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亲历神秘外交背后的16人:中国高端访问10》
几乎整整一个半世纪后的1985年6月12日,时任中国常驻联合国首席代表的凌青与英国常驻联合国代表汤姆森大使共同将《中英两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递交当时主管法律事务的联合国副秘书长福莱斯豪尔博士,履行向联合国登记的法律手续,使它成为一项国际公认的法律文献。“这一时刻,我终于可以告慰先人了,”凌青说,“如果不是在外交场合,我会难抑香港即将回归祖国的狂喜。” 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经两国政府正式签署后即发生法律效应,本来也不是非要在联合国登记不可。但是为了表示两国对《联合声明》的诚意和重视,扩大《联合声明》在国际上的影响,中英双方都同意向联合国法律事务部登记,以取得国际社会的认同。 当时,福莱斯豪尔对凌青说:“联合国安理会的两个常任理事国一起向联合国登记一个条约,这还是第一次,而举行如此庄严的仪式更增添了光彩。”今天,凌青在接受采访时说:“当年,是英国人提出来要将《声明》递交给联合国法律事务部的,就是登记。英国人为什么提出登记呢?我估计是英国人不相信我们会按照这个条约实行‘一国两制’。交到联合国正式登记,它就成了联合国的一个正式文件,就有了联合国的约束力,取得了国际社会的确认。这对我们来讲是无所谓的,我们是不会违背协议的。” 世易时移,荡浊涤清。“这并不是什么天意,也不是上帝的安排,而是中国人民百年奋斗的结果,是时代潮流使然。”凌青说。此时,汤姆森并不知晓同他握手的这位中国外交官就是林则徐的后人。 1997年香港回归前夕,凌青曾写过一首题为《庆祝回归,缅怀高祖》的七绝,以告慰先祖林则徐,诗曰:“粤海销烟扬我威,但悲港岛易英徽;国耻家仇今日雪,只缘华夏已腾飞。”

忆百年沧桑史,耄耋之年的凌青感慨万分。100多年前,他的祖先、爱国民族英雄林则徐,为抗击英国殖民者的鸦片侵蚀,虎门销烟,做出了震惊中外的壮举。一个半世纪的抗争,一个历尽苦难的民族的奋斗史,向世人表明中华民族是不可欺辱的。 先高祖林则徐共有三个儿子,大儿子林汝舟,二儿子林聪彝,三儿子林拱枢。凌青是林则徐的第五代孙,其祖父林毓良是林拱枢的长子,父亲林步随是林毓良的七子,父亲有三男三女,凌青是三子,排行第六(老幺)。 林步随是晚清最末一代翰林,他少年得志,即由清廷遣美留学,民初一度出任颜惠庆内阁的秘书长兼铨叙(人事)部长。国民党执政后,他弃官不做,转而经商。上世纪30年代日本占领北平后,他当了北平一所职业高中的校长。他与林则徐的名字曾一起被刻在北京国子监的石碑上。 在林则徐的后代中,现居福州的最多,福州是林则徐的出生地,当地有林则徐纪念馆,还有林则徐小学。还有一些林氏子孙居住在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巴西、新西兰、新加坡等国家,其中侨居美国的最多。每年清明节,林则徐后裔都会从世界各地聚集福州,到先祖林则徐墓前祭奠。 林则徐对子孙要求甚严,他留下来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许多关于爱国和自身修养的古训,到现在对林氏子孙都有着深刻的影响。无疑凌青是林则徐后人中最出名的一个。 凌青是林则徐的后裔,但他从不在公开场合宣扬自己与林则徐的家族关系。直到1985年,全国政协在北京举办了纪念林则徐诞生200周年纪念会,凌青作为林则徐的嫡系子孙也出席了这次纪念会,海外华人报纸才首次向世人披露了凌青是林则徐后裔这层鲜为人知的关系。 凌青,原名林墨卿。凌青的母亲在他15岁时去世,后来他的父亲林步随也患病半身不遂。凌青说父亲的思想不算保守,也不算进步;他不赞成国民党,也不赞成共产党,属前清遗老。他对孩子们常常是很放任,不太管。直到凌青上中学接受了爱国思想,开始踏上革命道路,父亲都不知道。即便是后来知道了,他也不闻不问。谈起高祖林则徐,凌青说:“在我的少年时代,林则徐并没有像今天一样被人们尊为民族英雄。” 大概由于家境的原因,凌青没有读过小学,就直接上了北京二中读初中,那年,正是1935年,面对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人民的抗日情绪如火如荼,抗日运动空前高涨,一二?九学生运动点燃起来的抗日烈火在全国燃烧。十几岁的初中少年虽然不懂得多少道理,但是那种氛围却深深地感染了他,为他埋下了爱国、反帝、奋发、图强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