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巴菲特和他的财富人生:滚雪球》
在一年多的时间里,金融评论嘲笑巴菲特已经是旧日黄花,是完成时。如今,在新千年即将来临之日,巴菲特成为《巴伦》周刊的封面人物,大标题是:“沃伦,你怎么了?”封面文章写道,巴菲特狠狠地摔了一个跟头。巴菲特面临着从未曾遭遇的负面新闻报道,如驾驭着潘普洛纳奔牛。他反复重述:“我知道市场会变化,我只是不知道变化的时间。”巴菲特大受刺激的神经让他迫切的想要反击,不过最终,他只字未提,未作任何回应。 快到1999年年底的时候,即使是众多跟随巴菲特风格的长期“价值投资者”要么结束了自己的公司或业务,要么放弃了“价值投资”,买了IT类股票。但是,巴菲特没有这么做。被他称为“内部记分卡”的东西——在进行金融投资决策时,他骨子里具有的坚韧——让他避免了摇摆不定。 “我觉得我处境不妙。西斯廷教堂坐落在那里,我在远处作画。人们说:‘哇,那幅画真是好看极了!’,这个时候,我喜欢我的画。不过,这是我的画,如果有人说:‘为什么你不多用点红色代替蓝色?’拜托,这是我的画,我不在乎画的卖价。画本身不会完结,这是它最了不起的一点。” “人们行事的一大问题在于,他们是否拥有‘内部记分卡’还是‘外部记分卡’。如果内部记分卡能令你感到满意,它将非常有用。我经常这么做的。我想说:‘听着。你想做世间最伟大的情人,却令大家认为你是世上最差劲的情人。或者,你想做世上最差劲的情人,但却让人们认为你是世间最伟大的情人。这两者之间,你做何选择?’恩,这是个有趣的问题。” “还有另外一件有趣的事。如果全世界的人无视你的成果,那么,你是想被当作世间最伟大的投资者,但实际投资记录却是全世界最糟糕的投资者?还是愿意被认为是全世界最无能,而实际上却是最优秀的投资者?” “在教导子女的时候,我认为,他们在非常、非常年幼的时候学到一课来自于父母的关注重点。如果父母忽视、抹杀你真实的行为,重视的是全世界怎么看待你,那么,你最终将使用外部记分卡。而我的父亲:他是个100%的内部记分卡使用者。”

“他是一位真正不随大流的独行者,但是,他并不是刻意为之。他只是不在乎他人的评价。我的父亲教会我应该怎样生活。我从未见过任何人做到像他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