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本届论坛上,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表示,我国资本市场与国际金融和资本市场的相互影响正逐步显现,要高度关注国际金融运行和波动给我国资本市场带来的不确定性,把强化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一以贯之地放在战略性高度。同时,要顺应金融市场格局的新变化,加快我国资本市场制度创新步伐,不断增强竞争实力。 在尚主席的这番讲话中,我们尤其要关注以下几大要点。 一是中国经济日益融入世界经济体系背景下,外部环境对资本市场的影响,目前具体来说就是次级债风波蔓延的冲击;二是相对而言市场制度的建设和体系完善加速;三是非流通股解禁以后如何逐步实现存量股份流通,尤其是如何实现平稳过渡,这将是监管层面对的主要问题。 外围大环境影响日益明显 目前来看,美国经济的衰退迹象已经十分明显,而如何在中国市场日益开放的过程中,防范外部风险对国内市场的冲击将是监管层面临的一大考验。 一方面,在经济和金融对外开放日益加快的步伐下,我国和世界经济的联系已经从过去单纯的商品贸易联系,过渡到生产要素、产业结构配置等更高层次的联系上来。这样一来,国际经济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更为明显和深远。 另外一方面,目前市场已经越来越偏向于认同美国次级债问题可能导致全球经济增长减速,而这对日益融入世界经济的中国将产生怎样的冲击,可以说是管理层和投资者以前没有遇到但将要面对的新问题。而从尚福林的讲话中,我们明显看出他担忧次级债风波从出口和资本市场波动两个方面传导到国内市场,引发市场非理性波动的长期影响。 在影响2008年的市场因素中,外部因素影响可能相较以往年份更为明显,甚至超出预期。考虑到全球经济减速对本币升值、出口增长等目前影响市场的最主要因素的作用,传统的出口类行业和周期性行业首当其冲受到冲击,产业升级紧迫性将更为强烈。 市场制度改革加速 在日益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中,为了防止各种制度漏洞对国内新兴市场的影响和冲击,保证资本市场稳定从而支持国内经济增长模式转型等重要任务,监管层可能加快对市场制度的建设,通过完善市场体系来增强境内股市的抵抗力。 目前的具体措施有:一是对发行制度方面的制度革新,二是加快指数期货及创业板等多层次市场建设举措加速浮出水面。 从具体影响上来看,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期指及创业板都可能制造2008年的市场局部亮点。而尚福林强调要支持高成长性中小企业发行上市,这可能让主流资金更为认同目前的成长型小盘股行情。 扩大已上市公司流通股份比重 另外,在本届论坛上,尚福林还强调,更重要的是扩大已上市公司流通股份比重。 实际上,大部分存量股份不流通依然是目前困扰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主要问题。做为实现优化资源配置的股市而言,大量的存量股份被冻结,就意味着市场的流动性状况较差,这必然导致市场基本功能得不到充分实现。而在这样的情况下,诸如大股东和市场中小流通股东利益一体化,A、H股价差和港股直通车等资本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等问题,都将受到不少的困扰。 所以,在如何实现流通的问题上,将是十分考验管理层智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