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民营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逐步清晰,国有企业管理者的股权分配在政策上逐步放开。这无疑是中国企业改革的一大步,将有力地促进中国国有企业的业绩进一步提升。

 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民营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
  与此同时,随着民营企业规模的扩大,管理体系的复杂程度增加,民营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的矛盾逐步显现:

  案例A:A集团成立20年,是行业的领头羊之一。A集团的创始人经过长期艰苦的贸易积累,开始向产业链上游转移,进入制造环节。由于规模扩大,管理变得复杂,创始人将兄弟姐妹四人引入自己的企业。创业阶段,兄弟姐妹齐心协力,锐意进取,通过有效的市场策略和生产策略,历经波折,成为行业三甲之一。随着规模进一步扩大,兄弟姐妹之间的分歧开始变大,主要在战略方向出现分歧。

  由于没有清晰的产权界定,也缺乏有效的决策管理机制,兄弟姐妹都试图通过采用说服手段,达成战略一致。事实是谁也无法说服谁,结果兄弟之间隔阂难消,成为集团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兄弟姐妹经常开会沟通,但是开会的时候,很难对主题进行限定,经营的方向问题、重要人事的任免激励问题、运营当中出现的细节问题,彼此之间的沟通不当问题……各种各样的问题糅杂在一起,既没有会议纪要,也没有会议决议,往往这次会议的主题又会成为下一次会议的争论。更糟糕的是,最终谁应该对决策负责、对结果负责,也在兄弟姐妹之间的争吵中成为一份难以定论的帐单。

  案例B:B集团创始人打拼10年,成为国内细分市场的老大。随着规模扩大,集团管理体系跟不上,连续几年销售额徘徊不前,而行业此时的增长速度很快。敏锐的创始人立刻高薪引进高级职业经理人,重新构建公司的管理体系。随着空降兵的到任以及随后一系列的管理变革,公司的业绩开始稳步增长。当创始人正在感慨还是管理体系效果好的时候,这位立下汗马功劳的空降兵似乎没有动力了,每天嘻嘻哈哈,不谈要领。创始人不禁忧心忡忡。

aihuau.com

以上只是区区两例,在现实当中,民营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的问题多样,成为发展的障碍。

  所谓公司法人治理结构(Corporate Governance Structure),也称之为公司治理结构,是指所有者,经营者和监督者之间透过公司权力机关(股东大会),经营决策与执行机关(董事会、经理),监督机关(监事会)而形成权责明确,相互制约,协调运转和科学决策的联系,并依法律、法规、规章和公司章程等规定予以制度化的统一机制;通俗地讲,就是公司的领导和组织体制机构,通过治理结构形成公司内部的三个机构之间的权力的合理分配,使各行为人权责明确,相互协调,相互制衡的关系,保证公司交易安全,运行平稳、健康,使股东利益及利益相关者(董事、经理、监事、员工、债权人等)共同利益得到平衡与合法保护。

公司治理所要实现的目标是通过促进利益各方协作,实现利益各方的激励相容,以达到维护股东和利益相关者(董事、经理、监事、员工、债权人)利益和实现公司的经营目标及社会公共利益,最终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民营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资本的权利与责任、决策的权利与责任、执行的权利与责任不清。要解决产权清晰问题,必须考虑两点。第一点,把货币资本和一部分实物资产清晰到自然人;第二点,把人力资本全部清晰到自然人。A集团中创始人与亲属之间的实物资本与人力资本没有得到及时界定,以至集团规模扩大,相互之间难以清晰;民营组织的职位职责界定、决策的程序与职权不清,为战略等重要事务的决策造成障碍。

  2.自然人关系与法人关系重叠。法人作为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是与自然人相对称的,两者相比较有不同的特点:第一,法人是社会组织在法律上的人格化,是法律意义上的“人”,而不是实实在在的生命体,其依法产生、消亡。自然人是基于自然规律出生、生存的人,具有一国国籍的自然人称为该国的公民。自然人的生老病死依自然规律进行,具有自然属性,而法人不具有这一属性。第二,虽然法人、自然人都是民事主体,但法人是集合的民事主体,即法人是一些自然人的集合体。第三,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民事行为能力与自然人也有所不同。

  根据《民法通则》第37条规定,法人必须同时具备四个条件,缺一不可:(一)依法成立;(二)有必要的财产和经费;(三)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四)能够独立承担民享责任。民营组织在早期创业时,生存成为第一要务,在法人治理、管理的规范性方面投入不足。创始人在经营主体的法律关系方面认识不足,往往无法清晰亲属关系与民事法律关系。

  3.个人资产与公司资产之间的关系。民营组织主要是创始人的经营下成长,不少创始人及其家属理所当然把个人资产与公司资产当成一回事,没有明确的资产界定。这种观念和行为在今后的经营当中也会产生问题。

   4.监督缺乏,监事会缺乏。监事会的基本职能是监督公司的一切经营活动,以董事会和总经理监督对象,在监督过程中,随时要求董事会和经理人员纠正违反公司章程的越权行为。由于很多民营组织的创始人及其家属缺乏现代企业制度的知识,不知道或者不愿意成立监事会。监事会是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职能的充分发挥对公司的正常运行起着很大的作用。由于缺少监事会,这也会成为民营组织的未来的经营障碍。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92798.html

更多阅读

关于完善股权激励 对完善我国国有企业股权激励的建议

      恰当地激励经营者,对于提高国有企业经营效率,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具有重要意义。单纯或过多地依靠固定报酬,导致经营者获得的报酬与所付出的努力、所承担的风险不相匹配,难以激发经营者的积极性。股权激励将经营者的收益与企

国有企业人力资源案例 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思考

    一、中国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  随着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发展,国家在人才规划、人才开发、人才培养方面出台一系列战略决策,进一步提升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定位,国有企业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民营医院发展趋势 民营企业的“四中”发展趋势

     从企业宏观管理的角度上讲,作为企业家,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要学习“企业气象学”。就像普通老百姓每天晚上收看天气预报一样,天热了穿少点儿,天凉了就穿多点儿,天要下雨就打把伞。作为个人是无法改变周围环境的,我们能

刘永好:中国民营企业的现状和发展

2005年9月5日,由中国商务部、欧盟委员会、英国贸易投资总署共同主办的中欧工商领导人峰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本次峰会的主题是“和谐发展、共享繁荣”。以下为中欧工商峰会——金融创新与服务分会会议中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演

声明:《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民营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为网友暖意序言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