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函数的性质 美国金融危机性质变化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可能冲击途径



系列专题:直面金融危机

 ---------------------------------------------

  对美国金融危机的现实和潜在危害的判断在全球范围内几乎形成了一致的悲观结论,即美国金融危机已经向实体经济蔓延,失业率的提高以及美国居民消费者信心指数的下降,意味着美国经济衰退的出现并对全球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这一结论已经成为了无需争辩的事实。目前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这场全球性危机到底会有多么严重?危机会持续多长时间?未来的全球经济格局将会出现怎样的变化?这些问题美国人在担心,欧洲人和亚洲人也在担心。世界范围内的政府向金融部门的注资成了目前挽救金融危机的通行手段。然而,本轮美国金融危机前景究竟如何?即便其真实情景无须等到危机之后、水落石出之时才正容显露出来的话,那么正确的答案可能也要等到今年第四季度和明年第一季度的经济指标公布之后才能初见端倪。因为,目前的悲观结论主要来自于资本市场所显露的情绪,而面对一种新形式的金融危机,恐慌是市场的一种自然反映,但是这种自然的反映往往会影响到人们对事态发展趋势的判断。

  在对本轮金融危机影响程度进行判断之前,有必要根据迄今为止的危机演进情况对本轮美国金融危机的性质作出一个初步的判断,并对这场危机产生影响的可能路径进行分析和探讨。

  从投资方向的否定到投资方式的否定

  2007年下半年以来美国金融市场的动荡主要源自房地产市场的价格下滑所引发的次级债危机,因此在当时人们通常把危机的性质定义为次贷危机。这场次贷危机与2001年前后的IT泡沫危机的最大区别在于金融机构选择了一个非贸易品部门作为资产泡沫的炒作对象。非贸易品部门的真实需求部分只能依赖于美国的实际购买力,因此,虚拟需求的泡沫在房地产行业的真实需求支撑远远不及IT行业。这就决定了本轮美国金融的调整深度远远大于2001年的调整。然而,我们看到,次贷危机所引发的金融动荡形势在该季度后有所缓和,其原因是2008年第二季度美国的经济数据反映出美国的经济增长并没有因为次贷危机的出现而受到影响。

  然而,2008年9月以来烽烟再起,以雷曼兄弟公司破产为标志的投资银行危机成为了美国金融危机的主要形式。这一危机形式的变化非常关键,它表明美国本轮金融体制调整的性质发生变化,即从对美国以往金融投资方向的否定转向了对美国以往金融投资形式的否定。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的投资银行体系在全球经济增长过程中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它不仅通过风险投资方式促进了全球IT生产体系的形成,同时,它通过金融衍生品的创造所形成的资产价格的持续上升也成为了美国需求近20年持续增长的主要力量。投资银行的危机至少在三个方面改变着美国经济未来的走势:第一,美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增长从以虚拟需求增长的模式回归到以真实需求增长的模式,或者可以更为直接地说是虚拟经济向真实经济的回归;第二,美国的金融体系从以投资银行为主的模式回归到以传统的商业银行为主的模式;第三,美国经济政策的指导思想从新古典主义回归到新凯恩斯主义。

  美国的金融危机离经济危机还有多远

  为什么被人们普遍认为的严重衰退,在金融危机出现以来的一年多的时间中还没有从根本上影响实体经济领域?我们应该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来解读本轮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领域的传导机制。

  首先,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以美国为代表的投资银行的过度发展,通过金融衍生品的创新,带动了美国虚拟需求的发展,美国需求总量占美国GDP的70%,占世界经济总量的18%左右。但是,与此同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动下,美国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并不是与美国生产供给水平的增长相一致。换言之,美国的需求有很大一部分是由外围国家、特别是亚洲新兴经济体提供的。因此,当市场力量开始对美国投资银行的资源配置方式进行纠正时,虚拟需求向真实需求转变的过程中并不一定会出现美国生产能力的全面过剩。从理论上讲,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与美国的需求调整相对应的应该是亚洲制造业的供给调整。这也就是说在中心国家金融危机之后,接踵而至的应该是外围国家的实体经济危机。

 其次,尽管目前美国金融危机对美国消费者信心的打击已经开始对亚洲的外贸行业产生了一定影响。但是迄今为止,这种影响是有限的,其中的原因在于,美国金融领域需求的调整程度目前还仅仅表现于虚拟需求的破灭,而与美国虚拟需求相对应的消费活动主要集中在房产、汽车以及与旅游相关联的航空运输领域。这些消费品领域属于非贸易品,或属于一些美国企业具有垄断优势的行业,总之与亚洲国家制造业的关联程度不大。因此,就亚洲国家而言,美国金融危机影响主要在于市场恐惧情绪的传递上,实体经济将会面临的挑战可能发生在美国金融危机之后。

  最后,从美国政府的救助方案来看,大量的现金注入市场,其主要目的在于恢复市场信心,维持美国金融中心地位,但是与此同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金融危机对美国消费需求产生影响的速度,全球的生产供给过剩的现象并没有全面的爆发。

  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影响的可能路径

  在我看来美国金融危机目前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虽然有限,但这并不意味着在长期不会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国经济产生冲击和影响。美国投资银行受到重创之后,美国的商业银行能否替代其全球资源配置的角色?美国的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会不会在这次危机之后发生变化?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从现有的情况来看,未来美国经济调整的方向至少存在着如下3种可能:

  其一,在美国投资银行作用衰退的情况下,美国政府承担起了吸引全球资本流入以及向全球配置金融资源的角色。如果说罗斯福新政是实体经济领域中政府干预替代自由主义经济的一场“革命”的话,那么,从美国政府对金融市场的救助形式上看,美国有可能再次出现一场金融领域中的政府干预对自由市场经济的“革命”。在这种情形下,美国的金融中心地位尽管在此次危机中会有所动摇,但是,其性质不会发生变化,全球经济失衡的格局因而也不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如此推断,中国经济的外部环境总体上能够保持平稳。但是,由于美国的虚拟需求消除之后,总需求水平会有所下降,市场的总体份额缩水,国际商品市场的竞争程度会有所加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贸易争端也将会加剧。

 冲击函数的性质 美国金融危机性质变化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可能冲击途径
  其二,本轮金融危机之后,美国作为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下降,美国国内经济结构将出现较大幅度的调整。在美国政府的政策引导下,美国的资源投入转向新的高科技领域,如环保节能型产品的出现及其在生产领域中的运用。在这种情形下,美国会进一步通过新的市场标准和环保节能标准对外围国家的传统制造业进行限制,中国出口企业可能会面临新的市场标准和环保标准的考验。但是与此同时,美国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传统的制造业也有可能进一步向外转移,使外围国家有承接新一轮产业转移和进一步参与国际分工的可能。

  其三,美国金融地位下降,同时,新技术在生产领域中的运用也遇到障碍,美国目前的经常性项目的巨额赤字难以维持,那么美国不得已而为之的国内结构的调整方向将会是资源从非贸易部门向贸易部门的转移,美国对全球经济的控制从非物质权力转向物质权力。这时,中国的外部国际经济环境会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如果这种情况出现,中国经济所面临的挑战将会是巨大的。

  中国应该以更为积极的态度面对本轮美国的金融危机

  尽管美国的金融危机引发了全球的金融恐惧,这种金融恐惧不可避免地对中国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然而,任何事物的发展总有其积极的因素存在,就本轮美国危机对中国的影响而言,有些积极的因素被埋没在全球恐惧情绪的阴霾之中,影响了我们对美国金融危机性质以及发展趋势做出正确和客观的判断。这些积极的因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 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特别是2008年9月以来,中国所面临的外部压力明显减小。今年年初,出于对中美经济利益关系调整的目的,美国不断给中国经济调整施加压力,除了长期以来一直存有争议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以及币值调整问题之外,美国对中国的外贸出口政策、中国商品的质量等种种问题都曾提出质疑。而危机之后,尽管中国所获得的外贸订单数额有所下降,但中国对外贸易的纷争和摩擦案例也明显地减少,这有利于中国根据自身的发展水平,适时地调整中国的内外部经济政策。

  2. 中国所面临的外部市场环境在美国危机期间也有所缓解。自2006年底开始,由于美元的大幅贬值和国际商品期货市场的炒作,全球大宗商品的价格进入了上行的区间,这一方面提高了中国制造企业的生产成本,更为重要的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高企,也将中国经济置于全球经济利益分配格局的不利地位。然而,随着美国金融市场上资产价格的缩水,美国需求维持依赖于对外投资收益,至少从利益的角度出发,美国不可能像危机爆发前那样,听任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因为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在改变全球利益分配格局的同时也会影响到美国资本在制造业国家的投资收益。大宗商品价格的这一变化趋势,对巩固中国的制造业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来说无疑是最大的利好。

  3. 由于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奉行谨慎开放的原则,加之美国危机来临之前,中国的主要商业银行通过上市融资保证了资本金的充足要求,中国银行业的整体业绩在近些年中得到了长足的进步,这些有利的因素将会有效地阻拦美国金融危机向中国的传导。

  美国金融危机的出现,至少从量上改变了中美经济相互依存关系上的非对称性,中国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成为了全球经济以及现行国际经济秩序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不仅会加大中国在未来国际经济事务中的话语权,同时也会对实质性地推进中美高层战略对话机制起到积极作用。

  作者:雷达(中国人民大学国际经济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30368.html

更多阅读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人民币升值的内外因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简介?人民币汇率问题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热门话题,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正确认识人民币升值原因和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将有助于我国政府和企业抓住人民币升值机遇,化解金融风险,促进我

人民币汇率走势及其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 人民币汇率走势

杨帆盛洪:杨帆教授是我国著名的汇率专家,早前在社科院经济所任职,后来调到了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而且在此之前也在经济开发区等实际部门干过,对经济学有独特的看法,在我印象中有一些非常敏锐的观察。所以今天请他来感到非常荣幸。今天的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_汉博尔 2008金融危机原因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直接诱因是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即美国的金融机构向没有信用或没有固定收入来源的人发放大量的住房贷款,然后又将这种贷款制作成债券出售给投资人,最后还将这种债券制作成金融衍生品进行对冲交易。进入金融市场交易的

美国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澳洲八大硕士语言课程

美国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及未来大宗商品价格的趋势分析(研发中心年终宏观分析专稿执笔 李金元 编辑范适安)2008年11月2008年9月,由次贷危机引发的美国金融危机,最终演变为一场波及全球金融市场的海啸。华尔街又一次陷入恐慌

声明:《冲击函数的性质 美国金融危机性质变化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可能冲击途径》为网友及忠殺扌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