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与管理职能 管理与管理者



1 管理

 

1.1 管理的概念

汉高祖刘邦曾经说过:“攻城夺地,吾不如韩信;接济粮草,吾不如萧何;运筹帷幄,吾不如张良。但他们却能为我所用。”——这是管理和管理者的成功典范。

那什么是管理?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理解。

 

1.1.1 西方学者对管理的认识

    19世纪末20世纪初,管理理论最早出现在西方,主要历经了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现代管理理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很多管理理论。但并不是每个管理理论都对管理有一个明确的定义,我们选取几个有代表性的定义。

    (1)哈罗德8226;孔茨

管理就是设计和保持一种良好的环境,使人在这个环境中高效率地完成组织既定目标。这一定义强调两点:管理的内容就是设计和保持一种良好的工作环境;管理的目的就是高效率地实现既定组织目标。

    (2)赫伯特8226;西蒙——卡内基·梅隆大学心理学和计算机科学教授

赫伯特8226;西蒙认为,管理就是决策,决策贯穿管理的全过程,决策行为是管理的核心。任何作业在开始之前都要先做决策,制定计划就是决策,组织、领导和控制也都离不开决策。从这个角度来看,管理者所做的一切的工作、行使的一切职能,其实质都是决策。

但是,管理不等同于决策。因为领导的影响力也能够实现管理(比如领导上班从不迟到、每天都穿公司制服、对待员工非常友善等等,潜移默化中也能够实现管理),但这种“管理”却不是决策。

    (3)斯蒂芬8226;罗宾斯

管理是指同别人一起并且通过别人更有效地完成组织活动的过程。这一定义把管理视作一个过程,强调了人的因素,同时又强调了管理的双重目标——既关注效率,又关注效果。

 

总结以上三个定义,他们都强调了人的作用,而忽视了其他资源的作用,如物力、财力资源等。

 

1.1.2 国内学者对管理的认识

中国的管理思想源远流长,以孔子和孟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管理思想、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学派管理思想、以孙子为代表的兵家学派管理思想至今流传于西方管理之中,并被广为使用。

我们来看一下国内教材对管理下的定义:

(1)杨文士

    管理是指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使别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这一定义说明了管理的职能活动包括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既定目标,重视了人的因素,但仍忽略了其他资源因素的影响。

(2)徐国华

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激励、领导和控制等环节来协调人力、财力和物力资源,以更好地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

这一定义和上一个定义从职能划分上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是囊括了其他资源的作用,如物力、财力资源。

(3)周三多

管理就是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1.1.3 管理的含义

(1)从字面上理解

“管理”应倒过来理解为“理管”。因为在任何一个组织中,只有先“理”清组织中的人和事,才能“管”好组织中的人和事。因此,应该是“先理再管”,而不是“先管再理”(因此组织中的新招员工,前几个月应在各部门轮岗,熟悉组织的各个部门及其业务活动。)

(2)从内涵上理解

结合众多对“管理”定义的理解,大家普遍接受的定义是:管理就是在特定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便完成既定组织目标的过程。

(这个定义中包含:管理的载体——组织;管理的对象——组织所拥有的资源,即人、财、物、信息等;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管理的使命——完成既定组织目标;管理的本质——活动或过程。)

①管理的载体——组织

    管理总是存在于组织中的,管理不能脱离组织而单独存在。因为脱离组织的管理,就失去了管理的意义和内容。正如一个超市经理决定今天超市补货的数量、品种,这属于管理决策;而他决定今天在超市为自己购买什么物品则不是管理的范畴了,因为其思想和活动已经脱离了超市这个组织。

②管理的对象——组织所拥有的资源

管理的对象是组织内外一切可协调的资源,即人、财、物、信息等资源。具体包括:原材料、人力、资本、土地、厂房、机器设备、顾客、信息等。

③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是管理的四大基本职能。决策和创新这两项职能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但严格地说,这两项职能并不是独立的管理职能,而是从四个基本职能中分离出来的,是对四项基本职能某些方面共同内容的专门强调。

④管理的使命——实现组织既定目标

目标是所有管理活动的起点,同时也是管理活动追求的结果,更是管理工作成效的考核标准和依据。

⑤管理的本质——活动或过程

管理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有意识、有目的地对资源进行的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活动或过程。

 

综合以上五个方面的内容来看,我们说管理的这个定义能够得到众多学者的广泛认同也是情理之中,因为它囊括了管理的载体、对象、职能、使命和本质。

 

2 管理与管理者

 

这一节只需弄清楚一个问题,即:为什么说管理是所有管理者的普遍需要?也就是说为什么每个组织中的管理者都必须重视管理?这样,我们就把管理与管理者结合在了一起。

那么为什么说管理是所有组织的普遍需要呢?

对于所有的组织,管理都是绝对必要的。无论组织的规模是大是小,组织类型是营利性还是非营利性,也无论组织中的各种领域——制造、营销、人力资源、财务、研究开发等,组织中的各个层次——高层、中层、基层,都有特定的目标,都存在对资源的获取、开发和利用,并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也就是都存在管理问题。所以说,管理是组织的普遍需要。

管理良好的组织,能够发展出忠诚的顾客基础,能持续成长和不断繁荣;管理不善的组织,其顾客基础在不断萎缩,营业收入也在下降,最终会陷入困境。组织要兴旺,管理者必须认识不良的管理,并采取措施纠正它。

 全球化与管理职能 管理与管理者

 

3 管理者

 

3.1 管理者

   

从事管理工作的人的总称,如CEO、车间主任和部门经理等。

 

3.2 管理者角色

   

    根据亨利·明茨伯格的研究,管理者做什么可以通过考察其在工作中扮演的角色来恰当的描述。明茨伯格得出结论:管理者实际上扮演十种不同但又高度相关的角色,这些角色又进一步被组合成三种类型。

(1)人际角色——包括人与人以及其他具有礼仪性和象征性的职责。具体包括:挂名首脑、领导者和联络者角色。

(2)信息角色——包括接受、收集和传播信息。具体包括:监听者、传播者和发言人角色。

(3)决策角色——涉及决策活动。具体包括:企业家、干扰应对者、资源分配者和谈判者角色。

 

3.3 管理者技能

    管理者的职责是变化和复杂的,管理者需要特定的技能来履行其职责和活动。根据罗伯特·卡茨的研究,管理者需要具备三种基本技能,即: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1)技术技能——使用某一专业领域的有关程序、技术、知识和方法来完成任务的技能。尽管管理者不必成为精通某一领域的技能专家,但还是需要了解并初步掌握与其管理的专业相关的基本技能,否则很难与组织内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从而无法对所辖业务范围的各项管理工作进行具体的指导。

(2)人际技能——与处理人际关系有关的技能,即理解、激励他人并与他人共事的能力。管理者主要是要借他人之力把事情办好,其决策要得到他人的支持,所以人际技能对管理者也很关键。

(3)概念技能——是指综观全局、对复杂情况进行抽象化和概念化的技能。管理者必须能够将组织看做是一个整体,理解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设想组织如何适应它所处的广泛的环境。对于高层管理者,概念技能非常重要。

    对管理者来说,三种技能的重要性取决于管理者所在的管理层次。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234308.html

更多阅读

全球化与国际化的区别 国际化和全球化

在经理人网站上看到一篇文章《苏荣琛:“全球性和国际化是两个概念”》,就想到全球化和国际化的区别在哪里呢?自己的理解是“全球化”是指全球融为一体,有点像地球村的意思,“国际化”是指与国际接轨,各种流通比较畅顺。当然这只是简单的

领导者与管理者 管理者≠领导者

很多人都容易混淆管理者与领导者的概念跟实质代表的内容。这两者之间,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区别之区。为了让从事企业管理的人真正搞清楚管理者与领导者的关系,特写此文,以供参考学习。我们现在从管理的职能入手,来分析一下管理者这个名词

领导者与管理者的关系 领导者的管理智慧

领导者的管理智慧作者/刘艳璐古人曾子有句话说得好:“用师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用师者王”就是领导者非常谦虚好学、礼贤下士,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不足、不能,尊奉真正贤能之人为老师,善用天下之智力以谋大业,从而“王天下”成

最佳管理者荣誉证书 员工与管理者的最佳距离

在冷风瑟瑟的冬日里,有两只困倦的刺猬想要相拥取暖休息。但无奈的是双方的身上都有刺,刺的双方无论怎么调整睡姿也睡的不安稳。于是,它们就分开了一定的距离。但又冷的受不了,于是又凑到了一起。几经反复的折腾,两只刺猬终于通过自己的

管理者企业管理 企业管理者十诫

西方企业界将导致管理失败的原因归结为十大诫律。这“十诫”是:一、诫奋斗目标不明确管理者必须及早明确和认清自己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在自己成长的历史中,学习有关专业的知识技能,积累经验,建立必要的社会关系。否则,便会给前程蒙上

声明:《全球化与管理职能 管理与管理者》为网友钻石王老五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