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海读书笔记英文 《学术上的老人与海》读书笔记



 找到了认为需要解决的现象,你就以自己所知的理论作分析,有了大概的答案,就以假说的形式来处理,再到市场搜集证据,印证自己提出的假说是否被推翻了。这样,博士论文就是一级的。(博士论文是怎样写成的,1999P18)

 

价格是消费者在边际上愿意付的最高代价;因为人的行为是那样的,所以需求曲线向右下倾斜。(价格理论快要失传了,1999P23)

 

两招基本经济原理:第一招,自私的假设,是说每个人在任何情况下,皆毫无例外地在局限条件下争取最大的利益。第二招,需求定律,是说每个人在任何情况下,其需求曲线都皆毫无例外地向右下倾斜。在解释世界的经验中,我从来没有用过上述以外的两个招式。(读不懂的浅学问,1999P27-29)

 

一九六八年,我在芝加哥大学作助理教授,问大教授D.Gale Johnson关于升级的衡量准则。该大学的经济系当时是世界之冠,升级单论研究成就,不论教书教得怎样。我问“文章要多少才可升级?”答曰:“据我所知,从来不计多少。”再问:“发表的学报声望计多少?”答曰:“从来没有想过。”再问:“多取几个名衔怎样?”答曰:“没有谁管你的名衔。”“没有博士也可升级?”“当然可以。”我再问:“一篇文章也没有发表过,可以升级吗?”答曰:“可以的。”我逼着问:“连文稿也没有一篇,也可以升级吗?”答曰:“那会比较困难,但要是你能多说话,表达你的思想,若够分量,升级单靠口述是可以的。”到最后,我问:“那由谁决定呀?”答曰:“我们这些正教授。但通常弗里德曼等大师怎样说,不会有人反对。”(衡量学术的困难,2000P38)

 

邓小平先生的改革重点,是以社会主义之名来推行私产及市场。我自己见退休在即,很想在国内搞一个出版社,将余下的日子介绍老外的知识到中国去(在这方面我可以办得很好)。但一查之下,在大陆开出版社是不可能的事。美国的传媒惯于“颠覆”自己的政府。尼克松因为水门事件而要下台,克林顿的“性”新闻搞了一年多,都是传媒的忠实所致。(新闻何价,2000P69-71)

 

因为中国不再搞什么“思想教育”,近几年那里数之不尽的优质学生学得很快。无论中、英、电脑、金融、普通常识,皆非吴下阿蒙矣!(上海势将超越香港,1999P89)

 

见到人民币的灰、黑市汇率低于官价,就认为若取消汇管会导致人民币贬值,是浅见。如果中国大事开放金融,你说人民币会贬值还是会升值?我的注码是赌会升值的。自由贸易,数以亿计的以刻苦耐劳而知名于世的廉价劳动人口,怎可能斗不过老外?是的,多年以来,我就有这样一个信念:中国人的竞争力非同小可,只要给他们一个自由竞争的机会,大杀三方应该没有问题。假若中国能做到上述“解除”、“开放”(金融)、“自由”,我愿意十赌一赌人民币升值。(人民币需要贬值吗?1999P95-97)

 

十多年前有两个大问题,解决不易。其一是私产当时不容易被接受,要靠“承包制”那种“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来间接地搞私产;其二是特权分子不肯放弃他们的权益。现在这里提出十个建议……这些建议可不是我发明的,它们都有历史经验的支持,从不出错,实在可行。(一)人民银行只专于中央银行的职责,不借贷,不收存款。要记着,每年百分之三以下的通胀,比通缩对经济有利。(二)除中央银行外,把所有国营银行都卖出去作为商业银行。但千万不要管制银行的牌照数量。只要有分量,就可以买或自设银行。当然,政府要协助追讨坏账,也要搞好按揭、破产等法律。(三)容许所有外国货币在中国流通,这会减少市场的交易费用。(四)取消所有外汇管制,让人民币的汇率自由浮动。(五)容许外资在中国开办任何金融事业。股票经纪行、会计行、招股、集资、放款、投资顾问之类,可放尽放。(六)取消所有关于通讯(如电话)的发牌量的管制。(七)取消所有出入口关税。(八)将甩有国营企业私产化。(九)税制要简单。在简化税制及低化税率的同时,中国要大量削减干部,选贤与能,大幅度地提升留下来的干部的薪酬。(十)不管外汇储备的多或少。历史的经验证实可行,重要的是有胆推行,也要一整套推出。(给中国十个经济建议,1999P98-102)

 

今天大陆的学子,其理解能力明显在我们港大的学子之上。中国人不仅刻苦耐劳,工资低廉,而近几年来中国的青年学得很快,连知识分子的价格也相宜之极,参加国际上的生产贸易竞争,是不需要任何政府的保护的。北京的学生真的很了不起,我想,要是四十年前这些学生有我的际遇,在美国得到大师指导,我怎样也比他们不过。(北京行,1999P103-107)

 

一九八一年,我写了《中国会走向“资本主义”的道路吗?》那本小书的初稿,断言中国会放弃大锅饭而转向私产及市场的发展。不同意的人不计其数。三年之后——一九八四年——我对中国的推断不差毫百地发生了,好像是预先把中国的经改历史写了出来。识者哗然。(再对中国谨慎乐观,1999P109)

 

针对“一家一孩”的政策,我写道:“长此下去,一二十年后,中国的青年都没有兄弟姊妹。再过些时日,所有的人都没有叔、伯、姑、表——除父母外,每个人都举目无亲!”天伦之乐是天生下来的应有的权利,是维护适者生存的要素,是一项重要的财富。量度这财富,只能从愿意牺牲而不需要牺牲的角度来衡量,不能从国民收入或物质享受反映出来。(天伦之乐,2000P116-119)

 

对于贪污,我说:“如果你将一个美女赤裸裸地放在我床上,要我不想入非非,难乎其难矣!”贪污是有政府管制才产生的。例如进口有管制,就必定有走私,要走私就要付黑钱,贪污也。所有其他管制都会有类似的效果。管制是一个赤裸裸的美人,你要官员、干部怎么样?要他们去做和尚?有污可贪(美人招手),而自己又算准了闯祸的机会不大(老婆知道的机会甚小),你还要等什么呢?政府管制多箩箩,要杜绝贪污,难道要把干部全都杀了?很显然,贪污的治本办法是取消所有对社会整体有害无益的管制。问题是,任何有害的管制都可以被胡说为有利。贪官之言姑且不谈,压力团体或特权利益就不容易解决。国营比不上私营,有一个很简单的原因,那就是用他人的钱怎样也比不上用自己的钱来得小心谨慎!这个哲理若永远是对的话,那么国企就永远不可救药。试举一些众所周知的例子吧。在美国,最好的大学前二十五名都是私营的。也是在美国,中、小学的每个学生的经费,公立的比私立的高出两倍,但却没有任何正常的家长会认为私立的素质不高于公立的。(改革要从治本做起,2000P120-124)

 

垄断的成因有四种。其一是垄断者有特别的天赋,像邓丽君那样的歌星,或多或少有垄断权。这种垄断是不应该被禁止的。第二种垄断是有发明的专利权可版权,或商业秘密。这种也不应该被禁止。没有发明专利,世界上不会有爱迪生。第三是最难明白的,而也是美国反垄断法例最通常针对的垄断。这就是在竞争中把对手杀下马来。这种垄断有垄断之貌而无垄断之实。一万个竞争者中只有一个不被淘汰,但这生存的“适者”,分分钟都惧怕众多的败军之将卷土重来,所以他的产品价格不可能是垄断之价。据我所知,赞成自由市场、高举竞争的有道的经济学者,反对的垄断只有第四种,那就是由政府管制牌照数量,或由政府立法来阻止竞争而产生的垄断。(垄断可能是竞争的结果,1999P150)

 

美国求学环境与香港的截然不同。在课堂上坐着,可以不举手而大声发问。教授大声回答:“问得好,你叫什么名字呀?”就是这样简单,我就认真地读起书来了。教授们见我在课堂上问得奇,答得怪,考试时答错了也分上留情。于是我专心读书,但可没有为考试而读的。学问于是有点看头。(考试四情:俱怕、喜欢、沉闷、过瘾,2000P159)

 

苹果者,禁果也!何谓禁果?上帝禁止亚当与夏娃在伊甸园偷吃之果实也。作为炎黄子孙,我们还有另一个尴尬的问题。我们二十世纪曾有一位先生,自以为是另一个上帝,禁止我们吃知识的苹果。这一禁也,倒比上帝还厉害,因为这先生没有上帝的胸襟。在百花齐放的口号下,凡偷吃知识禁果的,就要立刻尘归尘,土归土。呜呼哀哉!(苹果何物?1995P164-167)

 

《原富》的英语原作是我读过的所有书籍中惟一令我产生畏惧之心的作品。它是经济学的第一本巨著,但二百多年来,没有另一本经济论著可与它平起平坐。小字印来千多页,注脚千多个,哲理纵横,观察入微,博学多识,文笔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为行止序,2000P172)

 

《原富》不仅到今天在经济学上还是全无敌手,而作者的博学多才是我平生仅见。《原富》中的一个重点,是自私(史氏所说的self-interest)会给社会带来利益。但自私有三个解法,或可从三个不同的角度看。第一个角度,现代经济学用的,自私是一个假设——在局限条件下争取最大的个人利益(Postulate of Constrained Maximization)。自私假设是经济科学上的需要,人的本性究竟是怎样是另一回事。第二个角度,自私是基因遗传的,天生下来就是这样,改不了。一九七六年,生物学家Richard Dawkins发表了《自私基因》(The Selfish Gene),作者引证于多种动物的生态,有力地辩证自私是遗传的。史密斯看私私,是从第三个角度看。他认为人的本质有同情心,但为了生存不能不自私。那就是说,自私是无可避免地被逼出来的。史密期看世界是这样的。社会的经济局限与环境迫使人自私,而人的自私行为到头来又使社会的环境与制度有所改变。二者息息相关,不可分割。人因为环境不同或知识、经验不同而有所改变,社会的体制就跟着演变,而因为自私永远被逼着存在,人的行为就会因为体制环境不同而改变了。黑格尔、马克思、lerner等人读《原富》,读得一知半解。史密斯的观点,是社会的体制是会演变的,但他从来没有说过,人类被逼出来的私私也会变。自私一日不变,没有私产权就一定民不聊生。人的自私对社会有利也有害,而人的无知,大可被政客或谬论所误导,以致一穷二白。人的自私在某些不幸的情况下可以灭绝人类!(自私三解:论《原富》的重心所在,2000P176-181)

 

在大学念书时,我也曾拜读老马的《资本论》。但当时我比老毛幸运,因为我对费沙的“资本”概念与科斯的定律皆懂得通透。因此,我老早就知道老马胡说八道。(最“聪明”的还是马克思,1999P184)

 老人与海读书笔记英文 《学术上的老人与海》读书笔记

 

    一千年前,中国是北宋(960~1127)时代,很了不起。此时中国的文化与经济,高出欧西不可以道里计。八百年前,到了南宋(1127~1279),中国雄视天下。元代(1279~1368)来了一个致命伤。这段时期的困难所在,是入侵的外族漠视中国文化。话虽如此,元代当时还是胜于欧洲的。马可波罗(1254~1324)可能是当时惟一的主要证人。他的“游记”把中国捧到天下去,就是将他说的打个八折也胜来容易。明代(1368~1644)是中国的一个文艺复兴时期,与欧洲的文艺复兴(大约1350~1580)是同期的。中国的经济给欧洲追近,大约是十八世纪中叶,而人民的生活水平低于欧洲,我个人估计,大约是始于乾隆下位(1975)至鸦片战争(1840)之间。一踏进十九世纪,无论科学、文艺或经济我们都给老外比下去,输得面目无光。神州大地乌云一片是二百年前开始的。(惊回首,感慨许千年(四之一),1999P209-214)

 

千年以来,中国最好的皇帝是康熙(1662~1722在位)。康熙看中了不是长子的雍正,也看中年仅几年的孙子乾隆,使清代能连贯地有三个好皇帝,国泰民安一百三十多年。这是历史的奇迹。然而,与欧洲相比,我们给老外节节追上,在相对上步步败退,却起自康熙。最好的皇帝也保不住我们的相对优势,有两个原因。其一是我们历来科学落后于人;其二是历来闭关自守的意识,应付不了无可避免的对外贸易的发展。(惊回首,感慨许千年(四之二),1999P215-220)

 

太平天国(1850~1864)长达十五年,是中国的又一个致命伤。自相残杀三千万人(从比例算,大约是今天的两亿人)!太平天国后,神州大地更乏善可陈。一九00年的义和团,一九一一年的武昌起义,跟着而来的军阀时代,中日战争,国共之争,三反五反,百花齐放,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都把炎黄子孙弄得死去活来。神州大地不是风云色变,而是乌烟瘴气。一九八五年我白纸黑字写得清楚:二百年来,中国最有希望的日子,还是今天。两年多前邓小平先生谢世,我破例地穿上黑西装,结好黑领带,也要太太穿上全黑的,一起到新华社鞠躬。一位朋友嘲笑我这样做,我说:“你没有读过中国的历史吧!”(惊回首,感慨许千年(四之三),1999P221-226)

 

    任何国家都有上有落,就是美国也曾经有经济大衰退。但这些都不像中国的例子:从雄视天下到民不聊生;从道德代化理到腐化人骨!究竟发生了什么事?炎黄子孙受到了什么诅咒?我个人发明的答案,是历史上我们没人司法制度(Judicial System),从来不论法理(Jurisprudence)。在欧洲,法律学院始于罗马帝国,那是二千年前的事了。神州在皇帝之下,治国之道是讲伦理(不是法理),论风俗(不是前案例)。第一方面,在伦理治国的制度下,求学是求官,求生计及一点“治”权。我们历来科学人才的缺少,不是没有天分,而是有天分的都讲伦理,谈诗论词去了。第二方面的代价,是伦理治国会造成一个文盲众多的社会。惊回首,俱往矣!我要再说一次:二百年来,我们最有希望的日子,还是今天。事生于世而备适于事,北京的领导人要放弃成见,大胆地引进老外可取的法门,用这于炎黄子孙的天才上。这样,昔日的光芒指日可再也。(惊回首,感慨许千年(四之四),2000P227-231)

   

补充:

张五常:我从没有贬低过别人,但抬高自己是有的。做学问是做什么?那么辛苦的事情,不可能没有高傲的情绪。我写《公司合约》花了13年,我写得那么辛苦,我就知道那篇文章是要传世的,写完后,我仰天大笑,13年的辛苦,我该不该高兴?没有拼命研究过的人,就不会体会到这种高傲之情。同时,我也绝不相信胸有实学的人是完全不傲慢的,表现上他们可能不傲慢,但在内心深处他们必有傲慢之情。我的傲慢虽然表面化,但在另一方面,我是个很谦虚的人。因为看轻自己是非常重要的,否则在学术上不可能海纳百川,有所建树。我不耻下问、求知若渴;若认为可以教我的,拜师之举从来没有犹豫过。我不相信一个内心不谦虚的人,能真真正正地学到些什么。

 

    张五常:“我在吃饭的时候跟朋友们聊起来,我跟他们说饭馆里给小费的问题,我想了20多年,到今天还没有答案。我知道那个答案一定在交易费用方面的。这么简单的事,微不足道的现象,为什么中国的饭馆不需要给小费,日本的也不用给,而美国要给,为什么香港强迫给10%,实际上还要再多给些呢?为什么有些餐馆在美国,侍者收的小费是属于他的?为什么香港的饭馆侍者收到的小费大家一起平分。香港的小费制度是共产制度,美国的是私产制度,为什么有这种分别呢?为什么有些宾馆要强迫加15%呢?这个问题20多年、30年,我到今天还是没有答案。我可以告诉你们,假如我有答案,一定有两件事。第一,我的答案一定是非常浅的。第二,一定跟交易费用有关。这两点是肯定的。但是我为什么找不到答案呢?诸如此类找不到答案的例子是很多的。但是,这么多年以来,我能够找到的答案也很多,只要看我的《经济解释》,就知道我用了很多例子,街头巷尾的例子,解释得很清楚,不由得你不信,有很大的说服力”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49457.html

更多阅读

佳片U约 日本电影:《激情燃烧的零式战机》

雨中笠翁图书馆更多精彩请您欣赏《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6周年影视展播》日本电影:《激情燃烧的零式战机》[海报剧照][热诚推荐]“零戦燃ゆ”一片是1984年由东宝公司投资制作,由舛田利雄担任导演所拍摄的一部战争电影。这部电影试

刘和刚《马背上的思念》歌词,视频 父亲 刘和刚 简谱歌词

《马背上的思念》草原的风,吹来遥远的牧歌,我望着你的方向,依然那么执着。浩瀚的夜空星光在闪烁,就像你的眼,多情望着我。你化作一只飞舞的蝴蝶,在我的马背上停泊,还记得与你相约在最美的季节,让缤纷的爱情温暖无边的岁月。

《气球上的五星期》读后感 热气球上的五星期

这周我读了《气球上的五星期》这本书,这本书是儒勒·凡尔纳的第一部科幻小说。这是一本能带我们在未知的世界中漫游的书。这本书讲述的是19世纪上半叶,许多探险家、地理学家、旅行家虽然对非洲进行了艰难的探险,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资料

《舌尖上的中国2》美食英文说法大全 舌尖上的美食英文

近期央视播出的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引发了一股收视热潮,片中云集了全国各地各种美食,让人看了垂涎欲滴,那么这些美食用英语如何表达呢?英语点津为您特别奉献《舌尖上的中国》美食英语系列,并定期更新,敬请关注。“舌尖上的中

声明:《老人与海读书笔记英文 《学术上的老人与海》读书笔记》为网友一语呢喃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