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机理论 人的动机理论(1)

 动机理论 人的动机理论(1)


本文打算系统阐述一种明确的动机理论,这既要符合理论的需要,同时也要符合已知事实、临床与观察以及实验结果。不过,它最直接的来源是临床经验。 基本的需要 生理需要(the physiological needs) 无疑,在一切需要之中,生理需要是最优先的。这意味着,在某种极端的情况下,即一个人生活上的一切东西都没有的情况下,很可能主要的动机就是生理的需要,而不是别的。一个缺乏食物、安全、爱和尊重的人,很可能对食物的渴望比别的东西更强烈。 如果所有的需要都不满足的话,那么,有机体就会被生理需要所支配,而其他的需要简直变成不存在了,或者退到隐蔽地位。这时,可以简单地用“饥饿”二字来反映整个有机体的特征,人的意识几乎完全被“饥饿”所优先支配。全部能量都置于满足食物的需要上,而这些能量的组织,也几乎完全被追求食物这一目标所支配。对于一位极端饥饿的人来说,除了食物,没有别的兴趣,就是做梦也梦见食物。想到的只是食物,看见的只是食物,渴望的只是食物。甚至可以说,这时(只有这时)充饥成为独一无二的一个目标。 人类机体的另一个特征是,当机体受某种需要支配时,对未来的看法也会改变。对于长期处在极端饥饿状态的人来说,他的理想的境界可能就是食物十分丰富。在他看来,只要在他的有生之年食物有保证,他便是最幸福的,不企求更多的东西了。生活本身被看成是吃饭,其他任何东西都是次要的。自由、爱情、团体的感情、尊重、哲学观念全都可以置之一旁,都是无用的东西,因为它们不能填饱肚子。可以说,这种人仅仅是为面包而活着。 显然,使人处于极度的、长期的饥或渴之下,只能把“更高”的动机弄得含混不清,由此所得出的有关人的能量和人的本性方面的观点是片面的。不论是谁,想把非常情况当成有代表性的情况,并按处在极度的生理缺乏时期的人的行为来测量其一切目标和愿望,这必然会对许多事情视而不见。显然当一个人没有面包时,他以为只要有面包就能过活。但是,当一个人有了充足的面包,而且长期以来都填饱了肚子,这时,又会有什么愿望产生呢? 这时,立即会出现另外的、“更高级的”需要。支配有机体的就是这些更高级的需要而不是生理上的饥饿。当这些需要依次地得到满足之后,又会有新的(仍然是“更高级的”)需要产生,等等。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人类的基本需要组成有相对优势的层次。 上面所述,主要意味着,在动机理论中,“满足”是像“缺乏”一样的重要概念,因为它使得有机体从生理需要的支配中解脱出来,并出现了别的社会目标。当生理需要及其局部目标长期获得满足,它们就不再作为活动的决定因素或行为的组织者而存在。它们此时仅仅以潜在的形式存在,在某种意义上说,如果它们受到了挫折,就可能重新出现并支配有机体。但是,需要已经满足了,就不再是一种需要了。有机体仅仅受到尚未满足的需要的支配并产生行为,如果这种需要已经满足,那它在个人当前的动力中就成了不重要的了。 安全需要(the safety needs) 如果生理需要相对地满足了,就会出现一组新的我们可概称之为安全的需要,而且,它与上述生理需要一样,是客观存在的。同样,有机体可以完全受它们所支配。它们几乎成了行为的唯一组织者,调动有机体的一切能量去工作。 实际上,也有把一切事情看得比安全次要(有时甚至把正在得到满足的生理需要此刻也看得不重要)的情况。处在这种情况下的一个人,如果需要强烈、时间很长的话,也许就可以把他看成几乎仅仅是为了安全而活着。 在我们的社会里,健康的正常的幸运的成人,他的安全需要基本上是得到满足的。一个和平、安定、良好的社会,常常使得它的成员感到很安全,不会有野兽、极冷极热的温度、犯罪、袭击、谋杀、专制等的威胁。因此,从实际意义上说,他不再有任何安全的需要,正如饱汉不再感到饥饿一样,一个安全的人也不再感到危险。如果我们想要直接地、清楚地看到安全需要,那只有去找那些神经病或接近于神经病的人,去找那些在经济和社会方面受害的人。在两种极端的情况之间,我们可以看到表达安全需要的某些现象,譬如,一般偏爱职位牢固、有保护的工作,要求有积蓄,以及要求各种保险(医疗、牙科、失业、残伤、老年的保险)。 另一种追求安全的情况是,人们总喜欢选择那些熟悉的而不是陌生的、己知的而不是未知的事情。有一种信仰或世界观,它趋向于把世界上的人们组成一种令人满意的、和谐的、有意义的世界,这也部分地受到安全需要的驱使。我们也可以把科学和人生观总的看成安全需要的动机的一部分(后面将看到,有的人具有为科学、哲学或信仰而奋斗的动机)。 另外,安全需要可以看成紧急状态下的积极的支配的动员力量,紧急状态可以指战争、疾病、自然灾害、罪犯的袭击、社会动乱、神经病、脑损伤、长期处于逆境等。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49806.html

更多阅读

动荡的春秋时期 经济动荡时期企业的应对战略(1)

自去年下半年全球经济开始动荡以来,虽然各国政府积极采取措施以稳定市场和刺激经济,但迄今为止尚未看到明显的效果,世界经济在短期内恐怕仍难走出低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今年1月28日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World Economic Outlook

飞利浦:中国引擎的拉升(1)

  经过近10年的漫长转型,一度迷航的飞利浦终于重新校准了航向。但随后得以轻盈穿越金融风暴,并迅速拉升出低利润区的强劲表现,却有赖于中国等新兴引擎的澎湃动力——这并不奇怪,“我们是一家专为中国而打造的公司”  □ 记者 徐海

大好机会 底特律的好机会(1)

 这种大话也太敢说了,简直要让人笑掉大牙。一家刚刚脱离破产险境的美国汽车厂商(这些年来该厂商因没能生产出人们心仪的车型而饱受诟病)启动了“最佳汽车问鼎宝座”这样带有炫耀性的营销活动。当时是2009年9月,通用不顾后果的做法面临

原告与被告:见义勇为后的莫名困局(1)

  一个“三进宫”出狱不到两个月就再次作案的歹徒,一个单独出警却又处置不当的警察,一个从围观到见义勇为的路人,一个不幸丢车又因失而复得陷入更大不幸的车主,再加上一家拒不赔付的保险公司,略带黑色幽默的故事里,打动人心的,却是善良

孙子大传1 《孙子》的斗争哲学(1)

  《孙子》是兵书,但不是一般的兵书,而是兵书中的经典,不但在中国是经典,在世界上也是经典。有人说,这本书讲的都是普适原理,没有文化特点,也许过了一点,但这书讲的道理比较通用,文化心理的隔阂比较小,这是事实。中国古书,世界公认,争议少,谁

声明:《动机理论 人的动机理论(1)》为网友挥之不去的回忆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