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节:走出抱怨的恶性循环(2)



系列专题:《改变你的人生轨迹:不抱怨的法则》

  对煽动者的言辞保持警觉

  煽动家们通常把生活夸大为正义与邪恶之间的斗争,或是把事情描绘为黑白两个对立面,或是迎合全国人民的自尊心,产生一个共同的敌人并对他进行谴责。煽动家们通过自己敏锐的洞察力知道并且利用了这一知识。在宣传连续性的极端一面,我们会发现煽动家们是利用“谴责”这一手段来激起公众激情的。煽动者还知道通过使用贪婪、地位、安全、性、压迫或权力等方法很容易激发起人们情绪化的反应。

  通过使用表达有责难意味的哄骗性的词语和句子,煽动者的辞令会激起人们强烈的反应。去除掉煽动家们言论里的哄骗性的词语和句子,你就会找到应对煽动者广义上的责难的处理方法。这样你就能直达问题的关键所在。例如,把那些具有煽动情绪作用的属于责难范围的名词、形容词和句子从下面这段煽动者的言论里删掉,转而以“废话”逐个代替。

  我们饱受那些哄骗我们感情的腐化堕落之人和狡猾的政治家们的欺诈,他们在背后嘲笑着我们。他们对法律和行为准则口惠而实不至,在我们不注意的时候就对这些准则进行违背和破坏。我们被隔离在那些只会关心自己退休金的专断的疯子和社会渣滓的行动之外,无法参与其中。

  我们会受到虚伪的司法系统的蒙骗,他们和坏人联合起来进行密谋,使公平竞争遭到了践踏。这些当权者们随意给我们定罪。他们像寄生虫一样以吸我们的血液为生。流氓和狗腿子伴在他们的左右。他们对我们的孩子们肆意欺凌。仅靠我们自己是无力阻止他们骇人听闻的低劣手段的。所以说,我们要联合起来,因为我们被剥削得太多了。有谁会对这些掠夺者说“不”呢?你们中有人愿意和我一起把这群吃人的恶狼消灭掉吗?

  在把充满煽动性的形容词和句子从宣传言论中删除后,剩下的就是支离破碎的和模糊难懂的词了。在把下面这些词语用“废话”一词代替后,剩下的几乎就没有什么了:剥削、无耻之徒、狡猾的政客、欺骗、在背后笑话你、空洞的应酬话、行为规范、阴谋破坏、专断的疯子、社会渣滓、被虚伪的司法系统所蒙骗、和坏人进行密谋、使公平竞争得到践踏、当权人物、给我们定罪、寄生虫、以吸我们的血液为生、流氓和狗腿子、对我们的孩子们肆意欺凌、骇人听闻的低劣手段、掠夺者。尽管煽动者的言辞“酣畅又激烈”,然而一旦去掉其中哄骗性的语言,它听起来荒谬并且完全丧失了意义。它真正的力量就在于它所使用的带有欺骗性的语言。

  煽动家的呼吁出现在公众的讲演台上和私人的谈话那中,有时甚至会出现在当我们因受到严厉的指控而自我贬低的时候。但是如果我们对煽动这一手段有了清醒的认识,迟早会摆脱那些极有可能造成敌视和仇恨、半真半假且空洞的诉求所影响。

  跳出他人和自我的刻板印象

  我们做摘要的能力是一种使生活能被理解的自然行为方式。“摘要”这个词起源于拉丁语,意思是“从别的地方取出来或是拿过来”。我们提取摘要后就能使事情变得简单,虽然会丢失信息,但却提高了效率。然而,当现实的简化促使我们沿着思维的轨迹“心烦意乱”时,效率可能就不那么有效了。当你为达不到想象中的你而责备自己时,你会感到一种难以理解的心烦意乱。

 第30节:走出抱怨的恶性循环(2)
  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鲁道夫·安海姆在他的《可视的思维》一书中这样评论道:视觉、思维、感知和推理是交融在一起的。我们想象桌子,就能感觉到一张桌子。通过把事件定义为好和坏,正当与不正当,公平与不公平,快乐与痛苦,我们可以往里面添加一定的意义。这些价值标签有助于把现实情况组织安排起来。比如说抽象的原则,自由与责任,代表重要的臆断和事实,我们可以把它们用作与其行为相匹配的标准。它们也能激励人们的行为,人们会为自由而死。如果你意识到了责任抽象含义的价值,你就会努力做到守时,遵守自己的承诺,并且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265879.html

更多阅读

第32节:走出抱怨的恶性循环(4)

系列专题:《改变你的人生轨迹:不抱怨的法则》  中断责难的循环  传统家庭的价值正在逐渐消失。因为这些传统的价值的减少,犯罪率正在逐渐上升。那么,我们是否就能得出结论,这二者之间会互相影响吗?如果我们降低了犯罪率,就能提高家庭

第31节:走出抱怨的恶性循环(3)

系列专题:《改变你的人生轨迹:不抱怨的法则》  我们大部分的抽象概念都是不完整的,是对现实的描绘性的陈述。举例来说,当我们称某人为“红发人”时,我们意识到的这个人还远不止如此。还有,如果我们想和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我们需要通过

第29节:走出抱怨的恶性循环(1)

系列专题:《改变你的人生轨迹:不抱怨的法则》  第七章走出抱怨的恶性循环  本章我们将探究广义的抱怨形式。我们将从宣扬、陈规和责难开始,最后将介绍打破反复推理方式的技巧,这些推理方式通常成为广义上抱怨的主要形式。  反复

第5节:走出抱怨的陷阱(5)

系列专题:《改变你的人生轨迹:不抱怨的法则》  如同兔子布雷尔及哈特费尔德人和麦科伊人一样,并非所有产生的后果都会使人变得清醒。很多人尽管已经尝过恶果的滋味,但还是会重复着同样的错误。这些聪明人为什么会一次又一次地掉进同

第4节:走出抱怨的陷阱(4)

系列专题:《改变你的人生轨迹:不抱怨的法则》  掩饰型陷阱。掩饰型陷阱是指人们为了从自己的错误行为中解脱,而故意编造一些听着可信实则错误的理由。如:“没人那样教过我”,“我觉得那样是被许可的”,“如果天气不发生变化,事情就不会

声明:《第30节:走出抱怨的恶性循环(2)》为网友記钇嘬茤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