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人物性格之职场 《从历史看职场》性格所误的崇祯(2)



两年前的事情大家至今记忆犹新。崇祯十五年1642年,在被李自成打得很狼狈的时候,崇祯曾打算与清兵议和,以便腾出力量安内——扑灭闯王起义。崇祯与兵部尚书陈新甲商议后,决定秘密进行此事,并交由陈新甲具体实施。可惜事情还是张扬出去了,大臣们纷纷质询是否有此事?此时崇祯害怕担个“媚外”的罪名,没等陈新甲说话讲出实情,就把他拉出去给“咔嚓”了。这事情才过去不到两年,大臣们还是记得的,没有人想做第二个陈新甲。

崇祯一再声言:“此等重大军机应行与否,原应先生每(们)主持担任,未可推诿,延缓误事。”但这些大臣们都是官场上的老油条了,谁肯上这贼船。崇祯有意推卸责任,朝臣含糊应对,谁也不拍这个板。后来崇祯逼问得紧了,朝臣就想出一个很“民主”的办法——向各省督抚征询意见。在此国家存亡的危机时刻,皇帝和大臣在这慢悠悠地推太极,二月八日山西首府太原城破,一晃二十天过去了,调吴三桂的事还没定下来。此事折腾了一个多月,由于朝臣们没有明确表态,崇祯自己也不愿承担“弃地”的责任,就把这件事关国家命运的大事给压下去了。

时间没了,机会没了,京师也没救了!等到崇祯皇帝在三月初终于下了让吴三桂勤王的命令后,吴三桂的军队刚刚开拔,北京就已经陷落了。

身为国君,在危亡时刻不能力挽狂澜,反而为了谁的责任问题而与群臣纠缠不清,最终丧失了最后的机会,反映出崇祯性格中懦弱的一面。领导是什么?领导就是扛问题的,天塌了,你不扛谁扛,虽然你个头不高,但谁让你在最上面呢?如果你都不想承担责任,又有谁会愿意为你承担责任呢?类似的事情不只发生过一次。

崇祯十七年二月十日,总宪李邦华向崇祯帝提出了迁都南京的建议。根据李邦华的建议,崇祯帝可以以到孔庙圣地的名义出京,出京后直接南下去往南京。崇祯听后没表态,只说“知道了”。崇祯可不是没听进去这个建议,后来就在朝会上讨论这件事情,可得到的并不是他想要的结果。

朝中的大臣们都认为即便是南下,也应该是太子南下,而皇帝应该守卫社稷。我这做皇帝的留在这等死,你们领着接班人躲风头去了,如果我这儿有个万一,你们立马拥护新皇帝即位,酒照喝,舞照跳,官照当,就皇帝我一个人和阎罗王下棋,真亏你们想得出来。那还讨论南下做什么?崇祯于是冠冕堂皇地说:“国君死社稷,恒理也。”这话说得显然违心,既然已经打算“死社稷”了,怎么还抛出南下这个议题呢?

|www.aihuau.com|24

末了,崇祯还给提出南下建议的臣子一句:“言迁者欲使朕抱头鼠窜耶?”废话,不打算逃跑你开会研究它干吗?准备组团到江南旅游?你就是有这个精力和时间,人家李自成还不干呢,他还想找你喝酒呢。自己没走成,还埋怨人家。大臣们一看风向不对,马上调转口风,纷纷表示放弃南迁主张。但崇祯不是不想南迁,只不过是他想代替太子南迁,于是就又大骂“光时亨阻朕南行”,光时亨因极力反对南迁而成了倒霉蛋。

崇祯可能觉得这话说得太露骨了,显得自己太想逃跑了,于是又回过头对提议南迁的臣子说:“诸臣平日所言若何?今国家至此,无一忠臣义士为朝廷分忧,而谋乃若此!夫国君死社稷,乃古今之正,朕志已定,毋复多言。”说是“毋复多言”,其实崇祯是想做个姿态,让大臣们极力进谏,这样自己“盛情难却”顺水就把南迁的事情定下来了。可谁想,他这前后矛盾,一会迁一会死社稷的,搞得大臣们也摸不清风向了,迁也不是,不迁也不对,到底怎么着你给个痛快话啊!既然风向不清,那就闭嘴不说,于是这件事情就不了了之。

南迁没形成决议,崇祯的逃跑计划没能成功,此时李自成已经兵临城下。李自成没有马上开始攻城,而是派投降的太监杜勋进城,代表自己与崇祯皇帝谈判。杜勋带来了李自成的要求:封李自成为王,赐银一百万两,承认陕西和山西为其封国。这样的条件,对于已经内忧外患的崇祯帝应该是最好的条件了。只要给了李自成一个官方身份,马上就可以解除起义军对自己的威胁,同时又为自己抗击满清增强了力量。可是崇祯又犯了老毛病,他不想落个“偏安”的名声。他希望找个替罪羊,此时在他身边的大臣魏藻德成为他的目标。

崇祯便问魏藻德:“此议何如?今事已急,可一言决之。”那意思是:你说行,然后我同意,这事情就成了。可魏藻德不想背这个黑锅,他选择了沉默。崇祯于是再次发问:“此议何如?”魏藻德依旧“拒绝回答”。没办法,崇祯拉不下这个面子谈议和,于是打发走了杜勋。杜勋刚走,崇祯帝就拍桌子摔板凳,并把魏藻德一把推倒,其气愤程度可见一斑。

崇祯不仅不能承担责任,很多时候也往往是“说得轻松做得稀松”。

崇祯十年四月大旱,祈了几次雨都没效果,此时崇祯下了一道《罪己诏》。“张官设吏,原为治国安民。今出仕专为身谋,居官有同贸易。催钱粮先比火耗,完正额又欲羡余。甚至已经蠲免,亦悖旨私征;才议缮修,(辄)乘机自润。或召买不给价值,或驿路诡名轿抬。或差派则卖富殊贫,或理谳则以直为枉。阿堵违心,则敲朴任意。囊橐既富,则好慝可容。抚按之荐劾失真,要津之毁誉倒置。又如勋戚不知厌足,纵贪横了京畿。乡宦灭弃防维,肆侵凌于闾里。纳无赖为爪牙,受奸民之投献。不肖官吏,畏势而曲承。积恶衙蠹,生端而勾引。嗟此小民,谁能安枕!”

说了半天就俩字:拿钱。他哪里是责怪自己啊,分明就是责怪这些当官的只顾自己发财了,也不分给我这个皇帝点。看得出来,崇祯对于官吏们一心贪财十分气愤。他还曾动过“搜括臣宰”以“助饷”和“救民”的念头,因为当时崇祯感觉最缺的就是钱。于是,崇祯要么经常吃着吃着饭,就觉得自己太奢侈了,于是要求给自己“减膳”;要么在观看宫女表演时,经常想到老百姓还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于是要求“停乐”。可是老天爷似乎不领这份情,雨、旱、蝗灾一样不少照方全来,这让崇祯更觉缺钱,于是几次三番地“罪己”,周而复始地劝戒官员富户“慷慨解囊”,但总没有实际效果。

 西游记人物性格之职场 《从历史看职场》性格所误的崇祯(2)
事实往往是具有讽刺意味的。据《明季北略》记载:当李自成进京之后,打开国库时,被自己看到的一切惊呆了。“旧有镇库金积年不用者三千七百万锭”,是啊,谁看到这么一大堆银子能不呆呢?但崇祯皇帝怎么就“忘记”自己还有那么多私房钱呢?在国难当头之时,在号召他人“慷慨解囊”之时,为何不能做个榜样,自己先拿出银子助赈、助饷?

可怜之人自有可怜之处,《明史》批评他“性多疑而任察,好刚而尚气。任察则苛刻寡恩,尚气则急剧失措”,其实他的性格弱点正是其悲剧的根本原因。以后人的眼光再去看崇祯,曾经有很多机会摆在他的面前他没有珍惜,可惜上天没给他再来一次的机会!

[深度解析]

做一个亡国之君是不幸的,做一个无力回天的亡国之君更是不幸。崇祯曾经很努力地想挽救即将坍塌的大明王朝,但他失败了。失败的原因有祖辈积留下来的历史问题,但也不能忽视崇祯自身性格中的一些缺陷,抵消了他曾经做的所有努力。

崇祯一朝,留给人们最光辉的记忆恐怕就是他苦心经营,终于铲除了大太监魏忠贤。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坚忍、睿智的崇祯。无论是示弱保身,还是逐步剥离魏忠贤的权势,或是雷厉风行地实施抓捕,崇祯在此时的一系列举措都体现出他曾是一个高明的君主。但令人扼腕的是,崇祯仍然没有脱离开依赖、信任宦官的轨迹,最终更是听信宦官的话杀死了保护大明王朝的中流砥柱袁崇焕,从而进一步加速了明朝的灭亡。崇祯走了一个来回,却猛然发现自己又回到了起点,哦,对不起,或者说他退步了(先前还痛恨宦官当政而后又信任宦官)更适合。崇祯的失败,为我们昭示了一条生存法则:千万别做戴着眼罩的驴!

电影中有句经典的台词,“如果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的话”。上天,曾经给了崇祯这位想要重振大明王朝的皇帝很多次机会。曾经,崇祯有机会同李自成讲和;曾经,崇祯有机会把吴三桂调入关内抵挡李自成的军队;曾经,崇祯有机会筹集大笔的金钱以备军需;曾经,崇祯有机会南迁而避免自己落入敌人手中;曾经,李自成在北京城下派来了讲和的使者……曾经,太多的曾经,没有一个能实现。而没有实现的原因,在于崇祯总希望自己来做红脸,而黑脸让别人来做,崇祯太把自己当聪明人了。崇祯的“聪明误事”,向我们昭示了一条生存法则:不要把别人当傻子!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233435.html

更多阅读

《苍狼》人物性格分析——秦枫 西游记人物性格分析

继《雪豹》、《黑狐》热播之后,作为梦舟三部曲收官之作的《苍狼》也收到了不错的收视率和观众的肯定。且不说剧情设定是否完全合理,单就制作水平而言,已经算得上上品。纵观近年电视剧市场,一个最普遍的现象就是相同或类似题材的电视剧

西游记人物分析--团队的力量 西游记人物分析

西游记人物分析—唐僧  任何时候他都没有说过放弃。不管遇到什么艰难险阻,也不管遇到什么诱惑。记得电视中有个小国家聘请他去当国王的,有些大款要给他成家立业的,但是他从来不会放弃去西天取经这个伟大的目标。他还是一个非常自律的

《阿凡达》:事件营销的胜利(2)

系列专题:《阿凡达》营销  除此以外,麦当劳还推出了一个全球范围内的在线游戏——潘朵拉任务,其中包含中文版。玩家可以进入丛林搜集目标物品:RDA研究小组的背包、水壶,乃至印有巨大醒目金色拱门Logo的麦当劳薯条、巨无霸……达成目标

声明:《西游记人物性格之职场 《从历史看职场》性格所误的崇祯(2)》为网友山川情诗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