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底VS经济底:三个月见分晓?



    股市中,“赚钱效应”是最有力的动员令。

    近期的持续反弹,让很多对股市已伤心欲绝的人,再次看到希望。在北京一家投资公司工作的张女士就是其中的一位。她在本轮熊市中损失了50%的资产,已经很久不看大盘了,最近再次关心起K线走势,还积极要求同事荐股。

   甚至,已有业内人士预计:实体经济“最坏的时刻”正在过去。长江证券就是比较乐观的一家机构。“明年一季度触底的可能性很大”12月9日,该公司研究部的资深策略分析师张凡对记者表示。

                                                                                熊市中的牛气

    短期来看,本轮反弹行情始于10月28日(当日盘中出现本轮熊市最低位1664点),至12月9日收盘(当日盘中一度突破2100点),A股累计反弹了18.24%。如果将时间段拉得更长,则可见反弹早在9月19日就开始了。在此期间,市场总体的波动趋势是“反弹——冲高——回调——再反弹”;并且,每次回调的时间和幅度都越来越小。

   而从12月4日开始,市场出现了新的积极变化:自2008年1月22日以来,首日收于60均线之上,除了12月12日短暂失守,一直坚守到了上周结束。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关心股市的人多了,证券营业厅里的人流多起来,交易活跃起来。记者统计了最近6周的沪市交易情况,发现成交金额呈较有规律的放大趋势——11月第一周仅成交了3083亿元、第二周就增加到4604亿元,环比增加49%;第三周又增加了66%;峰值出现在第五周,成交了17656亿元,相当于第一周成交金额近6倍。

   中登公司披露的开户数,进一步印证了人气在回暖。据了解,仅12月8日-12月12日,沪深两市新增股票账户数25.65万户,其中A股新增开户数为25.53万户,较上周增长27.1%;B股新增开户数为1214户,较上周增长17.2%。

                                                                             政策提升信心

    股市回暖、以及对实体经济复苏的憧憬背后,是中央决策层接二连三的重磅出击。

   9月19日的大盘涨停,直接源于印花税改为单边征收、汇金公司将增持三大行的股票、国资委也表态支持央企回购等政策利好。并且,当股市冲高回调至1664点新低之后,很快发生了中央4万亿巨额投入“保增长”、央行多次调低基准利率、证监会放宽券商业务范围审批(融资融券加速)等政策。

      最近一次出手,也是被视为集大成、最有力的是12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金融30条”)发布。此前一个交易日,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并未传出市场期待的重磅利好,股市急挫、收盘位1954点已跌破60日均线。12月15日,“金融30条”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股市企稳反弹,随后再次上攻2000点。

     “金融30条”覆盖了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涉及银行、证券、保险等全方面的领域。首先提到的就是增加流动性:以高于GDP增长与物价上涨之和约3至4个百分点的增长幅度作为2009年货币供应总量目标,争取全年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长17%左右。

      并且,遵循“金融30条”的原则性规定,一个接一个的利好传出。12月16日,此前多次强调忧心“通胀反复”的央行行长周小川转而表示,从今年底到明年初,总的来说都有减息压力,利息还会逐步下调。12月17日,国务院“改善性住房取消二套房贷限制”政策出台,被视为“房地产业超预期的利好”。

      基于政策对市场气氛的影响,连续多次获得“新财富最佳策略分析师”的瑞银证券策略分析师陈李对记者表示:“(在强力政策的驱动下)投资者信心发现变化了——变得乐观,结果是对同样消息有不同解读。此前,央行一次性减息106个基点,但被解读为经济形势恶化是利空;现在,近期披露的工业增加值、发电量数据如此之差,被解读为中央决策层会出台更多利好。”

                                                             由“熊”到“牛”的距离

      尽管如此,对股市能否就此由“熊”到“牛”?甚至反弹行情能持续多久?这一切都还很不明朗,市场也因此仍然存在观望情绪。

      交易量和主力机构的行为,就说明了这一点。统计显示,近6周沪市数据显示,反弹过程中,往往是成交量温和放大,特大户、大户加仓,但11月第4周仅中户和散户买进,12月第2周的成交额环比下降,这期间也正好出现了短期顶部。

      在“金融30条”出台之前,瑞银证券策略分析师陈李曾发布了一份策略周报,媒体将其中内容提炼为“反弹或终止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后”。报告中写道,反弹是由利好政策预期所推动,如果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后还能超预期持续,将是财政刺激政策执行力度超出预期,或者基本面有好转迹象的结果。

      12月18日,陈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报告的原意是反弹减弱,不会再有大幅空间。对于新出台的“金融30条”的效果,他认为政策效应需要观察,目前来看:有两项因素没有变,即政策导向正面、企业盈利负面,唯一变化的是投资者信心由负转正。他预计,就现状而言,今后一个月可能突破2100点、但很难再突破2300点。

     信达证券研发部副总经理刘景德也比较悲观。他对记者表示:“政策执行是关键。如果后续政策落实力度大,反弹可能过2100点,延续到明年1月份。”

      对于本轮反弹能否构成反转,分析师普遍谨慎,认为言之过早。陈礼认为,真正重要的仍是企业盈利情况。信达证券一直很注重对政策面的研究,其对市场判断的主要依据,除了经济周期运行规律,就是政策对经济和股市的影响。但刘景德表示:政策取向对股市的影响出现新变化,滞后期已经比过去要长——之前为6个月,现在需要一年甚至更久。

     事实上,“金融30条”关于资本市场的内容,也加带来一些疑虑。政策的根本性利好,是继2004年的“国九条”之后,再次表明了资本市场得到决策层的高度重视,短期内也成为决策层解决当前诸多问题的重要路径;但其基调也包括了筹资,如果把握不好“度”和推出时机,甚至可能打破市场供求平衡。譬如,以其中提出的“适时推出创业板,逐步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为例,国际上创业板失败的风险较高,若仓促推出可能分流主板的资金,也很难保证“过会”的是真正高成长的创新型企业。

                                                                    实体经济变数

     归根结底,实体经济动向是深层次的风向标。“金融30条”能带动股市走多远,取决于其能否推动实体经济尽快复苏。

    “这些有支持政策肯定是好的,对实体经济的刺激作用肯定是有的,但具体多大现在还不知道。因为还不知道支持的力度到底有多大,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效果怎么样。”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对表示。

      从刺激经济而言,“金融30条”的一个基调是扩大货币投放量,解决企业的流动性难题。

     “金融30条”第一条就提出,2009年的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长17% 左右,高于 GDP 增长与物价上涨之和约3至4个百分点。假如 2009年GDP 的增长速度为 8%-9%,除去 3到4 个百分点,对应的 CPI 的指数大概是4%或5%。据此测算,2009 年新增贷款规模将达到4.8万亿,比2008 年度的预算多了1 万多亿。

     “我觉得货币供应量明年要达到17% ,这个是比较困难的。货币供应量的合理增长应该等于 GDP和物价上涨的和。明年如果GDP是 8% 的话,广义货币供应量一定会高出GDP 和物价的和。这不是依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操控所能达到的。在需求不振的时候,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倾向比较强。而央行不是想供应货币就能供应出去的。”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告诉记者。

      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也持有同样的看法。“这次的问题是美国的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外部需求下降,出口企业遇到了严重的困难。这个困难不在于企业成本高低,也不在于有没有贷款,而在于企业的市场没有了。而这个问题并不是金融手段可以解决的。” 曹远征说对本报记者说:“这个金融措施对出口企业的帮助并不大,而对那些内销企业的帮助就比较大了。”所以,“不管这个贷款门槛放得多低,如果没有市场,外需萎缩、内需不振,企业不会去贷款,金融机构也不会去放贷。”

     在这种情况下,郭田勇认为“要达到 17% ,还是要靠积极的财政政策来拉动。从明年来看,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力度会非常大。”

      但“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力度”能起到多大作用也是不确定的。以农业为例,从 2006 年开始,国家财政对支农的投入的绝对值是大大增加了,但效果一般。“金融30条”能否立竿见影地促进农业?答案是否定的。

      “金融 30 条”对农业的支持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点:一是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二是加大对农民的补贴;三是拓宽融资渠道,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支持力度。东方艾格农业咨询公司的副总经理陈树韦告诉记者:“前两点对农村经济的刺激都是间接的。对农民的融资,‘ 30 条’只给了个提法,真正能做到多少也是值得怀疑的。农民要贷款,能拿什么去抵押和担保呢?”他还认为,农村金融体系现在等于是瘫痪状态。这次虽然提出了这个问题,但要重新构建整个体系还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我觉得这个体系要重新建立起来,至少也需要三、五年的时间。”

                                                                       明年两种市场走势

       对于实体经济触底时间和对股市的影响,存在很激烈的分歧,但2009年1季度过后,应当看得比较清楚。

      长江证券研究部策略分析师李冒余指出,就存货周转期而言,中国的实际GDP将在PPI出现大幅回落趋势后大约一到两个季度见底,这一周期还有可能缩减;名义GDP会稍滞后于实际GDP见底,随后股市会真正走出底部。

      瑞银证券的策略分析师陈李则认为,GDP可能在2009年一季度可能触底,但会有波动,不会像2000年那样一帆风顺地触底回升。他预计,2009年2季度的GDP数字会比1季度好,但3、4季度未必比2季度好,其原因是2季度的存货减少,流动性支持真正到位,但随后企业开工率、盈利能力都会有反复。

 政策底VS经济底:三个月见分晓?

      信达证券研发部副总经理刘景德则认为,实体经济很难在2009年一季度触底,甚至2009年内都很难说,“除非2009年GDP就下降到5%。如果是8%,则仍未到底部,预计实际上会在7%-8%。”

      而倘若实体经济不能尽快触底,本轮主要由政策驱动的行情就不能走太远,更不能构成反转,甚至可能再次向下寻底。目前,机构纷纷发布了对2009年股市的展望。记者整理了包括申银万国、中金、中信证券等9家券商的预测点位。最乐观的是兴业证券(3000点甚至更高并非不能期待)、最悲观的是中投证券和中原证券(最低分别看到1200点和1300点,最高分别看到2700点和2900点),大部分券商认为A股将在1300点上到3000点区间反复震荡。

     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否相信2009年经济会见底,机构都看好并购板块的投资机会。长江证券研究部的资深策略分析师张凡表示,在产业政策和并购效应下,大部分产业都存在公司繁荣(高盈利)的可能性,甚至会延续到2010年以前。刘景德则认为市场振荡、反复寻底过程中只存在局部性机会,譬如农业、建材等政策受益行业,且脉冲星行情的概率较大,并购行情的持续时间会长一些。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92171.html

更多阅读

怀孕前三个月需要注意什么 怀孕前三个月注意事项

怀孕前三个月是胎儿形成和成长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孕妇需要注意什么?你知道吗?一起来了解一下吧!怀孕前三个月需要注意什么——工具/原料胎儿孕妇怀孕前三个月需要注意什么——步骤/方法怀孕前三个月需要注意什么 1、注意事项1、注意

三个月宝宝可以吃哪些辅食? 宝宝七个月吃哪些辅食

三个月宝宝可以吃哪些辅食?——简介宝宝辅食的添加是项很谨慎的事情,不能胡乱添加,因为过早给宝宝添加辅食,会因他们的消化功能不完善,而出现呕吐和腹泻等症状;而过晚给宝宝添加辅食会因他们营养摄入不足,而导致宝宝营养不良,生长发育受阻等

三个月婴儿如何早教 精 三个月婴儿早教视频

早教这个话题是从国外引进中国的。胎儿在母亲的肚子里就开始能够感知世界,家长就能开始胎教。而三个月婴儿教育如何正确的引导孩子呢。三个月婴儿如何早教 精——步骤/方法三个月婴儿如何早教 精 1、家里的人最好能够多和宝宝交流,比

准备怀孕前三个月食谱怀孕前饮食注意事项 三个月孕妇食谱

准备怀孕前三个月食谱怀孕前食谱注意事项: 红糖姜水早上空腹喝,VE早饭后服用,钙片晚饭时服用;叶酸、黑豆没有时间限制,豆浆最好每次喝之前要烧开。红糖姜水是在YJ干净的第二天开始喝,连喝7天,期间不能同房,早上空腹喝。跳绳是对SLG好,要在YJ

孕产心经:孕早期保胎,怀孕前三个月的注意事项

怀孕前三个月就流产对妈妈的身体和心灵都是很大的打击,身边偶尔也会听说这类事情的发生。我有个台湾朋友怀第一个孩子的时候没什么妊娠反应,在还不知道自己已经怀孕之前就流产了,还好第二胎保住了。还有一些人是习惯性流产,这个就更令

声明:《政策底VS经济底:三个月见分晓?》为网友有人欢喜有人忧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