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节:全球化中的美国大学(2)



系列专题:《中国教育对比美国的缺陷:培养精英》

  反观美国,仅以芝加哥大学为例:自1969年设立诺贝尔经济学奖以来,55位获奖者中有9位在芝加哥大学教书,14位接受过芝加哥大学的训练或曾在芝加哥大学教书。而美国这种重量级的大学,还有许多家。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在力量如此悬殊的条件下竞争,美国大学自然是主宰。

  高等教育的全球化,有两个层次。第一是人才的大规模流动:学生、教授都会进行跨国界的迁徙,哪里的条件好就在哪里落脚。第二是课程、校园跨越国界:一些大学利用自己的品牌,到处建立校园,成为高等教育的全球连锁店。

 第7节:全球化中的美国大学(2)
  在这样的格局中,人才跨国流动的方式显然属于高层次的全球化。因为高等教育不能仅仅靠牌子,还要靠真正的教学。你受哈佛的教育,是因为你住在哈佛,与哈佛的学生做同学,上哈佛教授的课。如果在北京听北大教授的课,即使在毕业文凭上写个哈佛的名字,也根本不能算受了哈佛的训练。所以,世界一流名校,不管自己的牌子有多硬,也不愿意轻易在海外建分校,而是要把海外精英吸引到自己的校园里来。也就是说,工厂原地不动,产品遍布全球。

  在这种高层次的全球化中,其实还可以再分两个等级:高等级的竞争是争夺人才,低等级的竞争是争夺学费。

  所谓争夺人才,就是不惜工本地把第一流学者抢到手,不管是教授还是学生。在这方面,美国基本上一手遮天。而这也是美国建立其对世界统治的基础。要知道,当年罗马帝国的繁盛,一大原因就是被罗马征服地区的许多精英,都服膺于罗马的政治与文化传统,精通希腊、拉丁的语文和学术,成为帝国的黏合剂。如今同样的业绩正在美国重复。哈佛有些系的博士生,40%是来自国外。美国吸引外国博士生的能力,超过了由发达国家组成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所有其他成员国吸引外国博士生的总和。1998-2001年,2/3在美国拿到博士的外国理工科学生表示希望留下。美国大学坚持在全球范围招聘教授。在主要大学的新聘教授中,只有7%是由本校培养的。就连为巴勒斯坦人的事业奋斗的萨义德,也在美国大学教书,并对之赞不绝口。相比之下,法国的新聘教授有50%是本校培养,在西班牙则是95%,基本是近亲繁殖。法国的学术界人士,只有2%是外国出生!这种中世纪式的狭隘,进一步映衬出美国大学兼容并包的气魄。

  这种人才竞争,纯属豪门斗富,没钱玩不起,也没有人玩得过美国。几年前曾碰到一位剑桥来的教授,他对美国不仅不喜欢,而且一肚子怒气,研究的也是英国的问题。对他而言,剑桥无疑是最好的地方。但是,美国的名校一出手,工资比在剑桥多一倍,他马上欢天喜地地跨过了大西洋。许多欧洲的教授,也是这样竞相往美国跑。大约10年前,我还接待过一个研究古希腊的英国教授,著述响当当,但来游耶鲁时竟要在我们研究生夫妇寒酸得进不去人的家里打地铺,等到了芝加哥一位同行的家里一看,目瞪口呆,发誓一定要来美国教书,可惜至今未见"得逞"。研究生也是一样。我10多年前开始耶鲁的博士课程时,奖学金中的生活费是一万美元出头。如今的后辈,一年的生活费几乎是两万,外加医疗保险等,等于是一笔工作收入了。世界各地的学生,能不来美国吗?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226151.html

更多阅读

第9节:全球化中的美国大学(4)

系列专题:《中国教育对比美国的缺陷:培养精英》  除此之外,有些大学不满足于"工厂不动,产品出口"的状态,企图把教育的"车间"、"厂房"都扩张到国外,在世界各地建分校。不过,建分校是低层次的教育全球化。名校不可能全球建分校。因为世界

第8节:全球化中的美国大学(3)

系列专题:《中国教育对比美国的缺陷:培养精英》  19世纪的大学,很大程度上是当时的民族国家兴起的产物。比如美国的大学,目标是培养所谓WASP(White Anglo-Saxon Protestant,即盎格鲁-撒克逊白种清教徒),以古典训练为主干,常青藤的学生来源

第6节:全球化中的美国大学(1)

系列专题:《中国教育对比美国的缺陷:培养精英》  全球化中的美国大学  美国大学由于有雄厚的实力和教育质量,又有灵活的体制,使各个层级的大学都有增长的空间,所以在全球化中的竞争中有望全方位地征服世界:既把全球的精英招揽到其一

第40节:关系中的“吸引力法则”(2)

系列专题:《关系决定命运:不抱怨的世界2》  有趣的是,当这些演员被化妆成人猿之后,就不再以种族为单位聚在一起。这时,大猩猩会和大猩猩一起四处闲逛,猩猩会和猩猩呆在一起,而黑猩猩会和黑猩猩聚到一块。  由此可见,人们喜欢和自己相似

第45节:处世中的‘黄金法则‘(2)

系列专题:《20几岁,做一个会说话会办事的人》  肯定他人的价值和优势。  赞扬他人是对人的一种肯定,是表达自己好感的直接方式,而获得赞扬是人的一种心理需要。莎士比亚说:"赞扬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没有阳光,我们不能生长。"  赞

声明:《第7节:全球化中的美国大学(2)》为网友袖手天下睨苍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