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企业和人生膨胀的十倍速法则:蛇吞象》
老牛专项基金主要用于褒奖对蒙牛集团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士或机构,共涉及九类人:经营、管理、市场、销售、研发、技术、生产、原料,最后一类是陷入特殊困境的员工。如果这些员工遭遇天灾人祸,或者其他过不去的坎,且企业的分配制度涉及不到、上市公司的有关规则照顾不到、社会保障系统也覆盖不到,这时候,可以向老牛专项基金申请帮助。 现在蒙牛发展,并且成为了中国乳品名牌。牛根生成功了,其实纵观蒙牛的发展史,我们就会发现,牛根生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在于他的为人处世原则。只有把人做好了事业才会取得成功。

第五十四式 诚信是永恒的支柱 [郑裕彤]1925年出生于广东顺德。1940年,到周至元所开的“周大福金铺”去当学徒,原因是两家早就指腹为婚。后来,周大福珠宝行改为有限公司,经营业务迅速发展,成为香港最大的钻石商。被誉为“珠宝大王”。后来又进军地产、建筑、钢铁、空调、保险、银行、旅游、娱乐等多种行业,投资领域十分广阔。私家身价达42亿美元,荣登福布斯2005年全球富豪排行榜。 有很多人一世经商,但最终因失败而陷入贫穷的境地,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不懂得做人,不懂得诚信的人格对经商的重要意义。做人是一门艺术,经商也是一门艺术,是艺术就要揣摩,就需加以领会和感悟。从表层上来看,做人与经商是两回事儿:做人要诚实,经商则多变。但诚实中不妨有些灵活,多变中不可丢失本分。商道上讲信义,做人不要斤斤计较,要豪爽,也要厚道,最终才能成就大气候。曾名列香港富豪榜第三位的珠宝大王郑裕彤就是依靠诚信经商而成功的。 1925年郑裕彤出生于广东顺德一户贫寒家庭。由于当时日军攻占中山县石岐,整个珠江三角洲西部落入日军的魔爪。这一年,郑裕彤刚好小学毕业。郑全家就避难来到澳门。郑裕彤被父亲送到昔日的朋友周至元所开的“周大福金铺”去当学徒,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两家早就指腹为婚,郑裕彤到未来的岳父这里也便于联络感情。于是,15岁的郑裕彤开始了由杂役干起的学徒生涯。 因为郑裕彤的聪明勤奋、为人诚实,没多久周至元便让他正式改为学做生意。在做生意中,他又很爱动脑筋,经常外出观察别的珠宝行是怎样做生意的,吸取别人的长处,改进自己的短处。3年后,便升为主管,就是这个时候,他和周至元的女儿周翠英结婚,从此工作更加卖力,从各个方面辅助岳父经营珠宝店。 1946年6月,郑裕彤随岳丈周至元到香港发展,周大福分行设在皇后大道。铺位租赁后,周至元即回澳门总行,分行业务交郑裕彤与一位老伙计打理。郑裕彤渐渐成为分行的实际主持人,“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分行的重大事务,基本由郑裕彤一人决策。 为人诚实的郑裕彤一直认为,要想经商成功就必须以诚信为本,不要欺骗获利。于是在1956年,郑裕彤首创了99.99纯金首饰,如今,99.99纯金已成为香港金行的典范。但是在当时他的做法却让业内人士嘲笑。 20世纪50年代,香港的黄金市场十分混乱,定价的随意性很大,顾客往往也不重视黄金饰品的成色。99%的可以卖300元1克,90%的加上铜和银电镀之后也卖300元1克,顾客也不懂得辨别。有的金饰甚至只有30%~40%的含金量,黄金成分不足。当时,郑裕彤预感到,这样下去,客人在感觉到受骗之后,就会把钱投到别的地方去,不再消费黄金饰品,对整个行业的发展来说十分不利。随后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策:别人“两个9”卖300元1克,周大福“4个9”也卖300元1克。这个做法引来了黄金业老行家的不解和嘲笑:“郑裕彤你不骗人就算了,也别加成色啊,4个9都可以卖330元1克了。你这么干不可能成功。”无论外人怎么说,郑裕彤还是始终坚持着自己的观点。 99.99纯金饰品做了两三年之后,黄金价格上涨,市民拿着黄金到典当行押店。周大福的黄金饰品比其他品牌的要高出几十元钱。市民不解,典当行解释说,周大福的黄金都是99.99纯金的,有成色保证,而其他的品牌没有,所以定价高些。这等于为周大福做了无形宣传。周大福的珠宝很快就以质量高而出名了。销售量也持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