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欧美实体企业的思考之一:“微笑”与“苦笑”



  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的计算机与互联网的广泛应用,被称为是一次“信息革命”,它的出现像一场力量无与伦比的飓风,扫荡了市场中的藩篱与鸿沟。从此,用《纽约时报》专栏作家佛里德曼的话讲:“世界变平了”。

  世界是平的,意味着在今天这样一个因信息技术而紧密联系的互联世界中,世界本身已变成了一个大网络、大工厂。各国都变成了这个工厂中的一个个车间,原先概念意义上的一国垄断工业生产的那种“世界工厂”已经不复存在。

  在这个世界级的“大工厂”中,各国根据资源禀赋、比较优势进行国际化分工,并根据自己在分工中的位置取得相应的利益。

  微笑的“产业链”

  国际分工可分为“产业间分工”和“产业内分工”,以及“产品内分工”。早先世界各国的分工多为产业间分工:如一国生产纺织品、另一国生产钢铁,彼此间进行贸易;或一国提供原材料,另一国进行生产等。信息革命后,世界实现互联,全球化“铲平”了世界,这让国与国之间的“产业内分工”、“产品内分工”成为现实:一辆福特汽车或一架波音飞机的各种零部件,可能散落在全球进行生产,最后再由某一地进行总装。

  在世界这个大工厂中,各国都处在产业链上的一环,负责链条上不同的一段。根据制造业的纵向产业链结构,可以把链条按照上下游关系划分为五个环节:产品研发,核心元件生产,加工组装,产品销售,售后服务。

  工业化社会当中,由于国际分工还不像现在这么精密,早期的三个“世界工厂”——英国、美国、日本就多把五个环节都放在本国进行,这五个环节的附加值和利润率相差并不明显(见图1)。而到了信息化时代,这些链条上的各个环节就被拆解开来,分别放在了不同国家,此时,这些环节的附加值和利润率已发生了明显变化,出现两端高、中间低的态势。如果把链条上的各环节按附加值、利润率大小进行比较,就会画出一条“微笑曲线”形状的结构图:上游的核心技术和下游的售后服务等属于技术和资本密集型的环节,其附加价值高,利润空间大;中下游的组装、加工等属于劳动密集型的环节,其附加值低,利润空间也小;整个产业价值链似乎是一张“微笑着的脸”。(见图1)

  

  图1 “微笑曲线”示意图

  而在整个产业链条上,谁掌握了技术、品牌、销售渠道,谁就在利润分配中掌握着主动权,谁就是产业链上的真正“霸主”。

  “微笑曲线”上的中国

  “微笑曲线”能清晰地刻画出各国在国际分工中所处的位置:欧美发达国家在上游掌握着研发技术和核心零部件生产,下游又掌握着品牌与营销渠道,而把附加值、利润率最低的组装生产甩给了中国这样的国家。

  *技术

 并购欧美实体企业的思考之一:“微笑”与“苦笑”

  我们用一组简单的数据来作说明。

  以美国为例:美国目前掌握着大部分的世界高端产业技术,电信技术的57%、半导体技术的70%、软件技术的87%、生物制药技术的85%、清洁能源的56%……依靠着这些技术,美国企业便在整条产业链中居于主导地位。他们拥有产品的定价权,可以拿走一个产品总价格的80%乃至更多——美国生产一块芯片的利润,可能相当于中国一集装箱衬衫的收入。

  *品牌与销售渠道

  产业链的另外一端是品牌与销售渠道,欧美企业在这方面的优势更为明显。我们每天耳闻目睹的,有多少是中国的牌子?汽车有通用、洗发水有宝洁、饮料有可口可乐、运动鞋有耐克、购物有沃尔玛……美国企业占据全球百强品牌的52个,消费者的耳目受他们的左右,手中的钱就自然流向了他们。有多少人在买这些产品时会考虑到:他们背后站着的是神色疲惫的中国工厂的工人呢?

  *中国的位置

  中国正处于微笑曲线的“低端”。

  当产业链上游的技术与下游的品牌渠道都被欧美企业占据时,留给中国企业的就只有利润微薄的“加工组装”了。产业链上的中国前后都受制于人,成为替发达国家打工的“世界装配车间”。

  一般而言,处在“微笑曲线”两端的产业利润率均在20%以上,而处在加工装配位置产业利润率只有5%。因此,在美国出售的一双120美元的耐克鞋,支付给中国代工企业不足10美元;销往国外的一台中国企业自己生产的DVD机,出厂价格仅为30美元,而支付给美日企业的专利费就高达10美元,这样的例子就毫不奇怪了。

  产业价值链条的形状是“微笑”的,不过却是以欧美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的微笑。

  既没有掌握上游研发能力,又缺乏下游营销能力的中国企业,心里想做的当然是从曲线“低端”往上爬!但能爬得上去吗?

  变化的“微笑曲线”

  弯曲的微笑曲线犹如一个瓷碗,处在碗底的中国需要努力爬上去,但处在碗沿的欧美国家,却并未留给中国企业以追赶的机会,它们往往将碗壁修得光滑无比,不给人以落脚的机会——垄断的专利技术、严格的品牌保护,让中国企业无从追赶。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开放这么多年,我们的企业一直追不上它们的原因之一。

  而近几年来,随着国际产业分工的进一步加强,欧美企业通过“生产商推动”与“买家推动”等方式,让微笑曲线的曲率变得更大,“碗底”变得更深,中国企业与他们的距离也更加远了(见图1虚线)。

  一条产业链条上会将许多买方与卖方联系起来,处在微笑曲线各环节上企业,会根据自己所占据的优势而确定是否能在交易中获得主动。那些不具备优势的企业,便成为其他人挤压的对象。“买家推动”与“生产商推动”就是这个道理。

  在处在碗底的中国企业,由于多是从事简单的加工装配,并不需要多么高深的技术,这些企业为获取外方的订单,不惜相互压价,这种“自相残杀”的行为,无形中将中国企业的利润又挤出一部分。中国企业距离“碗口”又远了一步。

  无奈的“苦笑”

  尽管中国的制造业在世界产业价值链条中处于不利地位,但我们不能因此否定开放带来的成绩。

  改革开放初期,刚刚从文革走出来的中国百废待兴。而近在咫尺的东亚“四小龙”(韩国、新加坡、香港和中国台湾)通过出口导向性的战略:利用本国/地区的劳动力优势,吸引外资,发展加工贸易,拉动经济增长,创造了东亚奇迹。当时的中国和东亚国家/地区有着类似的情况:有着相对丰裕的劳动力和自然资源,但技术和资金匮乏,制造业底子弱。如何实现工业化道路,成为真正的经济强国,是当时党和国家领导人面临的头号难题。在小平同志“改革开放”的大旗下,通过充分我国利用劳动力和土地资源优势,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发展国内制造业,弥补国内资金和技术的不足,是党和政府重要决策之一。

  30年过去了,我国制造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外商直接投资的70%投放于制造业;到2007年,我国制造业已经连续20年保持高速增长,占我国GDP的比重超过40%;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制造大国,全球30%的商品产自中国;通过加工贸易,我国沿海地区吸纳了大量来自内陆的剩余劳动力……

  回首过去,我们也是“笑”过的。只不过,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笑”中的苦涩味道越来越浓。

  我国制造业处在国际生产价值链的低端,虽然生产着全球商品中的30%,却只能得到其价值的1/6,我们是制造大国而非强国。制造业高速增长的背后,是以无数打工仔打工妹的青春和汗水,以不可再生的能源消耗,以不可逆转的环境污染为代价的;在产业生产价值链条上是越来越陡峭的曲率,是离“碗口”越来越远的距离。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279506.html

更多阅读

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历史演变:模式与过程

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历史演变:模式与过程●张小明[内容提要]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一直处于不断变迁的过程之中并且在历史上呈现出三个截然不同的互动关系模式,新模式正在形成过程之中。国际体系因素和中国国内因素是推动中国与周边国家

国学与历史 被曲解的经典之一: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国学与历史]被曲解的经典之一: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by 王道无名)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典籍汗牛充栋,其中有不少经典被误传了几千年,甚至成了“糟粕”;无名引经据典,帮大家还原经典本来的面目。今天我们来探讨这句几乎人人皆知的口头禅

李涛PS视频教程之一:光与色附学习笔记 2014.7.16

李涛PS视频教程之一:光与色收看视频请点击:http://v.youku.com/v_show/id_XNzQxMzEyODQ4.html《李涛PS视频教程之一:光与色》学习笔记photoshop是一个平面的二维的图像合成软件,“合成”就是在已有的素材基础上进行艺术再加工。PHOTO

声明:《并购欧美实体企业的思考之一:“微笑”与“苦笑”》为网友输了人生偷了你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