉近了剧中人物与“狗”的距离,激发了观众观影的兴趣,同时完成了表现“狗电影”动作上的拟人化。

  语言。在人类日常生活中,语言的运用是非常广泛的,同时也是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沟通方式,而在“狗电影”当中,创作者将“狗”的语言表达方式体现得淋漓尽致,比如“狗”在不同情景下的叫喊方式,便是“狗”在语言上的拟人化的具体体现。

 狗拟人 “狗电影”中的拟人化
  例如影片《冰狗任务》中,“迪蒙”朝着泰德吼叫,示威;《101斑点狗》中,“彭哥”和“白佩蒂”相遇时,彼此欢叫;当狗父母的孩子被偷走时,它们相互发出呜呜的吼叫声;《人狗奇缘》中,“甜心”看到小伊的背影,急切的大叫;影片《心有灵犀》中小狗“吉雅丝”在甲板上听见海豚“罗克珊”发出声音时,它用咕咕的声音回应;《心动奇迹》,讲述的狗母亲“玛丽”,在日本大地震前夕不停地怒吼、大叫。

  通过分析影片中狗不同的叫喊方式,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情境之下,它们的叫喊所表达的意思是不同的,虽然只是发出单一的叫喊方式,不能像人一样有着丰富的词汇来组织语言,但是在彼此交流之间,不管狗交流的对象是对人还是对狗,都可以让我们感受到狗在那一语境之下所呈现的喜、怒、哀、乐这一状态。对于人而言这其实相当于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因为人并不能够理解“狗”在这时候怒吼呼叫的意思,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许听到狗不停地怒吼呼叫会让我们感得到厌烦,但是在故事情节之中这样简单化并具有重复性的描述,却增加了故事情节的节奏感和语言氛围,实现了语言上的拟人化。

  感情。无论是人还是“狗”都有它感情表达方式,在“狗电影”当中虽然看不到它们对爱情、亲情、友情的直接定义,但是为了亲情无私奉献;为爱情坚守责任;为了友情执着相伴,这是“狗电影”当中对狗情感世界的具体诠释。

  通过影片《我的小狗斯齐普》描述小狗“斯齐普”陪伴小主人走完童年和少年的生活场景,小狗与小主人的感情、默契和依赖都是相互的,“斯齐普”一直陪伴在小主人身边,并教会小主人什么是爱,这里充分体现出不单单只有人有思想有感情,影片中的“狗”也同样有着这样的情感经历,“斯齐普”的出现让小主人拥有了一个没有孤单而充满阳光的童年。小主人长大了,离开了家,离开了父母,离开了“斯齐普”,但是“斯齐普”却没有忘记小主人,它把小主人的屋子当做了自己的领地,因为那里有它与小主人童年的回忆;《101斑点狗》中“彭哥”和“白佩蒂”一见钟情,“彭哥”不断地追求“白佩蒂”,经过了不懈的努力,它们终于修成正果,结婚生子,之后它们的孩子被偷走,“彭哥”和“白佩蒂”不顾危险,拯救自己的孩子,这对狗父母,为保护孩子坚守责任;《新灵犬莱西》中,因家庭贫困被迫买掉“莱西”,“莱西”三番四次逃离新环境,跋山涉水,在其它动物朋友的帮助下,寻找他的小主人,“莱西”象征着苏格兰人的固守、坚持的真挚感情。

  品质。综上所述,在“狗电影”当中动作、语言、感情三个方面都体现了拟人化的特点,而机智勇敢、忠诚、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等高尚品质也在“狗电影”作品当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例如影片《南极大冒险》“麦克斯”承担领头狗“玛雅”的责任,并带领其它的狗赶跑海豹,获取食物,以共生存,体现了“麦克斯”的机智勇敢;又如《人狗奇缘》“甜心”为了保护自己的主人与坏狗“贝基”勇猛搏斗,将 “甜心”忠诚护主的优良品质描述的生动形象;“甜心”路途中为路人杂耍卖艺,赢得别人的施舍,为主人叼来面包充饥,使得“甜心”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品质得到了进一步的彰显。

  2.“狗电影”的社会价值

  笔者认为,在“狗电影”中对“狗形象”的典型塑造,给观众传达出形象生动的声画效果,其目的不仅仅是对“狗”进行赞美、提高它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和价值,更重要的是对现实社会中的人、事、物进行对比和反讽。“狗电影”中所塑造的“狗形象”,它们不懂得人情世事,但却懂得对主人忠诚;懂得对主人无畏的奉献,以及感恩与思念;对于现阶段有着深刻的社会价值。

  事实证明,一系列的“狗电影”作品,经过创作人的勾勒及拟人化的修饰,都赋予了狗的诙谐、幽默的“对白”,其语言、动作、表情等使人啼笑皆非,有的更使人捧腹大笑,振奋人心,回味无穷。通过对“狗形象”的着力挖掘和分析,体现了“狗电影”中的社会价值:对人性的进一步探索和思考;对社会的道德的关注;以及对人类现实生活中肮脏的、浑浊不清的社会百态和人际关系的一种讽刺和批判。

  影片《忠犬八公》,从另类的角度很好地诠释了忠诚的含义,“八公”无法接受主人已去世的现实,生活在它和教授的过去,固守对教授的感情。[具体参阅论电影中的视角选择的陌生化效果——以《忠犬八公》的动物视角为例。 ]老教授永远走了,不会再回来,但“八公”不明白,也或许是它不愿意相信,还是像往常一样,在同样的时间,同样的地点等待着老教授的归来,虽然它一次又一次失望而归,还是阻止不了它那颗等待的心。这一等就是十年,十年或许只占去了人生的几分之一,可是对于“八公”,那就是它的一生;再如在重庆市发生的真实事件,两只狗过马路,一只狗被碾死,另一只狗始终没有离去,守护在这只狗的旁边,看到这样的画面,我们十分震撼,相对于去年发生的小月月碾压事件,18位路人的冷漠、无视,让我们看到了在狗身上那种对责任的坚守和18位路人见死不救、冷漠观望的心态,这种强烈反差勾勒出现当今社会人情冷暖现状的同时,也发人深省。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55490.html

更多阅读

历数武侠电影中的十大古装侠女(图) 古装侠女

对于华语电影而言武侠电影中的女侠形象历史渊源流长,自20 世纪 20年代便在早期武侠电影中生根发芽。从早先奇技淫巧似的打斗展示到家国恩仇里的正义化身,伴随着华语武侠电影的发展,侠女形象不断得以丰富,由此构筑了武侠电影一道独特而亮

电影中的汽车——《我愿意》 我愿意 2011 电影

《我愿意》,一步让我们找回谈恋爱时的感觉的电影,也是一部让我们欣赏缤纷多彩的汽车的电影!P1:奥迪A1 2012款,22万--28万.P2:进口车,三门四座1.4T,P3:百公路综合油耗5.5升.P4:老款捷达,不用多说了,中国的神车.P4:汗马H3,牛车.

电影中的BD,HD,DVD分别是什么意思 电影hd和bd的区别

电影中的BD,HD,DVD分别是什么意思与好友分享: 平时在我们看电影的过程中,经常遇到DVD,HD,BD,TS,TC等其余一些字符,虽然我们知道这是代表这部电影的清晰度,但是对其还不是很了解,UU大学整理的下面的文章可以为您解惑。

声明:《狗拟人 “狗电影”中的拟人化》为网友且醉待山雨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