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驾驭牛熊两市卖出稳定收益:卖早一步》
"底部"总是要走出来之后才能发现,才能确认,而任何提前的判断,都是有风险的。但反过来说,等到一切都明朗了,机会也就失去了不少。股票投资有时候还就得冒一定的风险,只要所冒的风险与可能得到的收益相比,相对小很多,而且所冒的风险在你自己可控的范围内。 那么,现在就涉及一个"怎么办"的问题,在目前阶段,该怎么判断,怎么操作?个人以为,当一轮行情处于顶部阶段或底部阶段的时候,"策略比判断更重要"。比如前期5800点之上,感觉调整迟早会来,但谁也不知道股指何时会止步,那么与其研判头部会在哪里,不如执行"逢高减仓"策略,逐步兑现获利筹码,这要比"头部"迹象明显出现之后再"及时清仓"要好得多。因为,当股指"走坏"的时候,不少个股早跌得面目全非了。同样的,在目前阶段,虽然股指还处于低迷期,按一些投资者的做法,应该休息、观望,等行情"走好"时再进不迟,从理性和谨慎的角度,他们没有错,甚至值得提倡。但市场是复杂的,也是难以判断的,当股指走好的时候,很可能不少有潜力的品种已经涨到半山腰了,这时候想跟进又不甘心,不跟进又不行,最终可能会选择那些迟一步启动的弱势品种,最终效果不一定好。只有在跌势中、在底部构造的过程中,你才有可能在好价位买到好股票,如果你对未来的热点有所把握,这些股票还有望充当未来行情的领涨角色,那么虽然短期之内你不见得马上有收益,有时还要忍受被套的折磨,但进一步的低吸机会也同时出现,重要的是在未来行情中,你手中握有较多的低价筹码,这是很大的优势。比如中金黄金这类股票在其最风光的时候确实很诱人,但你若在100元以上才"发现"它是只大牛股,虽然不算太迟,但风险毕竟已不小,而若在18、20元时通过价值分析已经持有,那么拿到120、130元甚至150元,才叫真正的牛。从个人经验和教训看,底部阶段通过分析研究并在相对低位介入的筹码,是绝对的好筹码,股市不起来则罢了,若是起来了,一定要珍惜这类筹码,因为大盘低迷时我们有充分的余地来选择好股票,这时候选股往往非常理性而重质地,比起行情火暴时才被动跟风、追涨吃进的筹码,安全性和收益率不知道要高多少,所以,要"珍惜你在底部阶段吃到的优质筹码"。至于短线走势,客观地说近日震荡波动仍有可能,也是正常的,但从上述分析不难看出,如果你认准了趋势,那么完全可以看淡短线的波动。现在调整好仓位,安排好策略,比判断何时见底、何时是最佳的买入点,更为重要! 二、正确认识自己是第一步 自己会比别人更幸运吗? 时间:2008-02-28《都市周报》 在股市投资需要自信心,但有一种"自信"却要不得。根据调查,如果市场出现大的风险,认为"我可以幸免于难"的人数量之多出乎所有人的想象。但是,"我真的比别人更幸运"吗?一次次牛去熊来,绝大多数人的市值"怎么上去,怎么下来",能逃避下跌风险的人,只是极少数。这究竟是为什么,有什么规律吗?

有研究表明,"所有人都认为自己高于平均水平"是常见的心理现象。比如驾车,大多数司机都会认为自己的驾驶技术高于别人,并且自己的驾驶比别人安全。又比如炒股,多数人会认为,自己一定能在股市中赚钱(认为会亏就不来了),那种亏钱的事轮不到我,但实际上赚钱人的比例不是一般的低。这说明,过度自信是人们很容易"自发"产生的一种心理误区。 同时,拥有信息量的增加会强化这种心理。现在互联网发达,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和能力都今非昔比,于是,随着投资者掌握信息量的增加,人们对自己的判断能力、判断准确性的自信大大提升,而实际上人们判断的准确性并不会因此而提高。 另外还有一种倾向是,越是困难的问题,相对于容易的问题,人们反而越是自信自己能行。专家通过实验证实了,人们在解决较难问题上表现出的自信与人们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成正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