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客风云传怎么赚钱 曝金融危机年8大风云人物 看名人如何逆势赚钱(一)



系列专题:直面金融危机

    将相王侯 宁有种乎

我们的商业社会正在经历一场变革,有人将其称为“新商业文明”,民营企业家成为这场变革中重要的推动和支撑力量。他们凭借自身的商业智慧,在诸多壁垒中建立起自己的“王国”,这些曾经的“小鱼小虾”逐渐开始成为影响主流的商业力量,甚至创造行业规则。

不过他们力图革新这个商业社会的同时,最大的挑战就是改革自己。

他们或在事业巅峰华丽转身,为梦想站上新的起跑点:李开复离开谷歌重新创业,“决定从今天开始做最好的自己”。

他们或多年来苦心经营,一步一个脚印把民营企业经营得越来越有国际化风范:当年号称“汽车就是两个沙发加四个轮子”的民营汽车企业第一人李书福,2009年更是因为一个已经实现和另一个仍在传言的海外并购案不断成为公众的焦点。

他们或利用技术,使个人成就和企业地位提升到一个新的至高点:当众人都在高呼“制造业已经无利可图”时,技术狂人王传福以中国制造先后荣登双榜(胡润中国富豪榜和福布斯)首富。

他们或利用资本,让自己和所创造的事业离终极梦想又近了一步:运作和培养了众多明星后,华谊兄弟  (300027 股吧,行情,资讯,主力买卖)在创业板粉墨登场,也风风光光当了一回明星,它试图打造全方位娱乐王国的“华纳兄弟梦”在这一刻终于不再那么遥远……

 侠客风云传怎么赚钱 曝金融危机年8大风云人物 看名人如何逆势赚钱(一)

他们敏锐的神经善于捕捉人们空白的消费需求:仅用两年时间,刘鹏飞巧用电子商务平台,完成了从普通大学毕业生到百万富翁的华丽蜕变;怀揣中国原创动漫梦的卢永强完成了自己事业的成功晋级,也让中国动漫产业扬眉吐气。

企业家们的动力来源于自身“升级”的诉求,更来源于对中国乃至世界经济环境的参悟。2008年底真正爆发的这场金融危机似乎已经逐渐过去,虽然它过于短暂,但是仍或多或少让中国企业家发现,走上这条变革之路,才能真正支撑起一个真正的经济大国。

这些企业家们或许在不同的行业和领域做着不同的事,但却在最后达到了同样的效果:在经济形势急转直下的局面中,他们抓住机会逆势而上,突破自我。辞旧迎新的岁末,他们已经精神抖擞地站在2010年大门的入口,摩拳擦掌,从容淡定,整装待发。

李开复 「追随我心」去创业

  


  “贝多芬54岁才写就第九交响曲,乔布斯52岁才发明iPhone。你最美好的时光仍在前方。让我们一起见证。”2009年12月3日,迎来48岁生日的李开复在同事们送给他的贺卡上看到这样一段贺辞。

  李开复和他的同事们大多相识或神交已久,但直到三个月前他们才聚拢在一起,开始一段让他们热血沸腾的新旅程。

  2009年9月7日凌晨4点01分,李开复在他的新浪微博上发了一条消息:为了维护我的“铁人”外号,我要多发点微博,证明我不睡觉。让李开复“不睡觉”的,正是数小时后他正式对外宣布成立的新公司——创新工场。

  2009年似乎是被创业者抢占风头的一年。9月,李开复在北京开办“创新工场”引发媒体追逐;数日后,马云则在杭州率领2万人狂欢为阿里巴巴的十周岁庆生——马云和阿里巴巴的故事激励无数后来者前赴后继踏上创业之路;10月底在深圳——另一片创业的热土,28家公司敲响了创业板的首轮上市钟声。

  李开复在他的自传中披露,选择创业是“追随我心”的选择,或许,他应该庆幸,他心脏的跳动和时代的脉搏是如此一致。

  创业并教练着

  公司还未开张,筹资就达8亿元;李开复和所有员工每天一起吃不超过15元一份的快餐;开张第一天,收到简历7000份……这些反差极大的数字为“创新工场”添上了传奇和神秘色彩。

  幸亏李开复在过去20多年职业经理人生涯中已经练就了一身游刃于公众和媒体的好本领。从公司宣布成立之前,他就开始与记者见面,不厌其烦地诠释“创新工场”的理念:(天使投资+创新产品)×规模化。

  在李开复的设想中,“创新工场”将是一个全新的创新平台。在第一年中,公司将招聘约110名最佳创业者、工程师和创业团队成员,并从他们的创意中筛选20个组建项目,然后投入资金进行不超过9个月的孵化,最后竞选出5个项目,成立子公司。一年之后这些子公司将独立运营直至上市。

  李开复透露,创新工场的构想产生于病床之上。2009年6月,李开复躺在医院等待做手术,此前,四年合约已满的李开复就向Google的CEO施密特口头提出了辞职。Google的高管希望他回去好好考虑,并给予巨额股票期权的承诺。

  “对于谷歌,我现在已经没有遗憾,但我的人生还有一个缺憾没有实现,我想去弥补它。”李开复在他的博文《再见,谷歌》中这样写道。“Google已经足够伟大,如果给我任何一家跨国公司中国区的负责人去换,我都不会去,我只是希望去做些自己的事情。”

  有媒体评价李开复是“外企中最成功的华人职业经理人”,经过苹果、SGI、微软和Google四家顶级公司历炼的李开复对此名头当之无愧,但是他并不打算在跨国公司里善终,而是选择了在第四个本命年即将到来时寻求新的自我突破。

  以“睡觉少”著称的“铁人”一度笑称自己“年纪大了,(熬夜)不行了”。

  “但是,现在又可以了。看来不是年纪,是激情。”李开复在凌晨发表的微博中写道。

  一位与李开复熟悉的某跨国公司高管对记者说:“我最佩服的是他很勇敢,再‘疯狂’的事情,决定了就会去做,不顾其他人对他怎么看。”

李书福 不要「猫冬」 要「冬泳」

  


  “汽车不就是两个沙发加四个轮子。”曾经“口出狂言”、被称为“汽车疯子”的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如今“疯”的迹象愈来愈少。相反,李书福已经将旗下的吉利汽车治理得颇有国际化风范。

  2009年,李书福将吉利带到“世界名牌”的门口。年初,吉利不动声色地将澳大利亚自动变速箱生产商(DSI)收入囊中,这是吉利2006年成为英国锰铜控股公司最大股东后的又一次跨国并购。这个曾经孤注一掷的民营造车者,开始把他的公司称作“真正的国际水平的汽车公司”,“当然规模还不是很大。”

  如今,李书福和吉利又因为另一个仍在进行中的海外并购案(并购沃尔沃)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吉利对收购沃尔沃胸有成竹,我相信肯定能成功。我们和福特方面还有一些细节问题要讨论。目前收购谈判还处于初级阶段,整个过程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李书福还是一如既往地自信。

  在李书福看来,2009年对于吉利而言是迈向国际化、规范化、打造民族品牌的一年。这一年,李书福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不要‘猫冬’,而是要‘冬泳’。没有别人的危机,哪里有我们的商机?”

  “躲猫猫”玩海外并购

  2009年3月,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在北京召开。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的李书福,照例开着吉利汽车来到人民大会堂开会,照例成为媒体追逐的对象,照例讲他打造自主品牌的梦想和艰辛,说到高兴处,照例是激昂地带着台州口音讲不标准的普通话。

  只是当被问到吉利收购沃尔沃的问题时,与之前的言无不尽相比,李书福的回答开始变得很谨慎。他不动声色地嘿嘿一笑,从西服口袋里掏出一张对折了两次的A4纸,上面列了四条经他之手改动过的“媒体声明”。

  “我们肯定对此(指福特抛售沃尔沃)表示高度密切关注。作为一家汽车公司,我们有自己的发展方向,有自己的战略。只要有利于公司发展,有利于股东权益,(吉利)就会考虑各种各样的战略选项。”

  李书福开始和记者玩起了“躲猫猫”,拒绝再回答记者的追问,逼急了,就以“该说的、能说的,我都说完了,要想知道更多,只能去看上市公司的公告了。”

  半年之后,国际著名投行高盛选择了与李书福合作。高盛将通过认购可转债以及认股权证投资吉利。吉利通过发行可转债获得18.97亿港元,这笔资金将用作公司的资本支出、潜在收购以及一般企业用途。对于高盛为何在金融危机带给自己的病还没全好的情况下就选择了吉利,李书福解释说高盛看中的是“自己”。而这几乎被外界一致地看作是吉利汽车在为收购沃尔沃做准备。

  11月16日,当众多汽车厂家正在广州车展上向媒体宣传今年销售创下纪录的时候,李书福却带队前往欧洲进行访问,目的还是为了推进收购沃尔沃的进程。

  李书福曾说自己不欣赏靠收购、兼并做大的欧美汽车巨头,但如今却亲自赶到瑞典去竞购沃尔沃,李书福的身上似乎永远都充满了矛盾。“在确保自主创新的前提下,通过收购外企达到‘洋为中用’的目的,也是不可或缺的,毕竟世界已经进入了地球村时代。”李书福总能自圆其说。

  而对于每一次海外竞购,李书福都有清晰的认识:“任何海外并购都是有风险的,没有合适的就坚决不做。而且并购要根据企业的自身实际情况,不能因为便宜去并购,这样风险会很大。”

  尽管到目前为止还无法对这一收购事件的结局作出精确预测,但是从国家改革开放战略、自主发展战略的高度来看这次收购的话,吉利如果能够收购成功,必将是中国汽车工业的一件大事,这既是中国汽车工业对外开放的一次新的重要实践,也是中国汽车工业从“引进来”向“走出去”过渡的标志性事件。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245222.html

更多阅读

电信三类客户怎么消除 消除客户的逆反行为(一)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在谈话的时候,对方好像总是要澄清和反驳你说的每一件事,你说了一件事,他就会立刻说一件比你说的更震撼的事情,或者你说了一个观点,对方就立刻说出不同的意见,最终导致讨论无法进行下去。  这种情

专家支招:家纺专卖店如何运营最赚钱(一)

任何零售商品在渠道体系无不跟零售渠道的业态发展趋势有关,家纺产品也不例外。在成熟的商业市场,我们可以看到如下业态:便利店、折扣店、批发市场、大卖场、连锁超市、百货公司、5元店、Outlets、shoppin—gmore、专卖店、

80后IT四少:金融危机下依然赚钱(一)

系列专题:研究80后李想、茅侃侃、戴志康、高燃。这不仅仅是四个男生的名字,还至少附带着以下潜台词:“80后”、“创业精英”、“IT四少”、“财富新贵”。2006年首先报道他们四人的财经类杂志,在2008年10月的报道中,下了这样的结论:“戴

其实写稿赚钱很简单 创业故事:看上去免费 其实很赚钱(一)

清凉、湿度适中的气候环境最适宜毛皮动物的生长,因此世界上优质毛皮的出产地多集中于北方地区。江苏省的溧阳市在气候上和北方相比,养殖皮毛动物并不占优势,可是陈庚荣看别人养狐狸赚钱了,自己也想养,其皮毛质量可想而知,碰巧的是他附近

创业故事:伤心做生意,是开心赚钱(一)

很多人都知道,成都是个休闲的城市,也是一个美食聚集的地方,各种小吃好吃还不贵。初来乍到的人关心它们的美味,也关心经营这些小吃的人到底能赚多少钱。今天介绍的是一个卖凉粉的人,他的凉粉一碗只卖2元钱,而他一天能够卖出多少碗呢?说出来

声明:《侠客风云传怎么赚钱 曝金融危机年8大风云人物 看名人如何逆势赚钱(一)》为网友思想的主角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