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宜良县:滇中“粮仓”变“粮荒”



     在“工业上山”“城镇上山”过程中,云南省宜良县出现了占用耕地的种种乱象。图为“千亩人工湖”项目范围,2011年该项目因占用耕地被曝光,当时宜良县承诺将占用的耕地还给农民,但两年过去了,这片土地依然荒芜。

  耕地减少2万亩,粮食产量仅与上世纪80年代相当

  云南省宜良县,人称“滇中粮仓”。早在1984年,宜良县的粮食产量曾经高达14.36万吨,在当时创下历史最高纪录。

  但2008年以来,由于在推行“工业上山”“城镇上山”的过程中出现大量占用耕地现象,宜良县的耕地面积已由之前的29.71万亩变为27.78万亩,减少2万亩左右;2011年的粮食产量为15.74万吨,仅与上世纪80年代的产量相当,一些失地农民家庭开始闹起“粮荒”。

  宜良工业园在过去5年间三次变更总体规划,占地面积从14.9平方公里增至57.7平方公里,相当于扩张到了5个宜良县城的占地规模,但目前只引进94家企业,2012年的工业总产值为62.24亿元,单位面积的平均产值仅为7.2万元/亩,相当于每平方米每年创造10元的经济效益,土地利用率极低。

  “粮仓”变“粮荒”

  目前宜良县的粮食产量仅仅与上世纪80年代相当,增长了1.38万吨,增幅仅为9.6%。

  宜良县距离昆明市区约52公里,是昆明市近郊农业大县。在云南省,盆地、河谷占地面积的平均水平只有6%,而在宜良县,盆地、河谷占地面积达到12%,因此造就了“滇中粮仓”。

  不过,“滇中粮仓”已经存在变为“滇中粮荒”的危险。

  “过去,种一年粮食,够我们一家四口人吃三年,现在没地了,还要买粮食吃。”6月4日,云南省昆明市宜良县狗街镇龙山村委会大梅子村一位村民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因为宜良县工业园食品园区征用了该村300多亩耕地,现在不少村民已经闹上“粮荒”。

  “以前我们村平均每个人大约半亩地,主要是种水稻和玉米,每人每年大概能有5000块钱的收入,现在地少了,每人每年大概只有2000块钱的收入。”另一位村民也告诉记者,宜良县工业园征用他们的“好田好地”,对当地村民的影响很大。

  大梅子村距宜良县城只有3公里,乡村道路旁边一块巨大的广告牌显示:宜良工业园农产品加工区位于宜良县城东部、南盘江东侧,总规划面积约为2.6平方公里(约3900亩)。当地多位村民告诉记者,农产品加工区征用了周边包括大梅子村在内的多个村庄的土地。

  据记者了解,食品园区只是农产品加工区的一部分,宜良西红花酒业有限公司、昆明市宜良滇王食品有限公司、昆明市宜良李烧鸭食品有限公司等占用的土地,原来是大梅子村的水田。

  宜良工业园管委会一位李姓副主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回避了关于占用耕地的问题,表示占地问题“应该问国土部门”。

  记者获得一份宜良县国土资源局2009年8月25日下达的《责令停止国土资源违法行为通知书》,这份发给宜良县工业园区管委会的通知书写道:“你(单位)未经批准,擅自占用集体(狗街镇龙山村委会大梅子村)水田填土的行为,违反了《中国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36、62条的规定……现责令立即停止违法行为。”

 云南宜良县:滇中“粮仓”变“粮荒”
  在宜良县,因为征地问题影响当地村民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大梅子村并非孤例,汤池镇三营村委会大营村小组村民提供的书面材料显示:“我村地处阳宗海开发区内,土地已全部被征完,我们成为失地农民,加之集体企业由于阳宗海开发已经全部拆除,致使大营村1083个村民多数失业,生活没有任何保障。”

  大营村小组村民告诉记者,宜良县人民政府曾经召开过专题会议,会上决定从2010年开始将大营村小组全体村民纳入最低生活保障,按照每人每月22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但该决定并未执行。

  据记者了解,大梅子村和大营村的村民都曾经选派代表到昆明市政府、云南省政府甚至国土资源部、农业部上访,但最终都无疾而终。

  征地对“滇中粮仓”的粮食产量影响有多大?根据宜良县农业局局长赵伟2012年的公开说法,2011年宜良县粮食产量为15.74万吨;而统计资料显示,1984年,宜良县粮食产量就达到14.36万吨;这就意味着,目前宜良县的粮食产量仅仅与上世纪80年代相当,增长了1.38万吨,增幅仅为9.6%。在同一时期,云南省的粮食产量由1005万吨增长到1773.8万吨,增幅达到76.5%。

  另一方面,宜良县人口规模则由从前的36万左右,增长到目前的42.68万,增长幅度达到18.56%。

  耕地减少2万亩

  无论是“荒坡造园区”,还是“山地建城镇”,都出现了侵蚀耕地的种种现象。

  以2008年3月成立宜良工业园为标志,宜良县2008年开始实施“向山要地”。与此同时,云南省各地陆续开始探索“城镇上山”“工业上山”。2011年,云南省明确了“守住红线、统筹城乡、城镇上山、农民进城”的总体发展思路。在此过程中,宜良县被定为云南省唯一的基本农田永久划定试点县、云南省“工业上山”“城镇上山”试点县、国土资源部低丘陵缓坡土地综合利用开发试点县。

  宜良工业园是宜良县推进工业化的主要平台,也是当地占地规模最大的“工业上山”项目。6月4日,宜良工业园管委会李姓副主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宜良工业园成立于2008年3月31日,最初规划面积为14.9平方公里,后来根据实际发展和产业布局的需要,经过三次规划调整之后,目前的占地面积达到57.7平方公里。

  宜良县城面积大约为11平方公里,也就是说,宜良工业园在过去5年之内三易总体规划,扩张后的面积相当于5个县城的规模。

  宜良县的口号是“荒坡造园区、山地建城镇、坝区作粮仓”。但据记者实地调查了解到,无论是“荒坡造园区”,还是“山地建城镇”,宜良县在推行过程中都出现了侵蚀耕地的种种现象。

  据记者了解,宜良县国土资源局曾经数次向宜良工业园管委会下发“国土资源违法通知书”,但并未达到制止违法占地的效果。

  宜良工业园管委会的解释是,宜良县工业园在2009年2月25日升级为省级工业园区以后,需要征用的农田已经作为建设用地,而“园区建设和招商工作时间比较紧,办理用地等相关手续,最短得用8个月时间,只好一边办理相关手续,一边施工”。

  宜良工业园一直是先行征地、再补相关手续。本报记者获得一份宜良县人民政府的征地公告,上面显示,2011年4月宜良县征收匡远街道办事处、北古城镇大薛营村委会大薛营村小组等共计42.8158公顷(约642.2亩)土地,但到2012年4月才公布“征转土地预公告”。

  本报记者一再向宜良工业园管委会李姓副主任询问该工业园征用耕地、山地、林地等情况,但对方回避了这个问题,只是不断强调“我们是按照有关文件和规划办事的”。

  宜良县的宣传口径是,宜良县“工业上山”已让出耕地5万亩,2020年将让出耕地7万亩。但大梅子村、土桥村、大营村多位村民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均表示,“政府说耕地变多了,不知道增加的耕地都在哪里。”

  根据宜良县农业局长赵伟2012年的公开说法,该县截至2011年年底的耕地面积为27.78万亩;而本报记者在当地一本《黉学》杂志上看到一篇题为《高高山上》的文章,上面记载宜良县耕地面积曾达到29.71万亩,其中旱地17.6万亩、水田为12.11万亩,这就意味着,宜良县的耕地面积不是增加了5万亩,而是减少了2万亩。

  宜良工业园管委会提供的资料显示,目前,占地面积为57.7平方公里(约为86550亩)的宜良工业园共计引进94家企业,2012年宜良工业园实现工业总产值62.24亿元,照此推算,该园区的单位面积平均产值约为7.2万元/亩,相当于10.79元/平方米,土地利用率极低。

  统计数据显示,占地面积11.8平方公里(约为17700亩)的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2012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50亿元左右,单位面积平均产值达到197.74万元/亩,相当于宜良工业园的27.5倍。

  实际上,宜良县占用耕地的问题早有曝光。在2011年,新华社等媒体曾经曝光宜良县“以租代征千亩农用地建设人工湖”的问题,国务院纠风办和国土资源部曾介入调查,宜良县委、县政府当时承诺整改,“坚决停止施工,废止县政府与村集体签订的租地协议,土地归还村民,违约后果由县政府全部承担”。如今两年过去了,家住“千亩人工湖”附近的多位土桥村居民均表示,所占土地至今并未归还村民。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2202.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乌达木的原唱:梦中的额吉

原文地址:乌达木的原唱:梦中的额吉作者:小杰最近在看达人秀,看了乌达木的那段后,总觉得声音有点耳熟,上网查了查,晕...不论网上还是贴吧里,一片乌烟瘴气,谩骂声,争吵,一个个刺眼的标题令人心烦!其实,一直不相信他是假唱,先不说他只是个孩子,唱这首

转载 原创: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电影《布拉格之恋》随想

原文地址:原创: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电影《布拉格之恋》随想作者:无聊才读书昨天晚上,在家里又看了一遍电影《布拉格之恋》的完整碟片,感受颇多。这部电影是根据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捷克著名作家米兰昆德拉的小说《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宜良县概况 宜良县人民政府网

宜良县位于云南省中部,属昆明市郊区县。地处北纬24°30′36"~25°17′2"、东经102°58′22"~103°28′75"之间,四周与1区8县接界;东临陆良县、石林县,南接弥勒县、华宁县,西与澄江县、呈贡县和官渡区毗邻,北同嵩明县、马龙县相连。东西最大

胡适 何去何从:残局中的“过河卒” 我的母亲 胡适

何去何从:残局中的“过河卒”2012-05-24 14:00 作者:李伟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胡适北大自由主义摘要:内战将中国知识分子迅速推向两极化,不归于杨,则归于墨。两条道路,两种前途,摆在所有人面前,中间再没有回旋和中立的余地。北大校长“天晴

声明:《云南宜良县:滇中“粮仓”变“粮荒”》为网友时光作祟不朽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