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十大怪现象 企业引才十大怪现象 人才市场菜场化(一)



  大家都在说引才,但现实中的企业究竟是如何引才的呢?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妙招,如,打猎式引才者有之,哄骗式引才者有之,市场购买式引才者有之,张网以待式引才者有之,垂钓上钩式引才者有之,争夺式引才者有之等。结果却大同小异,都没有引进合适的人才。

  原因在哪里?

  一、才企相怨难难难

  做企业难,做人才管理工作难,而做引才的工作更难!

  求职难,人才求职难,人才求到合适的职位更难!

  企业的引才难与人才的求职难,形成逻辑上相悖的“两难境地”,而解决这一“两难境地”却是难上难!

  1.引才难:绣球抛出无人接

  “好人才都到哪儿去了?”这是所有企业人才管理者所困惑的问题。为了抢夺顶尖人才,企业无不绞尽脑汁,运用各种可能的方法引才,站在高高的楼上不停地向外抛出“绣球”,希望能够使自己中意的“人才”接住。绣球不停地向外抛,可收效甚微,要么是无人接这绣球或接绣球者寥寥无几;要么是绣球接上了,坐上花轿真正拜天地、入洞房时又出了问题。有些企业的引才工作持之以恒,往往几个月、半年甚至是一年当中几乎每月招人,就是没能招到合适的人才,人才管理者非常纳闷:“这到底是为什么呢?”2.求职难:企业茫茫寻不见

  “茫茫人海,终生寻找,一息尚存,就不怕找不到”。许许多多的人才都经历过“千寻万寻始出头,犹抱双手半遮面”的求职艰辛,求职路上的困难和艰辛使这些人才的目标高度一降再降,“明知不是伴,事急且相随”。为了生存,一些人才在不理想的企业里勉强屈就,其中不乏有些是高学历、能力强、任职经历丰富的人才。说一千道一万,人才遇到一个通情达理而又甚合心意的“东家”那真叫一个“难”,可他们还得挺起腰杆,鼓起勇气往前冲。

  看上企业的,企业看不上人才;看上人才的,人才看不上企业;企业看中人才,人才也看中企业的,多数又因为薪水、职位等难以进入实质性合作;而才企相悦,好不容易订下三年合同的,往往在三个月不到时,各奔东西,相互开始各自的“寻寻觅觅”。

  二、守株待兔松鼠至

  相传在战国时期,有一个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围有人在打猎。吆喝之声四处起伏,有一只受惊的小野兔,不偏不倚,撞死在他田边的树干上。从此,他不再种地,一天到晚,守着那神奇的树干,等待着撞死的兔子。

  今天,有些规模和品牌的企业,玩起了“守株待兔”的游戏,他们认为只要高薪一开,那些“人才兔子”肯定飞奔而来。结果是“人才兔子”没有招到,一群群的“小松鼠”络绎不绝前来应聘,招聘人员忙得团团转,却没有合适的人选。

  按照常理,想得到高级人才,又坐在原地等着人才自己来,无异于“守株待兔”,同时也表明企业对所需要的人才没有较好地了解,人才资源方面的工作做得很不到位。因此,坐等高级人才“自投罗网”,实际上等于企业把自己的不良管理显现给世人看,招聘者的头昂得越高,丑就露得越大。

  三、按图索骥叹无骥

  春秋时候,秦国有个叫孙阳的人,擅长相马,把自己多年积累的相马经验和知识写成了一本书,配上各种马的形态图,书名叫《相马经》。孙阳有个儿子,看了父亲写的《相马经》,就拿着这本书到处找好马。他按照书上所绘的图形去找,一无所获。又按书中所写的特征去找,最后发现有一只癞蛤蟆很符合书中所写的千里马的特征,便高兴地把癞蛤蟆带回家,对父亲说:“爸爸,我找到一匹千里马,只是蹄子稍差些。”父亲一看,哭笑不得,没想到儿子竟如此愚笨,便幽默地说:“可惜这马太喜欢跳了,不能用来拉车。”接着感叹道:“所谓按图索骥也。”

  在企业家和老板们深感人才难得的今天,一些招聘启事都用如下诸多限制条件为人才设定一个“人才图”:性别、年龄,学历、学位,专业、毕业院校,职称,户籍,工作经验、同行业或同等职位经验、本地工作经验,资格证书、职业证书,普通话水平、外语水平、粤语水平、电脑应用水平,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专业能力,某种特殊关系,品质要求、仪态或形象要求,MBA、政府机关或留学背景要求等。一般职位往往要求至少七八项以上条件,职位越高要求越多,最高的竟有20多项条件。

 当今社会十大怪现象 企业引才十大怪现象 人才市场菜场化(一)

  伯乐相马,而不是伯乐“索”马,一个“相”字才把伯乐和马联系起来。如果伯乐顽固地拿着毛色、体高、体长、体重、牙齿、呼吸等图去“索”马,恐怕千里马早已屈死马厩了,那么伯乐也就不是如今的“伯乐”了。企业招聘人才,关键也是“相”才,而不是“索”才。如果按图“索”才,那么古时的孔子、孟子、诸葛亮、关羽、张飞等可能都算不上人才,当今的盖茨、李嘉诚、张瑞敏、倪润峰、李东生、王石等也会落选,没有哪个人才一出生就是为某个企业量身定做的,就好像没有哪个企业一成立就是为某个人才量身定做的一样。如果简单地设定一个“人才图”去“索”才,那么傻瓜都可以做引才工作。

  四、叶公好龙龙吓公

  从前有个叫叶公的人非常喜欢龙,在他的家里,墙上画着龙,柱子上雕着龙,穿的、盖的上面都绣着龙。天上的真龙听说叶公喜欢龙,就来到叶公家拜访他。长长的尾巴伸在屋檐上,把头探进窗户里张望。叶公看到天上的真龙后,吓得魂飞胆破,脸都变色了,急忙躲了起来。原来,叶公喜欢的不是真龙,而是那些画的、绣的、刻的假龙。这个故事家喻户晓,而这个故事的翻版在今天正在上演,尤其是在人才引进方面,还有许许多多的“叶公”存在。

  许多企业老板,他们对人才的热爱只停留在口头上。他们很矛盾,没有人才难以成大事,这一点他们很清楚。但当他们千方百计寻觅到心仪已久的人才时,又开始害怕人才。因为人才这条“真龙”一般具有如下特征:

  (1)有个性,不随声附和,不趋炎附势,不溜须拍马。所以有些老板就觉得,企业有了另一种声音,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挑战,进而排斥,直到所有的精英离开。

  (2)他们需要一定的权力。用人不疑,用他,就给他独立的权力。而很多老板不愿意放权,名义上给了经理的位置,却要有很多的束缚,担心“真龙”会兴风作浪。

  没有人才可用是痛苦的,而有了人才却怕人才就很可笑了。怕人才,才导致不敢放手大胆地用才,最终成了“叶公”。

  五、实用还是三缘人

  “肥水不流外人田”是中国民间文化的价值观之一,而谁是“外人”呢?既然有“外人”,自然就有“内人”,“内人”又是哪些人?“肥水不流外人田”这一观念真实地描绘了今天部分企业人才招聘的局面。所谓“内人”,即符合“血缘、地缘、人缘”的人,企业的重要职位一般由这“三缘”人才把持,“外人”只有望职兴叹,恨爹妈没有把自己生在“内人圈”。

  “血浓于水”是中国人对亲情的共识。相应地,家庭企业在中国民营企业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如,浙江某知名企业集团公司,老太太自领董事长,其四个女儿各分管一个业务公司,大女婿为总裁,形式上负责全集团的日常工作,但实权全在母女五人手中,该企业的高位全被其他女婿等占据,所谓:“亲家班子驸马团,太太小姐打字员,儿子孙子小车队,七姑八姨进集团”。与其说公司召开董事会,倒不如说是召开家庭会,没有血缘关系的人才是不可能担任该公司要职的。

  地缘,也就是老乡。中国信奉“跑了和尚,跑不了庙”的真理,于是地缘成为引进人才的一个潜规则。如某集团在公司财务人员的招聘上曾奉行“非临海人不用”的政策;另一个集团在人才招聘上,更是强调人才的本地化,为此,他们将当地一中历届毕业生的去向搞得清清楚楚,然后再上门做动员工作,请他们加盟该集团,造福家乡建设。该集团人才工作负责人不无感慨地说:“外地人才,不适应集团的企业文化,东阳话就是一道很高的门槛,很难相信一个连东阳话都听不懂的人才,能够在集团很好地开展工作。”

  中国人情多,办事看关系、讲义气、谈感情。朋友、同学等是每个人的人脉财富,企业老板也经常困惑,该不该把自己的哥们IV招进企业,共谋发展。在中国企业中,以“哥们式开始合作,仇人式分手”的例子,举不胜举。

  六、策划包装搞哄骗

  骗物、骗钱、骗色、骗人才;假货、假职称、假文凭、假招聘。部分企业一面高呼诚信,以人为本;一面大搞招聘秀、假招聘,将人才玩于股掌之间。人才引进时,海誓山盟,将前景、待遇等描绘得天花乱坠。可谓完美承诺,但绝不兑现。

  当前,招聘广告铺天盖地,其中必然有一些假招聘,一般呈现如下特征。

  1.含糊其辞,另有图谋

  这类广告,一般都不会注明所招人员将从事何种工作,也不对应聘者提出任何应聘条件。从广告内容上看,让人觉得那是每个人都可以胜任的工作,直到去应聘时,才发现有很多意想不到的“陷阱”。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275999.html

更多阅读

当今社会最大问题 当今社会存在的问题

当今社会最大问题丁启阵这些天,我跟许多人一样,为乐清那位村长的惨死感慨万端,一直想写一篇《钱云会是被谁杀死的》的博客。不料,真正动手的时候,却发现无从下笔。主要是觉得,即使我写出了旷世的檄文,对死去的村长,对案件的处理,对现实社会

策略的第一法则 品牌营销的十八个法则之跟随策略 (一)

     一、 策略阐述:  做领导者和做颠覆者都是很辛苦的事情,因为他们都是打天下的人,都是属于开疆辟土的,是属于教育市场的。用一个小故事来打个比喻,什么是领导者?有个没有人穿鞋的小岛,天气很热,一位外来者来了,就对岛上的人说“你

疯狂联盟黑珍珠好难得 多店大店,难再疯狂!(一)

     在品牌竞争白热化的今天,为抢夺市场的生存空间和品牌的强势地位,终端“圈地"运动前几年疯狂上演,可谓惊心动魄,各路品牌普遍认同“大城开多店,小城开大店"之经营法则,并形成大大小小的各自体系,商圈为王,片区老大,区域霸主,各种角色

北京房山小额贷款公司 小额贷款公司如何做强做大(一)

一、小额贷款趋势(目的:市场状况)(一)小额贷款的起源及国外发展现状国际流行观点定义,小额信贷指向低收入群体和微型企业提供的额度较小的持续信贷服务,其基本特征是额度较小、无担保、无抵押、服务于贫困人口。小额信贷可由正规金融机

声明:《当今社会十大怪现象 企业引才十大怪现象 人才市场菜场化(一)》为网友假惺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