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节:区分陈述和抱怨(2)

 第42节:区分陈述和抱怨(2)


系列专题:《关系决定命运:不抱怨的世界2》

  不满←→抱怨

  向别人抱怨会降低关系的整体质量,让被抱怨者感受到你在轻视他或诋毁他。而且,当你在抱怨一个人,对他进行消极描述的时候,你的抱怨只会起到反作用,让他“融入”到你的描述当中,继续那些让你厌恶的行为。

  著名作家托马斯?史丹利(Thomas Stanley)博士是这样说的:“你给别人贴上‘标签’,常常会刺激他按照你给他的冠名来采取行动。”就像有些女人说:“男人都是狗。”而在生活中她们所遇到的真的就是“狗一般的男人”,当你向别人抱怨他的某种行为时,这个人很有可能会继续这种行为,通过抱怨去阻止恶行,胜算非常渺茫。

  什么是抱怨?字典里把抱怨定义为:“表达悲伤、痛苦或不满。”这种简单的定义仍给我们留下很多疑问——有时我们说的一些话,到底是抱怨还是对事实的陈述呢?我自己对抱怨的定义是:“对现存问题的过分关注和积极陈述,而不是对解决方式的寻求。”

  克莱姆森大学(Clemson University)的罗宾?柯瓦斯基博士(Dr. Robin Kowalski)写道:“某个具体的陈述中有无抱怨的成分,取决于说话人是否心怀不满。”因为那些可以被称为“抱怨”的陈述背后,都隐藏着一种内心的不满和厌烦,或者是一种消极的能量。

  “今天是个大热天”只是一个关于事实的陈述,不是抱怨。

  而“今天太热了!”就是一句抱怨。这句陈述暗示了说话者对这种状态有一种消极的感受。

  “你把袜子扔在了地上。”是对事实的陈述,而“你总是把那些该死的袜子扔在地上!”就是一种抱怨。对事实的陈述是没有感情色彩的,而抱怨中则承载了消极的能量。在上面的例子中,我添加了一些词语,“太”、“总是”和“该死的”,而正是它们将所隐藏的消极能量表达了出来。

  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之所以抱怨,主要目的是要表明自己被冒犯了!抱怨中隐含的意义就是“你(或者上帝,全世界,天气,任何东西)怎么敢如此对我”。

  我们非常容易把自己和他人的行为联系到一起,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们是自己世界里的王。因此,对于我们来说,一切事件或行为都和自己息息相关。在下面几章里,我会详细讲解一下人们为何会产生这种错觉,以及避免的方法。而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明白一件事,那就是大部分的抱怨都包含着一种消极情绪。人们常常会把自己和所发生的一切联系起来,认为所有事情都是“针对”自己的,而正是这种想法激发了人们的消极情绪。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226188.html

更多阅读

第44节:区分陈述和抱怨(4)

系列专题:《关系决定命运:不抱怨的世界2》  “您可能不知道……”是个很神奇的句子。当你向他人表达你的需要,陈述不满时,它能让你的评价听起来不针对任何人,有了这句话,就说明你对这件事充分理解,知道别人不是为了让你烦恼才这样做的。

第43节:区分陈述和抱怨(3)

系列专题:《关系决定命运:不抱怨的世界2》  你可能会问:“我们既然知道抱怨会引发不和谐,会将我们困于消极的互动当中,会增加彼此间的分歧,让我们的关系产生隔阂,却为什么还要抱怨呢?”  人们之所以会抱怨,原因很简单,就跟小孩子为什么会

第41节:区分陈述和抱怨(1)

系列专题:《关系决定命运:不抱怨的世界2》  Part3 如何让自我得到满足  区分陈述和抱怨  人的欲望是无尽的,除了对食物、水、住所和性的基本需求外,我们还有那么多需求希望得到满足。一些关系遭遇挫折,是因为处于关系中的人们为了

第28节:主动搭讪和‘套近乎‘(2)

系列专题:《20几岁,做一个会说话会办事的人》  还有一个很好用的方法就是,把一件对方可能知道的事情,故意说错,等着对方给你纠正。  ·这个节目不是每天晚上8点才有吗?怎么现在就有了!  ·白天也有的,现在这个是昨晚的重播。 

第42节:切莫过度使用‘感谢‘(2)

系列专题:《最实用的读心沟通术:女人的对话心理学》  另外,过度使用"感谢",还会引发另一个问题。由于人具有渴望付出与得到相等的心理,当自己以这种形式对待对方之后,也希望对方以同样的方式对待自己,也就是同样对自己表示感谢。如果对

声明:《第42节:区分陈述和抱怨(2)》为网友飞天超女侠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