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中国人的经济学》第一篇经济学简历:舶来品的前世今生(4


 《写给中国人的经济学》第一篇经济学简历:舶来品的前世今生(4

系列专题:《写给中国人的经济学》

但是,这样的办法,虽然有效,却有悖人性,让人对于生命兴味索然。古希腊有位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我们前文提及,他在希腊文明中的地位以及生活的年代,都相当于咱们的孔子,他生活在公元前5世纪,有人称他是人类的第一个智者,对西方文明贡献卓著。 苏格拉底的哲学与以前的希腊哲学完全不同,以前希腊哲学告诉人们如何克服自己的欲望,遵从宗教教义。苏格拉底的哲学却是世俗的,他说,人应该追求现世的快乐,而不是来世,因为人只有今生,没有来世。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宗教的教义说人活着就是受罪,但是,它也不认为人生的终极目的是痛苦,因为,你今生受苦,仅仅是为了来世快乐,比如进天堂。 然而,苏格拉底说没有来世,断了人们的后路,所以,人就只能追求今生的幸福和快乐了。 大哲学家罗素说过,希腊文明的突然爆发,是全部哲学史上最令人惊异的现象。西方的文明就是从古希腊开始的,所谓文明,就是尊重人的欲望和尊严。 可是,从公元5世纪开始,欧洲进入漫长的中世纪(约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特别是其中的前几百年,被称为黑暗时期,宗教教义重新统治人类的生活,疾病流行,城邦消失,文明停顿。 14世纪发轫于意大利,而后在15世纪扩展到欧洲各国的文艺复兴,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结束了中世纪的阴霾。它所要复兴的就是古希腊文明。 文艺复兴是艺术打头阵的,它告诉人们,追求世俗的快乐是完全正当的。看看文艺复兴艺术三杰的作品吧,达8226;芬奇笔下蒙娜丽莎恬静迷人的微笑,拉斐尔笔下闪着慈爱光芒的圣母,米开朗基罗展示男性阳刚有力的雕塑,无不张扬着人性的光辉。 近代科学由此产生,科学的发展,提高了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欧开始萌芽、生长,国际贸易逐渐展开,生产能力有了质的飞跃。 从那时开始,人类解决欲望和痛苦的办法,不再是压抑人的欲望,而是发展生产,提供更多的满足欲望的手段。 经济学正是为此而来。经济学要解决的是: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尽力克服稀缺性,更好地满足人的欲望。 经济学具体需要解决的问题有三个,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以及为谁生产。 第一,生产什么? 明天就要考试,不及格就不能毕业,而心爱的女朋友非要去看《2012》,不去的话,“女友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今晚的时间是一定的,不能两样都做,选择一个意味着放弃另一个,你必须做出选择,究竟用它做什么,看书还是看电影? 中国电视机产量世界第一,大飞机却一架也不生产。如果不生产电视,把资源转为生产飞机会怎么样? 资源是有限的,不能兼顾(如果能,资源就不稀缺),只能选其一,这个问题叫“生产什么”。这是人类面临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如何生产? 农民种粮,既可以用机器,也可以用人工。收割机当然比人工快,可是如果只有一亩地,还是人工好,因为机器太贵,不值得。如果是大面积耕作,当然是机器划算。所以,中国农村至今主要用人工,美国的农场则用大型机械,否则全赔钱。 比亚迪的老总王传福(2009年中国福布斯排行榜第一名)去日本学习手机电池生产,发现日本用机器人做,因为日本的人工太贵,用机器可以节约成本。他手里只有几十万元钱,日本人的方法学不了。回来后,他决定用人工生产,中国的人工便宜,他把日本机器人的那些分解动作,全部改造为人工操作,比亚迪成功了,现在比亚迪手机电池市场占有率世界第一。 中国每年的会议费有3 000多亿元,有些会议没有任何实际的用处,不过是确定了下次开会的日期。单就开会的形式来说,没有特别的必要,集中开会实属浪费,电视电话的方式就够了,能省很多钱。 中国邮政为什么连年亏损?居然是因为技术太先进了。引进大量的信件分拣机,结果工人下岗。信件就那么多,用机器和用人工的效果一样,可是用人工便宜,机器贵,弃人工不用,当然就亏损了。 有人很迷信技术,觉得手段越先进越好,其实,这是误解。技术不是我们追求的,我们追求的,应该是经济效率,也就是利润最大。技术只是实物形式的效率,和利润是两回事,利润是货币形式的效率。 生产(也包括消费)的方式有多种,不同方式的后果不同,这是第二个问题,即如何生产。 第三,为谁生产? 生产并不是目的,消费才是。产品只有到达消费者手里,才算完成了它的使命。产品到个人手里的过程,叫做分配。如何分配,即“为谁生产”,是非常重要的。 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平均主义分配原则,卖力干活的和偷懒怠工的,最后的报酬完全一样。 平均主义制度的假设是,大家都会努力工作,没人偷懒。开始时,大家可能积极劳动。可是,热情作为动力总是暂时的,利益才是最可靠的激励手段。 总有一天,那些努力工作的人会发现,自己被偷懒的人剥削了。谁也不比谁傻多少,结果就是大家都偷懒。在平均主义体制下,最聪明的做法就是偷懒,占别人便宜。制度存在缺陷,好人也只有做坏事的份儿。 三个问题合起来,就是著名的“资源配置”。 计划经济配置资源,采用的方法是计划。生产什么,按照事先的计划;如何生产,看计划如何规定;为谁生产,按照事先计划的分配方法。 市场经济则用价格机制解决资源配置。生产什么,要看何者的利润大;如何生产,要看哪种生产方式的成本低;谁能得到,要看谁的出价最高。 计划经济听起来是美妙的。你看,由最聪明的人组成计划部门,制定计划,只要按照计划执行就行了。 市场经济看起来不那么完美,好像没人管,任由个人发挥,无所适从似的。 计划经济的有形的手,有时会把问题搞糟。市场经济由看不见的手来安排,亚当8226;斯密在《国富论》里,盛赞了这只手的美妙。 新中国建国60年,前30年是计划经济,后30年是市场经济,问题在于,为什么开始的时候,我们不信任市场,而很多国家从来就相信市场呢? 很简单,人们对世界和人自身的认识不同。如果你认为,个人的、自发的、自利的力量,比集体的、自觉的力量更大、更根本,你就会拥护市场经济,否则,就支持计划经济。 为什么听起来那么好的计划经济,比不上看起来混乱的市场经济?比如,中国的农村,原来以集体为单位生产,就不如现在的以家庭为单位好。 计划经济的计划要实现,有一个前提,必须知道每个人的欲望、需要,没有任何失误。这是绝对不可能的,除非官员个个是神仙。 市场经济把决策权交给个人,靠价格传递的信息引导,个人就可以做出决策,而且可以适时调整。不要小看价格,只要价格不被压抑,就可以保证不出大事。 一个地方粮食绝收,这肯定是计划者没有料到的。怎么办?计划经济不允许人们把其他地方的粮食倒腾进来,那叫“投机倒把”,是要判刑的。只能层层上报,即使不存在有意隐瞒,在上报前,还要搜集信息,核查真假,上级在接到信息后,就要开会研究,然后制定计划,看看从哪儿调粮食过去,计划的变动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不是一时半会儿能搞定的。有了粮食,还要有调运的计划,也是个麻烦事。等粮食终于到灾区的时候,人恐怕早就饿死了。 市场经济下,情况则是这样的:粮食灾区的粮价将飞涨,这个信息很快会传递开去,得到信息的人发现了赚钱的机会,就会把粮食贩卖进来,而且只有动作快才能挣到钱。这些人虽然赚了钱,但是他们功德无量,不但让濒死的人没有饿死,还让粮食富余的人增加了收入呢! 允许市场作用,就不会饿死人,经济学是伟大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212732.html

更多阅读

记《写给上帝的信》 写给上帝的信 电影

在我们身边发生过或者正在发生一些让我们情绪低落,不能正视生活的事件,它在我们心中留下了深深的一烙印。由于我们的畏惧,或许至今仍无法走出那片阴霾。《写给上帝的一封信》——一部以宣传信仰和福音为主题,以真实事件为背景,激励我们,

潘金莲之前世今生 李启红的前世今生(1)

 李启红的前世今生  2010-07-12      李启红的家族财富备受关注。有媒体报道说,估计其家族财富超过20亿。这让已被双规的56岁女市长具有了标本意义。这种“一人当官,全家受益”的创富模式,使得财富的来源少了奋斗与劳作的色彩

《写给中国人的经济学》第一篇经济学简历:舶来品的前世今生(3

系列专题:《写给中国人的经济学》人能控制自己的私心,在于有同情心(孟子曾说过,凡人都有“恻隐之心”,即同情心),同情心、利他,也是人类的行为动机之一,虽然不是根本的动机。有了这种控制,虽然人是利己的,但是社会还是可以实现某种和谐和均衡

声明:《《写给中国人的经济学》第一篇经济学简历:舶来品的前世今生(4》为网友橘虞初梦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