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河北省“十一五”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之间的矛盾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为了解决这一矛盾,世界各国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出发,提出了一系列变革传统经济的发展模式战略,力图通过这些战略规划及具体措施,协调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实现总体效益的最大化。循环经济作为一种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础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为世界各国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发展契机。可以说,发展循环经济是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结合的必然战略选择。

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弱,这是基本国情。而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又长期存在着资本驱动型、资源消耗型的特点,经济增长与资源保障、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特别是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的不断增加,能源、水、土地、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生态环境的形势十分严峻。因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改变传统的发展思维,寻求科学的经济发展模式,以最小的社会、经济成本保护资源和环境,走上一条科技先导型、资源节约型、生态保护型的经济发展之路,已经紧迫地摆在我们面前。可以说,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21世纪实践经济发展于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是科学发展观得以实现的重要途径与载体。

河北作为经济和人口大省,同样面临资源、能源紧缺,环境污染加剧等问题,尤其我省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过重的经济结构特点,要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更是刻不容缓,它将成为我省“十一五“时期乃至更长时期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我省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

2004年,我省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示范带动、整体推进”的原则,初步提出了符合河北实际的“点、线、面结合,大、中、小循环”的发展思路。全省农村秸秆综合利用率达60%以上,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50%以上,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45%,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45%。

推行清洁生产,建立企业“小循环”。在冶金、建材、轻工、电力、医药等5个重点行业,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围绕“降耗、减污”,对重点企业开展耗能、耗水和环保情况统计评价,促进企业全面达到国家规定的消耗和环保标准,有效降低了资源消耗,减少了环境污染。2004年,在冶金、建材、化工、电力等高耗能行业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全省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到1.97吨标准煤,节能率1%,节约标准煤160万吨;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75.5%,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节约用水1.2亿立方米。

大力推进结构调整,构建产业“中循环”。以国家实施宏观调控为契机,着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循环经济发展。加大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力度,促进传统产业新型化。力争用3年时间,通过分行业改造、分步骤实施、分企业落实,使全省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5%,万元生产总值取新水量下降12%,水的重复利用率、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分别提高5个百分点。

建设生态体系,促进区域“大循环”。建设生态工业,积极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推广采煤—发电—粉煤灰—建材、城市垃圾发电和废水回收利用等发展循环经济的好形式,促进各相关产业间物质、能量的循环利用。建设农业生态县,重点发展城郊型、平原型、山区型等生态农业模式。培育形成了保定、唐山、衡水、邢台等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基地。积极开展创建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和节水型城市活动。廊坊市成为全国第一个在整个辖区内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中等城市。唐山市成为全国第一批节水型城市。

二、发展循环经济是我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十一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经济、社会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资源、能源紧缺、环境状况恶化、人口增加、城市化步伐加快、非贸易壁垒加强等诸多问题带来的巨大压力和严峻挑战。

(一)区位特征决定我省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我省环抱首都北京和天津两大直辖市,在享受大都市经济辐射带动作用的同时,也为两市周边的环境保护做出了巨大的牺牲,这严重制约了我省特别是张、承两地的发展,尤其形成的“环京津贫困带”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河北要发展,张、承要发展,就必须处理好经济增长与首都周围环境保护的关系问题,唯一之选,就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达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的效果。

(二)日趋紧张的资源、能源、环境状况要求我省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长期以资源型产业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模式,导致资源环境问题比较严重,成为我省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基本矛盾。我省的产业以能源、原材料和初级产品加工为主,万元产值能耗、水耗和废物排放指标大多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高,环境污染比较严重。主要表现为资源开发强度较大、能耗及物耗较高、水资源短缺、水质污染、地下水超采、水土流失、空气污染和沙尘暴等问题,整体性水环境问题已成为我省首要的环境问题。我省经济对环境有极强的依赖性,首先我省的经济发展依赖水资源消耗,大多数城市经济总量与耗水总量同步,没有一个地区和城市能以较低水消耗获得较高经济产出。其次是经济的发展依赖能源消耗。电能是我省的主要能源,经济对能源的消耗有直接依赖性。第三,我省经济发展依赖空气环境的可容纳程度。从11个城市的比较看,除石家庄市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不是很高外,其余的城市基本是经济总量越高,二氧化硫排放量也越大,空气质量改善的任务较为艰巨。水资源严重短缺、水体污染、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空气污染等环境问题已成为我省经济发展的“瓶颈”。同时,随着我省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资源、环境的压力将进一步增强。

(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迫切需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关税壁垒作用日趋削弱,包括“绿色壁垒”在内的非关税壁垒日益凸显。近年一些发达国家为了保护本国利益,在资源、环境等方面,设置了不少自己容易达到而发展中国家目前难以达到的技术标准,不仅要求末端产品符合环保要求,而且规定从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到包装、运输、使用、循环利用等各环节都要符合环保要求。如欧盟就明确要求包装物的95%必须是能够回收利用的物质。去年2月,欧盟又颁布了《废弃电子电器设备指令》和《电子电器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规定:从2005年8月13日起,生产者负责回收处理废旧电子电器设备;2006年7月1日开始,在欧盟销售的十大类100多种电子电器设备中,限制使用铅、汞、镉等六种有害物质。面对日益严峻的非关税壁垒,我们要高度重视,积极应对,尤其是要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逐步使我省出口产品符合资源、环保等方面的国际标准。

(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是新一届中央首次提出新的发展观,也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来源。科学的发展观要求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可持续发展,要求必须把环境保护工作放到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而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目前唯一可供的现实之选就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三、我省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建议

 河北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河北省“十一五”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它不仅涉及生产、流通、而且涉及人们的生活和消费,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决不可一蹴而就,必须根据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分阶段、分步骤实施。

(一)   在生产和流通环节积极发展循环经济

在工业生产中,单一的工业企业可以采用企业内部物料循环模式,进行清洁生产。企业内部物料再生循环包括下列三种情况:将流失物料回收后作为原料返回原来的工序中;将生产过程中生成的废料经适当处理后作为原料或原料替代物返回原生产流程中;将生产过程中生成的废料经适当处理后作为原料返用于厂内其它生产过程中。清洁生产可以看作循环经济的初级阶段;结合产业集群大力发展生态工业园区,生态工业园区是循环经济的重要形式,是在区域层面上通过废弃物交换建立的生态生产链,在企业群体之间实施循环经济的典型代表。

在农业生产中采用农业废弃物再生利用模式,这种模式根据食物链和营养级的量比关系,通过青贮氨化,兴办沼气等农艺或工艺措施,将作物秸秆,牲畜粪便,农畜产品加工剩余物等农业有机废弃物综合利用,使废弃物资源化、能源化,多层次利用,既有效控制了环境污染,又能带来经济效益,并且优化了社会投资结构,有利于实现生态与社会的双重效益;结合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园,农业生产是自然再生产和社会再生产相交织的产业部门,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正是利用农业产业模块之间的链接关系来实现能量与物质的循环利用。

基础条件比较好的地区可以采用产业间多级生态链联接模式,使不同产业之间进行有效地联接,达到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的目的,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从工业到农业的产业多级生态链联接,二是从农业到工业的产业生态链联接。

在流通领域大力发展以节约资源、减少污染、 “绿色服务”为标志的生态服务业,当前应将重点放在产品包装材料的开发上,尽量使之可降解、可回收利用,坚决制止过度包装、豪华包装。

此外,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带来的建筑垃圾日益增加,而循环经济非常注重“量”的问题,即使是无毒无害的东西,多了以后也会给人们带来危害,对生态造成威胁,城市建设部门应会同城市管理部门、环保部门对这些建筑垃圾统一处理,如利用建筑垃圾制砖再利用(邯郸市在这方面已做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利用建筑垃圾铺设路基等。

(二)   在生活和消费领域积极发展循环经济

在城市,增加对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投资,加大对生活废水的处理力度,使之无毒化、无害化,并将这些处理过的水回收利用,如用于城市的公园、园林灌溉、城郊的农业灌溉等。在今后的城市建设规划中,要充分考虑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处理和回收利用问题,不能使水循环利用的规划方案坚决不予审批。

对城市居民生活中产生的生活垃圾进行妥善处理,当前比较有效的办法就是垃圾发电。据统计,我国城市人均每年“生产”垃圾440公斤,在许多地区,垃圾堆积成山,不仅占用大量土地,也影响城市环境与观瞻,污染空气,也为各种菌毒、蚊蝇提供理想的栖身繁衍场所,间接地危害人的身心健康。从生态环境角度讲,垃圾是污染源 ,但从资源方面看,垃圾也许是地球上惟一的不断增长的可再生资源。分析表明,垃圾里大约含有30%的可燃物,包括木块、木屑、下水道淤泥、废油等有机物,都可以重新利用,据测算,一吨垃圾可发电300度,余热还能用来供热,同时垃圾焚烧发电节约土地明显。此外经过焚烧,80%~90%的垃圾将被烧光,比起直接堆放或填埋,垃圾量大大减少。

由于受技术、设备等方面的制约,污水处理、垃圾发电等项目的收益水平较低,甚至出现亏损,建议这些项目目前由政府作为公益性基础设施来投资,这样不仅可以解决环境问题,还可以提供相当数量的就业岗位,促进就业。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辅之以一定的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措施,逐渐过度到企业经营。

在我省广大的农村地区,结合目前开展的文明生态村建设,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比较有效的方法就是建造沼气池,这样不但可以为广大农民提供廉价优质的能源,减少农民支出,还可以大大改善农村的卫生条件,同时促进农村养殖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此外还可以拉动我省建材行业的发展。

发展循环经济,还应该在城乡之间建设废旧物资交易流动平台,进一步扩大旧货市场规模,这样不但可以使城市居民闲置不用、具有一定使用价值的物品得以再利用,增加一定的收入,还可以使农民付出较少的支出而提高生活水平和文明程度,同时可以减少城市的垃圾排放量,保护环境。

(三)              积极开发环保科技,大力发展环保产业

随着循环经济的发展,社会各界对环保科技、环保设备的需求将逐渐增加,目前有很多环保项目就是因技术的限制、设备的限制而不能实施,因此,“十一五”时期,我省应加大这方面的投资力度,把环保技术和环保产业列为我省重点科技开发项目和重点发展的产业,作为我省新的经济增长点。环保产业既是朝阳产业,也是发展基础比较薄弱的产业,特别需要政府的扶持,尤其应对环保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产品和新材料的研究、开发、示范和推广给予大力支持,对市场潜力大、技术含量高、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环保产业项目进行补助或贷款贴息。同时,结合我省实际,制定一些具体鼓励政策,加快环保产业的发展。

(四)              着力开发利用新能源

新能源的开发重点应放在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上,如风能、太阳能、秸秆发电等。我省风能资源较为丰富,不仅张承两市地势优越,陆地风能资源分布较广,而且还拥有较长的海岸线,海洋风速比陆地风速快且持续时间长更益于利用发电,因而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张家口市坝上区域横亘在华北平原和内蒙古高原之间,突兀隆起的地形使得大陆性季风在这里提升加速,常年劲风不断。据测风点测试,坝上年平均有效风速时间在6000小时以上,具有建设700万至800万千瓦的风电场资源,可以建设2至3个百万千瓦级的大型风电场;另外,我省的太阳能资源丰富,每年太阳辐射总量在5000兆焦耳/平方米以上,高于除西部省份外的其他地区,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有着良好的资源条件,7月至11月都是太阳能发电的最佳时期。如果加大政策支持,一些用电大户可以考虑利用太阳能发电,这样不仅可以满足自用,剩余电量还可能并入城市电网,产生集聚效应,将大大分担电力高峰负荷。另外,我省是农业大省,尤其是小麦、玉米种植大省,全省年产各类生物秸秆总量达9000万吨以上,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前作为燃料等用途的秸秆失去了作用,前几年农民多是在地头一烧了之,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而秸秆是一种很好的清洁可再生能源,平均含硫量只有千分之三点八,而煤的平均含硫量约达1%。国家发改委日前已正式批准晋州市秸秆发电厂建设项目,这将是我省也是全国第一个完全利用秸秆燃烧发电的发电厂。项目建成投产后可年发电1.2亿千瓦时,燃烧秸秆20万吨,同时可供100万平方米的采暖供热。我省按照科学发展现的要求,已把秸秆发电作为一个重要产业来发展,计划在有条件的县规划建设2O~30个秸秆发电厂。

(课题组长:王书利)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88099.html

更多阅读

河北省战略转移 河北省“十一五”资源综合利用战略

  能源节约与资源综合利用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正确处理好资源开发、保护与节约的关系,综合利用各类资源,做好各类废弃物的资源化回用和综合治理不仅是当前我国经济工作必须抓好的几件大事,而

声明:《河北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河北省“十一五”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研究》为网友萌阿怪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