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节:老百姓:咱幸福吗(6)



系列专题:《解读中国经济迷局:中国这些事儿》

  方案里这么规定,作为一个在异地工作的公民,假设我来自于农村,可以参加户口所在地的新农合,也可以加入所在工作城市的城镇居民疾病的保险。目前新的医改方案里说得非常清楚。问题在于,如果我选择了我所在地的新农合,在异地就医、异地结算就变成了目前的一个问题,结算过程中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但是我个人认为,更多的是技术问题。在管理上,在我们的运行机制上,应该难度要小一些。我们能不能用一卡通,提供充分的信息,让其在异地的医院里能够根据他所在医疗保险机构的要求,给他做应该获得的补偿。现在信息不畅,这边结算完了,那边不认账,这个钱收不回来了,这是一个三险衔接的问题。

 第40节:老百姓:咱幸福吗(6)
  今天的医改可能是对过去十几年来医改的改革,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不意味着这个医改方案一出台,过去面临的所有问题都迎刃而解了,可能还会产生新的问题。新医改方案的出台,是中国医改长征的第一步,后面还有更多的医改。医改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蹴而就。

  银发浪潮扑面而来

  13亿!庞大的人口数量一直是中国国情最显著的特点。虽然同样的拥挤可能出现在东京、纽约、伦敦、孟买,甚至更多国家的一些城市,但是在国土面积前50位的国家当中,没有一个会像中国这样,在如此广袤的疆土上,大面积地出现类似的拥挤。也不曾有过其他民族像中华民族这样,在漫长的历史河流中,始终如一地密集着。

  为控制人口增长,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实施了计划生育政策。

  中国的计划生育思想,最初是在20世纪50年代由马寅初为代表的部分学者提出。当时正逢“二战”结束,稳定的社会局面为新中国迎来了第一轮生育高峰,但由于紧接着的三年自然灾害,直到1979年,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并没有太大变化。而在这期间,马寅初也经历了被批判到被追捧的巨大命运起伏。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很多大城市已经开始实行新人口理论思想,“一个太少,两个正好,三个多了”是那时家喻户晓的计生口号。直到1980年,独生子女政策喊着“只生一个好”“创建三口之家”口号在中国人的心中扎根,而这也是后来“80后”这一特殊称谓的由来。

  一场世界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规模坚决而痛苦的人口控制,自此在中国大地上展开。对于30年前的那一代中国人来说,他们内心的生育传统与国家前途纠结在一起——生与不生,已经不再是个人的选择。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对中国政府来说是艰难而痛苦的选择。而为了国家的命运和前途以及子孙后代,又必须这么做。一代人为此做出了牺牲,很多人甚至丢掉了工作或者走上手术台,中国所有的妇女都把生孩子的年龄向后推迟了3年甚至更多。

  中国在人口控制方面的努力,使中国的人口钟慢了下来,拆除了“人口爆炸”的引信,使世界人口到达50亿的时间推迟了2年,使亚洲达到30亿人口的时间推迟了3年,使世界人口达到60亿的时间推迟了至少4年。中国,改变了世界人口的格局。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223674.html

更多阅读

第45节:老百姓:咱幸福吗(11)

系列专题:《解读中国经济迷局:中国这些事儿》  李小平则主张不能全面放开二胎,生育三胎更是天方夜谭。  嘉宾李小平:自然过渡到二胎,因为现在放开二胎,实际上我们绝大多数城里人,已经进入到自然允许二胎的状况了。30年的计划生育,现在

第44节:老百姓:咱幸福吗(10)

系列专题:《解读中国经济迷局:中国这些事儿》  只要人均收入上去了,以后根本不用愁,将来老龄化以后一定要社会化养老。我曾经讲过一句话,由家庭养老变成社会化养老,是人类向着美学生活的又一次飞跃。家庭养老根本就不现实,一定是集约化

第43节:老百姓:咱幸福吗(9)

系列专题:《解读中国经济迷局:中国这些事儿》  性别比例失调也是当前人口国情一块明显的伤疤。中国在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时,出生性别比还是正常的,但到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已经达到11∶7。而在海南、广东和湖北,男女比例失衡已经

第42节:老百姓:咱幸福吗(8)

系列专题:《解读中国经济迷局:中国这些事儿》  我认为所谓的不控制人口就会以几何级数增长,是错误的。中国历史上,一般女孩十六七岁结婚,开始没有避孕措施地进行生育,一辈子也就生六七个孩子,最后成活到成年是3个,一直持续到1949年都是这

第41节:老百姓:咱幸福吗(7)

系列专题:《解读中国经济迷局:中国这些事儿》  然而,计划生育不仅有荣光,也备受质疑。  2009年“两会”上,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提交提案,指出计划生育弊端凸显,生育政策调整异常紧迫、刻不容缓,主张在2010年逐步推动“提倡生一个,允

声明:《第40节:老百姓:咱幸福吗(6)》为网友穷屌丝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