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节:中国的经济高增长能否持续(2)



系列专题:《为民代言解读金融:陈志武说中国经济》

  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凯恩斯等许多经济学家提出的加强政府干预和管制的理论,在包括西欧和美国在内的市场经济国家得到推行,许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独立的发展中国家也学前苏联,实行计划经济。但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这种国有或者管制经济模式已经难以为继,不得不重新开始私有化。这才有了里根经济学和撒切尔夫人对英国经济的改造,也有了之后20年全球范围内的私有化高潮。之所以这么多国家都走了一个来回,就是因为当初针对前苏联的经济模式过早下了错误结论,给世界带来了恶果。

  另一次是关于东亚模式。我1986年刚到美国留学时,几乎每个大学的商学院都在找懂日本经济和文化的学者来讲学,都在研究亚洲式政府工业政策、政府管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到1990年日本经济开始衰退之后,今天几乎没有哪个商学院还教日本管理模式或经济模式了。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又是“亚洲经济奇迹”热,都去谈论东亚增长模式的优势。但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又把许多人的饭碗砸了。今天的“北京共识”在未来的命运会如何?大家还是自己判断或交给历史吧。

 第33节:中国的经济高增长能否持续(2)
  问:对于世界其他地方的人们而言,中国的“经济奇迹”意味着什么?

  陈志武:中国制造虽然污染了中国的环境,劳工所得也低,但确实在使中国经济增长的同时,增加了其他国家人们的福利,让他们可以用更少的钱买到更多更好的产品。但对其他国家的制造业而言,就是另一番景象了。由于来自中国的竞争压力,再加上蓝领工人可替代性很强,讨价还价能力弱,在许多国家,一部分劳工的就业机会被剥夺,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别国的劳资矛盾。比如,由于来自中国的成本压力,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福特汽车公司的股东很愤怒,因为以前定的工人工资和福利都太高、条件太好了,所以,美国汽车业面对巨大的生存压力。

  二

  问:为了理解中国的“经济奇迹”,我想可以回到最初的路径选择上。不理解最初的选择,谈共识似乎就缺少了一个基础。

  陈志武:很多人把中国的经济成就归因于市场经济、对外开放、人口红利、勤劳等因素,事实上,这些都对,它们都很重要,但不是基础性的。因为在晚清和民国,中国也有市场经济,也有被迫地对外开放,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例比今天还高,人民也一样勤劳,但并没有产生今天经济意义上的成功。

  为什么中国30年的经济成就特别突出呢?这是因为中国在这一时期的经济增长是建立在成熟的现代工业技术和自由贸易体系之上的,而这两方面的基础条件在晚清、民国时期都不存在。今天,中国GDP的85%左右来自现代工业和服务业,包括能源、金融、制造业、运输业、互联网、电脑等,而它们无不是来自于西方;中国的产品能流通于全世界,也离不开由西方建立的自由贸易体系。所以,与其说中国经济奇迹是中国人自己的,不如说是世界现代化发展的结果。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228414.html

更多阅读

第61节:中国的软实力(4)

系列专题:《解读中国经济迷局:中国这些事儿》  成立于1911年的香港大学是香港本土历史最悠久的大学。香港浸会大学成立于1956年。香港中文大学成立于1963年。除此以外,香港其他高校均成立于20世纪末期。但“年轻”并不能阻止香港高

第60节:中国的软实力(3)

系列专题:《解读中国经济迷局:中国这些事儿》  香港大学从建立之初就是一所国际化的大学,现在更是吸引了全球的优秀人才。在师资上,港大实行国际化招聘,任教的老师都有海外留学背景并取得了博士学位,而其中50%是外籍教师。港大的学生则

第59节:中国的软实力(2)

系列专题:《解读中国经济迷局:中国这些事儿》  嘉宾多丽丝?奈斯比特约翰?奈斯比特的妻子。:那些最才华横溢的人,最具有创新性的人肯定不会是那种人云亦云的人。所以你一定要让这种孩子能够因材施教,然后让他们能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

第58节:中国的软实力(1)

系列专题:《解读中国经济迷局:中国这些事儿》  第九章 中国的软实力  教育教育还是教育  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个人,不过他们要把为社会服务看做是自己人生的最高目标。  ——爱因斯坦  一个国家的

第33节:中国企业,在危机中成长(1)

系列专题:《解读中国经济迷局:中国这些事儿》  第五章 中国企业,在危机中成长  海外并购,为何阻力重重  冬天来了,大部分人是过冬者,一部分人是牺牲者,一小部分人是狩猎者,能幸存下来的则是胜利者。  如果这一小部分的狩猎

声明:《第33节:中国的经济高增长能否持续(2)》为网友曲散人离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