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盛世中国的水利史诗



水文明史是人类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志。黄河流域、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和印度河流域,分别孕育出了世界四大文明古国。

人类和水打交道的历史,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无能为力”和“力不从心”的阶段,面对滔滔洪水或赤地千里的大灾难,只能逃荒或死亡。

随着生产力和科技的发展,人们兴修水利工程,要管住水、利用水,进入到“改革自然”的阶段。人们修堤筑坝建库、修渠道、开运河、建电厂,发挥防洪、灌溉、供水、通航、发电等效益,这阶段还没有结束。但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有失误,受到大自然的报复,甚至留下不可弥补的遗憾。

第三阶段应该是,人们在总结正反经验的基础上,对水进行更科学、合理的治理开发利用,做到可持续发展,做到与大自然协调共处。

中华文明向来崇尚“天人合一”,也就是人与自然的良性互动,两千多年前修建的都江堰,已经成为一处流动的“世界文化遗产”,至今仍然在哺育着巴蜀大地。

而南水北调工程的启动,也再一次印证了这一理念,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开始论证到最终确定动工,期间历时数十年,其调研之精细,决策之谨慎,前所未有。

南水北调工程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是优化我国水资源配置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从1952年10月毛泽东同志视察黄河时首次提出南水北调的伟大设想,到 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把南水北调列入我国跨世纪骨干工程,再到2002年12月南水北调工程正式开工,历经五十余年的规划设计、科学论证和反复比选,最终形成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和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工程实施方案。通过兴建南水北调工程,实现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淮河、黄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联系,构成“四横三纵”的中国大水网总体布局,实现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十分有利于在更广范围内进行水资源优化配置。工程建成后总调水规模448亿立方米,几乎相当于新增加一条黄河,对缓解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局面,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增强综合国力,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南水北调工程,可谓盛世中国谱写的又一卷水利史诗。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31761.html

更多阅读

中考长效热点专题: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国政府充分展现了自己的组织能力和多边外交能力,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一、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中期的外交   1、政策

刘植荣:适合中国的货币乘数模型

适合中国的货币乘数模型作者:刘植荣不久前,一家金融机构高管撰文称“货币乘数与存款准备金率成反比”,这样表述并不正确。存款准备金率的倒数是简单存款乘数,它是基础货币所能创造货币的倍数的最大值,它帮助初学者理解货币创造过程,但不

专题学习:盛世下的哀歌——漫谈李白《悲歌行》沈鹏

盛世下的哀歌——漫谈李白《悲歌行》沈鹏李白作为盛唐时代最杰出的诗人,以其天马行空的神奇想象,潇洒飘逸的诗歌风格,浪漫瑰奇的艺术构思,夸张雄奇的艺术手法,受到后世的颂扬。就如同余光中先生所说的那样“酒入豪肠,七分啸成了剑气,剩

专家:来自中国的“鬼网”入侵多国

专家:来自中国的“鬼网”入侵多国 记者: 熊健华盛顿May 5, 2009美加两国的网络安全专家4月30号在美国国会美中经济和安全审议委员会的一个题为“针对美国的中国网络间谍行动”的听证会上指出,证据显示一个主要在中国运作的渗透名为“鬼

转载:感动中国的老人---白礼芳

感动中国的老人---白礼芳(3前他就去世了。他1986年74岁时开始辛苦地蹬三轮,赚取微薄的报酬,捐给贫困学生。20年间他前后捐了35万元,资助了300多个孩子。他叫白礼芳,他感动了无数网友、无数国人,他在自己生命的最后时光和刚去世后两度入围

声明:《南水北调:盛世中国的水利史诗》为网友情畫家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