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股权投资账务处理 长期投资与社会总产品(三)



《理论经济学》第四编(下)社会再生产考察(14—19章)

第十六章第三节

三、长期投资对社会总产品价值增长的影响

    长期投资与相应的在建项目是社会总生产的一部分,专门分析长期投资对社会总生产的具体影响,尤其是长期投资增长量对社会总产品价值增长的影响,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就简单再生产而言,因为这时候长期项目的建设、运转与更新已经自成一个循环,所以,只要在社会总产品价值中,假定有一个适当的部分是属于长期项目正常运行与生产的结果,而表外科目总量也可以据此作出估计了。

    在表二中,在建企业的年初价值序号1-5总和为380。假如在建企业(长期项目)总值约等于社会总产值的15%,c/n=2。如果社会再生产总的表式如下:

1133.33c1+566.67n1=1700

566.67c2+283.33n2=850

    社会总产品价值2550。与表一列出的指标相匹配,社会总产品价值中的100是代表运行中(已投产)长期项目相应的转移价值。与之对应,按表二要求,有价值100为新的长期项目的建设而投入。这时候,与社会总生产规模维持不变相联系,在持续推移的生产过程中,循环再生产着的是数量一定的在建工程。

    说到扩大的再生产,事情就比较复杂了。因为就简单再生产而言,表一所列各个序号的长期项目,在量上实际是相等的。而扩大再生产就不然了。其中相应的废弃项目,与作为替换的新项目,从量上讲可以存在很大差别。

    其次,如果是谈实际的社会生产,那末,因为长期项目的建设期有长有短,从需时一年到十几年,是一个连续的系列;运行的生产体系的更新期或单个劳动手段的更新期也长短不等。因而在统计有关的数据时,必须分出相应的细目。然后才能汇总列出在建企业本年度的追加价值、新的长期项目筹建投资量、运行中企业相应的转移价值、本年度及随后几个年份项目的预计竣工量、投产后的预测产量等等。一般讲,对实际生产的统计、测算和指导,也要以对规律的正确认识为前提。

    但我们在此主要研究一般规律。因而在下面的计算中,项目的建设期、更新期、长期投资的增长率以及其他有关条件,仍按照前面所作的假定而不作改变。

长期投资的增加和相应的在建工程的增加,并非一定需要社会生产劳动者总数的增加。但我们下面假定社会生产劳动者总数以一定的比率增加。因为在建工程是连续更替的,所以在表三的基础上先依次列出表四和表五。

表四

 

表五

把表三、表四、表五连起来看,亦即从再生产的连续更替来看,当序号1废弃时,由11号来代替,同时16号也开始准备,这是第一年;第二年,序号2废弃,序号12来代替,序号17开始准备。在此我们只计算三年,过程推移到序号18。我们从表三谈起,有三点已经明确:

    (1)如果社会再生产一直具有扩大的态势,那末各个年度的总产品价值和上一年度相比必定已经增加了,因而表三和在此之前的上年度相比也是如此。

    (2)(124.7+72.l)-129=67.8,这个在长期项目上新增加积累的量,在当年是不能体现为社会产品的。

    (3)随着过程的推移,如果长期项目的投入量是逐年增加的,相应的转移价值量就将增加。因为此时每年竣工投产的长期项目数量也是逐年增加的。表四的135.6大于表三的129,两者之差将相应地形成社会总产品价值的增加。

    我们还要记得,从实际生产过程来看,再生产表式中的n,从年初讲代表社会的生产劳动者,从年末讲代表当年的新创造价值。更确切地讲,不管考察的期间长度怎样,就过程始点看n代表生产劳动者,从过程结束点看,n代表活劳动在这期间新创造的价值。同时,当年初过程开始时,劳动者进行循环再生产所需要的存量生产资料已经具备。

    为考察逐年增长的长期投资和社会总产品价值的具体变化,需要作出一些新的假设。如第五章和第六章所指出的,年产品价值中的c量,实际是由存量生产资料的周转消费转化而来,我们可以把这个存量生产资料价值称为a。对于由长期投资后建成运转的固定资产体系而言,周转速度就取决于固定资产体系的平均折旧率。除此之外的生产资料包括原料辅助材料,非长期投资的一般在产品,还包括其余各种形式的固定资产。因为由长期投资建设成的固定资产体系,并不等于众多企业的全部固定资产,长期项目只是企业全部固定资产的一个部分。比如,已经投产的长期项目,在多年的运行中,还会新增加购入各种固定资产,至于许多中小企业所使用的固定资产,其中的大部分不是由长期投资形成的。我们在此把表格中未列入的各种生产资料统称为:其他生产资料,以便和表中所列的固定资产体系相区别。表三所列序号1-10运行中企业各固定资产体系原值总额为1257.8,其当年的消费价值(折旧费)总额为129(包括当年由序号11转换投产后的消费额)。假设,社会各企业所需要的其他生产资料价值等于1257.8的三分之二,即1257.8×2÷3=838.53。已指出,这部分生产资料包括各企业的存量原材料、在产品、其余的固定资产。设,这部分生产资料的年周转次数为1.9,由此转化成的社会总产品中c值的相应部分等于838.53×1.9=1593.21。至于长期投资形成的在建项目价值总额,在此是一个单独存在的价值额。社会c量价值合计等于1593.21+129=1722.21。假如社会平均c/n比值等于4.5,n总量就等于1722.21÷4.5=382.71。据此,两大部类的基本比例关系如下:

1409.09c1+313.13n1=1722.22

313.11c2+69.58n2=382.69

第一部类占81.82%。这个表式的各项数值是和有关的假设条件相对应的,其绝对量的大小本身是无所谓的。如果假设条件的有关数值扩大或缩小若干比例,再生产表式所列数值也会成同比例的变化。

    但上列表式并不是实际再生产的发端表式。需要积累的其他生产资料按假设的比例等于67.8×2÷3=45.2.另外假定生产劳动者总数n的年增长率为3%,下一年度开始时社会生产劳动者总数n=382.71×103%=394.19。本年度积累量等于67.8+45.2=113。n转移量=113÷(4.5+1)=20.55,n2=70.35-20.55=49.03,n1=313.13+20.55=333.68。再生产开端表式为:

1501.56c1+265.88n1=1767.44

220.64c1+49.03n2=269.67

长期投资净增额〖67.8n1〗

社会总产品价值2037.11。265.88-22O.64=45.24,45.24+67.8=113.04.

新竣工投产的长期项目不是通常意义的产品,而是固定资产体系。在实践中也不是作为社会产品而统计的,而是以项目交付量、交付率等指标度量的。新增加的在建工程当然更不是产品了。所以,上面的再生产表式增列了长期投资净增额67.8。另一方面,当年净增加的在建工程和新竣工项目,却是特殊种类的生产资料,它们是在建的固定资产体系和新建成的固定资产体系。从它们对两大部类比例关系的影响作用而言,是和一般生产资料产品类似的,对社会平均c/n比值的影响也与此类似。在上列表式中,67.8是特定类型的积累的体现。45.24属于社会一般生产资料积累,社会总的积累率为113.04÷382.71=29.5%。

长期在建项目的当年净增长部分,属于第一部类生产的一个特殊部分,我们以加括弧的n1来表示。之所以加上括弧,因为在建工程的净增长部分,本年度内尚不能体现为产品形式(未到竣工投产阶段),所以决不是消费之后再现的生产资料c。另一方面,作为n1中的特殊部分,其价值的形成不仅取决于这些在建工程的建设者,而且取决于相关的各类社会主体。如我们从实践中所看到的,长期项目建设企业收入的实现,并非是在项目竣工之后,通常采取与工程进度挂钩的分期付款方式。至于新增在建工程的建设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资料,自然来源于第一部类的有关企业。由此可见,长期项目建设企业的这一部分收入是提前实现的——新增在建工程还不是可用的生产资料。因此,这部分积累的形成,是全社会相应的劳动量投入的结果。因为这部分n1并不只是代表建设新增在建工程的劳动者,所以计算一部类的c/n比值时,n1也应合并计算。

    长期投资净增加额对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增长的影响,在此可以看得很清楚。67.8如果不是用于长期投资,本来是会转化为相应的社会总产品价值的。假如平均计算原来这个投资额能够等量地转化为社会产品价值,新增长期投资对社会总产品价值增加的影响率就等于67.8

÷2037.11=3.3%。

    现在已是第一年底或第二年初,社会生产劳动者总数为394.19,其他生产资料价值等于838.53+45.2=883.73。在新的年度,这些存量生产资料能够转化成的生产资料产品价值等于883.73×1.9=1679.09;从表四可知本年度运行中企业相应的转移价值为135.6。所以,本年度再现的生产资料产品价值为1679.09+135.6=1814.69。

据此可计算本年度开始时两大部类的基本比例。社会平均c/n比值等于

1814.69÷394.19=4.603592,n1=1814.69÷(4.603592+1)= 323.84。基本比例如下:

1490.83c1+323.84n1=1814.67

323.86c2+70.35n2=394.21

    第一部类占82.15%,与第一年初相比,上升0.33个百分点。

    按表四所列数据,本年度长期投资净增额为131+75.7-135.6=71.1。其他生产资料积累按原来设定的比率为71.1×2÷3=47.4。本年需要的积累额为71.1+47.4=118.5。社会生产劳动者新增3%,394.19×3%=11.83,年末生产劳动者总数将达406.02。

    计算本年度再生产发端表式。n转移量等于118.5÷(4.603592+1)=21.15,n2=70.35-21.15=49.2。第二年再生产开端表式如下:

1588.19c1+273.89n1=1862.08

226.5c2+49.2n2=275.7

长期投资净增额〖71.1n1〗

社会总产品价值2137.78。273.89-226.5=47.39,这是体现为其他生产资料的积累,加上71.1用于长期投资,社会总的积累率为(47.39+71.1)÷394.19=30.1%。本年度长期项目建成的是序号12,其原值为171。至年末退出序列的是序号2,其原值为105。现在各个运行的长期项目体系当初建成时的原值总额为1320.7,与表三的同口径价值1257.8相比,净增62.9。从各个运行项目的年初净值来看,表四为713.4,表三为679.2,净增34.2。

    本年度长期投资净增额对社会总产品价值增长影响率为71.1÷2137.78=3.3%。和上年度相比,社会总产品价值实际增长率为(2137.78-2037.11)÷2037.11=4.9%。社会总产品价值所实际达到的这个增长率,就长期项目的影响而言,是从多方面起作用的。在假定的长期投资年增长率保持不变的条件下,社会总产品价值的增长,直接地讲会由于因此而造成的长期投资的持续增加而受到抑制。表三所列的在建项目年初净值额677,表四同口径净值额为710.8,净增33.8。另一方面,投入运行的长期项目,作为固定资产体系,随着它们的原值总额和净值总额的增加,相应的转移价值量也将因此而增加。表四和表三相比,135.6-129=6.6。显然,这将部分地抵消长期投资增加对社会总产品价值增长的抑制作用。而且实际上,全社会消费的原料辅助制料价值的增加,就是以全社会固定资产体系的日益庞大为前提的。因此,长期投资的持续增长,实际预示着未来年份社会总产品价值的较快增长。其次,因为这里所讲的是年产品的价值,所以只要长期投资的增加是比较适度的,从社会总产品实物量角度讲,长期投资价值额的增加,就完全有可能主要起到正面的促进作用。因为社会的劳动生产率会由于长期投资的适度增加而得到更快的提高。产品的品种也会因此而更加丰富多彩。不过,这里所讲的“适度”与否,在对规律的认识、把握总体正确的前提下,是要由长期的实践来解决的。

    现在到了第二年底即第三年初。社会生产劳动者总数达406.02,其他生产资料存量价值883.73+47.4=931.43,新的年度由存量生产资料转化成的生产资料产品价值等于931.43×1.9=1769.72。年初时,运行中的固定资产体系原值总额为1386.7,比上年度增加66,再加上当年将逐步建成投产的序号13(原值179.6),本年度相应的转移价值为142.3,所以本年度再现的生产资料价值等于1769.2+142.3=1912.02。年初的社会平均c/n比值为1912.02÷406.02=4.709177。据此计算本年度开始时两大部类的基本比例。n1=1912.02÷(4.709177+1)=334.9,基本比例为:

1577.1c1+334.9n1=1912

334.92c2+71.12n2=406.04

    第一部类占82.48%,和上年初的基本比例相比,又提高0.33个百分点。

按表五数据,本年度长期投资净增额为137.5+79.5-142.3=74.7;其他生产资料积累按设定比率为74.7×2÷3=49.8。需要积累的价值合计为74.7+49.8=124.5。社会生产劳动者再增长3%,406.02×3%=12.18,到年末生产劳动者总数为406.02+12.18=418.2。计算本年度再生产发端表式。n转移量=124.5÷(4.709177+1)=21.81。n2=71.12-21.81=49.31。第三年再生产发端表式:

1679.81c1+282.01n1=1961.82

232.21c2+49.31n2=281.52  

长期投资净增价值〖74.7n1〗

   社会总产品价值2243.34。74.7是不体现为当年的社会产品的新增长期投资。同时序号13所包含的各项目在本年度依次建成投产,其原值为179.6,与此对应在本年度渐次废弃的序号3所包含的各个固定资产体系原值为110.3。本年度长期投资净增额影响社会总产品价值增长率为74.7÷2243.34=3.3%,社会各生产部门总的积累率等于(49.8+74.7)÷406.02=30.66%。

    现在社会生产劳动者总数已达418.2。其他生产资料存量价值为931.43+49.8=981.23,可转化成的生产资料年价值产品为981.23×1.9=1864.34;按表五推算,在新的年度相应的固定资产体系转移价值为149.4。以上两项合计,从全社会的角度讲,再现的生产资料产品价值可达1864.34+149.4=2013.74。社会平均c/n比值为2013.74÷418.2=4.815256,n1=2013.74÷(4.815256+1)=346.29。两大部类基本比例如下:

1667.48c1+346.29n1=2013.77

346.27c2+71.91n2=418.18

 长期股权投资账务处理 长期投资与社会总产品(三)

    第一部类占82.8%,与上年初相比,第一部类占比提高0.32个百分点。

    上面的举例假定,持续的长期投资保持不变的5%的增长率,实际情况当然不会如此。那末,如果实际不是这样,又将造成怎样的影响呢?重点考虑一下长期投资缩减的影响。

    以表五为例,假定由于企业自身和市场状况等多方面原因,本年度的长期投资发生明显的缩减。此时,发生显著变化的首先将是筹建项目即序号18的减少。假设本年度的筹建项目价值缩减为原表五所示数值的80%,序号18,项目建成时的原值就变化成229.2×80%=183.4,即约略相当于序号13和序号14的水平。本年度筹建项目实际投资变为137.5×80%=110,和原来相比,投资额减少:137.5-110=27.5。对于其他的在建项目,除了年内将竣工投产的序号13可以认为影响不大,对序号14-17的本年度追加投资也会有所影响。假设本年度对它们的追加价值减少10%,(79.5-14.4)×90%=58.6。净减少:65.1-58.6=6.5。按照表五所列条件,本年度正常运行企业相应的转移价值并不会因此而减少,所以,总共有27.5+6.5=34,不必用于新的长期投资,而可以体现为社会产品了。本年度的长期投资净增价值等于74.7-34=40.7。请看下表所示:

条件改变后的表五局部

    按此表所示,本年度长期投资净增额,原来等干137.5+79.5-142.3=74.7,现在等于110+73-142.3=40.7。

    另外,按照前面假定的条件,其他生产资料的积累也会随着在建工程增加量的减少而相应减少。按原定比率计算,减少额等于34×2÷3=22.7,现在需要的其他生产资料积累额为49.8-22.7=27.1。总的积累额等于40.7+27.1=67.8。

    根据上述变化了的条件,需要在第三年初的基本比例关系的基础上,重新计算第三年的再生产发端表式。n转移量=67.8÷(4.709177+1)=11.88,n2=71.12-11.88=59.24。再生产发端表式如下:

1633.05c1+306.08n1=1939.13

278.97c2+59.24n2=338.21

长期投资净增额〖40.7n1〗

社会总产品价值2277.34。306.08-278.97=27.11,这是体现为其他生产资料的积累。不能体现为社会产品的长期投资净增额现在是40.7。和原来长期投资净增额74.7相比的减少部分,就是和原来计算的再生产发端表式相比,总产品价值的新增加部分: 2277.34-2243.34=34。社会总的积累率等于67.8÷406.02=16.7%。长期投资对社会总产品价值量的影响也相应减弱了:42.3÷2275.74=1.86%。不过,与再生产发端表式的这种变化相联系,对应年份的新建成的固定资产原值、净值,相应的转移价值(折旧),社会平均c/n比值,产品实物量等等,都会有所变化。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37577.html

更多阅读

塑造个人品牌经典文章 创业谋略与个人品牌塑造(三)

 八、关于大小   1、工作没有大小:只有好与不好  2、学习没有大小:只有通了没通  3、行动没有大小:只有干了没干  对当下你的工作,要认真对待,尽管可能只是为了吃饭。丢了工作,就可能丢了饭碗,就可能将自己的理

专家支着:商铺创业投资战术全攻略(三)

   ●10年后资产总额:1250000+350000=1600000元     ●毛利润为:1600000(10年后资产)-500000(启动资金即首付款)=110万元    ●平均每年收益(年利):110万/10年=11万元    注:需要指出的是,这只是一个在静态情况下的初步分析,投资

聂海燕:时尚投资专家的升降人生(三)

  随后聂海燕找到合作方,说:“你们与其它人的订单在法律上是不合法的,已经被取消了。能不能重新考虑把这个订单给我们,我们的产品质量没有问题。我们的员工没有处理好彼此的关系。你们看这样行不行?”对方不说,聂海燕先开口了,“我把原

声明:《长期股权投资账务处理 长期投资与社会总产品(三)》为网友风夏了白雪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